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研究第一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现状评估 2第二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 5第三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挑战 10第四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策略 12第五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协同治理机制 15第六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估体系 19第七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建设 22第八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公众参与与教育 26
第一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现状评估关键词关键要点甘肃省自然资源状况总体评价
1.甘肃省自然资源种类齐全,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禀赋,但分布极不均衡,时空差异性大,整体上处于中下等水平。
2.甘肃省自然资源利用强度较大,特别是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利用强度分别高达63.69%和24.36%,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甘肃省自然资源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威胁,主要包括过度开采、毁林开荒、水土流失、荒漠化、污染等。
甘肃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
1.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如自然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
2.甘肃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面临着诸多挑战,包括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气候变化等。
3.甘肃省需要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以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趋势
1.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仍面临着一些挑战。
2.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需要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3.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需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综合施策,才能取得实效。
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前沿热点
1.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对甘肃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行评估,为生态补偿和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2.自然资本核算:开展甘肃省自然资本核算,将自然资源的价值纳入经济核算体系,为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依据。
3.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开发和推广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政策建议
1.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支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提高技术水平,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公众参与意识。
2.因地制宜,统筹谋划,综合施策,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3.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甘肃省自然资源现状评估
#一、土地资源
甘肃省土地资源丰富,总面积4258.9万公顷,其中耕地面积约750万公顷,人均耕地面积0.34公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甘肃省耕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陇南、定西等地区,以旱地为主,水浇地仅占10%左右。甘肃省土地资源还存在退化和破坏问题,主要表现为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土地沙漠化等。
#二、水资源
甘肃省水资源总量约为758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45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308亿立方米。甘肃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主要集中在陇南、定西等山区,河西走廊地区降水稀少。甘肃省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为60%,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率约为40%。甘肃省水资源还存在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三、矿产资源
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种类157种,其中金属矿产108种,非金属矿产49种。甘肃省矿产资源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陇南、定西等地区。甘肃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部分矿产资源已接近枯竭。甘肃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还存在环境污染问题,主要表现为矿山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等。
#四、森林资源
甘肃省森林资源面积约为23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约为20%。甘肃省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陇南、定西等山区。甘肃省森林资源还存在退化和破坏问题,主要表现为森林采伐、火灾、病虫害等。
#五、草原资源
甘肃省草原资源面积约为3198万公顷,草地覆盖率约为75%。甘肃省草原资源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陇南、定西等地区。甘肃省草原资源还存在退化和破坏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放牧、开垦、沙化等。
#六、野生动植物资源
甘肃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陆生脊椎动物543种,鸟类479种,爬行动物62种,两栖动物31种,鱼类175种。甘肃省野生动植物资源主要分布在陇南、定西等山区。甘肃省野生动植物资源还存在退化和破坏问题,主要表现为过度捕杀、栖息地破坏等。
#七、自然保护区
甘肃省现有自然保护区49处,总面积约为305万公顷。甘肃省自然保护区主要分布在陇南、定西等山区。甘肃省自然保护区还存在管理不善、资金不足等问题。
#八、环境质量
甘肃省环境质量总体较好,但部分地区存在环境污染问题。甘肃省环境污染主要表现为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甘肃省环境污染主要来源有工业生产、生活垃圾、农业生产等。
九、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策
(一)加强自然资源保护
1、加强自然资源立法,完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保护制度,切实保护自然资源。
2、加大自然资源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的行为,保障自然资源安全。
3、加大自然资源保护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全民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自然资源的良好氛围。
(二)推进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
1、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坚持取之有度、用之有节、排之有序,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3、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实现自然资源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第二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关键词关键要点甘肃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概述
1.甘肃省自然资源种类丰富,包括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等,蕴藏量大,具有重要战略价值。
2.近年来,甘肃省在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有序推进,水资源管理逐步加强,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
3.但是,甘肃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包括矿产资源开采过度,水资源短缺,土地资源退化,森林资源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甘肃省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
1.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铝矿石等,储量大,种类齐全,综合价值高。
