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调优第一部分服务器优化:提升硬件性能 2第二部分内存调优:优化缓存和对象池 4第三部分线程管理:减少上下文切换开销 7第四部分并发控制:合理使用锁和同步机制 10第五部分数据库优化:索引、分库分表、读写分离 14第六部分缓存设计:多级缓存、数据失效策略 16第七部分代码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等待 18第八部分负载均衡:均衡系统负载、提高响应能力 20
第一部分服务器优化:提升硬件性能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硬件选取与配置
1.选择具有高主频、多核、大缓存的CPU,以提升处理能力和并行计算效率。
2.采用SSD存储设备,相比机械硬盘,SSD具有更快的读写速度,可大幅降低数据访问延迟。
3.配置足够的内存容量,以避免因内存不足导致页面置换,影响应用程序性能。
主题名称:网络优化
服务器优化:提升硬件性能
前言:
在高并发场景下,服务器硬件的性能对系统整体性能至关重要。本文将深入探讨服务器硬件优化的策略,以最大程度地提高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
硬件选择:
*CPU:选择拥有足够核数和主频的CPU,以满足高并发请求的处理需求。考虑使用多路服务器来增加核心数。
*内存:足够的内存对于缓存频繁访问的数据和减少页面错误至关重要。使用ECC内存以增强数据可靠性。
*硬盘:使用固态硬盘(SSD)或混合硬盘(HHD)来减少I/O瓶颈。为数据库和日志文件部署RAID配置以提高数据冗余。
*网络:使用高吞吐量的网络卡和交换机,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快速和可靠。考虑使用多千兆以太网或万兆以太网。
CPU优化:
*超线程:启用超线程技术可以在不增加物理核心数的情况下提高并发处理能力。
*NUMA优化:合理分配内存和CPU核,以减少内存访问延迟。
*CPU隔离:使用CPU隔离功能将虚拟机或容器与物理CPU绑定,以避免资源竞争。
*CPU调优:调整CPU调度程序参数,以优化负载平衡和响应时间。
内存优化:
*页面大小调整:调整操作系统页面大小,以匹配应用程序的工作集。
*透明大页:启用透明大页以减少内存开销和提高性能。
*内存超额提交:在虚拟化环境中,谨慎配置内存超额提交,以避免内存竞争。
存储优化:
*RAID配置:使用RAID5、6或10等RAID级别为存储提供冗余和性能提升。
*SSD缓存:使用SSD缓存加速对频繁访问数据的访问。
*分层存储:将冷数据存储在较慢但容量更大的存储设备上,以优化成本和性能。
网络优化:
*网络流量管理:使用网络流量管理工具来优先处理关键流量并限制非必要流量。
*网卡捆绑:利用多个网卡进行负载平衡和增加带宽。
*TCP优化:调整TCP参数,如拥塞窗口大小和ACK频率,以提高网络效率。
其他优化:
*电源管理:配置服务器电源管理选项,以优化功耗和性能。
*散热和机箱:确保服务器具有足够的散热和机箱空间,以防止过热和性能下降。
*固件和驱动程序更新:及时更新固件和驱动程序,以获取最新性能增强和安全补丁。
监控和调整:
持续监控服务器的性能指标,例如CPU利用率、内存使用情况和网络带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以确保在高并发场景下保持最佳性能。
结论:
通过实施这些服务器优化策略,可以显著提升高并发场景下的系统性能。通过仔细选择和配置硬件、优化CPU、内存、存储和网络,企业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服务器效率,为用户提供流畅且响应迅速的应用程序体验。第二部分内存调优:优化缓存和对象池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缓存的有效利用
1.评估应用程序中适合缓存的数据类型,例如经常访问的对象、查询结果或会话信息。
