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5500字】_第1页
【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5500字】_第2页
【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5500字】_第3页
【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5500字】_第4页
【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55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摘要: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们已经步入信息时代,这也让信息的存储与使用变得越来越方便。在网络上注册的个人用户信息、浏览记录、位置信息都成为大数据的组成部分,记录并存储于各个不同的大数据平台之上。虽然大数据为大家的生活提供了很多便利,但信息隐患问题也日渐凸显,为了确保个人信息不被泄露,相关部门需要做好刑法保护工作。针对上述问题,需从立法方面分析公民信息保护的不足之处,并从实践角度结合个人信息受侵害的现状,发现我国在公民信息保护方面的存在问题。通过与境外其它国家关于此类犯罪的法律规定进行参考和比较,找出立法的特点并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提出一系列针对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措施。关键词: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目录摘要 I一、引言 1二、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和保护必要性 1(一)现状界定概述 1(二)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 2三、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受到的侵害现状 2(一)未将个人信息类犯罪纳入自诉的范围 2(二)现存刑法规范可操作性有待提高 3(三)公民对自己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要不断增强 3四、域外公民个人信息相关立法保护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4(一)日本、德国等法系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4(二)英国、美国等法系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 4五、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建议 5(一)以“个人信息”替代“公民个人信息” 51.扩大“个人信息”的保护范围 52.完善此类犯罪“情节严重”的行为方式 5(二)增加此类犯罪的自诉方式 6六、结语 6一、引言个人信息被大量的存储于网站、媒体、行政部门及APP软件之中,而伴随着大数据时代信息统计与应用的发达,个人信息更是无隐私可言。不法分子可以通过大数据平台轻松获得个人信息,这就造成对个人信息的侵害不断加剧。不法分子利用大数据能够非常容易掌握公民的个人行为活动记录,了解公民的基本个人信息。甚至能够通过黑客技术窥视公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对公民的个人资料和重要信息进行攻击或盗取,由此会带来很大损失,许多家庭遭遇惨痛。刑法作为法律工具之一应当严格应用在保护公民的个人信息工作中,相关政府部门应当以刑法为标准,对各项网络犯罪行为进行打击,约束网民的个人行为,减少因大数据时代对公民个人信息非法利用的现象普遍出现。二、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的界定和保护必要性(一)现状界定概述大数据这个名词大量的数据资源组成,还包含了针对大量数据资源建立的多种数据处理系统。在合适的工具系统辅助之下,大数据能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通过网络收集并处理大量的数据,并且能够根据设置的系统进行数据的快速分析与分类。大数据将全国各地区成千上万公民的个人信息联系在一起,改变了我国公民的生活方式,也改革了政府原有的管理制度和模式。政府主要将大数据应用在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方面,大数据能够有效的实现公民个人信息在政府和公民之间进行相互交流。政府可以通过公民的个人信息得知到公民的日常,公民也能够通过大数据了解到政府的政务管理工作,这样有效的双向交流能够更快落实政府的服务工作。例如,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的工程中,政府通过大数据可以最快的效率评估公民是否应该享受扶贫政策优惠,对于生活确实存在困难的公民,政府也能够提供最高效的帮助,真正使扶贫具有了精准性。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同时也为公民围绕个人信息的一系列行为带来了便利,且其在公民之间的应用与普及速度远远超过了预测和想象。例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民选择网络信贷平台,公民只需要在家选择相应的借贷平台并且上传自己的个人信息就能够获得数额不等的贷款,在大数据时代到来之前,这样便捷的信贷模式是无人想象过的。