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简答试题(250题含答案)_第1页
临床检验简答试题(250题含答案)_第2页
临床检验简答试题(250题含答案)_第3页
临床检验简答试题(250题含答案)_第4页
临床检验简答试题(250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问答题

1.凝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何在?

2.出血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何在?

3.简述血液凝固的三个形成途径??

4.简述红细胞沉降率(血沉)试验原理。

5.根据细胞分布和动力学特点。粒细胞可分为几个部分?

6.简述粒细胞的成熟过程。

7.血沉测定(魏氏法)注意事项有哪些?

8.点彩红细胞增多的临床意义?

9.嗜中性粒细胞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0.根据细胞形态和染色特征贫血可分为几种类型?

11.何谓肾小管性蛋白尿,常见病因有哪些?

12.实验室常见的抗凝剂有几种?

13.简述尿中。2-微球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4.简述血红蛋白的合成过程。

15.常见红细胞异常结构有哪些?

16.引起血细胞人工计数的误差有哪些?简要说明其原因及排除方法。

17.简要说明引起病理性红细胞增多的原因有哪些?

18.网织红细胞计数正常参考值及临床意义?

19.简述红细胞的起源及发育过程。

20.简要说明电子血细胞计数仪的评价方法。

21.融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方法的原理是什么?

22.交叉配血试验注意事项有哪些?

23.嗜酸性粒细胞功能有哪些?

24.简述瑞氏染色法的原理,

25.血库发血时注意哪些问题?

26.腺热细胞按其形态特征分为几种类型?

27.单核细胞增多常见哪些疾病?(列举5种)

28.什么是白细胞血型?

29.何谓核左移象和核右移象?

30.简述红斑性狼疮细胞的形成机理。

31.简述嗜中性粒细胞增多和减少的临床意义。

32.尿液沉渣检查应包括哪些内容?

33.简要说明试剂带方法检测亚硝酸盐pH、蛋白质、葡萄糖方法的反应原理。

34.尿糖测定(氧化酶法)出现假阳性的原因何在?

35.尿中酮体包含哪些物质?

36.引起血红蛋白尿的原因是什么?

37.单核细胞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38•简述单榔田胞的起源和发育过程。

39.简述淋巴细胞的主要功能。

40.简述纤维蛋白溶解过程的三个阶段。

41.简述毛细血管采血法的注意事项。

42.什么是ABO血型抗原?

43.简述淋巴细胞的起源和发育过程。

44.简述红细胞比积测定的注意事项。

45.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实验室检查有哪三类基本方法?

46.简述肝素抗凝剂的优点、用量及注意事项。

47.疟原虫有几种类型?

48.什么是血型和血型系统?

49.简述瑞氏染色法的注意事项。

50.简述新生儿溶血性疾病的发病机理。

51.造成ABO定型错误的原因有哪些?

52.什么是外源性凝血系统?

53.嗜中性粒细胞常见中毒性改变有哪些?

54.简述异型淋巴细胞形成的原因。

55.什么是内源性凝血系统?

56.简要说明凝血过程可分为几种途径。

57.检验科使用国际单位制的内含是什么?

58.简要说明渗出液与滤出液的区别?

59.临床血液流变学主要包括哪三个层次?

60.简述血液流变学。

61.正规书写检验报告应该注意哪些?

62.血沉测定(魏氏法)影响因素有哪些?

63.评价血细胞计数仪需哪几项指标?

64.凝血醐原时间延长需作什么鉴别试验?

65.简述血块收缩时间测定的原理。

66.什么是纤维蛋白溶解系统?

67.纤维蛋白溶解过程分为几个阶段?

68.简要说明凝血酶原时间测定的临床意义。

69.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抑制物有哪些?

70.简述尿液渗透量测定的临床意义。

71.何谓功能性蛋白尿?常见原因有哪些?

72.尿标本保存常用哪些防腐剂?

73.引起尿液混浊的原因有那些?

74.收集尿液标本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75.正常尿液中可含有哪些微量蛋白质?

76.酶与一般催化剂的区别何在?

77,简述血清铁测定的注意事项?

78.结合下面的米氏方程,解释一下当[s]>>km时

测得的反应速率v等于最大反应速率V的道理。v=V[s]/Km+[s]。

79.简述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

80.肿瘤标志物一般为分:(1)激素类;(2)肿瘤特异

性抗原或肿瘤相关抗原;(3)标志酶;(4)其他蛋白类,

请每类各举出一个标志物名称。

81.临床生化的研究内容有哪二个方面?

82.何谓糖化血红蛋白,其临床意义何在?

83.简述血浆载脂蛋白的ApoA,ApoB的临床意义。

84.简述影响酶促反应的基本因素。

85.血液中一些化学成分可因标本采集不当而受影

响,常见的标本变异因素有凡种?各举一例。

86.简述同工酶分离鉴定的常用方法。

87.简述反映胆道梗阻的酶类及其表现。

88.怎样才能提高比色分析的灵敏度和准确度?

89.酶的国际单位如何规定?

90.什么叫离心力?影响离心力大小的两个因素是什么?

91.简述血糖测定中的葡萄糖氧化酶法(GOD)的原理(可用反应式表示)。

92.简述双缩豚法测定血清蛋白的原理。

93.目前GPT测定方法有几种?主要区别是什么?

94.为什么一些有机溶剂可使蛋白质沉淀?

95.何谓误差?常见误差分几种?意义何在?

96.何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血浆浓度在炎症时反而降低?

97.实验室常用的层析法有几种?

98.血糖的主要生理功能有哪些?

99.简述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葡萄糖的原理。正常数值是多少?

100.何谓固相的?有什么特点?

101.以酚酸为指示剂,进行酸碱滴定时,溶液显灯色时,其pH为何?

102.何谓光电比色计滤先片的选用原则?举例说明。

103.简述肝脏的重要代谢功能。

104.同时测定GOT、GPT及计算GOT/GPT的临床意义何在?

105.凡是电解质都有电离常数吗?为什么?

106.沉淀蛋白质的主要方法有儿种?

107.肾功能主要包括哪几方面?

108.何谓标准曲线?比色分析的标准曲线图•般有几种?

109.酸度就是酸的浓度吗?

110.浓硫酸的含量为98%,比重为1.84,分子量98.08,拟配制lmol/L的

溶液1000ml,应取浓硫酸多少亳升?

111.引起铁缺乏常见的原因是什么?

112.影响正常人群血清酶差异的常见因素是什么?举例说明。

113.引起高磷血症的病因是什么?

