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推拿学基础
马楚虹
第一部分推拿按摩简史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等,至今在我国很多地区还沿用按摩这一名称。推拿疗
法是医者运用各种手法作用于患者体表的特定部位或穴位,以调节机体的生理、病
理状态,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物理疗法。它是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作斗
争的实践中不断认识、发展和充实起来的一门学科。推拿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
富的内容,是祖国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是人类最古老的一种医疗方法,可以说它与人类的历史同样悠久,劳动不
仅创造了人,也创造了推拿术。原始人类在采集和狩猎时,要经常爬山、攀树,有
时还要与野兽格斗,部落之间也会发生战争,这样就难免发生创伤,另外由于工具
简单,劳动强度大,日久容易发生劳损。原始社会生产力低下,生活条件十分恶劣,
衣食不保,故腰腿痹痛、胃肠病等经常发生。为了减轻疼痛,原始人类便本能地用
手去抚摩患部,这种抚摩动作常常能使病痛减轻,甚至消失,经过如此长期的反复
实践,原始人逐渐认识到按摩能解除病痛,于是就产生了原始的推拿术。
随着人类的进化,经验的积累,远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按摩疗法就被
广泛应用于医疗实践,当时民间医生扁鹊运用按摩、针炙,成功地抢救了尸厥患者。
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著作《黄帝内经》中记载了按摩可以治疗痹症、痿症、口
眼歪斜和胃痛等多种疾病,如《素问•血气形志篇》中记有:“形数惊恐,经络不
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指出了经络不通,气血不畅,人体某个部
位就会出现麻痹不仁的症状,在治疗上宜用按摩手法。《黄帝内经》中还介绍了有
关按摩的工具,如《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所说:“员钺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
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提钺者,锋如黍栗之锐,主按脉勿陷,以其致气。”“员针”、
“提针”是两种按摩工具,可见那时按摩和针炙的关系较为密切,常常结合使用。
《汉书•艺文志》中记载的《黄帝歧伯按摩十卷》成书于秦汉时期,是我国第一部
按摩专著。《黄帝内经》和《黄帝歧伯按摩十卷》确立了按摩在祖国医学体系中的
地位。古代按摩与导引是治疗骨关节软组织损伤的重要手段。《素向•异法方宜论》
所述的中央即我国中部地区,可见按摩疗法最早发源于中部地区。汉代张仲景在《金
匮要略》中已经有关于“膏摩”的记载,由此可见,我国在秦汉以前,推拿疗法已
被普遍应用。
魏晋时期,按摩疗法在前人的基础上也有新的发展,按摩不仅用于治疗一些病
症。同时还用于急症的治疗,如晋代葛洪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中,就有很多关
于按摩治疗急症的记载,如治疗“卒腹痛”与“卒心痛”、“卒霍乱”等。这个时期
也有按摩专著,如葛洪著的《抱朴子・内篇遐览》中提到有《按摩经导引经十卷》
并说:“其肿痛所在以摩之皆手下即愈。”可见此时期也用按摩手法治疗伤科疾病。
隋唐时期,由于生产力和科学的发展,按摩疗法也随着发展起来。隋代太医署
开始设有按摩医生,如《隋书•百官志》记载在国家太医院内设有“按摩博士二人”。
这说明隋代期间,按摩疗法不但为群众所欢迎,也受到了当时统治阶级的重视。《旧
唐书•百官志》载有“按摩博士一人,按摩师四人,按摩工十六人,按摩生十五人。
按摩博士掌教按摩生消息导引之法。”《新唐书•百官志》也记载了“掌教导引之法
以除疾,损伤折跌者正之。”可见唐代不但设立了按摩科,而且。专业人数可观,
技术职称也齐全,并开始了有组织的按摩教学工作。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
中记有以自我按摩为主的“老子按摩法”。自我按摩的广泛开展,说明了按摩疗法
重视预防;注意发挥患者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预防为主的“治未病”
思想。这个时期,治疗方法上也有发展,使用了很多种类的膏摩方法,即按摩时,
涂上中药制成的膏剂,这样既可防止患者表皮破损,又可增加疗效。
隋唐时期,我国经济、文化、交通等均有很大发展,对外文化交流出现了欣欣
向荣的局面,我国医学在这时期传入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按摩成为日本人民
非常乐意接受的医疗方法之一,后来由日本将按摩疗法传往欧洲。
宋金元时期,统治者重礼教轻知识,从太医局内撤消了按摩科,按摩术有所削
弱,但按摩疗法仍在广泛地应用,宋代按摩导引的特点是结合武功锻炼,形成了多
种强身治病的练功方法,例如广泛流传至今的太极拳、易筋绎,八段锦,十二段锦
等。北宋太医局增加“疮肿兼折疡科,至此骨科才正式从按摩科中分出而立为专科,
按摩对中医骨科的影响是深远的,至今中医骨科仍保留按摩的内容。
明代,按摩又有新的发展,专门设立了按摩科,并把它列为太医院中十三科之
一。按摩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小儿推拿的独特体系,
并有不少小儿推拿专著问世,如陈氏著的《小儿按摩经》、周于藩著的《小儿推拿
秘决》等,其中《小儿按摩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推拿著作。按摩又称为推拿,正
是从明代小儿推拿开始的,这一名称的演革体现了推拿手法的丰富和发展,随之治
疗范围也逐渐扩大,这标志着推拿发展史上的一次重大的飞跃。
清代,统治者认为推拿是“医家小道”、“有损文雅”“非奉君之道”太医院不
设推拿科,然而推拿在民间仍有很大的发展,陆续有不少推拿专著问世,吴谦等著
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一书,把:摸、接、端、提、按、摩、推,拿列为
伤科八法。书中指出“手法者,诚正骨之首务哉”,说明手法治疗早在伤科疾患中
占有重要位置,伤科手法已日渐成熟。该书对推拿的适应症和治疗作用也有详细的
论述,如“因跌扑闪失,以致骨缝严错,气血郁滞,为肿为痛,宜用按摩法,按单
经络,以通郁闭之气,摩其壅聚,以散瘀结之肿,其患可愈。”书中所述“机触于
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这四句格在临床治疗中具有深刻的指导意
义。
解放前,国民党政府执行了排斥,打击,取缔中医的政策,祖国医学遭到了严
重摧残,推拿疗法处于奄奄一息的状态。解放前夕,推拿医师已是廖廖无几,但推
拿疗法以其卓越的疗效经受了严重的磨炼,尽管在这艰难的环境下,推拿在民间还
是有一定的发展,如一指禅推拿流派,滚法推拿流派、内功推拿流派的形成,便可
见其一斑。
解放后,在党的中医政策指导下,祖国医学得到蓬勃发展,推拿疗法也受到了
重视1956年在上海开设推拿训练班,由于推拿确实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医疗方法,
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根据客观的需要,1974年上海中医学院在全国第一个
成立了推拿专业。1976年10月后,随着国家形势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中央卫生
部十分重视推拿事业的发展,于1979年在上海中医学院成立了针炙、推拿系。以
