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_第1页
浅谈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_第2页
浅谈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_第3页
浅谈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_第4页
浅谈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当下新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一幅气韵流动的“中国画卷”徐徐拉开,晶莹剔透、美轮美奂,让全世界为之惊艳,陶醉于高科技与中国古典艺术完美结合的魅力。开幕式策划和实施是一大批新媒体艺术家集体智慧的结晶,运用新媒体艺术表现手段展现一幅中国的长卷、历史的长卷、文明的长卷。此外,人们最关心的主火炬的点燃方式和过程,也采用了新媒体艺术互动表演的形式,为世人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享受。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大量使用新媒体艺术手段并获得巨大成功,昭示着未来中国在重大活动开幕、展览、演出和会议上将大量运用新媒体艺术元素,预示着中国新媒体艺术时代的到来。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新媒体艺术作为一门新兴的艺术日益成为人类艺术发展史上的重要分支。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体艺术呢?新媒体艺术不同于现成品艺术、装置艺术、身体艺术、大地艺术。新媒体是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基础上的信息传播媒介。广义新媒体艺术的定义涵盖了一系列包含人类思想传递的信息媒介,通常意义上的新媒体艺术泛指以信息或数字技术为手段,以移动通讯和网络媒体为平台创作的各种区别于以往传统手段表现的艺术形式,一般均带有强烈的高科技和互动特征。一、新媒体艺术诞生的基础新媒体艺术即在20世纪艺术发展的宏观背景下诞生出来,大约有30年的历史。新媒体艺术的产生有两大支柱。其一是20世纪初期诞生的众多艺术门类和思潮。如观念艺术,早期的未来主义和达达主义,60年代的偶发艺术,70年代的表演艺术,以及70年代的电子艺术,装置艺术和结合机械技术的动力艺术等等。这些艺术形式脱胎于传统的媒介土壤,却无意中奠定了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想基础,最终更义无反顾地走向了新媒体艺术的怀抱。其二,20世纪后期的新科技也是新媒体艺术产生的重要土壤。在信息时代的环境中,人类世界对于新科学的隐喻与模式大为着迷,神经科学、生物学、量子力学和计算机等高科技大大激发了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代艺术发生了更为明显的分化和演绎,各种新兴艺术门类层出不穷,并大多数地带有多媒体和计算机技术的烙印。如:录像艺术、遥在艺术、虚拟现实艺术、网络艺术、机器人艺术、交互艺术、软件艺术、毫微艺术、触觉艺术、游戏艺术等等。这些未被分类或难以被分类,以数字为主要媒体的艺术形式目前均被归结于新媒体艺术的范畴。其共同的特征是:联结、互动、体验、易变。这些分支可被看作是新媒体艺术的初步发展,这也正是我们当下所处的阶段。二、当下我国体艺术发展的现状新媒体艺术在中国,已经经历了十来个春秋,以非常惊人的速度发展和壮大起来。在不经意中深入到了我国的各个领域中去了。据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介绍说,“面对越来越数字化的社会空间,整个艺术界正面临一次新的挑战。新媒体艺术作为一种全新的艺术类型在中国正受到极大的关注,尤其是随着数字图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他作为艺术家人文思考时的一种有效手段已经成为可能,而且越来越在社会上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新一代的都市年轻人中拥有很多知音。年轻艺术家所具有的活力、想象力、创造力以及对数码艺术的浓厚兴趣使他们的创作与世界数码艺术的发展融会在一起。”艺术不能脱离社会,也不能置身于科技发展之外。九十年代以来,新媒体艺术在各种国际艺术大展上出尽风头,已成为了与艺术并架齐驱的主要艺术媒介。威尼斯双年展、卡塞尔文献展均有大量新媒体艺术作品人选并得奖。世界重要的艺术馆如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惠特尼美术馆、长滩美术馆及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等纷纷举办专门的新媒体艺术展览,极大地推动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和交流。国内,有着悠久艺术传统的中国美术学院最旱成立了新媒体艺术研究中心,并成为新媒体艺术创作的中心之一。中央美术学院也创立一多媒体艺术专业,并邀请法国著名新媒体艺术家进行讲座培训。