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资产证券化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最为重要的金融领域创新之一,通过巧妙的设计,将非流动性资产,转换为良好的流动性债券,以作为金融中介。资产证券化在中国的发展起步较晚,它作为金融业务创新的工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目前,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不完善的情况下,融资渠道相对狭窄,许多高品质的项目由于资金短缺的原因,不能成功地进行,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的制约,银行是负责过多的政府职能,就形成大量的不良资产。本文系统介绍了资产证券化和运行机制的概念,并讨论了中国的证券化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模式的多种选择,以更好地促进商业银行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关键词: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流动性;模式选择应用
AbstractAssetsecuritizationisoneofthemostimportantfinancialinnovationsincethe1970s,throughcleverdesign,itwillbeilliquidassetsintobondsandgoodmobility,inordertofinancialintermediation.AssetSecuritizationinChina'sdevelopmentstartedlate,itplayedaninvaluableroleasaninnovativetoolforfinancialbusiness.Atpresent,theimperfectdevelopmentofChina'scapitalmarket,financingchannelsarerelativelynarrow,manyhigh-qualityprojectsduetothereasonsfortheshortageoffundscannotbesuccessfullycarriedout,duetoChina'seconomicsystem,thebankisresponsiblefortoomanygovernmentfunctions,theformationofalargenumberofadverseassets.ThepapersystematicallyintroducestheconceptofassetsecuritizationandoperationalmechanismanddiscussedtheproblemofChina'ssecuritizationofassetsecuritizationinthecommercialbanksavarietyofmodestochooseinordertobetterpromotethedevelopmentofcommercialbanks,butalsoputforwardsomerecommendations.
Keywords:AssetSecuritization;CommercialBanks;Mobility;ModeSelectionApplication
目录TOC\o"1-3"\h\u内容摘要 IAbstract II一、绪论 1(一)研究背景 1(二)文献综述 1(三)研究方法 5(四)研究内容 5二、资产证券化的概述 6(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6(二)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制 7(三)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意义 8三、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 10(一)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背景 10(二)我国推行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探讨 11(三)我国推行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探讨 13(四)推行金融资产证券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方面 14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 14(一)监管机构分工不明确 14(二)市场中介机构不健全 15(三)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 15(四)法律环境不完备 16五、如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 17(一)建立和健全信用评级体系 17(二)大力推进金融业向混业经营模式发展 17(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优化法律法规环境 18(四)严格监管,促进资产评估业和资信评级业的健康发展 18(五)加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19(六)规范证券化主体行为,化解道德风险 19六、结论 21致谢 22参考文献 23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现状分析第一章绪论(一)研究背景资产证券化诞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是世界金融市场最重大、最有意义、发展最迅速的金融创新工具之一。资产证券化是指商业银行将原本缺乏流动性的资产,通过结构性的重组转换为可以在市场上流通和出售的证券,从而来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实现资产变现的一种方式。21世纪初期,我国商业银行开始对资产证券化进行尝试,对金融体制进行全面改革,而这一次的改革也是我国商业银行向市场化、企业化经营发展的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革。我国商业银行自开展证券化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对我国银行业的发展以至我国宏观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巨额的不良资产与良好的成长性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效果,我国各家银行普遍的存在资产流动性差、资本金不足、不良资产的比重较高等等问题。而资产证券化作为风险资产管理的一种创新型的金融工具,通过对金融资产的风险和现金流量的重新安排,成为了我国银行打破资本瓶颈,提高经营手段的有效的途径。资产证券化的实施促进了我国传统的金融制度与结构向现代化的转变,促进了金融业向混业经营的转变,从而也降低了我国整个金融市场的系统风险。(二)文献综述关于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观点。秦建文,黄嘉(2011)认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给世界各国经济带来了沉重地打击,也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以资产证券化为主的金融创新。面对这一形式,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必须做好政券化资产选择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设计。