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试题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种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A.小明在学校内随意殴打同学B.小华为了帮助他人,私自进入他人家中C.小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影响他人D.小刚主动帮助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2、以下关于道德与法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道德与法治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涉B.道德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C.道德与法治是互不相关的,没有联系D.道德与法治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共存3、下列关于法律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以道德为基础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4、以下哪项行为不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行为?A、公民甲在网络上发表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论B、公民乙在选举中舞弊C、公民丙依法参加国家组织的考试D、公民丁非法拘禁他人5、题干: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A.遵守宪法和法律B.参与政治活动C.依法服兵役D.劳动和受教育6、题干:以下哪种行为体现了依法行使监督权?A.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上提出批评意见B.公民通过微信发表对政府工作的不满C.电视台曝光某地环境污染问题D.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反对学校政策的标语7、以下关于法律的特征,错误的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是道德的体现8、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障B.道德与法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C.法律是道德的体现,道德是法律的延伸D.在法治社会,道德的作用被削弱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以下关于这一权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B.这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C.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D.这是公民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11、题干: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A.遵守宪法和法律B.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C.依法纳税D.以上都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甲村地处偏僻山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缓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甲村村委决定大力发展旅游业。村委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家企业投资建设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项目。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村民担心旅游项目会破坏村里的生态环境,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一些村民认为旅游项目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甲村村委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邀请专家学者对旅游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2.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3.制定旅游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4.建立旅游项目收益分配机制,确保村民利益。问题:1、根据材料,甲村村委在发展旅游业的决策过程中,体现了哪些民主决策的原则?2、针对部分村民担心旅游项目会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甲村村委采取了哪些措施?3、甲村村委在制定旅游项目收益分配机制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第二题阅读材料:近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我国实施了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以下是一则关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故事:小明是一个初三学生,他平时学习成绩优秀,但道德素养有待提高。一天,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去帮助老奶奶。他小心翼翼地扶起老奶奶,询问她的伤势,并陪她去医院做了检查。在等待检查的过程中,小明主动承担起照顾老奶奶的责任,为她买水、买饭。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奶奶的伤势逐渐好转。小明的事迹感动了周围的居民,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1、请结合材料,谈谈道德与法治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1)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2)有助于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3)有助于青少年学会分辨是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4)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请结合材料,分析小明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表现。(1)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体现了道德素养。(2)勇于承担责任,关爱老人,体现了社会责任感。(3)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4)学会分辨是非,具有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3、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1)加强学校教育,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道德讲堂、法治讲座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3)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4)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三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道德与法治问题。以下是一则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近日,某市发生一起道德与法治事件。市民李某在街头捡到一只价值不菲的宠物狗,李某本想归还给宠物狗的主人,但由于不知如何联系主人,便将宠物狗带回家喂养。一段时间后,李某发现宠物狗的主人并不着急寻找,于是产生了将宠物狗卖掉的想法。在李某将宠物狗卖掉的过程中,被宠物狗的主人发现。宠物狗的主人将李某告上法庭,要求李某归还宠物狗。1、根据材料,分析李某的行为是否违反了道德与法治原则?2、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加强公民的道德与法治意识?(1)开展道德与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2)强化法律监督,确保法律的实施;(3)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揭露和批评违法行为;(4)加强家庭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3、如果你是李某,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第四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推动法治教育进课堂、进校园,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邀请法律专家为学生们讲解法律知识,并组织了一场模拟法庭活动。材料二:某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一名学生被多名同学殴打致伤。学校及时介入调查,并对涉事学生进行了严肃处理。同时,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材料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1、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的意义。