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穗药材的农艺栽培技术与资源优化_第1页
荆芥穗药材的农艺栽培技术与资源优化_第2页
荆芥穗药材的农艺栽培技术与资源优化_第3页
荆芥穗药材的农艺栽培技术与资源优化_第4页
荆芥穗药材的农艺栽培技术与资源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23荆芥穗药材的农艺栽培技术与资源优化第一部分荆芥穗的栽培区域与环境条件 2第二部分种植准备与育苗技术 4第三部分田间栽培管理措施 6第四部分病虫害防治与品质保障 8第五部分荆芥穗药材资源的分布现状 10第六部分资源优化的策略与措施 12第七部分荆芥穗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 14第八部分荆芥穗药材产业发展趋势 17

第一部分荆芥穗的栽培区域与环境条件关键词关键要点【荆芥穗的栽培区域】

1.荆芥穗主要分布在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华北、华东和西南地区。

2.适宜种植在海拔500-1500米、年平均气温10-15℃、年降水量700-1000毫米的地区。

3.土壤要求疏松肥沃、排水良好,pH值在6.0-7.5之间。

【荆芥穗的生长环境条件】

荆芥穗的栽培区域与环境条件

一、栽培区域

荆芥穗主要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俄罗斯等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主要产区集中在长江流域、华北平原和西南地区,其中以湖北、湖南、四川、江苏、浙江等省份产量较高。

二、气候条件

1.温度

荆芥穗为喜温植物,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种子发芽适温为15-20℃,幼苗生长期适宜温度为18-22℃,抽薹开花期适宜温度为20-25℃。

2.光照

荆芥穗为长日照植物,全生育期需光照充足。光照不足会导致植株徒长、分枝过密,影响产量。

3.降水

荆芥穗耐旱不耐涝,适宜降水量为700-800mm。在生长初期需适当补充水分,尤其是开花期和种子成熟期。

4.风力

荆芥穗茎秆较弱,易倒伏。栽培区域应避免强风,尤其是在开花期和种子成熟期。

三、土壤条件

1.土壤类型

荆芥穗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或壤土为佳。

2.土壤酸碱度

荆芥穗適應性廣,可在pH值5.5-8.0的土壤中生長,但以pH值6.0-7.0的中性土壤最為適宜。

3.土壤肥力

荆芥穗对养分需求较高,尤其是氮肥。土壤有效氮含量应在100mg/kg以上。此外,磷肥和钾肥也应充足。

四、播种期

荆芥穗播种期因地区而异。长江流域一带春播一般在3-4月,秋播在9-10月。华北平原和西南地區春播一般在4-5月,秋播在8-9月。

五、播种量

荆芥穗播种量通常为每亩1.5-2千克。播种方式以撒播或条播为主。

六、田间管理

在荆芥穗生长期间,需要进行以下田间管理措施:

1.中耕除草

及时中耕除草,保持田间清洁,防止杂草与作物争夺养分和水分。

2.追肥

在荆芥穗生长过程中分期追肥。幼苗期追施氮肥为主;抽薹期追施磷钾肥为主;开花期前再追施一次氮肥。

3.灌溉

在荆芥穗生长初期和开花期需适当补充水分。

4.病虫害防治

荆芥穗常见病害有白粉病、霜霉病等;常见虫害有蚜虫、菜青虫等。应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七、采收加工

