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学考试复习提纲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念的含义、三大主要内容;辩证论治(多考名解,也有可能问答)
整体观念:
中医学理论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界息息相关、密切相连,同时还受社会、生存环境
的影响,这种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和机体内外环境的统一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
包括三个方面:人是一个有机整体(结构上不可分割、生理上相互联系、病理上相互影响);人与自然
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包括辨证与论治两大方面,是中医诊断疾病、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独特方法,也是中医学
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之一。
证: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多方面病理类型的概括。由一组相对固定的、有内在联系的症状和体征构成,
能反映疾病在特定阶段的病变本质。(注意:证不是症)
辨证:是将四诊所收集来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分析和综合,辨识疾病的原因、
性质、部位及正邪之间的关系等,然后概括为某种性质证的过程。
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实施治疗的过程。
2.掌握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阴阳属性的特点、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只要大标题就行了),了解其在
中医学中的应用
阴阳学说是指运用阴阳对立统一关系来研究、解释物质世界的一切实物和现象中相互对立、相互依存
及其消长变化规律的学说。
阴阳:是对自然界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或同一事物内部相互对立的两个方面的属性的概括。
阴阳基本特征:阳:运动的天、上、外、南昼春夏温热的明亮的干燥无形的功能亢奋的
阴:相对静止的地、下、内、北夜秋冬寒冷的晦暗的湿润有形的功能抑制的
阴阳属性特点:相关性、抽象性普遍性相对性(相互转化和无限可分)
阴阳学说的主要内容:相互对立(矛盾与制约)、相互依存(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消长平衡、相互转化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说明人与自然的统一性
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生命的根本,应与四时寒、热、温、凉的变化相适应。因此,人体与自然界的协调统一
关系,是人体生存和健康的必备条件。
(-)用阴阳归属人体组织结构
(三)用阴阳概括生理功能
物质与功能的矛盾运动:
①阳气(阳)一一促进物质的新陈代谢②阴精(阴)一一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四)用阴阳说明病理变化
①阴阳偏盛(邪气盛,正气未伤:实证)②阴阳偏衰③阴阳互损④阴阳转化
(五)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六)用于指导疾病的预防
3.掌握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内容,了解其在中医学中的应用可能判断:相生相克等各种关系
五行学说认为物质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要素组成,五要素之间,又存在相生、相克、相互制约的
关系,通过这种关系,维系和推动着客观世界事物的运动变化。这一学说成为中医学家认识人体生命活动
的主要方法之一。
五行学说是研究五行的概念、特性、归类方法及生克制化规律并用以阐释自然界万事万物相互关系和运动
变化的古代哲学说理工具,属唯物论和辩证法范畴,其主要用于阐述人体脏腑生理、病例及其与外在环境
的相互关系,从而指导临床诊断和治疗。
“五行”定义: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及与之相关的不同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变化。
“五行”特征:木日曲直火曰炎上土爰稼稿金曰从革水曰润下
1、木曰曲直对应肝、胆
