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长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1页
《沁园春+长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2页
《沁园春+长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3页
《沁园春+长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4页
《沁园春+长沙》+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沁园春·长沙》

作者:毛泽东字音字形何时了1.橘子洲()2.百舸()3.方遒()4.浪遏()5.jìnɡ()自由6.怅liáokuò()()7.zhēnɡrónɡ()()岁月8.岁月chóu()9.风华正mào()10.万户hóu()júgě竞寥

廓峥

嵘稠茂qiú侯

è词和词牌知多少

⑴宋长短句诗余⑵C。小令≤58字59字≤中调≤90字长调≥91字本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不同体裁的优秀文学作品,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文学欣赏能力,并尝试文学写作,撰写文学评论,借以提高审美鉴赏能力和表达交流能力。学习目标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手段,在反复诵读中加以运用。2.掌握写景诗的常用方法,把握词中描绘意象的特点。3.了解这首词的写作背景,试分析这首词的思想感情。任务一初读本词整体感知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请同学们试着将词的前三句恢复成现代汉语的语序。任务三析开篇入诗境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在)一个寒冷的清秋佳日,(“我”)独自一人站在橘子洲头,(望着)奔腾不息的湘江水滚滚向北流去。

(于)寒秋,(吾)独立橘子洲头,(看)湘江北去。

比较诗歌的表述与现代汉语语序的表述有什么不同?这样表述有什么作用?

倒词。①为了突出和强调表达的情感?②句式整齐。③押韵。独立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任务四品语言析意象

作者站在橘子洲头,看到了哪些景物?

作者用哪些词语来修饰这些景物?体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遍”写出了红叶的范围广。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任务四品语言析意象

作者用哪些词语来修饰这些景物?体现了景物什么特点?“遍”写出了红叶的范围广;“尽”表明了数量多;“透”说明了江水清澈见底;“争”表明了船主动、昂扬、奋发的状态。

1.试比较“鹰击长空”与“鹰飞长空”的区别?

“击”写出了雄鹰搏击长空的豪迈之情。“飞”则体现不出这种气势。2.试比较“鱼翔浅底”与“鱼游浅底”的区别?“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柳宗元《小石潭记》

“翔”本用于鸟,在这里却写出了鱼的自由轻快。“游”字则平淡无奇。

移就(移用),指有意识地把描写甲事物的词语移用来描写乙事物的修辞方法。一般可分为移人于物、移物于人、移物于物三类。具有使文句更简洁生动、使语句表达力增强、给人想象的空间和给人以无穷诗意的作用。3.“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竞”字为什么不能改为“都”字,请分析!

“竞”写出了万物奋发自强,蓬勃发展的生机;“都”显示了一种状态,体现不出竞争性。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千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伟人的喜悦与自豪集中体现在这一个“独”字上。独立

寥廓的江天中,滚滚的湘江和葱茏的橘子洲都成了背景,它们的存在仿佛是为了衬托伟人的情思。伟人高大的身影被历史拍了个特写,所以虽然是“独立”却不给人孤独之感,因为这里的“独”表现的是壮志。篇目主要意象特点立在地球边上放号红烛俄日朵雪峰之侧致云雀云雀欢乐、光明、美丽、旺盛的生命力、战斗精神(怒吼的)白云、(北冰洋的)晴景、(滚滚的)洪涛壮阔、雄奇、气势磅礴红烛、烛泪敢于牺牲、奉献①雪峰、落日、山海、石砾②蜘蛛①宏阔②渺小4.作者是如何描写的?(1)变换观察角度来写景。①由远及近:一二句写远山层峦叠嶂,层层枫林被秋霜染得火红,是远景;三四句写江水如碧玉般清澈见底,江面上千帆竞发,往来船只你追我赶,是近景。②俯仰结合(由高到低):“鹰击长空”写抬头看见雄鹰敏捷矫健,奋力冲向万里长空;“鱼翔浅底”写低头看到鱼儿轻快自如,在清澈明净的水中游弋。(2)动静结合。前三句是静景,写出了山、林的重重叠叠和水的清澈见底,表现了山、林、水的幽静;后三句是动景,表现了舸、鹰和鱼充满活力,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3)色彩绚烂,对比鲜明。“红遍”“碧透”。看①万山红遍②层林尽染远眺③漫江碧透④百舸争流⑤鹰击长空⑥鱼翔浅底远景近观近景仰视高景俯视低景静景动景万类霜天竞自由

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形势高涨,群众运动风起云涌,反帝反封建斗争如火如荼。这时候,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疯狂镇压。谁将成为主宰中国未来发展方向的力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一年2月,毛泽东从上海回湖南开展农民运动,8月从韶山到长沙,后来又前往广州主持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任务五知人论世谁主沉浮湘江秋景图

1.请同学们找一找,下片中,哪一句话是直接描写上次游览橘子洲的句子?任务六析形象悟主题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2.“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味?

象征是文艺创作中的一种表现手法。指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的概念、思想或感情。

4.“同学少年”这一群体形象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词作内容进行分析。任务六析形象悟主题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同学少年(我们)——青春蔡和森、萧子升、向警予、王一知、何叔衡……青春年少,才华横溢,意气风发,慷慨激昂,激浊扬清,蔑视权贵,敢于抗争,有豪迈的气概和磅礴的气势。有改天换地的革命理想有昂扬奋发的青春活力有继往开来的英雄斗志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