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4讲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2024·湖南三湘名校联考)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已经出现一定的人物形象。如图所示,西周中期以前,人物周身添加了大量的神秘纹样,表现为一种夸张且神秘威严的形式。西周中期以后,青铜器上的人物形象没有了之前的狞厉,逐渐表现出写实主义风格。这一转变反映了商周时期()A.民本观念逐渐地成为主流B.人与自然关系愈发消极C.理性的思想因素有所增长D.社会矛盾逐渐走向尖锐C[根据材料信息,如图人头銎内钺是一种具有权杖性质的仪仗用器,是杀伐权力的象征,其添加的神秘纹样意在渲染权威和武力,西周中期以后,逐渐礼崩乐坏,青铜器逐渐回归人的本位,如图画像铜壶,人物刻画表现出写实风格,人物更加真实、形象,这是理性的象征,故选C项;民本观念萌芽于商周时期,发展于春秋时期,成熟于战国时期,排除A项;商周时期,生产力不断发展,人战胜自然的能力在提高,人与自然关系是愈发主动积极的,排除B项;青铜器人物形象的变化与青铜器铸造技术、生产力的发展有关,不能由此推断社会矛盾逐渐尖锐,排除D项。]2.(2024·广西北海一模)天命观贯穿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殷商时期它以神灵崇拜“帝”为表现形式,发展到西周时期,逐渐转为“以德配天”。由此可知,西周时期()A.王权神秘色彩加强 B.人文理念逐渐凸显C.天命观念渐趋衰落 D.华夏认同观念形成B[据材料“殷商时期它以神灵崇拜‘帝’为表现形式”可知,殷商时期的天命观以神灵崇拜“帝”为主,而西周时期的天命观则强调“以德配天”,这说明西周时期的天命观强调人的作用,体现了人文理念的逐渐凸显,故选B项;材料强调“以德配天”实质上是在强调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反映的是王权神秘色彩的弱化,而不是加强,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天命观念的变化,而不是衰落,“以德配天”是天命观的发展,排除C项;华夏认同观念是华夏地区,也就是中华民族统一的思想,形成共同一致的观念,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材料没有体现华夏认同观念,排除D项。]3.(2024·辽宁丹东阶段测试)《礼记·表记》称:“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尚书·召诰》载:“王(周成王)敬作所,不可不敬德……亦不可不监于有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这体现出西周治国思想()A.摆脱了神权统治色彩B.摒弃了原始民主传统C.蕴含有以民为本意识D.吸收了儒家政治理念C[据材料“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不可不敬德”“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等并结合所学可知,《礼记·表记》中记载殷人尊崇鬼神,统治者率民奉鬼神,重鬼神而轻礼仪,重刑罚而轻奖赏,《尚书·召诰》中记载君王应当尊敬并遵循德行,要以殷商为鉴,因为他们不敬德,不施行德治,致使国运早早丧失,这体现了西周统治者认识到德治的重要性,蕴含了以民为本的意识,故选C项;早期政治制度神权色彩浓厚,西周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既体现以民为本又体现神权色彩,排除A项;商周政体中,君主的权力不是绝对的,其中的原始民主传统,对君主的权力有制约作用,材料中西周的德治思想“不可不敬德”并没有摒弃原始民主传统,排除B项;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4.(2024·江西联考)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就有“义”的倾向,只不过常常被“利”所蔽而已,人生在世最高的理想境界即“人道”,而“人道”应当是经过自觉调整的,“乐而不乱,复而不厌”,所以要“陶冶而成之”。由此可知,董仲舒()A.重视人的道德伦理教化B.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C.强调维护封建纲常伦理D.主张抑制人的正常需求A[由材料“人性中就有‘义’的倾向,只不过常常被‘利’所蔽”可知,董仲舒认为人性非善非恶,人性中本来就存在着“义”的倾向,但是容易被利欲所污染,因此要强化人的伦理道德教化,故选A项;董仲舒认为“人性中就有‘义’的倾向”可知,董仲舒并不认为人性是“恶”的,排除B项;由材料“陶冶而成之”可知董仲舒主张陶冶人性而非维护封建纲常,排除C项;“人道应当是经过自觉调整的”可知强调人的自主与能动,并未抑制人的正常需求,排除D项。]5.(2024·浙江宁波一模,4)宁波保国寺《寺志》记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唐武宗会昌年间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唐僖宗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为保国寺。该寺的由来与毁建反映了()A.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B.佛教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改造C.佛教融入中国的曲折历程D.中国文化对外的辐射力增强C[据材料“唐武宗会昌年间拆毁寺宇……并赐名为保国寺”可知,两汉之际,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完成中国化,且唐朝武宗灭佛,对佛教发展产生一定影响,其后僖宗重建体现了佛教尚有一定影响力,体现了国家政策对佛教发展有一定影响,也反映了佛教融入中国的过程较为曲折,故选C项;唐朝时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但武宗灭佛等与佛教的本土化无关,且东汉时佛教尚未完成本土化,排除A项;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在中国盛行,吸收了儒、道的思想,但材料信息与儒家文化无关,且“改造”说法错误,其只是拿儒家文化改造佛教思想,并非拿佛教思想改造儒家文化,排除B项;佛教是外来文化,体现的是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并非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排除D项。]