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九年级语文《地下森林断想》优
选教案设计
初中九年级语文《地下森林断想》优选教案设计
「篇一」
杨巍
[教学目标]
1、知识和能力目标
(1)了解地下森林的地理位置、形成历史等知识。
(2)作者在文中插入了不少景物描写,让学生感受文章中精彩的语言,培养
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
(3)品味理解文中的关键语句,从几个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培养学生的
探究能力。
2、过程和方法目标
采用默读的方法理解内容,运用跳读的方法,用审美的眼光阅读审视课文语
句,从中提取精美的词、句、段、修辞等内容,用发现阅读法品评出这些内容的精
妙之处,以达到深刻领会课文的阅读目的。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作者对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的描写,让学生感受到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
力,领悟到顽强忍耐的可贵,领悟到坚守信念,坚守未来光明的重要。
[教学方式]:
本文是一篇文质精美的散文,语言优美,内蕴丰富。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深
入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文章的主题。
1、采用多种阅读方法。用默读的方法理解内容,运用跳读的方法,提取精美
的词、句、段、以及所用的修辞等内容,用发现阅读法品评出这些内容的精妙之
处。
2、注意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教师的引导作用,对于关键的语
句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加深理解。
[教学过程]:
一、以学生对森林的知识导入,引出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三、跳读文章,品味欣赏文中文字优美,含义深刻的语句。
四、合作探究,分小组探讨在阅读时遇到的疑难问题。
五、拓展延伸,就文末的“启迪”,结合名言和事例来谈自己的体会。深入理
解文章主题。
[教学实录]
、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欣赏一组森林的图片,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或一个词语概
括画面的内容。
生1:这些森林郁郁葱葱,苍劲挺拔。
生2:看到这些图片使我想到一句诗DD“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生3:一片绿色的海洋一一森林的世界
师:森林有什么作用呢?
生1:森林可以防止沙尘暴,调节气候。
生2:森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
生3:森林还可以吸收噪音。
师:同学们了解得可真多啊!刚才我们谈到的都是地上的森林,那大家听说过
地下森林吗?
生齐答:没有。
师:下面我们就随着现代作家张抗抗一起走进神奇的地下森林的世界。
〈专家点评:教师开篇就激活了学生原有的知识,通过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了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首先,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然后思考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DDDDD(学生朗读课文)
生1:本文主要写了地下森林是怎样产生的?
生2:本文还向我们展示了地下森林的壮观景象。
生3:本文表现了地下森林顽强的生命力。
生4: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地下森林不屈服于生长环境的精神。
〈专家点评:通过这一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本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了文章的主
旨,为下面各个环节的展开打下了基础。〉
三、跳读文章,品味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谈得很不错。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
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
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闪亮登场发言。
归纳学生发言:
生1:我发现这一段写的美妙:“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
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它在黑暗中苦苦挣扎向上,爱生命爱得那样热烈真
挚。尽管阳光一千次对它背过脸去,它却终于把粗壮的双臂伸向了光明的天顶,把
伟岸的成材无私奉献给人们,得到了自己期待已久的荣光。”它的美妙在于:作者
用真挚的语言描写了地下森林苦苦挣扎,努力向上,永不屈服,默默无闻的精神。
师:的确如此,地下森林经过了风风雨雨,几万年的垂死挣扎,终于重见阳
光,往日黑森森的峡谷变成了今天阳光明媚的森林。
生2:我发现:“秋日的艳阳在森林的树梢上欢乐地跳跃,把林子里墨绿的
