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册合集】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7/0C/wKhkGWbrMB2ALo4aAAIIsG02CBc568.jpg)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册合集】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7/0C/wKhkGWbrMB2ALo4aAAIIsG02CBc5682.jpg)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册合集】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7/0C/wKhkGWbrMB2ALo4aAAIIsG02CBc5683.jpg)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册合集】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7/0C/wKhkGWbrMB2ALo4aAAIIsG02CBc5684.jpg)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全册合集】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0/37/0C/wKhkGWbrMB2ALo4aAAIIsG02CBc56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我们知道的植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学生学习《植物》单元的第一课。作为单元起始误,本课重点在于调
查学生对植物认识的前概念,了解学生对植物的知识已经知道了什么,还想了解
什么,这些都将通过“班级记录表”的形式展示出来。教材通过让学生交流自己
已经认识的植物、辨识教材图片中的植物、讨论塑料花是否是属于植物的三个活
动,暴露学生对植物认识的前概念,感受植物多样性的同时,认识到植物与非植
物的一些区别。此外,教材还安排了种植并照顾一棵植物的活动,是本单元的一
条重要线索,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是为后续学习,特别是第5课《植
物是“活”的吗》做好铺垫。
学生分析
学生身边的植物,每天都能看的。探索千奇百怪的植物世界对学生来说,有
着极大的兴趣,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学习基础。在知识基础上,一
年级的学生能指认一些常见的植物,也能说出它们的名字,甚至知道根、花、果
子等器官。但这些概念的认识是零碎的,不系统的,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和总结。
在能力方面,一年级的学生,书写、交流的能力都也比较缺乏,刚刚接触科学,
更没有倾听他人、记录、分析的学习能力,这些都需要老师在第一课的教学中做
好引导和培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认识到我们的身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植物。
2、能简单描述植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
1.比较塑料花和盆栽植物,学习用证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2.播种植物,能用简单的方式坚持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
【科学态度】
在活动中能认真观察、倾听他人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知道植物可以美化环境,能给我们带来美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植物的多样性,认识植物的一般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到植物与非植物的一些区别。
器材准备
教师:一盆植物(刺梅)、班级记录表、板贴
学生:刺梅盆栽、每组一盆塑料花、绿豆种子、大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课题
1.(ppt多种植物照片)这么照片里的东西大家都认识吗?请学生说一说植
物的名字。玉米、仙人掌、大白菜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植物。(板书课题:我
们知道的植物。)全班齐读〃植物〃。
2,除了老师照片里的植物,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植物呢?
(预设,老师追问:你能描述下XX植物的样子吗?生活在哪里?你是如何
养XX植物的?需要浇水吗?需要阳光吗?)老师及时将有关植物的信息记录在
班级记录表中,如有根、茎、叶、花、绿色的、长在土里等.
二、观察描述,寻找共识
1.大家说的都很好,公园里有植物,山上有植物,有些同学的家里都有植物,
看来我们的生活无时无刻都有植物的身影。现在老师就要考考大家的眼力,请大
家看这幅图片。找一找这幅图片中哪些是植物?把你能找到的植物圈出来,看看
谁找的植物种类最多。
2.请学生先观察一段时间,让学生在图中圈出找到的植物,追问这种植物的
特点,并将理由记入班级记录单中。(预设:长在土里、水里、会长大、石头缝
中有)
2.刚才同学们指出了很多植物,这里有一只会动的蝴蝶,它是植物吗?为什
么它不是?(预设:植物不会自己移动,有生命)
3.出示一份刺梅盆栽。同学们找的真准确。为了奖励大家,老师决定给大家
发一份礼物,这个礼物是一盆植物,它叫名字叫刺梅。
4.谁能说一说你看到的刺梅是怎样的?还能看到什么?除了用眼睛看,还能
用手摸,摸什么?还能用鼻子闻,闻什么?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
5.请同学用看、摸、闻的方法观察下刺梅,看看哪个组发现的最多。分发每
组一盆刺梅,给学生小组内交流几分钟,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发现。(介绍过
程中要及时记录学生对植物的描述信息)(介绍之后要给予及时的评价和鼓励,
如这位同学介绍的很详细,很完整,说话的声音很响亮等。)
6、同学们说的都不错,原来关于植物,大家都有这么多的知识。指向班级
记录表,小结对植物的己有认识。
三、迁移对比,思维提升
1、出示塑料花,老师这里还有一种花,它的名字叫塑料花。同学们,这盘
塑料花是植物吗?
2.分别请一位认为是和不是的同学,说一说理由,追问与刺梅的区别。
3.想判断是不是植物,要和真的植物刺梅比一比(ppt出示要求)
(1)将小组内的一盆植物与塑料花放在一起,仔细观察、对比。
(2)小组内说一说。你认为塑料花是植物吗?理由是什么。
4.请每个小组领取一份塑料花,仔细观察,和刺梅比一比。找一找、想一想
塑料花到底是不是植物。
5.分组观察比较,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6.汇报展示,全班交流。请认为不是植物的小组,说说他们找到的新证据。
请认为是植物的小组也说说理由。(教师对班级记录表中植物的特点进行补充和
修正,有疑问的不能达成共识的用问号标记)
7.同学们刚才的讨论很精彩,相信对如何判断植物有了更多的认识。但还有
一些存在疑问,大家争论不下来。没关系,在接下来的科学课上,我们还将继续
学习有关植物的知识,到时大家会知道的更多〃
四、播种养植,拓展延伸
1.同学们,今天我们认识了很多植物。但是你们养过植物吗?(PPt向日葵
的一生图)如果种的好,植物会慢慢的长大长高。老师这里就有几颗绿豆的种子,
想不想自己来种棵植物?应该怎么种呢?
