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_第1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_第2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_第3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_第4页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三章 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设计 含教学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

3.1从算式到方程........................................................1

3.1.1一元一次方程..................................................1

3.1.2等式的性质....................................................5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10

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10

第2课时移项......................................................14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一去括号与去分母..............................18

第1课时去括号....................................................18

第2课时去分母....................................................22

3.4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26

第1课时配套问题与工程问题......................................26

第2课时销售中的盈亏问题........................................31

第3课时球赛积分表问题..........................................34

第4课时分段计费与最优方案问题..................................36

3.1从算式到方程

3.1.1一元一次方程

F,敦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方程的解等概念.

2.掌握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寻找相等关系、根据相等关系列出方程的能力.

【情感态度】

体验用估算方法寻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培养学生求实的态度.

【教学重点】

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难点】

用估算的方法寻求方程的解.

教学亘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小雨、小思的年龄和是25.小雨年龄的2倍比小思的年龄大8岁,小雨、小思的

年龄各是几岁?

如果设小雨的年龄为X岁,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表示小思的年龄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加以引导:小思的年龄可以用两个不同的式子25-X和2X-8

来表示,这说明许多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可以用含字母的式子来表示.

由于这两个不同的式子表示的是同一个量,因此我们又可以写成:25-x=2x-8.这样就得

到了一个方程.

问题2教材第78页问题.

你会用算术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列算式试一试.

如果设A、B两地相距xkm,你能分别列出表示客车和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我们可以得到客车和卡车从A地到B地的行驶时间分

别为x/70h和x/60h,又因为客车比卡车早lh经过B地,所以x/70比x/60小1.这样我们

可以得到1个方程:x/60-x/70=l.

【教学说明】用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情境作为引入,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欲望.用

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可以自然地列出方程.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让学生尝试解答教科书第79页的例1.对于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作如下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设为x;

(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式子表示正方形的周长;

用含x的式子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用含x的式子分别表示男生和女生的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2.交流:在学生基本完成解答的基础上,请几名学生汇报所列的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

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3.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作补充讲解,并强调:

(1)方程等号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量;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简单地说:列方程就是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表示同一个量.以第(2)题为例:方程左边的式

子“1700+150X”表示计算机已使用的时间加上后来可使用的时间,也就是规定的检修时间.

右边的“2450”也是规定检修的时间.这样就有"1700+150x=2450".

4.讨论:

问题1在第(2)题中,你还能用两种不同的方法来表示另一个量,再列出方程吗?

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讨论,然后分组汇报交流:

选“已使用的时间”可列方程:2450T50x=1700.

选“还可使用的时间”可列方程:150x=2450-1700.

问题2在第(3)题中,你还能设其他的未知数为x吗?

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基础上交流:

设这个学校的男生数为x,那么女生数为(x+80),全校的学生数为(x+x+80).

列方程:x+80=52%(x+x+80).

5.概念的建立.

让学生观察上述方程,教师进行归纳.

提示注意:''一元":一个未知数;"一次”:未知数的指数是1.

6.引导学生归纳:

从上面的分析过程我们可以发现,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

骤?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方框表示:

fg设未知数列方程~二一g

实际问题|-------------一元一次万程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利用其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是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

一种方法.列出方程后,还必须解这个方程,求出未知数的值.对于简单的方程,我们可以采

用估算的方法.

①问题:你认为该怎样进行估算?

可以采用“尝试一发现一归纳”的方法:让学生尝试后发现,要求出答案必须用一些具

体的数值代入,看方程是否成立,最后教师进行归纳.

可以像教科书那样用列表的方法进行尝试,也可以像下面的示意图那样按程序进行尝

试.

②在此基础上给出概念: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

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一般地,要检验某个值是不是方程的解,可以用这个值代替未知数代入方程,看方程左

右两边的值是否相等.

试一试教材第80页练习.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l)x与18的和等于54;

(2)27与x的差的一半等于x的4倍.

解:(1)x+18=54;(2)-(27-x)=4x.

2

【教学说明】本例题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解答,然后教师巡视学生解答情况有针对性

地进行评讲.评讲时教师向学生强调:“4x”表示4与x的积,当乘数中有字母时,通常省略

乘号“X”,并把数字乘数写在字母乘数的前面.

