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法理学分类模拟题3_第1页
司法法理学分类模拟题3_第2页
司法法理学分类模拟题3_第3页
司法法理学分类模拟题3_第4页
司法法理学分类模拟题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法法理学分类模拟题3一、单项选择题1.

关于法与道德,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A.在人类社会的早期,法与道德浑然一体,后来才逐渐分化、分离B.(江南博哥)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派肯定法与道德存在本质上的必然联系,认为法在本质上是内含一定道德因素的概念,即“恶法非法”C.村规民约是道德规范的体现D.近现代后,法学家们一般都倾向于强调法律调整的突出作用,依法治国成为普遍的政治主张正确答案:B[考点]法与社会

[解析]B项的观点是自然法学派的观点。因此B项错误。

2.

近期,无人驾驶汽车在公共交通道路行驶,公众围绕其是否违法、事故后是否担责、如何加强立法进行规制展开讨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若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行驶引发民事纠纷被诉至法院,因法无明文规定,法院不得裁判B.科技发展引发的问题只能通过法律解决C.现行交通法规对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行驶尚无规定,这反映了法律的局限性D.只有当科技发展造成了实际危害后果时,才能动用法律手段干预正确答案:C[考点]法与社会

[解析]根据禁止拒绝裁判原则,即“法官不得以法律没有规定或规定的不清楚为理由拒绝裁判”,故在民事案件的处理过程中,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情况下,法官仍可以采用非正式渊源或法律漏洞填补技术对案件进行处理。因此A项错误。法律的作用具有局限性,在社会治理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利用法律手段来处理社会问题外,还可以依靠政策、道德等其他社会规范来进行规制,因此诸如无人驾驶汽车等伴随科技发展引发的新问题并非只能通过法律手段才能解决。因此B项错误。现行交通法规对无人驾驶汽车上路行驶尚无规定本身属于立法空白,这是法律局限性的具体表现。因此C项正确。立法本身就应当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完全可以对可能出现的社会问题进行事前预防,因此并非只有当科技发展造成了实际危害后果时,才能动用法律手段干预。因此D项错误。

3.

司法过程离不开法律推理和法律论证,下列关于法律推理和法律决定的证成的说法中,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A.法律决定的内部证成只关注论证的逻辑是否严谨,对于结论所依赖的前提不做关注。法律决定的内部证成方式可以帮助发掘法律推理中的逻辑错误,即法决定与赖以建立的逻辑前提之间的矛盾,从而强化法律结论的说服力B.英美法系国家在司法活动中重点运用的法律推理方式是演绎推理,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活动中重点运用的法律推理方式是归纳推理C.类比推理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推理方式,但是这种推理的确定性取决于法律人对案情重要性和相关性的判断,故具有较高程度的不确定性。因此,类比推理不应当被作为得出法律决定的推理方法D.设证推理是指先从所有能够解释事实的假设中有限选择一个假设的推论,这种推理是一种效力很弱的推理。因此,法律人在其工作中基本不运用设证推理正确答案:A[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大陆法系国家在司法活动中重点运用的法律推理方式是演绎推理,英美法系国家在司法活动中重点运用的法律推理方式是归纳推理。因此B项错误。类比推理可以作为得出法律决定的推理方法,除刑法有严格限制之外。因此C项错误。设证推理虽然效力较弱,但却是法律人在工作中必不可少的推理方法。因此D项错误。

4.

法谚有云:“习惯依靠自觉遵守,法律则被强制服从。”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A.习惯不设定义务B.习惯不具有强制力C.法律不被强制,则不被遵守D.法律不被实施,则不生实效正确答案:D[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权利义务”除了包括法律上的权利义务,还包括其他领域的权利义务,例如道德权利义务、生活中的权利义务等。“习惯”也会设定权利义务,只不过不具备法定性而已。因此A项错误。并非只有法具有强制力,道德、习惯、政策等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力,只是法律的强制力属于“国家强制力”。因此B项错误。守法并不完全是基于法的强制力,对有些人来说守法是一种习惯,还有人把守法视为道德,他们都会自觉遵守法律。因此C项错误。法的实施与法的实效不同,法的实施强调法律运行的过程,法的实效则强调法律运行的实际效果。实施是实效的前提,是使“书本上的法”变成“行动中的法”的必备条件。因此D项正确。

5.