2.结合ppt演示介绍绿豆种子的种植。在透明纸杯中放入湿纸巾,在纸巾上
均匀的放上几粒种子。一到两天加水,保持种子潮湿,但不要淹没种子。期间观
察种子的变化,画画或者拍照等方式进行对植物生长变化的记录。
3.下发绿豆种子,并指导学生将植物的生长变化记录到活动手册上。
五、课后检测
可以将记录表打印出来,粘贴在教室内,课堂上老师可以将最初的绿豆种子
画在第一周的方框中,方便孩子进行模仿。课后还可以提醒学生,除了画的方式,
拍照也是记录的一种方式,可以将拍摄的照片打印出来,然后贴在活动手册上。
要求学生坚持记录,对能每周记录的同学给予激励和适当的奖励。
【板书设计】
致家长的一封信
亲爱的家长,您好。我是孩了们的科学老师,《科学》是孩了」,、学阶段重要的门学
科,与语文、数学一样,对孩子的智力发展有重要作用。今天,您的孩子在第一堂科学课中
学习了植物,课后孩子们将对植物进行种植。孩子的成功离不开家长的陪伴,请您在百忙之
中务必阅读以下的内容,与孩子一起种植一种植物,观察、记录植物的生长变化。感谢您的
配合!
方法一:土培
需要的材料:小花盆、铲子、新鲜泥土、水、种植的植物(绿豆、土豆、凤仙花等)
种植的要点:
1、小花盆的底部要留有小孔,方便将过多的水排出。
2、放植物种子的土坑不要太深,稍微盖过种子即可。
3、浇水不要太多,每隔几天浇一点水,保持土壤表面湿润即可。
花盆底部要有些小孔,方便排水土坑不要太深,稍微盖过种子即可
方法二:水培
需要的材料:透明水盆或瓶子、水、种植的植物(大蒜、水仙、白萝卜等)
种植要点:1、水不要加的太多,稍微打湿植物根部即可。
2、每隔几天查看下水量。要及时给花盆补水。
最后的提示:坚持观察和记录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请和孩子一起,坚持每周一次用拍照
或画图的方法将植物的变化情况记录在孩子们的活动手册中。
1.2观察一棵植物
课型:探究课
课时:1课时
教材分析:
通过对第1课的学习,学生初步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本课在此基础上通
过观察一棵植物,加深对植物外形特征的认识,重点指向根、茎、叶等营养器官,
并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植物是生物"的概念。
本课以观察、描述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一年级学生的观察主要停留在看上,
所以教师要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观察方法的细致指导,使学生能充分运用眼、耳、
鼻等多种器官从整体到局部进行观察。因为学生太小带到室外观察课堂调控很难,
所以在教室内观察。
由于学生识字不多,记录主要采用画简图的方式。对学生来说,科学绘画还
是第一次,所以教师要做好指导工作,告诉学生科学绘画和艺术绘画的不同,科
学绘画比平时的画画要更多关注细节。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然后尽可能准确
地把看到的东西如实画下来。本节课教师先给学生示范画简图的过程,手把手地
教,要求学生尽量画得像一点,鼓励学生想办法让自己画得像一点。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植物有根、茎、叶等结构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看、摸、闻等方法)观察一棵植物外部
形态特征。
2.在教师引导下,尝试用科学词汇(根、茎、叶等)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3.能把观察到的植物样子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科学态度】
1.对常见植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认真观察、认真记录。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植物是有生命的,要爱护植物
教学看点
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看、摸、闻等方法)仔细观察一棵植物的
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
1.茎的指认
2.画简图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狗尾巴草、蒲公英、小灌木
学生小组:狗尾巴草、蒲公英、活页记录本、铅笔、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请两位学生来配音)
1.实物、课件同时呈现狗尾巴草,
(多媒体声音或配音)提问:小朋友,你们知道我是谁吗?(预设:狗尾巴草,或
不知道)
我是狗尾巴草。你们在哪里见过我呢?(大家一起回答)
请你们认真观察我,看看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请学生指认(预设:叶子、茎(不一定讲得出)、根、种子(不一定讲得出))
2.接下去我们再请出下一位朋友)
实物、课件同时呈现蒲公英。
(多媒体声音或配音)提问:小朋友,那么我又是谁呢?(预设:蒲公英,或不知
道)
我是蒲公英,也请你们认真观察我,看看我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预设:
叶子、茎、根、种子)
3.总结:我是狗尾巴草,我是蒲公英,我们都有根、茎、叶(ppt展示)
二、新课探究-----
1.观察一棵植物
(1)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观察植物呢?
预设:看、摸、闻
(2)那接下去就请小朋友们仔细看一看狗尾巴草,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请多个学生回答)
(3)再来摸一摸狗尾巴草,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请多个学生回答)
(4)再来闻一闻狗尾巴草告诉大家你闻到了什么?(请多个学生回答)
(5)接下去我们来仔细看一看蒲公英,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请多个
学生回答)
(6)再来摸一摸蒲公英,告诉大家你摸到了什么?(请多个学生回答)
(7)再来闻一闻蒲公英,告诉大家你闻到了什么?(请多个学生回答)
如果学生说不出来,适当加以引导
如果学生科学词汇用得不规范,要加以纠正强调!