2.选择合适的缓存策略,如"先入先出"(FIFO)或"最近最少使用"(LRU),以优化缓存效率。
3.监控缓存命中率和未命中率,并根据需要调整缓存大小或策略,以确保最佳性能。
主题名称:对象池的管理
内存调优:优化缓存和对象池
在高并发场景下,内存管理至关重要。有效的内存调优可以通过减少内存分配和释放带来的开销,显著提升系统性能。本文将探讨针对高并发场景的内存调优策略,重点关注缓存和对象池优化。
缓存优化
缓存是将频繁访问的数据存储在高速内存中,以减少访问底层存储系统的延迟。在高并发场景中,优化缓存尤为重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缓存优化方法:
*选择合适的缓存类型:不同的缓存类型具有不同的性能特征。常见类型包括LRU(最近最少使用)缓存、LFU(最近最常使用)缓存和FIFO(先进先出)缓存。根据应用程序的访问模式选择合适的缓存类型至关重要。
*设置合理缓存大小:缓存大小决定了可以缓存的数据量。缓存太大可能会导致内存浪费和性能下降,而缓存太小则无法有效减少访问延迟。需要根据应用程序的访问模式和内存限制来设置合理的缓存大小。
*使用缓存层级:通过建立多级缓存层级,可以减少对底层存储系统的访问次数。例如,可以在应用服务器上配置一级缓存,在数据库服务器上配置二级缓存。
*采用缓存预热:缓存预热技术可以在系统启动时将频繁访问的数据加载到缓存中,从而避免在实际请求到来时才进行加载而导致的延迟。
对象池优化
对象池是一种对象分配和释放的管理机制,可以减少频繁创建和销毁对象所带来的开销。在高并发场景中,通过使用对象池可以有效提升对象分配和释放的效率。
*选择合适的对象池实现:不同的对象池实现具有不同的特性。常见实现包括线程本地对象池和全局对象池。需要根据应用程序的并发性和访问模式选择合适的对象池实现。
*设置合理对象池大小:对象池大小决定了可以缓存的对象数量。对象池太大可能会导致内存浪费,而对象池太小则无法有效减少对象创建和销毁的开销。需要根据应用程序的并发性和对象的生命周期来设置合理的对象池大小。
*采用对象池分区:分区可以提高对象池的并发性和可扩展性。通过将对象池划分为多个分区,可以避免单一分区出现瓶颈,从而提高整体吞吐量。
*使用池化连接:对于数据库连接等资源密集型对象,使用池化连接可以有效减少连接创建和释放的开销。池化连接通过将连接保存在池中并根据需要复用,从而避免了频繁的连接建立和断开。
其他内存调优技巧
除了缓存和对象池优化外,还有其他内存调优技巧可以提升系统性能:
*使用内存映射文件:将文件映射到内存可以避免频繁的磁盘I/O操作,从而提升数据访问速度。
*采用惰性加载:只有在需要时才加载对象,避免不必要的数据加载和内存占用。
*使用轻量级数据结构:选择占用更少内存的数据结构,例如链表或数组,以减少内存消耗。
*避免内存泄露:及时释放不再使用的对象,防止内存泄露和内存不足问题。
通过有效实施这些内存调优策略,可以在高并发场景下显著提升系统性能。通过优化缓存和对象池,减少内存分配和释放的开销,以及采用其他内存管理技巧,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系统内存资源,从而为应用程序提供更佳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第三部分线程管理:减少上下文切换开销关键词关键要点【线程管理:减少上下文切换开销】
1.线程池优化:
-使用线程池管理线程,避免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
-根据并发需求和系统资源调整线程池大小。
-避免过度使用线程,造成线程切换开销过大。
2.减少线程切换频率:
-减少引起线程切换的操作,如锁争用、频繁的I/O操作。
-使用非阻塞I/O技术,如NIO,避免线程阻塞等待I/O操作完成。
-优化锁的使用,采用轻量级锁或无锁数据结构,减少锁争用。
3.优化代码结构:
-避免在IO密集型任务中使用阻塞操作。
-将IO密集型任务和CPU密集型任务分开执行。
-使用异步编程模型,如协程或事件循环,提高并发效率。
1.
2.