关于法律要素,下列哪—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反垄断法》第三十七条:“行政机关不得滥用行政权力,制定含有排除、限制竞争内容的规定。”这属于义务性规则B.《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第三款:“执法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这既不属于法律原则,也不属于法律规则C.《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三十七条:“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环保、公共交通等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企事业单位在提供社会公共服务过程中制作、获取的信息的公开,参照本条例执行,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这属于委任性规则D.《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五条:“自然人应当随父姓或者母姓,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在父姓和母姓之外选取姓氏:(一)选取其他直系长辈血亲的姓氏;(二)因由法定扶养人以外的人扶养而选取扶养人姓氏;(三)有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其他正当理由。少数民族自然人的姓氏可以遵从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这属于确定性规则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根据法律规则的内容规定不同,法律规则可以分为授权性规则和义务性规则。所谓授权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有权做一定行为或不做一定行为的规则,即规定人们的“可为模式”的规则。所谓义务性规则,是指在内容上规定人们的法律义务,即有关人们应当作出或不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它也分为两种:(1)命令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积极义务,即人们必须或应当作出某种行为的规则;(2)禁止性规则,是指规定人们的消极义务,即禁止人们作出一定行为的规则。本条规定含有“不得”字样,属于义务性规则中的禁止性规则。因此A项正确。B项的规定明显属于法律规则,有明确的假定条件和行为模式,尽管法律后果要由另外的法律条文来表述,但这不影响B项法律规则的成立。因此B项错误。按照规则内容的确定性程度不同,可以把法律规则分为确定性规则、委任性规则和准用性规则。委任性规则,是指具体内容尚未确定,只规定某种概括性指示,由相应国家机关通过相应途径或程序加以确定的法律规则。本条规定“具体办法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或机构制定”属于委任性规则。因此C项正确。确定性规则是指内容已经明确规定人们具体的行为模式,无须再援引或者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的法律规则。D项对子女姓氏的规定已经非常明确,不需要再援引或参照其他规则来确定其内容,属于确定性规则。因此D项正确。

6.

下列有关法的特征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______A.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一种社会规范B.未经国家明示认可的社会规范不属于法律C.依靠人的良知、内心确信及其社会舆论等来保证实施的道德规范也属于法律D.法的普遍性意味着所有的法律规范效力是相同的正确答案:A[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法律是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因此A项正确。法的认可主要有两种方式:明示认可与默示认可。因此B项错误。国家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保证法实施的力量,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其他的社会规范也具有强制性,但是它们都不是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它们实施的力量,不具有国家的强制性。因此C项错误。一个国家的具体法的效力,呈现出不同的情况,不可一概而论。有些法律是在全国范围内生效的,有些则在部分地区或仅对特定主体生效。而那些经国家认可的习惯法,其适用范围则可能更为有限。因此,不能将法的普遍性作片面的理解,认为一切具体的法的效力都是完全相同的。因此D项错误。

7.

关于法律移植和法律继承,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法律继承更强调不同时间法律的承接和继受,即纵向意义上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继受B.法律移植更偏向于同时代的法律的吸收和借鉴,即横向意义上的法律之间的承接和继受C.在法律内容方面,法律继承不可能全盘接受,法律移植则有可能D.法律移植与法律继承完全不存在重合正确答案:D[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法律继承强调的是较后历史类型的法律对较前历史类型的法律的承接和继受;法律移植强调的是对同一时代其他国家的法律的吸收和借鉴,这就可能存在重合。因此D项错误。

8.

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最高国家行政机关。根据我国根本法《宪法》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关于国务院,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______A.有权制定有关行政拘留的规范性文件B.国务院司法部与教育部联合制定的规章的效力与地方政府规章的效力相同C.领导和管理民政、司法行政、民族事务和监察监督等工作D.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省级人大制定的法规,因此部门规章的效力高于市级人大制定的法规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根据我国《立法法》第八条的规定,犯罪与刑罚,对公民政治权利的剥夺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及处罚,属于法律的绝对保留事项,因此只能由全国人大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法律加以规定,国务院的行政法规无权规定上述事项。因此A项错误。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没有高下之分,在发生矛盾的情况下,由国务院裁决。因此B项正确。2018年《宪法修正案》创设了监察委员会这一全新的国家机关,专职负责监察工作,因此国务院不再领导和管理监察工作。因此C项错误。部门规章与地方性法规没有上位法和下位法的关系,二者发生矛盾时,由国务院决定适用法规或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裁决。因此D项错误。

9.

法律格言说:“紧急时无法律。”关于这句格言含义的阐释,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在紧急状态下是不存在法律的B.人们在紧急状态下采取紧急避险行为可以不受法律处罚C.有法律,就不会有紧急状态D.任何时候,法律都以紧急状态作为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刑法》第二十一条第一款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紧急状态下不是不存在法律,而是说人们为了避免遭受更大的伤害,可以采取一般情形下法律所不允许的行为,并且不受法律的惩罚。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法是有局限性的,法律只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法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社会自身力量的体现,因此,法律并不能将社会调整至完美状态,法律不是万能的,并不能避免一切紧急状态发生。因此C项错误。法的产生与发展最终是由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也即,社会决定法律,有什么样的社会,就有什么样的法律。因此D项错误。

10.

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人们总是要求法律决定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同时具有高度的正当性。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对于特定时期、特定国家的人而言,法律的可预测性具有初始的优先性B.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C.法的可预测性意在实现法律的安定性、确定性D.法的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存在紧张关系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因此B项错误。

11.

下列关于两大法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A.普通法法系又称英美法系、英国法系、海洋法系或判例法系B.民法法系内部有法国法系和德国法系两大分支,前者凸显个人本位,后者强调社会利益C.大陆法系的基本法律分类是公法与私法,海洋法系的基本法律分类是普通法与衡平法D.罗马法系的正式法律渊源为制定法,英美法系的正式法律渊源是普通法与衡平法正确答案:D[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在法律渊源上,大陆法系的正式法律渊源只有一种表现方式,即以成文法典为代表的制定法。但英美法系的正式法律渊源则较为复杂,不仅包括由普通法和衡平法组成的判例法,还包括由议会制定的成文法(制定法)。因此D项错误。

12.

