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及答案_第1页
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及答案_第2页
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及答案_第3页
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及答案_第4页
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普通高中联盟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中市2023年普通高中联盟学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周建国之后,周公指出:国王是上天之子,故称天子,受命于天管理所辖区域;如果管理者不合格,不能以德服人,则可以革除上天之命令,即革命,如周朝之推翻商朝。这说明西周统治者A.重视宗法血缘的作用C.建立起中央集权统治B.吸取夏商统治的经验D.注重政权合理性解释2.春秋时期,世人所言之“利”多为“公利,主张“义以生利,二者并不矛盾。战国时期,“义”与“利”逐步对立,从不耻于言“利”到热衷于追求“私利。这一时期义利观的变化()A.根源于各国变法的政治诉求C.折射社会大变革的发展潮流B.重塑了当时社会文化主流思想D.弘扬了法家重视功利的价值观3.汉武帝初置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成帝时刺史不遵循诏条,超越权限的行为时有发生,他们按照自身的意愿参与地方政事;西汉后期,刺史越权行为更加普遍。这种转变反映出(A.吏治腐败问题日益严重)B.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已经解除D.刺史由监察官向政务官转化C.地方行政效能得到提高4.《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前代的农业耕种、作物栽培、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等技术,并引用了一百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是一部农业科技的集大成之作。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A.重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C.重经验总结和典籍整理B.重民生轻生产D.重理论轻实践5.隋及唐前期,长安与洛阳是全国性商业都市;唐中期以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崛起,扬州和益州尤其繁华,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这反映了当时(A.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B.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D.安史之乱使北方日趋衰落C.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6.宋太宗时把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姓名进行密封或截去卷头,并编以字号。宋仁宗时,每次科举考试完毕,便派专人把试卷誊抄一遍,再将誊录的试卷交给考官评阅。上述做法A.降低了考官舞弊几率B.程序繁琐不值得提倡C.便于选拔出实用人才D.主要为防止考生作弊7.明清“民本”思想,以传统的“民本”为旗帜,着力探讨重民、养民、富民、教民等基本内容,还倡导第1页/共8页公天下论、平等论、限君论、“以民治民”论;“以民养民”论;崇私论、义利并重论、保富论;从重教化到重知识等。这说明明清“民本”思想(A.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B.成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D.继承并传播传统民本思想C.体现近代民权主义的本质8.如表为晚清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可知当时的中国其中农产品年份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值所占比例%187314844918931817131903333961191059333728662.62842315.68949626.823195739.1A.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C.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农业与世界市场联系不断加强D.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的地位9.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时,清政府打破不直接与洋人谈判的惯例,由奕䜣进城与英法公使直接进行谈判。奕䜣坦言:“即臣初办时,亦自念天潢近派,岂肯与异类为伍。迨自该夷带兵进城以后,种种狂悖,不可遏制,又不能不与会晤之势。”这表明清政府(A.调整外交手段应对困局)B.内忧外患促使外交政策调整D.主张与英法展开对等的谈判C.摒弃了传统的宗藩体制10.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今宜改武科为艺学,令各省、州、县遍开艺学书院。”康有为此说旨在(A.传播西方艺学知识)B.提高民众识字水平D.探索启民富国道路C.扩大变法阶级基础11.据1918年1月《民国日报》报道,“近因各商号专销国货者日益加多,以致该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爱国等牌,更觉风行一时,销路骤增,竟然“每日出货,供不敷求”了。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A.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C.民众支持民族工业发展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有所提高第2页/共8页12.1931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在江西德兴苏区设立了四大对外贸易处,履行“管理并监督苏区与非苏区的贸易,流通苏区与非苏区的经济”的职能,落实“保护贸易自由,准许外商经商”的政策。该做法旨在()A.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C.探索统一战线新路径B.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D.改变农村的小农经济结构13.1940年8)A.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C.目的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D.瓦解了封建土地所有制14.1956年12月,毛泽东约见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同他们谈话时说:“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我国()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C.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进行调整B.