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月考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1页
第一次月考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2页
第一次月考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3页
第一次月考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4页
第一次月考检测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

部编版

六(上)第一次月考测试卷(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第一站基础加油站选择合适的答案(21分)1.

下列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渲染(xuān)勾勒(lè)蒙古(méng)迂回(yū)B.冠冕(guān)外宾(bīn)摇曳(yè)笨拙(zhuō)C.旗帜(zhì)狞笑(níng)咆哮(xiāo)逃窜(cuàn)D.单薄(báo)呻吟(yín)山涧(jiàn)雹子(páo)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洒脱衣裳马蹄心弛神往B.日寇迷蒙疙瘩排山到海C.爆发次序距离斩钉截铁D.汇集棋帜政府大步流星3.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草原上,骏马和大牛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B.他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着,我们在下面听得津津有味。C.他的演唱水平很高,唱起来余音绕梁,让人陶醉不已。D.犯罪分子再狡猾,也逃不过公安人员的火眼金睛,最终会落入法网。4.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草原》的作者是老舍写的。B.坚持写日记,写作能力就会迅速提高和扩大。C.这种不爱惜劳动成果,任意浪费,是可耻的。D.我们要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和方法。5.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D.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6.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草原》一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B.《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既关注了人物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样的写法叫点面结合。C.《宿建德江》和《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但表达的情感不同。D.《花之歌》是一首散文诗,作者是印度的泰戈尔。7.

下列关于场面描写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场面描写要注意点面结合。B.场面描写要注意主次分明。C.场面描写要注意按照一定的顺序。D.场面描写只要描写整个场面的情况,不需要关注个体的表现。第二站积累加工厂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1分)8.面对美丽的草原,老舍先生曾发出感叹:“这种境界,既使人_________

,又叫人_________

既愿久立

________,又想坐下________

一首奇丽的小诗。”当离开草原时,他又诗兴大发:“

________

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

_______

!”(6分)9.毛主席是伟大的诗人,他创作了《七律·长征》,其中总领全文、突出红军不畏艰难险阻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时,他也是伟大的革命家,开国大典上,他庄严地宣布:“________________今天成立了!”(3

分)10.开学以来,我们学习了描写月景的诗词,有“明月别枝惊鹊,________________

”这样的清新之句,也有“

_______________

,江清月近人”这样的经典之句。(2

分)学校组织了主题为“革命精神”的演讲比赛,李明也参加了。下面是他演讲稿①革命先烈们为了祖国而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

头颅、洒热血。②这种甘于奉献、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值得我们世代歌颂,永远

在演讲稿中引用一些关于爱国的名言,可以让演讲更具感染力。请你为李明提供第四站阅读鉴赏厅夏夏天到了。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却换来了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和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间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14.通读全文,作者笔下的“夏”有()等特点。(多选)(3分)A.夏天的色彩是碧绿的B.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C.夏天的旋律是轻松的D.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15.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换成其他词语?说说理由。(3分)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的一艘艘的舰船。

16.“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表现在()。(3分)A.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B.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C.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D.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17.第3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

18.古代的诗人也描写了很多关于乡村人们劳动繁忙的古诗,你还记得其中的哪一首?请默写下来。(4分)

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毛泽东同志从青年时期就热爱学习。他顽强刻苦的学习精神远远超过一般人。毛泽东同志酷爱学习,他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学习。在湖南一师学习的时候,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冷水浴后就到自修室去,对着窗前熹微的晨光,高声朗读英文或古典文学。等天大亮了,同学们都来了,他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一天六节课,他每天都抓紧课余时间把作业做好,然后就到阅览室去看书或看报。晚上,学校规定的两个小时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哲学、历史、社会科学等方面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星期天,他除了爬山、游泳,还去听学术讲座,有时还到一些他敬仰的老师家里去请教学业,从不白白度过。毛泽东同志不但抓紧时间读书,而且读得特别认真。凡是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精辟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有时还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看法。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就用工整的小楷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许多地方都用黑红颜色的毛笔加上圈点、单线、双线、三角、叉等各种符号,标明书的重要之处,可见他读书的态度是多么认真,理解得多么深透。毛泽东就是这样孜孜不倦地学习,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他终于走上了革命的道路。19.作者从哪两方面向我们介绍毛泽东同志的故事?(

)(多选)(3分)A.认真读书

B.救国救民

C.珍惜时间20.用“________”画出文中的过渡句。它在文中起(

)的作用。(4分)A.总领全文

B.承上启下

C.总结全文21.下列能表现毛泽东同志抓紧一切机会学习的两项是(

)(3分)A.他每天很早就起床,同学们还没来,他就开始高声朗读。B.在一本只有十万字的书上,他写了一万二千多字的批语和提纲。C.晚上,两个小时的自习时间,他总是阅读从图书馆借来的书籍,边读边做笔记,从不浪费一分一秒。D.他自己的书,遇到重要的地方,他都要加圈加点。22.联系生活实际,具体说说从文中你获得的学习启示。(至少说两点)(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五站作品展示台(30分)23.我们已经学《开国大典场面描写方法现在也让我们来写一下关于场景描写的文章。你可以写记一次升旗仪式,也可以写有关活动,如中秋上月、拔河、打篮球、校运会……要求:题目自拟,注意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场面写具体。不少于500字。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1.答案:B解析:A项“渲染”的“渲”应读“xuàn”,“蒙古”的“蒙”应读“měng”;C项“咆哮”的“哮”应读“xiào”;D项“单薄”的“薄”应读“bó”,“雹子”的“雹”应读“báo”。2.答案:C解析:A项“心弛神往”应为“心驰神往”;B项“排山到海”应为“排山倒海”;D项“棋帜”应为“旗帜”。3.答案:C解析:“余音绕梁”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多形容歌声,此处形容演唱水平不恰当。答案:C4.解析:A项句式杂糅,可改为“《草原》的作者是老舍”或“《草原》是老舍写的”;B项“写作能力”不能“扩大”,可删去“和扩大”;D项“增强”与“方法”搭配不当,可删去“和方法”。5.答案:B解析:A、C、D选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B选项运用了比喻和拟人。6.答案:D解析:《花之歌》的作者是黎巴嫩的纪伯伦。7.答案:D解析:场面描写既要关注整个场面,也要描写个体的表现。8-10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