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卷四分类模拟题模拟112_第1页
司法卷四分类模拟题模拟112_第2页
司法卷四分类模拟题模拟112_第3页
司法卷四分类模拟题模拟112_第4页
司法卷四分类模拟题模拟1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法卷四分类模拟题模拟112张成文为社会闲散人员。一日,其与女朋友吵架后,一人在酒吧喝酒。酒过三巡后,张想到自己年过三十却一事无成,女朋友也看不起自己,(江南博哥)心中颇为失落。他无意中发现酒吧内一女子穿戴奢华、出手阔绰,顿生歹念。见女子一人离开酒吧,张成文便偷拿了酒吧的水果刀后尾随其后。当女子走到一花园时,张成文见四下无人,就冲上去拽过女子的皮包就跑,女子见有人抢了自己的包,于是大声呼喊。路人郑某见状,连忙追赶张成文,当追到路口处时,出现一壮男,站在路中,手持木棒。郑某心想一定是张的同伙,遂捡起地上的砖头,将该男子砸倒在地,造成该男子重伤(事后查明该男子并不认识张成文)。张成文趁机逃跑。4个月后,张成文被抓获归案。张母心疼儿子,于是四处找人帮忙将儿子捞出来。张母找到其好友宋某(其丈夫为司法局副局长),希望其能伸出援手。宋某说这事不难,就是得钱用到位,因为要打点一下相关的人。张母说,钱不是问题。于是,张母给宋某40万元,其中20万元给宋某,20万元用于打点。后宋某找到检察官胡某,使得张成文的案子没有被提起公诉。

问题:1.

张成文抢包的行为应怎样认定?正确答案:张成文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张成文携带水果刀进行抢夺,虽然没有使用,但仍属于携带凶器抢夺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2.

对于郑某将壮男砸倒的行为,应怎样看待?正确答案:郑某误认为壮男是张成文的同伙,出于正当防卫的意图,进行防卫,将壮男砸倒,郑某的行为属于假想防卫。假想防卫主观上有过失的,以过失犯罪论,没有过失的,属于意外事件。

3.

张母、宋某、胡某的行为应如何分析?正确答案:张母的行为构成行贿罪。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本案中,张母为了使其子逃避法律制裁,找宋某帮忙,并且给予其财物,希望通过行贿方式使其子的行为不受法律追究。其行为完全符合行贿罪的特征。

宋某的行为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根据《刑法修正案(七)》的规定,本罪的客观方面有两种类型:(1)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或者其他与该国家工作人员关系密切的人,通过该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或者利用该国家工作人员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索取请托人财物或者收受请托人财物,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较重情节的;(2)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近亲属以及其他与其关系密切的人,利用该离职的国家工作人员原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实施前述行为的。宋某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其利用其丈夫职权或者地位形成的便利条件,通过其他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上的行为,为请托人谋取不正当利益,构成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胡某的行为构成徇私枉法罪和受贿罪,从一重处罚。徇私枉法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其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使其不受追究,或者刑事审判活动中关于违背事实和法律作枉法裁判的行为。胡某身为检察官,本应忠实于法律和事实,但却收受贿赂,明知张成文的行为构成抢劫罪,却违背事实和法律的规定,对其不提起公诉,构成徇私枉法罪。根据《刑法》第399条第4款之规定,司法工作人员收受贿赂,有徇私枉法,民事、行政枉法裁判,执行判决、裁定失职三种行为的,同时构成受贿罪的,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这是法律的特殊规定。

4.

如果张成文6年前曾因恐怖活动犯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则张成文是否构成累犯?为什么?正确答案:根据《刑法修正案(八)》关于特别累犯的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本题中,张成文的后罪并非恐怖活动罪,因此不构成特别累犯。此外,因其时间已经超过5年,因此也不构成一般累犯。

5.