木的特性: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木工
2、火曰炎上对应心、小肠
火的特性:凡具有温热、升腾、向上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火”。
3、土爰稼稽对应脾、胃
土的特性: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土”。
4、金日从革对应肺、大肠
金的特性:凡具有肃杀、潜降、收敛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金”。
5、水曰润下对应肾、膀胱
水的特性: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静藏等特性的事物和现象,都归属于“水二
“五行”关系:相生: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滋生、促进和助长作用。
相克:某一行事物对另一行事物具有抑制、约束和削弱作用。
相乘:指五行之间相克太过的异常变化。相侮:指五行之间反向克制的异常变化。
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之间具有生中有制、制中有生的生克协调配合关系
(三)事物的五行归类
直接归类(取象比类法)、间接推演(推演络绎法)
(四)五行生克关系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解释生理现象
1.说明五脏的生理特性
肝属木:肝性条达,恶抑郁,有疏泄之功;心属火:心居膈上,有温煦之功;脾属土:脾居中焦,化生气
血;肺属金:肺性清肃,以降为顺;肾属水:肾有藏精,主水之功
2.阐述五脏的相互关系
相生:相克:
肝藏血以济心一一木生火肝木条达以疏泄脾士之塞塞一木克土
心之阳以温脾一一火生土心之阳热以制肺金之肃降太过——火克金
脾散精以充肺一一土生金牌士运化以制约肾水之泛溢一土克水
肺肃降以助肾一金生水肺气肃降以克制肝阳之上亢一金克木
肾藏精以养肝一—水生木肾水上承以制心火之亢烈——水克火
(二)解释病理传变
1.相生关系的传变
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生次序的传变。主要为“母病及子”和“子病犯母”两种类型。
母病及子(顺传):指病变由母脏累及到子脏,如肾病及肝。
子病犯母(逆传):又称子盗母气,指病变由子脏波及到母脏,如心病及肝。
2.相克关系的传变
是指病变顺着或逆着五行相克次序的传变。相乘、相侮
(三)指导诊断疾病
(四)指导临床治疗
1、指导控制疾病的传变
2、确定治疗原则
(1)根据相生规律确定治疗原则
相生是母子关系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
(2)根据相克规律确定治疗原则异常相克(相乘、相侮)是强弱关系
抑强:抑制功能过亢之脏;扶弱:扶助功能虚弱之脏如抑木扶土法,指通过抑制肝木和健脾胃的方
法,治疗肝气犯胃。
自然界五人体
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行五五五五五五五五五
音时味色谷化/hr方季脏腑官体华志液神声
角平酸青麦生风东春木肝胆目筋爪怒泪魂呼
旦
徵日苦赤黍长暑南夏火心小舌脉面喜汗神笑
中肠
宫日甘黄稷化湿'1'氏土脾胃□肉唇思涎意歌
西夏
商B辛白谷收燥西秋金肺大鼻皮毛悲涕魄哭
入肠
羽夜咸黑豆藏寒北冬水肾膀耳骨发恐唾志呻
半胱
滋肾阴以养肝阴
温肾阳以补脾阳
4.藏象学说
健脾气以补肺气
4.1掌握藏象学说的基本概念
掌握五脏的主要生理功能
4.2养肺阴以滋肾阴
与连属系统(只要知道大方向,
不会要求解释的)
抑木扶土法
4.3掌握六腑的主要生理功能疏肝健脾
(好像没说要考,就说了脏腑的
培土制水法补牌利水
相表里要知道,目测是不会是大题)
奇恒之腑(后来好像又说不考了):
4.4佐金平木法泻肝清肺
知道6个脏器
4.4掌握精、气、血、津液中的精泻南补北法,泻心火滋肾阴
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精、气、血、津液、神之间的相互关
系,以及脏腑之间、脏腑与形体官窍及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说。
藏象,亦称"脏象"。
藏一一是指藏于人体内的脏腑器官.
象一一征象、形象。
(1)是指脏腑器官的形态结构。
(2)是指脏腑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
一、脏腑是内脏的总称分为三类:
五脏:心肺脾肝肾。多为实质性脏器,生理功能主要是化生和贮藏精气,藏(精气)而不泻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多为中空性脏器,生理功能是受盛、转化水谷糟粕,传(化物)
而不藏
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多为中空有腔的脏器,形类似于腑,而不同于六腑,其生理功
能是“臧而不泻”,类似于脏,故称奇恒之腑。