但是由于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来说是一把双刃剑,资产证券化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高风险性。对此,银行在继续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的过程中,就必须进行全面的、科学的、合理的对策建议,并需要满足以下几点:第一,发展程度相对成熟的金融市场。和那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商业银行在资产证券化建设过程中,其金融市场还不成熟,也没有足够的市场容量去承担结构如此繁杂的金融产品,而且市场上的投资者单一,缺乏数量庞大的机构投资者去购买资产证券化产品。所以说,只有加强金融市场全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下才能更好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第二,运行良好的金融监管体系。金融监管催生金融创新,金融创新的发展又反过来要求加强金融监管。因此,只有建立与完善金融监管体系,注重监管方式和理念的改进,才能为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除此之外,健全的信息披露机制制度对解决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至关重要。任威(2009)认为,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是一种现代社会的金融创新工具,它不仅能丰富金融市场,而且可以改善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和提高资产的流动性,从而为增强整个金融体系的安全性和稳健性建立可靠的微观基础。然而由于我国目前资产证券化产品的投资主体比较贫乏,并缺乏完善的监管和法律体系以及在资产证券化规模增长迅速,银行再证券化动力不足等问题,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比较缓慢,所以为了使我国资产证券化健康发展,需要对资产证券化所涉及的相关问题逐一分析,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办法,比如:培育完善资本市场、放宽机构投资者入市;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制度,规范金融中介机构的运作;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体系;规范证券化主体行为,化解道德风险以及合理设计证券化品种,构建资产池等措施,以此来促进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快速发展。程宇(2011)认为,商业银行以往长期持有企业的贷款,虽然可以带来长期收益,但是由于经济周期和企业的生命周期波动,在一轮经济周期之后,银行都会产生大量不良资产,而在处理这些不良资产时,银行往往需要逐笔审核,而资产证券化,一方面提高了中长期信贷资金的流动性,加速资金回笼,节省了资产评估的成本和时间"另一方面通过资产证券化,可以有效解决银行由于实行短存长贷导致的资产负债结构不匹配问题,优化资本结构。张鑫迪(2009)认为,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能够产生未来现金流的资产,通过结构性重组,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销售和流通的证券,并据此融资的过程。资产证券化中对被证券化的资产进行的资产重组、破产隔离等,实现了企业风险管理的手段。同时,资产证券化将被证券化的资产提供给较多的投资者,这是一种重要的分散和转移风险的工具。资产证券化实现了跨时间、跨空间、跨行业的经济资源转移,由于其低成本融资的特点,融资方不再需要权益性资本的支持,而直接可以在资本市场发行有高评级的债券。一方面使得资金的来源更广泛,另一方面融资者可以有效控制成本。穆郁(2008)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自2005年实行资产证券化以来,在转移风险、提高收益,开辟新的融资渠道,增强盈利能力,缓解日益趋紧的流动性等方面成效显著,也推动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全面发展。并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新时代的需求,使商业商行的资产证券化发展更加的重要,其实行资产证券化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也越来越明显,比如说有利于商业银行转移风险,提高资产安全性、在很大程度上开辟了商业银行新的融资渠道,并降低了融资的成本、并改善商业银行资产结构,提高资本充足率以及增强了银行盈利能力,优化了收入结构等作用,对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给予一定的重视和加强,通过一些好的对策来加大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使其发挥出更大的作用。王峻(2006)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涉及到银行、证券、信托、资产管理人、服务人、投资者和借款人等多个金融部门及利益主体,其实质是通过注入分拆计价的分工交换机制提高效率,实现对传统型银行功能的拓展与完善。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核心作用在于,将流动性较低的信贷资产转化为流动性高、能在资本市场交易的金融产品,可以有效提高银行资产的流动性,解决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问题,为整个金融系统增加一种新的流动性机制。证券化可以主动灵活地调整银行的风险资产规模,以最小的成本增强流动性和提高资本充足率,满足银行资本充足度要求以及准备金要求。通过对拟证券化资产的真实销售,将资产的权益和风险一并转移给SPV,使表内资产表外化,降低风险性资产比例,从而降低风险性资本准备,将过于集中的信贷风险分配给各个环节的参与者,从而释放银行的金融风险,提高资产安全性。同时银行通过出售高风险资产可迅速取得贷款销售盈利,将银行吸收存款的优势转化为汇集证券化基础资产的优势,并且通过不断地发放贷款和服务贷款回收增加稳定、无风险的中间收入,利用专业优势拓展收入新来源。李盛楠(2011)认为,为了保证商业银行证券化资产的价格能够真实的反映出其客观收益率以及安全性,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证券化资产的违约风险,就要提高商业银行资产的公开性与透明度,从而保证其投资者能够真实、及时、准确的掌握该证券发行部门的运营状况,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价格形成机制;除此之外,还应当加强法律关于商业银行证券化资产在债权追偿方面的规范与约束,从而保证商业银行证券化资产的持有者享有充分的债权收益索取权,以此来保证支持ABS的稳定以及投资者的确定性收益。他还提出,由于我国发展的资产证券化起步比较晚,应结合我国国内资本市场出台一部资产证券化法规,在法制构建上提供完善的配套措施,进而奠定市场发展的长远基础。推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必须建立和完善相关金融制度和法律法规,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据。完善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不仅有利于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也有利于整个市场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的形成。程宇(2011)认为,资产证券化是现代金融市场最重要的金融创新之一。