从这些活动中可以看出,在当代新媒体文化与实践艺术之间,建立一种健康的、反思性的互动关系已成为中国艺术教育中不可回避的内容之一。新媒体艺术绝不仅仅意味着增添了一种工具和手段。其力量还在于,它首先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占据了我们的日常视觉经验,自下而上的冲击着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观念,它同时意味着一个逐渐开放了的社会文化共同领域的建立。在中国新媒体艺术运用最多的领域无疑是我们所接受和熟识现代电影,中国特效的国产电影《秦颂》的正式登场是新媒体艺术的亮点,这是一部制作精良、场面恢弘、明星荟萃的历史大片,其中气势庞大的阿房宫就是由电脑制作完成的。2002年,张建亚导演的《极地营救》,整个影片设计都是模拟好莱坞大片制作,此片制作过程,配备了国内第一台数字摄影机,聘请了国内电脑图像图形专家,运了计算机相关软件、作了大量的数字特效力,主要三维软件是Maya和3dmax,影视后期合成软件Inferno、Flame、Shake等。而且创新地使用了国内数字特技制作从未使用过的先进技术,如三维人体扫描、动态捕捉、大型的粒子特效等。使该片的视觉效果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掀起了中国电影的新革命。还有张艺谋导演的影片《英雄》中,大量的运用了新媒体艺术形式,那万剑齐发、万马奔腾的壮观画面,其完美的、不寻常以及震撼人心的视觉及听觉效果,带给我们颠覆性的全新视听感受。在中国新媒体艺术不仅在电影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而且另一个值得一提的就是虚拟技术和动画仿真。虚拟设计已被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虚拟生产”、“虚拟贸易”、“虚拟市场”、“虚拟网络”等等。将在建筑设计、装备设计、产品设计、服装设计中发挥神奇的效用。虚拟设计利用3D、CAD建立一个非常完整的模型,加上渲染和动画功能,使模型变成一个形态逼真且具有动画功能的仿真物体,并具有了真实、交互、构想的特点。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人在自然环境中的各种行为活动,实现人与所设计对象的操作与交流。以不断改进设计模型,强调三维图形的立体显示,使设计对象与人、环境更具现实感和客观性。多媒体艺术吸纳了许多传统艺术形式、集图文、影像、声音、互动性于一体,可能性极为丰富。多媒体及网络艺术最为鲜明的特质为其连结性与互动性,在其连结、融入、互动、转化、呈现的过程中,观众可以参与其中与介质及他人产生互动,这可以导致作品及参与者意识转化,并衍生出全新的影像,思维与视觉经验。参与者经由和作品之间的直接互动,参与改变了作品影像、造型乃至意义。它的潜能还需要更多富于想象力、创造力的实践去发展,并将大大改变我们对艺术概念的理解。三、新媒体艺术特性分析(1)虚拟性。网络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引发了人们的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及审美观念的变化。网络的虚拟就是通过技术手段对人类生活进行仿制和再造,逼真地还原事物的外貌和特征,使艺术感受者多方位运用感官系统达到一种通感;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需要,逐步转变了现实中的事物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从而带来审美观念的新变化。传统艺术的核心功能是审美,通过与艺术作品的对话最终达到心灵的共鸣。而新媒体艺术与传统艺术在形态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摆脱了对材质的依赖,利用声、像等感官刺激直接作用于人的视听器官,形成一种虚拟领域的审美范畴;同时有着多变的模式,就使得新媒体艺术的审美变得复杂。(2)交互性。这一特点使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和传播过程与以往有很大的改变,受众甚至可以参与艺术创作或者对艺术片进行自我重构。如艺术家郭飞的多媒体绘画作品《可以听到的寂静》中传感技术的应用,欣赏者可与多媒体装置进行互动。使欣赏者对传统绘画呈现出的气韵有了更立体、更多维的体验,创造新的解读方式,从而获得互动的快感。(3)形式多元化、符号化。新媒体艺术在依附科技技术的同时,也吸纳了传统艺术中的音乐艺术和绘画艺术及现代艺术的元素,形式趋于多元化。从材料上讲,沙、水、光、纸等材质与影像的巧妙结合都可以作为表现艺术的形式。美术已远远超出了架上绘画的限制,寻求和依托着当前社会人文和科技影响下的精神、物质因素。以摄影为例,一个腾空的剪影、一支攀爬的藤蔓、一抹庭院的晨光、一瞥微妙的眼神,都可以成为一幅美妙的艺术作品。更多地突出趣味性,关注细节,注重人的精神世界、情绪表达和个性解放。相继出现的装置艺术、实验影像等先锋艺术更是让人们审美认识重新定位:艺术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客观标志,而是带有强烈的主观情感意图、融入先入为主的导演成分,抽象为一种艺术符号。以一种新的艺术语言创造不同的解读方式,表达的形式居其次,最重要的是表达的观念和内容,使人们在关注社会的同时更加勇于表达自身价值。(4)消解性。