114.怎样防止抽血时发生标本溶血现象?

115.碱性磷酸酶的临床意义何在?

116.简述肝脏病变时血及尿中胆红素时变化机理。

117.简述同工酶分离鉴定的常用方法。

118.代谢性酸中毒有哪些主要病因?

119.连续监测法测定碱性磷酸酶,酶单位=4Ax因数,请依据下列条件。

计算出其因数(列式计算):样品20ul,试剂1003,对硝基酚的摩尔

吸光系数为18800,测定时间1分钟光径1cm。

120.写出谷丙转氨酶-紫外分光光度法的反应式。

121.简述以对硝基酚磷酸盐为底物的碱件磷酸酶连续监测法的原理和参考值。

122.酚偶联测定常用的指示反应有几种?各举一个实际应用的项目。

123.简述六大醐类催化反应的性质及名称。

124.什么是酶学分析,酶学分析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125.何渭r-转肽醐?测定转肽酶的临床意义何在?

126.脂类的生理功能有哪些?

127.为什么要测定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128.为什么肝糖元分解可使血糖升高而肌糖元分解不能使血糖升高?

129.酶联-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GPT反应过程中的三个相(期)是什么?

测定时应选择哪相?

130.什么是血脂?血浆脂蛋白及其分类依据是什么?

131.高脂蛋白血症怎样分型?

132.为什么血浆蛋白质在同等电场下电泳速度不同?

133.测定CO2-CP的临床意义何在?

134.简述影响酶促反应的影响因素。

135.肝硬化的实验室诊断指标有哪些?

136.简述米氏常数在酶学测定中的应用价值。

137.按反应时间分类的酶活力测定方法有几种?

138.如何评价肝功能试验?

139.何谓酶促反应进程曲线的零级反应期?主要特点是什么?

140.离心机怎样按转速分类?

141.影响电泳迁移率的因素有哪些?

142.诊断心肌梗塞的醐类有哪些?特异性较高是哪种?

143.胃病综合症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144.常用的平均数指标有几种?各在什么情况下应用?

145.血液酸碱平衡的:三大调节机制是什么?

146.何谓蛋白尿的选择性?有何临床意义。

147.引起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的常见原因是什么?

148.请指出三种以上新的生化仪器和新的实验技术。

149.现有50%和5%的葡萄糖,须配成10%的葡萄糖450ml.5%和50%

的葡萄糖应各取多少ml?

150.血浆蛋白质的生理功能是什么?

151.简述非发酵菌包括的主要菌属。

152.铜绿假单胞菌能产生的水溶性色素有几种?

153.指出几种致成医院内感染的重要的非发酵菌。

154.试述流感嗜血杆菌的重要培养特性。

155.指出能感染人的致成''波浪热"的主要布鲁氏菌

156.对人致病的厌氧菌按形态与染色如何分类?

157.临床上有哪些表现可提示有厌氧菌感染?

158,指出四种重要的致成感染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厌氧菌。

159.指出四种有重要临床意义的革兰氏阴性有芽胞杆菌(梭菌属)。

160.试述病毒的四大基本特点。

161.试述病毒的五种基本形态。

162.简述HBsAg的三种形态。

163.试述乙型肝炎的三种抗原抗体的临床意义。

164.筒述丙型肝炎的特征及实验诊断方法。

165.试述AIDS病的实验诊断法。

166.衣原体与其他微生物相比有什么显著特征。

167.支原体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168.指出对人致病的主要螺旋体。

169,指出真菌菌丝的基本形态。

170.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基本过程。

171.试述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营养物质。

172.简述抗中素杀灭细菌的作用原理。

173.试述细菌发生变异的主要表现。

174.比较细菌外毒素与内毒素的区别。

175.指出几种有:临床意义的血浆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

176.链球菌依其在血液琼脂平板溶解红细胞作用不同而分为几类?

177.A群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致成什么主要疾患?

178.怎样鉴别肺炎链球菌与甲型链球菌?

179.成功地自脑脊液中分离脑膜炎奈瑟氏菌应注意哪些要点?

180.试述淋病奈瑟氏菌的分离与鉴定要点。

181.鉴定为白喉杆菌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82.培养结核分枝杆菌所用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是什么?

183.举出五种结核分枝杆菌以外的可致成人的感染的分枝杆菌。

184.举出四种主要的病原性大肠埃希氏菌。

185.简述志贺氏茵的分群及名称。

186.试述沙门氏菌属的基本抗原结构。

187.指出肠杆菌属中的重要细菌。

188.简述变形杆菌与摩根氏菌生化反应的同点与异点。

189.怎样鉴别霍乱弧菌的古典和日tor生物型?

190.简述幽门螺杆茵的生物学性状。

191.例举出5种有临床重要性的非发酵菌。

192.试述主要的厌氧培养方法。

193.简述氧化一发酵(0-F)试验的作法与应用。

194.靛基质(明噪)试验原理是什么?

195.细菌培养基按用途分类可分为几种?

196.细菌培养基的基本成分有哪些?

197.细菌耐药性试验的抗生素纸片应怎样进行质量控制?

198.怎样进行细菌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199.简述细菌检验室内质量控制的检查项目。

200.非发酵菌鉴定中定属所应用的基本试验有几种?

201.试述单克隆抗体在医学上的应用。

202.简述酶免疫测定的应用。

203.什么是斑点-ELISA?

204.什么是ABC-ELIsA?

205.ELISA试验中常用酶底物有哪些?哪种最佳?

206.固相酶免疫测定有几种基本类型?

207.酶兔疫技术怎样分类?

208.举出应用凝集反应检验梅毒的主要试验。

209.举例说明间接凝集反应的基本类型。

210.试述免疫电泳技术的主要类型。

211.检验白细胞抗体有哪些方法?

212.简述形态学法的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中转化的与未转化的淋巴细胞的区别

213.简述检查淋巴细胞亚群最常用的方法。

214.在细胞免疫试验中怎样将[B细胞分离?

215.细胞免疫试验中在取得单个核细胞后,怎样将淋巴细胞与单核细胞分离?

216.简述荧光抗体试验的基本类型。

217.以同位素为标记物的标记免疫测定法有几基本类型?

218.试述抗原抗体沉淀反应的主要类型。

219.试述自抗血清中提取IgG的主要方法。

220.试述血清学反应的种类。

221.试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222.试述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223.简述变态反应的分型。

224.试述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区别。

225.简述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226.大颗粒淋巴细胞有何种免疫功能?

227.B细胞表面有哪些受体?

228.T细胞表面有哪些受体?