总结:我们可以用看、摸、闻的方法来观察植物
2.画一画这棵植物
(1)接下去就让我们一起来画一画狗尾巴草,用铅笔和彩笔画在活页记录
本上,等一下我们看一看谁画得最仔细、最认真。
(2)老师对着真实的狗尾巴草进行示范,一边看一边画,学生跟画。示范
完后教师巡视指导
先画土,再画茎,再画根,再画叶
(3)学生的作品展示,老师评价,给认真的学生奖励种子。
三、小结:
当我们观察好一棵植物后要记得把它的样子在记录本上用画简图的方式记
录下来。
作业设计
认真观察校园里的一棵树并在记录本上画出它的样子
1.3《观察叶》
设计者:仙降中心小学潘晓娟
教材分析
本课是在学生观察了一棵植物之后,进一步缩小观察对象,对叶的共同特征
和特点对植物叶的特征进行更加具体的观察。学生对叶比较熟悉,对叶的结构、
外形也有一定的认识。本课重点观察的是叶的外部特征。学生通过比较不同植物
的叶,建立起叶具有相同的结构,但又存在着形状、大小、颜色等差异的认识。同
时学生在观察和比较中,体会到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在观察不同植物的叶之
后,教科书安排了“观察同一棵植物的叶”的活动。目的是让学生从对一根植物
枝条上的叶的比较中,发现叶具有生长、发育、衰老的生命过程,让学生体会到
叶也是有生命的,是植物具有生命的一个证据、一种表现。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1.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自己的
特征。
2.知道植物的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科学探究】
1.在教师指导下,能利用感官观察叶的外部形态特征,并用简单的语言进行
描述。
2.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
1.能在好奇心驱使下,对植物的叶表现出探究兴趣。
2.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认识到植物是有生命的,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时安排1课时
学习重点
植物的叶是多种多样的,每一种叶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都具自己的
特征
学习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各种各样的叶,认识到植物的叶具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教学准备
教师:小盒子(装叶片),8种不同的叶片(械树叶、柳树叶、木兰叶、雪
松叶、石楠叶、樟树叶),一根树枝(含嫩叶,老叶,枯萎的叶)学生记录单,
笑脸,糖果。
学生:水彩笔。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我听其他的老师说啊,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最近进步非常大,表现也是越来
越好了,所以我特别想给我们的一年级小朋友上一节科学课!今天老师还带来了
奖励笑脸和糖果,谁得到的笑脸越多,糖果就越多。上课之前老师对小朋友们有
几点要求:当我说小小手你们就一一放放好。当我是说小嘴巴一一不讲话。当我
说小眼睛一一看老师。我们班的小朋友太聪明了!!
(一)创设情景一一森林生日派对(3min)
1.师:上课之前,老师要给你们讲一个故事(PPT出示森林聚会图)。有6
个小朋友,他们的小名分别见小叶、小青、小宝、小林、小西、小绿。今天是小
宝的生日,他们在森林里举行了一场生日派对,大家都为小宝准备了生日礼物,
唯独小西,他竟然忘记了!怎么办呢?
2.师:这时候小西灵机一动,他想到了一个好办法,他抓起书包,往草丛里
跑去。他拿出书包里的胶水、剪刀还有纸(PPT出示工具图片)。不一会儿的功
夫就作出了两幅一一“叶画”(PPT出示叶画,简要介绍小西找来了许多完整
的叶子,经过巧妙组合完成了这两幅叶画,这下小宝的生日礼物有着落了!
3.师:你想知道小西是怎么做到的吗?
(二)观察各种各样的叶子(lOmin)
L师:其实生活中,小西是一个特别爱观察的孩子。他最喜欢观察各种各样
的叶[板书:观察叶(简笔画)],他认识很多叶子,对它们的特点也是了如指掌,
他知道什么样的叶子适合做孔雀的尾巴,知道什么样的叶子适合做老虎的头。[板
书:特点]
2.师:同学们,你都知道哪些叶子?它有什么特点?(他们都长什么样?)
能跟我们大家说说吗?
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可以看到叶子,他们奇形怪状各不相同,想跟
我去瞧一瞧吗?(PPT出示一组叶的图片:杨树-杨树叶、栋树一栋树叶、桃树-
桃树叶、芭蕉叶、雪松-雪松叶、械树-械树)
边提问:你发现这片叶子有什么特点?[板书:特点]
你们觉得这片叶子像什么?([形状]方面的特点)
这片叶子哪里特别吸引你?
你还有什么新的发现?
学生:绿色的([颜色]方面的特点),叶片很大([大小]方面的特点)
[板书归纳:方法:看。哪方面的特点:形状、颜色]
4.师: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发现,这6片叶子都有他们自己特点。每片都
不同,你发现了它们之间有哪些不同?(PPT出示所有叶的图片,学生比较观察)
(学生:大小、形状、颜色、叶的边边…)[板书归纳:特点:大小、叶缘]
5.师:我发现刚才这些叶的特点都是小朋友们“看”到的,除了“看”一一
我们还有什么方法去观察呢?(学生:摸一摸、闻一闻)想摸一摸闻一闻吗?
(引导学生还可以用摸一摸、闻一闻的方法观察叶子)[板书:用手摸,鼻
子问(简笔画形式)]
(三)观察一片叶子(20min)
1.师:我今天给每个小组都带来了一个百宝盒。每个百宝盒里都有6片不同
的叶子,还有一张小纸条,我分别给他们标上了序号你可以在纸条上找到它们的
名字,动手之前我有几个要求:
(1)每位小朋友只能选一片叶子观察,如果你们都看中了一片叶子,不能
抢,可以等别人观察完了再交换。
(2)观察之前先思考:怎么观察?(提示:用眼睛看看、用受摸、用鼻子闻。)
观察什么?(提示:叶子的形状、颜色、大小、叶缘、厚度等等,比一比哪位小
朋友发现的最多!)