试图突破苏联模式D.三大改造尚未完成15.1979年1月28日,上海药材公司委托上海电视台为"参桂养荣酒"播放了新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同年3月15日,上海电视台播放了新中国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这说明当时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改革开放推动经营理念转变B.广告成为企业营销的主要手段D.国有企业突破单一所有制结构16.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既有利于中国利用这个平台带动产业升级,解决中国产能和外汇储备过剩问题,也有助于扩大全球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复苏,促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该观点可看出,当代中国()A.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C.立足改革全球治理体系B.多边外交的务实理性D.引领经济全球化潮流17.罗马法官认为法之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公正“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们将任何时候均公正与善良的事物称之为‘法’”。由此可见,罗马法(A.保障平民的权益C.弘扬了公德理念)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D.注重司法过程平等18.下图所示为1510—1650年英国南部小麦、羊毛价值指数和地租变化情况(价格指数越高表明市场价)第3页/共8页A.毛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C.价格革命推动社会转型B.商业革命利于促进经济发展D.贵金属货币在此时大量流通19.1742年,首相沃波尔解散下院,内阁在新选出的下院中未获得多数,沃波尔辞职;1784年,首相威廉庇特解散下院,重新大选,取得了下院的支持。这样,以上两届政府开创了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的先例并形成惯例。这表明A.光荣革命的成果遭到侵蚀C.首相已成为国家权力中心B.英国政治缺乏法治精神D.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完善20.1923年秋苏联发生了“销售危机: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认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指出出路是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作斗争。这一主张A.适应国内外时局的需要B.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怀疑与否定新经济政策D有利于促进工业化进程21.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22.)第4页/共8页A.欧洲联合的趋势B.美苏冷战的起源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苏联解体的影响23.1970年9“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B.成为世界最重要一极D.导致了两极格局解体24.19901948年的36%下降到3.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期降至12.7%。这表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影响在于()A.减少了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C.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二、非选择题B.促进两极格局的瓦解D.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商品输出25.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始终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青年之于社会,殆犹此种草木之于田晦也。从此广植根蒂,深固不可复拔,不数年间,将见茁茁之青年,即此方复开敷之青春中华可也。——1916)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秉持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相结合,把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作为己任,成为最坚决、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摘编自国防大学《1921:建党元年的历史风云》材料三我们的敌人眼光短浅,他们看不到我们这种国内国际伟大团结的力量,他们看不到由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他们也看不到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时代……永远宣告结束了。我们的敌人看不到这些,他们还想欺负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还想称霸世界。但是,同志们,我可以断定,他们的想法是狂妄的,是徒然的,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51)第5页/共8页材料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2)(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的李大钊提出“青春中华”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建党初期和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面临的任务。(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史实依据。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西方近代文化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开始在中国出现,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逐渐成了中国近代文化的一部分。二是一些传统的部门和学科或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而逐渐衰落,或接受西方近代文化的影响,向现代部门和学科转化;西方的一些新部门和新学科开始传入中国,并最终得到确立和发展,从而丰富了中国近代文化的部门和学科体系。三是诸如纲常名教、专制独裁、男尊女卑、夷夏之辨、重农抑商等一些旧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或否定,并逐渐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重商、进步等新的价值观念所取代。