2、结合材料二,谈谈如何预防和制止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3、结合材料三,分析我国法律对受教育者权利和义务的规定。第五题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通过多种途径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治素养。以下是一篇关于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文章。文章指出,青少年法治教育是培养青少年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合格公民的重要途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法治素养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法治进程和社会的和谐稳定。为了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1.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2.加强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法治教育质量。3.开展法治教育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法律知识。4.利用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广泛宣传法治知识。5.加强与家庭、学校、社会的合作,形成法治教育合力。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以下问题:1、根据材料,简要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2、根据材料,列举我国政府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几个措施。3、根据材料,谈谈你作为一名青少年,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法治素养?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道德与法治初三上学期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以下哪种行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A.小明在学校内随意殴打同学B.小华为了帮助他人,私自进入他人家中C.小红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影响他人D.小刚主动帮助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法律的相关知识。根据法律的定义,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行为的一种制度。选项D中,小刚主动帮助警察抓捕犯罪嫌疑人,是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因为法律鼓励公民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维护。而选项A、B、C中的行为均违反了法律规定,因此答案为D。2、以下关于道德与法治的说法,正确的是()A.道德与法治是相互独立的,互不干涉B.道德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C.道德与法治是互不相关的,没有联系D.道德与法治是相互矛盾的,不能共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根据教材知识,道德与法治是相辅相成的,相互促进。道德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法治则是国家或组织管理社会的制度和方法。在现实生活中,道德和法治相互影响,道德可以促进法治的实施,法治也可以引导和规范道德行为。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A、C、D说法均不符合道德与法治的关系,所以排除。3、下列关于法律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A、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B、法律具有普遍约束力C、法律以道德为基础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答案:C解析:法律的特征包括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等。法律与道德虽然都对社会行为有规范作用,但法律不是以道德为基础,而是独立的社会规范体系。因此,选项C的说法不正确。4、以下哪项行为不属于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行为?A、公民甲在网络上发表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论B、公民乙在选举中舞弊C、公民丙依法参加国家组织的考试D、公民丁非法拘禁他人答案:C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公民甲在网络上发表损害国家利益的言论、公民乙在选举中舞弊、公民丁非法拘禁他人都违反了宪法的相关规定。而公民丙依法参加国家组织的考试是符合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和义务的行为,不属于违反宪法的行为。因此,选项C是正确答案。5、题干:下列行为中,不属于公民基本义务的是:A.遵守宪法和法律B.参与政治活动C.依法服兵役D.劳动和受教育答案:B解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遵守宪法和法律、依法服兵役、劳动和受教育等。参与政治活动虽然是公民的权利,但不属于基本义务的范畴。因此,选项B是正确答案。6、题干:以下哪种行为体现了依法行使监督权?A.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上提出批评意见B.公民通过微信发表对政府工作的不满C.电视台曝光某地环境污染问题D.学生在校园内张贴反对学校政策的标语答案:A解析:依法行使监督权是指公民或组织按照法律规定,对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的工作进行监督。选项A中,人大代表在人大会议上提出批评意见,是依法行使监督权的体现。选项B和C虽然也是对政府工作的监督,但不是通过法定程序进行的。选项D中的行为不属于合法的监督方式。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7、以下关于法律的特征,错误的是:A.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B.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C.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D.法律是道德的体现答案:D解析:法律与道德是两种不同的社会规范,虽然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德的要求,但并不是所有法律都是道德的体现。法律更侧重于规范人们的行为,维护社会秩序,而道德则更侧重于引导人们的行为,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选项D错误。8、关于道德与法治的关系,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道德是法治的基础,法治是道德的保障B.道德与法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C.法律是道德的体现,道德是法律的延伸D.在法治社会,道德的作用被削弱答案:D解析:在法治社会中,道德与法治是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道德是人们内心的道德约束,法治是国家的外在强制力。两者共同维护社会秩序,保障人民利益。因此,选项D说法不正确。9、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以下关于这一权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这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B.这是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C.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要条件D.这是公民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答案:D解析:选项A、B、C都是正确的,它们体现了我国宪法对公民权利的保障。而选项D“这是公民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是错误的,因为获得物质帮助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而非社会责任。故答案为D。10、根据我国宪法规定,下列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答案:C解析:选项A、B、D都是正确的,它们正确描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而选项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错误的,因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的基础和保障,而非其本身。故答案为C。11、题干:根据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基本义务包括:A.遵守宪法和法律B.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C.依法纳税D.