(发记录单:每人一张)
(3)画一画你观察的叶子,画完比一比,你的叶子和别人的叶子有什么不
同?可以互相交流。(教师指导画法)
(4)听到音乐声响起后停止观察。端正做好,举手示意。
小纸条:
123456
xu§songy6qishuydshin含nydliushuyemu恪nydzhangshOyd
雪松叶植树叶石楠叶柳树叶木兰叶樟树叶
2.小组分发材料,学生观察,老师指导
3.师:都观察好了吗?请哪位小朋友来说一说,你有什么重大发现?
学生回答:我观察的是号叶子,我发现o
(学生上台说明,记录单投影展示)
4.师小结:我们班的小朋友太了不起了!在你们的介绍下,我发现每一片叶
子都是那么独特,你们太会观察了!
(四)叶子的生长一它是有生命的!(8min)
1.师:经过这节课的观察,相信小朋友一定记住了不少植物的叶子,我们发
现它们各不相同!我今天还带来了一根树枝,请你们仔细瞧一瞧:树枝上的叶子
都一样吗?(PPT出示一棵植物的叶)
2.师:叶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它会怎样变化?
3.小结:叶是有生命的,会长大会变化也会死亡。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学会了哪些观察方法?你还
是知道可以从哪些方面观察叶?或者这节课上你还有什么疑惑?
七、板书设计
Ungn
方法福山
xlngzhudnggxidoydnXhOudu
形状、大小、颜色、厚度…
sh6u画
手感
八、作业布置
动手做一副“叶画”
活动记录表
zhlwudeyd
植物的叶
riql
日期.
zhlwudey。
植物的叶
riql
日期_____
1.4《这是谁的叶》教学设计
瑞安市塘下镇鲍七小学吴文国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第三课《观察叶》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叶子,到室外去找到这些
植物,让学生了解同一种植物生长在不同的地方,同一种植物的叶子,不完全相
同。本节课一共三部分内容:一是分一分这是谁的叶,二是找一找这些植物,三
是研讨怎么找到的。本节课是第一次组织学生到室外活动,所以要考虑区域,组
织活动前非常明确的要求去哪里,做什么。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2.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及其叶具有的特征。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和描述一片叶的特征。
2.能用简单的图画描述叶的外部特征。
3.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科学态度】
1.对常见植物的特征表现出探究的兴趣。
2.产生到植物生长的环境中观察植物的兴趣。
3.提高到室外开展活动的能力,并养成良好的习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完成任务并表达。
教学重点
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植物的叶具有共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
根据叶的特征到校园中寻找它们是哪一种植物的叶。
教学准备
枫树叶、爬山虎叶、绿萝、香樟叶、红花棍木叶,记录单
教学过程
一、猜一猜
1.“猜叶”游戏。教师把课前收集的叶分类,选出有特点的展示在实物投影
仪下,请同学们猜。
2.“我说你猜”:由学生说出某一片叶的特征,邀请其他同学来猜。
3.你是怎么猜到的?
二、画一画
找出两片你最喜欢的叶子,根据实际把它画下来。
三、找一找
1.“小叶子,找妈妈”。在校园中找到这种植物。
2.讨论:(1)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
(2)怎样才算是找到了?
(3)活动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3.学生活动
四、研讨
1.我们是根据叶的什么特征找到植物的?
2.在哪里找到的?
3.除了这个地方,找的过程中还在哪里也发现了这种植物?
植物的叶
1.5《植物是“活”的吗》
设计者: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朱启跑
教材分析
本课将引领学生概括前4课的学习收获,结合自己种养植物过程中的发现,
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有生命的,这是本单元的核心目标。通过第1课到第4课的
学习,学生积累了一些观察、描述的方法,对植物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但一年级
的学生表达能力还比较弱,对于植物是一个生命体的认识也比较零散、粗浅,需
要教师帮助他们回顾和梳理,因此,教科书安排了“把我们自己种养的植物带来
观察”和“展示我们的观察记录”两项活动,通过在教师指导下的再次观察、对
记录表的回顾,以及同学间的相互交流、启发,归纳植物作为生命体“活”的证
据,教科书还安排了“我们收集到的其他资料”这一活动,以樱花一年四季的生
长变化为例,把学生的视野从对静态现象、短期现象的观察,引向对更为广阔的、
长期的,动态的植物生命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植物是“活”的
的证据。最后,通过塑料花和前面的学习进行正反论证。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植物需要水分、阳光以维持生存和生长;
2.植物是“活”的,它是有生命的;具有区别于非生物的特征;
【科学探究】
1.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比较植物的特征及其变化;
2.通过搜集证据证明植物是“活”的;
【科学态度】
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有关植物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2.培养学生认识和研究植物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珍爱生命,爱护身边的植物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塑料花、植物、课件
学生准备:学生自己种养的植物、学生活动手册、以及有关植物是“活”的
证据、图画等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一)展示一副图片:一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
你能来描述一下这幅图上的内容吗?
1.若学生描述道“活”的小动物,则直接追问....
(为什么你觉得它是“活”的)
2.若学生没有描述到“活”的小动物,则提问:
(二)问题1:你觉得图中的小动物是“活”的吗?为什么这么认为呢?