甲为A公司总经理,由于公司资金周转困难,公司决定向银行贷款。为了能够顺利获取贷款,甲通过熟人结识了自称是某银行信贷部主任亲戚的张某,将3万元钱交给张某,让张某将其中2万元交给某银行信贷部主任,并称事成之后另有重谢。其实张某并不认识银行信贷部主任,接受甲的3万元钱之后逃之夭夭。甲得知之后大怒,找来心腹李某和王某二人前去教训张某,同时当场给付两人4000元,约定事成后再给付6000元,甲同时告诉他们别整出人命来,事大了没法收拾。和甲分别之后,李、王二人私下商议,张某的3万元有可能在家藏着,找着了咱们一人一半。随后二人找到张某的住处,误将张的朋友赵某认成是张某,便对赵某实施暴力逼问3万元钱下落,由于赵某大声呼救,李、王二人为避免罪行败露,便将赵某杀害,并在张某住处找出1万元现金,李携款先离开现场回家,王某在李某离开之后在赵某身上翻出了身份证和借记卡,到银行柜台取走了卡中的2000元钱。半个月后,李、王二人缺钱花了,给甲打电话说:“我们当时将张某的左腿打断,现在被公安机关发现。你除了按原来的约定给6000元外,还必须再多给5000元,否则,我们向公安机关告发你。”甲信以为真,满足了李、王的要求。

一个月之后,A公司以伪造的房产证明作为担保,获得了某银行的贷款。随后将贷款投入高风险投资活动,结果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问题:

请根据《刑法》有关规定,对上述案件中甲、李某、王某、张某、A公司的行为进行分析,并说明理由。正确答案:1.甲构成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

甲唆使李某和王某故意伤害张某,成立故意伤害罪的共同犯罪。在行为实施过程中受伤害的是张某的朋友赵某,属于对象认识错误,对象认识错误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即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现实所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构成要件的范围。对于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我国理论界通说采取法定符合说,即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和实际所发生的事实只要在构成要件内是一致的就成立故意犯罪,故本案中,甲应成立故意伤害罪既遂。对于赵某的死亡结果,甲需要负过失责任。因为甲说“别整出人命来”,实际对于死亡结果已经预见,而轻信可以避免,因此需要对死亡结果的承担过失责任。

2.李某构成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需要数罪并罚。

李某与王某密谋获得张某占有的3万元,并且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实施了暴力和取财行为,成立抢劫罪。虽然发生对象认识错误,但不影响抢劫罪的成立。故意杀死赵某的行为属于“抢劫致人死亡”的加重处罚情形,其主观心态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抢劫手段行为与强取财物的行为中,任何暴力行为导致被害人死亡的都属于抢劫致人死亡。但抢劫行为完毕后,由于担心被害人告发等心态另起犯意杀死被害人的,成立故意杀人罪,和抢劫罪数罪并罚。本案中,李、王二人在抢劫过程中为排除被害人反抗、避免罪行败露杀死赵某的行为属于“抢劫致人死亡”。后来李某和王某共同以告发为要挟向甲索要钱财,构成敲诈勒索罪。

3.王某构成抢劫罪、敲诈勒索和信用卡诈骗罪,需要数罪并罚。

王某与李某密谋获得张某占有的3万元,并且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实施了暴力和取财行为,成立抢劫罪。虽然发生对象认识错误,但不影响抢劫罪的成立。

其实施的故意杀死赵某的行为包含在抢劫的暴力中,应承担抢劫罪致人死亡的刑责任,不另外成立故意杀人罪。

后来王某和李某共同以告发为要挟向甲索要钱财,构成敲诈勒索罪。王某在李某不知情的情况下取走信用卡并到银行柜台取款,是单独犯罪,应独自对该行为承担刑事责任。在赵某身上翻出并取走信用卡是抢劫罪,因为本案中,信用卡是使用暴力抑制被害人反抗取得的,虽然暴力是两人共同的行为,但是取得信用卡是王某单独实施的,且李某对抢劫信用卡不知情,因此王某单独抢劫信用卡的行为成立抢劫罪。后面使用信用卡到银行柜台取款的行为是冒用他人信用卡,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甲、李某和王某在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范围内成立共犯,李某和王某由于超出共同犯罪的取财行为和目的,成立抢劫罪;甲成立故意伤害罪;李某、王某成立敲诈勒索罪的共犯。

4.张某虚构事实,使甲产生认识错误交付3万元,构成诈骗罪。

5.A公司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骗取银行贷款,随后投入高风险投资活动的行为,客观上符合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但单位不是贷款诈骗罪的适格主体,根据《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认定为合同诈骗罪。注意:单位按合同诈骗罪处罚。相关自然人的行为如符合贷款诈骗罪,仍需按照贷款诈骗罪处罚。