松、金色的唐棋、橘黄的杨、火红的枫,打扮得五彩缤纷”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
于:整齐的句式,简练的语言,以及拟人的应用,使语言显得精致而优美。
师:这位同学从句式和修辞的角度,对他喜欢的语句进行了品味。
生3:我发现“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
言,与世无争DD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这句写得蕴含哲
理,它的美妙在于写出了地下森林具有沉着谦逊的品格,它与世无争,默默无闻。
师:是啊,地下森林沉着谦逊的品格,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生4:我发现:“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
而细密,它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
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福
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1说灾难只会带来毁灭,在毁灭之后还会有重生,所以不
要因灾难而吓倒,“灾难”有时也是“美好”的信使。
师:这位同学引用名言,进行了富有哲理的分析,告诉我们灾难并不可怕,我
们应该像地下森林一样,在逆境中成长。
生5:我发现:“干枯的小草儿在我脚下发出簌簌的响声,似乎提醒我注意
它。它确实比你这地下森林要高出好几公分呢,这得意的小草儿,然而我却想攀着
古藤下去,下到深深的谷底去。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
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写得蕴含哲理。它哲理在于它的乐观处事的态度,
它的这种豪迈无时无刻不震憾着我们的心灵,地下森林凭它坚强的意志,足以让它
自豪与乐观的宣布:“我是森林。”
〈专家点评:用发现阅读法进行语言品味,既突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以教
师的指导、点拨为辅,双边活动热烈。同时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探索态度,体验发
现的乐趣,培养创新精神。〉
四、合作探究,质疑问难
师:刚才同学们的‘精彩发言,展示了自己的风采,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下面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将你不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然后请中心发言人在全
班来进行发言,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专家点评:教师给学生创设了合作学习的空间,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出不
懂的问题,相互启发,思想相互碰撞,问题得到解决,并产生创新的火花。〉
生1:文中有很多的问句,有何作用呢?
师:这个问题提的很有价值,我们得好好探究一番。哪个小组的同学来谈谈对
这个问题的理解。
生2:文章的开篇就连用了三个问句,我认为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而引
出下文。
生3:我觉得还向我们提示了地下森林是怎样形成的。
生4:我来谈谈这几个问句吧!“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
公平的吗?峡谷莫非不明白?”这三个问句与前三个问句不同,是无疑而问。
生5:我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这里表达了一种对阳光不公平的怨恨情绪。
师:大家在前面找一找有没有相关的语句可以证明这一点。
生6:我找到了。这一句:“都说阳光是公平的,在这里却不,不!”
师:找的很准确。这里是换一种语气强化这种否定的情绪。
生1:作者在文中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
情?
师:地下森林本是没有生命的,但在我们看来地下森林却有了生命。大家围绕
这个问题来谈一谈。
生2:我们常在书信中用第二人称的写法,这样显得很亲切。我们觉得地下森
林仿佛是作者的一个朋友一样。
生3:我认为还有一个作用,作者对地下森林非常景仰和热爱,用第二人称可
以使这种感情更强烈,便于直接抒发感情。
生1:我们组还有一个疑问。文章的最后这样写道:“我景仰那些曾在黑暗中
追寻光明的地下的‘种子'。这里的种子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师:这个问题很有深度。有哪个组谈谈自己的见解。
生2:这里的种子不仅是指地下森林的种子。
生3:我认为指代那些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坚韧顽强的一类人人。
生4:还有那些生命力顽强的人。
〈专家点评: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把学生置于问题之中,引发学生质疑、
探究、发现。〉
五、拓展延伸,深化主题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小组合作,探讨了一些疑难问题。文章的最后有这样一句
话:”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你们学
完这篇文章以后,一定有很多的启迪,你能用一句名言警句来谈谈你的启迪吗?你
能用一个事例来验证这一道理吗?