1、五脏生理功能及系统连属
①木-肝: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运化、调达情志、调节生殖功能)、藏血,与胆互为表里。肝在志为怒,
肝在体合筋,其华在爪,肝开窍于目,肝在液为泪。
②火-心:主血脉、主神志、与小肠相表里。心在志为喜,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心在窍为舌,心在液为
汗。
③土-脾:脾主运化,脾气主升,脾主统血,与胃相表里。脾在志为思,脾在体合肌肉,主四肢,脾在窍为
口,其华在唇,脾在液为涎。
④金-肺:肺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与大肠相表里。肺在志为悲忧,肺
在体合皮,其华在毛,肺在窍为鼻,肺在液为涕。
⑤水-肾:肾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与膀胱相表里。肾在志为恐,肾主骨髓生发,其华在发,肾开窍于
耳和二阴,肾在液为唾。先天之本(中肾中精气的蒸腾气化主宰着整个津液代谢)
2、六腑的主要功能
①胆:贮存和排泄胆汁,主决断。②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主通降,以降为和。③小肠:主受盛和化物;
泌别浊清,经消化后分为水谷精微和食物残渣两部分。④大肠:转化糟粕。⑤膀胱:贮存和排泄尿液。⑥
三焦:通行元气,运行水液。"六腑以降为顺"、"六腑以通为用"。
3、奇恒之腑的功能
①脑:主宰生命及精神活动,主感觉和运动。②女子胞:主月经,主孕育胎儿。
与血液运行有关的主要脏腑:心一一主血脉肝一一藏血脾一一统血
与情志活动有关的主要脏腑:心一一主神志肝一一主疏泄,调畅情志
与水液代谢有关的主要脏腑:肺一一通调水道(通过肺的宣发和肃降两方面来实现的);牌一一运化水液;
肾一一主水液(肾的气化作用);三焦一一是水液运行的通道;其中肾主水液在津液代谢中起着最为重
要的作用。
与呼吸有关的脏腑:
肺一一主气,司呼吸“肺主呼气”;肾一一主纳气“肾主纳气”
脾与胃的生理特点:脾气宜升,性喜燥恶湿;胃气宜降,性喜润恶燥。
精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是生命之源,也是人体生长发育及各种功能活动
的物质基础。
精:狭义之精:繁衍后代作用的生殖之精;广义之精:从液态精华物质的角度出发,指人体内一切有
形的精微物质,包括血、津液、生殖之精以及水谷精微。而一般来说,精的改变包括先天之精、水谷之精、
生殖之精和腑脏之精,并不包括血和津液。
主要生理功能:1)繁衍生命,促进生长发育和生殖2)滋养腑脏,促进机体生理功能3)化血化气
5.病因病机
5.1掌握外感致病因素六淫及其概念,风、寒、湿的致病特点尤其重要
5.2了解内伤致病因素知道哪7情
5.3掌握其他致病因素中的淤血(本来说不考的,后来我们说老师交代了,然后他也稀里糊涂的就过
去了,没具体说,还是背下吧)
5.4了解病机(至多出判断题)
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热)六中外感病邪的统称。风寒暑湿燥火是自然界六种不同的气候,正
常情况下称为六气,六气不断运动变化决定了一年四季气候的不同。当六气太过或不及,非其时而有其气,
变化急骤,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此时六气便称为六淫。
六淫致病特点:外感性;季节性;地域性;NE境性;相兼性;转化性。
风邪:春节的主气。多从皮毛而入,是六淫湿邪:长夏主气。脾失健运,水湿内停,易招致湿邪为病。
中最主要的致病因素。'‘六淫之首”湿为阴邪,易阻气机,损伤阳气。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易袭阳位。湿性重浊。
风性善行而数变。湿性黏滞。
风为百病之长。湿性趋下,易袭阴位。
风性主动。
暑邪:夏季的主气。暑邪纯属外邪,只有外寒邪:冬季的主气
感而没有内生,无内暑之说。不同其余五邪。寒为阴邪,易伤阳气。
暑为阳邪,其性炎热。寒性凝滞。
暑性升散,扰神耗气伤津。寒主收引。
暑多夹湿。寒性清澈。
燥邪:秋季主气。多从口鼻、皮毛袭入。侵火(热)邪:夏季主气。热多指外邪,火多有内生。
袭肺卫。火(热)为阳邪,其性炎上。
燥性干涩,易伤津液。火(热)易扰心神。
燥易伤肺。火(热)易耗气伤津。
火(热)易生风动血。
火(热)易致肿疡。
内伤致病因素:七情、饮食失宜、劳逸失度等
内生五邪:内生“五邪”,是指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由于气血津液和脏腑等生理功能的异常而产生的类似
风、寒、湿、燥、火外邪致病的病理变化。注意:无暑
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是人对外界事物和现象的七种不同情志反映(精神
状态),一般情况下属正常情志活动,不会致病。
七情致病特点:①直接伤及内脏②影响脏腑气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忧)则气消,恐则气下;惊
