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美育》 课件 3.模块二审美经验 第三章 审美态度_第1页
《大学美育》 课件 3.模块二审美经验 第三章 审美态度_第2页
《大学美育》 课件 3.模块二审美经验 第三章 审美态度_第3页
《大学美育》 课件 3.模块二审美经验 第三章 审美态度_第4页
《大学美育》 课件 3.模块二审美经验 第三章 审美态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审美态度目录第一节心理距离第二节虚静在审美活动的构成元素中,审美对象的存在是客观的,不以主体的意志为转移。审美态度与日常生活态度有联系,经常发生由后者过渡到前者的情况,甚至出现二者交织在一起而难以区分的情况。但二者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审美态度有两个特性:一是审美态度具有随机性。二是审美态度具有专注性。“用志不纷,乃凝于神”中西方思想家都注意到了审美态度的重要性,提出了不同的解释,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理论:心理距离与虚静。距离是一个物理学概念,最初用来指空间、时间相隔的长度。在审美活动中,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空间距离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欣赏艺术,“距离”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保持适中的距离才能领略作品的美的魅力。第一节心理距离英国心理学家布洛提出心理距离说,用来解释审美活动发生时主体的心理状态。心理距离不是空间、时间的距离,而是一种主观态度。心理距离便指主体不以现实功利态度来看待对象,而抱以非功利的态度。保持这种心理距离,才能把主体从焦虑、烦躁、恐慌、实用的境地中解脱出来,以新的眼光去审视对象,发现司空见惯的东西的奇光异彩,领略到一种功利的“我”难以企及的审美之境。(雾中航行qj6541104429)布洛所说的心理距离指的就是客体及其吸引力与人本身的分离,与人的实际需要、道德、目的、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充分注意到了主体进行审美活动应持有的心理状态,指出了这一心理状态的特性。只有超脱现实功利关系,才能以一种非功利的态度观照对象,在主客体间确立审美关系。中国古代对审美态度有着深入的研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理论体系。整体来看,古人认为,要想进入审美,主体必须具有游心闲趣的心胸,才能展开审美活动。如何做才能达到虚静的状态呢?老子认为需要做到“涤除玄鉴”。正是因为排除了外在的干扰,人的感官和精神进入了空虚的状态,为审美的顺利开展开拓了空间。第二节虚静游心是审美活动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做到游心呢?这就是“闲”。闲是生存状态的脱离,即直接从功利活动中暂时摆脱出来。闲中生趣,这里的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