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语文初二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语文初二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语文初二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语文初二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语文初二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语文初二上学期模拟试题(答案在后面)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书法大师”。B.为了庆祝国庆,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C.她在演讲比赛中,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她的成长故事。D.那位科学家在研究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科学真理。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B.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擅长各种体育运动。C.在这次比赛中,他跑得比任何人都快,赢得了第一名。D.有关部门已经对这起事故进行了调查,并且正在抓紧处理。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1)他的发明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真可谓“一触即发”。(2)我们班上的同学们团结一致,共同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仿佛是“齐心协力”。(3)在这次比赛中,他展现出了超凡的技艺,让人“瞠目结舌”。(4)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人“心旷神怡”。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2)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加课外活动时间,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3)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找到解决的办法。(4)虽然天气炎热,但他仍然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因此他的身体素质一直保持良好。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不,”他蹲下来,看着我的眼睛,一只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C.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D.“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在母亲逝世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颂扬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B.《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C.《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抓住三峡的山高峡长、雄伟险峻的特点,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D.《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恍若隔世B.轻歌慢舞C.胸无点墨D.蹉跎岁月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文章:《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题目:1、文章第一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她要这样做?2、文章第三段中,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文章最后一段中,“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标题: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文章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写到了“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我”是怎样的心境?3、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李密《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下列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茕茕”形容孤单的样子,“孑立”形容孤单地站着B.“形影相吊”指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C.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年幼时生活的孤独凄凉D.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成年后生活的孤独凄凉2、下列对“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伏惟”表示恭敬地想,这里是表示对圣朝的尊敬B.“故老”指年老而有德的人,这里是泛指所有老年的人C.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圣朝的感激之情D.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孤苦生活的无奈3、下列对《陈情表》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以作者的个人遭遇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B.这篇文章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祖母的孝敬之情C.这篇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D.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圣朝的感激之情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古文:余既得此,中elm间,便觉眼明,心亦开朗。每饭,后便以枣沾水,吞二十枚,遂大健。因读《黄帝内经》,自非圣贤,无达其道。其言精微,其理深奥,非吾辈所能尽通。然其养生之道,则颇有所得。如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此数语,实为养生之要诀。余以为养生之道,不外乎调养身心,使之平衡而已。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既得此/中elm间/便觉眼明/心亦开朗B.余既得此/中elm间/便觉眼明/心亦开朗C.余既得此/中elm间/便觉眼明/心亦开朗D.余既得此/中elm间/便觉眼明/心亦开朗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获得B.