例2x=3是下列哪个方程的解?()

A.3x-l-9=0

B.x=10-4x

C.x(x-2)=3

D.2x-7=12

【答案】C

【教学说明】此题只需将x=3代入即可,教师可让学生口答.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列式表示:

(1)比a小9的数;

(2)x的2倍与3的和;

(3)5与y的差的一半;

(4)a与b的7倍的和.

2.根据下列条件,列出关于x的方程:

(1)12与x的差等于x的2倍;

(2)x的三分之一与5的和等于6.

3.方程x/2=-6的解是什么?

4.已知x-5与2x-4的值互为相反数,列出关于x的方程.

【教学说明】以上题目均与前面例题对应,教师可边让学生独立完成边巡视,然后有针

对性地进行评讲.

【答案】略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着重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归纳: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用列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一般思路是什

么?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1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学?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要整体贯穿以下数学思想:(1)突出数学的应用意识,可由学生感兴趣的问

题引入课题;(2)强调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利用交流完善对新知识的理解;(3)体现思维

的层次性,教师先引导学生用算术方法解题,再引导列式用方程表示,在比较中体会方程的

作用:(4)渗透建模思想,指导学生通过设未知数,列代数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形成

抽象能力.

3.1,2等式的性质

;>敦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等式的两条性质.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用等式的一条性质)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1.渗透“化归”的思想.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及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

培养言必有据的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教学重点】

理解和应用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应用等式的性质把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化成“x=a”.

产教与亘旌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用估算的方法我们可以求出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你能用这种方法求出下列方程的

解吗?

(1)3x-5=22;(2)0.28-0.13y=0.27y+l.

【教学说明】第(1)题要求学生给出解答,第(2)题较复杂,估算比较困难,此时教师提

出:我们必须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其他方法.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1.实验演示:

教师先提出实验的要求: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实验的过程,思考能否从中发现规律,再用

自己的语言叙述你发现的规律,然后按教科书第81页图3.1-1的方法演示实验.

教师可以进行两次不同物体的实验.

2.归纳:

请几名学生回答前面的问题.

在学生叙述发现的规律后,教师进一步引导:等式就像平衡的天平,它具有与上面的事

实同样的性质.比如“8=8”,我们在两边都加上6,就有“8+6=8+6";两边都减去11,就

有M8-ll=8-ir,.

3,表示:

问题1你能用文字来叙述等式的这个性质吗?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必须说明:等式两边加上的可以是同一个数,也可以是同一

个式子.

问题2等式一般可以用a=b来表示.等式的性质1怎样用式子的形式来表示?

如果a=b,那么a土c=b±c

字母a、b、c可以表示具体的数,也可以表示一个式子.

4.观察教科书第81页图3.1—2,你又能发现什么规律?你能用实验加以验证吗?

在学生观察图3.1-2时,必须注意图上两个方向的箭头所表示的含义.观察后再请一名

学生用实验验证.

然后让学生用两种语言表示等式的性质2.

如果a=b,那么ac=bc

如果a=b(cWO),那么a/c=b/c

问题3你能再举几个运用等式性质的例子吗?

如:用5元钱可以买一支钢笔,用2元钱可以买一本笔记本,那么用7元钱就可以买一

支钢笔和一本笔记本,15元钱就可以买3支钢笔.相当于:

“5元=买1支钢笔的钱;2元=买1本笔记本的钱.

5元+2元=买1支钢笔的钱+买1本笔记本的钱.

3X5元=3X买1支钢笔的钱.”

问题4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我们怎样运用上面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呢?

我们来看一下教科书第82页例2中的第(1)、(2)题.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所谓“解方程”,就是要求出方程的解“x=?”因此我们需要把方

程转化为“x=a(a为常数)”的形式.

设问1:怎样才能把方程x+7=26转化为x=a的形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解:两边减7.得:

x+7—7=26—7,

x=19.

设问2:式子“-5x”表示什么?我们把其中的一5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你能运用等式

的性质把方程-5x=20转化为x=a的形式吗?

用同样的方法给出方程的解.

小结:请你归纳一下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依据和步骤.