后,北京中医学院和其它一些中医学院相继成立针推系。1985年,上海中医学院
成立了推拿系,并招收了第一批推拿研究生。全国各地的推拿机构相继恢复,推拿
疗法的临床研究实验室研究,手法的测定等,又继续开展起来,治疗范围进一步扩
大,尤其在骨伤科方面,随着体育事业的发展,推拿治疗的范围和疗效都有突出进
展。这时期推拿专著和论文也很多,1987年在上海正式成立了全国推拿学会,推
拿事业在这时期得到了蓬勃发展。
如今,推拿正以其独特的疗效吸引着世界各国人民和学者,并越来越引起国际
医务界和体育界的重视,在各个体育院校开设了推拿按摩的课程,推拿按摩技术在
各训练队以及在各项比赛和训练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卓有成效,许多国家派人
来我国学习,并邀请我国推拿人员去工作和讲学。可以预言,推拿疗法必将随着医
学科学与社会的发展,而得到迅速地发展,它必将为人类的医疗保健事业和体育事
业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部分推拿的作用与要求
推拿是以中西医基础理论为指导,利用专门的手法及器械所产生的作用力直接
作用于人体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达到调节人体生理机能和防病治病的一种疗法。
一、推拿治疗运动损伤的作用原理:
(一)、舒筋活络,解痉止痛运动损伤后,肌肉的附着点、筋膜、韧带和关
节囊等受伤的软组织,可发出疼痛的信号。通过神经系统的反射作用使有关组织处
于警觉状态,如肌肉的收缩、紧张乃至痉挛都是运动系统处于警觉状态的反映,同
时也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通过这种防御性反射,可减少受伤肢体的活动,以
及对损伤部位的牵拉刺激,从而减轻疼痛。另外,损伤的组织还可产生炎性渗出、
肿胀等病理变化,如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彻底,就可形成不同程度的粘连、纤维
化或疤痕化,以至不断发出有害信号,加重疼痛和肌肉的紧张度,这样又可在周围
组织引起继发性疼痛病灶,形成恶性疼痛链,不管是原发病灶,还是继发病灶均会
刺激、压迫神经末梢和毛细血管,从而造成新陈代谢障碍,并进一步加重“不通则
痛”的病理变化。推拿按摩是解除肌肉紧张和治疗肌腱及韧带损伤等疾患的有效方
法。它不但能减轻损伤的症状,而且能医治损伤的根源,因为通过推拿的手法,能
加强局部的血液循环,使局部温度升高,以改善局部的代谢功能。另外通过适当的
手法刺激,可使局部组织的疼痛阈得以提高,从而降低对疼痛的敏感度。最后,将
紧张或痉挛的肌肉、肌腱被动拉长,从而解除病灶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二)、理筋正骨,整形复位在运动训练和比赛中,最常见的是因过于强大
的外力,使骨、关节脱位而导致肌腱、韧带滑脱,或肌肉痉挛及软组织损伤。医生
运用推拿按摩中的牵引、归合复位的手法,可使用权脱位的关节整复,错开的骨缝
合拢。用压、迫、提、圈晃等手法,使滑脱的肌腱、韧带理正,嵌顿的滑膜退出。
用戳点的手法解除肌肉痉挛,修复拉伤的肌肉,以消除局部的疼痛和病理状态,使
损伤的组织得以修复。
(三)、剥离粘连,疏通狭窄在运载中造成的肌肉、肌腱、韧带和软组织的
急性损伤,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均会形成慢性劳损。这些都可因局部出血、
水肿、机化而产生粘连,从而引起慢性疼痛和局部运动受限。慢性劳损再遭受风、
寒、湿的侵袭,该处的肌腱、腱鞘就会肿胀、充血、鞘内渗液,久而久之,便出现
纤维化,鞘壁增厚等现象,并使肌腱被束缚于腱鞘内而影响关节的屈伸活动。运用
推拿按摩的弹拨、点拨及对关节的圈晃、拔伸、牵引被动运动手法,起到松解粘连、
消肿止痛、滑利关节、解除弹响等作用。以利于劳损组织的功能恢复。
二、推拿对强身保健的作用原理
所谓保健按摩就是指按摩师将一定的外力,作用于体表特定的部位,使刺激信
息通过反射的方式对人体神经一体液调节施以影响,从而达到消除疲劳、调节体内
信息增强体质等强身保健目的。
(一)、改善代谢过程,消除机体疲劳保健按摩主要是通过对肌肉、组织的
揉、捏、拿、推等手法,促使毛细血管扩张,改善血液循环,消除堆积在肌肉、组
织内的代谢产物,从而改善局部的营养供应,通过调节体内代谢达到消除疲劳的目
的。另外,在保健按摩中,通过一些轻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的头、颈及四肢的肌肉,
以改善局部组织的代谢和使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信息逐渐减少,同时还对大脑皮质
的活动起抑制作用,从而提高人体的睡眠质量,达到消除疲劳、恢复体能的目的。
(二)、纠正解剖位置,调整体内信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人感到自己胸
闷、心慌,好象心脏有问题,但经医生检查诊断并无异常,通过一段时间的推拿按
摩,症状明显减轻。从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理论来看,骨是人体的支架和运动杠杆,
关节则是骨杠杆的支点,肌肉收缩是骨杠杆的做功的动力。当人体长期处于某种不
正确姿势或因外伤的原因,使其骨、关节、肌肉的力学结构发生相应的改变。为了
维持机体整体平衡,其相应的骨、关节、肌肉也会产生代偿性位移和力学结构的
改变,这样,必然会导致有关组织、器官发生病变,通过定期而有规律地推拿手法,
可缓解局部肌肉、肌腱、韧带的紧张性牵拉,再运用手法可纠正骨、关节不正常的
解剖位置,消除或减弱因解剖位置失常而产生的病变信息,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
(三)、扶正祛邪,增强体质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中曾指出“正气存内,
邪不可干”。大量事实已证明,将推拿手法作用于机体,就可使周身气血流畅,阴
阳调和,脏腑机能旺盛,经络疏通,就可以达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在实践中,我们
观察到经常按摩面部等穴位可预防感冒,经常搓、推脊柱两侧,可增强机体的抗病
能力。这就是推拿按摩的保健作用。
三、适应症:
推拿治疗疾病的范围非常广泛,它涉及到伤、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的
许多疾病,尤其在伤科中应用最广,疗效突出,现将伤科推拿的适应症介绍如下
(一)间接暴力和慢性劳损引起的软组织损伤。
(二)直接暴力导致软组织损伤的中后期。
(三)骨关节细微错动。
(四)骨性关节炎+
(五)骨折后遗症
四、禁忌症:
推拿虽治疗范围广泛,副作用小,但也有一些疾病不适宜推拿治疗,现将推拿
的禁忌症介绍如下
(一)诊断尚不明确的急性脊柱损伤伴有脊髓损伤症状者。
(二)急性软组织损伤早期局部肿胀和瘀血严重者。
(三)传染性疾病售急性炎症。如急性肝炎,结核病及化脓性关节炎、急性风湿
性关节炎等。
(四)严重的心,肺疾病及身体极度衰弱经不起推拿者。
(五)各种恶性肿瘤。
(六)有出血倾向或血液病患者。如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友病等。
(七)手法部位有皮肤破损或皮肤病者。如烧伤、烫伤.各种溃疡性皮肤病等。
(八)未愈合的骨折,脱位在固定期间,局部不宜推拿。
(九)孕妇及产后不久,不宜在腹部和腰舐部推拿,
(十)有精神病疾患不能和医生合作者。
五、注意事项:
推拿治疗时,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辨证施法,严格操作。首先要诊断明确,辨证无误,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相
应的治疗手法。各种手法必须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做到心中有数。
(二)治疗时要全神贯注。在治疗时态度要严肃认真,精力集中,认真操作,不
