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官渡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年级9月考试语文学科能力检测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国古建筑群的基本布局单元是“院落”,从普通住宅到府邸官署直到皇宫,不同性质不同级别的建筑都是如此。功能复杂,需要更多建筑,就增加更多院落,而很少建高楼。所以中国的建筑艺术,一方面表现在建筑实体的构造和装饰上,一方面表现在院落与建筑室内形成的空间里。明代初创时期皇宫的布局,虽然嘉靖时期作了一些改动,清代乾隆时期有些改建和添加,但是总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它可以划分为三大功能区,外围是防御体系,包括筒子河、守卫围房和城墙及其城楼、角楼。城内南部是外朝区域,占地轮廓成凸字形。中轴线上依次有午门、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穿过太和门东的协和门,到达外朝东路文华殿。太和门西的熙和门到西路武英殿。太和殿周围用庑房和大门组成院落,殿前两庑中部,东有体仁阁、西有弘义阁,四角立崇楼。外朝北部是内廷,占地成凹字形,用四条街分成东西并列的五个板块,分别是外东路的南三所、宁寿宫;东路的奉先殿、东六宫;中路的后三宫、御花园;西路的养心殿、西六宫;外西路的慈宁宫与花园、寿安宫和英华殿。另外,外朝和内廷的外围和城内零星地块,安排内阁、内官衙署和手工作坊等服务性用房。在故宫黄色琉璃瓦的海洋里,我们可以分辨这些大屋顶其实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和硬山,以及单檐、重檐等差别,它们的屋脊上装饰着形式、等级和数量都有讲究的正吻和小兽。这些用厚重的琉璃瓦、泥灰和橡子建成的屋顶,屋角却微微翘起,显出轻盈面貌。我们可以观赏屋檐下形状特异、凹凸有致的斗秩,这是中国古建筑特有的构件,形成明清古建筑檐下的装饰带,又标志了建筑的等级和性质。我们可以观察成排的大木柱之间安装的隔扇和槛窗,它们虽然只不过是门窗而已,但是玲珑剔透的窗格棂花也是造就中国建筑特色的因素。用青砖砌就或用汉白玉包砌的高大台基,庄重地衬托着建筑物,而自身也形成建筑体量和外观的一部分。它周围的汉白玉栏杆呈现着一种有节奏的美感,栏杆拍遍,感慨万千。遍布紫禁城的琉璃花门、影壁、精美的石雕,还有几乎每一座建筑都拥有的建筑彩画,这些丰富而节制的建筑艺术手段,营造了故宫建筑物的个性。(摘编自晋宏逵《故宫600年营建往事》)知识链接:①庑殿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且四个斜坡面都是曲面。所谓“正脊”,即屋面前后坡的交线;“垂脊”,即屋顶前(后)坡与左右斜坡的交线。庑殿式屋顶是中国古代建筑中等级最高的屋顶形式,常用于特别重要的建筑。②歇山式屋顶等级仅次于庑殿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屋顶最边缘分岔的那四条比较短的脊)。上部的正脊和两条垂脊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称为“山花”。常用于紫禁城宫殿中的次要建筑。③悬山式屋顶是两坡顶的一种,等级次于歇山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建筑前后出檐,左右两侧山墙也有屋面外出。常用于较为重要的值守用房。④硬山式屋顶等级最低,其造型与悬山顶类似,但建筑两侧屋面不外露,由砖墙封护,常用于普通值守用房。⑤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而只有垂脊,无论屋面有多少条垂脊,最终在屋顶正上方汇聚为一点。攒尖顶没有正脊,不属于正式建筑,被称为杂式建筑,没有等级。多用在亭阁式建筑,园林建筑。材料二:故宫古建筑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已有近600年历史,为中国第一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单位。故宫古建筑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它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宫殿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发展最为成熟、成就最高的一类建筑,故宫则是历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也是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唯一实例和最高水平,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故宫古建筑在建造、维修的过程中,在中国古建营造技术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具有严格形制的宫殿建筑施工技艺,被称为“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这种工艺不仅保持着故宫古建筑的原貌,而且直接影响着整个中国古建筑营造技术的发展。其次,故宫古建筑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在规划设计上,故宫充分体现了儒家的礼制,反映了皇权至上的伦理观念。其主要建筑,则是附会《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五门三朝”而布置的。