229.CD4细胞与CD8细胞在功能上的支要区别是什么?

230.人体重要的免疫源性细胞及其主要功能何在?

231.指出人体重要的周围免疫器官。

232.指出人体的主要中枢免疫器官。

233.试述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234.补体的经典激活途径可分为哪三个阶段?

235.试述补体的组成。

236.简述5种免疫球蛋白的功能。

237.试述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

238.完全抗原与半抗原的区别何在?

239.试述抗原的免疫原性的特性。

240.简述人体免疫系统的三大基本功能。

241.免疫缺陷病怎样分类?

242.测定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常用哪几种方法

243.举出5种免疫球蛋白质或量异常的常见病

244.举出5种自身抗体与其相应疾病。

245.免疫荧光法检查抗核抗体阳性者可分为哪型?

246.指出常见四种检测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方法

247.检验血小板抗体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248.荧光免疫试验中常用的荧光素有哪些?

249.简述ELISA试验时对固相载体的基本要求;

250.何谓酶的竞争性抑制?逆转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问答题标准答案

1.(1)延长:①第VID、IX、XI因子缺乏;②凝血酶、纤维蛋白原、V、X因子

减少;

③抗凝物质增多。

(2)缩短:①DIC的高凝期;②血液高凝(血栓前状态);③技术操作错误。

2.延长表示止血初期缺陷:(1)血管结构或功能异常;(2)血小板量及功能异

常;

(3)血管性假血友病;(4)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3.(1)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2)凝血酶的形成;(3)纤维蛋白的形成。

4.(1)血浆因素:纤维蛋白原或球蛋白增多使红细胞Zeta电位降低;

(2)红细胞因素:影响血浆逆阻力。

5.(1)分裂池:从原粒细胞一晚幼粒细胞;(2)成熟池:包括晚幼粒和杆状核

粒细胞;(3)贮存池:包括分叶核和部分杆状核细胞;(4)循环池:包括半

数成熟细胞循环入血;(5)边缘池:附着血管壁可与循环池互换。

6.粒细胞起源于多能干细胞,分化为定向干细胞一原始粒细胞一早幼粒细胞一中

粒细胞一晚幼粒细胞一杆状核细胞一分叶核细胞。

7.(1)采血后在室温下必须2小时内测定;(2)室温保持18〜25℃,否则需

注明、

校正。(3)血沉管必须清洁干燥;(4)血沉管必须垂直放置,避免阳光直射,

(5)混合需均匀,吸血量准确。8.可见于铅、汞、苯、苯胺中毒及溶血性贫血、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白血病、恶性

肿瘤等病人。

9.(1)具有吞噬活性及复杂的杀茵系统;(2)参与免疫复合物和坏死组织的清

除。

10.(1)正常性贫血;(2)大细胞性贫血;(3)单纯小红细胞性贫血;(4)

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11.系肾小球滤过膜正常,但原尿中正常滤过的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管充分回吸收

所致。

常见病因:(1)活动性肾盂肾炎;(2)肾移植;(3)镉中毒等。

12.(1)枸檬酸盐;(2)草酸盐和双草酸盐;(3)肝素;(4)乙二胺四乙酸。

13.用于诊断近曲小管受损的灵敏指标,可估计某些药物对肾脏的损害,井可协

助鉴别

尿赂感染的诊断。

14.血红蛋白是红细胞的重要成分,由珠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结合组成。

15.(1)嗜碱性点彩红细胞;(2)染色质小体(HOwell-Jollysbody);

(3)卡波氏环;(4)有核红细胞。

16.(1)技术误差:①取血部位不当;②稀释倍数不准;③血液凝固;④充液不

当;

⑤混合不均,⑥白细胞影响;⑦仪器误差;⑧血浆自家凝集或球蛋白过高。

(2)固有误差(允许误差)。排除方法:①提高技术水平和人员索质的培养;

②搞好质量考核和评价。

17.常见者有三类:(1)相对增多:如呕吐、腹水、烧伤等血液浓缩;(2)继

发性

增多:如慢性肺心病、长期缺氧所致代偿性增多;(3)真性红细胞增多:系造

系统增殖性疾病等。

18.(1)正常值:成人0.008〜0.02(25〜75)X109/L

儿童0.02~0.06X109/L;

(2)临床意义:①判断骨髓红细胞系统造血情况;②作为疗效观察指标。

19.(1)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2)发育过程:红系定向干细胞一原红

细胞

一早幼红细胞一中幼红细胞一晚幼红细胞一网织红细胞一成熟红细胞。

20.根据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会公布仪器评价方案包括6项指标:(1)稀释效

果;

(2)精度:批内和批间;(3)可比性(与己校正仪器作平行测定);(4)准

确度

测定;(5)异常标本和干扰的影响观察;(6)天然血细胞做校正质控(或用人

标准颗粒)。

21.血液在血红蛋白转化液中溶血后除SHb外各种Hb均被高铁氟化钾氧化成高

铁血红

蛋白,再与CN-结合生成稳定的棕红色氟化高铁血红蛋白(HiCN)。

22.(1)严格三查三对,遵守操作规程;(2)所用容器必须清洁干净,不得交

使用,(3)年老体弱患者,观察结果时不可用力振摇,以防假阴性。(4)一次

大量输血时,献血者之间应进行交叉配血试验。

23.(1)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与释放其活性物质;(2)分泌组织

酶破坏组织胺抑制过敏反应。(3)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

24.(1)瑞氏染料由酸性伊红和碱性美兰组成复合染料;(2)细胞中酸性颗粒

为碱

性蛋白质与酸性伊红结合染为粉红色,核蛋白和淋巴细胞浆为酸性,与碱性美蓝

结合染为蓝色称碱性物质,而中性物质成等电状态与二者结合染为紫红色称中

性。

25.(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2)认真检查血液质量;

(3)发血人与取血人共同执行三查三对,并签名登记。

26.根据Downey分型共三型:(1)I型(空泡型);(2)II型(不规则型);

(3)IH型(幼稚型)。

27.(1)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2)疟疾;(3)黑热病;

(4)活动性结核;(5)单核细胞白血病;(6)急性感染恢复期等。

28.是存在人类白细胞膜上的一种与其他组织细胞共同有的同种抗原,

又称组织相容抗原。

29.外周血中中性杆状细胞增多甚至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原粒等

更幼稚细胞称为核左移,正常中性粒细胞、三叶核以上细胞增多者称为

核右移。

30.患者血液和其他体液中存在LE因子,在体外可使受累白细胞核DNA解聚,

形成游离均匀体,被具有吞噬能力的白细胞所吞噬而形成。

31.增多:急性感染、中毒、急性出血、恶性肿瘤、心肌梗塞等。

减少:某些传染病(伤寒、流感、疟疾)、化学药物及放射损

害、血液病、过敏休克、恶液质、脾亢、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32.(1)管型;(2)红细胞;(3)白细胞;(4)上皮细胞;