可马虎或与旁人闲谈;并密切观察患者在治疗中的反应。
(三)手法力量要轻重适宜。手法力量是否得当,对治疗效果有直接影响,治疗
时即使选择的手法是正确的,但由于没有掌握好手法的强度,也不能取得良好的效
果。一般来说,急性损伤手法宜轻,慢性劳损手法可重一些。对慢性劳损患者,开
始一、二次的治疗手法宜轻,以后手法可重些。在每次的治疗中,一般来说开始手
法要轻,根据病情需要逐渐加重,治疗结束前,再次施用轻柔手法。手法的轻重程
度,要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和耐受程度而定,要避免手法过重,防止加重原有的
损伤。
(四)患者体位要安置得当。推拿前要把患者安置在合适的体位上,使患者坐卧
舒适,治疗部位肌肉放松。
(五)医生要随时调整自己的姿势。一个合适的位置与步态,姿势有利于医生的
发力和持久操作,随着操作手法的变换,体位也应随时调整。
(六)医生双手要保持清洁。医生必须勤剪指甲,保持双手清洁。冬天治疗时一,
双手要保持温暖,以免治疗部位受到凉的刺激而引起肌肉紧张。同时可选择性的应
用按摩介质。
第三部分推拿的常用手法
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分,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称为推拿
手法。其形式有多种,包括用手指、手掌、手背、肘等部分在体表操作,因主要用
手操作,故统称为手法。法是方法,也是技巧,就是说作为手法不是一般的简单的
随意动作,而是有一定规范和技术要求的技巧动作.因此,严格地说,不讲技巧的简
单动作不能称之为“法”。推拿治病主要靠手法技巧,而不是粗暴的蛮力,有些人
认为推拿治病只要有力气就行,甚至认为力气越大越好,因此,在治疗中动作生硬
粗暴,把病人搞得痛苦不堪,这是片面的。《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说得好:
“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称为法也。”强调手法技巧,并不是说手法操作
时不要用力,更不是否定力的作用,而是强调力的运用必须与手法技巧结合起来,
做到既不增加病人痛苦,又能治好病。
推拿手法的优劣和熟练程度及如何适当地运用:对治疗效果有直接的影响,因
此,推拿医生必须熟练地掌握推拿手法及其临床应用。历代推拿医家经过长期的临
床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推拿手法提出了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而达到深
透的基本要求。“持久”是指手法能按要求持续运用一定时间,保持动作力量的连
贯性,不能断断续续,“有力”是指手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力量,这种力量不是固定
不变的,而是根据患者的体质、病症、部位等不同情况而增减,
“均匀”是指手法动作要有节奏,用力要平稳,速度不能时快时慢,幅度不可
时大时小,用力不能时轻时重,“柔和”是指手法动作的温柔灵活及力量的缓和,
使手法轻而不浮,重而不滞。以上四个方面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互相深透的,
持久才能使手法逐渐深透有力,均匀协调而熟练的动作才能使手法更趋柔和,而力
量和技巧的恰当结合则使手法既有力,又柔和,从而达到“刚柔相兼”的程度。要
使手法达到持久、有力、均匀飞柔和,刚柔相济的程度必须经过较长时期的刻苦练
习和临床实践,才能由生到熟,熟能生巧,乃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做到《医宗
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所说的:“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
从手出。”
推拿手法在我国历代中医文献中都有详细的记载,内容非常丰富,见之于文字
的推拿手法,至今约有110多种。由于历史的原因,推拿手法的动作和名称各家说
法不一,有的手法动作相似而名称不同,有的手法名称相同而动作不一样,这种状
况给学习和交流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便于学术交流和对手法的学习研究,使手
法动作和名称逐步得到“统一,”在保持原有手法动作的基础上,根据各种手法动
作的形态,归纳成为摆动类、摩擦类、提拿类、按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等六
类手法,每类各由数种手法组成。
一、摆动类手法
(一)揉法:用手掌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
作轻缓柔和的环形摆动,称为揉法。操作时要协调有节律,频率为120-160次/分,
带动皮下组织一起运动,皮肤表面不能有磨擦;适用于全身各部位。能活血化瘀,
消肿止痛。
揉法
(二)滚法:由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和前臂的旋内旋外运动复合而成的一种手法。
操作者手指自然弯曲,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吸定治疗部位,通过腕关节作连续的屈
伸运动,带动前臂的旋内旋外,使小鱼际及掌背在治疗部位持续不断的来回滚动。
频率为120-160/分左右,。肩关节要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吸定点为小指掌指关
节背侧,要贴近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适用于颈项部、肩背部及四肢部等
肌肉丰厚的部位。能促进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
(三)搓法:用双手面挟住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同
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称搓法。操作时双手用力要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适用
于腰背、胁肋与四肢,尤其是上肢,一般作为推拿的结束手法,能调和气血,舒筋
通络。
二、摩擦类手法
(-)推法:手指、掌或肘着力于一定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称为推
法。可分为指推、掌推、拳推等,适用于全身,轻推多用于推拿开始或结束时以及
换用手法时,重推常用于按摩过程中;能理筋整复,缓解痉挛,加速血液与淋巴液
的回流,提高肌肉的兴奋性。
(二)擦法:用手掌的大小鱼际或全掌、掌根附着一定的部位,进行直线往返
摩擦,称为擦法。术者腕关节伸直,肩部放松,,肘关节自然下垂并内收,手指自
然伸开,整个掌指贴在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带动手掌作前后或上下移
动,操作时向下的力不宜过大,用力要稳,往返距离要长,如拉锯状,频率为100-120
次/分。适用于全身各部,。可使皮肤及深部组织产生温热感,具有温经通络的作用。
(三)摩法:术者用手指或手掌面轻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作环形而有节奏的摩
动,称为摩法。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掌摩法以掌心、掌根部分为着力点,
随腕关节连同前臂作环旋运动,频率为120次/分左右。由于刺激轻柔,是胸腹部
常用手法,具有和中理气调节胃肠蠕动等作用。
摩法
推法
拿法
三、提拿类手法
(一)拿法:捏而提起谓之拿。动作要缓和而连贯,用劲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