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刚刚处在起步阶段,与我国的金融体制和法律环境还不能完全契合,需要在政策层面和技术准备层面为其创造条件。例如,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资本市场建设,大力培育机构投资者、培养相关高素质人才等来加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叶靖(2011)认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涉及的会计、税收问题能否得到妥善解决,是关系到证券化能否成功的关键。完善的会计、税收制度,可以保证资产的盈利性、合法性和流动性,降低融资成本。因此,在借鉴国外成精经验的基础上,应根据我国现行的会计和税收法规,结合资产证券化本身的特点以及我国市场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会计和税收制度。在税务方面,由于证券化结构中容易发生双重税收,因此,应遵循税收中性化的原则,在税务机构和缴纳者同时接受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税收制度,明确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体系还不完善,信用评级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评级机构经验不足,评级标准客观性和一致性较低;另一方面缺乏被市场投资者普遍认可的信用评级专业机构,现存的评级机构独立性不强,没有可向行业公布的统一的评级标准,出具的评估结果难以使人信服。在这种情况下,某些处于垄断地位和具有强大游说能力的商业银行往往会利用信息不对称、市场环境不成熟等有利条件谋取不正当利益,将投资者置于不利地位,这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资产证券化的顺利推行。因此,在我国培育一个独立、公正、客观、透明的信用评级系统对于资产证券化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三)研究方法本文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所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以及实例论证法等。(四)研究内容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是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现状,笔者分了七个部分来进行研究。第一部分为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文章的研究背景,和各学者观点组成的文献综述。第二部分对资产证券化的理论概述进行了一定的介绍,通过介绍了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运行机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资产证券化的运行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所带来的重要意义,比如说可以防范、分散和转移银行风险、可以拓宽银行融资渠道,降低银行融资成本等一些意义。第三部分主要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现状,分别从我国商业银行证券化的发展背景、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在推行我国金融资产证券化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方面等几点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四部分,主要分析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一是政策倾向及分工不明确;二是市场中介机构不健全;三是法律环境不完备。第五部分对如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提出了相关建议,主要有:建立和健全信用评级体系、大力推进金融业向混业经营模式发展、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优化法律法规环境、加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以及规范证券化主体行为,化解道德风险等几个方面的对此建议,并希望这些建议的提出对我国快速的发展资产证券化有一定的帮助。最后一部分是总结。第二章资产证券化的概述(一)资产证券化的概念资产证券化,是指通过直接融资的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发行的证券,例如抵押债券、商业性票据、股票等都属于这种形式的资产证券化。交易市场通过发行资产将贷款进行处理,并最终融资,金融业称为资产证券化。资产证券化,是1970年美国首次以抵押贷款组合为基础的资产的抵押支持的证券,后逐渐的成为了一种被广泛采用的金融工具。而它的推出改变了“放债人”的角色,也改变了很多传统的不合理以及不适应时代发展的内容。同时,银行具有出售资产的职能,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资产证券化使贷款成为了具有流动性功能的证券,又具有证券贷款信用风险的证券,这将有助于改善资产质量,扩大资金来源,有利于降低不良贷款比率,优化银行资本结构以及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资产证券化所具有的这些优势使发达国家的金融资产证券化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也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促进的保障,使其商业银行在竞争中获得利益的应有的技术。资产证券化是一个过程,或通过金融市场的储户和借款人的工具,可以部分或全部匹配的公开市场信誉,以取代由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提供封闭的市场信用。资产证券化的形式和内容虽然多种多样,但仍是以特定的资产组合或特定现金流为支持的,并发行可交易证券的一种融资形式,将从不同渠道筹集来的资金汇集起来,形成一个资产池,再将其销售给SPV这个证券特别载体,然后用证券特殊目的公司SPV购买资产的组合,作为抵押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后出售给投资者行为的承销商。而证券化的融资将通过所有权转让给投资者的证券资产,未来的现金收入归投资者,使定价和重新配置更为有效,参与融资的各方,都会收到很好的效益。概括的讲,一次完整的证券化融资的基本流程是:发起人将证券化资产出售给一家特殊目的机构,或者由SPV主动购买可证券化的资产,然后SPV将这些资产汇集成资产池,再以该资产池所产生的现金流为支撑在金融市场上发行有价证券融资,最后用资产池产生的现金流来清偿所发行的有价证券。(二)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机制1、选择确定证券化资产,组成资产池。不是所有的发起人的资产全都是可以以合适的方式融资,一方面,融资发起人要对自己的融资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按照资产证券化的要求,选择可以用来做证券化的资产。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对自身的信贷资产产生的现金流,进行清理分析,以确定资产的数量,最终将这些资产汇集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效的资产池。2、组建证券特别载体(SPV)。SPV是一个特殊的实体,是专门为资产证券化的实现而设立的。SPV的设立,是为了尽量减少原业主证券破产的风险,从而最大限度减轻破产人破产对证券化带来的影响。SPV必须是一个不能轻易破产的独立实体,具有两个特点:首先难以破产,其次,资产交易行为之间的证券化交易必须是“真实销售。