则气乱;思则气结。③影响疾病转归。
瘀血:是血液运行障碍、停滞所形成的病理产物,属于继发性病因。
形成因素:各种致病因素、气血运行失调、脏腑主司血液运行功能失常。
致病特点:阻滞气机、淤塞经脉、伤及脏腑。
症状特征:①疼痛,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②肿块,③出血,④望诊,紫细,舌象:
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或舌下静脉曲张等,是瘀血最常见最敏感的指征。⑤脉象:细涩、沉弦或结代。
病机
病机是指疾病发生、发展与变化的机制,它是疾病的临床表现、发展转归和诊断治疗的内在根据。大多数
的病症都有某些共同的病机过程:正邪相争、阴阳失调、气机失常等。
正气:人体正常功能活动的总称,即人体正常功能及所产生的各种维护健康的能力,包括自我调节能力、
适应环境能力、抗邪防病能力、康复自愈能力。
基本病机:
一、邪正盛衰:①正邪相争与发病:正气不足:内在因素;邪气侵袭:重要条件;正邪斗争的胜负决定是
否发病。②表邪入里、里邪出表③虚证、实证、虚实转化、虚实真假④转归:正胜邪退、邪盛正衰
二、阴阳失调:1、阴阳盛衰:阳盛则(实)热,阴盛则(实)寒,阳虚则(虚)寒,阴虚则(虚)热。2、
阴阳互损:阴损及阳、阳损及阴;3、阴阳格拒:阴盛格阳、阳盛格阴;4、阴阳转化5、阴阳亡失。
三、气机失常:气滞、气逆、气陷、气闭、气脱
气失调:1、气虚:元气不足,功能失调,脏腑机能衰退,抗病能力下降的病理变化。气的生成不足,消耗
过多。
2、气机失调:(1)气陷:为气虚病机之一,是以气的升举无力,应升反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理变化。(2)
气脱:气虚之极而有脱失消亡之危的病理变化。虚脱、暴脱。(3)气滞:某些脏腑、经络或局部气机郁滞
的病理状态。(4)气逆:气机上逆,是气机升降失常,脏腑之气逆乱的病理变化。(5)气闭:脏腑、经络
气机闭塞不通的病理变化。
(随便看看:血失调:1、血虚:血液不足,濡养功能减退的病理变化。2、血瘀:血行迟缓或运行不畅的
病理变化3、血热:血分有热,血行加速,或出血,或瘀阻的病理变化。4、血寒:血分有寒,血行迟缓或
凝滞不通的病理变化。5、出血。
气血关系失调:1、气滞血瘀:气机郁滞,血行不畅而气滞与血瘀并存的一种病理变化。2、气虚血瘀:气
虚而运血无力,血行瘀滞,气虚与血瘀并存的一种病理变化。3、气不摄血:因气的不足,固摄血液的生理
功能减弱,血不循经,逸出脉外,各种出血。4、气随血脱:在大量出血的同时,气也随着血液的流失而散
脱。5、气血两虚。)
6.掌握诊法述要中的望舌和脉诊,其余了解
望色
1、常色:即正常面色和肤色,我国健康人面色是微黄透红,明润光泽,这是人体精充神旺、气血津液充足、
脏腑功能正常的表现。
2、病色:明润光泽而含蓄为善色,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晦暗枯槁而显露为恶色,表示病情较重,预
后欠佳。五色主病分述:
青色(属木,为气血运行不畅所致):主寒、痛、淤血、惊风
赤色(属火,多为火热内盛,鼓动气血,充盈脉络所致):主热
黄色(属土,多为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气血乏源肌肤失养所致):主湿、虚、黄疸
白色(属金,乃阳气虚衰,血行无力,脉络空虚,气血不荣):主虚、寒、失血
黑色(属水,为阳虚阴盛,水饮内泛,气血凝滞,经脉肌肤失养而致):主肾虚、水饮、淤血
望舌一一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即舌质淡红明润,胖瘦适中,柔软灵活;舌苔薄白均匀,干润湿中。
望舌主要是观察舌质与舌苔的变化。舌尖主心肺,舌边主肝胆,舌中主脾胃,舌根主肾。
1)望舌神判断疾病预后的关键
2)望舌质
从舌质外观,测知脏腑病变。一般以舌尖诊心肺的病变,中诊脾胃的病变,舌的两边诊肝胆病变,舌根诊
肾的病变。
舌色:主要分淡红、淡白、红绛、青紫四种。
淡红舌:舌质颜色淡红润泽白中透红。其形成是由于心血充足,阳气旺盛为健康人之舌色。
淡白舌:舌色较淡红舌质浅,红色较少而白色偏多。一般为气血亏损。
红绛舌:舌色较淡红舌质红。鲜红色者称为红舌;深红色者称为绛舌。多为热证。舌尖红者为心火太盛;
舌边红者为肝胆火盛;舌中红者,为胃火太盛。
青紫舌:全舌呈均匀青色或紫色,或舌的局部见青紫色斑块、瘀点为青紫舌。一是热毒太盛,二是阴寒内
盛,气血不畅。多为热证、寒证、瘀血证。舌绛紫而深,干枯少津液,多为热毒太盛。舌淡紫而润,多为
阴寒内盛。舌色暗紫,舌青紫为血瘀较重;局部舌紫斑、瘀点为血瘀较轻。
3)望舌形
舌形多指舌的形状。正常舌体大小适中。异常舌分为老舌、嫩舌、胖大舌、瘦薄舌、裂纹舌、芒刺舌、齿
痕舌。
老舌:舌质纹理粗糙、为苍老舌,热盛主实证。
嫩舌:纹理细致,多为气血运行不畅,内有水湿,多为虚证或寒证。
胖大舌:舌体较正常舌大,舌肌松弛,称胖大舌。胖大舌是由于脾肾阳虚所致,主水肿、痰饮。
瘦薄舌:舌体较正常舌小而瘦薄者,称瘦薄舌。多见阴血耗伤、脾虚精亏、舌肌萎缩、舌体瘦薄,主阴虚
血亏虚证。