何某(1994年1月22日出生)因2008年8月7日以暴力、威胁方式抢劫去少年宫上课的学生丁500元学费,于2008年10月19日被判处三年有期徒刑缓期五年执行。2010年1月21日下午,何某在网吧上网,肚子饿了想买些东西吃,却发现自己囊中羞涩,此时看见李某正放学回家,就心起歹念,走上前去抓住李某的领口把李某拽至隐蔽处,要李某给保护费,李某非常害怕,就将身上仅有的10元零用钱全部上交,何某看到李某也没有什么可压榨的,就放李某回去了。到了第二天,何某向朋友徐某(1991年11月30日出生)说起该事时,徐某就告诉他李某的父亲是个富商,整天一副自以为了不起的样子,徐某十分看不惯,想要和他一起把李某抓起来,吓唬吓唬其父亲,何某同意了。于是,当天下午,徐某与何某就一起把李某拽至徐某家中,软禁起来,并打电话给李某的父亲说已经把李某绑架,威胁其不得报警。李某的父亲在接到电话后马上报了警。到了晚上,何某想自己还在缓刑期间,最好不要犯事,就在夜里两点左右徐某睡着后,偷偷将李某放了,送他回家,并打算随后去警局自首。由于李某家里已经有警察埋伏,何某被当场抓获。后经何某的带领,警察将徐某抓获。经查明,徐某于2005年12月30日因抢劫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并于2007年6月30日获假释出狱。徐某出狱后,结交了一女友甲(1994年8月13日出生),并曾与甲发生过一次性关系,2007年10月两人分手。

问题:6.

何某要李某给保护费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正确答案:何某要李某给保护费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因为何某实施该行为时未满16周岁,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之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使用轻微暴力或者威胁,强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随身携带的生活、学习用品或者钱财数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轻微伤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学校学习、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故本案中何某的行为不认定为犯罪行为。

7.

何某把李某拽至徐某家中软禁起来,并打电话给李某的父亲说已经把李某绑架,威胁其不得报警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正确答案:何某构成非法拘禁罪。何某在其生日当天出于吓唬李某父亲的目的,而把其子李某软禁起来的行为是非法拘禁行为。虽然生日当天何某未满16周岁,对非法拘禁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又因非法拘禁行为一直延续到生日第二天凌晨2点,何某此时已满16周岁,应负刑事责任,构成非法拘禁罪。

8.

徐某把李某拽至徐某家中软禁起来,并打电话给李某的父亲说已经把李某绑架,威胁其不得报警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正确答案:徐某构成非法拘禁罪。因为徐某与何某合谋出于吓唬李某父亲而非法占有财物或挟持他人为人质的目的,而把其子李某软禁起来的行为是非法拘禁行为,而不是绑架行为。

9.

何某与徐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正确答案:徐某与何某为共同犯罪,共同犯非法拘禁罪。

10.

对何某是否应当数罪并罚?为什么?正确答案:对何某应当以非法拘禁罪与抢劫罪数罪并罚。因为何某还在抢劫罪的缓刑考验期内,在缓刑考验期内再犯罪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非法拘禁罪做出判决,然后依据《刑法》第69条数罪并罚之规定,合并执行。

11.

何某具有哪些法定量刑情节?正确答案:(1)何某犯非法拘禁罪时未满18周岁,对其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2)何某在被警察抓获之前确实已经准备投案,应视为自动投案,可以认定为自首,对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3)在何某的帮助下将徐某抓获,何某的行为构成立功,对其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4)何某在与徐某共同非法拘禁犯罪中处于从犯地位,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2.

对徐某是否应当数罪并罚?为什么?正确答案:对徐某也应当数罪并罚。徐某将李某软禁起来的行为时构成非法拘禁罪。徐某出狱后未满16周岁,与未满14周岁的幼女偶尔发生性关系,情节轻微,因此不认为是犯罪。徐某犯本罪时尚在抢劫罪假释考验期内,应当先撤销假释,然后对非法拘禁罪做出判决,再对两罪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确定数罪并罚后的刑期。

13.