3.线程管理:减少上下文切换开销
在高并发场景下,线程的频繁创建和销毁会带来大量的上下文切换开销,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为了减少上下文切换开销,需要采取适当的线程管理策略。
1.线程池管理
1.1使用线程池
使用线程池可以有效地管理线程,减少频繁创建和销毁线程带来的开销。线程池是一种预先分配的线程集合,当有任务需要执行时,系统会从线程池中获取一个空闲线程来执行任务。任务完成后,线程会回到线程池中,等待下一个任务的到来。
1.2线程池大小优化
线程池大小需要根据系统负载进行优化。线程池过小会导致任务处理延迟,过大则会浪费系统资源。可以通过测量系统负载、任务处理时间等指标来确定合理的线程池大小。
1.3线程复用
线程池中的线程可以复用,减少创建新线程的开销。通过将任务分派给空闲线程,而不是创建新线程,可以显著降低上下文切换开销。
2.轻量级线程
2.1使用协程/绿线程
协程/绿线程是一种用户态线程,具有轻量、低开销的特点。协程/绿线程不需要像系统线程那样进行内核调度,上下文切换开销极低。在高并发场景下,使用协程/绿线程可以大幅提高系统的吞吐量。
2.2避免过度使用线程
过度使用线程会带来大量的上下文切换开销。在设计高并发系统时,应尽量减少线程的使用。可以考虑使用协程/绿线程、异步IO等技术来代替线程。
3.优化线程调度
3.1绑定CPU内核
将线程绑定到特定的CPU内核可以减少线程在不同CPU内核之间迁移带来的开销。通过使用CPU亲和性设置,可以将线程固定到特定的CPU内核上,避免频繁的上下文切换。
3.2调整线程优先级
调整线程的优先级可以优化线程调度的性能。对于高优先级的线程,系统会优先调度,减少上下文切换开销。可以通过设置线程优先级来优化系统的性能。
4.锁优化
锁的使用会导致线程阻塞,从而增加上下文切换开销。在高并发场景下,应尽量减少锁的使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优化锁:
4.1使用无锁数据结构
无锁数据结构,如无锁队列、无锁哈希表等,可以在不使用锁的情况下实现并发访问。使用无锁数据结构可以避免线程阻塞,提高系统的并发性。
4.2使用读写锁
读写锁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读取共享数据,而只允许一个线程写入共享数据。通过使用读写锁,可以减少写锁带来的阻塞,提高系统的并发性。
4.3优化锁粒度
锁的粒度决定了锁住的范围。粒度越小,锁住的范围越小,线程阻塞的范围也越小。通过优化锁粒度,可以减少线程阻塞带来的开销。
5.性能监控与分析
持续监控和分析系统性能对于优化线程管理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以下指标来衡量线程管理的性能:
*线程创建和销毁次数:频繁的线程创建和销毁会带来大量的上下文切换开销。
*上下文切换次数:上下文切换次数反映了线程管理的效率。频繁的上下文切换会降低系统的性能。
*CPU使用率:CPU使用率可以反映线程的调度情况。过高的CPU使用率可能表明线程调度存在问题。
通过持续监控和分析这些指标,可以及时发现线程管理中的问题并采取措施进行优化。
结论
线程管理是高并发场景下性能调优的关键因素。通过合理使用线程池、轻量级线程、优化线程调度、锁优化和性能监控,可以有效地减少上下文切换开销,提高系统的并发性、响应速度和整体性能。第四部分并发控制:合理使用锁和同步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合理使用锁和同步机制】:
1.选择合适的锁类型:根据锁定的粒度和并发场景,选择自旋锁、互斥锁、读写锁或无锁机制等不同的锁类型。
2.优化锁粒度:缩小锁定的范围,仅锁定必要的数据或代码块,避免不必要的锁竞争。
3.减少锁持有时间:尽量减少锁的持有时间,例如采用分而治之或并行处理等策略。
【同步机制的优化】:
并发控制:合理使用锁和同步机制
在高并发场景下,为了保证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需要采用适当的并发控制机制,其中合理使用锁和同步机制至关重要。
锁的类型
锁是一种同步原语,它可以限制对共享资源的并发访问。根据锁定范围和方式,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互斥锁(Mutex):互斥锁一次只允许一个线程获取锁,从而保证对临界区的串行访问。
