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5.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中职语文基础上册
一、教学背景
《咬文嚼字》是中职语文基础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文章,本单元的重点是
让学生了解汉语有着独特的神韵和深厚的意蕴。学习本文,意在引导学生了解汉
语的这一独特性质和作用,同时,在今后的写作中学会自觉地注意炼词、炼句,
恰当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在阅读中养成自觉品评和挖掘文章内蕴的良好习
惯。
《咬文嚼字》是一篇结构谨严、内涵丰富的文化随笔。朱光潜先生旁征博引,
讲述了写文章时应该炼字的道理。读者从中既能获得丰富的知识,又能随着作者
的理性思考,感受文章蕴含的“理趣”。秉承先生的求真精神,锻炼自己的质疑
能力。本堂课力求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
品味经典诗句,感受炼字的妙处;尝试运用课文的观点解决在文艺欣赏方面的问
题。
文学创作,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应该属于一个较高的要求。因此,在文本的
处理上,我们针对学生实际,着重于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关系分析,抓住典型
事例、典型段落进行研读并举一反三,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和锤炼字
词的良好习惯。
语言是文学作品塑造艺术形象、反应现实生活的媒介和手段。然而,文学研
究、文学批判往往对文学语言不够重视。一般人也就不太重视语言修养,不注重
推敲文字,甚至白字连篇,语病百出。针对当时文学创作的这一现象,朱光潜写
了这篇文章,提出:“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
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学好这篇课文,对提
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质疑探索的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通过佳句赏析,培养学生鉴赏语言的能力。
3、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
三、教学重点
理解文章内容,赏析重点语段。
四、教学难点
能客观评价作者的观点。
五、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欣赏情景剧《吃在中国》。
可见,语言文字的魅力真的是不可小觑。为此,朱光潜提出,做学问要有“咬
文嚼字”的谨严精神;马南邨又提出“不求甚解”的主张,那么,到底该不该咬
文嚼字呢?下面,让我们跟随朱光潜的视角来一探究竟。
(二)学案检测(课前预习情况检测)
1、作者
朱光潜(1897年-1986年),笔名孟实、盟石。安徽桐城人。中国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教育家、翻译家,北京大学教授。
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
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
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解放后,
他一直是北大教授。
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文化大
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诗
论》、《谈美书简》等。
2、解释下列词语
咬文嚼字:指过分地斟酌字句。用于讽刺那些专门死抠字眼而不去领会精神
实质的人。也讽刺那些讲话时爱卖弄自己学识的人。
锚铢必较:锚、铢:都是古代极小的重量单位,六铢等于一锚,四锚等于一
两。较:计较。形容非常小气,很少的钱也一定要计较。比喻气量狭小。
3、用现代汉语解释句子
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镀,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
终不能复入石矣。
释:李广外出狩猎,看见草中有石头,以为是老虎,所以张弓射中石头,箭
头都没入了石头中。近前去看,才知道是石头。李广又张弓再射,但是始终不能
再把箭射入石头了。
(三)文本鉴赏
学习思路:是什么一一为什么一一怎么样
1、是什么----解题
(1)“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
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
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一一贬义词
(2)课文里的“咬文嚼字”是什么意思?