轻,由于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时间宜短,次数宜少(5-10次),拿后应配合使
用揉摩法,以缓和强刺激带来的不适,常使用于颈项、肩部和四肢,有解表发汗,
提神开窍,缓解痉挛等作用。
(-)捏法: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挤压称为捏法。有三指
捏和五指捏,在作相对用力挤压时要循序而下,均匀而有节律性,本法适用于头部、
颈项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捏法小儿捏脊
四、按压类手法
(一)按法:手指、掌或肢体其它部分着力,按压在被按摩部位或穴位上,称
为按法。常用的有指按法和掌按法;按法操作时,按压的方向要垂直,且不作移动,
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透达组织深部,操作结束时逐渐减压。适
用于全身各部,尤其以经穴及压痛点部位常用。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缓急止痛
的作用。
(二)点法:以指端为着力点,直压于穴位或特定部位,使治疗点产生酸胀感,
称为点法。点法分拇指点和屈指点,点法与按法的区别是点法的接触面积小,用力
更集中,刺激量更大。常用于骨缝处的穴位,能开通闭塞,活血止痛,调节脏腑功
能。
(三)掐法: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切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持续或间断
用力,称为掐法。以拇指掐法为常用,操作时垂直用力按压,掌握在4-5次,不宜
反复长时间使用,常用于头面部及手足穴位,类似与针刺急救。,能缓解痉挛,开
窍醒脑。
按法
五、叩击类手法
(-)拍法:用虚掌拍打体表,称拍法。操作时手指自然并拢成空心掌声,掌
心向下,两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交替平稳地拍打患部。适用于肩背、腰背及下肢,
缓慢拍打用于运动后消除疲劳,用力大频率快的则用于运动前提高兴奋性。
(二)叩击:两手握空拳,用拳的尺侧面进行上下交替叩打。常用于腰背部
(三)切击:两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拢,用手的尺侧面进行上下交替切击。
常用于腰臀及四肢,有壮阳散寒,疏通经络的作用。
六、运动关节类
(一)抖法:用单手或双手握住患肢远端,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颤动,使振动
波沿肢体远端的关节肌肉呈波浪型传向肢体近端,使关节有松动力感称为抖法。动
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要快,用力不要
过大。抖法可用于四肢,以上肢为常用,也常作为结束手法,有滑利关节,顺理筋
脉,解除粘连,消除疲劳的作用。
(-)运拉法:运拉者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
关节的生理范围内作被动运动,称为运拉法。常用的有肩、肘、腕、髓、膝、踝等
关节的运拉法。适用于四肢关节和颈、腰部,常在按摩结束时使用。有防止或松懈
关节粘连,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矫正小关节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等作用。
运拉法
第四部分推拿与经络穴位
一、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经的意思,经脉是经络系统的纵行干线。
络,有网络的意思,络脉是分支,纵横交错,网络全身,无处不至。经络是运行全
身气血.,联络脏腑肢节,沟通上下内外,调节体内各部通路。通过经络在全身有规
律的循行和错综复杂的联络交会,把人体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皮肉
筋脉等组织器官联结成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经络是由经脉和络脉组成。其中经脉分为正经和奇经两大类,为经络系统的主
要部分。与推拿疗法有关的经络是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中的督脉,任脉又称十四正
经。十二正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
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
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十二经脉,有手经、足经,阴经、阳经之分。即于十二经脉中分为手三阴经、
手三阳经、足三阴经、足三阳经四组。这是根据各经所联系内脏的阴阳属性及其在
肢体循行位置的不同而定的。阳经属腑,行于四肢的外侧,阴经属脏,行于四肢的
内侧。手经行于上肢,足经行于下肢。
手足三阴三阳经脉的走向和相互交接的规律是:手三阴,从胸走手,交手三阳,
手三阳从手走头,交足三阳;足三阳,从头走足,交足三阴从足走腹,交手三阴。
这样就构成了一个‘阴阳相贯,如环无端”的循环经路。
手足阴阳经脉走向交接规律示意图
手足阴阳经脉走和交接规律示意图
十二经脉名称分类表
阴经阳经循行部位
(属脏)(属腑)(阴经行于内侧,阳经行于外侧)
太阴肺经阳明大肠经前缘
上
手厥阴心包经少阳二焦经中线
肢
少阴心经太阳小肠经后缘
太经脾经*阳明胃经前缘
下
足厥阴肝经*少阳胆经中线
肢
少阴肾经太阳膀胱经后缘
二、取穴方法
临床取四肢穴位常用手指比量法(手指同身寸法)。取躯体及头颈部穴位常用
体表标志法。骨度分寸法较为麻烦、但却是误差最小的一种取穴方法,还有简便取
穴法。事实上取穴时根据不同的情况.将四种取法灵活运用。
(一)骨度分寸法:又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位的
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位的标准.需要说明的是,以上骨度分
寸,不论男女老幼和身体的高矮胖瘦,均折算成同样的长度和宽度,作为测量取穴
定位的标准。比如前发际至后发际,有的入头大一点,有的人头小一点,所以长度
肯定不一样,但是都定为12寸。这里的寸,同我们平时所说的1尺等于10寸的那
个寸毫不相干。也许把这里的“寸”理解为“等分”会更好理解。以后我们在取穴
时说某些穴在脐下几寸或者膝上几寸的“寸”字也是这个意思。
(二)体表标志法:就是利用体表的固定或者活动标志作为取穴标志的一种
取穴方法。固定标志是指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
肉隆起等。如鼻尖取素廖;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头中间取增中;脐旁二寸取大枢。
活动标志是指关节、肌肉、皮肤稍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和皱纹等。如取卑门、
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又如曲池应屈肘时于横纹头处取穴;取阳溪
时应将拇指翘起,当拇指长、短伸肌艘之间的凹陷中是穴等等。
(三)手指比量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手指比量法是在骨度分寸法的基
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
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它是人们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