——摘编自郑大华等《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就材料的部分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观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平城时代是北魏势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随着北魏帝国的发展,平城已不再适宜作为都城。493年秋,孝文帝放弃平城,迁往洛阳。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号为荒土。孝文帝“营洛务求壮丽,“丽之仪,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而后世王夫之则认为:迁洛“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是北魏速亡的原因。——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活动。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第6页/共8页材料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为策应在香港作战、牵制中国军队南下,1941年12月发动了第三次长沙会战。虽然敌我力量悬殊,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总结了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根据战区内的复杂地形,制定了相应的作战方案——天炉战法。会战期间,20万民众参加破坏道路、构筑阵地等工作,有力支援了中国军队的作战。1942年1月,会战结束,日军共计伤亡5.6万余人。战后由日本防卫厅编撰的战史也不得不承认:动摇了一部分官兵的必胜信念。第三次长沙会战是太平洋战争初期关英等同盟国一连串失败后首开胜利的纪录。会战结束后,美国决定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贷款,美、英两国还向蒋介石转达了主动废除不平等条约、重新修订平等条约的意愿。——摘编自中国军事科学院《中国抗日战争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意义。29.【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顾炎武(1613—1682“利在于民,犹在国”的原则,强调“天子不能与万物争权”“民得其利则财源通。他还主张,对手工制造业、矿冶业和商业等行业,封建国家应“一税之后,不问其所之。他还指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是常情也。……用天下之私以成一人之公,而天下治,认为应通过尊重人的本性来管理经济。他主张要“藏富于民,指出“有生财之方,而后赋税可得而收也。财政分配应兼顾中央和地方,要使“州郡有余。发展社会经济要“与天下同利,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这些思想至今仍散发着光彩。——摘编自田泽滨《顾炎武经济思想简论》(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经济思想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顾炎武的主要经济思想。第7页/共8页汉中市2023年普通高中联盟学校高三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周建国之后,周公指出:国王是上天之子,故称天子,受命于天管理所辖区域;如果管理者不合格,不能以德服人,则可以革除上天之命令,即革命,如周朝之推翻商朝。这说明西周统治者A.重视宗法血缘的作用C.建立起中央集权统治【答案】DB.吸取夏商统治的经验D.注重政权合理性解释【解析】【分析】“以德服人”“天之命令”“革命”D项A项与题中材料无关,B项中的“夏商”C项是战国之后逐步建立起来,排除。2.春秋时期,世人所言之“利”多为“公利,主张“义以生利,二者并不矛盾。战国时期,“义”与“利”逐步对立,从不耻于言“利”到热衷于追求“私利。这一时期义利观的变化()A.根源于各国变法的政治诉求C.折射社会大变革的发展潮流【答案】CB.重塑了当时社会文化主流思想D.弘扬了法家重视功利的价值观【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从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义利观由主张“义以生利”变化为热衷于追求“私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西周的分封制、贵族政权逐渐瓦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工具的变革,社会出现新的变化,礼乐制度被逐渐破坏,人们的义利观发生变化,这说明义利观的变化折射社会大变革的发展潮流,C项正确;各国变法的政治诉求的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排除A项;义利观的变化折射社会大变革的发展潮流,并没有重塑社会文化主流思想,排除B项;该时期义利观的变化是社会制度、经济等多方面变化造成的,并不是因为弘扬了法家重视功利的价值观,排除D项。故选C项。3.汉武帝初置刺史,“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以六条问事,非条所问,即不省;成帝时刺史不遵循诏条,超越权限的行为时有发生,他们按照自身的意愿参与地方政事;西汉后期,刺史越权行为更加普遍。这种转变反映出()A.吏治腐败问题日益严重B.地方对中央的威胁已经解除第1页/共18页C.地方行政效能得到提高【答案】DD.刺史由监察官向政务官转化【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主要职能是监察地方而不是治民,后来“参与地方政事,刺史职能兼具监察和行政,体现了其由监察官向政务官的转化,D项正确;材料说的是刺史职能的变化,没有体现腐败日益严重,排除A项;“已经解除”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监察效能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4.《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前代的农业耕种、作物栽培、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等技术,并引用了一百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是一部农业科技的集大成之作。这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A.重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C.重经验总结和典籍整理【答案】CB.重民生轻生产D.重理论轻实践【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齐民要术》系统地总结了前代的农业耕种、作物栽培、农副产品加工和烹饪等技术,并引用了一百多种古代农书和杂著的内容,是一部农业科技的集大成之作。”可直接推出中国古代科技重经验总结和典籍整理,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中国古代科技重引用国外的先进技术,排除A项;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排除B项;中国古代科技重实用,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不重理论,重实践,排除D项。故选C项。5.