二、问题聚焦:动物是“活”的,植物也是“活”的吗?
你是怎么想的呢?你的想法是…
(引导孩子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三、观点分享:
我认为:植物是“活”的,我的依据是.....
我认为:植物不是“活”的,我的依据是.....
我不确定:
(引导孩子,在交流分享观点和想法过程中,逐渐地把依据和观点联系在一起,
学会面向全班同学交流)
四、继续寻找支持我观点的依据:
1.我种植的植物,出现的变化;
(可以先请孩子说说自己的种植经验,发现在不端生长)
2.我的观察记录表:
(在说说的基础上,再出示孩子的活动记录表,用孩子的记录,证实植物的
生长)
3.其他依据:身边的证据、网络资料、科普资料
给你的植物排排序
我这样排序的理由是什么呢?
其他同学认同吗?
五、研讨交流,
1.说说支持我观点的依据;
2.通过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现在在活动手册上,把你认为植物是“活”的理
由圈起来,再全班交流;
展示班级记录表,将学生的回报,形成班级共识:
,班级记录表\
V7
六、活动
你觉得塑料花是“活”的吗?
说说你的理由
七、课后延伸:
种植萝卜盆景
预测植物的变化、并记录
板书设计
1.5植物是“活”的吗
会生长、会死亡
中曲I,活的
需要水
塑料花不是活的
1.6校园的植物
一、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在实地观察中,发现不同地点生长着不同的植物,她们有各自的特征
和名称。
2.再次感受植物是有生命的,植物生长在自然环境口。
【科学探究】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描述和记录植物的形态。
3.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对植物的观察中提出新发现和研讨遇到的新问题。
【科学态度目标】
1.在科学探究活动中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尊重他人。
2.产生认识植物的兴趣,养成珍爱生命、爱护植物的意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人类与植物共同生存在地球上,两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2.植物可以美化人类的生活环境。
二、教学重点:
运用这单元的观察方法对校园其他植物进行观察记录。
三、教学难点:
四、交流观察新发现和研讨遇到的新问题。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场地选择:多种多样的植物(最好是灌木丛,适合学生的观
察高度,降低画画要求)、教师视野之内、教师踩点、认识植物;
教具:香樟树挂图(可彩色打印);眼、耳、鼻(图画贴)
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铅笔、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前指导:集体观察、记录
方法:学生上台示范,其余学生纠错或补充
1.同学们,这个单元我们认识了植物宝宝并且学会了如何做记录。这
节课老师将带小朋友们一起到校园里认识更多的植物朋友,大家想不想?
2.不过老师要先考考小朋友是不是已经学会了怎么观察一棵植物并学
会记录了。
3.PPT呈现一张大的香樟树图
4.你们见过这种植物吗?
5.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6.在哪里见过它?
7.教师介绍:这是校园里的一棵香樟树,这是树干,这是树枝,这是
大树的叶,还有埋在土壤里的根。哪位小朋友来示范一下你会怎么观察这棵
大树?可以边说变动作示范。其他小朋友认真听前一个小朋友说完,可以纠
错或上台示范补充。
预设:可以先远远地站着观察,然后把高度和形状画下来,再走近观察
树干和树叶。
追问:怎么把这棵树的这些部分画下来呢?
学生说明,老师适时出示PPT示范板画。
追问:怎么观察树干和树叶?
预设:摸摸树干、比划树干大小;再看叶子的形状、摸摸叶子。
教师板书(黑色加粗部分):
观察顺序:远------近
观察内容:远:形状高度
近:树干叶……
观察方法:看摸闻(用图画贴)
记录方法:三步骤分解(远看树的形状、近看填充树枝、
填充叶子)
8.接下来我们一起去观察那我们在校园中观察植物,可能会遇到很多
小动物,我们要怎么做呢?
9.温馨提醒:1.安全、不伤害植物;2.携带科学记录单和铅笔.3.在老
师指定的区域内观察植物;4.选定一棵植物,并把它画在记录单里。5.用图
画表示。
(二)活动中:分组观察、记录
方法:教师通过关键问题来引导观察和记录
教师巡视:1.安全保障2.纪律约束3.进程调控
全班分组观察要求:
1.四人小组,每个小组跟随组长一起行动,观察完一种植物再观察另一
种植物。(课前和小组长进行沟通,激励他带领好其他小朋友)
2.约定集合时间和集合地点。观察时间20分钟。
关键问题:
1.如果小组观察完一棵树,可以再观察其他植物,也用画图的方法记录。
2.取一片你观察的树木的叶子贴在你的记录单上,与其他小伙伴一起交
流。
3.遇到不知道植物名称的举手示意老师。
4.说说有什么其他发现,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引导:比如看到会
掉,黄了;树上有果子;有些花枯萎了;树叶被虫子咬了;树的茎有的硬有
的软;仙人掌的肉是不是叶子,刺有什么作用?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根?
等)
(三)活动后:组织全班研讨,关注激励评价
L场地:教师组织学生排队有序地回教室
2.形式:取样展示交流、实物与图样结合
3.汇报顺序:
A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幻灯片下请学生描述画下来的植物特征,说说在
哪里发现的。
B其他同学对同一种植物的观察发现进行补充。
C说说有什么其他发现,鼓励学生提出新问题,尝试让学生相互解答。
4.汇报中针对学生语言表达不足时,适时追问和引导的问题:
A这棵植物长在校园的什么地方?
B这棵植物长了些什么?