而风水、阴阳、五行等的影响,在方位的选定、环境的处理、建筑的装饰、色彩的运用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其三,作为长达491年的明清两代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并掌权执政,这里是国家政治中心、权力中枢,曾发生过无数惊心动魄的军国大事、扑朔迷离的宫闱秘闻以及权力斗争的刀光血影。养心殿、军机处、文渊阁、武英殿等都有大量遗物,有着丰富的历史故事;文物藏品与帝王,宫廷遗存与典章制度,宫廷文化与时代风貌,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其四,故宫与北京城市规划和其他明清皇家建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明清北京城的布局是以故宫为中心、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的,鲜明地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以宫室为主体的城市规划思想。以故宫为中心的中轴线向南延伸,长达7.5公里,成为北京最明显的标志,使城市布局更为稳定,也从形象上强化了“面南而王”“唯我独尊”的帝王意识。故宫不仅是北京的中心,是历史文化名城北京的丰富内涵的核心,也是最有代表性的中华文化的象征物。(摘编自郑欣淼《故宫里绵延不断的中华历史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古建筑群具有的功能越复杂,需要的建筑就越多,设置的院落也就越多,但偶尔也采用建筑高楼来解决这个问题。B.故宫的布局分为三大功能区,分别为防御体系区域、外朝区域和内廷区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故宫的布局始终未变。C.故宫是当时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也让所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上渗透了帝王意识。D.材料一与材料二都是围绕故宫古建筑展开说明的,不过二者的侧重点并不相同。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故宫的布局始终未变”错,由材料一第二段“明代初创时期皇宫的布局,虽然嘉靖时期作了一些改动,清代乾隆时期有些改建和添加,但是总的格局没有根本的改变”可知,乾隆时期有改动,并非始终未变。2.下列关于古建筑屋顶的图解,正确的一项是(C)A.庑殿式 B.歇山式C.硬山式 D.悬山式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信息的能力。A.庑殿式屋顶四个斜坡面都是曲面,图示错误;B.歇山式屋顶上部的正脊和两条垂脊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称为“山花”,图示错误;C.硬山式屋顶建筑两侧屋面不外露,由砖墙封护,图示正确,D.悬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建筑前后出檐,左右两侧山墙也有屋面外出,图示错误。3.根据材料内容,推测下列诗句与皇宫中“御花园”相关的一项是(D)A.丙申高阁秩干歌,今喜书成邺架罗。B.祥光浮动紫烟收,禁漏初传午夜筹。C.月转苍龙阙角西,建章云敛玉绳低。D.桃蹊柳陌好经过,灯下妆成月下歌。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A.与藏书阁相关;B.与宫廷的计时或仪式相关;C.与宫殿建筑相关;D.描绘了有桃柳、适合休闲娱乐的场景,与御花园的特点相符。4.京派建筑,又称北京建筑、京式建筑,主要分布于北京地区,是北京作为古都的标志性建筑风格。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以故宫为代表的京派建筑具有哪些特色?(4分)①基本布局单元是“院落”,通过增加院落而非建高楼来满足不同功能和建筑数量的需求。
②屋顶形式多样且等级分明,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和硬山,以及单檐、重檐等差别,屋脊装饰讲究。
③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在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儒家礼制,反映皇权至上的伦理观念,也受到风水、阴阳、五行等观念的影响。(1点2分,2点3分,3点4分)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①中国古建筑群以“院落”为基本布局单元,故宫也不例外。如外朝区域、内廷等划分明确,通过增加院落满足功能需求,体现了严谨的规划。外朝北部是内廷,用四条街分成东西并列的五个板块,各自承担不同功能。这种布局结构既满足了皇宫复杂的功能需求,又展现了等级分明、秩序井然的特点。②故宫的屋顶有庑殿、歇山、攒尖、悬山和硬山,以及单檐、重檐等差别。庑殿式屋顶常用于特别重要的建筑,如太和殿;歇山式屋顶常用于次要建筑,如故宫宫殿中的部分建筑。不同等级的建筑采用不同形式和等级的屋顶,凸显了建筑的重要性和使用者的地位。③在规划设计上,故宫充分体现了儒家的礼制和皇权至上的伦理观念。主要建筑附会《周礼·考工记》“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五门三朝”而布置。同时,受到风水、阴阳、五行等观念的影响,在方位的选定、环境的处理、建筑的装饰、色彩的运用等方面都有所体现,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深厚渗透。5.春节假期,北京故宫按照预约、限流、错峰原则有序开放。游客们或亲子同游,或三代共乐,拍照打卡,在故宫中体验别样年味。故宫一直以来都深受人们喜欢,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理由。(6分)①建筑艺术价值:故宫建筑在实体构造、装饰、院落与室内空间形成等方面展现出高超艺术水准,如屋顶形式多样、屋脊装饰精美、斗栱独特、门窗玲珑、台基庄重、装饰丰富等。