【归纳结论】由上面的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

骤一般分为两步:一是在方程两边同时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使一元一次方程左边是未知

项,右边是常数;二是方程左右两边同时乘未知数的系数的倒数,使未知项系数化为1,从

而求出方程的解.如:

(1)x+a=b,解法:方程两边同时减去a,得x=b-a.

(2)ax=b(aWO),解法:方程两边同时除以a,得x=b/a.

c—h

(3)ax+b=c(aWO),解法:方程两边同时减去b,再同时除以a,得x=——.

a

【教学说明】归纳结论过程中,教师可向学生阐述以下两点:(1)方程是含有未知数的

等式,故可利用等式的性质求解,求解过程实质是等式变形为x=a的过程.

(2)通过将所求结果代入方程的左右两边的方法,可以检验所求结果是否正确,这一

点在下面的例题中我们会讲到.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利用等式的性质,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或式子,并说明等号成立的依据:

⑴如果久+3=4,那么工=;

(2)如果=3,那么x=;

(3)如果7a=2a-3,那么5a=,a=

__;

17

(4)如果y-4,那么-2y=,)=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1或性质2,在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或式子;

或同乘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结果仍相等.

解:(1)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3,得x=l.

(2)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乘2,得x=6.

(3)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2a,得5a=-3.

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除以5,得a=-3/5.

7

(4)根据等式的性质1,等式两边都减去一y,得-2y=-4.

3

再根据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都除以-2,得y=2.

例2小涵的妈妈从商店买回一条裤子,小涵问妈妈:“这条裤子需要多少钱?"妈妈说:

“按标价的八折是36元.”你知道标价是多少元吗?

要求学生尝试用列方程的方法进行解答.在学生基本完成的情况下,教师给出示范.

解:设标价是x元,则售价就是80%x元,根据售价是36元

可列方程:

80%x=36,

两边同除以80%,得

x=45.

答:这条裤子的标价是45元.

例3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1)0.5—x=3.4(2)--x-5=4

3

【教学说明】先让学生对第(1)题进行尝试,然后教师进行引导:

①要把方程0.5—x=3.4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方程左边的0.5,怎么去?

②要把方程一x=2.9转化为x=a的形式,必须去掉x前面的“一”号,怎么去?

然后给出解答:

解:两边减0.5,得0.5—X—0.5=3.4—0.5

化简,得

—x=2.9,

两边同乘一1,得:

x=-2.9.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1)这个方程的解答中两次运用了等式的性质;(2)解方程的目标

是把方程最终化为x=a的形式,在运用性质进行变形时,始终要朝着这个目标去转化.

你能用这种方法解第(2)题吗?在学生解答后再点评.

教师向学生提问:①第(2)题能否先在方程的两边同乘“-3”?

②比较这两种方法,你认为哪一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允许学生在讨论后再回答.

试一试教材第83页练习.

例4服装厂用355m布做成人服装和儿童服装,成人服装每套平均用布3.5m,儿童服装

每套平均用布1.5m.现已做了80套成人服装,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几套儿童服装?

在学生弄清题意后,教师再作分析:如果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

套服装就需要布1.5xm,根据题意,你能列出方程吗?

解:设余下的布可以做x套儿童服装,那么这x套服装就需要布L5xm,根据题意,得

80X3.5+1.5x=355.

化简,得

280+1.5x=355,

两边减280,得

280+1.5x-280=355-280,

化简,得

1.5x=75,

两边同除以1.5,得

X—50.

答:用余下的布还可以做50套儿童服装.

【教学说明】对于许多实际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以求出问

题的解,也就是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问题:我们如何才能判断求出的答案50是否正确?

在学生代入验算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方法:检验一个数值是不是某个方程的解,可

以把这个数值代入方程,看方程左右两边是否相等,例如:把x=5()代入方程8()X3.5+

1.5x=355的左边,得80X3.5+1.5X50=280+75=355.

方程的左右两边相等,所以x=50是方程的解.

试一试你能检验一下x=-27是不是方程一1x—5=4的解吗?

3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分别说出下列各式子的系数.

3支,-%,-

2.利用等式的性质解下列方程.

(1)%-5=6;(2)0.3%=45;

(3)-y=0.6;(4)y)-=-2.