明确:是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实际上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一一褒义词
2、为什么——咬文嚼字的必要性
通过三组例句来比较分析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
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2)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镂,视之,石也。因复更
射之,终不能复入石
矣。《史记》李广射虎
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镶。视之,石也。
(3)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解析:(1)虽然只改变了一个字,但是句式已经变化。而且“你这……”一
般都带有极端憎恶的语气,表示强烈的情感,因而也一般用于骂人时。可见,用
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
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2)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
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
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改为“终不能入”
便觉索然无味。
李广射“虎”,是在一种特定情境之中的,这种情境造就了他的“激变能
力”,以千钧之力,以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镶",而此能力、此力度、此角
度不是想做就能做成的,因此便有了后文所记“终不能复入石矣”。因此这段
内容,只可保留原貌,不可刻意简洁。
繁简不同,意味不同。
(3)A.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
B.作者发常人之未发,不走旧路,不恭维定论,独抒新见,分析了“推”
的妙处。他认为哪一种境界是诗人当时所要说的而且与全诗调和的就用哪一个字。
用“推”或用“敲”都能表达各自不同的意境。
推一一步月归寺一一冷寂场合
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
启示:
一千多年人们都认为“敲”比“推”好,而朱先生能不为所动,提出自己的
看法,这种不迷信古人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有位名人说过,怀疑是创新的
开始。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总结:“咬文嚼字”是我们必须具备的素养和习惯,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
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正如法国大作家福楼拜所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
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只有一个,为此,我们要努力去寻找那适
合语境的最准确的唯一。
3、怎么样----方法
咬文嚼字,实质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第一,咬文嚼字“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郭沫若“你是”“你这")
第二,咬文嚼字要有较强的语感、丰富的语言知识以及进行由此及彼、由表
及里的思考能力。(《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修改)
第三,咬文嚼字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要敢于创新。(韩愈“推敲”为例)
(四)合作探究
1、运用咬文嚼字这一标准,对下列几个炼字炼意的例子,学着朱光潜先生
的做法,咀嚼一番。
(1)春风又到江南岸一一春风又绿江南岸
(2)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一红杏枝头春意浓
(3)眼看朋辈成新鬼一一忍看朋辈成新鬼
(4)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一一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
(5)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一一轻风扶细柳,淡月失梅花
解析:(1)王安石的名句,“春风又到江南岸”改为“春风又绿江南岸”,“绿”
字作动词,用拟人的手法,既写活了春到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
心情。
(2)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
明、生动,带有动态地刻画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
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作者的感情态度尽含
于一个闹字之中。
(3)《为了忘却的记念》,“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成“忍看朋辈成新鬼”,
思想感情就起了变化。“眼看”,是眼睁睁看着的意思,说的是无力救助;“忍
看”,则饱含悲愤之情。
(4)齐己《早梅》,一字更体现出其“早”字。
(5)“扶”字和苏轼的“摇”比起来使无形的风仿佛有了知觉,将其人格
化了,而且与“细”的搭配别出心裁。用“失”比“映又好在何处呢?因为“失”
字表现出了特定情境中(月下)的物(梅花)的特征,具有不映不隐的朦胧美。
2、我们到底应该咬文嚼字?还是不求甚解呢?
明确:在阅读文章时,“咬文嚼字”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和炼字的乐趣,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题思想。
“不求甚解”则是舍弃枝叶、直奔主题的一种阅读方式。读书时不固执一点,
而是统观全局,从整体出发,有利于准确地把握整个文章的脉搏。所谓“站得高,
看得远”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咬文嚼字”与“不求甚解”看似矛盾,实质上却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而我们作为中学生,应以精读为主。
3、概括本文主旨
4、学完本文,你有何启示?
(1)独立思考、求真求实。
(2)创新精神,敢于质疑。
(3)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4)热爱祖国语言文字。
5、作业布置
片段训练:请写一个片段来赏析你所喜欢的语段,可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分析。
要求:重点突出,语句通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字数不少于400字。
七、板书设计
咬文嚼字
郭沫若改字一一情感不同文字和思想感情的
王若虚改句意味不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急诊科工作计划的实施策略
- 确保学生安全的班级管理措施计划
- 营造温馨和谐的校园氛围建设计划
- 服务营销学(第3版) 试卷C答案及评分标准
- 快消食品行业分析
- 民航与航空运输作业指导书
- 通信行业网络安全风险评估与应对方案
- 新材料应用研究与开发实施方案
- 2025年拉萨货运从业资格试题题库及答案
- 机器学习在电力系统调度中的应用研究
- 2025年三一物理面试题及答案
- 展览会议展前展中展后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2025年山东淄博高三一模高考数学试卷试题(含答案详解)
- 树木移植的施工方案
- 建筑垃圾处理工地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 2025年湖北省恩施市司法局司法辅助人员招聘9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法律服务行业智能合同审查方案
- 2025南水北调东线山东干线限责任公司人才招聘30人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4-2030年中国玄武岩纤维工业行业现状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项目部组织机构和管理体系范文
- 自然辩证法论述题146题带答案(可打印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