针对爱在网上购物的公民,大数据也能够通过不同公民的网上购物记录数据和公民日常的商品浏览数据进行专业的分析,从而根据公民的感兴趣程度对商品进行专业的分类,并将公民大概率感兴趣的商品经常性推荐给公民。这样的生活模式促进了公民的日常消费,给企业和网络中介平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获利。(二)个人信息保护的必要性在大数据时代,大多数传统犯罪都转化为一种新的犯罪形式出现在互联网上,这就要求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也要与时俱进,建立和完善个人信息的刑法理论体系,这是当代刑法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虽然法律法规很多,但内容仅限于一般的信息收集和使用规定,以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证信息安全,而信息安全的具体内容和责任主体的分配是空白的。在大数据信息时代不断发展与进步的今天,数据库中的信息被视为个人、企业和政府组织极其重要的无形资产。通过整合从各种渠道收集的数据和实时算法分析相同步,从大数据内提炼出需要使用的信息,已经成为此类犯罪的重要对象。在现有个人信息刑事保护的指引下,建立和完善更系统的个人信息刑事保护体系,才能促进刑法和大数据时代的共同发展。三、大数据时代公民个人信息受到的侵害现状当前,随着时代的快速发展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案件也不断增加,个人信息安全形势已变得十分严峻。此外,犯罪分子利用非法收集的个人信息实施其他犯罪,个人信息犯罪与下游犯罪密切相联。获取简单的公民个人信息,对于一般生活大众来说,往往没有更多的利用价值,而大量出现的非法传送、出售或非法存储公民个人信息,往往存在不同的违法犯罪目的。但刑法并不具备应有的力度与完整性,并没有起到理想的作用。(一)未将个人信息类犯罪纳入自诉的范围司法机关只有在个人信息侵犯结果达到刑法保护的规定才会提起相应的司法程序进行保护,这个时候个人信息可能已经受到严重的泄露,甚至可能被飞速传播,而司法部门对不法分子的刑罚可能还没有开始。从目前我国刑法对此罪的规定来看,只是通过司法部分主动提起相应的司法程序来对犯罪分子惩罚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更有效地保护个人信息的合法权益,我国刑法应该把此罪纳入亲告罪的范围内。这样可以给被害人自己选择是否通过,当侵犯个人信息的危害程度相对较小时,建立亲告罪的自诉模式可以有效地最严厉地刑法来制裁其个人信息受侵害的决定,也有利于减少此类犯罪的来源,因此将被害人的损失降到最低。(二)现存刑法规范可操作性有待提高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比较普遍的个人信息犯罪行为主要是电信诈骗。电信诈骗实际上是由于个人信息泄露或被恶意传播,从而使不法分子找到了可供利用的信息发生的诈骗行为。不管是学校还是社区我国政府每年都在进行防电信诈骗宣传,讲解电信诈骗手段,但是诈骗事件还不在少数。电信诈骗的对象多集中在老年人、未成年人等弱势群体,这些群体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对个人信息的防护能力与意识较差。但这些老年人、未成年人在遭到个人信息泄露的不法侵害时没有专门法律对其进行保护,甚至只有当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通知其遭受诈骗才知道自己受骗,这些时间在农村地区屡见不鲜。这就造成了公民受骗众多无法进行合理保护局面。(三)公民对自己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要不断增强公民个人信息的泄露除了犯罪分子的非法盗取,公民自身的行为也与之关联。很多公民在进行网络活动时,并没有很好的自我信息保护意识,常常在不了解的平台或小程序填写自己的个人信息。数据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统计时间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数据来源于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统计时间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四、域外公民个人信息相关立法保护对我国的借鉴意义(一)日本、德国等法系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日本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日本在刑罚处罚方面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对我国的立法工作也有所裨益。其在罚金方面设定了一定的额度,又将主体限制为从事信息处理业的相关职工,环节涉及到从信息收集到利用等多个步骤。其立法模式是对公权力部门和私权利部门分别予以规范,并且详细规定了不同部门收集、适用个人信息的基本规定。德国作为大陆法系国家的典型代表,其立法也对诸多大陆法系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刑事立法对个人信息的表现是定义为“个人数据”的保护,是以隐私权为基础,逐步延伸向个人数据这一更高的层面,进而对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另外,德国刑法典将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单独设置成一个章节,囊括了各种罪名的认定及其处罚标准。德国的附属刑事立法中,围绕个人信息保护模式做出了全面性的规定,提升了其保护范围和力度,其并非只是对隐私权进行的保护,而是形成了内涵丰富的扩张性的保护模式,与当前大数据时代的特征更为符合。