(5)巨噬细胞;(6)肿瘤细胞;(7)细菌;(8)结晶体。

33.(1)亚硝酸盐:亚硝酸盐还原反应,细菌可使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

使指示剂变色。(2)pH:甲基红和溪麝香草酚蓝在酸性尿中为橙红色,

碱性尿中为蓝色。(3)蛋白质:系pH指示剂蛋白质误差法。(4)糖:

特异性氧化酶法。

34.(1)尿中含有比色素原的亲合力更强的物质如维生素E。

(2)患者服用大量左旋多巴后产主抑制反应。

35.包括乙酰乙酸、丙酮、氏羟丁酸。

36.当发生血管内溶血时,产生的血红蛋白超过结合珠蛋白的结合能力

即出现血红蛋白尿。

37.(1)吞噬能力:病原微生物、组织碎片、衰老细胞、抗原抗体复合

物;(2)传递免疫信息;(3)激活淋巴细胞、参与特异性免疫功能。

38.起源于定向干细胞,在骨髓内经单核细胞、幼单核细胞发育成单核细

胞时释入血流。

39.(1)B淋巴细胞:经抗原激活后分化为浆细胞产生特异性抗体,参加

体液免疫。(2)T淋巴细胞:被抗原致敏后,产生多种免疫活性物质,

参与细胞免疫。

40.(1)前后化素转变成活化素;(2)血浆素原转化为血浆素:

(3)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41.(1)采血部位:手指(中指、无名指)或耳垂;(2)深度:2〜3mm,

使血液自然流出;(3)切忌用力挤出,第一滴血弃去;(4)采血完毕,

局部用消毒棉球擦净。

42.是每人专有血型抗原物质,它由多糖和多肽组成,多肽部分决定AB。血

型抗原性,多糖部分决定特异性。

43.起源于多能干细胞在骨髓、脾脏淋巴结和其他淋巴组织生发中心发育成熟

者为B淋巴细胞。依赖胸腺素发育成熟者为T淋巴细胞。

44.(1)所用器材必须清洁干净防止溶血。(2)不能使用改变红细胞体积的

抗凝剂。(3)严格遵守试验规定的离心力和转速;(4)采血后应在3小时

内检测完毕。(6)空腹采血。

45.(1)对血小板和某些凝血因子检查;(2)对纤溶系统活性或纤维蛋白降

解产物检查。(3)对血细胞形态学检查。

46.优点:(1)抗凝能力强;(2)不影响血细胞体积;(3)不溶血。用量:

lg/L水溶液0.5ml(37〜50℃干燥);抗凝血5ml(相当0.5mg),注意:

配后及时使用,不可久置。

47.三种:(1)恶性疟原虫;(2)三日疟原虫;(3)间日疟原虫。

48.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是指红细胞抗原的差异。血型系统:

是指一种新的血型抗原在已发现的各种血型中均匀分布,它在遗传上互不

相干。

49.(1)血膜必须干燥;(2)染色时间、浓度、温度、细胞数量在染色前

需摸索最佳条件;(3)染色液不可过少,染后需用流水冲洗;(4)染

色时注意保护血膜尾部细胞。

50.本病是由于母婴血型不合,母体存在胎儿红细胞血型抗原相应的免疫抗

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引起红细胞破坏,发生溶血。

51.(1)责任心不强;(2)ABO标准血清质量不高;(3)红细胞浓度过

淡或过浓;(4)假凝集、冷凝集、弱凝集及细菌性凝集干扰。

52.指\川因子激活及因子III(组织因子)活化过程。

53.(1)中毒颗粒;(2)空泡变性;(3)Dohle氏体;(4)退行性变。

54.当存在某些病毒性感染时,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性肺炎等

或过敏原刺激,使淋巴细胞增生,并出现某些形态学变化,称为异常淋

巴细胞,免疫学研究认为异常淋巴细胞即T淋巴细胞的形态变异,向母

细胞转化所致。

55.抗凝血始动反应,因子刈的激活,复合物的形成以及激活因子X。

56.可分为三种途经:(1)内源性凝血系统;(2)外源性凝血系统;

(3)共同途经。

57.(1)凡已知分子量的物质,都应使用物质的量单位,即以mol(或

分子数代替质量浓度g、mg)。

(2)统一用升(L)来表示体积,基本单位的分母;

(3)酶活性单位以每秒酶促反应转化底物的量表示。

58.渗出液:由局部组织发炎所致的炎性积液,是炎症病灶血管中的液

体成分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组织或体腔。滤出液:是组织间

隙或体腔内积聚非炎症性组织液。

59.(1)血液的宏观流动性质;(2)血细胞流动性质;

(3)生物化学成分(包括凝血有关因子)。

60.是研究血液和血管的宏观与微观变形流动特性及在医学等领域内应

用的一门新兴学科。

61.(1)准确真实;(2)简洁易辨;(3)填写全面;

(4)规格要统一:项目名称、使用单位、数字或单位。

签名要求统一化。

62.(1)采血后在室温7.2小时内测定;(2)血沉管须清洁干燥;

(3)血液与抗凝剂比例准确,不应有凝集;(4)血沉管要严格垂直放置;

(5)报告结果用温度进行校正。

63.(1)精度:批内、批间和总重复性;(2)可比性:偏差性质;

(3)准确度;(4)抗干扰能力。

64.由于I、II、III、IV、V因子减少或缺陷可影响凝血酶原时间,

经一定手续处理的血清或血浆加入被检血浆中,观察纠正后的结

果,以进一步确定何种因子缺陷。

65.(1)由于血小板血栓收缩蛋白的作用,使纤维蛋白网发生收缩

所致。(2)血小板数量和质量凝血酶原VII因子与纤维蛋白原的

浓度以及红细胞比积对血块回缩也有一定影响。

66.是重要的抗凝血系统,它对保持血管壁的正常通透性,维持血液

流动状态,修复损伤组织等均有重要作用。

67.三个阶段:(1)前活化素转变成活化素;(2)血浆素原转变成

血浆素;(3)形成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68.(1)本试验为外源性凝血系统的过筛试验。