新媒体消解了传统媒体之间的边界,消解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在机械复制时代,艺术作品不再笼罩在神秘光环里高不可攀,而越来越接近日常平民生活。美术作品因为高科技所提供的新手段使艺术本源性、唯一性、原创性的观念被逐渐消解,作品的社会性、大众性、通俗性日益成为主流。以往对绘画的诗意微妙的品位,对文学的倾心阅读,让位给了图像的快速浏览、符号化的感官刺激。正所谓“读图代替了品画,快感代替了美感,刺激震惊代替了凝视沉思,戏谑恶搞代替了诗意与思想的浸润,低俗嬉戏代替了品位的追求,更多地倾向迎合时尚流行的大众趣味。”媒体在使我们的感官急剧延伸的同时,也令我们的感官变得麻木。显然,“当代审美经验的性质已经发生了改变,‘低界契合’审美时尚消解了具有相对稳定及深刻理性内容的审美理想”。总体而言,新媒体在传达给我们大量信息、转变了我们的审美思维方式的同时还占据了我们的思考。新媒体对艺术家的创作倾向和受众的审美取向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也许在本意上它并不影响美术家创作,但是它能确定哪一种美术作品应该和值得给观众看。在美术市场方面,它们充当着市场品位和趣味的引导者。为了体现自己的一种艺术主张,它们往往会策划或引导一种趣味,以诱导大众的消费欲望。新媒体艺术使得技术手段运用后的机械复制艺术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仅此而言,新媒体艺术的现代性构建了公共性的审美意识。四、对新媒体艺术发展影响的思考1、纯美的终结艺术便不再纯洁——或者说,艺术便不再单纯。艺术从构建人们高于现实的高雅的纯美感知的象牙塔上坠入平地,将民主、思想、政治、反抗、解放等元素掺杂于体内,在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和阵痛后,现代艺术带着一大群平民的孩子占领了原本为贵族和精英们统治的圣地。新媒体艺术作为现代艺术的先驱,虽然带有明确的高科技徽征,但却如前文所述,其主流分支新媒体艺术脱胎于20世纪初期的观念艺术。因此,从一开始,新媒体艺术便根植于人人平等的网络平台,民主观念深入人心,科技手段平易近人。其创作动因或是社会关注者的理智谏讽,或是艺术家的个人情绪冲动,或是IT精英的未来畅想,或是嬉皮士的无聊游戏……传统艺术中创造纯美的理想几乎萎缩殆尽,甚至被划出圈外。正如德国ZKM媒体艺术中心专家Peter所云:“美丽的人体、理想化的人体由艺术让给了广告。美已不再是艺术所关注的领域。综观当前的发展态势,新媒体艺术虽然呈现出无数不同的面貌,但是以表现纯美为目的的作品却凤毛麟角,大部分的作品以近乎游戏的互动和难以理解的隐喻走向了纯美的两极。2、无限媒介与有限技术如果说新媒体艺术在无限自由的创作空间和近乎万能的数字工具面前还有什么遗憾的话,那么这遗憾正是源于创作媒介的过于自由。现代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使得数字艺术工具几乎无所不能,艺术家可以随心所欲的设想作品的潜在形式,甚至可以强势控制作品的各个表观细节。但这种自由却绝非美事。媒介的无限扩展提高了表现技法的熟练门槛,也导致了艺术创作的情感低落与诉求无力。正如诗歌和词牌需要格律,艺术创作也需要外在条件的限制。面对一个瀚如浩海的创作空间,艺术家会感到茫然和虚无。我们不难看到一些新媒体艺术作品的明显缺陷,或停留于新式媒介的杂耍式展示,或思想单薄,或言之无物。这诚然与创作者的艺术修养有关,但更多却是源于技术思路的桎梏。一味追求媒介以及表现手法的新颖最大化,作品不幸蜕变为炫耀技术的空壳。在这个意义上,思想性和社会性的缺席导致了艺术性的削弱,过度的媒介自由成为新媒体艺术的创作瓶颈。从操作的层面看,信息媒介的万能表象却只是理想中的美丽肥皂泡。脱离了直观真实的油彩和画笔,新媒体艺术作品大多演化为显示器背后的抽象代码和复杂计算。对于普通艺术家而言,繁杂的技术劳作和冗长的程序编写实属难以掌握的高难技术——这直接造成了新媒体艺术的最大门槛——艺术的最终自由实际上建立在创作过程的不自由之上。创作中的艺术家必须和复杂的程序代码谈判妥协,和苛刻的编程语法交涉让步,在艺术和程序的夹缝中进行艺术构思和不断修正,其过程充满了痛苦的跳跃和未知的历险。这一特殊的创作方式使得艺术思维不得不在理性和感性之间来回往复,因而思路中断,方向迷失等问题屡见不鲜。正因为个人化的创作如此困难,新媒体艺术更为多见的模式是团队的合作。一个艺术团体包括分工明确的各类人员——创意者、程序员、设计师、管理者……每人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如此一来,新媒体艺术作品更像是某个规划严谨的项目,而非传统意义上随兴而发的艺术挥洒。如不是配合默契有序的团队,最后的作品往往可能流于集体意图的妥协,既非个人情绪的表达,亦非集体智慧的凝聚——集体创作的困境再次成为囚禁艺术自由之魂的高墙。当然,人类历史上的各门艺术都如罗马城般非一朝一夕所能建成,艺术的萌芽期必然充满了阻力、未知、挑战和历险。新媒体艺术在历史的阵痛中蠢蠢欲动,呼之欲出。相信不久的将来,当科技进一步发展,信息工具进一步普及之后,新媒体艺术的创作最终会走向它应到达的顶峰。新媒体在传达给我们大量信息、转变了我们的审美思维方式的同时还占据了我们的思考。新媒体对艺术家的创作倾向和受众的审美取向起到很大的引导作用,也许在本意上它并不影响美术家创作,但是它能确定哪一种美术作品应该和值得给观众看。在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