2.近年来,甘肃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但是,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也存在一些问题,包括矿产资源开采过度,矿山环境破坏严重,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等。
3.为实现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甘肃省应加强矿产资源勘查评价,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加强矿山环境保护,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促进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
甘肃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
1.甘肃省水资源总量有限,人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水资源短缺十分严重。
2.近年来,甘肃省水资源管理逐步加强,水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水资源短缺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是,水资源短缺仍然是制约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3.为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甘肃省应加强水资源勘查评价,合理调配水资源,加强水资源节约利用,发展水利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甘肃省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
1.甘肃省土地资源丰富,但耕地面积有限,人均耕地面积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3,土地资源十分宝贵。
2.近年来,甘肃省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土地资源退化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是,土地资源退化仍然是制约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为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甘肃省应加强土地资源勘查评价,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加强土地资源保护,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甘肃省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
1.甘肃省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26.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2.近年来,甘肃省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破坏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是,森林资源破坏仍然是制约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为实现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甘肃省应加强森林资源勘查评价,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提高森林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
甘肃省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现状
1.甘肃省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多种类型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国家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之一。
2.近年来,甘肃省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生物多样性丧失问题得到一定缓解。但是,生物多样性丧失仍然是制约甘肃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
3.为实现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甘肃省应加强生物多样性勘查评价,合理利用生物多样性资源,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高生物多样性利用效率,促进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甘肃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现状
甘肃省自然资源丰富,种类齐全,其可持续利用现状如下:
一、耕地资源
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耕地面积为6167.6千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0.49公顷,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66公顷)。全省耕地资源质量总体较差,主要表现在:
1.土壤侵蚀严重。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24.5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0%以上。其中,中度以上水土流失面积达8.4万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的34.3%。
2.土壤盐碱化严重。全省盐碱地面积达110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7.9%。其中,轻度盐碱地面积为72万公顷,占盐碱地面积的65.5%;中度盐碱地面积为24万公顷,占盐碱地面积的21.8%;重度盐碱地面积为14万公顷,占盐碱地面积的12.7%。
3.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全省耕地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7.2克/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0.6克/公斤)。
二、水资源
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水资源总量为157.9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1104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195立方米)。全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和陇南地区。
1.黄河流域水资源短缺。黄河流域是甘肃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但也是水资源短缺最严重的地区之一。黄河流域水资源总量为110.6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70%以上,但黄河流域人口占全省人口的60%以上,人均水资源量仅为764立方米,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2.陇南地区水资源丰富。陇南地区是甘肃省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水资源总量为38.3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24.3%。陇南地区人口较少,人均水资源量为2940立方米,是全省人均水资源量的2.7倍。
三、森林资源
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森林面积为4441.5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20.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0%)。全省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山脉、陇南山地和祁连山脉。
1.森林面积小,森林覆盖率低。全省森林面积仅占国土面积的20.1%,森林覆盖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3.0%)。
2.森林质量差,生态功能弱。全省森林资源质量总体较差,森林蓄积量低,森林生态功能弱。
3.森林火灾发生率高。甘肃省森林火灾发生率较高,每年平均发生森林火灾100起左右,森林火灾过火面积达10万亩以上。
四、草地资源
截至2021年底,甘肃省草地面积为3375.5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55.1%。全省草地资源主要分布在河西走廊、陇南山地和祁连山脉。
1.草地退化严重。全省草地退化面积达1125.6万公顷,占草地面积的33.3%。其中,轻度退化草地面积为562.8万公顷,占草地退化面积的50.0%;中度退化草地面积为389.4万公顷,占草地退化面积的34.6%;重度退化草地面积为173.4万公顷,占草地退化面积的15.4%。
2.草地载畜量低。全省草地载畜量仅为1.35羊单位/公顷,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63羊单位/公顷)。
五、矿产资源
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种类达180多种,其中,金属矿产有60多种,非金属矿产有120多种。全省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列的矿种有:镍、铜、铅、锌、煤、石油、天然气、铁、金、银、铝土矿、硫铁矿、石膏、芒硝、盐等。
1.矿产资源开发强度大。全省矿产资源开发强度较大,已探明矿产资源储量中,已开采的矿种有50多种,开采程度达60%以上。
2.矿产资源浪费严重。全省矿产资源浪费严重,矿山开采过程中,矿石采出率低,矿山废弃物多,矿山环境破坏严重。
六、生物多样性资源
甘肃省生物多样性资源丰富,已知野生动物种类达2500多种,野生植物种类达3000多种。全省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8处,省级自然保护区60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0处,省级森林公园50处。
1.生物多样性资源受到威胁。全省生物多样性资源受到威胁,主要表现在:野生动物栖息地破坏、野生植物过度采伐、外来物种入侵等。
2.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够。全省生物多样性保护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自然保护区管理不严、生态修复力度不大、环境宣传教育不够等。第三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挑战关键词关键要点生态系统退化