(2)时间延长主要见于n、v、vn、x因子减少,纤维

蛋白原减少和抗凝物质增多。

69.(1)抗活化素;(2)抗血浆素①缓慢的抗血浆素

②快速作用的抗血浆素。

70.是了解肾脏浓缩和稀释功能较为精确的检查方法。

71.(1)非器质性病变尿中出现一-过性少量蛋内质。称力功能性蛋白尿。

(2)原因:体位性蛋白尿,剧烈活动、高温、寒冷所致。

72.(1)甲苯;(2)麝香草酚;(3)福尔马林。

73.(1)碱性尿在体外遇冷后;(2)酸性尿中尿酸盐的影响;

(3)尿中含脓、血,上皮细胞;(4)高脂血症伴随脂尿;

(5)淋巴液进入尿中的乳糜尿。

74.(1)容器应清洁干燥;(2)女性应避免月经期留尿,必要时

应冲洗。(3)留取后应立即送检,(4)细菌培养应按要求(

导尿/消毒后取中段尿),收集无菌容器中。

75.(1)白蛋白;(2)肌红蛋白;(3)02微球蛋白;

(4)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及少量酶类:(5)由泌尿系统分泌的组

织蛋白。

76.(1)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反应条件比较温和;

(2)催化效率非常高,为一般催化剂的106〜1013倍;

(3)具有高度专一性;(4)酶具有活性部位:起

作用的不是整个酶分子,受产物或底物反馈调节。

77.(1)所用试剂含铁量要少。(2)试剂配制必项用重蒸储水或

去离子水。(3)注意所用器皿、试剂及蒸储水不被铁污染。

(4)玻璃器皿洗后可用稀盐酸冲洗,再用蒸储水冲洗,

(5)溶血对测定有影响。

78.当[s]>>Km时,Km可忽略不计,此时上、下[s]均可消去,结果v=V。

79.(1)急性黄疸性肝炎恢复期总胆红素下降而6

胆红素百分比却显著提高。(2)严重肝功能不全

病人,血清中6胆红索常小于总胆红素的乃%。

80.(1)HCG,ACTH,降钙素等;(2)AFP,CEA,TPA(组织多肽抗原)等;

(3)ALP,ACP,r-GT,5'-NT等;(4)CRP,Tf(TRF),PA,BJ蛋白等;

81.(1)人体的化学组成;(2)人体内进行的化学变化及其规律;

(3)人体内的化学变化与生理功能的联系。

82.(1)血红蛋白分子中B链的氨基酸末端与糖结合而成。

(2)糖尿病患者显著增多,反映病人1〜2个月前血糖水平。

83.Apo-Al:增高:乙醇性肝炎,高a-脂蛋白血症。下降:急慢性肝炎、肝硬化、

胆道梗阻、先天疾患Tangrer病。ApoB:增高:II型高脂血症、胆汁淤积、

肾病、甲亢等,下降:急肝、肝硬化、低B脂蛋白血症、甲低等。

84.(1)温度;(2)pH;(3)反应时间;(4)底物浓度;

(5)激活剂或抑制剂。

85.(1)空腹采血--血脂测定;(2)防止气体逸散一C02;

(3)防止分解--血糖;(4)防止污染--血清铁;(5)防止溶血--K+、LD

Ho

86.(1)电泳法;(2)层析法;(3)热稳定法;(4)酶动力学法;(5)免疫

学法。

87.(1)ALP:90%的胆道梗阻患者升高,癌变时升高显著,急慢性肝炎,

肝硬化轻中度升高。(2)r-GT:临床意义与ALP相似:(3)5'-NT和LAP:

临床意义与ALP相似,5'-NT在儿童、青年及骨骼疾病时都不升高,特异性优。

88.(1)适当的滤光片;(2)被测物质的吸光度应在0.1〜1.0之间;(3)比

杯透光率一致,位置一致。(4)准确掌握比色时间i(5)试剂本身有颜色,

应做空白管。

89.1961年国际生化学会(IUB)酶学委员会建议改用统一的国际单位。一个国

际单位为:在规定的实验条件下(温度25C、最适pH、最适底物浓度)每分

钟催化1微摩尔底物变化所需的酶量。可用IU/L或IU/ml表示。

90.物体以一定速度依四周运动方式旋转,此时就形成一种力,此力通过物体

脱离圆周运动的圆心。影响离心力大小的因素是:(1)离心半径;(2)离

心速度(转数/分)。

91.(略)

92.(1)氨基酸通过肽链连接(-CONH-);(2)碱性环境;

(3)肽链与铜离子再合成紫红色络合物。

93.(1)比色法(赖氏、金氏);反应时间长,活力高时产物生成量不与酶活

力成正比,赖氏法采用卡门氏单位,金氏法单位定义不合理。(2)酶联紫

外连续监测法:根据A340nm处光密度的下降速率测定酶法。结果接近最大

反应速度、准确、快速,由于采用了最适条件,结果较赖氏法增高。

94.(1)酒精、甲醇、丙酮吸水性强,能破坏蛋白质胶粒上的水化层而使其沉

淀(即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而使蛋白质沉淀)。(2)有机溶剂沉淀蛋白质

往往引起变性,如酒精消毒。

95.指测定结果与真值或定值的不符合性,系统误差:测定结果与真值存在同一

倾向的偏离,见于方法误差、操作误差、试剂不纯等。偶然误差(随机误差):

是一种不定的,以偶然不可预料的方式出现的误差,结果超线性范围、标本处

理不当、仪器漂移、光电池老化等。过失误差: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等引

起。如操作失误、填错结果等。

96.前白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

97.(1)纸层析;(2)薄层层析;(3)气相层析;(4)液相层析;

(5)凝胶过滤层析;(6)离子交换层析。

98.(1)释放能量,是能量的主要来源。(2)与脂类形成糖脂,是神经

组织与细胞膜的重要成分。(3)与蛋白质结合成糖蛋白,是结缔组织

的基质,腺体与粘膜分泌液的成分。(4)糖元异生形成蛋白质及脂肪。

99.(略)

100.将水溶性的酶用物理或化学方法处理,使其吸附、包埋或共价结合在载

体上,使之变成不溶于水但仍具有酶活性的酶衍生物,催化反应中,以固

相状态作用于底物。特点:(1)反复使用;(2)稳定性好;(3)对干

扰不敏感;(4)机械强度高。

101.应该>7.0,在酸性或中性溶液中酚献指示剂呈内酯结构时无色,在碱性

溶液中酚献成为醍式结构的分子而呈红色。酚献的变色范围为pH5-10o

因此溶液的pH应>7.0。

102.滤光片的波长应是溶液吸收最大的波长,即滤光片的颜色应是溶液的补色。

103.(1)合成多种血浆蛋白质。(2)维持血糖相对恒定,进行糖异生。(3)