生1:不要失去信心,只要坚持不懈,就终会有成果的。例,钱学森是参加
“两弹一星”的设计者之一,在设计之中,他们会遇到重重困难,但他们没有失去
信心,而是坚持不懈,正是因为他们有坚强意志,“两弹一星”才能实验成功。
生2:无论遇到任何险境都不能放弃努力,胜利往往出现于坚持之中。只要鼓
起勇气,鼓足力量,尽力拼搏,又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战胜呢?德国诗人海涅生前
最后八年是躺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他去写
下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生3:人生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叶圣陶老人
的遗嘱,全文不过130个字,然而却写了三次,他竟然在第三次修改中写到要将自
己的遗体捐献给医院。短短遗嘱,数年而成,两次增补,发人深思。
生4:坚强者能在命运风暴中奋斗。张海迪,她从胸部以下全部瘫痪,然而她
凭着自己坚强的毅力,向命运挑战。被誉为“中国的保尔”。
〈专家点评:教师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谈出
了自己独特的见解,这些名言从不同的角度概括了本文的主旨,学生在自主地学习
中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精神得到培养。〉
师:亲爱的同学们,在人生的征途中,只有矢志不渝的开拓,才能赢得光辉的
未来;只有坚忍不拔的进取,才能到达幸福的乐园;只有顽强不息的攀登,才能登
临理想的颠峰。我将这一段话送给每一位同学。愿我们的人生是无愧、充实而又闪
光的人生。
〈专家点评:教师引导学生在内容与情感的双重延伸中,帮助学生形成了正确
的世界观,价值观。〉
[教学反思]
1、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新知识需要借助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才容易
被学生接受,变成学生自己的知识。
2、文质优美、情感丰富的一类课文的教学可以使用“发现阅读”教学方式。
但需要教师全面占有材料,精心备课,指导、点拨要有步骤,有层次,力争达到少
而精。
3、恰当使用合作与交往的过程。在新课程倡导的课堂教学中,合作与交往是
不可缺少的。教师遇到疑难问题时,要组织学生合作学习。
作者邮箱:
初中九年级语文《地下森林断想》优选教案设计
「篇二」
知识目标:
熟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本文结构。
能力目标:
1.培养从文中准确获取信息,并进行语言概括的能力。
2.揣摩文章中重要的语句,加深阅读体验。
3.学习本文叙事与抒情的写作手法。
德育目标:
1.领悟"地下森林"坚忍顽强、沉着谦逊的品质。
2.学会乐观地对待人生。
教学重点:
研读课文,把握作品的思想内容。
教学难点:
领悟地下森林坚忍顽强、沉着谦逊的品质。
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方法:
1.诵读法
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得朗读,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把握课文的思想
内容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概括地下森林的品质;一是提炼课文的主题思想。
2.质疑研讨法:
本文是一篇略读篇目,要求学生运用积累的阅读方法练习自己读文,力求能读
懂、领会,诵读中主动质疑解难,师生互动探究文意,教师适时点拨引导,扩大学生视
野,深入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播放郑智化的《水手》。
生活中有许多身残志坚的例子,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位吗?
出示幻灯片——张海迪、海伦。凯勒的照片。
人有身残志坚的例子,在自然界中也有这样让人震撼的例子——地下森林。
二、明确目标
三、整体把握
1.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划分文章的层次
明确:
第一部分(广2)段:文章总起点明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惊
讶。
第二部分(3~20)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
第三部分(2「27)段:描写现实作者亲眼看到的地下森林的状貌,突出其自豪的
特点,表达作者的“景仰〃之情,并揭示出作者悟出的深刻的哲理。
结合朗读内容,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再次有感情的轮读课文
试从几方面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并做出解释。说说作者由〃地下森林“升华出
一个怎样的主题。(此题意在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的思想
内容,需从两方面进行:一是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一是提炼课文的主题思想。)
(学生合作探讨)
试着概括“地下森林"的品格。
坚忍顽强:不怕艰难险阻,不怕黑暗,忍受漫长生长历程的煎熬。
沉着谦逊:拥有无比丰富的财富,却与世无争、沉没寡言。
乐观豪迈:自信生命力强大——终究能战胜一切困难,任何时候都不悲伤或消
沉。
无私奉献:把伟岸的成材献给人类,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作者升华出的深
刻主题,可以用课文倒数第二段中的话来回答:“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活动,总要破坏
和毁灭一些什么,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只要忍耐终究能获得转机,获
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3.细节研读21段至27段
思考:
①它懂得阳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
(阳光怎样"嫌弃〃它?时间又怎样〃公正"对待它?"几万年的代价〃指什么?)