1.甘肃省自然资源基础脆弱,生态系统类型复杂多样,但受气候变化、人类活动等因素影响,生态系统退化严重。
2.森林草原退化,水土流失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土壤质量下降,荒漠化和盐渍化土地面积扩大。
3.生态系统退化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气候变化
1.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气候暖干,受气候变化的影响,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冰川消融、极端天气事件频发。
2.气候变化加剧了生态系统退化,导致水资源短缺、粮食安全问题、自然灾害频发,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3.应对气候变化,需要采取减缓和适应措施,如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调整农业结构、加强灾害预警和救助体系建设等。
人口增长
1.甘肃省人口增长迅速,给自然资源带来压力。
2.人口增长导致土地利用强度增加,森林草原退化加剧,水资源利用量增加,环境污染加重。
3.人口增长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采取措施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经济发展
1.甘肃省经济发展迅速,但粗放式发展方式对自然资源造成严重破坏。
2.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发展,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加重。
3.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绿色发展之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资源开采
1.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但矿产资源开采无序,造成环境破坏严重。
2.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对地表造成破坏,产生大量废水、废气、废渣,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系统。
3.需要加强矿产资源开采的管理,提高矿产资源开采的效率,减少对环境的破坏。
法律法规不完善
1.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难以有效保护自然资源。
2.现有法律法规缺乏刚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不够,难以对自然资源破坏行為起到威慑作用。
3.需要完善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法律法规的执行效率。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挑战
1.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有限。
甘肃省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脆弱,自然资源承载能力有限。全省森林覆盖率仅为15.2%,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1.4%,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4。此外,甘肃省矿产资源丰富,但分布分散,开采难度大,且存在一定的环境风险。
2.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矛盾突出。
近年来,甘肃省经济发展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压力。农业生产、工业生产和矿产开采等经济活动对水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此外,人口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也对自然资源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自然灾害频发,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甘肃省位于地震带和干旱带,自然灾害频发。地震、洪水、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不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而且还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导致森林火灾、水土流失和土地沙漠化等问题日益严重,给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4.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公众参与度不高。
甘肃省部分地区生态保护意识薄弱,公众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地方政府和企业存在重经济发展、轻生态保护的思想,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此外,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知识和意识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参与生态保护的积极性不高,导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难以取得实效。
5.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
甘肃省自然资源管理体制不健全,政策法规不完善。自然资源管理部门职责不清,权责脱节,缺乏统一协调和监督管理。自然资源管理法律法规不够完善,存在执法不严、违法成本低等问题,导致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难以有效开展。第四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关键策略关键词关键要点生态环境保护
1.构建生态保护红线,严守生态保护底线。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生态功能区,严格控制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开发活动,保护重要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2.加强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增加森林覆盖率,提高森林质量,改善生态环境。
3.促进草原生态修复和退化草原治理。开展草原生态修复和退化草原治理工程,实施草畜平衡,保护和恢复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产力。
生物多样性保护
1.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建立国家级、省级、市级等不同级别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保护重要生物种群和生态系统。
2.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加强对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保护,禁止非法猎捕和交易野生动物,加大野生动物保护区建设力度,改善野生动物生存环境。
3.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和监测,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掌握生物多样性变化情况,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水资源保护
1.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健全水资源管理体系,加强水资源分配和利用监管,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2.加强水污染防治。加强水污染防治,实施水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减少水污染物排放,保护水源水质。
3.开展水资源节约利用。开展水资源节约利用宣传教育,倡导节约用水,推广节水技术和设备,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矿产资源保护
1.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加大矿产资源勘查力度,提高矿产资源储量,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提供资源保障。
2.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坚持科学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防止过度开采,避免矿产资源枯竭。
3.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保护矿区生态环境。
土地资源保护
1.加强土地资源管理。建立健全土地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防止土地资源浪费和破坏。
2.实施土地整治工程。开展土地整治工程,提高土地利用率,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生产力。
3.加强土地污染防治。加强土地污染防治,实施土地污染综合治理工程,减少土地污染物排放,保护土地环境。
可持续利用
1.发展绿色经济。发展绿色经济,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2.推进清洁生产。推进清洁生产,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污染物排放,降低资源消耗,提高生产效率。
3.开展循环利用。开展循环利用,对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利用,减少资源消耗,保护环境。一、优化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顶层设计,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1.修订完善《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自然资源保护的原则、目标和任务,细化保护措施,加大对自然资源破坏行为的处罚力度。
2.制定《甘肃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条例》,明确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规范资源开发利用行为,促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