立法体制是关于立法权限、立法权运行、立法权载体的体系和制度所构成的有机整体,其核心是有关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下列关于立法体制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______A.立法体制主要涉及立法权限的体系和制度,主要是指立法权的性质、种类及立法权和其他权力的关系等静态因素B.立法权运行的体系和制度,包括立法权的运行原则、过程和方式等C.立法权载体的体系和制度主要是指,立法主体的建制、组织原则和活动形式等。世界上主要的立法体制包括单一立法体制、复合立法体制和制衡立法体制三种类型D.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单一制立法体制正确答案:D[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我国现行的立法体制是中央统一领导和一定程度的分权,多级并存、多类结合的立法权划分体制。因此D项错误。

13.

法与政策作为两种重要的社会调整手段,在当代政治和法律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列关于法与政策的区别的说法中,哪一项是错误的?______A.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党的政策是党的意志的体现B.法律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政策主要依靠宣传教育和纪律保证实施C.法律具有较大稳定性,政策则具有较大灵活性D.法律调整的社会关系要比政策广泛得多正确答案:D[考点]法与社会

[解析]一般而言,政策调整的社会关系和领域比法律更广。因此D项错误。

14.

民法法系是指以古罗马法,特别是以19世纪初《法国民法典》为传统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法律总称。由于该法系的影响范围主要是在欧洲大陆国家,特别是法国和德国,且主要法律的表现形式均为法典,所以又称为大陆法系。普通法系,又称英美法系,是指以英国中世纪的法律,特别是以普通法为基础和传统产生与发展起来的法律总称。关于两者差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A.在法律思维方式方面,普通法系属于演绎型思维;而民法法系属于归纳式思维,注重类比推理B.在法的渊源方面,在民法法系中,法的正式渊源只是制定法;而在普通法系中,制定法、判例法都是法的正式渊源C.在诉讼程序方面,民法法系与教会法程序接近,属于纠问制诉讼;普通法系则采用对抗制诉讼程序D.在法律的分类方面,民法法系国家一般都将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作为法律分类的基础,而普通法系则是以普通法与衡平法为法的基本分类正确答案:A[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在法律思维方式方面,民法法系属于演绎型思维,而普通法系属于归纳式思维,注重类比推理。因此A项错误。

15.

法律谚语:“平等者之间不存在支配权。”关于这句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平等的社会只存在平等主体的权利,不存在义务;不平等的社会只存在不平等的义务,不存在权利B.在古代法律中,支配权仅指财产上的权利C.平等的社会不承认绝对的人身依附关系,法律禁止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奴役D.从法理上讲,平等的主体之间不存在相互的支配,他们的自由也不受法律限制正确答案:C[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诚如马克思所言:“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因此,权利和义务不可能孤立地存在和发展。因此A项错误。古代法律中,支配权不仅仅指对财产的支配,也指对女性、奴隶等的人身支配。因此B项错误。在平等社会,消灭了绝对的人身依附关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不允许某个阶层只享有权利不履行义务,权利义务实现了一致性。因此C项正确。从价值上而言,法律是自由的保障,法律必须体现自由,保障自由,从法的本质来说,它以“自由”为最高的价值目标,对此,自由必须在法律规定的边界内行使,而不得逾越。因此D项错误。

16.

有学者这样解释法的产生:最初的纠纷解决方式可能是双方找到一位共同信赖的长者,向他讲述事情的原委并由他作出裁决;但是当纠纷多到需要占用一百位长者的全部时间时,一种制度化的纠纷解决机制就成为必要了,这就是最初的法律。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反映了社会调整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的规律B.说明法律始终是社会调整的首要工具C.看到了经济因素和政治因素在法产生过程中的作用D.强调了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正确答案:A[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法产生的一般规律有三个:(1)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个别调整到规范性调整、一般规范性调整到法的调整的发展过程;(2)法的产生经历了从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的发展过程;(3)法的产生经历了法与宗教、道德浑然一体到法与宗教、道德的相对独立的发展过程。该学者的解释属于第(1)种情形。因此A项正确。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法律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这表明:(1)原始社会没有“法律”,更谈不上法律是调整工具;(2)阶级社会出现了法律,但不一定占首要地位;(3)在法治社会,法律才真正成了首要工具。因此B项错误。该学者的解释并没有揭示经济政治因素在法产生中的作用。此外,法律与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在于法律由国家制定、认可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该学者的解释,也没有提及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的区别。因此CD项错误。

17.

关于法的移植与法的继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法的移植的对象是外国的法律,国际法律和惯例不属于移植对象B.与法律继承不同,法律移植的主要原因在社会发展和法的发展的不平衡性C.当前我国对外国诉讼法的借鉴不属于法律移植D.法律继承的对象,必须局限于本民族的古代的法律正确答案:B[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法律移植体现了本国对于国外先进制度的学习,因此移植的对象既包括外国的法律,也包括对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的吸收和转化。因此A项错误。法律继承主要体现为传统的延续,法律移植的主要动力则在于社会和法律发展的不平衡性,落后国家为了摆脱落后的局面,往往就需要学习国外的先进制度。因此B项正确。当前我国对于外国诉讼法的借鉴属于典型的法律移植。因此C项错误。法律继承是指不同历史类型的旧法和新法之间的延续承接关系,因此只要新法和旧法属于不同历史类型即可,继承的对象并不局限于本民族的古代法律。因此D项错误。

18.