3.七年级(3)班有18名男生,占全班人数的45%,求七年级(3)班的学生人数.

【教学说明】这些题目较简单,教师让学生口答上述题目,并给予评讲.

【答案】1.3,--1,

2.(1)x=11(2)x=150(3))=-0.6(4)y

=-6

3.40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让学生进行小结,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归纳:

1.等式的性质有哪几条?用字母怎样表示?字母代表什么?

2.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最终必须化为什么形式?

3.在字母与数字的乘积中,数字因数又叫做这个式子的系数.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1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曾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要重视学生思维的多角度培养,教师对教材中的实际问题要直观演示,指导

学生观察图形,从实验中归纳结论,并用实验验证.对发现的结论用文字、数学语言分别表

达出来.突出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和应用,在解方程时,要求说明每一步变形的依据,解题后

及时小结.扎实做到这些,可为后面教与学打下坚实基础.

3.2解一元一次方程(一)一合并同类项与移项

第1课时合并同类项

教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学会合并(同类项),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能够找出实际问题中的已知数和未知数,分析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

【情感态度】

初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价值,感受数学文化.

【教学重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x=c”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已知量和未知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活动(出示背景资料)约公元820年,中亚细亚数学家阿尔-花拉子米写了一本代数书,

重点论述怎样解方程.这本书的拉丁文译本取名为《对消与还原》.“对消”与“还原”是什

么意思呢?通过下面几节课的学习讨论,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回答这个问题.

【教学说明】教师出示上面的资料,让学生对本课时的内容产生兴趣.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教材第86页问题1.

引导学生回忆:

设问1:如何列方程?分哪些步骤?

师生讨论分析:

①设未知数:前年购买计算机X台;

②找相等关系:

前年购买量+去年购买量+今年购买量=140台;

③列方程:x+2x+4x=140.

设问2:怎样解这个方程?如何将这个方程转化为x=a的形式?学生观察、思考.

根据分配律,可以把含x的项合并,即

x+2x+4x=(1+2+4)x=7x

老师板演解方程过程:

设问3:以上解方程“合并”起了什么作用?每一步的根据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合并”是一种恒等变形,它使方程变得简单,更接近x=a的形式.

试一试教材第88页练习第2题.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教材第87页例1.

【教学说明】这个例题比较简单,但比较典型.教师教学时自己先讲第(1)小题,然后

应选派一位学生上台板演另一小题,看学生书写格式是否规范,步骤是否完整,对于不规范、

不完整的情况,教师要及时予以纠正.

试一试教材第88页练习第1题.

[教学说明]这4个小题也要选派4位同学上台板演,教师仍要关注格式的规范性和步

骤的完整性.

例2教材第87页例2.

引导学生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

学生讨论后发现:后面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一3倍.

师生共同分析,完成解答过程:

解:设这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则第二个数为一3x,第三个数为一3X(一

3x)=9x.

根据这三个数的和是一1701,得

X—3x+9x=-1701

合并,得7x=-1701

系数化为1,得x=-243

所以一3x=729,

9x=-2187.

答:这三个数是一243、729、-2187.

【教学说明】通过讨论让学生认识到: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含多个未知数的问题时,通常

先设其中一个为x,再根据其他未知数与x的关系,用含x的式子表示这些未知数.完整的

解题过程的呈现,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思考与表达.此外,如有学生提出不同的设未知数的

方法,同样给予鼓励.本例是有关数列的数学问题,本题要求出三个未知数,与前几节不同

的是,问题中没有明确未知数之间的联系,需要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问题具有一

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方程-无++=焉-j合并同类项后正确的是(

)

、153n11

364312

C.--1X=—1D.-%+—2X=—1

312312

2.解方程2x+3x+4x=180的结果是()

A.x=90

B.x=36

C.x=30

D.x=20

3.解方程:

(1)17y-2.5y-7.5y=42;

4.某大型商场三个季度共销售某品牌手机2800部,第一个季度销售量是第二个季度的

2倍,第三个季度销售量是第一个季度的2倍,这家商场第二个季度销售这个品牌的手机多

少部?

【教学说明】设计以上几题是为了巩固所学的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解方程,题目难度都

不大.第1、2题可让学生口答,第3、4题可让学生上台板演.