陆续发现逐步积累起来的,一般可分为三类。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自己
的手指比例。所以有时会有误差。常用的手指比量法有中指同身寸法、拇指同身寸
法和横指同身寸法。中指同身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小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
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部。拇指同身寸法是拇指指关节横纹两端之间
的距离作为1寸。横指同身寸又称“一夫”法,也就是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小
指并拢,四横指为一夫,以其第二节为准,取四指横宽度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
下腹部和背部。
手指同身寸法
(三)简便取穴法:是临床常用的一
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在
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处,一手食指压
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食
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半握
拳时,中指尖切压在掌心的横纹上是劳
宫穴,两手臂自然下垂,于股外侧中指
尖之处是风市,两耳角直上连线的中点
取百会等,此法是一种辅助取穴方法,
为了定位的准确,最好能结合体表解剖
标志法和骨度分寸法及手指同身寸法取穴。
三、穴位
1.十四经穴简称经穴,指分布在经络循
环通路上的穴位,在这些穴位上的按摩也称经
穴按摩或循经按摩。
2.经外穴或称经外奇穴.指十四经穴以外,
具有一定特殊治疗作用的穴位,如落枕穴,可治
枕。
3.阿是穴或称天应穴,以局部压痛点为穴,
主治陈旧性损伤、慢性劳损之疼痛。
骨度分寸法
常用穴位有:
头面部常川穴位
穴位位置主治
百会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昏厥、头痛、眩晕、失眠
印堂两眉内侧端连线中点头痛、眩晕、失眠、鼻炎
人中人中沟上1/3与下2/3交界处休克、中暑、昏迷、腰扭伤
太阳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1寸凹陷处感冒、头痛、眼疾
攒竹眉内侧端凹陷中近视、前头痛、面瘫
鱼腰眉毛中点眼疾
丝竹空眉外侧端斜视、结膜炎、头痛、面瘫
晴明目内毗内上方凹陷中(攒竹下3分)近视、斜视、结膜炎
承泣眼眶下缘上方目正视,瞳孔正下7分近视、目赤肿痛
四白眼平视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凹陷处眼疾、头痛、面瘫
凤池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处,平耳垂感冒、眩晕、失眠、颈肩痛
下肢的常用穴位
穴位位置主治
环跳臂裂上端与股骨大转子尖连线的腰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痹
外侧1/3与内2/3交界处
承扶臂横纹线中点腰舐痛、坐骨神经痛、股二头肌痉挛
风市立正,两手下垂腿外侧,中指尖所触处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无力
血海正坐屈膝,股骨内上牌上2寸膝痛、尿血
伏免骸骨上缘6寸,在骸前上棘下肢瘫痪、麻痹、疼痛
与骸骨外上缘连线上
委中窝横纹中点急性腰扭伤、膝痛、坐骨神经痛
膝眼屈膝、酸韧带内侧凹陷中膝软、膝痛
阳陵泉屈膝,腓骨小头前下凹陷中膝痛、下肢麻木、无力
足三里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1寸腹痛、腹泻、呕吐、便秘
承山腓肠肌肌腹下方“人”字纹处正中腓肠肌痉挛、腰腿痛、足跟痛
悬钟外踝尖上3寸,腓骨后缘踝扭伤、落枕
昆仑外踝最突出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踝关节病症、腰背痛、头痛
太溪内踝最突出点与跟腱之间凹陷中眩晕、失眠、踝痛、足跟痛
涌泉足底正中线前1/3与后2/3交界处中暑、昏迷、足底抽筋
腰背部常用穴位
穴位位置主治
大椎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感冒、发热、中暑、项背部疼痛
天宗肩胛岗下缘正中与肩胛下角连线的上肩胛部麻木、疼痛、落枕
1/3与下2/3交界处
肩井大椎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处肩背部疼痛、手臂不举
肺俞第3、第4胸椎棘突间旁开1.5寸咳嗽、哮喘、背部软组织劳损
胃俞第12胸椎和第1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胃痛、消化不良、呕吐、慢性腹泻
肾俞第2、第3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腰腿痛、泌尿系统疾病
大肠俞第4、第5腰椎棘突间旁开1.5寸腰痛、腰扭伤、腹泻、便秘
腰阳关第4、第5腰椎棘突间腰痛、下肢麻痹
上肢的常用穴位
穴位位置主治
肩肩峰外下方,举臂凹陷处肩臂痛、肩周炎
肩内陵垂肩,腑前纹端与肩穴连线中点肩臂痛、上肢功能障碍
曲池屈肘90°,肘横纹尽头与手臂疼痛、麻木、无力
肱骨外上既连线中点
手三里曲池穴下2寸上肢酸痛、麻痹、腹痛、腹泻
扭伤屈肘,掌心向内,曲池与腕背横纹中点连线上1/4急性腰扭伤
与下3/4交界处
外关腕背横纹上2寸,尺棱骨之间感冒发热、落枕、上肢痛
内关掌侧腕横纹上2寸,两肌腱之间昏迷、上腹痛、胸痛、恶心
合谷手背第1、第2掌骨之间,靠第2掌骨体中点感冒、头痛、发热、牙痛、中暑
后溪握拳,第5掌骨头后,掌横纹尽尖处落枕、急性腰扭伤
落枕手背,第2、第3掌骨间,掌指关节后5分落枕、手指麻木、咽喉痛
十宣十指尖端,距指甲1分中暑、昏迷、休克
第五部分运动与推拿
一、运动与推拿
用于体育运动中的推拿按摩,称为运动按摩。它通过对神经、循环、运动等系
统的作用,帮助运动员调节竞技状态、促进体力恢复、提高运动能力。
(一)运动前推拿
运动前推拿按摩,又称准备按摩。它可以调节赛前的心理状态,增加肌肉力量,
增进关节的灵活性相韧带的柔韧性,达到提高运动能力和预防伤病的目的。运动前
按摩一般应和准备活动结合进行,在运动前15分钟一20分钟内按摩,以头、颈、
肩及负担量大的部位为重点,操作方法应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1.兴奋性推拿
对运动前缺乏足够兴奋性、精神状态不佳的运动员,一般采用时间短、用力较
重、动作颠率较快、并配以穴位按摩,以加快中枢神经的兴奋过程。
具体方法:先用重手法点揉风池、太阳、内关、合谷、足三里、阳陵泉等穴,
再快速重推、提弹、揉捏、叩打肩部斜方肌,最后快速搓或抖动上下肢,时间3
分钟一5分钟,一般在准备活动后进行。
2.抑制性推拿
对运动前兴奋姓过高、心情紧张而出现坐立不安、情绪激动、尿频、动作协调
性下降、失眠的运动员,一般采用轻快柔和、时间较长并配合轻揉、点压穴位的按
摩,以消除过分紧张状态,但不宜过分抑制。
具体方法:先用拇指轻揉印堂、太阳穴各15次,再用单手五指从前额向头后
方向轻推摩3次一4次,再稍用力点揉百会和风池穴各3次一5次,最后对负荷较
大的上下肢肌肉,沿向心方向进行轻推、轻揉,使兴奋过程扩散而达到镇静目的,
可在准备活动前进行,时间5分钟一10分钟,或在赛前几天准备阶段进行,按摩
时间可略长。
(二)运动中推拿
利用运动间歇进行的推拿按摩,其目的是迅速消除肌肉紧张与疲劳。一般以负
荷较大的肌肉群作为按摩重点,根据项目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对跑跳运动员,
以揉、捏、搓、抖动下肢肌肉;对投掷运动员。则以揉、抖动上肤肌肉,摩、揉、
推肩部和腰背部为重点。按摩时间3分钟一5分钟.