②历史文化价值:它是明清两代皇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集大成者,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如儒家礼制、皇权至上观念等。③政治历史价值:作为国家政治中心,曾发生众多军国大事、宫闱秘闻和权力斗争,有大量相关遗物和历史故事。
④城市规划价值:与北京城市规划密切相关,是北京的中心和中华文化的象征物。
(1点2分,任意3点6分)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①材料一中提到中国古建筑群以“院落”为基本布局单元,故宫也不例外,通过增加院落满足不同功能需求。故宫划分为外朝、内廷等区域,各有特色。其建筑拥有多种屋顶形式,如庑殿、歇山等,还有斗栱、窗格棂花、台基、栏杆等独特构件,装饰精美。如故宫的黄色琉璃瓦、屋脊上讲究的装饰等,展现了高超的建筑技艺和独特的艺术魅力,给游客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审美享受。②材料二中指出故宫在规划设计上充分体现了儒家的礼制和皇权至上的伦理观念,依照“前朝后寝”“左祖右社”“五门三朝”等布局。同时受到风水、阴阳、五行等观念的影响,在方位、环境、装饰、色彩等方面均有体现。游客在游览过程中能够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感受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魅力。③作为明清两代皇宫,先后有24位皇帝在此生活居住并掌权执政,发生过众多军国大事、宫闱秘闻和权力斗争。像养心殿、军机处等都留下了大量遗物和丰富的历史故事。④与北京城市规划的紧密关系:故宫是北京城市规划的中心,中轴线以其为核心向南延伸,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以宫室为主体的城市规划思想。游客在参观故宫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其在城市发展和历史变迁中的重要地位。综上所述,故宫以其独特的建筑布局与艺术、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丰富的历史和政治价值,吸引着众多游客,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旅游胜地。(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秋蝉,秋禅红山飞雪蝉是一种悲情的虫儿。在我们塞外,蝉一叫,秋天就到了。这里的人们习惯叫它“秋蝉”。“蝉”的身上附着了一层秋的外衣,“蝉”就变得愈加萧瑟而悲凉了。天气转凉,那蝉儿便伏在秋风里,不停嘶鸣。长一声,短一声;深一声,浅一声。一声声,就把一个苍茫的秋天,送进了凛冽的寒风里。蛙儿不再鼓瑟,钻进泥土,准备蛰伏。蚂蚱露出绝望的神情,在草丛里忽高忽低飞着,不出一声。蒿草枯黄,河水清冽,人们行色匆匆,身着厚厚的衣裳,面色复杂地行走在越来越急促的蝉声里。天气越来越凉,蝉的鸣叫,愈发急促了。“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小小的蝉儿,为什么会这样声嘶力竭,这样不知疲倦地叫呢?我不知道。或许它也感觉到了秋风渐冷,能够鸣叫的时日不多了。或许是因为它们在黑暗里幽闭的时日太久,就格外珍惜这有光亮的日子,哪怕一分一秒都不想错过,一声声,一声声叫着,直到声嘶力竭,直到地冻天寒。不曾亲身经历,总难感同身受。蝉儿总是在叫。一声声里透着苍凉,凄惶,悲切。声声蝉鸣中,人的心,慢慢就驻进了悲伤与惆怅。其实,一只蝉的鸣叫,还是颇有意境的。深秋时节,每当月上柳梢头的时候,我的窗外总会有一只蝉儿鸣叫。很准时,像是跟谁有过约定。先是怯怯的,低低的,细细的那么几声,像游丝,像花瓣轻吻微风,像一对情侣窃窃私语。然后,琴弦弹拨起来,浅浅地,柔柔地揉弦,突然铮然一声,一声悠长的颤音,穿过月夜,穿过楼宇,行走在草尖、树梢、风的鬓角、灯的光芒,消失在苍茫的天际。这个时候,我会搁下笔,站在窗前,看那清幽的月光下,几棵槐树,一丛秋草,槐花缤纷,树影婆娑,一声声虚虚实实凄凄切切的蝉声,从耳畔,一直到心底。它们是昆虫里面最抒情的诗人。它们的低吟浅唱,总能拨动那些多情且善感的骚人墨客的心弦,诗人们,成了蝉儿的知音。唐代诗人陆畅在他的《闻早蝉》里面写道:“落日早蝉急,客心闻更愁。一声来枕上,梦里故园秋。”在诗人的眼里,蝉与诗人的心,息息相通。我自认为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却一次次在那夜深人静,月圆月缺的时候,沦陷于蝉儿那一声声的悲凉中,清泪无声划过脸颊,缓缓流进心底。秋蝉的声声悲鸣,就让那小小的蝉儿,具有了一种禅意。这应该与我们的汉字谐音有关,也应该与蝉的生命有关。《说文》中说,蝉,以旁呜者。禅,祭天也。“禅”是舶来品。最初那位提出以“禅”为名的人,他的心里一定是有“蝉”的。坚忍不拔,一旦羽化而蜕变,便一飞冲天。蝉便是禅。