【答案】l.C2.D

3.解:(1)合并同类项,得

7y=42,

系数化为1,得

y=6;

(2)合并同类项,得

x=l.

4.解:设第二个季度这家商场销售该品牌手机x部,则第一个季度销售量为2x部,第

三个季度销售量为4x部.

根据总量等于各分量的和,得x+2x+4x=2800.

合并同类项,得7x=2800.系数化为1,得x=400.

答:这个商场第二个季度销售手机400部.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教师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1)你今天学习的解方程有哪些步骤,每一步依据是什么?

(2)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有何共同特点?

2.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1)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合并同类项(分配律)和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2)总量=各部分量的和.

;'课后作业

L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2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本课时作为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的讲解课,首先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实际问题展开讨论,突出

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的联系;然后让学生利用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来感受方法的简洁

性,并通过练习来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本课时在结合实际问题讨论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时,注重算理,创设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条件,

并通过画框图、标箭头的方式辅助学生分析.

本课时教学应采用引导的方法,让学生自主探究与交流,以达到教学效果.

第2课时移项

敦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2.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方程解决问题,进一步认识方程模型的重要性.

2.掌握移项方法,学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理解解方程的目标,体

会解法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

体会方程中蕴涵的化归思想.

【教学重点】

解"ax+b=cx+d”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亘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较简形式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求解,哪位同学能够说一下解方程

的基本思想?

问题2到目前为止,我们用到的对方程的变形有哪些?目的有哪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问题教材第88页问题2.

引导学生回顾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学生讨论、分析:

1.设未知数:设这个班有X名学生.

2.找相等关系:

这批书的总数是一个定值,表示它的两个等式相等.

3.列方程:3x+20=4x-25①

设问1:怎样解这个方程?

学生讨论后发现:方程的两边都有含x的项(3x与4x)和不含字母的常数项(20与一

25).

设问2:怎样才能使它向x=a的形式转化呢?

学生思考、探索:为使方程的右边没有含x的项,等号两边同减去4x,为使方程的左

边没有常数项,等号两边同减去20.

3x—4x=-25—20②

设问3:以上变形依据是什么?

等式的性质1.

【归纳结论】像上面那样把等式一边的某项变号后移到另一边,叫做移项.

师生共同完成解答过程.

设问4:以上解方程中“移项”起了什么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师生共同整理:

通过移项,含未知数的项与常数项分别位于方程左右两边,使方程更接近于x=a的形式.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教材第89~90页例3.

【教学说明】教师先讲解第(1)小题,注意严格按步骤进行,书写要规范.然后让学生

上台板演第(2)小题,教师关注以下几点:①学生是否会将含x的项和常数项弄错;②移

项后符号是否改变;③含未知数的项是不是放在等号左边,常数项是否放在等号右边;④步

骤是否完整.

试一试教材第90页练习第1题.

例2教材第90页例4.

【分析】解这道题关键是要找到等量关系,而找等量关系关键是要找到中间量,由题意

可知这个中间量应是“环保限制的最大量”,由题意又可设新旧工艺的废水排量分别为2xt

和5xt,如果它们要达到“环保限制的最大量”,则用旧工艺后的废水排量应减去2003用

新工艺后的废水排量应加上100t,这样我们就可以列出方程:5x-200=2x+100.

【教学说明】解这道题之前,教师应让学生先自主交流,然后引导学生进行上述分析,

最后选派一名同学上台板演.通过分析和板演使学生认识到解这类问题通常要设未知数.此

外,通常如果在方程等号左边加上(或减去)一个常数,那么就应在方程等号右边加上(或

减去)这个常数.

试一试教材第90页练习第2题.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已知方程3x-5=7xTl,移项结果正确的是()

A.3x-7x=-l1+5

B.3x+7x=Tl+5

C.3x-7x=5+ll

D.3x+7x=-ll-5

2.方程2x+3=3x-2,利用可变形为2x-3x=-2-3,这种变形叫.

3.解方程:(1)5x+6=7x-9;(2)-x-6=10x+9.

7

4.小李预计若干天看完一本故事书.如果他计划每天看32页,则有31页来不及看;如

果他计划每天看36页,则最后一天还必须多看3页才能看完.小李预计的是几天看完?这本

书有多少页?