3、完善交易结构、进行内部评级。若要完善交易的结构,就差必须确定专门的机构,这就要求在完善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其主要就是我们需要改善资产证券化结构,并与参与的相关人员在鉴定一系列法律文件的时候,要明确各方在证券化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4、进行信用评级,安排证券销售。此时,SPV要聘请信用评级的一些专门评估师,对资产证券化融资结构上正式发行评级,即构对ABS。评级结果应该及时向投资者公告,然后由承销商负责把ABS出售给投资者。5、获得证券发行收入,向原始权益人支付购买价格。ABS的收入由证券承销商出具的SPV,然后按照合同规定的资产购买价格,把大部分的收入支付给原受益人,那么原有资产的利益人,已达到融资的目的。6、ABS进入二级市场。进入ABS二级市场通常是一个公开发行的方式,投资者是散户投资者,他们对流动性的证券有着更高的需求,这些进入二级市场的ABS,大大满足了他们的需求。7、积累现金流,对资产池实施投资管理。一般来说,在积累现金流过程中,要严格划分各服务人员的职责,并要求各服务人员在收取贷款组合创造的现金收入过程中,各自负责好所收取的费用并详细记录,并把这些款项全面的、清晰的存入到受托人的收款账户。同时,要求受托人开设以SPV,把投资者在资产池中积累的资本金没有完全退还给投资者之前,以此来做为权益人的信托账户;在此基础上,从新的基金投资进行新的管理,以此来确保投资者的支付利息和本金。8、到期向投资者支付本金和利息,对剩余现金进行最终分配。到一定时期,受托人或者其他的支付代理人就要向投资者按时的把投资者的自己存入到相应的账户中,同时由把资金存入到付款账户里,同时还需要把一定的利息和本金支付给投资人。但是,当ABS期满时,资产池中将可能产生一定的现金流量在扣除或者是还本付息、支付各项的服务费之后,还有一定的剩余,对于这些剩余的资金流量,就需要根据实际的以及按照协议进行合理的分配,使发起人与SPV之间都满足其要求。(三)资产证券化对商业银行的意义1、防范、分散和转移银行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发放的方面存在着借款人行业与地域组别较集中的问题,而这种状况会给银行带来很大的风险性,而资产证券化的实行就缓解了这一现象的产生。第一,资产证券化把较长期银行贷款证券化之后,收回资金,可以用来扩展更多的贷款,进而提高流动性和利用率,防止由短期存款和长期贷款所造成的流动性资金风险;第二,证券化之后,银行除了把用于服务证券化以外的资产收入,转移到投资者的收入当中,让投资者有较好的收入,而公众有更多的机会投资银行资产,这样,银行的信贷风险,利率的风险,提前还款的风险,通过合理的结构安排,转移的一部分,分配给不同的风险偏好投资者,在资本市场里,实现了银行资产的风险和利益的社会化。2、拓宽银行融资渠道,降低银行融资成本。我国的商业银行之前一直以间接融资为主,而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将间接融资转变为直接融资,加快了银行资本金的运转速度,提高了银行的收益率。发行资产支持债券在资本市场上直接融资,作为银行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来源,为银行提供资金的直接融资。同时,信用增级措施和交易结构的设计,资产证券化发起机构可发行比自身债信等级更高的债券,从而降低融资成本。3、提供介入资本市场的平台,是商业银行盈利的新增长点。随着资本市场和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在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中,以利差为主的方式将逐渐淡出这个舞台,利用银行的专业化优势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将是银行今后新的盈利增长点。通过为证券化资产继续提供管理和服务、开拓证券化操作的投资银行业务等方式实现银行与证券功能的融合,提升银行和证券的功能,对中间业务的发展,特别是为银行参与资本市场搭建良好平台。若要全面科学的提高商业银行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就需要提供一些介入资本市场的平台,其主要的做法如下:(1)为资产负债管理提供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使银行在调整资债结构方面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而增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2)证券化需要对基础资产现金流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对资产及其相配套管理服务进行信息披露,使得银行的贷款管理,包括经营模式、操作流程、规章制度、产品服务、信息系统等更加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从而提高银行贷款管理水平;(3)资产证券化和金融工程技术的使用,发展了以金融定量分析模型和风险预警模型为基础的产品,这有利于更科学的进行决策和更高效的进行管理。4、使得商业银行贷款操作流程更趋于专业化。通过资产证券化,所有商业银行独家承诺服务的贷款,信贷风险控制和贷款投资功能可以分解由不同的机构承担,银行可以发挥其专业优势,主要经营贷款和贷款服务,将其贷款投资风险和有效收益分配给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这样,既提高了银行的经营效率,同时又加强了金融系统的稳定性。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现状(一)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背景时代在前进,金融资产证券化成为了21世纪国际金融市场发展一体化的必然趋势。在此背景下,新世纪的全球经济将出现一系列的新功能。经济将更加开放,更具有丰富的流动性,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随着经济重心的转变,真正的经济和符号经济的关联度(虚拟经济)的经济运行正逐渐减弱,大大加强了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杠杆的作用;社会财富的形式发生了显著地变化,由实物形式的逐步被淘汰,虚拟化已经成为越来越明显的趋势。21世纪经济已经进入了金融和经济的时代。有观点认为,这样一个资产证券化融资形式,在目前我国缺少大量、持续和稳定的长期资金供给的融资安排。在从比较发达国家的情况看,最重要的资产支持证券者是投资机构,它涵盖了养老基金、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共同基金和外国投资者。不过是在中国的机构投资者的现状并不乐观:一方面,中国要参与各种证券投资机构的投资者少之又少,类似于外国的典型的机构投资者是非常有限的;另一方面,在可以真正用于投资基金的机构投资者是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无论是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或商业保险公司,商业银行作为一个典型的机构投资者,投资基金,资产抵押证券投资者,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在此背景下,一种可能的情况下仍然是个人投资者的资产支持证券市场。然而,由于复杂的资产支持证券以及个人投资者的不稳定,它不能成为支持证券市场的稳定资产,即使是暂时的。我相信,可以通过两种方式来判断资产证券化的经营环境。首先,从需求方的资产抵押证券分析,经过8年时间的发展,中国的资本市场已经取得了很大进步。已成为企业融资的重要场所和优化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然而,在资本市场上,各种不同性能的发展融资手段是极不平衡,跟一个相当活跃的股票,债券市场相比,中国的一般意义上的的债券市场(公司债券市场)异常冷清。中国的企业债券信用差,缺乏品种,难以形成市场的热点。