脂类的消化吸收、转移、合成,分解过程中起重要作甲,(4)维生素的吸收、

储存、转化。(5)激素的灭活及排泄。

104.(1)急性肝炎和慢活肝的比值<1,若>1表示肝细胞广泛坏死,预后不良,

(2)肝硬比,肝癌比值>1。(3)非恶性黄恒的胆汁淤滞若比值<1。表明

未发生癌变。

105.(1)强电解质没有电离常数。只有弱电解质才有电离常数。

(2)因为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儿乎全部电离。

(3)弱电解质只部分电离。当处于动态平衡时,其分子和离子的浓度不再发

生变化,从而导出它的平衡常数。

106.(1)盐析:破坏蛋白质的胶体性。(2)重金属盐:与蛋白质结合成盐。

(3)生物碱及某些酸类与蛋白质结合成盐。(4)有机溶剂:破坏蛋白质

的胶体性。(5)加热凝固。

107.(1)排泄体内代谢产物:肌肝、尿素;(2)排泄外来物质:药物、毒物;

(3)保留体内所需物质:蛋白质、葡萄糖;(4)排泄过多的体液,保持水平

衡;(5)调节体液电解质平衡;(6)制造若干生物活性物质:肾素、红细胞

生成素。

108.(1)亦称校正曲线,此处指光密度-浓度标准曲线;

(2)在可测定的浓度范围内,配不同浓度标准液,与被测液同样处理,

读取吸光度值,在计算纸上以C为横坐标,A为纵座标划直线。

(3)三种:透光率一浓度;光密度一浓度;

透光率一浓度于半对数纸上做图。

109.(1)酸度指溶液中[H+]的浓度,常用pH表示。

(2)酸的浓度又叫酸的分析浓度,是指1升溶液中所含酸的摩尔

数,包括未解离和已解离的酸浓度。

110.54.4ml

111.(1)铁撮入不足,哺乳期婴儿。(2)铁吸收不良,小肠营养吸收

障碍及小肠大部切除。(3)慢性失血,月经期、胃肠管出血等。

112.(1)性别:男性CK比女性高;(2)年龄:ALP儿童较高;

(3)进食:ALP进食后高;(4)运动:转氨酶CK升高;

(5)妊娠:乳酸脱氢酶升高。

113.(1)肾功能下全;(2)甲状腺机能低下;(3)维生素D中毒;

(4)甲亢;(5)肢端肥大症。

114.(1)注射器、试管需干燥;(2)止血带不可扎得过久,不使局部组织损伤。

(3)抽血时不可过快。(4)抗凝剂与血液比例适当、混匀时动作轻。

(5)血液放冰箱时不可冻结。(6)分离血清时,不可用外力、外物剧烈拨动

血液。

115.(1)升高:①妊娠、儿童可呈生理性升高;②阻塞性黄疽;③急馒性肝炎、

肝硬化、肝坏死;④肝癌;⑤佝偻病、骨折修复期。

(2)减少:呆小症、恶病质。

116.(1)影响结合胆红素生成,游离胆红素升高。(2)肝内梗阻,血中结合胆

红素

升高,尿中胆红素升高。(3)重吸收的尿胆元肝肠循环不畅,尿中升高。

117.(1)电泳法;(2)层析法;(3)兔疫化学法;(4)热稳定法;

(5)酶动力法。

118.(1)服酸性药物:氯化铉;(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休克、严重感

染、

缺氧、无氧酵解生成乳酸:(4)肾衰,排K+保Na+功能下降。

119.2713

120.(略)

121.(略)

122.NAD-NADH:LDH

NADP-NADPH:CPK

H202-显色剂:血糖、胆固醇123.(1)氧化还原酶类:催化氧化还原反应;

(2)转移酶类:催化化学基因

的转移反应;(3)水解酶类:催化水解反应;(4)裂解酶类:催化一物

解离为二物或二物合成为一物的反应。(5)异构酶类:催化分子内部异构

反应;(6)合成酶类:催化两个分子合成新化合物的反应,需ATP参加。

124.酶学分析是以酶作为试剂进行分析测定的方法。

特点:高效、温和、专一、灵敏。

125.(1)r-转肽酶是一种肽转移酶,能催化r-L-谷氨酰基的转移。

(2)临床意义:①急慢性肝炎轻度升高,②肝内外梗阻黄疽

显著升高;③肝癌升高显著。

126.(1)供能;(2)保护内脏;(3)维持体温、(4)协助

脂溶维生素的吸收;(5)类脂构成细胞膜。

127.(1)HDL-C水平等与冠心病发病率呈负相关。

(2)HDL-C在限制动脉壁胆固醇的积贮速度和促进其清除上起一定作用。

(3)冠心病患者即使总胆固醇正常,HDL-C亦降低。

128.(1)肝脏具有丰富的G-6-P酶,使糖元分解可生成的6-P-G转变成葡萄糖

入血。

(2)肌肉组织中无G-6-P酶,肌糖元不能分解成葡萄糖入血,只能使肌细胞内

6-P-G升高。

129.(1)三相为:延迟相;预孵育期;恒态期。(2)测定时选择恒态相。

130.(1)血脂包括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游离脂肪酸。

(2)血脂在血液内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脂蛋白。

(3)载脂蛋白不同及各种脂类成分不同。

131.(1)血清中一种或儿种脂蛋白水平升高。

(2)I型:高乳糜微粒血症;

Ila型:高B脂蛋白血症;

Hb型:高0前脂蛋白血症;

HI型:宽B脂蛋白血症;

IV型:高前0脂蛋白血症;

V型:高乳糜微粒血症及前B脂蛋白血症。

132.(1)蛋白质等电点(pH7.0,在pH8.6时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

(2)电荷量不同,分子大小形态不同,电场上受的阻力不同。

133.减低:严重腹泻、肾功能衰竭、糖尿病等、酸性药。

增高:①幽门梗阻,皮质功能亢进;②低钾、碱性药;

③呼酸、肺气肿、肺心病。

134.(1)酶浓度的影响;(2)基质浓度;(3)温度;

(4)pH(5)抑制剂和激活剂;(6)时间。

135.(1)胆汁性可出现黄疽,总胆红素上升;(2)ALT、AST升高,

后者尤甚;(3)ALP、5'-NT、LAP,GGT,因胆汁淤滞而上升;