在古人的意识里,蝉与禅,只不过仅仅差了那么一羽翅膀。蝉,靠羽翼来飞;禅,可以依靠思想去飞翔。就像庄子的逍遥游。在佛家的眼里,蝉是生生不死的。幼虫潜伏泥土,苦捱漫漫黑暗,破土而出,羽化为蝉蛹完成蜕变,发出惊天彻地一声鸣叫,最终完成自我救赎。其过程,比那凤凰涅槃还要惊心动魄,让人唏嘘不已。这不就是佛家苦苦参悟的禅理机趣吗?莲出淤泥而不染,成为佛家的象征,一步一莲花,一坐一佛陀。蝉也是。不管浮世的繁华,长伏于幽深泥土之中,只为完成自我蜕变后那嘹亮的一鸣。蝉的隐忍与苦捱,便是佛的参悟人生。这个世界,没有什么是虚无,一切都有迹可循。一朵花开,一缕风过,一滴雨落,都有来路与归处。蝉来到这个世上,就是鸣叫。悲伤,悲情,悲悯地鸣叫。声嘶力竭了,生命耗尽了,归去。蝉儿“知了,知——了”叫着,它们知道一秋一冬就是一个轮回吗?或者,它们是想一声声叫醒那些应该醒来的人吧。“知”,就是“智慧”。“了”就是“觉悟”。或者说,“知”是真如实相,“了”是无我和放下。蝉儿的声声鸣叫,就饱含着佛教的核心要义。你看,蝉儿与佛的渊源竟然是如此深厚。秋蝉,秋禅,从肉体的生死轮回,到精神的永生不死,从蝉的形象到禅的意趣过渡,从物质到精神的蜕变,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蝉就成了禅。秋禅,便是秋蝉。秋蝉到秋禅,便是古人一种精神的灵魂放飞。秋蝉与秋禅有了某种关联的时候,我们的心情,便缠绵起来。蝉与禅的缠缠绵绵,现实与精神,两个世界,丰美无边。端坐树冠的蝉,便是端坐禅房的禅。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蝉作为一介小虫,它浮游大化、沉潜无语,破土长鸣、惊醒浮世,嘈嘈清音、铮铮君子,其生命历程蕴含着深刻的禅理。蝉的悲情,俗人、文人、出家人,都感受得到。在蝉与禅的语境和意境里面,我们无法不去缠绵悱恻。作为文学家史学家的司马迁也缠绵了。他在《史记》中感慨道:“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他是借蝉来喻屈原的高洁与正直。在司马迁看来,蝉是不是也具有了禅的意味了呢?永生不灭与精神不死,是说蝉还是说禅呢?秋,本来就是一个缠缠绵绵的季节。萧索缠绵着丰饶,垂死缠绵着希望,惆怅缠绵着满足……绝望的时候给人以希望,在一片荒芜里面,孕育着无限生机。这便是蝉,也是禅。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塞外,蝉一叫,秋天就到,且随着天气转凉,蝉鸣愈显得急促而悲切,直到天寒地冻。B.夜深人静,月圆月缺之时,蝉已然成为“我”的知音,让“我”于声声蝉鸣之中沦陷。C.世上的一切都有迹可循,对于秋蝉来说,用一生的鸣叫惊醒那些沉睡之人便是其使命。D.永生不灭与精神不死,既说蝉,又说禅,在萧索的秋天,现实世界与精神世界相统一。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C.“使命”之说,于文无据,“用一生的鸣叫惊醒那些沉睡之人”是作者对蝉鸣的猜测之一。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A.文章以“蝉是一种悲情的虫儿”开篇,不仅点明了蝉是凄凉、悲切的代表,而且总领下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B.窗外一只蝉鸣“突然铮然一声”或许会让人想起《琵琶行》中“银瓶乍破水浆迸”,因两者都写声音的高亢嘹亮。C.《说文》对“蝉”的解说、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借蝉喻屈原高洁等相关内容,增添了文章的文化底蕴。D.关于秋蝉声嘶力竭的鸣叫,作者既对其原因进行了揣测,又对其鸣叫的目的进行了解读,实现了深入的探寻。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A.“总领下文,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错误,文章后半部分重在写“蝉具有禅意”,故“蝉是一种悲情的虫儿”不能总领下文。此外,文章结尾,作者从秋蝉的鸣叫声中感悟到了“禅意”,懂得了“绝望里要看到希望,荒芜里孕育了生机”,此时应该有豁达与释怀,而非仅仅是“悲切”,故“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错误。8.本文对蝉鸣的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画横线的句子。(4分)①运用“怯怯、低低,细烟、我线、沿看”等大量叠音词。形容蝉声。突出了其虚虚实实,凄凄切切的特点。②运用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将蝉声比作“游戏、轻吻、情侣的窃窃私语,琴弦弹拨”,突出了蝉鸣颇具意境的特点。③运用拟人的修辞,“穿过、行走、消失”写出了蝉声悠长而动人心弦的特点。④化虚为实,使难以描摹的声音富有形象感。(1点2分,任意2点4分)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先是怯怯的,低低的,细细的那么几声”“浅浅地,柔柔地揉弦”等句中,运用“怯怯、低低、细细、浅浅、柔柔”等大量叠音词,形容蝉声,突出了其虚虚实实、凄凄切切的特点。“像游丝,像花瓣轻吻微风,像一对情侣窃窃私语”“琴弦弹拨起来,浅浅地”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将蝉声比作“游丝、轻吻、情侣窃窃私语、琴弦弹拨”,打通了听觉与视觉,化抽象为具体,突出了蝉鸣颇具意境的特点。“穿过月夜,穿过楼宇,行走在草尖、树梢、风的鬓角、灯的光芒,消失在苍茫的天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穿过、行走、消失”把蝉声人格化,写出蝉声悠长而动人心弦的特点。