3.修订完善《甘肃省国土空间规划》,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统筹规划和合理配置,划定重点保护区和禁止开发区,引导资源开发利用活动有序进行。
二、加大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资金投入,创新资源保护和利用机制
1.加大财政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工作。
2.建立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基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资源保护和利用。
3.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证券化、自然资源保险等创新融资机制,盘活自然资源资产,增加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资金来源。
4.建立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对保护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的地区和单位给予补偿,鼓励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三、强化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科技支撑,提升资源管理水平
1.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摸清资源家底,为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2.加强自然资源监测技术研发,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监测网络,实时监测资源变化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资源问题。
3.推广应用自然资源管理新技术,如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大数据等,提高资源管理效率和水平。
四、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宣传教育,提高全民资源意识
1.开展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宣传活动,普及资源知识,提高公众资源意识。
2.将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小培养学生爱护自然、节约资源的意识。
3.支持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公益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资源保护和利用。
五、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国际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
1.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合作,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保护跨境资源。
2.积极参与国际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组织和活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升资源管理水平。第五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协同治理机制关键词关键要点依法治理
1.完善自然资源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体系,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法律保障。
2.加强自然资源执法监督,严格查处自然资源破坏行为,切实维护自然资源权益,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3.强化自然资源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引导公众自觉遵守自然资源法律法规,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科学规划
1.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准确掌握自然资源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科学制定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提供基础数据。
2.编制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规划,统筹考虑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需要,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3.加强自然资源规划的监督和评估,确保自然资源规划的落实,并根据自然资源状况的变化及时调整规划,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指导。
合理开发
1.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宏观调控,控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规模、强度和速度,防止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2.采用先进的开发利用技术,提高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3.加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防止和控制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的和谐与稳定。
生态补偿
1.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机制,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受到损害的地区和群体进行补偿,以弥补其因自然资源保护而遭受的损失。
2.完善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制度,明确补偿标准、补偿方式和补偿程序,确保生态补偿的公平合理和有效落实。
3.加大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力度,增加对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中受到损害的地区和群体的财政支持,帮助其恢复生产生活,改善生态环境。
技术创新
1.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科学研究,积极探索自然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技术支撑。
2.推广应用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先进技术,提高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促进自然资源的永续利用。
3.加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国际合作,积极引进国外先进的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技术,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国际经验和借鉴。
国际合作
1.加强与周边国家和地区在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方面的合作,共同治理跨境自然资源问题,维护共同的生态安全。
2.积极参与国际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国际视野和启示。
3.积极推动国际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制度建设,完善国际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框架,为全球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制度保障。一、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目标的协同
1.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目标协同监管机制。
2.完善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目标协同评价体系。
3.推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目标协同执法。
二、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的协同
1.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协同制定机制。
2.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协同评估机制。
3.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协同执行机制。
三、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信息的协同
1.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信息共享平台。
2.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信息发布制度。
3.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信息反馈机制。
四、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协同
1.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协同制定机制。
2.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协同实施机制。
3.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协同监督机制。
五、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人才的协同
1.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人才培养培训机制。
2.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人才交流机制。