精微:精致微妙C.通:明白,懂得D.平衡:平衡协调3、根据文意,下列对“养生之道,不外乎调养身心,使之平衡而已”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养生主要是通过调养身心来达到平衡B.养生不仅仅是调养身心,还包括其他方面C.养生是使身心达到协调和谐的状态D.“而已”表示养生并不复杂,容易做到四、名著阅读(9分)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题目。话说当时宋公明正在军前了望,只见一将飞马而来,马前一人,横担大斧,正是先锋赤发鬼刘唐,夺得头功,砍得夏侯成首级,系于马项之下,来献于宋江前。宋江大喜,喝采不已。正待上前迎接,忽又报道:“正南上一彪军马,飞奔而来!”宋江看时,却是大刀关胜,拍马舞刀,直取梁山泊主。宋江道:“谁人去迎此将?”只见豹子头林冲高声应道:“某虽不才,愿往万死!”宋江大喜,喝采道:“好林冲!要与俺生擒此将!”林冲挺起丈八蛇矛,飞身上马,直取关胜。二将相交,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花荣见状,恐林冲有失,取弓在手,搭上箭,拽满弓,一箭射去,正中关胜盔上,关胜急勒回马便走。林冲要追,宋江叫休追。小题1.简述选段中刘唐“夺得头功”的经过。2.林冲与关胜的交战中,花荣为何出手相助?3.宋江为何在林冲要追击关胜时叫停?五、写作题(50分)题目:《那一刻,我懂得了_____》要求:1.请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或短语,使题目完整。2.结合个人生活经历,写一篇记叙文。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4.字数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卷面整洁。湖北省武汉市语文初二上学期模拟试题及解答参考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有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他的书法作品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被誉为“书法大师”。B.为了庆祝国庆,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C.她在演讲比赛中,声情并茂地讲述了她的成长故事。D.那位科学家在研究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科学真理。答案:C解析:选项C中的“声情并茂”是形容演讲或表演时声音和情感都很丰富动人,但在这个句子中,讲述个人成长故事,使用“声情并茂”不太恰当,因为讲述故事更侧重于内容,而不是声音和情感的表达。其他选项中的加点字词使用都是正确的。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B.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还擅长各种体育运动。C.在这次比赛中,他跑得比任何人都快,赢得了第一名。D.有关部门已经对这起事故进行了调查,并且正在抓紧处理。答案:D解析:选项A中的“深刻认识到”和“重要性”搭配不当,应改为“深刻认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选项B中的“不仅……而且”关联词使用不当,应改为“不但……而且”。选项C中的“比任何人都快”有歧义,不清楚是比所有人都快还是比其他参赛者快。选项D没有语病,句子结构完整,表达清晰。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1)他的发明让生活变得更加便捷,真可谓“一触即发”。(2)我们班上的同学们团结一致,共同为班级的荣誉而努力,仿佛是“齐心协力”。(3)在这次比赛中,他展现出了超凡的技艺,让人“瞠目结舌”。(4)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让人“心旷神怡”。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选项(1)中,“一触即发”比喻事态发展到了十分紧张的阶段,稍一触动就立即会爆发。此处用错对象,应改为“一触即达”,表示非常便捷。其他选项中,“齐心协力”、“瞠目结舌”、“心旷神怡”均使用正确。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1)我国近年来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充分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2)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学校决定增加课外活动时间,从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3)这个问题非常复杂,需要我们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找到解决的办法。(4)虽然天气炎热,但他仍然坚持每天锻炼身体,因此他的身体素质一直保持良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选项(1)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和“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语意重复,应删去“展示了我国强大的综合国力”。选项(2)中,“增加课外活动时间”与“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之间缺少逻辑关系,应改为“通过增加课外活动时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选项(3)中,“深入研究和探讨”与“找到解决的办法”之间缺少逻辑关系,应改为“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以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选项(4)表述正确,没有语病。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不,”他蹲下来,看着我的眼睛,一只手搭在我的肩膀上:“一件事无论太晚或者太早,都不会阻拦你成为你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个过程没有时间的限制,只要你想,随时都可以开始。”B.挫折与磨难面前,你是做畏缩逃避的懦夫?还是做奋起搏击的勇士?C.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D.“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这是韩愈盛赞同时代书法家张旭的话。答案:C解析:A项,说话人在中间,而说话内容分布两边时,“说”字后面不能用冒号,应用逗号;B项,选择关系的问句,中间用逗号,不用问号;D项,直接引用别人的话,引文完整且独立使用,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内。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回忆我的母亲》是朱德同志在母亲逝世后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全文感情真挚,文笔朴素,颂扬了母亲勤劳俭朴、宽厚仁慈、坚韧顽强的美德,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切怀念。B.《列夫·托尔斯泰》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传记作品中可以独立成篇的一节,作者用他力透纸背而又妙趣横生的笔触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世界级大文豪托尔斯泰的“肖像画”,揭示出托尔斯泰深邃而卓越的精神世界。C.