而且,从整体来看,句子化虚为实,使难于描摹的声音富于形象感,给读者富于想象的空间。9.本文多处写蝉鸣,郁达夫《故都的秋》也提及蝉鸣,请分析两者用意有何不同。(6分)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这嘶叫的秋蝉,在北方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节选自《故都的秋》)①《故都的秋》通过对蝉鸣的描写,表现了秋的清、静、悲凉,凸显了北国的秋味,表达了我对故都的秋的眷恋之情。②本文写蝉鸣悲凉凄切,意在引出蝉意,让人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1点3分,2点6分)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意象作用的能力。由“秋蝉的衰弱的残声,更是北国的特产;因为北平处处全长着树,屋子又低,所以无论在什么地方,都听得见它们的啼唱。在南方是非要上郊外或山上去才听得到的”可知,《故都的秋》通过对蝉鸣的描写,抓住“秋蝉的衰弱的残声”的特点,描写了一幅“秋蝉残鸣”图,表现了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凸显了北国的秋味,表达了我对故都的秋的眷恋之情。由“秋蝉,秋禅,从肉体的生死轮回,到精神的永生不死,从蝉的形象到禅的意趣过渡,从物质到精神的蜕变,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蝉就成了禅。秋禅,便是秋蝉。秋蝉到秋禅,便是古人一种精神的灵魂放飞”“秋,本来就是一个缠缠绵绵的季节。萧索缠绵着丰饶,垂死缠绵着希望,惆怅缠绵着满足……绝望的时候给人以希望,在一片荒芜里面,孕育着无限生机”等可知,本文写蝉鸣悲凉凄切,“这便是蝉,也是禅”意在引出禅意,让人们在绝望中看到希望。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一)文言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材料一:宋穆公疾,召大司马孔父而属殇公焉,曰:“先君舍与夷而立寡人,寡人弗敢忘。若以大夫之灵得保首领以没先君若问与夷其将何辞以对?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对曰:“群臣愿奉冯也。”公曰:“不可。先君以寡人为贤,使主社稷,若弃德不让,是废先君之举也,岂曰能贤?光昭先君之令德,可不务乎?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使公子冯出居于郑。八月庚辰,宋穆公卒。殇公即位。君子曰:“宋宣公可谓知人矣。立穆公,其子飨之,命以义夫。《商颂》曰:‘殷受命咸宜,百禄是荷。’其是之谓乎!”(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材料二:盖闻梁王西入朝,谒窦太后,燕见,与景帝俱侍坐于太后前,语言私说。太后谓帝曰:“吾闻殷道亲亲,周道尊尊,其义一也。安车大驾,用梁孝王为寄。”景帝跪席举身曰:“诺。”罢酒出,帝召袁盎诸大臣通经术者曰:“太后言如是,何谓也?”皆对曰:“太后意欲立梁王为帝太子。”帝问其状,袁盎等曰:“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帝曰:“于公何如?”皆对曰:“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臣请见太后白之。”袁盎等入见太后:“太后言欲立梁王,梁王即终,欲谁立?”太后曰:“吾复立帝子。”袁盎等以宋宣公不立正,生祸,祸乱后五世不绝,小不忍害大义状报太后。太后乃解说,即使梁王归就国。而梁王闻其义出于袁盎诸大臣所,怨望,使人来杀袁盎。(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材料三:太史公曰:《春秋》讥宋之乱自宣公废太子而立弟,国以不宁者十世。襄公[注]之时,修行仁义,欲为盟主。其大夫正考父美之,故追道契、汤、高宗,殷所以兴,作《商颂》。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褒之也,宋襄之有礼让也。(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注]襄公,即宋襄公,春秋五霸之一,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因坚持“仁义”而战败,被众人唾弃。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若以大夫A之灵B得保首领C以没D先君E若问F与夷G其将何H辞以对BDG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得以保全脑袋不被砍下,先君如果问起与夷,将用什么话回答呢?“大夫之灵”作“以”的宾语,故应在B处断开;“得保首领以没”中“以”表修饰,“得保首领”作“没”的状语,“没”后D处应断开;“与夷”作“问”的宾语,“问与夷”为动宾结构,故应在G处断开。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C)A.其,表达祈使语气,与《师说》“其可怪也欤”中的“其”意思不同。B.争,争夺,与《过秦论》“争割地而赂秦”中的“争”意思不同。C.美,赞美,与《邹忌讽齐王纳谏》“吾妻之美我者”中的“美”用法相同。D.“褒之也”与《屈原列传》“王甚任之”中的“之”用法相同。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其”,表示祈使语气,应该;/反问,难道。