【教学说明】上面几题中,第r3题较为简单,第1、2题可让学生口答,第3题让学

生上台板演,第4题与教材例4类似,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找中间量“书的页数”.

【答案】LA

2.等式的性质1移项

3.解:⑴移项,得

5x-7x=-9-6.

合并同类项,得

-2x=-15.

系数化为1,得

15

x=一;

2

⑵移项,得

—x-10x=9+6.

7

合并同类项,得

系数化为1,得

35

x=———.

23

4.解:设预计x天看完.列方程:

32x+31=36x+3.

移项,得

32x-36x=3-31.

合并同类项,得

-4x=-28.

系数化为1,得

x=7.

所以书的总页数为36x+3=255.

答:小李预计的是7天看完,这本书有255页.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1.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

(1)今天你又学会了解方程的哪些方法?有哪些步骤?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

(2)现在你能回答前面提到的古老的代数书中的“对消”与“还原”是什么意思吗?

(3)今天讨论的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又有何共同特点?

2.学生思考后回答、整理:

(1)解方程的步骤及依据分别是:

移项(等式的性质1)

合并同类项(分配律)

系数化为1(等式的性质2)

(2)“对消”与“还原”就是“合并”与“移项”

表示同一量的两个不同式子相等.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2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方程是处理问题的一种很好的途径,而解方程又是这种途径必须要掌握的.本节课是先

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从而引出了移项的概念.然后让学生利用移项的方法来解方程(只

合并常数项),来感受方法的简洁性.进一步给出了练一练的两个方程,让学生动手去做.学

生在做的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错误:①含未知数的项不知道如何处理;②移项没有变号;③没

移动的项也改变了符号.针对以上情况,先让有困难的学生说一下自己的困惑,让其他同学

帮助他解决困惑,这样更能促进同学间的相互进步.再让学生总结注意点,教师注意点拨.

最后的学生小结并不是一种形式,通过小结教师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知识形成和掌握情况,

另外也可以看出他的情感态度.

3.3解一元一次方程(二)一去括号与去分母

第1课时去括号

宜敦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运用算术和列方程两种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列方程解应用题

更为简洁明了,省时省力.

2.掌握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在小学根深蒂固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的基础上,让学生逐步树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

想.

【教学难点】

弄清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思想方法;用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

管教与国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我手中有6、X、30三张卡片,请同学们用他们编个一元一次方程,比一比看谁

编得又快又对.

学生思考,根据自己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理解程度自由编题.

问题2解方程5(x-2)=8

解:5x=8+2,x=2,看一下这位同学的解法对吗?相信学完本节内容后,就知道其中的奥

秘.

问题3某工厂加强节能措施,去年下半年与上半年相比,月平均用电减少2000kW・h(千

瓦•时),全年用电15万kW-h,这个工厂去年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是多少?(教材第93

页问题1)

【教学说明】给学生充分的交流空间,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取长补短”的含义,以求在

共同学习中得到进步,同时提高语言组织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说明】上面栏目一中的问题3为教材中的问题,教师先提出上面的问题,让学生

产生疑问,然后提出下面几个问题,对其进行分析和探究,以归纳出最后的结论.

设问1:设上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kW-h,则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k\V♦h:上半年共

用电kW-h,下半年共用电kW-h.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根据全年用电15万kW・h,列方程,得6x+6(x-2000)=150000.

设问2:怎样使这个方程向x=a的形式转化呢?

6x+6(x-2000)=150000

I去括号

6x+6x-12000=150000

I移项

6x+6x=150000+12000

I合并同类项

12x=162000

I系数化为1

x=13500

设问3:本题还有其他列方程的方法吗?

用其他方法列出的方程应怎样解?

设下半年每月平均用电x度,则6x+6(x+2000)=150000.(学生自己进行解答)

【归纳结论】方程中有带括号的式子时,根据乘法分配律和去括号法则化简.(括号前

面是"+号,把"+”号和括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不改变符号;括号前面是“一”号,把

号和括号去掉,括号内各项都改变符号.)

去括号时要注意:(1)不要漏乘括号内的任何一项;(2)若括号前面是号,记住

去括号后括号内各项都变号.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教材第94页例1.