(阳光的〃嫌弃“表现在:“它吝啬地在崖口徘徊,装模作样地点头。它从没有留意
过这陷落的大坑,而早已将它遗忘了。即使夏日的正午偶尔有几束光线由于好奇而
向谷底窥测,也是斜视着,没有几丝暖意。〃阳光通常被视为最公平的,但这里表现出
轻忽、冷漠和不公正。时间对地下森林却是另一种态度:给予地下森林的生命从无
到有的机会,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时间也拟人化了,必须出爱心。”几万年的代价"
是指:一、极言时间之长;二、在漫长的岁月里,生命陷于困顿以至窒息,这是一个痛
苦的过程,所以称为"代价"。)
②地下森林,我们古老的地球生命中新崛起的骄子,谢谢你的启迪。
(试找出恰当的格言警句概括作者受到的〃启迪〃,并找出一两个事例来印证这一
道理。)
(作者在课文的最后明白的说出自己所受到的〃启迪〃,用的文字较多,不是以格
言警句的形式呈现的,现在要求学生用格言警句来概括,可以顺着作者的话去说,也
可以根据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另作概括,如:置之死地而后生;只要忍耐和努力,终
究会获成功;一颗优秀的种子,在然后贫瘠的土地里都能生长至于让学生举一两个事
例,可以是自然界的,也可以是人类社会的。)
4.拓展延伸
将课文与下面的短文比较一下,想一想:同是写地下森林,表现手法和语言运用
上有什么不同特点?由此可以看出文学思维和科学思维、描写和说明有说明不同?
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镜泊胡西北约50公
里的深山中。
这里是一座死火山,海拔1000米左右。据科学家考察得知,这些火山口由东北
向西南分布,在长40公里,宽5公里得狭长地带上共有10个。他们得直径在400只
550米之间,深在100米至200米之间。其中以3号火山为最大,直径达550米,深
达200米。
火山口底比较平坦,里面暗藏着火山溶洞。溶洞内气温反常,酷热有薄冰,严冬
有清泉。
地下森林中蕴藏着丰富资源,有红松、黄花落叶松、紫榴、水曲柳、黄菠萝等
名贵木材;有人参、黄苓、三七、五味子等名贵药材;有木耳、榛蘑、蕨菜等名贵山
珍。
地下森林中有许多动物,鸟、蛇、兔、鼠等小动物穿行于树林草丛中,马鹿、野
猪、黑熊等大动物也时隐时现,连罕见的国家保护动物青羊也经常出没其间。
教师总结:本文虽是咏物的,但是它的意义却远不止于此。我们可以把这里所述
写的物当人来读、来理解。所以读这篇散文时,你会惋惜、你会不平、你会激动、
你会亢奋、你会敬佩、你会赞叹!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
初中九年级语文《地下森林断想》优选教案设计
「篇三」
一、导入新课
亲爱的同学们,一提到森林,我们便不由地联想到那雄伟壮丽,遮天蔽日的景
象。然而,你们见过地下森林吗?在那遥远的年代,火山爆发后,留下的死火山口
里,长出了一棵棵参天大树,连成了一片地下森林。那种蔚为壮观的景象真是震撼
人心。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张抗抗的笔触,一起走进地下森林,共同去感受那
非同寻常的生命力吧!
二、整体感知:
谈谈对本文的初步印象
过渡:刚才几位同学说得很好,本文是一篇语言精美,饱含感情,蕴含哲理的
散文,现在,我们就从品味语言的角度来学习这篇文章。
三、从表情达意的角度品味语言
(一)浏览课文,找出九个问句
(二)品味前三个问句:可是你,为什么长在这里?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
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那漫长的岁月?