这些缺陷直接导致债券市场的严峻现状。具体表现为:一方面,由于缺乏投资和融资渠道,大量的资金被迫停留在几个容量有限的融资市场里,造成了股票市场和国债的异常火爆现象(尤其是股票市场的诞生地成为金融泡沫的最大市场)另一方面,由于信用差的企业债券,投资者有很大的顾虑。在这一点上,资产抵押证券,只是为了弥补公司债券的缺乏。由于具有较高的信用评级,抵押证券具有流动性强的特点。其次,我们从资产支持证券的资金供给方来分析,资产证券化的主要内容是风险转移、信用创造和流动性创造;资产支撑证券的生命力是其可比风险程度下的价格上优势。资产支撑证券是对利率反应敏感的金融产品。纵观中国当前的金融体制,金融市场的利率受行政性的限制,徘徊在一个较低的水平,金融市场处在较低利率和较高准入的夹缝中,结果是,一方面很大一部分经济主体被排斥在金融市场大门外,心有余力不足;另一方面,在当今时代,在金融市场上,银行成为了领导者,并占据着很大的市场,再加上,银行的资金来源相对来说比较充足等优势,从而使他们在发展的过程中会丧失一些动力,比如说随着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不能及时以及很好的引进一些资产证券化先进技术,来进一步扩展其融资的渠道等。(二)我国推行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必要性探讨近年来,中国的商业银行业务发展非常迅速,规模宏大,这就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不良债务的产生,这也增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许多金融工具和金融衍生品已经满足不了更多市民的需求,因此有了新型的金融工具资产证券化逐渐被越来越多地人们所需求,并提高了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为商业银行的未来发展提供了一个更重要的发展路径。下面谈一谈在商业银行中所起的作用:第一、增加银行资产的流动性,加快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处置,往年有很多不良资产,对银行的利润率有严重影响,银行把大量的不良资产证券化,在市场上发行证券,使风险转移,缩短现金恢复的时间,这样不仅有利于处置不良资产,更重要的是以此提高银行的资产流动性。第二、优化资产负债结构,银行不良资产得到了很好的处理,收缩范围,资产必须通过资产证券化进行了优化,银行不匹配的资产结构和负债产生短存长期贷款的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第三、减少资金成本银行获取资金的渠道很多,或吸收公众存款或发行债券,但资金成本高,银行按揭贷款,不良贷款或帐户及时获取应收资产证券化资金,这大大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其次,资产证券化,肯定和认可的信用评级机构,通过适当增加信贷发行的证券,使证券获得比保荐人本身的信用等级更高的评价,有权获得较低成本,进行集资。资产证券化,通过把金融机构,企业和资本市场的资金转换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的证券,从而使更多的企业进入到相对较低的资本成本的资本市场。因此,目前在中国,引进金融创新,增强企业活力,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举措。有利于银行不良资产的转让。中国庞大的银行资产,不良资产帐户的潜在威胁,占中国的经济稳定发展的一个相当大的比例。金融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可以针对通过股票市场的不确定性收回的贷款,分散转移到投资者,降低整个金融体系的风险。有利于缓解商业银行趋紧的流动性。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最大的问题就是流动性过剩问题,再加上一系列从紧货币政策带来了债券市场上各类债券收益率的大幅提高,造成商业银行从货币市场上低成本融资的困难等。所以说,加强资产证券化实现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沟通,可以防止由于资产负债期限不匹配带来的流动性风险。另外,对资金来源相对单一的中国商业银行来说,主要依靠吸纳存款负债,通常的周期为2-5年。因此,加快资金证券化的发展是解决资金来源单一的关键,并且由于目前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的范围从单纯货币市场投资者扩大到各类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等,这就扩大了商业银行获得流动性资金的来源,使大量的资产流通起来,资金来源就有了多元化,银行信贷力和资产周转率也大大提高了。有助于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优化资本结构。商业银行通过用依靠自己的业务得到未分配利润增的方式来融资越来越困难,同时,中央银行加强金融机构的资产和负债比例管理,提高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从而影响银行资产规模的快速扩大。通过资产证券化,商业银行将金融资产出售后,一方面,可以用现金直接抵消从国内出来的资产负债表的负债,使资本充足率增加。另一方面,用于投资于其他金融资产,虽然银行的资产规模和资本充足率保持不变,但你可以调整资产结构,降低风险资产的比例,提高资本收益结构。(三)我国推行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可行性探讨多年来,见仁见智的银行资产证券化问题探讨,这其中大部分是围绕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管理问题而展开的。然而,根据我看来,把资产证券化作为一个办法来解决中国的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行为是非常错误的,这一还没有在中国新兴的业务,可以很容易被引入歧途。从发达国家的做法来反观我们的做法,资产证券化并非是作为处理不良资产的唯一手段出现,相反,它针对的大多是优良资产。因此,资产证券化迄今为止并不是提供一种工具或手段来处理不良资产,而是在财政方面和经济发展方面所产生的长远而巨大的影响。中国目前的经济环境下,商业银行实行资产证券化有其特殊的意义。经过长达15年的发展,并且在借鉴发达国家的一些成功的经验,再结合我国发展的实际状况,从而使我国的资本市场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主要表现在:1,不但开发了国内的一些潜在市场,而且在国际市场上也取得了一定的地位和规模;在融资方面,不但加强了众多企业的融资能力,而且还开拓了融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同时,各方面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了金融资产证券化的进一步发展,使其有了广阔的重要的市场,以及使资本市场成为了企业融资的重要场所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场所。2,中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规模是非常大的,银行贷款金额巨大。在银行资本金严重短缺的情况下,通过有限的融资手段来盘活银行资产,以重振该银行的资产存量,提高资金周转率,具有现实意义。3,在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商业银行所表现出来的的风险意识显著增强,而且金融监管的力度也在不断的加大,经过各方面的改革和完善,使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去向得到了有力的监控,同时商业银行的资产而也在逐渐的被优化。同,时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程度也在不断的上升中。