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4/1A/wKhkGWbrB5mAZnRRAAGIq19_P4Y701.jpg)
![河北省保定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4/1A/wKhkGWbrB5mAZnRRAAGIq19_P4Y7012.jpg)
![河北省保定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4/1A/wKhkGWbrB5mAZnRRAAGIq19_P4Y7013.jpg)
![河北省保定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4/1A/wKhkGWbrB5mAZnRRAAGIq19_P4Y7014.jpg)
![河北省保定市地理高三上学期试卷及解答参考(2025年)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8/M03/34/1A/wKhkGWbrB5mAZnRRAAGIq19_P4Y701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5年河北省保定市地理高三上学期模拟试卷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我国地理区域划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B、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C、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五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和东部沿海地区D、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六大地理区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西南地区和青藏地区答案:A解析:我国地理区域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这种划分基于气候、地形、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的相似性。2、关于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以下描述正确的是:A、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普遍寒冷B、夏季普遍高温,冬季温和少雨C、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D、夏季普遍温和少雨,冬季寒冷多雨答案:C解析: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是夏季普遍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这种气候特点是由于夏季东南季风和冬季西北季风的交替影响所致。3、题干: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以下关于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A、夏季灌溉水源充足,小麦产量较高B、秋季降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较小C、冬季气温较低,不利于喜温作物生长D、春季干旱少雨,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较多答案:A解析:黄河流域夏季虽然降水较多,但由于气温高,蒸发量大,灌溉水源并不充足,因此小麦产量并不一定较高。其他选项描述的特点是符合黄河流域农业生产实际的。故选A。4、题干:下列关于我国四大高原的地理位置和地形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地形以山地为主B、内蒙古高原地势最低,地形以高原为主C、黄土高原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水土流失严重D、云贵高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湿润多雨答案:D解析:青藏高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形以高原为主;内蒙古高原地势较高,但不是最低,地形以高原为主;黄土高原地形以丘陵、盆地为主,水土流失严重;云贵高原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湿润多雨。故选D。5、在下列地理现象中,属于地质构造运动形成的是:A、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B、长江的深切河谷C、四川盆地的湖泊D、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沙漠答案:A解析: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由地质构造运动中的地壳抬升和河流侵蚀作用共同形成的地貌特征。B选项的长江深切河谷主要是流水侵蚀作用的结果;C选项的四川盆地的湖泊多是由地壳构造运动形成的盆地积水而成;D选项的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沙漠是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6、关于我国四大盆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塔里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南部,以石油资源丰富著称B、准噶尔盆地位于内蒙古高原西部,以煤炭资源丰富著称C、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天然气资源丰富著称D、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被称为“聚宝盆”答案:D解析: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因其地质构造复杂,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盐湖资源丰富,被誉为“聚宝盆”。A选项的塔里木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部;B选项的准噶尔盆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部;C选项的四川盆地位于长江上游,而不是中下游平原。7、关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南北两极点自转线速度最大。B.赤道上的自转角速度为0。C.全球各地自转角速度相等(除了南北极点)。D.北纬60度处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处的一半。答案:C解析:地球自转时,除南北两极点外,全球各地的自转角速度基本相同;而自转线速度在赤道达到最大值,并随着纬度增加逐渐减小,至南北极点为0。因此选项C正确。8、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地壳分为若干个刚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圈之上。B.板块边界是地震活动频繁发生的地带。C.海底扩张理论支持了板块构造理论,认为海底山脉是新的海洋地壳形成的区域。D.板块运动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的离心力。