1、提出品味要求
2、听3—7段课文范读影片
3、学生活动
4、点拨:
(1)是因为什么,地下森林长在这峡谷里?(参考答案:火山爆发,制造了峡
谷、深渊,没有留下任何生命)
(2)“你从哪里飞来?”这个问,还要留待下文才能得到解答。
(3)作者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倾注了作者什么感情?(参考答
案:提示了地下森林的形成历史,作者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地下森林,显得亲
近,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表达对地下森林的热爱、关切、同情,对读者更有感
染力)
(4)可将这三个问句改成陈述句,再同原句比较,哪种句式更能表达更丰富的
感情。
5、朗读
(三)品味第4、5、6问句
1、提出品味要求
2、朗读第10段
3、学生活动
4、点拨:峡谷知不知道阳光不喜欢它?这几个问句表达了作者对阳光和峡谷怎
样的感情?(参考答案:从上文看,作者无疑而问,以反问的形式,强化对阳光不公
平的怨恨情绪,表达出对峡谷的关切之情)
5、朗读
6、过渡:前六个问句,让我们明白了火山制造了峡谷、深渊,没有留下任何
生命,阳光也不公平,使它遭受到了巨大的不幸(板书:不幸)
面对如此的不幸,在那漫长的几千年、几万年里,它还在期待,还在希望。
(板书:几万年)
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什么呢?
(四)品味第7个问句:它究竟在期待和希望什么呢?(学生答:长成地下森
林)(板书:地下森林)
1、提出品味要求:同学们,从峡谷“几万年都在期待和希望长成地下森林”
这一生命历程中,我们可感受到它怎样的精神、品格?
2、朗读13—16段
3、学生活动,完成前三个品格的分析和板书(坚忍毅力、乐观自信、沉着谦
逊)(点拨:第一,抓住第13段中的关键词;第二,14-16段中的长风、清泉、鱼鳞
松为什么要帮它?)
4、地下森林还有其它品格吗?(完成第四个品格“无私奉献”的板书)
(地下森林不仅仅热爱生命,要长出来,更可贵的是把自己伟岸的成材无私奉
献给人们,用美丽的景色装点大自然)
5、现在,我们再回到第二个问句:“你从哪里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
们能回答这个问题吗?(参考答案:地下森林不是从天上飞来,而是凭借自己坚忍的
毅力,从幽深的峡谷里成长为一片蔚为壮观的地下森林。因而,前七个问句,不仅
仅表达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关切、同情、热爱,还有无限敬佩之情)
(五)明确哲理(主旨)
1、过渡:尽管环境极其恶劣,幽谷里树木的强者在几万年之后终于突破黑暗
和冰冷的封杀而蔚然成林,大自然强大的生命力鲜活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我们
以感动和启迪,作者通过对地下森林的成长史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学生讨论
补充作者写作背景:像地下森林一样,人有时也会堕入低谷,人生中的艰难险
阻也会考验人的耐力、意志。作者张抗抗,19岁的如花岁月正值“*”,命运之不
公,使她在北大荒艰难地生活了38个春秋,但她怀有远大的志向,不羁于田垄之
间,凭借自己的写作才华脱颖而出,走出了人生的低谷。因此,不怕命运不公,只
要努力,只要忍耐,人生终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3、明确哲理(主旨):大自然每一次剧烈的运动,总要破坏和毁灭一些什么,
但也总有一些顽强的生命不会屈服。不怕命运不公,只要努力,只要忍耐,人生终
究能获得转机,获得应有的荣耀和尊敬。
(六)小结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正是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地下森林的礼赞以及自己所感悟到的哲理,
灌注在语言之中,因而,我们品味本文语言,就无不处处听到作者的心跳,强烈感
受到作者深挚的感情,并解读出蕴含在其中的人生哲理。这就是我们从表情达意的
角度品味语言的依据。
四、从修辞的角度品味语言
1、同学们,本文语言不仅仅蕴含哲理,具有感动人心、启人深思的魅力,使
文章具有理性美,同时,还运用了多种修辞,使文章富有文彩美。请同学们从修辞
的角度,选出自己喜欢的句子(3分钟)
2、筛选出以下句子分类进行品味
比喻: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
坚固的墙。(对地下森林的赞美之情,生动形象,形状相似)
拟人:见14、15、16段
(明确:由于用了拟人手法,把事物当作人写,赋予事物以生命和感情,处处
体现人的品格与秉性)
五、朗读比赛
六、练习
仿照下面语句中画线句子的句式特点,续写两句话。