肿胀舌:舌体肿大,舌肌呈现胀大状,甚者不能闭口,不能缩回,称肿胀舌。多因心脾热盛,或酒毒上攻
中毒。多为实证。鲜红肿胀,为心脾热盛,舌青紫而肿胀,为酒毒攻心。
裂纹舌:舌面有明显的裂痕、可呈现人、一、川字等不同形状。由精血亏虚所致,主血虚证(先天裂纹舌
者除外)。
芒刺舌:舌体上有红色颗粒突起像刺,摸时感觉刺手,主邪热太盛,舌边芒刺为肝胆热盛,舌中有芒刺主
胃肠热盛。
齿痕舌:舌体边缘有压迫痕迹,为齿痕舌。舌体肿大,出现齿痕。主脾阳虚衰,水湿内停。
此外还有舌疮和舌下脉络。
4)望舌态
正常舌,舌体活动灵敏,伸缩自如。病理舌态有强硬、震颤、歪斜等重病的变化。
强硬舌:舌质红而强硬,多见于中风先兆,多因外感邪热,内伤痰湿内阻心窍,肝风夹痰上扰神志。
震颤舌:舌体不停颤动。多为肝病,舌质淡白而颤动者为血虚,舌红绛而颤动者为热极生风。
歪斜舌:舌体不正,伸舌时偏斜于一侧。多为中风或中风先兆。
短缩舌:舌体紧缩不能伸长,甚则不能抵齿。(天生舌短者除外)舌红绛而短缩者,属热病,多为昏迷病人。
吐弄舌:舌体反复地伸出口外,其中伸出时间较长,慢慢收回的为吐舌,稍微伸出立即收回,上下左右舐
弄者为弄舌。多为小儿智力发育不良。
萎软舌、蜷缩舌、舌纵、麻痹舌见于危重症。
5)望舌苔
主要观察舌苔的薄厚、润燥、腐腻、剥落苔等的变化。
薄厚苔:透过舌苔能见舌体为薄苔(表工透过舌苔不见舌体为厚苔(里)。薄苔为疾病初起,厚苔为病情
较重。
润燥苔:舌苔湿润适度为正常苔,苔干、粗糙为燥苔。苔的润燥程度表示体内津液的盈亏情况。若舌红绛
而苔润为热盛,舌红而苔燥为湿阻遏制阳气。
腐腻苔:苔质疏松,颗粒较大,舌边、舌中厚,刮之如豆腐渣样为腐苔。苔质细密颗粒细腻。观察苔的腐
腻可知阳气与内湿的程度。腐苔多为食积胃肠或痰浊。腻苔因阳气被遏阻,多见于湿浊、或痰饮证。
剥落苔:舌面本有苔但部分剥落,胃气或胃阴受损。若舌苔骤然退去,光洁如镜者为光剥苔,是胃阴胃气
俱损的危重现象。
6)苔色
苔的颜色分为白苔、黄苔、灰黑苔等的变化。
白苔:多主表证、寒证。苔薄白而干,舌尖红者为燥热肺火盛。厚白苔主痰湿。
黄苔:多为热证,从黄的程度辨别热的的轻重。
灰黑苔:苔色为浅黑色是灰苔,深者为黑苔。灰黑苔多为里热重证,越黑病情越重。如苔灰黑而润为阳虚
寒、痰湿内阻,苔色灰黑而干为里热证。
7)苔形
①全苔主痰湿阻滞②苔偏舌之左右为肝胆疾病③花剥苔为胃气阴不足④镜面舌为胃阴枯竭,胃气大伤。
望舌的临床意义
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正邪斗争病邪进退的反应。舌质与舌苔是中医辨证论治的
重要观察依据之一。舌质与舌苔的变化能够客观反映整齐地盛衰、病邪的深浅、邪气的性质、疾病的进退
等,还可以判断疾病的转归和预后。临床应用时应结合其他诊法,进行综合分析。
1、判断正气盛衰:舌质红润,气血旺盛;舌质淡白,气血亏虚。舌苔薄白而润,胃气旺盛;舌光无苔,胃
之气阴衰败。
2、辨病位深浅:舌苔薄白,疾病初起,病位在表;舌苔厚,病邪入里,病位较深;舌质绛,热入营血,病
情危重。
3、区别病邪性质:白苔多主寒证;黄苔常主热证;腐腻苔多主食积、痰浊。紫青舌或舌边的瘀点、瘀斑主
瘀血。
4、推断病势进退:舌苔自白转黄,变为灰黑色,表示病邪由表及里,由轻到重,病情发展;舌苔由润转燥,
多是热邪渐盛而耗伤津液;舌苔由厚变薄、由燥转润,常常是病邪渐消,津液复生。
5、估计病情预后:舌胖瘦适中,活动自如,淡红润泽,舌面有苔,是正气内存,胃气旺盛,预后多佳;舌
质枯晦,舌苔骤剥,舌强或偏歪等,多属正气亏损,胃气衰败,病情危重,预后多凶。
脉诊
临床意义:左手寸候心、关候肝胆、尺候肾;右手寸候肺、关候脾胃、尺候肾。
三部九候:中指定关位,食指切寸位(阳),无名指切尺位(阴),如此脉分三部;诊脉时用指力轻切在皮
肤上称为举,即浮取或轻取,用力不轻不重称为寻,即中取;用力切按筋骨间称为按,即沉取或重取。每
部有轻、中、重取三法。
正常脉象(平脉、常脉):三部有脉,不浮不沉,不快不慢(约60--90次/分),和缓有力,节律均匀。这些
特征在脉学中称为“有胃、有神、有根”有胃即从容缓、和缓、流利,反映脾胃运化功能的强盛和营养状
况的良好,有神指有力柔和、节律整齐,反映病情轻浅或病虽重而预后良好,有根指尺脉有力,沉取不觉,
反映肾气犹存,生机不息。
常见脉象:浮脉(表)沉脉(里)迟脉(寒)数脉(热)虚脉(虚)实脉(实)弦脉(肝脉)滑脉洪脉(热、
实)紧脉濡脉(湿)细脉(气血两虚)涩脉(气滞血瘀)结脉代脉促脉
7.辨证
7.1了解八纲辨证具体指什么,掌握表里辨证和寒热辩证(表证和里证的鉴别、寒热证的鉴别)
7.2腑脏辩证(主要考判断,形式:缺胳膊少腿或者添油加醋):仅掌握心血瘀阻证、肺阴虚证、脾气
虚证、脾气下陷证、脾不统血证、肝气郁结证、肝阳上亢证、肾阳虚证和肾阴虚证。
八纲: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基本证候。阴阳为总纲
八纲辨证:是概括性的辨证纲领,它是根据病人的整体证候表现之总和概括出来的规律。因为任何一种疾
病,从类别上,可分为阴证和阳证;从病位上,可分为表证和里证;从病性上,可分为寒证和热证;从正
邪盛衰,又可分为实证和虚证。尽管疾病的临床表现错综复杂,但基本上都可以用八纲来加以归纳,找出
疾病之关键,掌握要领,从而确立治疗原则。