句意:您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难道值得奇怪吗?B.“争”,争夺;/争着。句意:弟弟的儿子争夺君位。/争着割地来贿赂秦国。C.“用法相同”错。“美”,赞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句意:他的大夫正考父为了称赞他。/我的妻子认为我美。D.“之”,都是代词,他。句意:表彰他。/怀王很信任他。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B)A.宋穆公生病时召见孔父,打算将王位传给殇公,认为如果不让位那就是丢掉道德,并且让自己的儿子到郑国去住。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在驾崩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后来在袁盎等大臣的劝说下又后悔了这个决定。C.袁盎等大臣耐心引导规劝太后,使太后明白传位给梁王的危害,最后放弃自己的想法,并让梁王回自己的封地。D.《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得到一些人的称赞。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太后在宴会上让景帝在驾崩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当即答应了”错,“安车大驾”是指太后自己去世后;太后在宴会上只是暗示景帝以后把皇位传给梁王,景帝也并非答应传位给梁王,只是答应了照顾梁王。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按)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所以《春秋》以此指责宋宣公。(1点1分,语句通顺1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法”,效法;“道”,制度;“非”,指责。襄公既败于泓,而君子或以为多,伤中国阙礼义。宋襄公在泓水被打败后,有的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赞扬,(这是因为君子)感叹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1点1分,语句通顺1分)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败于泓”,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泓败”;“多”,赞扬;“阙”,同“缺”,缺少。14.材料一中认为宋宣公传位给弟弟穆公是合于道义的,为什么《春秋》中却要讥讽宋宣公呢?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原因。(5分)①君子遵循正道,如果打破既有规定,就会产生怨恨和不满,②不克制小的事情便贻害大义,进而引发社会混乱。③宋宣公传位给弟弟,其弟后来又传位给宣公的儿子,这并不符合当时制度,导致穆公的儿子心中怨恨,最终杀了宣公的儿子,使国家大乱且延续了几代。(1点2分,2点4分,3点5分)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由材料二“殷道亲亲者,立弟。周道尊尊者,立子”“方今汉家法周,周道不得立弟,当立子,故《春秋》所以非宋宣公。宋宣公死,不立子而与弟。弟受国死,复反之与兄之子。弟之子争之,以为我当代父后,即刺杀兄子。以故国乱,祸不绝。故《春秋》曰:‘君子大居正,宋之祸宣公为之’”可知,君子遵循正道,如果打破既有规定,就会产生怨恨和不满,不克制小的事情便贻害大义,进而引发社会混乱。宋宣公传位给弟弟,其弟后来又传位给宣公的儿子,这并不符合当时的制度,导致穆公的儿子心中怨恨,最终杀了宣公的儿子,使国家大乱且延续了几代。参考译文:材料一:宋穆公生病了,召见大司马孔父而把殇公嘱托给他,说:“先君抛弃了他的儿子与夷而立我为国君,我不敢忘记。如果托大夫的福,我能得以保全脑袋不被砍下,先君如果问起与夷,将用什么话回答呢?请您侍奉与夷来主持国家事务,我虽然死去,也不后悔什么了。”孔父回答说:“群臣愿意侍奉您的儿子冯啊。”穆公说:“不行。先君认为我有德行,才让我主持国家事务,如果丢掉道德而不让位,这就是废弃了先君的提拔,哪里还能说有什么德行?发扬光大先君的美德,难道能不急于办理吗?您不要废弃先君的功业。”于是命令公子冯到郑国去住。八月初五,宋穆公死。殇公即位。君子说:“宋宣公可以说是能了解人了。立了兄弟穆公,他的儿子却仍然享受了君位,这是他的遗命出于道义。《诗经·商颂》说:‘殷王传授天命都合于道义,所以承受了各种福禄。’就是从这方面说的吧!”(选自《左传·隐公三年》,有删改)材料二:听说梁王向西入京师朝见,拜见窦太后,家人相见,和景帝都陪坐在太后面前,一起说着贴心话。太后对景帝说:“我听说殷商的制度是亲近其兄弟,周朝的制度是尊其祖先,这个道理是一样的。我去世之后,就把梁孝王托付给你。”景帝跪在座席上抬起身子说:“是。”宴罢出宫,景帝召集袁盎等精通经术的大臣说:“太后说了这样的话,是什么意思?”袁盎等人一齐回答说:“太后的意思要立梁王为皇帝的太子。”景帝问其中的道理,袁盎等人说:“殷商的制度是亲近其兄弟,所以传位于其弟。周朝的制度是尊其祖先,所以传位于其子。”景帝说:“你们的看法如何?”大家一齐回答说:“现在汉朝的制度是效法周朝,(按)周朝的制度不能立兄弟,应当立儿子,所以《春秋》以此指责宋宣公。宋宣公死后,不立儿子而传位给弟弟。弟弟继位为国君死后,又把君位返回来传给他的哥哥的儿子。弟弟的儿子争夺君位,认为自己应当接替父亲身后之位,于是杀了宣公的儿子。