“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
堵坚固的墙,云雾笼罩象,夕阳映射似”。
(指导学生仿写的方法)
七、全文小结:
同学们,对语言的理解,既要从表情达意入手,也要考虑修辞句式角度(打出
板书),二者是有机统一,这节课,只是为了教学的方便,老师有意识把它分为两
个方面。品味语言,必须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立足文本,联系语境。语境就是指文
章的上下文,文章中心,写作背景等。
今天,我们从这表情达意和修辞句式两个角度赏鉴了这篇美文,地下森林成长
的历史,让我们感慨万千,火山不给他留下生命,阳光不给他光辉,然而她不屈服
于不公的命运,而是凭着自己坚忍的毅力,终于发出“我是森林”的豪迈宣言。亲
爱的同学们,中考即将来临,在你们艰苦复习之际,老师衷心祝福你们带着对地下
森林的解读,勇敢地去备考,相信中考的那一天,你们也会发出“我也是一片小小
的森林”的豪迈宣言!
初中九年级语文《地下森林断想》优选教案设计
「篇四」
【公开课教案思路】
教学本文,要在课前安排同学查阅作家相关资料和时代背景,课上应引导同学
感知地下森林的形象,感受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体会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
手法,探明课文的主旨;探究文章震撼人心的奥妙,品析鉴赏本文的语言美、哲理
美。另外还应引导同学热爱自然,对生命抱一种敬畏的态度。
课堂教学采用朗读法、美点寻踪法、讨论点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体验教
学.多层考虑,全面发掘课文的各种资源,力求在语言学习和情感体验方面都有所
收获。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词语,掌握“瘠薄、沉溺、孱弱、遮天蔽日、浩瀚无垠、山崩地裂”等
词语的语义并学会运用。
⑵认识张抗抗其人和作品。
2、能力目标:
⑴能品味本文充溢激情、生动形象的语言。在写作中借鉴作者运用语言的技
巧。
⑵掌握咏物抒情的艺术表示手法,逐步培养散文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身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量。
【教学重点】
1、学习本文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的艺术表示手法。
2、体味作品写景语言精炼、优美的特点和其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注重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美点追踪法。
3、讨论点拨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具体分析,讨论鉴赏;问题探究,突破难
点。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地下森林的图片,让同学从感性上认识地下森林。)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镜泊湖的地下森林,又称火山口原始森林,属国家
级自然维护区,位于镜泊湖西北约50公里的张广才岭东南坡的深山中。这里林木
蔚然深秀,云烟缭绕,阵阵冷气夹着清香扑面袭来,使人神志飘忽,不知是在天
上,还是在地下。初唐诗人宋之间有诗曰:“两岩天作带,万壑林披衣。秋菊迎霜
序,春藤碍日晖。翳潭花似织。绿岭竹成圃。”今天我们学习的文章,就是一首对
火山峡谷和地下森林的赞歌——《地下森林断想》。
二、资料助读
多媒体显示作者照片,检查同学对作者和写作背景的预习情况。
张抗抗,浙江杭州人。1963年考入杭州一中。在黑龙江一国营农场生活了
8年。1972年在上海《解放日报》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灯》。1975年出版
反映边疆农场建设和知青生活的长篇小说《分界线》。1977年入黑龙江省艺术
学校编剧班学习。1979年发表短篇小说《爱的权利》,反映新的历史时期,青
年们对不同的婚姻爱情的认识与追求。1986年出版长篇小说《隐形伴侣》,在
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下,展示一代知青辗转矛盾的心路历程。
《地下森林断想》是我国女作家张抗抗的名作。面对大自然发明的地下森林奇
迹,作者展开丰富的想象,描写了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
林的顽强生命力,表达了对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的无限景仰之情。文章采用了托物