对精神较为集中的运动项目,运动员可采取坐位。用轻快的揉和揉捏手法,自
足部向腹部进行,以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提高局部肌群的运动能力。推拿后嘱
运动员作缓慢的跑、跳活动,效果较静止休息好。用轻快柔和的手法揉捏,向心按
摩,即由前臂一上臂一肩部方向进行,促进血液和淋巴的回流,消除过度的肌紧张。
举重运动员,腰部的负荷较大,在间歇时,亦可按摩用力的肌群,保持其兴奋
性,避免单纯的消极的休息。运动员俯卧或坐位,术者用掌根在背阔肌和舐棘肌,
作轻快的、轻的揉法3分钟。总之,竞赛间歇的按摩,用力宜轻,面积宜大,频
率宜快,按摩后应作一些专项准备活动,以便发挥良好的技术水平。
(三)运动后推拿
运动后推拿按摩,也叫恢复按摩。其目的在于放松肌肉,减轻运动后肌肉、关
节的疲劳,帮助运动员消除疲劳,加快机体恢复。一般可在运动后及时进行,也可
在浴后或晚上睡前进行,若运动员十分疲劳,则休息2小时一3小时后再进行按摩。
按摩部位应根据运动项目特点与疲劳程度而定,运动员极度疲劳时可采用全身按
摩,具体操作方法一般运动后采用局部按摩,即按摩负荷量较大的部位。运动后按
摩,宜循静脉回流方向进行,四肢按摩,先按大肌肉,后按小肌肉,两侧交替进行,
按摩时间一般为20—45分钟。
激烈的运动训练或竞赛之后,运动员的神经、体液、循环、呼吸、消化、代谢
和酸碱平衡等方面,都要发生巨大的变化,这些变化一时破坏了机体内环境的平
衡。但它很快又达到新的平衡,这个新的平衡,通常都标志着机体工作能力的提高。
但是,在内环境各机能系统达到平衡的过程中,有时出现迟缓环节,一般的表现有:
精神过度紧张,失眠,肌肉紧张,疲劳等。运动后的按摩,可以促使这些现象消除,
使内环境达到新的平衡,加速提高对运动负荷的能力,加速完成对后面运动负荷的
准备。
运动后推拿按摩所采用的手法、用力的大小、时间的长短等,均应根据运动员
的体质、性别、运动项目的特点,特别是要求根据运动后反应出来的情况(如头
昏胀、欲呕、四肢乏力、肌紧张、失眠等)来决定。需要遵守个别对待的原则,不
可千篇一律。我们通常采用的手法,有抚摩、揉捏、推压、振动和抖动等。对体质
强壮,肌肉较丰满者,按摩力量应当重些,时间应当长些;反之,用力则要轻些,
时间应当短些。运动员在十分疲劳的情况下,常采用经穴按摩其手法是按、压、分、
揉、掐、推等,以疏通气血,内外通达,平衡阴阳,使运动能力得到较快的恢复,
并有所提高。
(四)运动员平时的推拿
运动员的全身推拿:通常进行一周一次。在训练后休息1—2小时或更长的
时间后进行。最好是在温水浴后,在温暖、清静的室内进行。运动员舒适地躺在床
上,裸露被按摩的部位,依照胸、腹、上肢、下肢的次序。顺血液和淋巴回流的方
向进行按摩。使用揉捏、推压、摇晃、抖动等手法,用力是由重到轻。同时根据各
个部位的疲劳情况,循经取穴。施行揉、捻、推、掐等手法,以调和气血,更快地
消除疲劳。如按摩进行到运动员快要入睡,应停止按摩,给被按摩者轻轻盖上被子,
以防止感冒。运动员睡醒之后,便会精神饱满,全身舒适。不同的运动项目,对
身体各部分肌肉的负荷量是不同的,疲劳程度也就不同。运动后进行局部按摩是经
常需要的。这里按上肢、腰背部、胸部、臀部、大小腿分别叙述。
上肢推拿:上肢推拿的重点是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三角肌和前臂肌群,这是
体操、投掷、游泳、举重、排球等运动员容易疲劳的部位。常用的手法,有揉捏、
推压、搓、抖动、摇晃和被动活动如抽送关节等。局部按摩时间约10分钟,同时,
可在相应的部位选用肩部等穴位,进行经穴按摩。
腰背部推拿:腰背部推拿重点,应放在背阔肌斜方肌及舐棘肌上。这是体操、
举重、跳水、排球、球等运动项目容易使其疲劳,而又不易活动开的部位。运动
员应当俯卧,主要手法揉、磨擦、推压、提弹、叩击。同样的体位,采取经穴推拿
按摩,常用穴位有腰俞、肾俞、气海俞、关元俞、骨盆边缘、肩胛骨内侧缘等部位,
手法以揉、掐、推、捻等。
胸部推拿:对胸大肌、胸小肌和前锯肌的按摩,在排球、体操、投掷运动员是
十分重要的。被推拿者坐位或仰卧位。常用揉捏、推压、振动、提弹等手法。按摩
时,从胸骨部缓缓向腋下移动。
臀部推拿:田径、自行车、举重、排球、足球、竞走等项目,对臀肌的工作负
荷要求很重,是按摩的重点。从腹股沟外侧端起,沿骨盆边缘(骼骨后靖)到舐部、
臀部,进行抚摩、揉和叩击等,用力大小必须因人而异,经穴推拿臀部环跳和骨盆
边缘(骼骨后崎),常用手法是按、揉等。这对调整营卫,促进气血运行,消除疲
劳有良好的作用。
下肢推拿:下肢推拿几乎对所有运动员都非常必要。主要手法是以搓、推压、
叩击、抖动等。操作是由下而上地进行。同时配合经穴按摩,取承扶、复溜、等穴,
进行按、揉、掐、推等手法。
二、保健与推拿
通过推拿按摩使全身的骨骼肌得到放松,消除疲劳,改善机体的代谢过程,提
高免疫能力,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如有足部保健按摩、面部美容按摩、脊柱保健
按摩等。
三、治疗与推拿
(一)治疗推拿按摩的作用
推拿按摩作为祖国医学的治疗方法之一,其治病原理是通过局部治疗和整体调
节来实现的。按摩的局部治疗可以活血化窃、理筋整复、舒筋活络、消肿散结及整
复错位;其整体调节能够镇静安神、调和气血和平征阴阳等。对运动中软组织损伤
的治疗,则具有如下作用,
1、活血散瘀、消肿镇痛
对软组织损伤后出现的瘀血肿胀,适时地采用合理的按摩,可以加强血液和淋
巴循环,促进吸收和肿胀消退;缓解伤部因神经反射引起的血管和肌肉痉挛,减轻
或消除疼痛。
2、理筋生新、松解粘连
对肌肉、韧带的部分撕裂采用理筋手法按摩,可使损伤组织纤维顺理归位,再
加以适当固定,有助于撕裂组织接触及愈合。运用适当手法按摩,可以分离粘连组