(4)MAO明显升高;(5)ALP下降,r-球蛋白升高,A/G比例倒置,E升高;

(6)BUN、胆固醇、血糖下降;(7)血氨升高;(8)血小板、纤维蛋白原、

V因子下降,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136.(1)依据km值,可求出要达到的规定反应速度及底物浓度。

(2)有儿种底物时,Km最小表示为该酶的最适底物。

(3)可计算工具酶所需的活力。

(4)可区别是竞争性还是非竞争性抑制剂。

(5)可鉴别是原级还是次级同工酶,抑或是同一种酶。

137.(1)定时法(两点法);(2)连续监侧法(速率法);

(3)平衡法(终点法)。

138.肝脏具有多种功能,病理情况下可出现不同的变化,

但有一定局限性,因为:

(1)肝脏的储备力,代偿力大,再生能力强;

(2)肝脏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某试验只能反映某一侧面。

(3)肝脏功能障碍与病理组织形态并无一致关系;

(4)肝功能试验缺乏特异性。

139.[P]和[S]变化曲线表明,酶反应最初阶段,底物常处于过量情况,

[P]或[S]后变化量一般随反应时间而线性的增减,即单位时间内[P]或[S]

的变化量或反应速度是恒定的。这段时间称零级反应期。

特点: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140.(1)低速离心机:6000rpm以下(2)高速离心机:25000rpm以下;

(3)超速离心机:30000rpm以上,至今最高可达lOOOOOrpm。

141.(1)电场强度,越高越快;(2)溶液的pH值,离等电点越远,泳动越快;

(3)溶液的离子强度:越高,质点泳动越慢。

(4)电渗:可依电渗的方向而定,纸电泳时电渗方向移向负极。

(5)其他:温度、电压稳定性等。

142.GOT、LDH、ISO、LDH、CK、CK-MB、a-HBDH、PK。

其中CK-MB.Iso-LDH特异性较高。

143.(1)水肿;(2)大量蛋白尿;(3)低白蛋白血症;

(4)高脂蛋白血症(TG、CH明显升高)。

144.(1)正态分布一一算术平均数;

(2)偏态、分组间有等比关系--几何平均数;

(3)偏态、分组间不存在等比关系一中位数。

145.(1)血液的缓冲作用,与进入血液的H+或0H-

起反应,减弱血液的pH急剧变化。(2)呼吸的调节:排出代谢所生成的C02。

(3)肾脏调节:肾小管排H+,保Na+。

146.(1)肾小球滤膜正常时,只能使分子量小于70000的蛋白质滤过,

分子量大于70000的蛋白质则不能滤过称之。(2)临床意义:①蛋白排

出增多仍以低分子为主(高选)者,病不严重,类固醇激素治疗比较好。

②高分子量蛋白排出增多(低选),病严重。

147.(1)水钠潴留,血浆稀释;(2)营养不良,慢性消耗;

(3)合成障碍,常见于肿脏疾患;(4)蛋白质丢失,烧伤、出血、肾病等。

148.(1)酶法分析;(2)自动化分析仪;(3)层析法;

(4)原子吸收法(微量元素);(5)氨基酸分析:

(6)固相酶技术;(7)离子选择电机:(8)生物发光技术;

(9)荧光光谱法;(10)载脂蛋白。

149.50%的葡萄糖50m1;5%的葡萄糖400m1。

150.(1)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2)缓冲作用;(3)运输功能;

(4)免疫作用1(5)凝血和抗凝作用。

151.(1)假单胞菌属;(2)不动杆菌属;(3)产碱杆菌属;

(4)莫拉氏菌属;(5)黄杆菌属:(6)艾肯氏菌属;

(7)金氏菌属;

152.(1)绿脓素;(2)青脓素;(3)黑脓素;(4)黄脓素。

153.(1)铜绿假单胞菌;(2)荧光假单胞菌;(3)不动杆菌;

(4)脑膜败血性黄杆菌。

154.(1)在普通培养基上下生长;(2)生长需要调X、V因子;

(3)生长需要5%〜10%的CO2环境;

(4)生长在金葡周围时菌落增大—卫垦现象。

155.(1)羊布鲁氏菌;(2)猪布鲁氏菌;(3)牛布鲁氏菌。

156.(1)革兰氏阳性有芽胞杆菌;(2)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

(3)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4)革兰氏阳性球菌;

(5)革兰氏阴性球菌。

157.(1)感染部位产生气体:(2)分泌物有恶臭:

(3)分泌物带血或呈黑色;(4)感染在粘膜附近;

(5)术后感染。

158.(1)脆弱类杆菌;(2)产黑素类杆菌;

(3)吉氏类杆菌;(4)梭杆菌。

159.(1)破伤风杆菌;(2)产气荚膜杆菌;

(3)肉毒杆茵;(4)红斑梭菌。

160.(1)体积比其他微生物小;(2)结构简单,只含一种核酸(DNA或RNA)

(3)专性寄生性;(4)抵抗力特殊。

161.(1)球形;(2)丝状;(3)砖形;(4)弹状;(5)蝌蚪形。

162.(1)Dane颗粒的外壳;(2)小球形颗粒,不具传染性;

(3)管形颗粒,不具传染性。

163.(1)HBsAg阳性可能是临床潜伏患者、乙型肝炎患者、单纯慢性携带者。

HBsAg阴性•般可排除HBV的感染。(2)抗HBs:是中和性抗体。(3)

HBeAg:表明HBV复制活跃,血清有高度传染性。(4)抗HBe:针对HBeAg

的抗体,不具活动性。(5)HBeAg:阳性表示HBV的复制。(6)抗HBc:

IgM抗体阳性为现病患者,IgG抗体阳性为既往感染。

164.特征:(1)由输血或针刺传播;(2)易于慢性化。

诊断:检查患者血清中HCV抗休(ELISA)。

165.(1)病毒分离及PCR法检查病毒。

(2)血清中查HIV抗体:ELISA法;Western印迹法。166.(1)有DNA和RNA两种核

酸;(2)类似细菌的二分裂方式;

(3)具有细胞壁;(4)含有核糖体;

(5)有独立的酶系统,但严格在细胞内寄生;

(6)对一些抗生素敏感。

167.(1)能在人工培基上生长;(2)能通过细菌滤器;(3)无细胞壁。

168.苍白密螺旋体一梅毒;钩端螺旋体一钩体病;回归热螺旋体一回归热;

莱姆病螺旋体一莱姆病。

169.(1)单纯菌丝;(2)球拍状菌丝;(3)梳状菌丝;