另外,政府部门也意识到了商业银行发展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性,并通过一些相关政策的加强对其进行了一定的保障,在金融创新和应用新的金融工具过程中,使其有效地规避金融体系的风险,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创新业务,为商业银行提供一个更加宽松的经营环境,也为金融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实施作出了贡献。(四)推行金融资产证券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方面目前,中国的资产证券化仍处于探索阶段,为了实现金融资产证券化,除了学习外国先进的理论和经验外,还应该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运用科学的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科学的财务运行机制。第一,根据国际经验,资产证券化是以能够带来稳定的现金流为基础,以发行有价证券的资产为手段,具此进行融资的过程。我国通过实施金融资产证券化来解决不良资产问题,证券化是以能够产生一定的,但并不稳定的现金流的不良贷款作为载体的,应用合理的金融结构和信用升级,来增加现金流的稳定性,才能确保证券化成功的可能性。第二,金融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有关贷款的估值应区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国家应该明确清楚界定有关的不良贷款的折扣销售,并由此奠定良好的基础,确保国有资产的库存,促进国有资产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保值和增值。第三,资产证券化的对象不应只限于银行不良资产,也应包括优质资产,如住房抵押贷款,虽然流动性差些,但其稳定的现金流往往使SPV是很容易设计出相应的资产抵押证券,并在此后寻求担保,发行和上市过程将更加顺畅。金融资产证券化市场将会全面健康发展。第四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存在的问题监管机构分工不明确
虽然说,监管机构不属于资产证券化直接参与者。但是,资产证券化的复杂性和高风险性决定了监管机构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负有极其重要的监管职责。监管机构是资产证券化的重要间接参与者。从监管机构的监管行为看,存在的问题有:一是监管机构协调不力。人民银行负责额度审批和制度建设,银监会负责发起机构和受托机构资格审核。人民银行致力于推进我国资产证券化快速发展。银监会则更为关注银行信贷风险是否随资产证券化实现同步转移,在资产证券化监管问题上相对审慎。人民银行与银监会态度存在重大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机构投资者为商业银行,商业银行相互持有资产证券化产品问题较为普遍,银行信贷风险没有转移到银行体系之外。二是监管机构缺乏配合。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涉及贷款发放、建立特殊目的信托、贷款转移、贷款分级、发行以信贷资产为支撑的证券以及资产支持证券流通等多个环节。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均有监管职责。从各个环节看,资产证券化均符合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的要求。但是在监管结合部位,由于监管机构缺乏配合,容易出现多头监管和监管真空。(二)市场中介机构不健全因为资产证券化关涉到融资者和投资者等方的利益和风险,所以,资产证券化的信用评级是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我国资信评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涌现出几家拥有较大影响力的资信评级机构,如中诚信、大公国际、联合资信等评级机构,在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从实践来看,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问题是资信评级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国资信评级机构的组建主要分为三类:由人民银行组建;由商业银行组建;由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组建。信用评级机构与资产证券化参与各方和政府机构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保持审慎和独立的立场,其权威性也遭受质疑。同时,目前我国有关资产证券化法律法规也没有给予资信评级机构以应有的法律地位,缺乏权威性。(三)证券市场发展不完善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种类也有很多,一旦推出其产品必将对证券市场产生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当证券市场饱和的时候,它将对证券市场的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所以说资产证券化需要配套完善的会计、审计和税收处理,可是我们当前阶段市场主体的水平还未达到如此阶段。其具体存在的不足有:一是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SPV作用弱化。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SPV在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作用弱化,难以有效维护资产支持证券投资者的权益。再加上SPV难以起到协调和平衡各方利益的作用,使得发行机构不可避免的过多为自身利益考虑。这种资产支持证券结构设计的缺陷会加大SPV和证券投资者的风险。二是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体系不健全。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资产的资产证券化涉及到担保、非银行金融业务、法律、会计、税收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单个的业务分工管理难以适应。所以必须建立起统一的监管以及协调机制。然而,我国目前尚未建立起对资产证券化进行监管以及协调的专门机构。缺乏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我国证券市场的《证券法》也未将之纳入管辖范围。(四)法律环境不完备资产证券化的健康发展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提供保障。并且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涉及到大量交易的主体,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担保机构,机构投资者和信用评级机构等等,其交易结构很复杂,必须按照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来操作。然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在法律制度、会计制度及税收制度等方面均存在不足之处。而且证券化资产组合,收入来源和分布,没有严格的法律或行政法规的约束,缺乏组织监管力度,难以保护投资者的利益,甚至有一些法律法规直接阻碍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实施。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法律制度亟待健全。