【教学说明】这道例题为教材中的例题,教师先讲解第(1)小题,教师在讲解过程中

注意与学生互动,让学生说出每个步骤中应怎样计算.第(2)题可让学生上台板演,教师注

意指导学生写的步骤是否完整.

例2教材第94~95页例2.

【分析】若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千米/时,则顺流的速度为一千米/时;逆流

的速度为千米/时.

顺流的路程=—,逆流的路程__.

相等关系为.

思考:

1.在设未知数时,为什么首选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作为未知数X?

2.怎样求甲乙两个码头之间的距离?

【教学说明】这道题解答时通过空白部分的填写,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促进学生积

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同时通过空白部分的引导,降低问题的难度,从而将难点锁定在

找相等关系上,避免难点太多,造成无从下手,重点、难点不突出的情况.通过对问题1的

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将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设为未知数x是最简洁、最优的情况,向

学生渗透最优化思想.问题2是对例2的延伸和拓展,将问题设置在例2之后,利于学生形

成正确的思维过程.

教学时,教师先让学生自主完成空白部分,完成后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关注学生

能否找准相等关系.请学生展示,并讲解解答思路.学生独立列方程并解方程,然后教师找部

分学生板演并讲解思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关注学生能否正确解方程.学生解答完

方程后,教师采用追问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1、问题2.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质疑、

分析设船在静水中的平均速度为x的理由.教师找学生口述思考2,关注学生能否用两种方

法求距离.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第95页练习.

2.解方程:3x-2[3(x_l)_2(x+2)]=3(18-x).

3.某班40名同学去划船游湖,一共租了8条小船,其中有可坐4人的小船和可坐6人

的小船,40名同学刚好坐满8条小船,问这两种小船各租了几条?

4.一艘轮船往返于A、B两地之间,由A到B是顺水航行,由B到A是逆水航行.已知船

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20km,由A到B用了6小时,由B到A所用的时间是由A到B所

用时间的1.5倍,求水流速度.

【教学说明】以上几题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另一方面可锻

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3题都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上台板演.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应

严格按教材步骤进行.(等学生熟练掌握之后可放松要求)在做第3题时提示学生可结合小

学所学的“鸡兔同笼”问题进行思考.第4题与例2有些类似,可让学生比照后独立思考并

解答.

【答案】1.(1)x=2.

(3)x=6.

(4)x=0.

2.解:去中括号,得3x-6(xT)+4(x+2)=3(18-x).

去小括号,得3x-6x+6+4x+8=54-3x.

移项,得3x-6x+4x+3x=54-6-8.

合并同类项,得4x=40.

系数化为1,得x=10.

3.解:设可坐4人的小船租了x条,则可坐6人的小船租了(8-x)条.

根据题意,可列得方程:4x+6(8-x)=40.

去括号,得4x+48-6x=40.

移项,得4x-6x=40-48.

合并同类项,得-2x=-8.

系数化为1,得x=4.

8-4=4(条)

答:可坐4人的小船租了4条,可坐6人的小船也租了4条.

4.解:设水的流速为xkm/h,可列出方程:

(20+x)X6=(20-x)X6X1.5.

去括号,得120+6x=180-9x.

移项,得9x+6x=180T20.

合并同类项,得15x=60.

系数化为1,得x=4.

答:水流速度为4km/h.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回顾、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在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方面又获得了哪些收获?

(2)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要注意什么?

.'课后作业

1.布置作业::从教材习题3.3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教学反思

本课时教学可先让学生通过尝试和合作,归纳出去括号解方程的方法,鼓励学生探寻一

题多解,然后比较找到最好方式,巩固去括号的认识.教学中突出应用意识,利用实际问题

引出本节要学的知识点,用不同的问题为学生指明思考方向,时时提醒学生互相探讨寻找实

际问题中等量关系的体会.

第2课时去分母

孽L教与目标

【知识与技能】

会把实际问题建成数学模型,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逐步建立方程思想;通过去分母解方程,让学生了解

数学中的“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

让学生了解数学的渊源及辉煌的历史,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重点】

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中如何建立等量关系,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亘引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问题1上一个课时我们学习了用去括号的方法解方程,你能说一说含有括号的方程如何

解?去括号时应注意什么?试一试解这个方程:-3(x+2)-6(x-l)=3.

av_i_1a_2oiQ

问题2含有分数的方程如何解呢?比如二--2=二r--六r」.