寒证热证鉴别:温口面肢二便舌脉判断阴阳之盛衰
寒证:恶寒喜暖,口淡不渴,面色苍白,肢冷蜷卧(四肢清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澹,舌淡苔白而润滑,
脉迟。
热证:发热喜凉,口渴喜冷饮,面红目赤,烦躁不宁(四肢燥热),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
苔黄而干,脉数。
关系:寒热错杂、寒热转化、寒热真假(真热假寒、真寒假热)
表里辨证鉴别:
表证:起病急、病程短、病位浅,以发热恶寒头(或恶风)、头身痛、舌苔薄白、浮脉为主症,常兼鼻塞流
涕、喉咙痒痛、咳嗽等
里证:以脏腑的症候为主,病程长,无恶风寒、脉象不浮,常见壮热、烦躁神昏、口渴、腹痛、便秘或腹
泻、呕吐、小便短赤、舌苔黄或白厚腻、脉沉等
关系:①表里同病②表里转化(由表入里、由里出表)③半表半里(表现为寒热往来、胸肋苦满、口苦
咽干、目眩、不欲饮食、脉弦)
(随便看看:虚证实证鉴别:
虚证:久病虚弱;精神萎靡,身倦乏力,气弱懒言;隐痛喜按;大便稀清小便清长;舌淡嫩少苔;脉象细
弱。
实证:新病壮实;精神兴奋,声高气粗;疼痛拒按;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象实而有力。)
心血淤阻症:指的是淤血、痰浊阻滞心脉所表现出来的证侯
证侯:心悸,怔忡,心胸憋闷或刺痛,痛引肩背内臂,时发时止,舌质紫黯或见瘀点瘀斑,脉细涩或结代;
重者暴痛欲绝,口唇青紫,肢厥神昏,脉微欲绝。
肺阴虚证:指的是肺阴不足,虚热内生所表现出的证侯
证侯:干咳无痰,或痰少而粘稠,或咳痰带血,口干咽燥,声音嘶哑,形体消瘦,潮热,颔红,五心烦闷,
盗汗,舌红少津,脉细数。
脾气虚证:指的是脾气不足,失其健运而出现的证侯
证侯:食少纳呆,口淡无味,脱腹胀满,便灌,面色萎黄,少气懒言,四肢倦怠消瘦,舌淡边有齿痕,苔
白,脉缓弱。
脾气下陷证:指的是脾气虚弱,升举功能失常所表现出的证侯。
证侯:腕腹有坠胀感,食后益甚,或便意频频,肛门坠重,或久痢不止,甚则脱肛,或内脏下垂,或小便
混浊如米沿,伴头晕目眩,少气无力,肢体倦怠,食少便清,舌淡苔白,脉虚弱。
脾不统血证:指的是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所表现出的证侯
证侯:便血,尿血,鼻皿,肌蜘,齿蚂或妇人月经过多,崩漏,伴有食少便灌,神疲乏力,气少懒言,面
白无华,舌淡,脉细弱
肝气郁结证:指的是肝失疏泄,气机郁滞所表现出来的证侯。
证侯:情志抑郁或易怒,善太息,胸肋或少腹胀痛,或咽有梗塞感,或肋下痞块,妇人见乳房胀痛,痛经,
月经不调,甚至闭经,舌质紫或边有瘀斑,脉沉弦涩。
肝阳上亢证:指的是肝气亢奋,或肝肾阴虚,阴不潜阳,肝阳上扰头目所表现出的证侯
证侯:急躁易怒,头胀痛,眩晕目胀,或面部烘热,口苦咽干,小便黄,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
肾阳虚证:指的是肾脏阳气虚衰所表现出的证侯
证侯:腰膝酸软,形寒肢冷以下肢为甚,头晕耳鸣,神疲乏力,阳痿,不孕,尿少,浮肿,或五更泄,面
色白光白,舌质淡胖,脉沉弱。
肾阴虚证:指的是肾阴亏虚,虚热内扰所表现出的证侯
证侯:眩晕,耳鸣耳聋,失眠多梦,咽干舌燥,腰膝酸软,形瘦,五心烦热,潮热盗汗,男子遗精,女子
闭经,不孕或崩漏,舌红苔少而干,脉细数。
8.防治原则与治疗治法
8.1掌握正治、反治(每年必考)和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概念多
8.2了解八法种类
第一节:防止原则
二、治病求本: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进行治疗。它是辨证论治的一个基本原则。
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本质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又
称“逆治:“逆”指采用方药的性质与疾病的性质相反。如“寒者热之”“虚者补之”。适用于疾病的征象
与本质相一致的病例。
方法包括: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法则,是指疾病的临床表现与其本质不相一致情况下的治法,采用
的方法和药物与疾病的证象是相顺从的,又称为“从治”。一般多属病情发展比较复杂,病势危重,出现假
象症状了才可运用。在治病求本法则指导下,针对疾病本质而进行治疗的方法。
其具体应用有:热因热用、寒因寒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
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
二者治疗的实质仍然是以热治寒,以寒治热。
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药治疗具有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