言志的手法,叙事和抒情水乳交融,以强烈的感情打动了读者。地下森林发明了生
命史上的‘奇迹,它深沉、坚毅的品格给我们以强烈的震撼。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带,同学听读,积累词语。
瘠薄(jlbo):土地缺少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水分。
沉溺(mian):深深地迷恋着,不能自拔。
孱(chan)弱:软弱无能。
浩瀚无垠:形容广大;繁多。
隐姓埋名:隐瞒自身的真实姓名。
愤懑(m3n):气愤,抑郁不平。
2、同学自由朗读,注意体会作者的感情和其变化。
多媒体显示阅读要求:
1、请谈一谈文章留给你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2、摘录一句你最欣赏的文句,并说说为什么摘选它。
3、针对这篇文章,谈谈你领悟到的深刻哲理。
3、同学初步交流阅读感受。
生1:我被作者深挚的感情感动了,甚至能感受到作者的心跳。她是那样深情
地为地下森林歌唱,那么敬仰峡谷深沉的品格,那么钦佩峡谷坚韧的毅力。
生2:我觉得这篇文章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几乎难以分辨哪些句子是叙述,
哪些句子是抒情。
生3:她的文章能让你感受到她思想、情感的流动。
生4:我觉得地下森林是一个神秘的世界,闪烁着智慧和信念的世界。
生5:我钦佩地下森林的品格,这是我应该学习的。
教师总结:大家回答得很好。谈到了这篇文章艺术特色的方方面面。触摸到了
这篇文章的灵魂。感受到了作者情感的流动。假如用几个词组来概括的话,那就是
语言精炼、情感浓烈、哲理深刻。
四、具体分析,讨论鉴赏
1、品味语言的精美。
⑴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选出来并作简要分析。
同学考虑、吟诵、交流。
生1:我喜欢开头一句“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
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用三个词来描绘森林,虽然简练,但很形
象,葱葱郁郁的地下森林在我的脑海中蔓延开来。后面两个比喻句很美、很对称。
生2:文章还有许多对称句,如:“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
是七平的吗?
峡谷莫非不明白?”“纯真的白桦、挺拔的青杨、秀美的黄菠萝。”这些句子
读起来很有节奏,很有韵律感,感情也加强了。
生3:不光有对称句,还有许多叠字。如“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
悄”,“整整齐齐、密密麻麻地耸立着一片蔚为壮观的森林”。这些叠字用得都非
常精致、工整、流畅,显示了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
生4:“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流,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
裂”这几句写出了地质突变的壮观景象,犹如亲眼所见一般。
教师小结:本文运用了许多叠字、对称句。它们具有形式上的齐匀性和朗读上
的旋律性,在回环往复间又逐步深化思想意蕴,强化感情表达的力度。
⑵同学涵咏品味这些句子,选择自身喜欢的句子。背诵、仿写。
2、体会本文叙事与抒情的水乳交融。
⑴教师提示:请大家从理清思路人手探究本文采用了什么写法。
同学讨论交流。
明确:全文分为三局部。
第一局部(1〜2段):点明地下森林的特点——奇特,表达作者的感受一
惊讶。
第二局部(3〜20段):描写地下森林形成的历史,突出其艰辛的特点。
第一层(3〜8段):写火山迸发。地貌面日全非,所有生命毁于
初中九年级语文《地下森林断想》优选教案设计
「篇五」
《地下森林断想》教案(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地下森林成长的艰难历程,把握地下森林的特点和品质。
2.了解抒情散文的表现特点,学习借鉴咏物抒情。
3.体会作品引出的深刻哲理,并把它内化为自己心中的理想、信念、精神力
量。
教学重点:
把握地下森林形象,领会作者情思,砥砺思想;领会咏物抒情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发掘课文的人文精神资源,体会深刻而普遍的哲理意蕴,激励自我。
教学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学生预习,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感知地下森林状态
问题:1.地下森林在哪里?为什么叫“地下森林”?2.文题“地下森林断
想”中“断想”什么意思?作者进行了怎样的“断想”?