全兆公司利用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的便利,在搜索引擎讯集公司网站的搜索结果页面上强行增加广告,被讯集公司诉至法院。法院认为,全兆公司行为违反诚实信用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构成不正当竞争。关于该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诚实信用原则一般不通过“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B.与法律规则相比,法律原则能最大限度实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C.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和特殊性D.法律原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正确答案:C[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一切法律规范都必须以“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法律规范包括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因此,诚实信用原则作为法律原则,必须通过“法律语句”的语句形式表达出来。因此A项错误。由于法律原则内涵高度抽象,当法律原则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标准发挥作用时,会赋予法官较大的自由裁量权,从而不能完全保证法律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以及各种条件的共性,其目的是削弱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能最大限度实现法的确定性和可预测性。因此B项错误。在内容上,法律规则的规定是明确具体的,它着眼于主体行为及各种条件(情况)的共性,其目的是削弱或防止法律适用上的“自由裁量”。与此相比,法律原则的着眼点不仅限于行为及条件的共性,而且关注它们的个别性。其要求比较笼统、模糊,它不预先设定明确的、具体的假定条件,更没有设定明确的法律后果。因此C项正确。法律规则是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当中,而法律原则的适用则不同。因为不同的法律原则具有不同的“强度”,而且这些不同强度的原则甚至冲突的原则都可能存在于一部法律之中。因此D项错误。

19.

关于法律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甲和乙因买卖房屋而引起的法律关系为双向法律关系B.丁为他人的借款提供的担保属于第二性法律关系C.行政法中的人事调动关系为多向法律关系D.丙因故意伤害罪被提起刑事诉讼产生的法律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正确答案:D[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按照法律关系产生的依据、执行的职能和实现规范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调整性法律关系不需要适用法律制裁,法律主体之间即能够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如各种依法建立的民事法律关系、行政合同关系等。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由于违法行为而产生的、旨在恢复被破坏的权利和秩序的法律关系。它的典型特征是一方主体(国家)适用法律制裁,另一方主体(通常是违法者)必须接受这种制裁,如刑事法律关系。丙因故意伤害罪被提起刑事诉讼产生的法律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因此D项错误。

二、多项选择题1.

2007年8月30日,我国制定了《反垄断法》,下列说法哪些可以成立?______A.《反垄断法》的制定是以我国当前的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没有市场经济,就不会出现市场垄断,也就不需要《反垄断法》,因此可以说,社会是法律的母体,法律是社会的产物B.法对经济有积极的反作用,《反垄断法》的出台及实施将会对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C.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客观上需要《反垄断法》的出台,这个事实说明,唯有经济才是法律产生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除经济之外法律不受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D.为了有效地管理社会,法律还需要和其他社会规范(道德、政策等)积极配合,《反垄断法》在管理市场经济时也是如此正确答案:ABD[考点]法与社会

[解析]法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法律。法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而作相应的变化,否则就不能达到为自己经济基础服务的目的。因此A项正确。法律反映社会,这种反映是积极的反作用,表现为对社会发展的促进或者延缓。因此B项正确。法的起源、本质、作用和发展变化,都要受到社会经济基础的制约。但是,不能因此就认为法律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或与其他社会现象无关。除经济之外,法律还要受到政治、道德、宗教等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C项错误。徒法不足以自行,法的作用的实现,受到道德、政策等多方面的影响。法律需要与其他社会规范积极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对社会的管理作用。因此D项正确。

2.

某区质监局以甲公司未依《食品安全法》取得许可从事食品生产为由,对其处以行政处罚。甲公司认为,依特别法优先于一般法原则,应适用国务院《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而非《食品安全法》,遂提起行政诉讼。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条例》不是《食品安全法》的特别法,甲公司说法不成立B.《食品安全法》中规定食品生产经营许可的法律规范属于公法C.若《条例》与《食品安全法》抵触,法院有权直接撤销D.《条例》与《食品安全法》都属于当代中国法的正式渊源中的“法律”正确答案:AB[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一般法和特别法辨析的前提是在同一位阶,而《条例》属于行政法规,《食品安全法》属于法律,两者并不是同一位阶,不能进行比较。因此A项正确。公法主要是指调整国家与普通公民、组织之间关系以及国家机关及其组成人员之间关系的法律。《食品安全法》中涉及食品安全经营许可的内容涉及行政管理机关与公民之间的不平等法律关系,涉及行政管理事项和公共利益的保障性问题,因而属于公法。因此B项正确。我国法院不具有合宪性审查权,无权直接撤销与上位法矛盾的下位法,只能在司法裁判中拒绝适用并向相关机关反映情况。因此C项错误。《条例》因属于当代中国法正式渊源中的行政法规,而非狭义的法律。《条例》是国务院制定的,《食品安全法》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因此D项错误。

3.