*读写锁(ReadWriteLock):读写锁允许多个线程同时读取共享资源,但仅允许一个线程写入共享资源。
*悲观锁:悲观锁假设在高并发场景下,资源竞争很激烈,因此在获取资源前先对资源加锁。
*乐观锁:乐观锁假设在高并发场景下,资源竞争不激烈,因此在获取资源前不加锁,仅在修改资源时进行冲突检测。
选择合适的锁
选择合适的锁需要考虑以下因素:
*资源竞争激烈程度:如果资源竞争激烈,应使用悲观锁;如果资源竞争不激烈,则可以使用乐观锁。
*并发访问模式:如果资源主要是被读取,可以使用读写锁;如果资源主要是被修改,则可以使用互斥锁。
*性能开销:锁的性能开销与锁的类型和使用方式有关。互斥锁的性能开销最高,其次是读写锁,乐观锁的性能开销最低。
同步机制
除了锁之外,还可以使用其他同步机制来控制并发访问,例如:
*信号量(Semaphore):信号量是一种计数器,用于控制对特定资源的访问数量。信号量可以防止资源超卖,并避免死锁问题。
*条件变量(ConditionVariable):条件变量是一种同步机制,允许线程等待特定条件满足后再继续执行。条件变量通常与互斥锁配合使用,以实现更精细的并发控制。
*原子操作:原子操作是一组不可中断的指令,它可以保证在执行过程中不会被其他线程打断。原子操作可以用于更新共享变量,从而避免竞争条件。
避免锁争用
锁争用是指多个线程同时争夺同一把锁的情况。锁争用会严重影响系统性能,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避免锁争用。避免锁争用的方法包括:
*减少锁持有的时间:尽量在最短的时间内持有锁,释放锁后尽快让其他线程获取锁。
*缩小锁的粒度:将大范围的锁分解成多个小范围的锁,以减少锁争用的可能性。
*使用非阻塞锁:非阻塞锁允许线程在获取锁失败时不进行阻塞,而是不断尝试获取锁。非阻塞锁可以提高系统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死锁预防
死锁是指多个线程相互等待对方释放锁,导致系统陷入僵局的情况。死锁预防的方法包括:
*避免循环等待:确保线程不会等待其他线程释放的锁,而这些线程又等待该线程释放的锁。
*使用超时机制:为锁操作设置超时时间,如果线程在超时时间内没有获取锁,则释放锁并重新尝试。
*使用死锁检测和恢复机制:定期检测系统中是否存在死锁,并采取措施恢复系统。
性能调优实践
在高并发场景下进行性能调优时,可以遵循以下实践:
*分析锁争用情况:使用性能分析工具分析锁争用情况,并采取措施减少锁争用。
*合理使用锁:仅在必要时使用锁,并使用粒度最小的锁。
*避免死锁:遵循死锁预防原则,并使用死锁检测和恢复机制。
*使用非阻塞锁:在合适的情况下使用非阻塞锁,以提高系统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优化锁的实现:选择合适的锁实现,并对其进行优化,以减少性能开销。第五部分数据库优化:索引、分库分表、读写分离关键词关键要点索引
1.合理选择索引类型:根据查询模式和数据分布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如B-Tree、Hash、全文索引等,以提高查询效率。
2.有效利用复合索引:将多个列组合创建复合索引,可以减少查询时对表进行多次扫描,提升查询性能。
3.监控索引使用情况:定期检查索引的使用情况,删除不必要的索引或调整索引策略,避免索引冗余和性能开销。
分库分表
1.垂直分库:根据数据表的不同功能或模块进行分库,减少每个数据库服务器的压力,提高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2.水平分表:根据数据规模或业务特性对单表进行分表,减小单表数据量,加速查询和更新效率。
3.分区表技术:通过创建分区表,将数据按时间、区域或其他维度进行划分管理,优化数据查询和管理效率。
读写分离
1.主从复制:建立主从复制机制,将数据库读写操作分离到不同的服务器上,减轻主数据库的读写压力。
2.读写路由:将读请求路由到从库,从而避免对主库造成写入干扰,提升读性能。
3.数据一致性保障:采用事务机制或分布式一致性协议,确保读写分离环境下的数据一致性,避免数据完整性问题。数据库优化:索引、分库分表、读写分离
在高并发场景下,数据库往往成为性能瓶颈。为了提升数据库性能,可以采取以下优化措施:
一、索引优化
索引是数据库中一种特殊的数据结构,用于加速查询速度。通过创建合适的索引,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库在执行查询时的搜索范围,从而提高查询效率。