织,有助于消除疼痛、通利关节、恢复组织功能。止匕外,按摩伤后组织,可改善局
部营养,促进新陈代谢,加快病变组织的修复。
(二)治疗推拿按摩例
1.颈部损伤
多见于作滚翻练习,动作错误动作技巧与发力不协调等,造成颈部软组织扭伤,
或睡眠安排不当、枕头高低不适、或感受风寒,使局部气血失调、经络受阻而致落
枕等颈部扭伤,在某些情况下也称为“落枕”。多在颈部突然收缩扭转而没有准备
或放松时发生。
急性型
证候:颈部突然扭转或睡觉起床后,顿感项强。头不能左右转侧或回顾,患部
酸楚、疼痛,严重者可引起头痛,颈部、肩部、背部以及一侧上肢放射痛。
检查时,胸锁乳突肌或斜方肌上方常有明显压痛,患者头向一侧歪斜,颈项肌
僵硬强直,作颈部前屈、向健侧旋转、屈等一切牵拉患侧肌内的活动,均可使疼痛
加剧。在极少数病例中,可见患处微肿。
治则:活血祛淤,舒筋止痛
操作:
(1).患者直坐,医者以手托患者下颌部,另一手扶定头部,将其下领微微向
上拾起,先将头部轻轻向左右旋转数次,再突然向左或右招转,此时可听到“喀”
的响声.左旋转后,再手以同样方法进行向右旋转。
(2).患者直坐.医者以一手扶定其前额部,另一手拇、食指分置颈项两侧之
风池穴处指揉1-3分钟
(3).患者俯卧,医者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枕后风府穴处,向两侧分推经风池、、
翳风穴处,再转向耳后,由下向上反复推动2—5分钟
(4).思者俯卧,头微前倾,医者以两于并置于一侧之枕后风池穴处,拇指在
颈肌外侧,其余四指并置颈项肌内侧,将肌肉微向上提起,自上向下拿提至肩俞穴
止,左侧颈肌拿捏后再施用于右侧,反复操作3—5分钟。
(5).患者直坐,医者以一手四指置肩后或两手四指掌侧置肩后,拇指掌侧置
肩井穴处,着力向上拿提2—3分钟。
(6).患者直坐,手指微屈曲,医者以手拇指端置合谷穴处捏掐2—3分钟。
慢性型
证候:常由急性型转化而来,如颈项部症状不显著末加治疗或治疗失当[例如
不恰当地被动旋颈等),经常低头工作,引致颈部肌肉慢性劳损,或在颈椎病的基
础上合并多次反复较轻的颈肌扭伤等,均可引致颈项部的长期不适与其他症状。
检查时.,患者颈部常呈保护性痉挛状态,一侧或两侧可有轻度或中等度压痛,
头部转动不灵。由于颈项部长期紧张不适,可引起背肩肌肉酸痛等局部症状和头痛、
精神不佳、失眠等全身症状。
治则:舒调气血,通经活络。
[治法之一]
操作:
(1).患者直坐,医者以一手扶患者侧头部,再以前臂环绕头部抱定,再将头
颈向一侧旋转。同时将头领部微微向外上方拨伸,反复操作2—3分钟。
(2).患者直坐,医者将“颈牵引带”戴于颈部,将颈前后布带固定,两上端
悬挂于牵引架上逐渐增加牵引重量,牵引20一30分钟。
(3).患者俯卧,医者以两手拇指掌侧对置枕后风府穴处,向两侧分推经风池、
完骨、留风穴处,反复操作2—5分钟。
(4).患者俯卧,头微前倾,医者以两手并置一侧之枕后风池穴处,拇指在颈
肌外侧,其余四指并置其内侧,将肌肉微向上提起,自上向下拿捏至肩俞穴止,左
侧拿捏后再施用于右侧,反复操作3—5分钟。
(5)患者直坐,医者以一手四指置肩后或两手四指掌侧置肩后,拇指掌侧置
肩井穴处,着力向上拿提2-3分钟。
[治法之二]
操作:
(1).患者坐位,施术有一手置于头顶固定,另一手反复捏揉项部两侧肌肉及
风池穴处重点反复进行揉捏,促使其颈部肌肉放松。再用双手抱住面部两侧下颊部,
用力向头上方拔伸,并反复进行前屈后仰和左右侧屈活动,以促使其颈用恢复活动
功能、
(2).患者坐位.施术者先在颈部两侧反复进行捏揉,以促进其肌肉放松。然
后双手合抱住两侧下颌部.用力向上端提,并反复进行前屈后仰,左右侧屈及顺时
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的旋转摇颈活动,以促使其恢复颈部的活动功能。
2、踝部扭伤
证候:因在不平路面行走、跑步、跳跃等,致使关节突然内翻或外翻,使关节
超过正常生理活动范围,造成关节韧带扭伤按摩治疗.,其中韧带损伤最为常见。除
有急性扭伤史外,扭伤后,常见踝关节外侧骤然剧痛,尤以走路活动时或负重时最
明显。可见踝部显肿痛,不能站立或行走.伤处压痛,局部皮下瘀血。经检查确定
无骨折、韧带断裂者.可进行按摩治疗。
检查时一,外踝下方及前下方显著压痛。由于皮下组织、韧带、关节囊撕裂后毛
细血管破裂皮下出血,局部可见淤血青紫,伤后2—3天可能更为明显。因为损伤
后局部出血,组织渗液,跟前外侧足跟背部可见肿胀。又由于出血积聚于关节间隙
或软组织嵌入关节内,致使患者出现跛行,足跖不敢着地。
治则:舒筋活络,滑利关节。
操作:
(1).患者仰卧,医者食指背屈,以指关节凸出部按揉悬钟穴2—3分钟。
(2).患者仰卧,下肢伸直,医者以拇指置小腿下端内侧,其余四指置其外侧,
由上向下刨推解溪至足背止。再以拇指甲先后掐压解溪等穴,反复操作2-4分钟。
(3).患者仰卧,左或右下肢屈曲,足底部平放于床上、医者以手四指掌侧并
置于解溪穴处,由上向下四指逐渐分开,沿足背至趾关节呈梳状摩动2—3分钟。
(4)患者俯卧,医者以两手拇指并置于承山穴处,自上向下经足跟转向底部
推动至涌泉穴止操作1—3分钟。
3、腰肌劳损
“腰肌劳损”,过去的概念是腰部软组织劳损的总称。现在则一般将具体部部
位明确的腰部软组织损伤,如棘上韧带损伤、腰背筋膜损伤、骼腰韧带劳损等分别
列开.而将除此之外的一些诊断不太明确的软组织损伤疾患,仍称为腰肌劳损
[临床表现]
腰部一侧或两侧出现弥漫性疼痛,由于疼涌范围较广.患者常不能指出疼痛的
确切位置,检查时,压痛点不甚明显,多为范围较广的按压酸痛感,腰部肌肉痉挛
和运动受限一般不太严重。
[治法之一]
治则:温通气血
操作:
(1).患者俯卧,医者以手掌部置于腰部一侧之肾俞、气海及大肠俞穴处,先
向内摩动至带脉穴处.然后再向前摩动至对侧带脉穴止,反复横摩3—5分钟。
(2).患者俯卧,屈时,医者以左或右手掌置患患腰部。再将另一手掌部置其
