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方案_第1页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方案_第2页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方案_第3页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方案_第4页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方案TOC\o"1-2"\h\u22891第1章引言 348111.1研究背景 3139811.2研究目的 343561.3研究方法 420270第2章交通运输行业现状分析 440332.1公共交通发展概况 4295032.2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4219672.3智能公共交通发展趋势 520722第3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概述 5228503.1智能公共交通定义及特点 5278023.1.1定义 585503.1.2特点 570303.2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架构 6299823.2.1系统架构 674363.2.2架构特点 685103.3智能公共交通关键技术 642643.3.1信息技术 6160313.3.2通信技术 6121703.3.3控制技术 7240713.3.4网络技术 714789第4章智能公共交通需求分析 7286974.1乘客出行需求分析 7130274.1.1出行特征分析 7127694.1.2出行需求时空分布 7135064.1.3特殊群体出行需求 7273304.2运营管理需求分析 746814.2.1线路优化 7283654.2.2运力调配 743314.2.3调度指挥 8124844.2.4信息服务 8304774.3政策与法规需求分析 8187854.3.1政策支持 8242664.3.2法规保障 8178094.3.3标准制定 8306344.3.4监管体系 823489第5章智能公共交通线网规划 8305385.1线网规划目标与原则 8267435.1.1目标 8143415.1.2原则 9217065.2线网规划方法 9159005.2.1数据收集与分析 9239245.2.2线网布局优化 9243075.2.3线路频率优化 9101285.3线网优化策略 9254345.3.1构建多层次线网 9144115.3.2优化线网结构 912765.3.3创新服务模式 9202355.3.4强化线网监管 1026730第6章智能公共交通车辆及设施规划 10240236.1车辆选型与配置 10956.1.1车辆类型选择 10312456.1.2车辆配置标准 10276866.1.3车辆更新与淘汰 10121926.2停车设施规划 10128856.2.1停车设施布局 10131756.2.2停车设施建设标准 115696.3充电设施规划 1155486.3.1充电设施布局 11147466.3.2充电设施建设标准 1123213第7章智能公共交通运营管理 1166047.1运营调度策略 11231927.1.1确立调度目标 11118187.1.2调度策略制定 11717.1.3调度策略实施 12141797.2实时监控与应急处理 1235597.2.1实时监控系统建设 12190167.2.2应急处理机制 12314987.2.3应急处理流程 1215377.3乘客信息服务 12247297.3.1信息发布渠道 1294137.3.2信息服务内容 13187107.3.3信息服务优化 13915第8章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 13122878.1信息服务系统架构 13247038.1.1数据层 1344488.1.2服务层 13195958.1.3应用层 13130078.2信息采集与处理 14299928.2.1信息采集 14228838.2.2信息处理 14191488.3信息发布与交互 14318608.3.1信息发布 14300258.3.2信息交互 1517171第9章智能公共交通政策与法规 15193989.1政策与法规体系构建 15191119.1.1政策法规框架 15300869.1.2政策法规制定 15263879.1.3政策法规协调 15168669.2政策与法规实施策略 16208039.2.1宣传推广 16310119.2.2政策引导 1679759.2.3监管与执法 16136009.2.4评估与调整 16308059.3政策与法规效果评估 1619919.3.1政策法规实施情况 16217409.3.2社会效益 1699829.3.3企业效益 16164999.3.4公众满意度 16206089.3.5政策法规改进建议 1710439第十章智能公共交通规划实施与保障 172806110.1实施策略与阶段划分 171672010.2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73226410.3项目管理与监督 18130710.4评估与调整机制 18第1章引言1.1研究背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公共交通作为城市交通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运行效率、居民出行质量以及环境保护效果。智能公共交通系统作为解决交通拥堵、提高出行效率的有效途径,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在此背景下,研究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方案,对于优化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2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交通运输行业智能公共交通的系统研究,提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方案。具体目标如下:(1)分析当前我国智能公共交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规划方案提供现实依据。(2)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摸索智能公共交通发展的趋势及关键技术。(3)从政策、管理、技术等多角度,提出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方案。1.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以下方法开展:(1)文献分析: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梳理智能公共交通发展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案例。(2)实地调研:对典型城市的公共交通系统进行实地调研,了解公共交通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3)专家访谈: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及部门负责人,就智能公共交通发展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访谈。