《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作者抓住三峡的山高峡长、雄伟险峻的特点,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壮丽景色。D.《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作者离开南京去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答案:C解析:C项中“作者抓住三峡的山高峡长、雄伟险峻的特点”错误,应为“作者抓住三峡的山高峡长、雄伟壮丽的特点”。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恍若隔世B.轻歌慢舞C.胸无点墨D.蹉跎岁月答案:A解析:A项“恍若隔世”是正确的成语,表示感觉时间过去很久,好像隔了一个世界。B项“轻歌慢舞”应为“轻歌曼舞”,表示轻松愉快的歌声和柔和的舞蹈。C项“胸无点墨”应为“胸无点墨”,表示人没有文化,一无所知。D项“蹉跎岁月”是正确的成语,表示虚度光阴。因此,选项A没有错别字。二、现代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12分,共24分)第一题阅读文章:《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题目:1、文章第一段中“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这句话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情感?为什么她要这样做?答案:这句话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关爱。她知道儿子因为双腿瘫痪而心情烦躁,需要发泄情绪,所以她选择悄悄地躲出去,让儿子有空间去发泄,同时又担心儿子的安全,所以偷偷地听着他的动静。2、文章第三段中,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这一情节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案:母亲提议去北海看菊花,这一情节在文中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它不仅展现了母亲对儿子的关爱和细心,也预示着后文中母亲去世前对儿子的牵挂和未竟的心愿。同时,菊花在文中也象征着生命的顽强和美好,为后文作者重新振作起来埋下了伏笔。3、文章最后一段中,“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理解和怀念。母亲在临终前未能说完的话,其实是希望“我”和妹妹能够坚强地活下去,好好面对生活。这句话也体现了作者对母亲无私奉献和深沉母爱的感激之情。通过这句话,作者表达了自己已经理解了母亲的期望和心愿,并决心和妹妹一起好好生活下去。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的问题。标题:秋天的怀念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我没想到她已经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1、文章为什么反复写“看花”这一内容?答案:①“看花”是全文围绕的中心事件。②“看花”是母爱的集中体现。③“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亲愿望的达成。2、文中画线的两个句子都写到了“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我”是怎样的心境?答案:“我”看着落叶凋零的槐树,触景生情,自己已无法行走,更无法像健康人一样享受生活的美好,甚至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我”的内心充满了痛苦、绝望。3、文章结尾说“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你认为文中的“我”懂了吗?请结合结尾段中的描写内容具体说明。答案:从结尾的描写内容看,“我”不仅懂了,而且已经像母亲期待的那样不再消沉了,和妹妹一起相互扶持着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了。三、古诗文阅读(本部分有2大题,每大题8分,共16分)第一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李密《陈情表》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1、下列对“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茕茕”形容孤单的样子,“孑立”形容孤单地站着B.“形影相吊”指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互相安慰C.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年幼时生活的孤独凄凉D.这句话表现了作者成年后生活的孤独凄凉答案:D2、下列对“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伏惟”表示恭敬地想,这里是表示对圣朝的尊敬B.“故老”指年老而有德的人,这里是泛指所有老年的人C.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圣朝的感激之情D.这句话表现了作者对自己孤苦生活的无奈答案:B3、下列对《陈情表》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篇文章以作者的个人遭遇为主线,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B.这篇文章通过叙述自己的经历,表达了对祖母的孝敬之情C.这篇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D.这篇文章主要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对圣朝的感激之情答案:D第二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古文:余既得此,中elm间,便觉眼明,心亦开朗。每饭,后便以枣沾水,吞二十枚,遂大健。因读《黄帝内经》,自非圣贤,无达其道。其言精微,其理深奥,非吾辈所能尽通。然其养生之道,则颇有所得。如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此数语,实为养生之要诀。余以为养生之道,不外乎调养身心,使之平衡而已。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余既得此/中elm间/便觉眼明/心亦开朗B.余既得此/中elm间/便觉眼明/心亦开朗C.余既得此/中elm间/便觉眼明/心亦开朗D.余既得此/中elm间/便觉眼明/心亦开朗答案:A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得:获得B.精微:精致微妙C.通:明白,懂得D.平衡:平衡协调答案:B3、根据文意,下列对“养生之道,不外乎调养身心,使之平衡而已”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养生主要是通过调养身心来达到平衡B.养生不仅仅是调养身心,还包括其他方面C.养生是使身心达到协调和谐的状态D.“而已”表示养生并不复杂,容易做到答案:B四、名著阅读(9分)阅读《水浒传》选段,完成题目。话说当时宋公明正在军前了望,只见一将飞马而来,马前一人,横担大斧,正是先锋赤发鬼刘唐,夺得头功,砍得夏侯成首级,系于马项之下,来献于宋江前。宋江大喜,喝采不已。正待上前迎接,忽又报道:“正南上一彪军马,飞奔而来!”宋江看时,却是大刀关胜,拍马舞刀,直取梁山泊主。宋江道:“谁人去迎此将?”只见豹子头林冲高声应道:“某虽不才,愿往万死!”宋江大喜,喝采道:“好林冲!要与俺生擒此将!”林冲挺起丈八蛇矛,飞身上马,直取关胜。二将相交,斗到四五十合,不分胜败。花荣见状,恐林冲有失,取弓在手,搭上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