3.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人才评价机制。
六、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的协同
1.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创新机制。
2.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推广机制。
3.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技术应用机制。
七、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资金的协同
1.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资金筹集机制。
2.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资金分配机制。
3.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资金使用机制。
八、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的协同
1.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机制。
2.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平台。
3.建立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国际合作项目库。第六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估体系关键词关键要点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自然资源总量评价指标:包括耕地面积、林地面积、草原面积、水资源总量、矿产资源储量等指标,反映甘肃省自然资源的总量情况。
2.自然资源质量评价指标:包括耕地质量、林地质量、草原质量、水资源质量、矿产资源质量等指标,反映甘肃省自然资源的质量情况。
3.自然资源利用评价指标:包括耕地利用强度、林地利用强度、草原利用强度、水资源利用强度、矿产资源利用强度等指标,反映甘肃省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
甘肃省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1.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评价指标:包括耕地可持续利用程度、林地可持续利用程度、草原可持续利用程度、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矿产资源可持续利用程度等指标,反映甘肃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
2.自然资源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评价指标:包括耕地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林地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草原保护措施落实情况、水资源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矿产资源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等指标,反映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措施的落实情况。
3.自然资源管理水平评价指标:包括自然资源管理机构设置情况、自然资源管理人员素质情况、自然资源管理法规制度健全情况、自然资源管理信息化水平等指标,反映甘肃省自然资源管理水平。#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估体系
一、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
1.科学性原则:综合评估体系应科学、合理、具有科学依据,并经过专家论证。
2.系统性原则:综合评估体系应坚持系统性,在评估过程中应考虑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各方面的相互关系。
3.针对性原则:综合评估体系应针对甘肃省实际情况,结合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和问题,制定出针对性的评估指标。
4.动态性原则:综合评估体系应具有动态性,随着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进展,评估指标应不断更新和调整。
5.可操作性原则:综合评估体系应具有可操作性,评估指标应易于获取和量化,便于进行数据收集和分析。
二、评估体系的指标体系
综合评估体系的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资源禀赋指标:包括甘肃省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和分布等。
2.资源开发利用指标:包括甘肃省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强度、效率和效益等。
3.资源保护指标:包括甘肃省自然资源的保护措施、保护效果和保护成效等。
4.资源可持续利用指标:包括甘肃省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程度、可再生性和循环利用率等。
5.资源管理指标:包括甘肃省自然资源的管理体制、管理机构、管理制度和管理成效等。
三、评估体系的评估方法
综合评估体系的评估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定量评估法:利用定量数据对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估。
2.定性评估法:利用定性数据对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估。
3.综合评估法:将定量评估法和定性评估法相结合,对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估。
四、评估体系的应用
综合评估体系可用于以下几个方面:
1.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现状评估:对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现状进行评估,为制定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法规和规划提供依据。
2.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标设定:根据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制定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目标,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法规和规划提供目标导向。
3.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法规和规划的制定:根据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现状和目标,制定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法规和规划,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实施提供指导。
4.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实施与管理:根据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法规和规划,实施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措施,并对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管理。
5.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成效评价:根据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实施情况,对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成效进行评价,为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政策、法规和规划的修订提供依据。第七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建设关键词关键要点自然资源保护法制建设,
1.完善自然资源法律法规体系。积极推动《自然资源法》修订工作,健全自然资源领域法律法规体系,为自然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
2.加强自然资源执法监督。加大自然资源执法力度,严厉打击破坏自然资源、污染环境等违法行为,确保自然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3.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争议解决机制。完善自然资源争议解决机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仲裁、调解等非诉讼解决方式,提高自然资源争议解决效率。
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制建设,
1.促进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制定和完善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法规,明确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原则,促进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完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审批、监管制度,严格控制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防止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3.加强自然资源利用的监督与评估。建立健全自然资源利用的监督与评估制度,对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并纠正自然资源利用中的问题。
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法制建设,