2105

【教学说明】上面问题的提出有助于学生回顾旧知,再对新知产生兴趣,符合学生的认

知规律,对于问题1,教师可让学生回答结果,对于问题2,教师可先让学生动动手,再询

问学生怎么做这道题的.如果学生感觉棘手,教师可及时引入下面栏目中的新知.(注意问题

2不必急着要学生解出,只要学生对此产生疑问即可.)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教学说明】通过上一栏目中的问题,我们知道了解方程中的一个新问题:如何去分母

解方程?下面师生一起思考并探究这个问题.

问题1教材第95~96页问题2.

211

设问1:设这个数为X,则一x+—x+—x+x=33,这是一个系数中含有分母的方程,

327

如何解这个方程?能不能利用前面学习的合并同类项的方法来解答?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解答.

设问2:通过同学们刚才的解答知道,由于系数是分数不方便计算,能否把系数转化为

整数呢?引导学生可以通过去分母的方法来解决,这样更方便计算.本题两边同时乘以多少

呢?

【教学说明】教师引导学生解答.

【归纳结论】回过头来看本题,首先要弄清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再设出未知数,列出

方程.其次,怎样来解这个方程,第一种方法是直接合并同类项,第二种方法是先去分母再

合并同类项,比较这两种方法,方法二更易于计算.

师:为了全面讨论怎样解一元一次方程问题,看下面较为典型的问题.

问题2解方程:二二一2二三二一三三(情境导入中的问题2)

2105

设问1:这是栏目一中问题2的解方程题,此方程一共有几项?两边乘以多少能把系数

化为整数?

【教学说明】教师设问,学生回答,教师接着在黑板上板书.

解:去分母(两边乘以10),得

5(3x+l)-2X10=(3x-2)-2(2x+3)

【教学说明】此处板书时可故意把2的后面不乘以10或故意先不加括号,以提醒学生

应怎样正确地去分母.

去括号,得15x+5-20=3x-2-4x-6.

移项,得15x-3x+4x=-2-6-5+20.

合并同类项,得16x=7.

7

系数化为1,得x=—.

16

【归纳结论】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①去分母;②去括号;③移项;④合并同类

项;⑤系数化为1.

【教学说明】上面结论中所讲的只是一般步骤,解方程时并不需要严格按照这个顺序进

1x+2

行.例如6(-+--)=9就应先去括号再去分母,教师教学时应注意强调这一点.

32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1教材第97页例3.

【教学说明】本例第(1)小题,可由教师讲解.第(2)小题可选派学生上台板演,教

师重点关注以下几点:①学生在方程两边乘各分母的是不是最小公倍数;②学生是否漏乘不

含分母的项:③分子是多项式时,去分母后学生是否加上括号.

例2解方程:3a二1)_2.5=°'4"2%-7.5

0.20.5

【分析】观察这个方程我们可发现分母不是整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呢?事实上,我们

可以将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数,将其分母化成整数.

解:把分母中的小数化为整数(分子分母同乘以10,得:

3O(.r-l).._4-20.v_c

25

去分母,得150(%-1)-25=2(4-20%)-75.

去括号,得150%一150-25=8-40x-75.

移项,得150久+40%=8-75+150+25.

合并同类项,得190%=108.

系数化为1,得%嘿.

【教学说明】以上例2中的情况是教材中未提及的,教师在教学时请注意补充这个知识

点.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第98页练习.

2.丢番图的墓志铭:“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讶,它真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

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须.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

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孩子,享年仅及其父之半,便进入冰冷的墓.悲伤只

有用数论的研究去弥补,又过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请你列出方程算一算,丢番

图去世时的年龄?

【教学说明】第1题为课本练习,较为简单,教师可直接让学生上台板演,第2题比较

有趣,与栏目二中问题1有些类似,教师可提示学生正确理解题意,并让学生独立思考后上

台板演.

【答案】1.解:(1)去分母,得19x=21(x-2).

去括号,得19x=21x-42.

移项,得19x-21x=-4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