隋及唐前期,长安与洛阳是全国性商业都市;唐中期以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崛起,扬州和益州尤其繁华,当时有“扬一益二”之说。这反映了当时(A.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C.南方社会经济影响力上升【答案】C)B.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D.安史之乱使北方日趋衰落【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隋至唐中期的江南地区。根据材料“隋及唐前期,长安与洛阳是全国性商业都市;唐中期以后,长江流域商业城市崛起,扬州和益州尤其繁华”可知,隋至唐前期,北方政治中心是全国性商业都市;唐中期以后,江南地区商业城市崛起,扬州和益州成为了重要的商业都市。由此可见,唐中期以后南方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其经济影响力在不断增强,C项正确;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南北经济发展状况的对比信息,无法得出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拉大的结论,排除B项;安史之乱对北方生产造第2页/共18页成了极大的破坏,大量北方人士南渡。南方相对较为稳定,北方人口的南迁,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南方经济日益超过北方,南北经济趋于平衡。选项与题干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6.宋太宗时把所有参加殿试的考生姓名进行密封或截去卷头,并编以字号。宋仁宗时,每次科举考试完毕,便派专人把试卷誊抄一遍,再将誊录的试卷交给考官评阅。上述做法A.降低了考官舞弊几率B.程序繁琐不值得提倡C.便于选拔出实用人才D.主要为防止考生作弊【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宋朝的科举制度。从材料可以看出,宋太宗时采用了“糊名法,宋仁宗时采用誊录AB之才关系不大,排除C项。这两种做法都是对阅卷环节的规定,主要是为了防止考官舞弊,排除D项。7.明清“民本”思想,以传统的“民本”为旗帜,着力探讨重民、养民、富民、教民等基本内容,还倡导公天下论、平等论、限君论、“以民治民”论;“以民养民”论;崇私论、义利并重论、保富论;从重教化到重知识等。这说明明清“民本”思想(A.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C.体现近代民权主义的本质【答案】A)B.成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D.继承并传播传统民本思想【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明清时期。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明清“民本”思想中“公天下论、平等论、限君论”“义利并重论”等观点与传统民本思想不同甚至相反,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的时代要求,A项正确;明清“民本”思想并不是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排除B项;明清“民本”思想并不能反映近代民权主义的本质,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发展关系而非继承关系,选项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8.如表为晚清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可知当时的中国其中农产品年份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值所占比例%第3页/共18页187314844918931817131903333961191059333728662.6284238949615.626.823195739.1A.社会经济结构日趋合理C.传统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答案】BB.农业与世界市场联系不断加强D.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的地位【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1873---1910年间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迅速增加,所占比重逐渐增大,这反映了晚晴的中国日益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晚清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A错误;鸦片战争后传统的自然经济就已经开始解体,C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晚清中国农产品出口产值增加趋势及所占比重”,而未涉及进口的比重变化,故D错误。9.英法联军进入北京城时,清政府打破不直接与洋人谈判的惯例,由奕䜣进城与英法公使直接进行谈判。奕䜣坦言:“即臣初办时,亦自念天潢近派,岂肯与异类为伍。迨自该夷带兵进城以后,种种狂悖,不可遏制,又不能不与会晤之势。”这表明清政府(A.调整外交手段应对困局C.摒弃了传统的宗藩体制【答案】A)B.内忧外患促使外交政策调整D.主张与英法展开对等的谈判【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根据材料“清政府打破不直接与洋人谈判的惯例,由奕䜣进城与英法公使直接进行谈判”“迨自该夷带兵进城以后,种种狂悖,不可遏制,又不能不与会晤之势”及所学可知,西方列强带兵进京,迫使清政府调整外交政策,直接与之进行谈判,这体现了清王朝调整外交手段以应对困局,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内忧的情况,排除B项;题干信息说明清政府并未彻底摒弃传统的宗藩观念,排除C项;“对等谈判”的说法不符合材料,排除D项。故选A项。10.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不在炮械军兵,而在穷理劝学……其各国读书识字者,百人中率有七十人……夫才智之民多则国强,才智之士少则国弱……今宜改武科为艺学,令各省、第4页/共18页州、县遍开艺学书院。”康有为此说旨在(A.传播西方艺学知识C.扩大变法阶级基础【答案】D)B.提高民众识字水平D.探索启民富国道路【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895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尝考泰西之所以富强……在穷理劝学”“改武科为艺学,令各省、州、县遍开艺学书院”及所学可知,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富强之策及教育内容,旨在探索启民富国道路,D项正确;“传播西方艺学知识”属于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A项;“提高民众识字水平”是对材料现象的片面总结,排除B项;材料无法得出扩大变法阶级基础的信息,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1.据1918年1月《民国日报》报道,“近因各商号专销国货者日益加多,以致该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爱国等牌,更觉风行一时,销路骤增,竟然“每日出货,供不敷求”了。