以上都是答案:D解析:根据《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维护国家统一和全国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有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的义务;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有保卫祖国、抵抗侵略的义务;有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有依照法律纳税的义务。”因此,选项D“以上都是”正确。12、题干:下列哪项行为不属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A.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B.随意丢弃垃圾C.尊重他人,礼貌待人D.非法占用公共资源答案:C解析: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秩序的准则,是公民应当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规范。选项A“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B“随意丢弃垃圾”和D“非法占用公共资源”都属于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而选项C“尊重他人,礼貌待人”是符合社会公德的行为,因此C为正确答案。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小题,第5小题12分,其他每题10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材料:甲村地处偏僻山区,近年来经济发展缓慢。为了改变这一现状,甲村村委决定大力发展旅游业。村委通过招商引资,吸引了一家企业投资建设了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旅游项目。然而,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部分村民担心旅游项目会破坏村里的生态环境,影响村民的日常生活。同时,一些村民认为旅游项目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增加村民收入。甲村村委在听取各方意见后,决定采取以下措施:1.邀请专家学者对旅游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2.召开村民大会,广泛征求村民意见;3.制定旅游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4.建立旅游项目收益分配机制,确保村民利益。问题:1、根据材料,甲村村委在发展旅游业的决策过程中,体现了哪些民主决策的原则?2、针对部分村民担心旅游项目会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甲村村委采取了哪些措施?3、甲村村委在制定旅游项目收益分配机制时,应该遵循哪些原则?答案:1、甲村村委在发展旅游业的决策过程中,体现了以下民主决策的原则:(1)坚持党的领导,确保决策符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2)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尊重村民主体地位;(3)依法决策,确保决策过程合法合规。2、针对部分村民担心旅游项目会破坏生态环境的问题,甲村村委采取了以下措施:(1)邀请专家学者对旅游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2)制定旅游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3)加强环境监测,确保项目实施过程中环境质量符合要求。3、甲村村委在制定旅游项目收益分配机制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公平原则,确保各方利益得到合理分配;(2)公开原则,让村民了解收益分配情况;(3)透明原则,加强收益分配的监督,防止腐败现象发生。第二题阅读材料:近年来,我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了加强青少年的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道德素养,我国实施了道德与法治教育课程。以下是一则关于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故事:小明是一个初三学生,他平时学习成绩优秀,但道德素养有待提高。一天,小明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看到一位老奶奶摔倒了,他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去帮助老奶奶。他小心翼翼地扶起老奶奶,询问她的伤势,并陪她去医院做了检查。在等待检查的过程中,小明主动承担起照顾老奶奶的责任,为她买水、买饭。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老奶奶的伤势逐渐好转。小明的事迹感动了周围的居民,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1、请结合材料,谈谈道德与法治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答案:道德与法治教育对青少年成长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助于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2)有助于青少年增强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3)有助于青少年学会分辨是非,提高自我保护能力。(4)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请结合材料,分析小明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表现。答案:小明在道德与法治教育中的表现主要有:(1)关爱他人,乐于助人,体现了道德素养。(2)勇于承担责任,关爱老人,体现了社会责任感。(3)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维护社会秩序。(4)学会分辨是非,具有良好的道德判断能力。3、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答案:为了加强道德与法治教育,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学校教育,将道德与法治教育纳入课程体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2)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道德讲堂、法治讲座等,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法律意识。(3)加强家庭教育,引导家长关注孩子的道德与法治教育,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4)加强社会宣传,提高全社会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视程度,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第三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道德与法治问题。以下是一则关于道德与法治的新闻报道:【新闻报道】近日,某市发生一起道德与法治事件。市民李某在街头捡到一只价值不菲的宠物狗,李某本想归还给宠物狗的主人,但由于不知如何联系主人,便将宠物狗带回家喂养。一段时间后,李某发现宠物狗的主人并不着急寻找,于是产生了将宠物狗卖掉的想法。在李某将宠物狗卖掉的过程中,被宠物狗的主人发现。宠物狗的主人将李某告上法庭,要求李某归还宠物狗。1、根据材料,分析李某的行为是否违反了道德与法治原则?答案:李某的行为违反了道德原则,因为他捡到宠物狗后没有及时归还,而是将其带回家喂养。同时,李某的行为也违反了法律原则,因为他未经宠物狗的主人同意,擅自将其卖掉。2、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加强公民的道德与法治意识?答案:加强公民的道德与法治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开展道德与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2)强化法律监督,确保法律的实施;(3)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揭露和批评违法行为;(4)加强家庭教育,培养青少年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法律意识。3、如果你是李某,你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答案:如果我是李某,我会主动联系宠物狗的主人,说明情况并请求原谅。同时,我会积极配合宠物狗的主人找回宠物狗,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加强自己的道德与法治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做一个有道德、守法律的公民。第四题材料一: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青少年法治教育,推动法治教育进课堂、进校园,提高青少年法治意识。某中学开展了一次“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邀请法律专家为学生们讲解法律知识,并组织了一场模拟法庭活动。材料二:某市某中学发生了一起校园暴力事件,一名学生被多名同学殴打致伤。学校及时介入调查,并对涉事学生进行了严肃处理。同时,学校加强了对学生的法治教育,提高了学生的法律意识。材料三: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了受教育者的权利和义务,保障了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1、请简要分析材料一中“法治教育进校园”活动的意义。答案:1、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2、增强青少年的法律素养;3、促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