1.采收时间

荆芥穗通常在开花盛期采收。此时,植株中有效成分含量最高。

2.采收方法

荆芥穗采收时,用镰刀或割草机割取地上部分。

3.加工

采收后的荆芥穗应及时摊晾或烘干,以降低水分含量,利于储存。第二部分种植准备与育苗技术种植准备

选地与整地

*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通风透气的壤土或沙壤土。

*整地前施入腐熟有机肥3000-5000kg/hm²,磷酸二铵225-250kg/hm²,硫酸钾150-200kg/hm²。

*深翻30-40cm,耙细整平,做成宽1.3m、高15-20cm、行距30cm的畦。

品种选择

*常用品种包括:江南一号、鲁南1号、峨眉大叶、川南香、六盘香。

育苗技术

育苗时间

*春播育苗:3月中下旬;秋播育苗:9月中下旬。

育苗方法

*播种:条播或撒播,播种量500-600g/hm²。

*覆土:覆土1-2cm,覆土过厚影响发芽出苗。

*浇水:播种后浇足底水。

*遮阴:播种初期遮阴5-7天,出苗后揭除遮阴物。

*温度控制:发芽适温为15-20℃,在育苗棚内或荫棚内育苗。

*肥水管理:出苗后15-20天追施追肥一次,每亩施用尿素15-20kg。

*苗期管理:定期浇水、中耕除草,防止徒长。

*缓苗:苗高10-15cm,叶片4-6枚时,即可移栽。

育苗定植

定植时间

*春播育苗:4月中下旬;秋播育苗:10月中下旬。

定植密度

*株距15-20cm,行距30cm,每亩定植4500-5500株。

定植方法

*挖穴定植,穴深15-20cm,定植时将根系理顺,覆土压实。

*定植后浇足定根水。第三部分田间栽培管理措施关键词关键要点【种子处理】

1.选用优良种子,剔除杂质和病虫粒。

2.进行种子消毒,防治病虫害。

3.催芽或浸种处理,提高发芽率。

【整地施肥】

田间栽培管理措施

育苗

*育苗时间:春季3-4月进行育苗。

*育苗床准备:选择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开沟做床,床宽1.2-1.5米,深20-25厘米。

*种子处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捞出晾干。

*播种: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床内,覆土1-1.5厘米,按压平整。

*苗期管理:保持育苗床湿润,及时浇水、除草、防治病虫害。

移栽

*移栽时间:4月下旬至5月中旬,当苗龄达到30-45天,苗高8-10厘米时进行移栽。

*移栽密度:按行距50-60厘米、株距30-40厘米进行移栽,每平方米定植20-25株。

*移栽方法:带土移栽,穴深10-15厘米,将苗放入穴中,覆土压实。

田间管理

施肥:

*基肥:移栽前每亩施腐熟有机肥5000-7500千克,与土壤充分混合。

*追肥:苗期追施速效性氮肥,促使植株快速生长。盛花期追施磷钾肥,提高产量和品质。

*注意事项:避免施用过多的氮肥,以免植株徒长。

灌溉:

*浇水原则:见干见湿,不干不浇。

*浇水方式:沟灌或滴灌,避免大水漫灌。

*浇水时间:清晨或傍晚。

中耕除草:

*中耕:移栽后进行浅耕,深度5-10厘米,疏松土壤,促进根系发育。

*除草:及时拔除杂草,防止杂草与荆芥穗争夺养分和水分。

搭架:

*目的:防止植株倒伏,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搭架方式:用竹竿或木棍搭设棚架,高度1.5-2米。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

*病害:灰霉病、白粉病、茎腐病等。

*虫害:蚜虫、菜青虫、红蜘蛛等。

防治措施:

*预防措施:选择抗病虫品种,实行轮作倒茬,清除田间杂草。

*化学防治: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及时喷洒相应的农药进行防治。

采收加工

*采收时间:7-9月,当花穗开放约50%时采收。

*采收方法:用镰刀或剪刀剪取花穗,避免损伤植株。

*加工:采收后的花穗晾晒或烘干,除去杂质,即可入药。第四部分病虫害防治与品质保障关键词关键要点病虫害防治

1.加强病害监测预警,及时发现并控制病害发生。

2.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如清洁田园、合理轮作、及时采收、加强肥水管理等。

3.合理使用化学农药,遵循农药使用规范,防止病害抗药性产生。

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

荆芥穗主要病虫害有霜霉病、白粉病、蚜虫和红蜘蛛。

*霜霉病:

*病原:霜霉菌

*症状:叶片出现圆形或不规则病斑,病斑初为淡黄色,后转为褐色,病斑上产生白色霉层。

*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透光;③发病初期喷洒50%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或70%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白粉病:

*病原:白粉菌

*症状:叶片、叶柄和茎秆上产生白色粉状菌层,严重时导致叶片黄化、早衰。

*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②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减少氮肥施用;③发病初期喷洒25%粉锈宁乳油500-800倍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

蚜虫:

*种类:棉蚜、桃蚜、烟蚜等

*危害:吸取荆芥穗汁液,导致叶片黄化、皱缩,严重时造成植株死亡。

*防治:①及时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蚜虫寄主;②喷洒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扑虱灵乳油1000-1500倍液。

红蜘蛛:

*种类:普通红蜘蛛

*危害:刺吸荆芥穗叶片汁液,导致叶片发黄、脱落。

*防治:①合理灌溉,增加田间湿度;②喷洒5%三氯杀螨醇乳油1000-1500倍液或20%联苯菊脂乳油1000-1500倍液。

品质保障

为保证荆芥穗药材的品质,应采取以下措施:

*选种:选择优良品种,如“宁红”、“六合乔”等。优良品种具有产量高、品质好、抗病性强的特点。

*合理施肥:根据荆芥穗的需肥特性,合理施用有机肥、氮肥、磷肥和钾肥。氮肥过多容易导致植株徒长,品质下降;磷肥和钾肥有利于促进植株生长和提高抗病性。

*适时采收:荆芥穗一般在花序开放前采收。采收过早,药用价值不足;采收过迟,植株老化,品质下降。

*科学干燥:将荆芥穗采收后及时干燥,避免受潮发霉。干燥方法有日光干燥、烘干和热风干燥等。其中,日光干燥品质最好,但时间长,易受天气影响;烘干和热风干燥速度快,但容易造成药材品质下降。

*规范储存:将干透的荆芥穗储存在阴凉、干燥、通风的库房中,并定期检查,防止受潮、发霉和虫蛀。

通过以上措施,可以有效保证荆芥穗药材的品质,以满足临床用药需求。第五部分荆芥穗药材资源的分布现状荆芥穗药材资源的分布现状

荆芥穗(_Nepetacataria_L.)是唇形科荆芥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其药用历史悠久,药材资源分布广泛。

一、地理分布

荆芥穗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温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中国,分布于辽宁、江苏、浙江、江西、广西、四川、贵州、青海、宁夏等20个省区。

二、生态习性

1.气候条件

荆芥穗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抗旱。适宜生长温度为15-25℃,冬季休眠期可耐受-15℃以下低温。

2.土壤条件

荆芥穗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或壤土为最佳。

3.光照条件

荆芥穗喜光照,充足的光照有利于植株生长发育和药用成分积累。

三、资源分布现状

1.野生资源

荆芥穗的野生资源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西北、西南等山区和坡地。尤以辽宁、吉林、甘肃、青海等省区资源丰富。

2.栽培资源

随着中药材市场需求的增加,荆芥穗的人工栽培面积不断扩大。主要集中在浙江、广西、四川、江西等省区。

四、资源现状评价

1.资源数量

我国荆芥穗资源丰富,但近年来受野生采挖和过度利用影响,野生资源数量呈下降趋势。

2.资源质量

人工栽培的荆芥穗药用成分含量一般高于野生资源,但栽培区域不同,药用成分含量也有一定差异。

3.资源保护

为保护荆芥穗资源,需要加强野生资源的监管,合理利用,并通过人工栽培和规范化管理,实现可持续利用。第六部分资源优化的策略与措施资源优化策略与措施

1.良种繁育与选种

*引进优良荆芥品种,如中药一号、青岛一号、乐山市朝天等。

*筛选高产、抗病、品质优良的亲本,进行杂交育种。

*建立育种基地,开展优良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选育。

2.合理轮作与间作

*采用与禾本科作物(如小麦、玉米)或豆科作物(如大豆、绿豆)的轮作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减少病害发生。

*进行荆芥与其他经济作物的间作,如荆芥与花生、荆芥与玉米,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收益。

3.科学施肥

*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荆芥生长需要,进行合理施肥。

*多施有机肥,如农家肥、绿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荆芥品质。

*适时追施化肥,补充氮、磷、钾等营养元素,促进荆芥生长。

4.病虫害综合防治

*实行农业综合防治,包括栽培措施(合理轮作、间作)、生物防治(利用天敌防治害虫)和化学防治(适时用药)等。

*重视预防,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清除病虫源。

*科学用药,选择高效、低毒的农药,避免滥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

5.采收加工与贮藏

*适时采收,以花蕾未开放或刚开放时为宜。

*采用人工或机械采收,避免损害药材。

*及时加工,去除杂质,晾晒或烘干至含水量达到10%以下。

*严格贮藏条件,通风干燥,避免受潮、霉变,延长药材保存时间。

6.深加工与综合利用

*提取荆芥中的有效成分(如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糖),开发功能保健品、化妆品和药品。

*利用荆芥残渣,制备饲料或有机肥,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

7.品质标准与认证

*建立荆芥穗药材的国家或行业标准,规范生产和流通。

*推广认证制度,引导企业生产高质量的荆芥穗药材。

*加强质量检测,确保荆芥穗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8.产业链整合与市场拓展

*建立荆芥穗药材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

*拓宽市场渠道,开拓国内外市场,提高荆芥穗药材的经济价值。

*加强荆芥穗药材的宣传推广,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认可度。

9.政策扶持与技术指导

*加大对荆芥穗药材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提供资金、技术和市场方面的支持。

*加强技术推广服务,普及荆芥穗药材的种植、加工和贮藏等技术知识。

*建立荆芥穗药材产业技术联盟,促进产学研合作,提高行业技术水平。第七部分荆芥穗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词关键要点荆芥穗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1.加强遗传资源保护,建立核心种质库和安全备份库,以保存和利用丰富的荆芥穗种质资源。