创建索引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选择合适的列:索引应该创建在经常参与查询条件的列上。
*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根据查询类型选择合适的索引类型,如B+树索引、哈希索引等。
*避免创建过多的索引:索引虽然可以提高查询效率,但是也会增加数据库的维护成本。
二、分库分表
当数据库数据量较大时,单台数据库可能无法满足性能要求。此时,可以采用分库分表技术,将数据分散到多个数据库或表中,以减轻单台数据库的压力。
分库分表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数据分布: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将数据分配到不同的数据库或表中。
*分库分表策略:选择合适的分库分表策略,如哈希分库、范围分库等。
*数据一致性:保证分库分表后数据的正确性和一致性。
三、读写分离
在高并发场景下,数据库往往面临着大量的读写操作。为了避免读写操作相互影响,可以采用读写分离技术,将数据库分为读库和写库。
读写分离时,需要考虑以下原则:
*读写比例: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读写比例,合理分配读库和写库的数量。
*数据同步:保证读库和写库的数据一致性。
*事务处理:妥善处理跨库的事务操作。
其他数据库优化技巧
除了上述优化措施外,还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一步提升数据库性能:
*连接池:使用连接池管理数据库连接,减少频繁创建和销毁连接的开销。
*参数化查询:使用参数化查询替代字符串拼接,防止SQL注入攻击,并提高查询效率。
*缓存技术:使用缓存技术存储经常查询的数据,减少数据库访问次数。
*数据库监控:实时监控数据库运行状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性能问题。
通过综合应用上述优化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库性能,满足高并发场景下的性能要求。第六部分缓存设计:多级缓存、数据失效策略关键词关键要点多级缓存:
1.分层缓存策略,将请求频率较高的数据存储在最接近客户端的缓存层,如L1缓存(CPU内置缓存)和L2缓存(片上缓存)。
2.减少缓存穿透,通过在多级缓存中同时存储热点数据和失效数据,避免反复从后端存储中获取数据。
3.优化缓存命中率,通过合理设置缓存大小、淘汰策略和预取机制,提高缓存中命中数据的比例。
数据失效策略:
多级缓存
在高并发场景下,多级缓存策略可有效降低对后端存储的访问压力,提升系统性能。多级缓存通常采用“主缓存+次缓存”的架构,其中:
*主缓存:通常位于内存中,存储最频繁访问的数据,访问速度最快。
*次缓存:通常位于硬盘或固态硬盘中,存储次频繁访问的数据,访问速度略慢于主缓存。
当用户请求数据时,系统首先从主缓存中查找。如果命中,则直接返回数据;如果未命中,则从次缓存中查找。如果次缓存中也未命中,则从后端存储中获取数据并更新主缓存和次缓存。
多级缓存不仅可以提高访问速度,还能有效节省后端存储资源,减轻其负担。
数据失效策略
随着系统数据的不断更新,缓存中的数据会逐渐失效。为了保证缓存数据的准确性,需要制定适当的数据失效策略,使其在失效时及时从缓存中清除。
常用的数据失效策略包括:
*时间到期(TTL):为每个缓存项设置一个过期时间,当超过过期时间后,该缓存项将自动失效。
*最近最少使用(LRU):当缓存已满时,淘汰最长时间未被访问的缓存项。
*最近最少写入(MRU):当缓存已满时,淘汰最近写入的缓存项。
*引用计数:每个缓存项关联一个引用计数器,当引用计数为0时,该缓存项将被失效。
选择合适的数据失效策略取决于具体业务场景和数据特性。在高并发场景下,LRU策略通常是比较合适的,因为它可以有效保证缓存中数据的时效性,避免过多的失效检查操作。第七部分代码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等待关键词关键要点【减少冗余计算】
1.高效使用缓存:通过缓存数据,避免重复的数据库访问,减少不必要的计算量。
2.使用懒加载:仅在需要时加载数据,延迟初始化过程,避免在不必要的情况下进行计算。