徐某是否具有法定量刑情节?请具体说明。正确答案:徐某犯非法拘禁罪时尚未满18周岁,对其应当依法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甲公司由于经营管理不善,连年亏损。2012年8月在明知没有偿债能力的情况下,甲公司经决议要向银行贷款用于发放工资和偿还债务。甲公司总经理张三指使主管人员王某伪造了几份虚假的经济合同,利用虚假的经济合同骗取银行的信任,并促使银行发放了贷款4000万元。事后,甲公司怕被银行发现真相而收回贷款,于是通过某非国有乙公司的账户将这笔款项换成外汇转移至澳门,并说明可按资金数额的20%向乙公司支付“手续费”。乙公司明知该资金为甲公司诈骗犯罪所得,仍然同意为资金转账提供账户。乙公司在收取“手续费”800万元后,将该资金折换成400万美元以预付款名义汇往甲公司在澳门的账户。事后,由于甲公司无法偿还贷款而导致东窗事发。经查明,乙公司为郑某设立的金融咨询公司,从2004年设立至今郑某一直都伙同自己大学时期的金融系同学何某(非金融咨询公司员工)帮助一些公司将资金转成外汇转移至国外,金融公司的主要收入都来自这些“手续费”。其中有证据证明,乙公司曾经帮助丙公司(黑社会老大钱某用来隐藏其黑社会组织犯罪而设立)将犯罪所得的钱财换成外汇转移至国外。郑某被抓获后,承认了自己及何某的所有罪行,并且揭发钱某曾经因为其情妇想要脱离钱某,就将其情妇用药迷晕卖至越南,查证以上揭发属实。

问题:14.

甲公司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如何定罪处罚?如果不构成,为什么?正确答案:甲公司构成合同诈骗罪。甲公司在明知没有偿还能力的情况下,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骗得银行贷款,非法占有银行贷款,客观上符合贷款诈骗罪的构成要件,但单位不是贷款诈骗罪的适格主体,根据《全国法院审理金融犯罪案件工作座谈会纪要》的规定,认定为合同诈骗罪。因此对甲公司以合同诈骗罪论处。相关自然人的行为如符合贷款诈骗,仍需按照贷款诈骗罪处罚。

15.

对于张三应当如何处理目前有几种理论?请说明理由。正确答案:对于张三的行为,目前有两种理论,第一种观点认为,张三的行为不单独构成犯罪,但应当被处罚。根据单位犯罪一主体说,犯罪的主体只有甲公司,行为人不单独构成犯罪。作为甲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甲公司犯合同诈骗罪,张三作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当承担刑事责任。但是,第二种观点认为,虽然单位不能成立贷款诈骗罪,但是张三和何某可以成立贷款诈骗罪的共犯。

16.

王某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是什么罪?如果不构成,为什么?正确答案:何某的行为不单独构成犯罪,但应当被处罚。单位构成贷款诈骗,单位按合同诈骗罪处罚。相关自然人的行为如符合贷款诈骗,仍需按照贷款诈骗罪处罚。

17.

乙公司是否构成犯罪?如果构成,是什么罪?如果不构成,为什么?正确答案:乙公司不构成犯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2条之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公司、企业、事业单位设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乙公司是郑某设立专门用于洗钱的公司,因此不以单位犯罪论。

18.

郑某与何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为什么?正确答案:乙公司设立后,郑某与何某一直从事洗钱活动,共谋洗钱,构成洗钱罪的共同犯罪。根据《刑法》第191条之规定,所谓洗钱,是指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的行为。

19.

对于郑某应当如何定罪处罚?正确答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郑某的行为构成洗钱罪。不需数罪并罚。郑某构成自首和重大立功,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因为甲公司转移赃物罪案发,郑某被抓获,由于其承认了所有罪行包括了公安机关所没有掌握的洗钱罪的罪行,应当构成特别自首。又因为郑某揭发钱某贩卖妇女至国外的犯罪行为,钱某的行为可能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郑某构成重大立功。注意:《刑法修正案(八)》删除了原《刑法》中“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的规定。

甲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甲用尽了各种方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正要离开时,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甲撞个正着。甲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逃走。回到家中后,甲恐保安员醒来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

问题:20.

甲的盗窃未遂属于犯罪未遂中的哪种类型?正确答案:甲的盗窃未遂属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