2.探索新品种选育,通过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等方式,培育产量高、品质优、抗逆性强的新品种。

3.优化栽培技术,通过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水分管理等措施提高荆芥穗产量和质量。

荆芥穗加工利用技术

1.标准化加工流程,建立高效、低耗、环保的荆芥穗加工工艺,提高产品品质和利用率。

2.提取有效成分,采用先进技术提取荆芥穗中的有效活性成分,用于制药、保健品和化妆品等领域。

3.开发多元化产品,探索荆芥穗的多种用途,开发食品、饮料、香料等多元化产品,拓宽市场应用范围。

荆芥穗产业链优化

1.建立产供销一体化链条,打通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各个环节,提高产业链效率和效益。

2.促进产学研合作,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新技术、新品种,推动荆芥穗产业创新发展。

3.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服务,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动态,指导种植户合理调整种植规模和品种结构。

荆芥穗可持续发展

1.推广生态种植模式,采用有机肥、生物防治等生态技术,保护土壤肥力,减少环境污染。

2.探索循环利用技术,利用荆芥穗加工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3.加强市场监管,规范荆芥穗生产和交易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荆芥穗资源保护法规

1.制定完善的荆芥穗资源保护法规,明确保护责任,规范开发利用活动。

2.加强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采集、破坏荆芥穗资源的行为,保护资源种群的可持续性。

3.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荆芥穗资源保护的意识,形成全社会参与保护的氛围。荆芥穗药材资源可持续利用

引言

荆芥穗(*Schizonepetatenuifolia*)是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发汗解表、疏风止痛等功效。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荆芥穗药材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枯竭。因此,探索荆芥穗药材的可持续利用途径,对于保护和发展这一宝贵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遗传资源保护

*建立核心种质资源库:收集和保存荆芥穗的优良品种资源,建立核心种质资源库,为遗传多样性保护和选育提供基础。

*原产地保护:加强对荆芥穗原产地的保护,禁止乱采滥挖,建立自然保护区或生态恢复区,保护荆芥穗的自然栖息地。

*生物多样性调查:开展荆芥穗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估遗传多样性现状,为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栽培技术优化

*选育高产优质品种:通过杂交育种、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等技术,培育高产、抗病、品质优良的荆芥穗品种。

*科学施肥管理:根据荆芥穗的需肥规律,制定科学的施肥方案,平衡氮、磷、钾等肥料的配比,提高植株产量和药材品质。

*精细水管理:荆芥穗既耐旱又怕涝,科学的水分管理至关重要。合理安排灌溉时间和浇水量,根据土壤墒情及时补充水分,避免干旱或渍涝。

*病虫害综合防治:建立完善的病虫害监测预警体系,及时发现和防治病虫害。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减少病虫害对荆芥穗生产的影响。

资源合理利用

*适度采收:根据荆芥穗的生长特性,制定合理的采收制度,避免过度采收和破坏植株。

*规范化采后处理:采收后的荆芥穗应及时进行晾晒、干燥等处理,避免霉变和变质,确保药材质量。

*深加工利用:探索荆芥穗的深加工利用,提取活性成分,开发新产品,提高药材经济价值,减少对野生资源的依赖。

*循环利用:荆芥穗采收后的茎叶等副产品,可作为药肥或饲料,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生产成本。

其他措施

*科学宣传教育:加强对荆芥穗药用价值和保护意义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意识,减少对野生资源的破坏。

*建立可持续利用机制:建立完善的可持续利用机制,明确各参与方的责任和义务,保障荆芥穗资源的永续发展。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在荆芥穗资源利用和保护方面的合作,交流经验,共同应对资源枯竭挑战。

结论

通过遗传资源保护、栽培技术优化、资源合理利用以及其他措施的综合实施,可以有效保护和利用荆芥穗药材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既有利于满足人们对中药材的需求,也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为人类健康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第八部分荆芥穗药材产业发展趋势关键词关键要点荆芥穗药材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1.优化种植模式,推广无公害、有机等绿色生产技术,减少农药化肥投入。