(二)英国、美国等法系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英国虽然和美国一样是属于判例法国家,但是其已经在刑事立法领域对个人信息的。该法设置了数据保护专员,能够有效管理和监督个人数据的保护。另外,该法从目的、质量等层面对他人收集、使用、利用个人信息进行明确限制,确定了保护对象须具备可识别性。美国对人们的隐私权保护极为重视,因此隐私权在美国的法律体系中的规定也相对成熟。美国对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并未简单采取直接规定在刑法中的方法,而是由其他部门法和刑事立法共同承担信息保护的责任。这样的设置方式,优点是保护的内容。广泛、涉及法律众多,缺点是没有完整、严密的法律保护体系,实践中容易出现部门规范、判例法之间无法形成良好的协调沟通衔接而导致法律适用问题的窘境。五、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建议(一)以“个人信息”替代“公民个人信息”我国刑法将个人信息的范围规定为公民的个人信息,而“公民”一词往往仅指具有某个国家国籍的公民,范围仅包含这个国家的国民。基于这个定义,刑法中关于“公民个人信息”的理解应该不包括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和无国籍人。但是全球化的到来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合作必然密切,这就必然出现有更多来我国参观学习、旅游生活的外国人和跨国企业的入驻。而现有法律保护的范围并不包含此类人群与社会组织,这无疑是对违法分子提供了法外空间,将会加剧对他们的信息侵犯的情况大量出现,这就有违刑法的打击犯罪的立法精神,显得不切合实际。1.扩大“个人信息”的保护措施将更多以各种形式存储于不同媒介中的信息纳入,达到大数据时代人们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要求。部分学者通过分析认为应当对“个人信息”的范围进行拓展,其指的应当是可以对所有个人信息进行识别的总称,不过还有一些学者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既然是个人信息,那么就应当指与个人有关的所有信息。万事万物总是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我们永远无法预测未来又会出现什么形式的信息存储模式,什么样的信息才能被定义成“个人信息”。我们不能仅仅只是通过列举的形式对其做出限定,而要对其进行系统化、详细化界定。因此对个人信息保护范围进行有效扩大,是促进刑法这一保护体系不断健全的重要途径,对于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2.完善此类犯罪“情节严重”的行为方式2017年发布的《解释》仅通过对侵犯个人信息的种类和违法犯罪的记录来对“情节严重”做出规定,但是仅仅这些还不能适应当前司法中关于此类犯罪“情节严重”的认定要求。陈兴良教授在分析这一内容的时候指出需要从四个层面对“情节严重”进行考虑,首先,如果是与数额相关,那么在认定情节的时候要将数额大小作为依据;其次,将行为人主观恶性判断作为依据对情节进行认定;再次,从具体的犯罪方式、手段等入手进行情节判定;最后,从后果来判断。(二)增加此类犯罪的自诉方式通过目前法律对个人信息的规定,可以看出大多规定出现在刑法之中,这就表示大多数侵犯个人信息的犯罪都需要通过检察机关提起公诉才能得到保护。虽然通过公诉方式可以对个人信息犯罪进行保护,但是由于我国司法机关案件数量不断增多,公诉案件一般都是保护具有重大影响或者涉案人数众多的案件,而个人信息犯罪往往都是对某个人、某个组织,这时可能不会引起公诉机关的注意,不会被提起公诉,就造成个人信息受侵害时没有办法得到相应的保护。大数据的不断发展跟人信息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影响范围也在不断扩张,同时个人信息也往往存在更多的财产属性,师安宁.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访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皮勇[J].人民检察,2015(90)34—37.这就驱使一些通过非法渠道获得个人信息从而实施犯罪带来经济收入,也就是造成了此类犯罪的数量不断增加的原因。因此,可以制定侵犯个人信息犯罪作为以公诉案件为主,公民自己提起诉讼(自诉)为辅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设立这样的规定可以给公民提供一些自决权,在被害人个人信息泄露或者被获取时,自己不认为收到侵害时,可以不提起公诉。这样既可以增加公民的维权渠道和方法,也节约了检察机关的司法成本,增加侵害个人信息犯罪的亲告罪,这样也提高了公民的法律意识和对自我个人信息的保护程度,同时也提高了司法保护力度。师安宁.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刑法保护—访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皮勇[J].人民检察,2015(90)34—37.六、结语近年来刑事犯罪领域虽然不断加大对个人信息犯罪的保护力度。但是由于此类案件被害人数众多、侵害法益多样、涉案金额巨大、社会影响深等原因,对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稳定影响十分严重。要想解决个人信息犯罪的难题,必须着眼于完善法律规定、执法的不规范、司法救济途径的单一等问题。参考文献[1][德]ClausRoxin,StrafrechtAllgemeinerTeil,4Aufl.W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