6.(2024·云南师大附中模拟)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墨家“行禹道”“用夏政”,道家以伏羲和神农氏为理论源泉,至稷下学派则以“黄帝为祖,老子为宗”,这可以用来说明()A.神话传说真实可信 B.诸子百家互相借鉴C.农耕文明凸显权威 D.民本思想源远流长C[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中诸子百家都强调追溯上古时期的神话人物和三皇五帝的治国理念,这些人物在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起源阶段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凸显了农耕文明的权威,故选C项;神话传说存在记忆模糊和主观臆想的内容,可信度较低,需要反复甄别,排除A项;材料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和理论依据具有明显的差异性,体现了诸子百家之间的相互争辩,排除B项;民本思想主要强调爱惜民力,统治者关心民生,材料并未体现相关信息,排除D项。]7.(2024·山东济宁模拟)家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个人修身、齐家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下表可知,古代家训体现了()内容出处“倍须谦恭退让,不得恃赖我声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司,侵陵小民,使为乡人此厌苦。”(北宋)司马光《与侄书》“汝在郡,当一日勤于一日,深求所以牧民共理之意,勉思其未至,不可忽也。”(南宋)胡安国《与子寅书》“判司比唐时,尤幸免笞箠;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南宋)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掾》A.淡泊名利的道德修养B.由孝而忠的政治伦理C.以民为本的人文关怀D.笃实力行的理学精神C[根据材料“不得恃赖我声势,作不公不法,搅扰官司,侵陵小民,使为乡人此厌苦”,可知司马光希望族人不得违反法律,欺压百姓,“当一日勤于一日,深求所以牧民共理之意”说明胡安国希望族人能够认真勤勉,认真为百姓办事,“庭参亦何辱,负职乃可耻”说明陆游希望子龙能够为百姓踏实做事,不负职责,三则材料都体现了关心百姓的人文关怀,故C项正确;胡安国主要强调的是勤勉,与道德无关,排除A项;三则材料主要都体现的是关心百姓的利益,与忠孝无关,排除B项;司马光主要告诫族人不能欺凌百姓,与笃实力行的实践精神无关,排除D项。]8.(2023·山东潍坊10月检测)中国传统音乐以宫、商、角、徵、羽为五声音阶。《史记·乐书》记载,“闻宫音,使人温舒而广大;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闻角音,使人侧隐而爱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据此可知,传统音乐()A.重视道德教化 B.强调等级秩序C.突出审美教育 D.凸显个性修养A[由材料“侧隐而爱人”“方正而好义”“乐善而好施”“整齐而好礼”可知中国传统音乐的五声音阶体现出“仁、义、德、礼”,说明传统音乐注重道德教化,故选A项;礼乐制度强调等级划分,能够体现出等级秩序,但材料仅只提及礼乐制中的传统音乐,无法体现出等级性,排除B项;传统音乐具有审美教育的功能,但是材料强调传统音乐中“仁、义、德、礼”的道德教化,排除C项;材料中凸显出的“仁、义、德、礼”是做人的原则,不是个性修养,排除D项。]9.(2024·嘉兴高三质检)“可以把‘五四’新文化运动看作……南宋、南明时代的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而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论者()A.认为新文化运动以救亡图存为目的B.指出知识分子正式登上近代历史舞台C.消弭了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间的差异D.夸大了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A[根据材料“读书人面对异族入侵、国破家亡之际激起的一场场新的思想革命”可知五四新文化运动是民族危机不断严重的背景下发生的,即以救亡图存为目的,故选A项;由材料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C项中的“消弭”说法绝对化,而且不符合史实,排除;依据材料“西方新思潮的东渐只是为这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武器”可以看出强调西方思想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并没有夸大其作用,而且材料的主旨不是强调西方对中国思想解放运动的作用,故D项错误。]10.(2023·山东高三阶段练习)在17—18世纪法国宫廷时尚文化的引导者和代言人,法国宫廷画家弗朗西斯—休伯特·德鲁埃为蓬帕杜尔夫人画的最后一张肖像中,她即身着一条缀满了东方自然主义风格花草纹样的“中国风”印花棉布长裙。这反映了当时()A.中国文化在法国上层社会的影响B.法国艺术家热衷于代言东方商品C.中国纺织品已大规模进入法国市场D.学习中国文化成为法国社会的主流A[材料“蓬帕杜尔夫人”“她即身着一条缀满了东方自然主义风格花草纹样的‘中国风’印花棉布长裙”体现的是当时中国文化对法国上层社会服装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与代言东方产品的说法无关,排除B项;C项错在“大规模”,仅流行于法国上层社会,排除;材料与学习中国文化无关,排除D项。]二、非选择题11.(2024·山东滨州检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内容,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最深层、最持久的力量。