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秋季学期新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3章 光和眼睛第7节 眼睛与光学仪器_第1页
2024年秋季学期新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3章 光和眼睛第7节 眼睛与光学仪器_第2页
2024年秋季学期新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3章 光和眼睛第7节 眼睛与光学仪器_第3页
2024年秋季学期新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3章 光和眼睛第7节 眼睛与光学仪器_第4页
2024年秋季学期新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第3章 光和眼睛第7节 眼睛与光学仪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

光和眼睛第7节

眼睛与光学仪器八上物理

HY1.了解眼睛看见物体的原理.2.了解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

3.了解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和成像原理.

4.认识显微镜和望远镜,了解它们的成像原理.1.眼睛的结构眼睛的主要结构有:角膜、睫状体、瞳孔、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如图所示.

(2)眼睛的调节作用人的眼睛是靠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相当于改变凸透镜的焦距,从而获得清晰的像.3.近视眼和远视眼

(1)近视眼及其矫正人用眼过度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会造成近视.近视眼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致使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的物体.近视眼的晶状体过厚,对光的会聚本领过强,因而我们可以利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来抵消近视眼对光过强的会聚作用,让光适当发散,使像略向后移,成在视网膜上.(2)远视眼及其矫正远视眼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远视眼的晶状体较为扁平,对光的会聚本领偏弱,看近处的物体时,像点位于视网膜后方.此时应配戴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做的眼镜,让光适当提前会聚,使像点略向前移,最后成在视网膜上.教材深挖眼镜的度数焦距焦度眼镜度数典例1

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中的晶状体相当于一个_____,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______(选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____(选填“实”或“虚”)像.人眼可以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厚度看清近处和远处的物体,其中看远处景物的是____图.会聚实甲凸透镜[解析]

人眼中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它能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人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会变薄,远处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相当于平行光,经过人的眼睛后,像呈在视网膜上,故看远处景物的是甲图.1.照相机

(1)照相机的构造(如图甲所示)①镜头:一般由几个透镜组成,相当于一个凸透镜.②感光胶片:相当于光屏,以透明塑料为基片,上面涂有感光材料.③取景窗:观察所拍景物,用来确定拍摄景物的范围.④调焦环:可以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以便景物在胶片上形成清晰的像.⑤光圈:决定从镜头射入光的多少,光圈环上标的数字越小,光圈越大,进入镜头的光就越多.⑥快门:用来控制曝光时间,即光照射胶片的时间长短.

(3)照相机成像的调节为了使远近不同的景物在胶片上都能形成清晰的像,需要旋转镜头上的调焦环,调节镜头到胶片的距离.①在拍摄近处的景物时,应增大像距,即镜头往前伸(增大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②在拍摄远处的景物时,应减小像距,即镜头往后缩(减小胶片与镜头之间的距离).③若想使拍摄的景物的像大一些,可以减小景物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同时将镜头前伸;若想使拍摄的景物的像小一些,可以增大物距,即增大景物与镜头之间的距离,同时将镜头后缩减小像距.2.眼睛与照相机的对比教材深挖

投影仪

(3)成像特点及调节:①投影仪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且物、像位于镜头两侧.②投影仪成倒立的实像,且像相对于物上下是颠倒的,左右也是颠倒的.③投影片离镜头越近,屏幕上所成的像越大,像到镜头的距离越大.但要注意,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在镜头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变化.辨析比较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对比物像位置透镜两侧透镜两侧透镜同侧物像变化物远像近像变小,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近像近像变小,物远像远像变大典例2

人脸识别系统被广泛地应用于考勤、门禁、监控等,它是通过将刷脸机镜头捕捉到的人脸信息,与系统中储存的人脸模板对比进行人脸识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CA.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B.刷脸时,面部通过刷脸机镜头成的是虚像C.刷脸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D.刷脸时,面部特写通过刷脸机的镜头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以内[解析]

刷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够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相同的,刷脸时面部应位于刷脸机镜头的两倍焦距之外,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故C正确,A、B、D错误.1.显微镜(1)作用借助显微镜可以观察到细微的物体或物体上的细微部分.如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金属的结构、细菌等.(2)构造显微镜镜筒的两端各有一组透镜,每组透镜的作用都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显微镜的构造如图所示.说明:反光镜通常一面是平面镜,另一面是凹面镜,当光较弱时用凹面镜会聚更多的光,当光较强时用平面镜反光.(3)成像原理特别提醒对显微镜成像的理解被观察的物体通过显微镜,第一次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倒立”是相对于物体而言的;第二次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正立”是相对于第一次所成的像而言的,所以人眼通过显微镜看到的是物体倒立的像.2.望远镜(1)望远镜的作用望远镜是用来观察远处物体的一种光学仪器.(2)开普勒望远镜的构造望远镜的种类很多,有一种望远镜(比如开普勒望远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的,如图所示.(3)开普勒望远镜的成像原理(4)从“视角”角度理解望远镜的作用在使用望远镜时,远方物体经物镜所成的像虽然是缩小的,但是它离眼睛很近,加上目镜的放大作用,人眼看“物体”的视角就可以变得很大.因此,望远镜是采用将远处的物体“拉近”的方法增大视角,从而看清远处的物体的.谢谢大家爱心.诚心.细心.耐心,让家长放心.孩子安心。样,也可能因讨厌一位老师而讨厌学习。一个被学生喜欢的老师,其教育效果总是超出一般教师。无论中学生还是小学生,他们对自己喜欢的老师都会有一些普遍认同的标准,诸如尊重和理解学生,宽容、不伤害学生自尊心,平等待人、说话办事公道、有耐心、不轻易发脾气等。教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情感体验,让学生感受到被关怀的温暖;自觉接受学生的评价,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老师。教师要学会宽容,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很大的进步。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每当想起叶圣陶先生的话:你这糊涂的先生,在你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身为教师,就更加感受到自己职责的神圣和一言一行的重要。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简介新课标的全名叫做《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文件包括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16个课程标准(2022年版),不仅有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连劳动、道德这些,也有非常详细的课程标准。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离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课程方案最早,要追溯到2001年,已经二十多年没更新过了,很多内容,确实需要根据现实情况更新。所以这次新标准的实施,首先是对老课标的一次升级完善。另外,在双减的大背景下颁布,也能体现出,国家对未来教育改革方向的规划。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是啥?课程方案是对某一学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或者说,是对教学过程的计划安排。简单说,每个年级上什么课,每周上几节,老师上课怎么讲,课程方案就是依据。课程标准是规定某一学科的课程性质、课程目标、内容目标、实施建议的教学指导性文件,也就是说,它规定了,老师上课都要讲什么内容。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就像是一面旗帜,学校里所有具体的课程设计,都要朝它无限靠近。所以,这份文件的出台,其实给学校教育定了一个总基调,决定了我们孩子成长的走向。各门课程基于培养目标,将党的教育方针具体化细化为学生核心素养发展要求,明确本课程应着力培养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置,九年一体化设计,注重幼小衔接、小学初中衔接,独立设置劳动课程。与时俱进,更新课程内容,改进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注重学科内知识关联、学科间关联。结合课程内容,依据核心素养发展水平,提出学业质量标准,引导和帮助教师把握教学深度与广度。通过增加学业要求、教学提示、评价案例等,增强了指导性。教育部将组织宣传解读、培训等工作,指导地方和学校细化课程实施要求,部署教材修订工作,启动一批课程改革项目,推动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有效落实。

本课件是在MicorsoftP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