赵某在行驶中的地铁车厢内站立,因只顾看手机而未抓扶手,在地铁紧急制动时摔倒受伤,遂诉至法院要求赔偿。法院认为,《侵权责任法》规定,被侵权人对损害的发生有过失的,可以减轻经营者的责任。地铁公司在车厢内循环播放“站稳扶好”来提醒乘客,而赵某因看手机未抓扶手,故存在重大过失,应承担主要责任。综合各种因素,判决地铁公司按40%的比例承担赔偿责任。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该案中赵某是否违反注意义务,是衡量法律责任轻重的重要标准B.该案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属第二性的法律关系C.若经法院调解后赵某放弃索赔,则构成协议免责D.法官对责任分摊比例的自由裁量不受任何限制正确答案:ABC[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法律责任的构成要件包括“责任主体、违法行为、危害后果、因果关系以及主观过错”等五个方面。其中,“是否违反注意义务”属于“主观过错”的范畴,当然是衡量法律责任轻重的重要标准。因此A项正确。按照相关的法律关系作用和地位的不同,可以分为第一性法律关系(主法律关系)和第二性法律关系(从法律关系)。第一性法律关系,是人们之间依法建立的不依赖其他法律关系而独立存在的或在多向法律关系中居于支配地位的法律关系,由此而产生的、居于从属地位的法律关系,就是第二性法律关系或从法律关系。法律实践中,调整型法律关系是第一性法律关系,保护性法律关系是第二性法律关系;实体性法律关系是第一性法律关系,程序性法律关系是第二性法律关系;买卖法律关系是第一性法律关系,担保法律关系是第二性法律关系。该案的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程序性法律关系)是基于赵某与地铁公司之间的实体法律关系而产生的。因此B项正确。法院调解的前提是自愿,双方签署的调解书,实质上属于双方之间的协议。赵某经调解后放弃索赔,属于协议免责。因此C项正确。法官行使自由裁量权必须遵循合法、合理、公正、审慎等原则。因此D项错误。

4.

关于我国的立法体制,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制定基本法律B.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由总理发布国务院令公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C.全国人大常委会公报刊登的行政法规文本为标准文本D.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国务院制定的不合法的行政法规正确答案:BD[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立法法》第七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制定和修改除应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但是不得同该法律的基本原则相抵触。”由此可知,只有全国人大有权制定基本法律。因此A项错误。《立法法》第七十条第一款规定:“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立法法》第九十八条第一项规定,行政法规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因此B项正确。《立法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地方性法规、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公布后,及时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和中国人大网、本地方人民代表大会网站以及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在常务委员会公报上刊登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文本为标准文本。”《立法法》第八十六条规定:“部门规章签署公布后,及时在国务院公报或者部门公报和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以及在全国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地方政府规章签署公布后,及时在本级人民政府公报和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以及在本行政区域范围内发行的报纸上刊载。在国务院公报或者部门公报和地方人民政府公报上刊登的规章文本为标准文本。”因此C项错误。《立法法》第九十七条规定:“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是:……(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因此D项正确。

5.

周某自己赚钱买了一套房子,其父再婚又离婚后无房可住,便来投靠周某。后父子不和,周某起诉让父亲搬走。一审法院从保护所有权的角度出发,认为儿子享有房屋产权判决父亲搬出;二审法院却从“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的法律规定和对公序良俗的理解出发,认为父亲有随周某居住的权利。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由于法官分析案件的方法和法律思维方式不同,会导致不同的判决结果B.法官在考虑案件时既要进行复杂的法律思维,还要考虑各种社会关系,对不同法律规范所体现的不同价值给予恰当的判断和利益的平衡C.法官分析案件的过程中包含了技术性,但又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性的过程D.在审判的过程中,法官拥有自由裁量权不利于法律适用的统一正确答案:ABC[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法官的思维方式不同,对同一个案件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分析案件既包括了技术性的分析,同时还包含了价值判断,即考虑各种社会关系和法律价值。社会时时刻刻在发展,法律一旦制定后就落后于社会的发展,要处理新出现的情况,就必须赋予法官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另外,法律的规定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也是自由裁量权存在的客观条件和要求,而法官利用自由裁量权审判案件恰恰是为了维护法律的统一性。因此D项错误。

6.

某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拟制定《公共场所禁烟条例》,根据《立法法》的规定,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该条例应由自治州人大制定,自治州人大常委会无权制定B.该条例应当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C.该条例应由省级人大常委会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D.若该条例不合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均有权撤销正确答案:AD[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根据题意,《公共场所禁烟条例》属于地方性法规。根据《立法法》第七十二、七十五条规定,自治州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均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因此A项错误。根据《立法法》第七十二条规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地方性法规须报省级人大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省级人大常务委员会对报请批准的地方性法规,应当对其合法性进行审查,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不抵触的,应当在四个月内予以批准。因此B项正确。根据《立法法》第九十八条第二项规定,设区的市、自治州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由省、自治区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因此C项正确。《立法法》第九十七条规定:“改变或者撤销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的权限是:……(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有权撤销同宪法和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有权撤销同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地方性法规,有权撤销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的违背宪法和本法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三)国务院有权改变或者撤销不适当的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可见,全国人大常委会有权撤销地方性法规,国务院无权撤销。根据《立法法》的规定,国务院认为地方性法规不合法的,应当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对该地方性法规进行审查的议案。因此D项错误。

7.

