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版)_第1页
3.1.1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版)_第2页
3.1.1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版)_第3页
3.1.1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版)_第4页
3.1.1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学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3.1.1认识地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单选题1.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天圆地方”、“球体”、“椭球体”、“梨形体”等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B.人类对科学的认识在不断提高C.地球的自身形状在不断变化 D.科学可以改变人的观念2.(2023七上·杭州期中)下列选项中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①月食②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④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⑤流星现象⑥昼夜更替A.③④⑤ B.②③⑥ C.①②③ D.①②⑥3.根据地球的大小示意图分析判断,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②是赤道半径,③的长度是6378千米B.④是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⑤的长度是6371千米C.在①上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鼓、赤道略扁的不规则球体4.下列方法不能用来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是()A.从远处驶来的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B.根据日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C.登上航天飞船从太空中观察地球D.根据月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5.(2023七上·临海期末)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许多的观察和证据逐步揭示了地球的形状是一个近似的球体,以下不能作为分析推断地球是球体的依据的是()A.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B.地球仪是球形的C.麦哲伦历经3年完成环球航行D.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6.(2023七上·南浔期末)同学们应该都玩过拨浪鼓,“演示地球形状变化的实验(如图所示)”与玩拨浪鼓很类似。这个实验能从一个侧面说明()A.地球因为自转变成了一个正圆球体B.地球因为公转变成了一个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球体C.地球因为自转变成了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球体D.地球正在向正圆球体演化7.毛泽东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写道:“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要真正日行八万里,则应该坐在地球的()A.赤道 B.北极 C.南极 D.北极圈8.(2022七上·余杭月考)如图是帆船比赛中的场景,当运动员远离起航线后,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A.从上到下依次消失B.从下到上依次消失C.整体同时消失D.整体都不会消失9.(2022七上·义乌期中)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对地球形状认识按从古到今排序正确的是()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③④②① D.②④①③二、填空题10.结合”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移动”的活动,回答下列问题。(1)观察木板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观察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2)在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一现象时,活动中的”铅笔头”相当于,铅笔的”笔身”相当于,”篮球”相当于。(3)如果海面上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在岸边可以观察的现象是。11.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2)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这说明海面是。(3)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5)观察月食时,由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可以推断地球是。12.(2022七上·柯桥期中)读图,分析粉笔在水平板上和球面上远去的现象:(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填“明显”或“不明显”,下同);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2)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粉笔在(填“水平板”或“球面”)上远去相似,说明大洋面是。(3)海边的人们发现远去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消失?;远航归来的船只的桅杆与船身哪个先出现?。三、解答题13.站得高,看得远,这是由于地球是个巨大的,登高才能望远。登多高,望多远,通过计算得到了下表所示数据,其中h为观察者眼睛离地面的高度(垂直距离)。从表中可知,离地越高,越广。100离地高度h(米)121020501001000500010000可见范围s(千米)451116253611325235714.(2022七上·东阳期中)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而艰难的探索过程。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将下列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按时间顺序排列(填序号)。①亚里士多德观察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弧形的,推断出地球是个球体;②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一周,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③人们凭直觉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④从太空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到,地球是一个近似球形的星球。(2)如图是微信启动页背景中的地球照片,它是由我国新一代静止轨道气象卫星“风云四号”从太空拍摄的祖国最新气象云图。以下关于这幅照片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填字母编号)。A.显示了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B.是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最初阶段C.首次证明了地球是一个球体D.是地球形状直观确凿的证据之一(3)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说明了(填字母编号)。A.地球的形状随着人类的认识不断改变B.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全凭突发奇想C.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不断完善的D.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与科技发展有关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解析】【分析】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及其漫长的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对地球的认识不断的提高,但地球的形状是不会发生改变的。

【解答】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从“天圆地方”到“球体”再到“梨形体”,说明科学是不断进步的,人们对科学的认识是不断提高的,科学可以改变人们的观念,而不是地球的自身形状发生改变。

故答案为:C2.【答案】C【解析】【分析】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子有:月食;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远去的船帆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麦哲伦的航海旅行;

【解答】下列选项中可以说明地球的形状为球体的是①②③;④⑤⑥不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故答案为:C.3.【答案】C【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是6357km,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中有软流层,软流层中有岩浆;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外地核是液态,内地核是固态;赤道的周长是4万千米;

【解答】A.③是赤道半径,③的长度是6378千米,A错误;

B.④是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⑤是极半径,它的长度是6357千米,B错误;

C.①是赤道周长,为4万千米,所以在①上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C正确;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D错误;

故答案为:C.4.【答案】B【解析】【分析】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子很多,比如1.用月食的阴影是很早以前亚里士多德的办法很正确,也比较直观;2.登高望远。如果地球是平的话。就不用登高望远了直接望远就行了;3.帆船远行,逐渐“驶出”地平线。4.在海平面上远处行过来的船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5.卫星照片、航天员在太空可以看到地球是球体的。6.环球旅行可以间接推断出来地球的形状是球形。