C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个部分,能具体描述一下吗?(让学生将自己
取的样本进行展示交流:比如叶子)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适时姜关键内容记入班级记录表中。
5.汇报中的新发现、新问题:鼓励其他学生对这些疑问展开交流
预设新发现:树叶掉了,黄了;树上有果子;树叶被虫子咬了;树的茎有的
硬有的软;有的树有很多茎,有的只有一根主要的树干;有的树上有花
(调查个别现象有多少同学都发现了,为了初步引发学生在科学课上学会认
真观察和思考)
预设新问题:1.是不是所有的植物都有根?
2.小草很软,是不是没有茎?
3.植物生长都需要土壤吗?
4.植物开的花有什么用?
5.这棵植物开花了,以后会怎样变化呢?
6.班级记录表
再次拿出本单元起始课学习制作的班级记录表,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
习前的哪些疑问已经解决,将不能解决的问题继续补充到记录表中,并挂在
教室里。
六、教师板书
远:形状高度近:树干叶……
看摸闻(用图画贴)
记录(香樟树为例示范)
六、活动手册记录单
校园里的植物
记录人:_____R_____________
期:
①②③
④⑤⑥
⑦⑧⑨
这节课我在校园里一共认识了种植物。
1.7、我们离不开植物
瑞安东山小学王若雷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学生学习《植物》单元的最后一课,也是对《植物》单元的拓展和
补充。它补充了人类和植物之间密切的关系,让学生认识到植物为我们的生活带
来了许多便利和美的感受,同时材料阅读也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一种方法和途径。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知道地球上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植物,了解到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不开植物。
【科学探究】
能用合适的科学词汇进行表达。
【科学态度】
在活动中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与环境】
了解植物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植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课时安排:一节课
材料准备:ppt,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们,这是谁呀?
生:光头强,熊大,熊一。
师:对啦,最近,光头强和森林保护者熊大熊二兄弟达成了共识,不再破坏
森林。于是森林里的小动物们就举办了一个庆祝晚会,准备了许多奖品,但只有
完成智勇大冲关并且分数最高的小组才可以得到特等奖。你们想得到特等奖吗?
生:想
师:好,那接下来我们就四人一小组一起接受挑战,看看哪个小组表现地最
棒,得分最高,有没有信心?
生:有
二、活动
师:晚会在森林的魔法屋进行。晚会举办者为大家准备了丰盛的食物。挑战
的第一关就跟食物有关。
战帖:谁是火眼金睛
1.森林晚会的食物中,哪些来自植物,请圈出来。
2.圈对一个得一分,圈的越多,越准确得分越高。
生汇报交流,师积分,总结,森林晚会的食物中好多来自植物,那平时我们
吃的食物中来自植物的多吗?生:多。举例……
师:第一关,同学们表现地都很棒,那么第二个挑战又是什么呢?
这是光头强的家。
战帖:
说一说光头强的家哪些是植物做的,说的越多,得分越高。
生汇报交流,举例,师积分,总结,看来,我们住的地方很多都来自植物。
战帖:分类任务
1.给参加森林晚会的小动物的穿着分分类,看看哪些来自植物。
2.分的越准确,得分越高。
生上台分类,贴图,展示,汇报,师积分,总结,看来,我们穿的很多也来
自植物。
三、总结
看来,日常生活中我们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植物,植物对我们的生活很
重要,所以光头强不再砍伐树木是正确的。那么我们小朋友生活中能伤害植物
吗?
评比最优小组,给予奖励。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教学背景:
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
观察中,人们会有意无意地对观察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比较常常是事物之间互
为参照物对比。比较结果也是相对的结果,不是标准化测量的结果。
刚入一年级的孩子在观察和比较中通常会集中在物体外观的相似之处和不
同之处上,例如物体的颜色、形状等。生活中,它己有丰富的比较经验,例如比
身高和体重,但对于多个物体之间的比较结果的描述是有困难的!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从观察恐龙开始,比一比恐龙模型的大
小,我们也许发现学生对恐龙模型的大小仅仅是“一看”便有了定论,这个定论
的潜在依据可能是比较恐龙的胖瘦,也可能是比较恐龙的长短,也可能是比较恐
龙的高矮。对学生具有挑战的是,通过活动,他们会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
较方法,比较方法的不同结果可能也有所不同。另外他们还会学习排序的方法来
描述比较的结果,在活动的最后,需要展示所有组的比较结果,是学生养成关注
他人信息的习惯,同时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结果描述恐龙的大小。
如果,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会有意识的把恐龙对齐后比长短或把他们放在
同一桌面上比高矮,这是“公平比较”的行为表现,也说明学生已经意识到,只
有公平的比较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果。在研讨环节,可以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
比较过程,引出公平比较的话题。比较需要公平和准确的话题也将贯穿整个单元
的始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观察物体的相似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不同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有不同的结果。
【科学探究】
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索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
1.愿意倾听他人意见,乐于描述自己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大拇指糖果课件汇报图片若干两根长短差异很小的吸管
手机电脑同步软件大小恐龙模型4组(每组四只,长短、高矮、胖瘦等不
同)
学生准备:大小恐龙模型12组(每组四只,长短、高矮、胖瘦等不同)记
录单
教学导语:
1.谁比谁大?(有对比)
2.你怎么知道的?(激发前概念,引出比较标准)
3.你怎么比较的?(引出公平的对比)
4.从整体上观察,谁比谁大?(讲究整体性)
教学过程设计:
一、课前交流一一比身高、比体重(5分钟)
1.两位授教教师并排站在一起,
提问:同学们,梨子老师与大海老师谁大谁小?