答案:D解析:板块运动的主要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热对流产生的力量,而非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地球自转的离心力在整个地球上都是均匀的,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某些地区发生板块运动。因此选项D错误。9、题干:以下哪项不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之一?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青藏地区D、长江中下游地区答案:D解析: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华东地区和青藏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华东地区,不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之一。10、题干: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B、全年降水集中在冬季,夏季降水较少C、全年降水集中在春季,秋季降水较少D、全年降水集中在秋季,夏季降水较少答案:A解析:我国气候特点之一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因此全年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较少。故选A。11、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及其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而公转周期为一年,两者共同决定了地球上的季节变化。B.地球自转导致了昼夜更替,而公转则引起了四季交替。C.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公转,自转轴倾斜角度的变化导致了不同地区日照时间的不同。D.地球公转速度在近日点时最快,在远日点时最慢,这直接影响了地球表面的气候分布。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这个过程大约需要24小时,因此形成了昼夜更替;而地球公转则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大约为365.25天,这一运动引起了四季的变化。选项A描述了自转和公转的周期,但季节变化主要由地球绕太阳公转及地轴倾斜决定;选项C提到的自转轴倾斜角度确实影响季节,但不是直接描述自转与公转的关系;选项D虽然陈述了地球轨道速度的变化,但这不是对自转与公转关系的主要解释。因此最准确的答案是B。12、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错误的是:A.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表面是由若干个大板块组成的。B.海底扩张学说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之一,它解释了海底山脉的形成机制。C.板块边界包括生长边界、消亡边界和转换断层,其中转换断层不会产生地震活动。D.火山和地震多发生在板块边界处,这是由于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答案:C解析:板块构造理论确实认为地球表面由数个大板块构成,并且海底扩张学说解释了海底山脉如何形成。转换断层是一种板块边界类型,但是这种边界也可能发生地震活动,如著名的圣安德烈亚斯断层就是一种转换断层,并且是地震活动频繁的地方。因此,选项C中的说法是不正确的。火山和地震多发于板块边界,这一点也是正确的。所以本题的答案是C。13、下列关于我国气候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A.东部地区普遍高温多雨,西部地区干旱少雨B.南方地区四季如春,北方地区寒冷干燥C.高原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形成高寒气候D.我国气候类型单一,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答案:C解析:选项A描述的是我国气候的一般特点,但并非所有地区都符合;选项B描述的是部分地区的气候特点,并不全面;选项D错误,我国气候类型丰富多样。选项C正确,我国高原地区如青藏高原,气温低,降水少,形成高寒气候。14、以下关于世界地理环境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北极地区主要位于北极圈内,气候寒冷B.南极地区是地球上最冷的地区,有“世界寒极”之称C.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气候湿润多雨D.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四季分明答案:D解析:选项A、B、C的描述都是正确的。选项D中的描述有误,温带海洋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这些地区由于受到海洋的影响,气候温和湿润,但并非所有这些地区都四季分明,有些地区如英国,冬季较为温和。15、地球自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是?A.四季变化B.昼夜交替C.极昼极夜D.温室效应答案:B解析: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己的轴线旋转一周的运动,周期大约为24小时。这一运动导致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相对于太阳的位置不断变化,从而形成昼夜更替的现象。四季变化是由地球公转及其轴线倾斜造成的;极昼极夜则是由于地球轴线倾斜与地轴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决定的;温室效应是由于大气层对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与再辐射形成的热量滞留效应,与地球自转无关。16、下列关于板块构造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壳由一个整体板块构成B.板块边界不会发生地震C.海底扩张理论是板块构造理论的基础D.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与板块碰撞无关答案:C解析:板块构造理论指出地球的地壳并非一块整板,而是由若干个大大小小的板块组成,这些板块在地球表面移动,并在边界处相互作用。板块边界是地球上地震活动最频繁的地方之一;海底扩张理论提出海底地壳是在大洋中脊处形成并向两侧扩张,这是板块构造理论的重要基础;喜马拉雅山脉正是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挤压而形成的,是板块构造理论的一个典型例证。因此选项C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18分,共52分)第一题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某河流上游地区地形图(部分)(1)描述该河流上游地区的地形特点。(2)分析该河流上游地区形成峡谷的主要原因。材料二:我国某地区(图甲)和邻国(图乙)部分区域气候资料(单位:℃、mm)(1)分析图甲、图乙两地区气候类型形成的原因。(2)比较两地区夏季气温的差异,并分析原因。答案:(1)地形特点:该河流上游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地势起伏较大,河流切割作用强烈,形成峡谷地貌。(2)形成原因:该河流上游地区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加上降水丰富,河流侵蚀作用显著,形成了峡谷地貌。