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药治疗具有实性通泄症状的病证。
二者治疗的实质亦为虚则补之,实则泻之。
五: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治
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如感冒,有风寒、风热、暑热等不同,治法不同
异病同治,指不同的疾病,在其病情发展过程中,会出现相同的病机变化或同一性质的证候,可以采用相
同的治法治疗。如久滞脱肛、崩漏、子宫脱垂、胃下垂等,均符合中气下陷这一证候,升提中气方法。
第二节:治法
基本的治法包括:汗、吐、下、和、温、清、补、消“八法”•
汗法,也叫解表法,是运用发汗解表的方药,开泄媵理,调和营卫,来逐邪外出,解除表证的一种治疗大
法。
吐法,也叫催吐法,是利用药物涌吐的性能,引导病邪或有毒物质从口中吐出的一种治疗方法。
下法,泻下法,是运用具有泻下作用的药物通泻大便,攻逐体内实热结滞和积水,以解除实热蕴结的一种
治疗大法
和法,也叫和解法,是用和解或疏泄的方药,来达到祛除病邪,调整机体,扶助正气的一种治疗大法。
温法,也称祛寒法,是运用温热的方药,来祛除寒邪和补益阳气的一种治疗大法。
清法,也叫清热法,是运用性质寒凉的方药,通过泻火、解毒、凉血等作用,以清除热邪的一种治疗大法。
补法,也叫补益法。是运用具有补养作用的方药,以益气强筋、补精益血,消除虚弱证候的一种治疗大法。
消法,也叫消导法或消散法,包括消散和破消两方面。是运用消食导滞、行气、化痰、利水等方药,使积
滞的实邪逐步消导或消散的一种治疗大法。
9.中药
9.1掌握中药炮制的目的、四气(哪四个)、配伍(考含义)
9.2了解中药煎服法
9.3有哪些中药是安胎药
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凡是以中医传统理论为指导,进行采收、加工、炮制、制剂,以利于临床应
用的药物称为中药。
中药炮制目的:
1.消除或降低毒副作用:有毒中药经炮制后,使有毒成分减少或发生改变,毒副作用消除或降低,能更安全
地服务于临床。
2.增强药效:有些药物经炮制后,可增加有效成分的溶出和含量,或产生新的有效成分,使药效增强。
3.改变药物性能:炮制可影响药物的归经、四气五味及升降浮沉,使应用范围改变或扩大。
4.利用贮存:药物经纯净修制、除去杂质、制成饮片、干燥等方法炮制处理后,有利用于药材贮藏和保存药
效。
5.便于服用:一些动物药、动物粪便及有特殊臭味的要,经炮制后可矫味矫臭。
中药的性能
①四气:指药物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
②五味:指药物具有酸(收敛固涩)、苦(通泄燥湿)、甘(补益调和缓急)、辛(发散行气行血)、咸(泻
下通便,软坚散结)五种滋味。
③升降浮沉:是指药物在治疗疾病时对人体作用有不同的趋向性。升,上升提举;降,下达降逆;浮,向
外发散;沉,上下内外四种不同作用趋向。
④归经:药物对某经或某几经作用明显,对其他经作用较少或无作用,这种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称
归经。
⑤中药毒性:大毒有毒小毒剂量过大服用太久炮制不当配伍失误制剂不妥外用失控误食误用
3、中药的用法
配伍:根据不同病情和临床辨证,有选择性地将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组合在一起应用称为配伍。
“七情”配伍关系:
1.单行用一味药治疗疾病谓单行。
2.相须两种性能、功效相同或相似的药物合用,以增强疗效的一种配伍方法称为相须。
3.相使两种药合用,一种药物为主,另一种药物为辅,辅药可以提高主药功效的配伍方法谓相使。
4.相畏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被另一种药物所抑制,使其毒副作用减轻或消失的配伍方法称为相畏。
5.相杀一种药物能够清除另一种药物毒副作用的配伍为相杀。
6.相恶一种药物能破坏另一种药物的功效,使其作用减弱,甚至消失的一种配伍谓相恶。
7.相反两种药物配伍应用后,产生毒性反应或副作用,即谓之相反。
中药分类
1.解表药凡具有发散功效,以发散表邪为主要作用,解除表证的药物称解表药。针对表证的寒热,解表药
分辛温解表药(麻黄)和辛凉解表药(柴胡)两类。解表药通过发汗解除表证,若用之不当,汗出过多,则伤
津耗气。
2.祛风湿药凡具有祛风除湿功效,以驱除风湿为主要作用,治疗风湿痹症的药物称祛风湿药。(独活)
3祛湿药凡具有祛湿效果,以祛除湿邪为主要作用,治疗水湿停聚的药物称祛湿药。因其兴味功效的不同,
又有化湿燥湿(霍香)、利水渗湿(茯苓)、清热利湿(车前子)之分。
4.清热药凡具有清热功效,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热性病证的药物称清热泻火药。清热药物大多药
性苦寒,过用易伤脾胃,脾胃虚弱者慎用。清热泻火(石膏X清热解毒(金银花)、清热凉血(生地黄)、清热
燥湿(黄苓)、清热解暑(荷叶)、清热明目(决明子)、清虚热药(银柴胡)。
5.消导药凡具有消食导滞功效,以消除胃肠积滞,促进消化为主要作用,治疗饮食积滞的药物称消导药或