(4)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为规划方案提供数据支持。(5)系统设计:结合研究目标和实际情况,设计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方案,包括政策建议、技术路线、实施步骤等。通过以上方法,力求为我国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提供科学、严谨的决策依据。第2章交通运输行业现状分析2.1公共交通发展概况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规模和水平日益得到提升。目前我国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已经形成了以公交、地铁、轻轨、出租车等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的综合体系。在政策扶持和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下,公共交通设施逐渐完善,服务范围持续扩大,为广大市民提供了便捷、高效的出行选择。2.2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尽管我国公共交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但仍存在以下问题:(1)公共交通设施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在部分城市,尤其是大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供给与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不匹配,高峰时段拥挤现象严重。(2)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参差不齐。不同城市、不同地区的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地区公交线网布局不合理,运营效率低下。(3)公共交通智能化程度不高。目前虽然部分城市在公共交通智能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整体上仍存在技术水平较低、信息化建设滞后等问题。(4)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不畅。城市公共交通与步行、自行车、私家车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存在问题,导致出行效率降低。2.3智能公共交通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我国智能公共交通发展呈现出以下趋势:(1)公共交通线网优化。通过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优化公共交通线网布局,提高运营效率。(2)公共交通设施智能化升级。加大公共交通设施智能化改造力度,引入智能调度、自动驾驶等先进技术,提升公共交通运营水平。(3)公共交通信息服务一体化。推进公共交通信息平台建设,实现多种交通方式的信息共享与互联互通,方便乘客出行。(4)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加强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提高出行便捷性,促进绿色出行。(5)政策扶持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能公共交通建设,推动产业发展。第3章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概述3.1智能公共交通定义及特点3.1.1定义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及网络技术等手段,对公共交通的运营、管理、服务等方面进行智能化改造,以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服务质量和安全功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3.1.2特点(1)信息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公共交通信息的全面采集、处理和分析,为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持。(2)智能化:采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实现公共交通运营的自动化、智能化,提高运营效率。(3)网络化:通过物联网、车联网等技术,实现公共交通系统各环节的紧密联系和协同运作,提升整体运营效果。(4)便捷性:为乘客提供一站式出行服务,实现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无缝衔接,提高出行便利性。(5)安全性:运用先进的监控、预警和应急处理技术,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安全功能,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3.2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架构3.2.1系统架构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架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基础设施层:包括公共交通设施、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为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提供物理支持。(2)数据资源层:负责公共交通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上层应用提供数据支持。(3)应用服务层:包括运营管理、出行服务、安全监控等应用系统,为乘客和运营企业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4)用户界面层:为乘客、运营企业及相关部门提供用户界面,实现信息的交互与展示。3.2.2架构特点(1)层次清晰:各层次之间分工明确,便于系统的开发、维护和升级。(2)模块化设计:各个应用系统模块化设计,便于根据需求灵活调整和扩展。(3)开放性:系统架构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以兼容多种技术标准和设备类型。