因此国家大乱,祸患不断。所以《春秋》说:‘君子遵循正道,宋国的祸乱是宣公造成的。’臣等请求谒见太后说明这个道理。”袁盎等人入宫谒见太后说:“太后说要立梁王,那么,梁王死后要立谁?”太后说:“我再立皇帝的儿子。”袁盎等人就把宋宣公不立应当继位的嫡子而发生祸乱,祸乱延续了五代而不断绝,不克制小的事情便会贻害大义的情况告诉太后。太后听了,这才理解其中的道理,因而也就高兴了,随即让梁王返回封国。梁王听说这种意见出自袁盎等大臣,就怨恨起他们来,于是派人来杀袁盎。(选自《史记·梁孝王世家》,有删改)材料三:太史公说:《春秋》讥讽宋国的动乱是从宋宣公废掉太子让自己的弟弟即位开始的,国家不安定达十代之多。襄公在位时,修行仁义,一心想当盟主。他的大夫正考父为了称赞他,于是追述契、汤、高宗时代殷朝兴盛的原因,写了《商颂》。宋襄公在泓水被打败后,有的君子仍然认为他值得赞扬,(这是因为君子)感叹当时中原地区的国家缺少礼义。所以表彰他,因为宋襄公具有礼让精神。(选自《史记·宋微子世家》,有删改)(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5~16题。始闻秋风刘禹锡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五夜飕飕枕前觉,一年颜状镜中来。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诗的首联使用拟人手法,从对方着墨,生动地营造了今又话别情韵浓郁的意境。B.五更时分,凉风飕飕,听到这熟悉的声音,知道“秋”回来了,正面点题“始闻秋风”。C.“一年颜状镜中来”一句,抒写由“始闻秋风”生发的感慨:时光飞逝,容颜已改。D.“为君”照应首句,使诗的结构完整。“扶病”暗扣第四句,写出一年颜状衰变的原因。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从对方着墨,生动地营造了今又话别情韵浓郁的意境”错,从自己着墨,不是从对方着墨。诗人把秋风拟人化,说去年看黄菊与秋风告别,今年秋风又回来了,没有“话别”的情韵。16.有人认为,《始闻秋风》不同于一般文人的“悲秋”之作,它是一首高亢的秋歌。请结合相关诗句,简析其“高亢”的特点。(6分)①颈联写“马思边草”“群眄青云”,豪精万丈,精神振作;(2分)②尾联写诗人迎秋风上高台,思首四望,激情满怀。(2分)③表现了诗人对秋的热爱,更凸显了诗人自强不息的意志。(1分)④格调高昂,风格雄健。(1分)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诗人通过描绘骏马渴望边疆的肥草而拳毛抖动,大雕顾盼青云而睡眼睁开的生动场景,展现出一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骏马和大雕在此象征着诗人自己,表达了诗人内心对理想和抱负的渴望与追求,丝毫没有悲秋的哀伤与消沉。这种充满力量和激情的描写,让人感受到诗人精神的振作和豪情万丈。“天地肃清堪四望,为君扶病上高台”,“天地肃清”描绘出秋天天空高远澄澈、大地明净清爽的壮阔景象,为诗人的登高远望提供了宏大的背景。“扶病上高台”,尽管诗人身患疾病,却依然要登上高台极目四望。这一行动凸显了诗人对秋天景色的热爱,以及不畏病痛、积极向上的心态。“为君”一词强调了诗人的主观意愿,他不是被迫或无奈地登高,而是主动地去迎接秋风、欣赏秋景,表现出他强烈的自主意识和积极的人生态度。这种自强不息的意志在诗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使得整首诗的格调高昂,风格雄健。(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写出下列语段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价值取向不同:“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2)《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词人通过具体的物象,把抽象的愁绪具象化,表明词人亡国之痛的两句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3)我国古代诗词中有许多吟咏“江山”的名句,统编普通高中语文教科书中有如“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词如下:喻、恰似、觅。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嫦娥六号任务之前,人类对月球进行的采样均位于月球的正面。月球和地球相距38万公里,到月球背面去“挖宝”,可以说是A。嫦娥六号任务发射至采样返回全过程约53天,任务周期长,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期间,嫦娥六号任务会开展月球背面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分析等科学探测,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历史的研究。想抵达月背并开展工作,通信B。任何飞到月背、落到月背的探测器,都无法直接跟地球建立联系。月球庞大的身躯会挡住嫦娥六号与地面指挥的通信信号,在轨“等候多时”的鹊桥二号中继星需要充当“顺风耳”,架起沟通的桥梁。环月逆行轨道方案是此次任务的亮点和难点。由于太阳始终直射在月球赤道附近的区域,如果仍然采用嫦娥五号的环月顺行轨道方案,探测器在月球南半球着陆时,会出现受晒面调转180°的情况——探测器本应朝阳的一侧处于阴影中,而应当处于阴影环境的一侧处于光照中,这会影响采样过程中的能源供给、采光等。