这一现象可以用来说明A.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C.民众支持民族工业发展【答案】CB.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D.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有所提高【解析】【详解】据材料“近因各商号专销国货者日益加多,以致该公司(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之爱国等牌,更觉风行一时,销路骤增”可知,说明民族工业的发展得益于民众支持,C“政府鼓励发展民族工业,A与材料无关;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但与材料的主题无关,B错误;材料强调的不是民族工业品的竞争力有所提高,而是销售市场扩大,D错误。12.1931年,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在江西德兴苏区设立了四大对外贸易处,履行“管理并监督苏区与非苏区的贸易,流通苏区与非苏区的经济”的职能,落实“保护贸易自由,准许外商经商”的政策。该做法旨在()A.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C.探索统一战线新路径【答案】AB.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D.改变农村的小农经济结构【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31年的中国。据材料“四大对外贸易处,履行‘管理并监督苏区与非苏区的贸易,流通苏区与非苏区的经济’的职能,落实‘保护贸易自由,准许外商经商’的政策”和所学可得出,设立对外贸易处的做法有利于根据地经济发展,缓解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经济封锁带来的经济困难,目的在于打破敌人的经第5页/共18页济封锁,A项正确;贯彻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并非该做法的主旨目的,排除B项;该做法涉及的是经济贸易管理,不是统一战线,排除C项;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没有改变农村的小农经济结构的意图和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3.1940年8)A.扩大了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C.目的是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答案】C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需求D.瓦解了封建土地所有制【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1940年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这时中共苏院区党委实行三七分租,二五减租,一方面减轻了农民遭受的封建剥削,同时也兼顾到地主的利益。这有利于敌后抗日根据地民众团结抗战,目的在于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项正确;根据材料,三七分租、二五减租,由对半分租改为三五、六五分租(地主三五,农民六五)和分半减息政策,虽然一定程度维护了农民利益,扩大了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的群众影响,但主要目的是为了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排除A项;题干主要是减租问题,没有涉及土地所有制问题,并没有在当时满足农民土地需求,排除B项;当时依然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减租减息并没有瓦解封建土地的所有制,排除D项。故选C项。14.1956年12月,毛泽东约见民建和工商联负责人,同他们谈话时说:“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十年、二十年不没收……可以开投资公司,还本付息。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我国()A.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C.对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进行调整【答案】BB.试图突破苏联模式D.三大改造尚未完成【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956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只要社会需要,地下工厂还可以增加,可以开私营大厂,……可以搞国营也可以搞私营。可以消灭了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及所学可知,虽然此时我国已经基本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但仍然意识到私营工商业的发展有助于社会主义的建设,体现了毛泽东对单一计划经济体制的思考,这表明当时我国试图突破苏联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模式,B项正确;1953年至1957年我国开始了第一个五年计划,标志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开始形成,排除A项;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毛泽东开始提出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任务,1956年党的八大也提出了正确的路线。第6页/共18页1958年5月,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经济社会发展观的一次历史性飞跃。选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C项;1956年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三大改造,排除D项。故选B项。15.1979年1月28日,上海药材公司委托上海电视台为"参桂养荣酒"播放了新中国第一条电视广告。同年3月15日,上海电视台播放了新中国第一条外商广告"瑞士雷达表"。这说明当时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改革开放推动经营理念转变【答案】CB.广告成为企业营销的主要手段D.国有企业突破单一所有制结构【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后,各公司开始重视广告营销,说明的是改革开放推动经营理念转变,C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于1984年,排除A项;B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此时国有企业尚未突破单一的所有制结构,排除D项。故选C项。【点睛】16.有学者指出,“一带一路”既有利于中国利用这个平台带动产业升级,解决中国产能和外汇储备过剩问题,也有助于扩大全球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复苏,促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从该观点可看出,当代中国()A.