关于立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A.—个代表团或者1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B.委员长会议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由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C.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10人以上联名,可以向常务委员会提出法律案,由委员长会议决定是否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D.专门委员会审议的时候,可以邀请提案人列席会议,发表意见正确答案:BCD[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一个代表团或者30名以上的代表联名,才可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法律案。因此A项错误。

8.

公元前399年,在古雅典城内,来自社会各阶层的501人组成的法庭审理了一起特别案件。被告人是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其因在公共场所喜好与人辩论、传授哲学而被以“不敬神”和“败坏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在监禁期间,探视友人欲帮其逃亡,但被拒绝。苏格拉底说,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最后,他服从判决,喝下毒药而亡。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人的良知、道德感与法律之间有时可能发生抵牾B.苏格拉底服从判决的决定表明,一个人可以被不公正地处罚,但不应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C.就本案的事实看,苏格拉底承认判决是不公正的,但并未从哲学上明确得出“恶法非法”这一结论D.从本案的法官、苏格拉底和他的朋友各自的行为看,不同的人对于“正义”概念可能会有不同的理解正确答案:ABCD[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一个人是否应当遵守与其内心不可认同的法律。如果他认为是恶法,能否勇敢地表示拒绝遵守,还是用合法的手段希望该法的废止。这说明,法律和道德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会有紧张关系。因此A项正确。苏格拉底最后选择了遵守当时的“恶法”,认为不能因为法律的判决对自己不公正,就拒绝遵守法律,虽然判决不公正,但逃亡就是毁坏法律,不能以错还错,体现了他并没有放弃探究真理的权利。因此B项正确。“恶法非法”是自然法学派的观点,认为如果法律违反了基本道德的规定,就不是法律,不需要遵守,而苏格拉底最后选择了遵守法律,因此不支持恶法非法的观点。因此C项正确。法官坚持“恶法亦法”,苏格拉底用生命捍卫法律的尊严,而苏格拉底的朋友却认为“恶法非法”,故每个人对正义的要求各不一样。因此D项正确。

9.

下列关于法与宗教关系的表述中,错误的是?______A.宗教同法的价值有某些相通之处,两者的出发点和目的都包括“使人向善”,使社会有其秩序而不发生混乱,甚至使人们精神上有所依靠与寄托B.宗教的产生远早于法律,法律的产生是社会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C.法律规范一般只规范人的外部行为,宗教规范只规范人的内心活动D.法与宗教在历史上曾经是浑然一体的,但现代国家的法与宗教都是分离的正确答案:CD[考点]法的演进

[解析]宗教规范虽然更侧重于规范人的内心活动,但也规范人的外部行为。因此C项错误。在当今社会,除政教合一的国家以外,其他国家的法与宗教都严格分离。但政教合一的国家还把某些宗教教义作为本国法的渊源。因此D项错误。

10.

甲乙两人分食两个苹果,甲先拿走大的,乙责怪甲自私,甲问乙若你先拿又如何,乙称会选小的,甲说到,既然如此我拿大的岂非正合你意,你又何必怪我。根据该故事,结合对法治和德治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道德缺乏强制力,不能保障人在同样的情形下作出一致的选择B.法律可以从外部约束人的行为,但对道德领域难题的解决并无帮助C.适用不同的程序可能对同样的结果赋予不同的意义D.提前约定好事情的处理方案,对于解决矛盾、避免纠纷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答案:CD[考点]法与社会

[解析]任何社会规范都具有强制力,即保证自己不被随意违反的力量,道德规范也不例外,只不过道德规范往往通过内心强制、舆论强制等非正式的强制力量来实现其要求。因此A项错误。道德规范本身的模糊性,在实践中往往会出现因观念纷争而导致行动上的冲突和矛盾,此时我们就可以通过将一定限度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法律规定,以相对清晰的行为标准来规制统一人们的行动,进而化解一定范围内的道德难题。B项说法过于绝对,因此B项错误。程序正义和结果正义构成正义的完整内涵,作为实现结果正义的过程和方法的程序选择当然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影响,方法不同,程序不同,结果也自然各异。因此C项正确。约定方案并严格履行,本就是避免行动纷争的重要方法。因此D选项正确。

11.

王某因做生意资金周转不灵,向老乡李某借款10万元,并请朋友张某作为担保人。关于该案中三人之间的法律关系,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张某和王某之间的担保关系是保护性法律关系B.王某和李某之间是双向法律关系C.王某和李某的借贷关系是主法律关系,张某和李某的担保关系是从法律关系D.三人之间是横向的法律关系正确答案:AB[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张某和王某之间的关系是调整性法律关系。因此A项错误。王某和李某之间是单向法律关系。因此B项错误。

12.