①经过充分分析研究下,②轨道设计师为嫦娥六号巧妙设计了环月逆行轨道方案。③该方案通过调转飞行轨道的方向,④化解了因采样区域位置变化带来的朝向变化,⑤同时也避免了构型布局的大幅度调配。嫦娥六号的月面采样时间相比嫦娥五号,(甲)。如何抢回这几个小时,智能化采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嫦娥五号采用的是遥控的方式,每一个过程都需要地面发送指令,由探测器执行相应的动作。嫦娥六号则采用了智能化采样,一部分固定动作(乙),这就减少了很多和地面交互的环节,可以提高探测器的预见处理能力,有效把时间节省下来。18.下列各项中,与第二段画波浪线句子使用修辞手法一致的一项是(B)A.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林教头风雪山神庙》)B.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荷塘月色》)C.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香雪系紧头上的紫红色线围巾,把臂弯里的篮子换了换手,也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哦,香雪》)D.树干上留着一只蝉蜕,寂寞如一间空屋;露水在草叶上滚动,聚集,压弯了草叶,轰然坠地,摔开万道金光。(《我与地坛》)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文中句子说鹊桥二号中继星“等候多时”,运用了比拟的修辞。A.将“雪”比作“碎琼乱玉”,比喻的修辞;B.说灯光没精打采,运用了比拟的修辞;C.“北京话”,运用了借代的修辞;D.说蝉蜕如一间空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D)A.哦,这真是一群强盗!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雷雨》)B.“你是识字的,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祝福》)C.鲤鱼“科学家”们将会聪明地杜撰某种虚构的东西——它被称为“力”——来掩盖自己的无知。(《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D.非常荣幸在这里接受今年的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这一生物医学领域最负盛名的奖项。(《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破折号作用是解释说明。A.表示话题的转换;B.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C.表示标示插入语。D.表示解释说明;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A前所未有/前无古人/史无前例/千难万险
B至关重要/不可或缺/举足轻重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本句语境是说月球和地球相距太远,到月球背面去“挖宝”,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做法,也可从其困难和危险性角度考虑用词。可用“前所未有/前无古人/史无前例/千难万险”。“前所未有”的意思是以前从未有过的,表示某种新出现的事物。“前无古人”意思是指以前的人从来没有做过的或者从没有过的。也指空前的。“史无前例”意思是指历史上从来没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4.7 向量的线性运算(第1课时)同步练习
- 秋季开学第一课的心得体会
- 护士长年终述职报告
- 第二十五章 锐角的三角比(40道压轴题专练)
- 战友聚会致辞15篇
- 23.1 成比例线段同步练习
- 【北师】第三次月考卷【九上全册】
- 江苏省南通市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下册6月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 四川省乐山市乐山一中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一10月月考英语
-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乐安中学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含答案)
- 山东省日照地区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地产公司图纸管理办法》的通知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世界慢阻肺日
- 2024年资格考试-CPSM认证考试近5年真题附答案
- 混料机的安全操作规程有哪些(8篇)
- 期中 (试题) -2024-2025学年译林版(三起)英语六年级上册
- 期中测试卷-2024-2025学年统编版语文一年级上册
- 2024秋期国家开放大学《财务报表分析》一平台在线形考(作业一至五)试题及答案
-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
-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二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