积极推动区域经济发展C.立足改革全球治理体系【答案】BB.多边外交的务实理性D.引领经济全球化潮流【解析】【详解】材料中“中国利用这个平台带动产业升级,解决中国产能和外汇储备过剩问题”说明,“一带一路”有利于发展中国经济;“有助于扩大全球投资需求,促进经济复苏,促进亚洲国家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说明,“一带一路”有助于亚洲和世界经济的发展,由此可见,“一带一路”认清了当今经济全球化这一潮流,具有理性,同时立足于国内经济发展,具有务实性,B项正确。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只是“一带一路”的作用之一,仅是材料的一层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改革全球治理体系”问题,排除C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出当代中国是否引领了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排除D项。故选B项。17.罗马法官认为法之最基本的内涵就是“公正“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们将任何时候均公正与善良的事物称之为‘法’”。由此可见,罗马法()第7页/共18页A.保障平民的权益C.弘扬了公德理念【答案】CB.具有形式主义特征D.注重司法过程平等【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古代罗马。根据材料“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们将任何时候均公正与善良的事物称之为‘法’”可知,罗马法试图建立起人们在处理事物中的公正、善良的信念,这体现了公民道德建设的弘扬,C项正确;罗马法维护的是奴隶主贵族阶级的利益,材料未涉及保障平民权益的信息,排除A项;罗马法具有实用主义的特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罗马法司法过程平等的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18.下图所示为1510—1650年英国南部小麦、羊毛价值指数和地租变化情况(价格指数越高表明市场价)A.毛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C.价格革命推动社会转型【答案】CB.商业革命利于促进经济发展D.贵金属货币在此时大量流通【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510—1650英国价格革命的特征,价格革命促使地租市场化趋势加强,促进了旧日的封建生产关系的瓦解,加快了社会转型的进程,C项正确;毛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A项;商业革命利于促进经济发展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贵金属货币在新航路开辟后大量涌进欧洲,但是否大量流通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项。故选C项。19.1742年,首相沃波尔解散下院,内阁在新选出的下院中未获得多数,沃波尔辞职;1784年,首相威廉庇特解散下院,重新大选,取得了下院的支持。这样,以上两届政府开创了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的先例并形成惯例。这表明第8页/共18页A.光荣革命的成果遭到侵蚀C.首相已成为国家权力中心【答案】DB.英国政治缺乏法治精神D.责任内阁制逐渐发展完善【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以上两届政府开创了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大选的先例并形成惯例D正确;光荣革命的成果是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材料反映的时责任内阁制的发展过程,二者不符,故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英国政治缺乏法治精神,故B项错误;虽然当时首相可以提请国王解散下院重选,但英国政治权力中心仍然在议会,故C项错误。20.1923年秋苏联发生了“销售危机:工业品积压、农产品收购困难。经济学家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认为危机的产生是由于“经济中的无计划性,指出出路是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来同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作斗争。这一主张A.适应国内外时局的需要B.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怀疑与否定新经济政策D.有利于促进工业化进程【答案】C【解析】【详解】1923年苏联正处于新经济政策时期,根据所学可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是承认市场和商品货币的作用。材料中普列奥布拉任斯基要求加强计划和反对小资产阶级自发势力,实质是否定市场,进一步否认新经济政策,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当时的国际时局,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主张加强经济中的计划原则;不能说明倡导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故B项错误;题干没有涉及工业化进程的问题,故D项错误。21.20世纪30年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美国()A.经济困境冲击社会秩序C.国家干预经济成效甚微【答案】AB.开始推行自由放任主义D.扩军备战引发统治危机【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根据材料“20世纪30年第9页/共18页代,美国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法西斯组织。他们采用恐怖手段破坏工人集会,杀害共产党员、工会活动分子、黑人和犹太人。到1938年底,美国类似的组织至少有800多个。”并结合所学可知,1929年至1933年美国爆发席卷世界的大危机,大危机进一步加深资本主义的矛盾,使得社会局势动荡不安,助长了法西斯势力以及各种破坏组织的出现,A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盛行的经济思想为自由主义的经济思想,主张自由竞争、自由贸易和自由发展,且胡佛执政时期一直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开始”一词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措施,其胡佛执政时期主要坚持自由放任主义,对经济干预的力度较弱,排除C项;美国此时并未进行扩军备战,排除D项。故选A项。22.)A.欧洲联合的趋势【答案】BB.美苏冷战的起源C.多极化趋势的发展D.