于上重叠,以脊柱正中之命门穴为中心,做有节律的按压3—5分钟。
(3).患者仰卧,医者以一手或两手四指并置于胃俞穴处,向下直摩经肾俞
至小肠俞穴止,反复操作3—5分钟.
[治法之二]
操作:
(1).让患者俯卧于治疗床上,施术者用双手掌反复揉按患者腰部肌肉。使其
放松。
(2)再用双手拇指尖着力.反复点揉腰部穴位及其肌肉。
(3)再用双拳揉法,反复揉动按压腰部肌肉。
(4)再用虚拳拍打腰部,理气活血,补肾壮腰.
4、肘部损伤
证候:肘部软组织扭、挫伤多因运动不慎,或跌仆闪扭所引起发病。初伤之后,
局部酸痛,红肿明显,不能活动,动则加剧
治则::活血祛瘀,消肿止痛
操作
(1).患者侧卧,医者以于拇指掌侧置肩关节上方肩躅穴处,长按1—2分钟。
(2).患者•侧卧,医者两手拇指对置于肩关节上方,自上向下,反复推动2—2
分钟。
(3).患者仰卧,左或有右上肢上举,屈肘,医者以手四指自腋下向上摩动至
腋部极泉穴处.再以拇指置极泉穴长按1—2分钟。
参考书:《推拿学》主编俞大方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6
《伤科推拿学》主编黄毓珍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4
《实用伤病推拿按摩学》李帅星等编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7
《百家推拿经验集》主编包来发上海科技出版社1997、9
《体育保健》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一、二版
《体育保健学》主编姚鸿恩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7
《针灸学》主编孙国杰上海科技出版社2001、8
自学要点:掌握推拿按摩的作用,适应症,禁忌症,注意事项。掌握推拿按摩
的各种手法。掌握经络走行及取穴方法。掌握常用的推拿按摩的穴位。掌握运动前、
后按摩的方法。掌握常见运动损伤的治疗按摩。
自学方法:推拿按摩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其历史悠久,流派和
著作众多,因此要多看书学习,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进行实际操作,才能使推拿手
法持久、有力,均匀,柔和而达到深透的基本要求,只有掌握了基本功才能在体育
运动和健身保健中发挥作用,成为专业合格的人才。
练习题
1.试述推拿按摩的生理作用和注意事项
2.试述推拿按摩基本手法的操作技巧、作用。
3.试述穴位推拿按摩的取穴方法。
4.在治疗头部和腰背部的伤病时常用的穴位有哪些7
5.在治疗上肢和下肢的伤病时常用哪些穴位?
6.试述全身推拿按摩的作用、方法和步骤。
7.在运动过程中怎样正确应用推拿按摩?
8.试述治疗按摩的作用、及其实践应用。
9.试述推拿按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10.简述推拿按摩的发展史。
11.举例说明你了解的保健按摩的方法及作用。
12.踝关节扭伤后推拿按摩的治疗原则与方法。
运动训练学
胡建华
体育学院
2004.8
第一章竞技体育与运动训练
一、竞技体育的构成和基本特点
1.竞技体育的主要特征是体育竞赛,主要目标是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
竞技体育的构成:(1)运动员选材(竞技体育的开始,是运动训练的起始性工作,是成功的训练的重要前提条件);(2)运
动训练(是实现竞技运动目标最重要的途径,是竞技体育中的主体构件);(3)运动竞赛;(4)竞技体育管理。
2.竞技体育基本特点:(1)激烈的竞争性;(2)高度的公平性;(3)严格的规则性;(4)高度的技艺性;(5)高尚的娱乐
性(6)广泛的国际性。
二、运动训练的概念、基本特点
1.运动训练的概念: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版拆迁安置房产权分割及交易协议4篇
- 专业平面视觉创作协议版
- 2025年度文化展览场地租赁保证金三方执行协议4篇
- 专业树木销售协议2024年版细化范本版A版
- 2025年度高端医疗设备采购合同模板4篇
- 2025年度拆迁项目资金监管与居间服务协议4篇
- 二零二五年度农家乐合伙人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厂区公共区域清洁与物业管理合作协议范本4篇
- 2025年度商业综合体室内外装修一体化合同4篇
- 专业羽毛球场租借合同(2024年)版B版
- 2023社会责任报告培训讲稿
- 2023核电厂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8部分 保温及油漆
- 2025年蛇年春联带横批-蛇年对联大全新春对联集锦
- 表B. 0 .11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 警务航空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空气自动站仪器运营维护项目操作说明以及简单故障处理
- 新生儿窒息复苏正压通气课件
- 法律顾问投标书
- 班主任培训简报4篇(一)
- 成都市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T-CHSA 020-2023 上颌骨缺损手术功能修复重建的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