提问、引导,明确:探寻(好奇)一揣想(深情)一不愿离去(震撼)
三、重点阅读,师生合作,感受地下森林成长艰辛
1、小声读课文3T2段,思考孕育地下森林的峡谷、深渊遭际,并概括它的特
点。明确:黑黝黝、光秃秃、阴森森、静悄悄;不幸却自信
2、默读13T9段,思考:地下森林经历了怎样的历史过程?在这个历史过程
中它受到了哪些煎熬与不公,又得到了哪些帮助?
学生讨论,师生共同明确其成长过程、遭遇的不公及受到的帮助。
小结:就这样,幽谷里的树木突破黑暗和冰冷的封杀而发芽生长并蔚然成林,
险恶的环境,艰难的成长都没有阻挡地下森林脚步,这正展示地下森林神奇伟大的
生命力。
四、朗读品味,感悟地下森林品格
1、播放朗读。学生自由朗读喜欢的语段。
2、提问:为什么说地下森林的出现是“生命史上的奇迹”?地下森林具有哪
些可贵品质?
3、找出集中体现作者对地下森林深深情感的词,品味语句。
体会、探讨:(1)可是山没有颜色,谷没有颜色。(2)可是它却不它隐姓埋
名,安于这荒僻的大山之间,总好像在期待着什么,希望着什么。(3)它懂得阳
光虽然嫌弃它,时间却是公正的,为此它宁可付出几万年的代价(4)那儿的树木
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5)我望见涧底泉水闪烁,我明白那是你含泪的微笑。(6)啊,我听见了,
听见了那莽莽群峰和高高天庭上震荡的回声:我是森林!(7)谢谢你的启迪。
提问:本文为什么这篇文章写得如此动情?
4、生谈感受。教师小结。
五、拓展延伸,寄情感谈黄山松
观看黄山松图片(苍翠挺拔的黄山松、绝壁之上的黄山松、白雪覆压下的黄山
松),想象其经历的生命历程,领会精神品格。结合我省民众传扬“黄山松精神”
谈。
六、布置作业:以“读你,黄山松”为题写一小短文,用上“莫非”、“我明
白”等词语。
章德明
初中九年级语文《地下森林断想》优选教案设计
「篇六」
地下森林断想(人教版九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
学科语文班级主备人
课题地下森林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育培训课程设计方案
- 郎酒制曲培训课程设计
- 礼仪常识与技巧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轴的画法
- 2024至2030年中国电脑记事本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蝶架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自扣紧螺栓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中国机织包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年中国智能快球摄像机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麦当劳员工培训课程设计
- “数字三品”应用场景典型案例申报书
- 2024秋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二次月考达标检测卷第三四单元新人教版
- 2024年下半年辽宁事业单位高频500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
- 中医人工智能
- 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物理第3章《物态变化》单元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 金属冶炼(铅、锌冶炼)主要负责人安全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中国铁路集团全国招聘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全册各类齐全)二年级数学上册100道口算题大全54份(100题)
- 2024至2030年中国少儿口才培训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规划研究报告
- 2024山东港口青岛港社会招聘42人(高频重点提升专题训练)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智能机器人设计与实践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