苏联解体的影响【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二战后的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漫画反映的是二战后两国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状况,根据漫画可知类似于磁铁的两极,同极相斥,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美苏国家利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根本对立,合作基础丧失,逐渐走上对立,B项正确;欧洲联合基于国家利益的共性,排除A项;多极化趋势是美苏两极之外的力量崛起,基于实力能够对国际格局产生重大影响,而非国家利益直接冲突,排除C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瓦解。这一事件不能反映两国国家利益直接冲突,排除D项。故选B项。23.1970年9“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据此可知不结盟运动(A.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C.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答案】A)B.成为世界最重要一极D.导致了两极格局解体第10页/共18页【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不结盟运动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谴责超级大国之间的冷战对抗威胁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冲击了两极格局,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A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世界基本格局仍然是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标志着广大发展中国家所构成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反映多极力量的成长,但多极化仍然只是趋势,不结盟运动尚未成为世界一极,“最重要一极”说法则更显得不恰当,排除B项;当今世界,霸权主义仍然威胁着世界和平,“完成了反对霸权主义的任务”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导致两极格局瓦解,排除D项。故选A项。24.19901948年的36%下降到3.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期降至12.7%。这表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影响在于()A.减少了各国政府的财政收入C.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快速发展【答案】CB.促进两极格局的瓦解D.有利于发达国家的商品输出【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时空是1948年至1990年的世界。根据材料《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使发达国家的平均关税税率从1948年的36%下降到3.8%,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期降至12.7%”于降低贸易壁垒,推动国际贸易的发展,C项正确;国际贸易的发展有利于财政收入的增加,排除A项;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B项;发达国家的商品输出也是国际贸易发展的表现之一,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5.近代以来,志士仁人始终将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使命,爱国主义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崛起的重要原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青年之于社会,殆犹此种草木之于田晦也。从此广植根蒂,深固不可复拔,不数年间,将见茁茁之青年,即此方复开敷之青春中华可也。——1916)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秉持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相结合,把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作为己任,成为最坚决、最彻底的爱国主义者。——摘编自国防大学《1921:建党元年的历史风云》第11页/共18页材料三我们的敌人眼光短浅,他们看不到我们这种国内国际伟大团结的力量,他们看不到由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他们也看不到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时代……永远宣告结束了。我们的敌人看不到这些,他们还想欺负中华人民共和国,他们还想称霸世界。但是,同志们,我可以断定,他们的想法是狂妄的,是徒然的,是不可能达到目的的。——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1951)材料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经济成分和分配方式为补充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1992)(1)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的李大钊提出“青春中华”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建党初期和抗美援朝时期中国共产党为实现民族复兴所面临的任务。(3)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史实依据。【答案】25.动兴起;意识形态混乱,新旧思想斗争不断。26.建党初期: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抗美援朝时期: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为国内的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创作良好的外部环境。27.史实依据: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僵化封闭,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21世纪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一“191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经济,思想文化,政治与社会等角度进行分析。从政治角度看,当时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从社会角度看,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从经济角度看,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从思想文化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兴起并且意识形态混乱,新旧思想斗争不断。综合以上可知,李大钊提出“青春中华”的历史背景。