生:大海老师大。
追问:大海老师比谁大?
生:大海老师比梨子老师大。
再追问:你怎么知道?
生1:大海老师比梨子老师高!
追问:你怎么比较的?
生:梨子老师只有到大海老师的肩膀。
再追问:你们真的好棒,可以公平的从身高观察比较我们的大小。
设计目的,初步引出比较是需要参照物进行对比的。
2.梨子老师指一指自己的长头发,那我的头发比大海哥哥的长,所以我比大
海哥哥答?
生:不可以这样比!
追问:那怎么比较?
生:要看整个人的(生上台示范比较的方法。)
所以我们比较的时候要完整、公平。
设计目的:引出比较公平对比,而且比较要完整。剖析孩子的前概念。
二、情景导入(2分钟)
1.出示课件1侏罗纪公园。
提问:小朋友们,这是哪里?生:侏罗纪公园。
提问:侏罗纪公园里有什么?生:恐龙
2.出示课件2小翼龙被坏龙抓走了
讲故事:可是,你们知道吗?有一天小翼龙才刚出生,出去玩,就被坏龙抓
走了!恐龙王国里的恐龙们都很勇敢,奋不顾身想站在第一位去营救小翼龙。最
后他们决定分成四人一组,只有四只里最大的才可以站在第一个,第二大站在第
二个,第三大站在第三个,最小的站在最后面。可是他们都说自己是最大的,小
朋友们,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生:好!
设计目的:
用情景故事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同时将问题直接聚焦在谁大谁小,并引导
用排序的方法记录。
三、照片对比(5分钟)
1.出示课件3四只恐龙的照片
提问:孩子们,观察图片中恐龙模型大小,你们觉得四只里哪一号恐龙最大?
你怎么想的?
生1:三号最大!因为他最长
生2:三号恐龙最大,因为他最高。
生3:三号恐龙最大,因为他最胖.
设计目的:这个环节孩子可能有很多想法,只要公平比较四只恐龙的都可
以。
2.教师拿出3号恐龙模型,你们是说它吗?
生4:我觉得1号最大,因为他是霸王龙。
追问:对,它是霸王龙!那小朋友,霸王龙哪里比其他三只大?
生4:他也很高。
3.教师拿出1号恐龙模型,
师:我们也请出•号恐龙模型来,利刚才你们认为的三号恐龙模型比一比,
谁比谁大?好不好?生:好
追问:现在比一比,谁比谁大?你是怎么知道?
生:一号恐龙大,因为它比3号恐龙高!长!胖!……
设计目的:
质疑学生从而让学生反思自己的对比过程。从而意识到从过“看”对比恐
龙大小是不科学的,因为近大远小。
4.再追问:你是怎么比较的?
请学生上讲台比划下方法!
设计目的:强调公平对比。
四、实物对比(20分钟)
1.教师拿出2号4号恐龙恐龙:
现在我们把这队的四只恐龙模型都请出来,你们觉得他们从大到小排队去救
小翼龙该怎么排?谁第一?谁排第二?谁排第三?谁排第四?并追问:你们为什
么这么排?
鼓励:你们好棒啊,会根据()的标准去比较它们的大小,其他聪明的
小朋友有没有其他的从大到小的排队方法呢?
请一组小朋友上讲台试着排一排,
设计目的:
让孩子们说想法,肯定想法,并引导孩子们统一标准去排序。并鼓励,有
没有其他排法?
2.发放记录单(出示课件4指导记录单)
3.等会大家一起都给各个小队的恐龙排排队,并把他们的排队顺序记录下来。
大家请看这张记录单,恐龙身上都有序号的,从高到矮你认为第一大的记录在第
一个,第二大记录在横着的第二格,第三大记录在横着第三格,第四大的记录在
横着的第四格,比如刚才小朋友排序的,我们让这组小朋友记录下,你们的标准
是……第一大是……
4.刚才小组的小朋友记录刚才的比较结果!
(你们还有没有其他从大到小排队的方法?那你们继续研究!)
5.发放恐龙模型!
老师:“小朋友你们都会烹录了吗?那就让我们帮助恐龙们从大到小排好队
去营救小翼龙吧!但是请大家注意安静观察比较,注意公平!别忘记记录哦!音
乐响起,请立刻将恐龙放回袋子,送到讲台前!”
孩子们给恐龙从各个方面从大到小给恐龙排序,并记录c
6.教师巡逻指导,并将记录好的拍照。方便汇报。并发放恐龙卡片让排的最
快孩子们上讲台贴一贴。
五、汇报交流(10分钟)
1.老师:表扬第一组的小朋友,整理的最快。表扬第三组的小朋友,坐得最
端正。表扬……
(一直到全部同学都坐好了!)
现在来比一比哪个小朋友最会听?请这一组的小朋友带上你们恐龙上讲台,
排排队,我们小组按照从高到矮是这么排的,因为……(手机与屏幕同步软件进
行汇报)
如果有不同意见的,请小朋友直接上台摆一摆说一说!
以此类推!
学生活动:每个模型都清一组上讲台演示汇报比较方法和结果,其他小组有
不同意见直接上台纠正。
设计目的:
用手机电脑同步,可以帮助更清晰直观的观察到实验结果,并可以更好的
鼓励孩子懂得听别人的发现,讲自己的观点。
六、总结
老师:同学们,我们看黑板,不同的比较方法,出来的比较结果是……
生:不一样的。
提问:那怎么办?他们恐龙该怎么排队去救小翼龙呢?看来我们还得更科学
更公平的标准,让我们下节课再来探究吧!