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化是一种金融创新,它在发展过程中将会涉及到证券、担保以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而且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运行系统,如果缺乏良好的法律制度来规范相关利益者之间各种纷繁复杂的关系,就很难保证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过程的良性运作,从而导致其操作风险的增加,并进一步引发更大范围的金融危机,所以说,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关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方面的法律制度相对来说,还比较滞后,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其次,税收制度存在不足。目前,关于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税收制度尚存在两个问题亟须改善:一是存在事实上重复征收营业税的情况。二是国有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的特设机构税负过重。这些都加大了证券化成本,降低资产支持证券对投资者的吸引力。最后,会计制度仍不完善。例如,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项目表外处理数量界限不够合理。目前我国规定以95%作为判断发起机构是否几乎或全部转移信贷资产风险和报酬的标准。在实践中,对95%是否为最合理的标准存在异议。
第五章如何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
(一)建立和健全信用评级体系信用评级是原始资产定价的重要依据,次贷危机产生的另外一个主要原因是高质量等级评价出现了问题,也就是对次级贷款进行了过高的评估。而在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后未能及时降低其信用评级。目前,中国的信用评级机构的类型仍然是非常单一,绝大多数缺乏一个中立和独立地位的机构和组织,专业化程度也很低。并且各机构的评级标准和方法不统一,评价得出的结论是不公平的。另外,由于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而资产证券化是以信用为基础的金融创新技术和手段。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信用环境成为制约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的重要问题。对此应加快完善资产证券化信用体系,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创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加强:一是大力发展信用评级机构。通过着力提高信用评级机构的市场地位,增强其独立性和权威性、并加快培养具有市场公信力的资信评级机构以及积极引进外部评级机构等;二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可以通过建立科学统一的信用评价标准,完备的信用数据库和通用的信用技术平台、健全法律法规,形成有效地对失信行为的惩戒机制和加快政府相关政策的建设给予推动;三是规范信用评级管理。规范信用评级指标体系,应建立规范、统一的资信评级指标体系,并应与国际标准接轨。而且还要加强信用评级结果的监督管理,规范信用评级机构评级行为和逐步完善双评制度的建设等。(二)大力推进金融业向混业经营模式发展作为中国的金融业,已经长期经受监管体制的监督和制约,目前,中国的资产证券化市场主要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银行间进行的债券市场资产证券化与不良资产证券化,另外一部分是证券系统进行的企业资产证券化。银行间市场和交易市场的分割状态造成了商业银行进行的银行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只有在银行间市场发行和交易的现状,面临的问题是单一的投资者结构,有限的投资者数量,而且还要经过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严格把关,严重制约了资产证券化的发展进程。因此,我们主张加速金融业由“独立运作”向“混合经营”模式的转化,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提供保障制度,以证券化高速发展为契机,高效发展我国的金融业。(三)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优化法律法规环境由于我国发展的资产证券化起步比较晚,所以说,商业银行在制定资产证券化相关法律的过程中,应结合我国国内资本市场以及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状况,出台一部适合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发展的法律法规,并且在法制构建上提供完善的配套措施,进而奠定市场发展的长远基础。另外,资产证券化业务繁杂,业务理论性强,商业银行就需要拥有资产证券化的专业知识,并且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金融知识的全面型人才。同时中国的商业银行要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人才,并应对现有银行从业人员做正规的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以促进证券化业务的开展。与此同时,鉴于金融市场的发展在中国的特殊性质,专门的金融资产证券化的法律和法规必须尽快建立起来,现有的与资产证券化相矛盾的法律法规也必须进行修改,以减少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交易成本与制度成本,促进资产证券化市场的正常发展。总之,在大力培养专业的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专业人才队伍的过程中,推行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建立和完善相关金融制度和法律法规,为信贷资产证券化提供政策支持和法律依据。(四)严格监管,促进资产评估业和资信评级业的健康发展一个更复杂的资产证券化交易往往要涉及到几十个中介服务机构,包括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信用评级机构几乎都是资产证券化交易必须参与,也是最重要的中介机构。所以说,若想尽快的使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评估业和资信评级业健康快速的发展,就需要加大相关的监管,其具体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进行加强:首先,针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业务多头监管造成的监管真空和监管重叠以及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带来的混业经营趋势,因此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监管协调:一是加快资产证券化专项立法进程,在更高层次上加强监管的协调性;二是短期内,在分业经营基本框架下建立各监管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三是长期看,应研究设立更高层次的金融监管统筹机构,完善监管协调机制,协调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等机构监管行为。加强对金融创新特别是资产证券化业务监管的协调,明确各部门职责,制定相关运作程序,以程序规则规范各监管部门监管权限的行使,规避监管规则的冲突。其次,形成事前预警机制。