【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秉持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相结合,把寻求国家和民族的出路作为己任”结合所学知第12页/共18页识可知,建党初期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争取民族独立;根据材料三“我们的敌人眼光短浅,他们看不到我们这种国内国际伟大团结的力量,他们看不到由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他们也看不到帝国主义称霸世界的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美援朝时期的任务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为国内的经济建设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创作良好的外部环境。【小问3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四“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僵化停滞是没有出路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进行说明。由此可知,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僵化封闭,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改革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思想;21世纪初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点睛】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内容一是西方近代文化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开始在中国出现,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逐渐成了中国近代文化的一部分。二是一些传统的部门和学科或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而逐渐衰落,或接受西方近代文化的影响,向现代部门和学科转化;西方的一些新部门和新学科开始传入中国,并最终得到确立和发展,从而丰富了中国近代文化的部门和学科体系。三是诸如纲常名教、专制独裁、男尊女卑、夷夏之辨、重农抑商等一些旧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或否定,并逐渐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重商、进步等新的价值观念所取代。——摘编自郑大华等《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近代文化转型,就材料的部分或整体提出自己的观【答案】观点: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阐述:1915年9月,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指引下,向封建思想文化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五四运动后发展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推动了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总之,新文化运动在思第13页/共18页想、道德、自然科学和文化普及方面推进中国文化的近代化。【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近代中国。首先,阅读材料,拟定论题,据材料“一是西方近代文化以及其他地区和国家的文化开始在中国出现,并与中国传统文化碰撞、交流与融合......二是一些传统的部门和学科或不能适应社会现代化需要而逐渐衰落,或接受西方近代文化的影响,向现代部门和学科转化.....三是诸如纲常名教、专制独裁、男尊女卑、夷夏之辨、重农抑商等一些旧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或否定,并逐渐为民主、自由、平等、博爱、重商、进步等新的价值观念所取代”和所学可知,近代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三个方面内容在新文化运动中体现充分,可提出自己的观点为: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型。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可以从指导思想、基本内容、影响等方面,围绕“中国近代文化转型”组织史料进行表述如下:1915年9月,陈独秀发表了《敬告青年》一文,提出“科学与人权并重”,新文化运动在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指引下,向封建思想文化发起前所未有的猛烈攻击,掀起了思想解放的浪潮。新文化运动初期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实行文学革命。五四运动后发展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解放运动。它有力地打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推动了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最后,总结升华为:总之,新文化运动在思想、道德、自然科学和文化普及方面推进中国文化的近代化。本题是开放性试题,示例仅供参考,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平城时代是北魏势力发展的重要时期,但随着北魏帝国的发展,平城已不再适宜作为都城。493年秋,孝文帝放弃平城,迁往洛阳。洛阳素有“王里”之称,却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号为荒土。孝文帝“营洛务求壮丽,“丽之仪,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城中有“户十万九千余,若按五口之家的标准计算,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而后世王夫之则认为:迁洛“涂饰虚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自诧升平之象。强宗大族,以侈相尚……部落心离,浮华气长,是北魏速亡的原因。——摘编自陈汉玉《也谈北魏孝文帝的改革》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孝文帝时期重建洛阳的活动。【答案】(1(2)评价:积极作用:使洛阳重现生机;为后世都城建设提供借鉴;有利于改革进一步展开;有利于民族融合。消极作用:耗费财富和民力,增加民众负担,激化社会矛盾;重建洛阳崇尚奢侈,激化统治集团内部矛第14页/共18页盾,加速了北魏的灭亡。【解析】【小问1详解】特点:据材料“至少也有五六十万人”可知规模宏大;据材料“歌辞)之制,事高汉祖壮丽之仪”“糜天下于无实之文”可知耗费巨大。【小问2详解】评价:积极作用:据材料“洛阳……在晋末大乱时毁于兵火”及所学知识可知使洛阳重现生机;据材料“里坊形制益发规整化”可知为后世都城建设提供借鉴;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营建洛阳有利于改革进一步展开;据所学知识可知,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