当代社会通过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研究,形成了许多成果论著,下面为某学者的著作目录节选。第一章思想的魅力:中国传统哲学第一节天人合一第二节阴阳变易第三节贵和尚中第二章道德的力量:中华传统美德第一节正心修身第二节与人为善第三节君子怀德第三章……结合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发展的相关史实,对该作品前两章目录内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就目录内容的一个或多个进行论证;也可以对内容进行修改或增加,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我赞同“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哲学”的重要体现。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社会动荡不安。老子提出“道”的概念,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中唐以后社会割据动荡,冲击社会秩序。宋代理学兴起,理学家们以“理”为核心,形成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以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天人合一思想,将天、地、人视为一体,建立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关系,彰显了中华优秀思想的魅力。示例二:我认为“第二章道德的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可以增加“第四节家国情怀”。战国时期,面对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墨子、孟子等均以天下为己任,如孟子提出“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的主张;宋代,面对社会危机,范仲淹强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明清之际,面对社会严重危机,顾炎武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家国情怀的传统美德具有强大的凝聚力,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而材料中主要论述的是个人、人际间的道德力量,未能突出“人与国家、社会”的道德关系。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材料二中国文化在与外部世界的接触中汲取营养,先后融合了多种外来文化。中国文化系统或以外来文化作补充,或以外来文化作强壮剂,使整个机体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为题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兼容并蓄的中华文化。中华文化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异国他邦的文化,在交流中不断丰富发展。两汉之际,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到宋明时期,儒家学说融合佛、道形成理学,佛教融合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对中国的宗教、哲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明末清初,随着新航路开辟及早期殖民扩张,外国传教士来华,带来天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吉林艺术学院《电影写作》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中国政治制度史》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林师范大学《学校体育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真题(副省级)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大件互送车队合同范本
- 2022年公务员多省联考《申论》真题(青海县乡卷)及答案解析
- 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课文原文和翻译
- (统编2024版)道德与法治七上10.1爱护身体 课件
- 2022年医疗行业干部考察工作总结
- 吉林师范大学《理论力学》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码头租赁合同范本
- 期中测试卷(1-4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
- 应用文写作+以“A+Clean-up+Activity”为题给学校英语报写一篇新闻报道+讲义 高二上学期月考英语试题
- 木材采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
- 2024年华电电力科学研究院限公司招聘26人历年高频难、易错点500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校园反诈骗课件
- 中石油克拉玛依石化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上海市市辖区(2024年-2025年小学四年级语文)部编版期末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上海市高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数学试卷
- 2019新教材人教版生物必修1教材课后习题答案
- 保险的免责协议书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