【解答】A.从远处驶来的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A正确;

B.根据月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B错误;

C.登上航天飞船从太空中观察地球,C正确;

D.根据月食时缺损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D正确;

故答案为:B.5.【答案】B【解析】【分析】能够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有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麦哲伦经历3年完成环球航行、月食现象、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是圆形的等【解答】A.远去的帆船总是船身先消失,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A不符合题意;B.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制造的,所以它不能作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故B符合题意;C.麦哲伦历经3年完成环球航行,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C不符合题意;D.从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6.【答案】C【解析】【分析】现代科技测量表明,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如果我们把这个庞大的地球缩小,制成一个直径1米的地球仪,赤道半径只比极半径长约3毫米。这点微小差别,在地球仪上是看不出来的。

【解答】A拨浪鼓拨动时,转动过程中看似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B地球本身就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不会因为公转而变成两极略鼓、赤道略扁的球体;

C拨浪鼓拨动时,转动过程中看似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所以是自转导致的;

D拨浪鼓拨动时,手波动时相当于研究地球的自转,地球变成了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而不是正圆球演化。

故答案为:C。7.【答案】A【解析】【分析】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叫做赤道,与它平行的线叫做纬线。

【解答】地球围绕着太阳自西向东公转,自身也在不停的自西向东的自转,地球自转一周为为一天,而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方向的半径约为6357千米,仅差0.33%。因此,地球看上去是很圆的。它的赤道周长约为4万千米,赤道是周长最长的,所以在赤道上可以日行八万里。

故答案为:A。8.【答案】B【解析】【分析】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远去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桅杆后消失。

【解答】如图是帆船比赛中的场景,当运动员远离起航线后,岸边的观众会看到船帆从下到上依次消失;

故答案为:B.9.【答案】B【解析】【分析】人们对地球的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先是古人的天圆地方说,随着视野的扩大,人们提出了“天圆如张盖,地如覆盘”的说法,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第一次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到现在人么能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地球照片,更加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可想而知人类对于真理的追求是永不止境的。【解答】由于受观测条件和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最早的③天圆地方说②月食④麦哲伦的环球航行①地球卫星照片,最后证实了地球是一个量级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

故答案为:B.10.【答案】(1)不会;会(2)船身;桅杆;海面(3)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球体,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子:1.地平线为弧形;2.海平面上的航船从远方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体,证明地球是球形;3.日食、月食时,观察月球,太阳食面总有一定的弧度。证明地球是圆;4.麦哲仑的环球航行;5.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6.如果地球是平的,且没东西挡着,那应该无论在多高看的都是一样远,但实际是无论在地球上的哪一点,都是登高望远。所以地球是圆的。【解答】(1)观察木板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位置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不会发生变化。观察在篮球上移动的铅笔长度,随着铅笔的移动,观察到的铅笔长度会发生变化。(2)在解释”海面上远去的船只为什么船身比桅杆先消失?”这一现象时,活动中的”铅笔头”相当于船身,铅笔的”笔身”相当于桅杆,”篮球”相当于海面;

(3)因为地球是一个曲面,所以如果海面上的帆船从远方驶来,在岸边可以观察的现象是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故答案为:(1)不会;会(2)船身;桅杆;海面(3)先观察到船帆,后观察到船身11.【答案】(1)麦哲伦(2)曲面(3)球体(4)曲面(5)球体【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赤道半径6378km,极半径是6357km,地球由外向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幔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中有软流层,软流层中有岩浆;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外地核是液态,内地核是固态;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子有:从海边看到从远处驶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看到船身。从海边看到帆船向远方驶去,先消失的是船身,后消失的是桅杆。麦哲伦环球航行成功,首次证实地球是球体。登高望远,要想看的远,要登的更高。月食时地球的影子是圆形的。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解答】(1)1519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绕地球航行一周的壮举,证实了地球是球形的。

(2)在海边看到有帆船从远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这说明海面是曲面;

(3)20世纪,人造地球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4)站得高看得远,说明大地也是曲面;

(5)观察月食时,由大地投射到月球上的影子是弧形的,可以推断地球是球体;故答案为:(1)麦哲伦(2)曲面(3)球体(4)曲面(5)球体12.【答案】(1)不明显;明显(2)球面;曲面/球面/圆面/弧面(3)船身;桅杆【解析】【分析】(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越远越小,始终能看到全貌;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你看到的现象是渐远渐小,最后不见;

(2)在大洋上航行的船只离开远去,观察到的现象应与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及远移动时原理一样,说明大洋面是球面。【解答】(1)粉笔在水平板上由近及远移动时,看上去它的长度变化不明显;粉笔在球面上由近向远移动时,看上去长度变化明显。(2)在海洋上航行的船只远去时,观察到的现象应与上述粉笔在球面上远去相似,说明大洋面是曲面。

(3)海边的人们发现远去的船只的船身先消失。

远航归来的船只桅杆先出现。13.【答案】球体;可见范围【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球体,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例子:1.地平线为弧形;2.海平面上的航船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