1.健全自然资源管理体制。建立统一、权威、高效的自然资源管理体制,明确各级政府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职责权限,确保自然资源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2.加强自然资源管理监督。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监督体系,对自然资源管理工作进行监督,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责任制。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管理责任制,明确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在自然资源管理中的责任,确保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法制建设,
1.建立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制度。制定和完善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法律法规,明确自然资源生态补偿的原则、范围、标准和程序,保障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工作的顺利开展。
2.加强自然资源生态补偿监督管理。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生态补偿监督管理制度,对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工作进行监督,确保自然资源生态补偿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有效发挥。
3.建立自然资源生态补偿评估制度。建立健全自然资源生态补偿评估制度,对自然资源生态补偿效果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自然资源生态补偿工作中的问题。一、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概况
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为全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
(一)法律法规数量较多
截至2023年6月,甘肃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出台了10余部地方性法规,省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共制定出台了100余部规章,涉及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各个方面。
(二)法律法规内容较为全面
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体系的内容涵盖了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流转权,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生态修复,自然资源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基本满足了全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需要。
(三)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良好
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总体良好。近年来,全省有关部门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大力推进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自然资源总量得到有效保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
二、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虽然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
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体系还存在一些空白和缺失。例如,在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流转权方面,缺乏统一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活动进行约束;在自然资源生态修复方面,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对自然资源的生态修复活动进行规范;在自然资源监督管理方面,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对自然资源的监督管理活动进行规范。
(二)法律法规内容不够细化
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的内容还存在一些不够细化的问题。例如,在自然资源保护方面,缺乏对具体自然资源保护措施的规定;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缺乏对具体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的具体规定;在自然资源生态修复方面,缺乏对具体自然资源生态修复措施的规定;在自然资源监督管理方面,缺乏对具体自然资源监督管理措施的规定。
(三)法律法规实施不到位
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还存在一些不到位的问题。例如,一些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公众对法律法规的内容不了解,难以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一些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不够,导致法律法规的规定难以得到有效执行;一些法律法规的监督力度不够,导致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难以得到有效监督。
三、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建设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加强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法律法规建设,笔者建议:
(一)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尽快制定出台《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条例》,对全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和指导;二是修订完善现有的与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相关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加符合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三是制定出台专门的法律法规,对自然资源所有权、使用权、流转权,自然资源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生态修复,自然资源监督管理等各个方面进行规范。
(二)细化法律法规内容
一是将法律法规中的原则性规定细化具体化,使其更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增加法律法规中对具体自然资源保护措施、开发利用活动、生态修复措施、监督管理措施的规定,使其更加全面、细致;三是增加法律法规中对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处罚规定,使其更具有威慑力。
(三)加强法律法规实施
一是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使公众对法律法规的内容了解,增强公众的守法意识;二是加大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严肃查处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维护法律法规的权威;三是加大法律法规的监督力度,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实施监督机制,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第八部分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公众参与与教育关键词关键要点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公众参与现状与问题分析
1.公众参与现状:甘肃省公众参与程度不高,公众参与渠道不畅通,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2.公众参与问题:公众缺乏对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知识和认识,参与热情不高;政府部门和相关单位对公众参与重视程度不够,缺乏有效的公众参与途径和手段;公众参与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
甘肃省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公众参与与教育建议
1.加强公众参与: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公众对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制鞋业的在线销售与电子商务考核试卷
- 污水处理中的水资源保护与管理考核试卷
- 公共设施管理的建筑设计与工程管理考核试卷
- 塑料制品的噪声和振动控制技术考核试卷
- 炼铁过程中的环保标志使用管理考核试卷
- 光学仪器在历史学研究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治理与应急管理考核试卷
- 水利工程在城市社会心理健康和公共安全中的支撑作用考核试卷
- 机械生产安全知识课件考核试卷
- 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练习专题17 综合冲刺专练(15+4模式)(解析版)
- 广西南宁市第十四中学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
- 2024-2030年中国应急产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形势与投资机会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电动鼻毛器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高考语文复习备考复习策略讲座
- 2024年中国具身智能行业研究:知行合一拥抱AI新范式-19正式版
- 数字中国发展报告(2023年)
- 缺乳(乳汁淤积)产妇的中医护理
- 《理解与尊重》主题班会
- 2024北师大版新教材初中数学七年级上册内容解读课件(深度)
- 2024年上半年软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真题
- 金华市金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