(4)螺旋状菌丝;(5)结节菌丝;(6)鹿角状菌丝。

170.(1)初染:标本固定后用结晶紫(或龙胆紫)染液染1分钟;

(2)媒染:用芦戈氏碘液媒染二分钟。

(3)脱色:用95%酒精退色。(4)复染:用沙红复染1分钟。

171.(1)水;(2)碳源;(3)氮源;(4)无机盐类;(5)生长因子。

172.(1)阻碍细胞壁的形成;(2)影响细胞膜的功能;

(3)抑制蛋白质的合成;(4)影响核酸的形成。

173.(1)形态变异;(2)结构变导(荚膜、芽胞、鞭毛);

(3)菌落变异(S-R);(4)毒力变异;(5)抗原性变异;

(6)耐药性变异;(7)酶活性变异。

174.如表所示。

外毒素内毒素

分泌菌体外毒性物细菌裂解后释出

蛋白质脂多糖

60℃破坏能耐60℃

抗原性强抗原性弱

可制成类毒素不能成类毒素

毒性强毒性弱

175.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人型葡萄球菌。

176.(1)甲型(a)溶血型链球菌;(2)乙型(以溶血性链球菌;

(3)丙型(丫)溶血性链球菌。

177.丹毒、峰窝组织炎、淋巴管炎、扁桃体炎、产褥

热、败血症等;与风湿热、肾小球肾炎有关。

178.如表所示:

肺炎甲链

形态矛头状、有荚膜链状无荚膜

菌落扁平湿润脐状凸起圆形干燥

血清肉汤混浊生长沉淀生长

optochin敏感耐药

胆汁溶菌不溶

菊糖分解不分解

179.(1)标本及时送检,及时接种;

(2)应用巧克力培基(加温至37C),培基应抑制杂菌避免干燥。

(3)温育于5%〜10%的C02环境中。

180.(1)分离培养:①正确采取标本;②及时培养;

③应用巧克力琼脂或选择性培基;④培养于5%〜10%C02的环境中。

(2)鉴定:①菌落型态、菌体形态:②氧化酶阳性;③分解葡萄糖。

181.(1)型态:细长杆菌,有异染颗粒。

(2)培养:①在亚硝酸盐血平板上形成黑色或灰黑色菌落。

②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分解蔗糖。

③毒力试验(ELEK平板法)阳性。

182.(1)营养丰富的有机物,如鸡蛋、血清、氨基酸、(天冬酸、谷氨酸)。

(2)磷、硫、钾、钙等无机盐。

(3)TWEEN80促生长物。(4)孔雀绿等抑菌剂。

183.牛分枝杆菌;乌-胞内分枝杆菌;堪萨斯分枝杆菌:偶发分枝杆菌;龟分枝杆菌。

184.(1)产毒大肠埃希氏菌(ETEC);(2)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茵(EPEC);

(3)侵袭性大肠埃希氏菌(EIEC);(4)粘附性大肠埃希氏菌(EHEC)

(肠出血性)。

185.A群:痢疾志贺氏菌;B群:福氏志贺氏菌;C群:鲍氏志贺氏菌;

D群:宋内氏志贺氏菌。

186.H抗原(鞭毛):第一相为特异性,为a,b,c,v.......v65表示;

第二相为非特异性,(1,2,3表示)。0抗原(菌体):以阿拉伯数字表示。

K抗原(表面):有Vi、M等。

187.(1)产气肠杆菌;(2)阴沟肠杆菌;(3)聚团肠杆菌;

(4)坂琦肠杆菌;(5)古维特肠杆菌。

188.同点:尿毒酶(+)苯丙氨酸脱氨酶(+)。

异点:

变形摩根

H2S+-

明胶液化+-

甘露糖-+

189.如表所示:

古典ELTOR

VP

鸡红细胞凝集-+

多粘菌素B(50IU)-+

古典型噬菌体IVSR

ELTOR噬菌体V-+

190.(1)形态为微弯螺杆菌;(2)只存在于胃粘膜中,需做胃活检标本检查;

(3)尿素酶强阳性;(4)分离培养需用SKIRRow培基,培养于微嗜氧环境中。

191.(1)铜易假单胞菌;(2)醋酸钙阴性不动杆菌;(3)产碱杆菌;

(4)腔隙莫拉氏菌;(5)脑膜败血性黄杆菌。

192.(1)厌氧罐培养法;(2)厌氧袋法;(3)铜丝绒法;

(4)需氧菌共生法;(5)厌氧培养法:(6)气体喷射培养法。

193.(1)作法:同时接种二管OF培基,噌开放,一管封闭(应用凡士林或

液体石蜡);(2)应用:区分发酵菌,氧化菌,不利用菌(产碱型)。

194.(1)有些细菌可分解蛋白质中的色氨酸,生成靛基质。

(2)靛基质与对二氨基苯甲醛作用生成玫瑰呼I跺而呈红色。

195.(1)基础培养基;(2)增菌培养基;(3)选择性培养基。

196.(1)营养物质:①蛋白豚:②肉浸液;③牛肉膏,

④糖类:⑤血液;③无机盐类;⑦鸡蛋和动物血清;

③生长因子。(2)凝固物质:(3)抑制剂和指示剂。

197.(1)应用质控菌株i(2)抑菌的控制范围;(3)分析误差的原因。

198.(1)试剂的质控;(2)抗血清质控;(3)培养基质控;

(4)培养仪器及用具质控。

199.(1)培养基、试剂、抗血清的检查;(2)设备检查;

(3)细菌鉴定正确性检查;(4)药敏试验检查;(5)血清学检查。

200.(1)氧化发酵试验(OF);(2)氧化酶;(3)动力;

(4)麦康凯琼脂上生长情况。

201.(1)诊断试剂:①检验病原体及其抗体;②肿瘤;

③细胞表面标志,④HLA……。(2)治疗。

202.(1)检验病原体及其抗体;(2)微量蛋白;

(3)激素;(4)药物。

203.ELISA实验在硝纤膜上进行,抗原(体)点样呈斑点,

反应结果观察斑点的呈色。

204.A(亲合素)B(生物素)C(复合物)是一种放大的EUSA技术。

205.(1)OPD;(2)OT;(3)TMB;(最佳)(4)ABTS,

206.(1)双抗体夹心法;(2)间接法;(3)竞争法。

207.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均相

酶免疫测定{{固相(ELISA)

{非均相{

{液相

208.(1)VDRL(2)PRP(3)USR

20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