(1)图甲地区气候类型形成原因:地处内陆,远离海洋,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小;地形阻挡,使得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内陆地区。图乙地区气候类型形成原因:地处沿海,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较大;地形相对平坦,有利于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2)夏季气温差异:图甲地区夏季气温较高,图乙地区夏季气温较低。原因分析:图甲地区位于内陆,距离海洋较远,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温较高;图乙地区沿海,夏季受海洋调节作用明显,气温相对较低。第二题题目背景: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研究区域水文循环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某研究小组在我国东部沿海某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水文观测,记录了降雨量、河流径流量以及地下水位的变化情况。以下是该研究小组的部分观测数据摘要:降雨量:年均降雨量为1200mm,其中夏季(6月至8月)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45%。河流径流量:年均河流径流量为700mm,其中夏季(6月至8月)径流量占全年总径流量的35%。地下水位变化:观测期间发现,地下水位在雨季过后有显著上升,而冬季则有所下降。问题:1.根据上述信息,分析并解释该地区夏季河流径流量占比较小的原因。2.探讨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并说明其对当地农业灌溉的影响。3.假设未来几年内该地区的年降雨量增加至1400mm,预测这一变化对河流径流和地下水位可能产生的影响,并简要阐述理由。参考答案及解析:1.夏季河流径流量占比较小的原因:夏季虽然降雨量较大,但由于该地区可能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雨强度大且集中,导致地表径流迅速形成,部分径流未能及时汇入河流系统便通过地表流失或蒸发掉;同时,夏季高温使得蒸发量大,进一步减少了进入河流系统的水量。此外,如果该地区植被覆盖较少,则土壤涵养水源的能力较差,也会影响河流径流量。2.地下水位变化与降雨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对农业灌溉的影响:地下水位的变化与降雨量密切相关。当降雨量增加时,部分雨水会渗透到地下,补充地下水,从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反之,降雨量减少时,地下水位也会相应下降。对于当地农业灌溉而言,在雨季,由于地下水位较高,农田灌溉较为便利,成本较低;而在旱季,地下水位较低,则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抽取地下水进行灌溉,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3.未来几年降雨量增加至1400mm对河流径流和地下水位的影响预测:如果未来几年降雨量增加到1400mm,则可以预期河流径流量将会随之增加,因为更多的降水意味着有更多的水量流入河流。然而,具体影响还需考虑流域内的土地利用状况、植被覆盖度等因素。对于地下水位而言,预计也会出现上升的趋势,因为降雨量增加将提供更多的水源补给地下水。但是,地下水位的具体变化还需考虑地下含水层的特性以及人类活动(如过度开采地下水)等因素的影响。第三题【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以下是我国某地区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1)分析该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2)说明该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差异的原因。材料二:该地区某河流的河流径流量变化示意图。(3)分析该河流径流量变化的特点及其成因。(4)简述该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特点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答案:(1)该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纬度地带性分布明显;从沿海向内陆,降水逐渐减少,植被类型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2)该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差异的原因: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影响;地形地势的阻挡作用。(3)该河流径流量变化的特点:夏季径流量大,冬季径流量小;径流量年内变化大。成因:夏季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4)该地区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分配特点:夏季多,冬季少。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于发展灌溉农业;夏季洪水期要重视防洪。解析:(1)该地区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分析: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该地区气候类型呈现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分布,即从沿海向内陆,植被类型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降水逐渐减少。这是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地形地势的阻挡作用所导致的。(2)该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差异的原因分析: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使得沿海地区受到海洋的影响,降水丰富,植被类型为森林;而内陆地区受陆地影响,气温变化大,降水少,植被类型为荒漠。地形地势的阻挡作用使得山脉一侧的气候类型与另一侧有所不同,如喜马拉雅山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企业供应链物流外包项目协议
- 2025年债权让与四方合同策划范本
- 2025年仓库管理员职责与待遇合同
- 2025年具有法律效力的个人投资对赌协议
- 2025年电子点火沼气灯项目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热熔胶胶粉及胶粒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年双方教育合作框架协议
- 2025年冬季社会实践活动协议范本
- 2025年教育实践基地联盟发展与协作策划协议
- 2025年生育保险赔付条款示范性策划协议
- 导数常见函数图像
- 许晓峰版电机拖动电子教案(全)课件
- 塑胶件喷油作业指导书
- 人员安全行为观察管理制度
- Pt催化剂ECSA计算方法
- 汽车运行材料ppt课件(完整版)
- GB∕T 1732-2020 漆膜耐冲击测定法
-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119)
- 2022《化工装置安全试车工作规范》精选ppt课件
- 吞咽障碍筛查表
- 汽车系统动力学-轮胎动力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