消食药。(山楂)
6.催吐药凡具有催吐功效,以引起或促使呕吐为主要作用,祛除胃内宿食或毒物的药物称催吐药或涌吐药。
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宿食停胃或误食毒物。(瓜蒂)
7.泻下药凡具有泻下通便功效,以促进排便为主要作用,治疗胃肠积滞、水肿停饮的药物称泻下药。本类
药物主要适用于便秘及水肿。根据本类药物作用的特点及使用范围的不同,分为攻下药(大黄)、润下药(火
麻仁)及逐水药(大戟)。
8.祛痰止咳平喘药凡具有祛痰功效,以祛除痰涎为主要作用,治疗咳痰不畅的药物称祛痰药;具有止咳平
喘功效,以制止或减轻咳嗽喘息为主要作用,治疗咳嗽、喘息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清化热痰(贝母)、温
化寒痰(半夏)、止咳平喘药。
9.温里药凡具有温补阳气、祛除里寒功效,以温里散寒为主要作用,治疗里寒证的药物称温里药,亦称祛
寒药。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外寒内侵、脏腑阳虚及亡阳厥逆等病证。(附子)
10.理气药凡具有理气功效,以疏通气机、行乞解郁为主要作用,治疗气机郁滞诸证的药物称理气药,亦
称行气药。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脾胃气滞、肝气郁结、肺气壅塞等病证。(陈皮)
11.理血药凡具有调理血液功效,以补血、活血、凉血、止血为主要作用,治疗血分证的药物称理血药。
根据药物功效及主治证候不同,可将其分成补血药、活血药(川苛)、止血药(三七)及凉血药四类。
12.补益药凡具有补益功效,以补气血阴阳为主要作用,治疗各种虚证的药物称补益药,亦称补虚药或补
养药。根据各种药物功效及其主治的不同,将其分为补气药(人参)、补血药(当归)、补阴药(枸杞子)及补
阳药(冬虫夏草)四类。
13.固涩药凡具有收敛固涩功效,以敛耗散、固滑脱为主要作用,治疗多汗、遗泄滑脱、崩漏带下的药物
称固涩药或收涩药。本类药物根据其作用特点,分收敛止汗、涩肠止泻、涩精缩尿及固崩止带四类。
14.平肝息风药凡具有平肝潜阳、息风止痉功效,以平肝阳、息肝风、止抽搐为主要作用,治疗肝阳上亢
或肝风内动的药物称平肝息风药。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肝阳上亢所致头晕目眩及肝风内动所致痉挛抽搐等
病证。(天麻)
15.安神药凡具有安定神志功效,以镇惊、养心为主要作用,治疗神志不安的药物称安神药。安神药分重
镇安神药及养心安神药两类,分别适用于心神受扰及心神失养所致的惊悸怔忡、失眠多梦等病证。(酸枣仁)
16.开窍药凡具有开窍醒神功效,以通关开窍、醒神复脑为主要作用,治疗闭证神昏的药物称开窍药。其
药物气味芳香,故亦称芳香开窍药。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热陷心窝所致神昏诡语,痰蒙心窍所致神昏癫痫
以及中风、中暑所致窍闭神昏等病证。(麝香)
17.驱虫药具有杀虫功效,以杀灭或麻痹虫体为主要作用,治疗人体寄生虫病的药物称驱虫药。本类药物
主要适用于蛔虫八钩虫、烧虫、绦虫、姜片虫等肠道及其他部分的寄生虫病。
18.外用药凡以在体表使用为主要给药途径的药物称外用药。本类药物主要适用于疥癣、湿疹、痈疽、疔
毒、麻风、梅毒、毒蛇咬伤等病证。
中药的煎服法:
煎药法:1.用具:砂锅、瓦罐等好,忌用铜铁锅。2.用水:清洁水质即可。3.火候:文火(补益药),武火
(解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智能交通设施租赁合同3篇
- 2024年水磨石地坪系统分包施工合同3篇
- 2024年消费信贷个人协议
- 2024年食堂建筑项目施工与安全生产协议3篇
- 2025年度社会保障补贴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出口企业出口货物检验检疫与凭证获取合同3篇
- 2024年项目经理雇佣协议
- 2024餐饮店加盟技术转让合同
- 2024年虚拟现实技术研发合作协议
- 2025年度新型工业园区租赁合同书3篇
- 星巴克的市场营销策划方案
- 南京某商城机电安装施工组织设计
- 娱乐场所消防安全操作规程
- 宗教教职人员备案表
- 八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试卷质量分析试卷分析
- 烟草专业个人简历模板
-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 变电所建设用地指标
- 2023年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专项申报指南
- 1《吃水不忘挖井人》(教学课件+教案+学习任务单+分层作业)一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 社区工作者考试考前必背3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