设计目的:引入第二课做铺垫。
板书设计:
在观察中比较
高一矮长一短胖一瘦
贴图贴图贴图公平
2.2《起点和终点》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比较与测量》第2节课。通
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逐渐掌握较为科学的比较方法并意识到科学测量的重
要意义。经过前一节的学习,学生己经知道可以比较物体的高矮、长短来比较大
小。《起点和终点》这节课在整个单元的学习中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纸带
的使用为后续卷尺的引出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的核心活动是纸蛙跳远比赛,通过在纸带上标出起点和终点来比较哪
只纸蛙跳得更远,从而让学生掌握比较长度的简单方法。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刚
接触科学学科,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实验纪律的管理,在交流汇报过
程中尽量让学生多发言,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1.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基础
2.确定起点和终点是测量的基本要素
3.纸蛙跳远的距离可以用跳点和落地点来标识
【科学探究】
1.学习标记起点和终点的方法
2.尝试以图表的形式记录和组织信息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
2.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3.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展示自己的探究证据。
4.认同客观地记录纸蛙跳远距离比获得比赛胜利更重要。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2.认识到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方法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师准备:每组3只小纸蛙(A蛙、B蛙、C蛙)、3条纸带
学生准备:铅笔
教学过程设计:
一、问题聚焦(情境导入):
1、师:我们班哪位同学跳远跳得最远?
2、师:要比较谁跳得远,大家的起点要一样,看谁的终点远(板书课题)。
二、探究:
(一)让小纸蛙向前跳
1、师: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用小纸蛙代替我们跳远吧。试试看,你能让
小纸蛙向前跳吗?
2、学生尝试,练习让纸蛙向前跳。
3、交流演示:
(1)请学生演示让纸蛙向前跳,说说怎么才能让纸蛙向前跳的更远。
(2)表扬奖励纪律、发言、操作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落实课堂常规。
(二)比一比哪只小纸蛙跳得远
1、师:接下来,我们比一比哪只纸蛙跳得最远。
2、思考讨论:
(1)为了比赛公平需要怎么做?
(2)怎么标记起点和终点,以哪里为准?
(3)一次比赛结果可靠吗,要多比几次吗?
3、学生发言、探讨,教师小结提出要点:
(1)为了比赛公平,尽量用一样大的力按纸蛙,让它们向一个方向跳跃。
(2)划一条直线作为纸蛙的起跳线,让纸蛙头最尖的地方贴着直线开始起跳。
(3)标记出纸蛙停下后最前端的为准作为终点,并在纸带上标出3只纸蛙分
别跳了多远。
(4)为了让比赛结果更可靠,可以比三次看看谁跳得更远。
(5)一条纸带只记录一次比赛结果,看看结果怎样。
4、学生实验,教师巡回指导,注意维持课堂纪律。
5、汇报交流:在黑白展示各小组的纸带,请学生说说比赛结果和比赛过程
中碰到的问题,尽量让每个小组都多说说。
三、课堂检验与总结:
1、师:哪只纸蛙跳得更远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2、总结:起点到终点的距离叫做长度(板书)。我们可以借助纸带测量长度
来比较谁跳得更远。
四、课后延伸:
你还想比较哪些物体的长度呢,也可以用纸带测量、比较一下。
|||>
iA*
2.3《用手来测量》
教材分析
《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也是对
前2课的比较方法的继续。本课将在前面单一的两两比较的基础上,提出测量能让
比较更准确,而身体可以作为一个非标准单位,用来比较更多物体的尺寸。学生通
过利用手来测量比较桌子高度的方式,体验用手为标准测量时的准确性。学生在这
一课将测量标记与课桌高度等长的纸条有几挂,并相互比较同样高度的课桌柞数是
否相同。通过这样的比较,理解为了测量更加地准确,让比较结果更科学,需要统
一测量的标准。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还期茎学生能学会用手挂来测量物体长度,并能在有些物
体不方便测量时,想方法借助道具来解决。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能相互合作,使测
量操作更准确,这为后续进一步采用统一标准来测量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
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
3.知道“挂”是张开大拇指和中指(或小指)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挂要首尾
相连
【科学探究】
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
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
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科学态度】
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认同感
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
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
4.意识到细致的一推一排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时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
用手测量的步骤、方法。
教学难点:
讨论分析不同小组间结果的差异原因。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教学PPT
小组(2人一组);长纸条,圆头剪刀,记号笔,软磁铁。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导入
1.根据比较大树的粗细来引出利用身体来测量物体。
(ppt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汉译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东农业大学《施工技术与组织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机械工程有限元法》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汉晴川学院《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育英职业技术学院《戏剧元素训练》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首都师范大学《Python数据分析与可视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闽南师范大学《化工基础A》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民远职业技术学院《小学英语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信息安全等级保护》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体育大学《数据库与运输信息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C++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课件
- 幼儿园大班数学PPT课件2、3、4的分解与组成
- 典籍里的中国
- 遥感图像的分析解译(共34张PPT)
- 中国专业学位文字案例评审标准框架
- 六年级心理健康导学案-10真正的朋友 |大象版
- “花卉栽培”培训教学计划
- 大专建筑工程毕业论文6000字
- 诚信生产经营承诺书 诚信承诺书
- 产品立项管理办法
- 七年级上册英语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综合训练100题(含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