2.探索循环经济,利用荆芥穗秸秆和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降低环境污染。

3.建立生态补偿机制,鼓励种植户采取生态友好型生产方式,保护生态环境。

荆芥穗药材产业科技创新

1.加强新品种培育,选育高产、抗病、品质优良的新优品种,提升产业竞争力。

2.研发高效栽培技术,优化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等环节,提高药材产出效率。

3.推进农机化应用,实现机械化生产,降低人工成本,提高规模化生产效益。

荆芥穗药材产业品牌建设

1.打造地域品牌,以产地命名,突出荆芥穗药材的地域特色和品质优势。

2.建立商标体系,保护荆芥穗药材的知识产权,提升市场竞争力。

3.加强品牌宣传,通过多种渠道推广荆芥穗药材品牌,提高消费者认知度。

荆芥穗药材产业精深加工

1.研发新产品,开发荆芥穗精油、提取物等高附加值产品,提升药材价值。

2.探索多元化利用,拓展荆芥穗在食品、化妆品等领域的应用,расширитьсферуприменения.

3.加强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推动精深加工产业发展。

荆芥穗药材产业市场拓展

1.开拓国内市场,拓展荆芥穗药材在中医药、保健品等领域的应用。

2.积极参与国际贸易,通过出口等方式扩大荆芥穗药材的市场份额。

3.探索新兴市场,寻找荆芥穗药材在健康产业、美容领域的新机遇。

荆芥穗药材产业政策支持

1.出台扶持政策,提供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促进产业发展。

2.建立产业联盟,搭建产供销平台,促进上下游企业合作。

3.加强行业监管,确保荆芥穗药材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有序性。荆芥穗药材产业发展趋势

一、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随着人们对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中药在疾病预防和治疗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荆芥穗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材,具有散风除湿、清热解毒的功效,在临床应用中广泛。

*市场对荆芥穗药材的需求量持续增长,成为药材市场上的热门品种。

二、种植面积稳步扩大

*为满足市场需求,近年来荆芥穗种植面积稳步扩大。

*主要种植区域集中在四川、湖北、陕西、河南等地,其中四川省种植面积最大,约占全国总面积的60%。

*在政府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刺激下,未来荆芥穗种植面积有望进一步扩大。

三、标准化生产趋势显现

*随着中药材市场监管力度的加强和消费者对药材质量要求的提高,荆芥穗药材产业逐渐向标准化生产转型。

*出台了《荆芥穗种植技术规范》《荆芥穗炮制规范》等标准,明确了荆芥穗的种植、加工、储藏等环节的技术要求。

*标准化生产有利于保证药材质量,提高产业竞争力。

四、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传统种植方式的效率低下,荆芥穗种植机械化程度不断提升。

*播种机、收割机、烘干机等机械设备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机械化的发展将为荆芥穗产业的规模化生产提供有力支撑。

五、加工技术创新突破

*传统荆芥穗炮制工艺存在着效率低、产量低、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近年来,涌现出一系列加工技术创新,如酶解法、超声波法、微波法等。

*新型加工技术能够提高荆芥穗的提取率,改善药材品质,满足临床用药需求。

六、资源优化利用备受重视

*荆芥穗资源丰富,但分布分散,且存在着过度开发和利用不充分的情况。

*加强荆芥穗种质资源收集、鉴定、保存和利用,对于产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推广高效种植模式,提高单产,同时探索荆芥穗副产品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七、品牌化建设势在必行

*荆芥穗药材市场存在着产品同质化严重、品牌竞争力弱的问题。

*加强荆芥穗品牌化建设,树立优质品牌形象,对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通过建立地理标志保护、制定产品标准、加强品牌推广等措施,打造具有地域特色和质量优势的荆芥穗品牌。

八、流通体系逐步完善

*传统荆芥穗流通体系存在着信息不对称、流通效率低的问题。

*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完善物流网络、整合市场信息,能够有效疏通流通渠道,促进供需对接。

*同时,加强质量监管和市场秩序整治,为荆芥穗药材流通提供良好的环境。

九、产业融合发展深化

*荆芥穗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将拓展产业链条,创造新的价值增长点。

*探索荆芥穗药材与食品、保健品、化妆品等行业的交叉应用,开发复合型产品。

*促进荆芥穗产业与旅游业、文化产业等关联产业融合,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十、国际化市场拓展前景广阔

*荆芥穗药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高的需求量。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拓展海外市场,对于扩大荆芥穗产业发展空间至关重要。

*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升荆芥穗产品在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