“在法学家们以及各个法典看来,各个个人之间的关系,例如缔结契约这类事情,一般是纯粹偶然的现象,这些关系被他们看作是可以随意建立或不建立的关系,它们的内容完全取决于缔约双方的个人意愿。每当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创造出新的交往形式,例如保险公司等的时候,法便不得不承认它们是获得财产的新方式。”据此,下列表述正确的是?______A.契约关系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建立的社会关系B.各个时期的法都不得不规定保险公司等新的交往形式和它们获得财产的新方式C.法律关系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既有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思想关系的属性,又有物质关系制约的属性D.法律关系体现的是当事人的意志,而不可能是国家的意志正确答案:AC[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契约之成立,须订约双方主体的合意,因此属于双方有意识建立的社会关系。因此A项正确。社会关系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有些领域是法律所调整的,也有些是不属于法律调整或法律不宜调整的,对于某种交往方式或者获得财产的新方式,法律是否需要调整,归根结底是要由社会经济基础来决定的。也就是说,法律并非“不得不”对所有的新生事物都进行规定。因此B项错误。法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属于社会关系的一种,但又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关系,是根据法律而建立的社会关系,因此其具有法律的社会物质制约性,同时,其中还反映着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因此又具有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思想关系的属性。因此C项正确。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有目的、有意识地建立的。所以,法律关系像法律规范一样必然体现国家的意志。在此意义上,破坏了法律关系,其实也违背了国家意志。因此D项错误。

13.

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的区别,下列哪些表述是正确的?______A.对一般情形之个案,两个冲突规则,一个有效,另一个就无效B.对一般情形之个案,两个竞争原则,一个法律规则有分量,另一个就无分量C.对一般情形之个案,需穷尽规则,方可适用原则D.对一般情形之个案,可以先适用原则再适用规则正确答案:AC[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法律规则以全有或全无的方式适用于个案,规则竞争的结果是获胜的规则排除与其相竞争的规则。因此A项正确。法律原则则以权衡强度或分量的方式适用于个案,原则竞争的结果则是分量重的原则优先适用,落败的原则并非毫无分量,只是分量较轻不主导案件裁判罢了。因此B项错误。法律规则因其内容明确具体,能够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的可预测性价值且能够有效地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因此在案件裁判中具有通常的优先地位。因此C项正确。法律原则的适用条件更为严格而已,具体包括:一要穷尽规则,二要个案正义加更强理由。因此D项错误。

14.

关于法律执行的特征,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法律执行的主体非常广泛,包括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行政机关的委托组织。这些主体的执法权源于法律的赋予,体现了法律执行中的合法性原则B.法律执行的内容非常广泛,以国家的名义对社会实行全方位的组织和管理,涉及国家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大C.在法律执行过程中,执行活动具有单方面性,完全依照国家机关单方面的意志进行,不需要相对人的请求和同意,具有国家强制性的特点D.法律执行是国家行政机关的法定职权,既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进行全面组织和管理的一项权力,又是国家行政机关所应当承担和履行的一种职责,具有主动性的特点正确答案:ABD[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就主体而言,法律执行的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授权组织和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法律执行的内容具有广泛性,法律执行的活动具有单方面性和主动性。法律执行活动具有单方面性并不是说执法机关可以武断地行事,而是说执法机关的意志居于主导地位,但还是需要保障相对人应有的权利,在作出重大的决定时还是要允许相对人申辩的。因此C项错误。

15.

关于法律漏洞及其补充,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嗣后漏洞指立法者在制定法律时因疏忽或认知能力的限制没有意识的法律漏洞B.当案件超越了规范文义的涵盖范围,但规范目的却能够包括该案件时,可以用目的论扩张的方法将该案件纳入规范的适用范围C.目的论限缩指规范文义的范围宽于规范目的的范围,即所谓“言过其实”,其基本原理是不同案件不同适用,排除掉不同案件在同一规范的适用D.填补明显漏洞的方法是目的论限缩,填补隐藏漏洞的方法是目的论扩张正确答案:BC[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根据漏洞产生的时间,可以将法律漏洞分为自始漏洞和嗣后漏洞。自始漏洞是指法律制定时即已存在的法律漏洞。嗣后漏洞是指在法律制定和实施后,因社会客观形势的变化发展而产生了新问题,但这些新问题在法律制定时并未被立法者所预见以致没有被纳入法律的调控范围,由此而构成法律漏洞。因此A项错误。目的论扩张,是指法律规范的文义所未能涵盖某类案件,但依据其规范目的应该将相同的法律后果赋予它,因而扩张该规范的适用范围,以将它包含进来。因此B项正确。目的论限缩,是指虽然法律规范的文义涵盖了某类案件,但依据其规范目的不应该赋予它与文义所涵盖的其他情形相同的法律后果,因而限缩该规范的适用范围,以将它排除出去。目的论限缩面对的是法律之“过度包含”的情形,也即是法律文义所指的范围宽于规范目的所指的范围,或者说立法者“言过其实”的情形。因此C项正确。目的论扩张的意旨在于将原本不为规范文义所涵盖的案件类型包含进该规范的适用范围之内,或者说逾越语义,将该规范的法律后果扩张适用于规范明文规定的案件类型之外。明显漏洞是指法律应当规定,但却没有规定的漏洞。为了弥补明显漏洞,需要目的论扩张。目的论限缩的意旨在于将原为法律文义所涵盖的案件类型剔除其不合规范目的的部分,使之不在该法律适用范围之内。隐藏漏洞是指法律应当排除,但却没有排除的漏洞。为了弥补隐藏漏洞,需要目的论限缩。因此D项错误。

16.