3.合理利用索引:通过创建和优化索引,提高数据库查询效率,减少不必要的全表扫描。
【避免无谓等待】
代码优化: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等待
在高并发场景下,优化代码以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等待对于提高性能至关重要。以下列出了几种有效的代码优化技术:
减少不必要的数据处理
*避免重复计算:对重复的数据查询或处理进行缓存,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计算。
*优化查询:使用索引、合适的数据类型和高效的查询策略来减少数据库查询的开销。
*批处理操作:将多个独立的操作组合成批处理,以减少系统调用的次数和开销。
最小化锁等待
*避免全局锁:使用细粒度的锁机制,仅锁定必需的数据或资源,以减少锁等待时间。
*使用非阻塞锁:使用非阻塞锁机制,允许线程在锁定失败时继续执行,从而避免死锁和延长等待时间。
*实施乐观锁:使用乐观锁机制,仅在写入数据时尝试获取锁,从而减少锁争用和等待时间。
优化网络通信
*使用持久连接:建立并重用持久连接,以避免反复创建和销毁连接的开销。
*批量发送数据:一次性发送大量数据,而不是多个小块数据,以减少网络通信次数和延迟。
*使用压缩:对网络数据进行压缩,以减少数据大小并提高传输速度。
其他优化技术
*使用高效的数据结构:选择适合特定应用场景的高效数据结构,例如哈希表、二叉树或跳表。
*避免异常处理开销:在可能的情况下,使用错误码或返回值来处理异常,而不是使用异常处理机制,以减少开销。
*使用并行处理:在适当的情况下,利用多核处理器或分布式系统进行并行处理,以提高计算效率。
性能度量和持续优化
优化代码的有效性应通过性能度量来评估。通过使用性能分析工具或基准测试,可以确定代码中等待和计算瓶颈的具体位置。持续监控性能指标并进行调整,以随着系统负载和使用模式的变化而保持最佳性能,非常重要。
通过应用这些代码优化技术,可以显着减少不必要的计算和等待,从而提高高并发场景下的整体性能。这些技术对于优化数据库查询、网络通信和并行处理等关键领域尤为有效。第八部分负载均衡:均衡系统负载、提高响应能力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水平扩展
1.通过增加节点数量来提升系统处理能力,缓解高并发带来的压力。
2.节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课件
- 华师大版初中科学3.3 阳光的组成(14课件)
-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子陵中学教育集团子陵校区七年级(下)竞赛数学试卷
- 上班迟到与旷工处理制度
- 逻辑代数基本公式及定律
- 2022年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主题阅读+答题技巧(含答案、解析)部编版
- 佛山市重点中学2024届高三模拟考试(一)数学试题理试卷
- 算法设计与分析 课件 10.3.4-综合应用-最短路径问题-弗洛伊德算法
- 2024年河北客运资格专业能力考试题库
- 2024年红河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答案
- 工业催化课件
- 小学六年级语文(小升初)修改病句专项练习题(含答案)
- 人教版六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
- 办税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技术标)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知识点归纳整理
- 养老机构(养老院)全套服务管理实用手册
- 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表
- 企业文化管理第八章企业文化的比较与借鉴
- WST311-2023《医院隔离技术标准》
- 《缕书香伴我同行》课件
- 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管理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