对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监管属于典型的事后监管,因此有必要加入“窗口指导”等事前预警机制,为商业银行资产证券化合规操作创造事前调节机制。监管当局应充分发挥其信息优势,通过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前瞻性监测和调控,有效实施“窗口指导”,控制证券化系统风险。因此,通过严格监管,从而促进资产评估业和资信评级业的健康发展。(五)加强资产证券化过程中的风险管理,切实保护投资者的利益一般来说,银行的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的累积是造成银行的信用危机,乃至金融危机的主要因素。而银行更擅长于跨时性风险分散,而无法在同一时期进行跨空间分散,而后者正是市场的优势所在。资产证券化打通了银行信用和市场信用的资金配置通道的同时,也打通了风险配置通道,使得银行的信用风险可以通过资产证券化实现跨空间的分散。这样银行可以根据自己管理风险的需要,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适时将累积的风险分散出去,再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少信用总量。这是资产证券化的风险转移功能。所以说,在此基础上,我国商业银行在转移资产证券化风险的过程中,还应建立完整的基础资产信息管理系统。资产组合是资产证券化的一个重要原理,通过集合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大数量资产可以有效地控制整个资产池的非系统风险。这就要求商业银行必须提供长期的完整的基础资产信用记录,并且将这些信息有效整合。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政府部门合作监管。我国各个监管部门应该在各司其职的基础上加强横向交流,合作监管我国的金融市场。另外,在其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同时,我国银行资产证券化必须实现内在风险的有效转化。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关键在于能合理规避贷款发起人的风险。而能否有效规避风险取决于能否科学合理地将现有的借贷风险通过资产证券化分摊到各参与方。因此我国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应确保实现将各种潜在的和现实的风险在这些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合理分配。(六)规范证券化主体行为,化解道德风险
商业银行的资产证券作为一种创新型的金融业务,不可避免的就会使其众多的行为主体去追求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因此也带动了市场的风险性。所以必须加强法律手段对外部的监督和治理,规范商业银行的操作行为。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要大力加强风险管理,并采取适当措施,以防止和解决前进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在这方面,如果做得不够好,就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而且还会阻碍证券化的顺利进行,还可以防碍资本市场整体的发展。要加强对证券化过程中信息披露的管理。原有的权利人,发行者和投资者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信用状况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难以很好地掌握资产重组的资产信用情况,为了维护投资者的利益,要加强信息披露管理力度,以增强对错误和虚假信息披露处罚力度,在资产证券化的过程中,以防止在股市中披露虚假信息的情况再次发生。
结论资产证券化是国际金融业的发展趋势和特点。对金融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扩充和支持的作用,增加了金融类产品的种类;对国家的经济飞速发展的影响日益突显,对国家乃至世界的资产流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同时资产证券化的实施可以有效的降低商业银行本身特有的各种风险,对商业银行资产流动大、资本集中等缺点能够起到一定的弥补作用。从而使资产证券化是国际资本市场重要的金融工具,中国加入WTO之后,金融部门必须在五年内对外开放,国有商业银行逐步开放所面临的问题是来自外资银行的巨大挑战,为了能与外来银行竞争,国内银行必须进行积极的改革和创新,处置不良资产是重中之重。虽然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施还缺少尚未成熟的外部环境,但作为一个有着非常积极意义的创新业务,不良资产证券化将很快在我们的国家开展起来,而这恰恰是需要国家积极支持,国有商业银行大力推进。另外,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由于对金融资产不断的扩充,致使国内商业银行面临着流通资本匮乏的难题,许多商业银行采取发行次级债等方式来扩充可供流动的资本金,但这种风险较大的融资势必会造成市场和无序化发展。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积极筹划,不能消极地等待。首先,我们要积极学习和研究资产证券化业务,积极主动的进行资产证券化,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降低资产风险,而不是靠大规模融资来快速扩充资产,才是商业银行稳定发展、健康运营的有效途径。在不良条件下的资产,进行适当的调查和研究相结合,以促进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形成较为科学合理的资产池。再次,结合自身特点,在深入研究不良资产证券化业务的实际操作情况,如出售资产池(信托),资产增值,保证一些技术手段,是在不违反法律的前提下具有可操作性,以弥补开始实施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外部环境条件所造成的缺陷。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淮阴师范学院《政治学原理》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天然药物绿色制备技术》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4420+T+55-2024《龙舟竞渡文化体验服务指南》
- DB2310-T 149-2024铃兰分株育苗技术规程
- 有关招聘计划锦集五篇
- 专业领域学习技巧探讨座谈会考核试卷
- 宠物行为问题诊断与矫正考核试卷
- 农药制造的质量保障与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木材采运管理中的协同与协调机制考核试卷
- 弹射玩具企业品牌竞争力提升考核试卷
- 3.1列代数式表示数量关系(第2课时 列代数式) 课件 2024-2025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2024)
- 土壤污染重点监管单位隐患排查技术指南第4部分:医药制造业
- 变压器二手买卖合同范本2024年
- 2024年全国高考Ⅰ卷英语试题及答案
- 个人不再信访承诺书
- 2024年山西航空产业集团限公司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NB-T 10436-2020 电动汽车快速更换电池箱冷却接口通.用技术要求
- 毓璜顶医院出院记录
-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含答案
- xf124-2013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标准
- 湖北省2024年中考英语真题【附真题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