周某在单位工作时,因其他工作人员的疏忽导致被重物砸伤,在送往医院的途中去世。目前其家人正在进行索赔、继承等事宜。关于该案,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对周某来说,这是一个法律行为B.周某被重物砸伤致死这一事件导致其婚姻关系、劳动关系的消灭C.按照法律规定,周某的直系亲属可以从工伤保险基金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D.整个案例中,既存在法律事件,也存在法行为正确答案:BCD[考点]法的本体

[解析]对周某来说,这是一个法律事件,而非法律行为。因此A项错误。

17.

“近现代法治的实质和精义在于控权,即对权力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的强调,包括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和法律的制约。法律的制约是一种权限、程序和责任的制约。”关于这段话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法律既可以强化权力,也可以弱化权力B.近现代法治只控制公权,而不限制私权C.在法治国家,权力若不加限制,将失去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D.从法理学角度看,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实际上也应当是在法律范围内的制约和法律程序上的制约正确答案:ACD[考点]法与社会

[解析]近代法治的精义在于控权,控制国家权力的目的不是将国家权力变得弱小,而是要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使之更好地为公民服务。故法律控权实际上主要是弱化权力的不受制约性,当然同时还可以强化规范运行的权力。因此A项正确。近代法治理论不仅仅认识到了公权力对个人权利的侵害而控制公权力,也意识到私人权力的滥用会带来的危害后果,因而规定了对私权力的限制,如对所有权的限制。法律控制公权力,目的便是要公权力更好地为公民服务。实际上,公权力存在的目的之一,便是对肆意践踏他人权利的行为进行限制。因此B项错误。在最一般的意义上,法与国家权力构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法表述和确认国家权力,以赋予国家权力合法性的形式强化和维护国家权力。在近现代法治国家,法律对国家权力的控制方式即是对权力在形式和实质上的合法性的强调。因此说权力不被法律控制,将失去合法性。因此C项正确。现代法治国家,控权主要是通过法律的方式,尤其是通过程序规范权力运行的方式与步骤总之,权力的运行方式、权利的运行方式皆须实现有法可依。因此,权力制约权力、权利制约权力实际就是在法律范围内的制约和法律程序上的制约。因此D项正确。

18.

在莎±比亚喜剧《威尼斯商人》中,安东尼与夏洛克订立契约,约定由夏洛克借款给安东尼,如不能按时还款,则夏洛克将在安东尼的胸口割取一磅肉。期限截止,安东尼无力还款,夏洛克遂要求严格履行契约。安东尼的未婚妻鲍西娅针锋相对地向夏洛克提出:可以割肉,但仅限一磅,不许相差分毫,也不许流一滴血,唯其如此方符合契约。关于该故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夏洛克主张有约必践,体现了强烈的权利意识和契约精神B.夏洛克有约必践(即使契约是不合理的)的主张本质上可以看作是“恶法亦法”的观点C.鲍西娅对契约的解释运用了历史解释方法D.安东尼与夏洛克的约定遵循了人权原则而违背了平等原则正确答案:AB[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合法成立的契约,在当事人之间具有法律约束力。夏洛克依照契约中的约定来主张自己的权利,体现了强烈的权利意识,其主张有约必践,也体现了强烈的契约精神。因此A项正确。“恶法亦法”是实证法学的基本观点。即只要经过国家制定,无论其是否合乎道德都属于法的范畴。夏洛克有约必践的主张,本质上是“恶法亦法”的观点。因此B项正确。鲍西娅对契约是按照语言的一般正常含义来进行的解释,运用的是文义解释,没有结合历史事实,故不是历史解释方法。因此C项错误。安东尼与夏洛克的契约,属于两个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的约定,双方并没有强迫订立契约,因此,没有违反平等性。但是其约定“如果安东尼不能按时还款,必须以胸口的一磅肉偿还”违反了一般的公序良俗,违反了人权原则。因此D项错误。

19.

据《二刻拍案惊奇》,大儒朱熹作知县时专好锄强扶弱。一日有百姓诉称:“有乡绅夺去祖先坟茔作了自家坟地”。朱熹知当地颇重风水,常有乡绅强占百姓风水吉地之事,遂亲往踏勘。但见坟地山环水绕,确是宝地,遂问之,但乡绅矢口否认。朱熹大怒,令掘坟取证,见青石一块,其上多有百姓祖先名字。朱熹遂将坟地断给百姓,并治乡绅强占田土之罪。殊不知青石是那百姓暗中埋下的,朱熹一片好心办了错案。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青石上有百姓祖先名字的生活事实只能被建构为乡绅夺去百姓祖先坟茔的案件事实B.“有乡绅夺去祖先坟茔作了自家坟地”是一个规范语句C.勘查现场是确定案件事实的必要条件,但并非充分条件D.裁判者自身的价值判断可能干扰其对案件事实的认定正确答案:CD[考点]法的运行

[解析]案件事实主要是证据事实,需要“有证据证明”,并且证据要达到融贯性的程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