3.3智能公共交通关键技术3.3.1信息技术(1)大数据技术:用于公共交通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为运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2)云计算技术:提供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存储能力,实现公共交通系统的海量数据处理。3.3.2通信技术(1)物联网技术:实现公共交通设施、车辆、乘客等信息的实时采集和传输。(2)车联网技术:通过车载终端设备,实现车辆与车辆、车辆与路侧基础设施之间的信息交互。3.3.3控制技术(1)自动驾驶技术:通过自动驾驶系统,提高公共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2)智能调度技术:根据实时客流、路况等信息,实现公共交通资源的优化配置。3.3.4网络技术(1)移动互联网技术:为乘客提供在线查询、预约、支付等便捷服务。(2)网络安全技术:保证智能公共交通系统的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第4章智能公共交通需求分析4.1乘客出行需求分析4.1.1出行特征分析为满足乘客出行需求,需对公共交通出行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出行时间、出行距离、出行频率等方面。通过大数据分析,总结乘客出行规律,为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提供依据。4.1.2出行需求时空分布分析城市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乘客出行需求,探究出行需求的时空分布特征。结合城市发展规划,预测未来出行需求变化趋势,为智能公共交通线网布局和运力调配提供参考。4.1.3特殊群体出行需求关注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特殊群体的出行需求,分析其出行特点,提出针对性的服务措施。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满足特殊群体出行需求。4.2运营管理需求分析4.2.1线路优化基于乘客出行需求分析,结合现有公共交通资源,对线路进行优化调整。提高线路覆盖范围,减少乘客出行时间,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4.2.2运力调配根据出行需求的时空分布特征,合理调配公共交通运力。高峰时段增加运力,平谷时段适当减少,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益。4.2.3调度指挥利用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公共交通车辆的实时监控和调度。提高调度效率,保证公共交通的正常运行。4.2.4信息服务通过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提供实时、准确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方便乘客出行,提高公共交通满意度。4.3政策与法规需求分析4.3.1政策支持分析智能公共交通发展所需的政策支持,包括资金投入、税收优惠、土地使用等方面。为智能公共交通规划提供政策保障。4.3.2法规保障研究智能公共交通发展涉及的法律法规问题,如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完善相关法规体系,保障智能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4.3.3标准制定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相关标准的制定,包括技术标准、服务标准等。规范行业发展,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4.3.4监管体系建立健全智能公共交通监管体系,加强对行业发展的监管。保证公共交通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第5章智能公共交通线网规划5.1线网规划目标与原则5.1.1目标(1)提高公共交通线网的覆盖率和便捷性,满足不同区域、不同乘客的出行需求;(2)优化线路布局,提高公共交通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3)促进公共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发展,构建多层次、一体化的综合交通体系;(4)提升公共交通服务质量,增强公共交通吸引力,引导市民绿色出行。5.1.2原则(1)以人为本,关注乘客需求,保证公共交通服务的公平性和便利性;(2)科学布局,充分考虑城市空间结构、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水平;(3)绿色出行,优先发展新能源公共交通工具,降低环境污染;(4)安全可靠,保证公共交通运营安全,提高应急处置能力;(5)可持续发展,注重公共交通线网的长远规划,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5.2线网规划方法5.2.1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城市交通现状、人口分布、土地利用、经济发展等相关数据,分析公共交通需求和发展趋势。5.2.2线网布局优化(1)运用线网优化模型,如最小树、最短路径等,构建公共交通线网基本框架;(2)结合城市特点,调整线路走向、长度、站点设置等,提高线网密度和覆盖范围;(3)采用多目标优化算法,平衡线路运营效率、成本和乘客满意度等多方面因素。5.2.3线路频率优化根据线路客流量、运行时间、服务水平等,合理配置线路车辆,调整发车间隔,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5.3线网优化策略5.3.1构建多层次线网根据城市规模和出行需求,构建快速线、干线、支线和微循环线等多层次公共交通线网,提高线网的整体效能。5.3.2优化线网结构(1)增加公共交通线路密度,提高线网覆盖范围;(2)调整线路走向,减少线路重复,提高线网运行效率;(3)完善换乘设施,提高公共交通的便捷性和舒适性。5.3.3创新服务模式(1)发展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等特色服务,满足多样化出行需求;(2)推广智能公交系统,实现线路查询、实时导航、在线支付等功能,提高乘客体验。5.3.4强化线网监管建立健全公共交通线网监管体系,定期评估线网运行状况,及时调整优化线路布局和服务水平。第6章智能公共交通车辆及设施规划6.1车辆选型与配置6.1.1车辆类型选择根据城市公共交通需求、线路特点及智能化发展需求,选择适合的公共交通车辆类型。主要包括纯电动公交车、混合动力公交车、燃料电池公交车等。车辆应具备节能环保、安全舒适、智能网联等特点。6.1.2车辆配置标准根据线路客流量、运营速度、服务水平等指标,合理配置公共交通车辆。车辆配置应满足以下标准:(1)座位数与站立面积满足高峰期乘客需求;(2)车辆载客量与线路客流量相匹配;(3)车辆功能稳定,安全可靠;(4)车辆内部设施人性化,提高乘客舒适度;(5)车辆具备智能网联功能,实现与其他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6.1.3车辆更新与淘汰建立公共交通车辆更新与淘汰机制,保证车辆技术状态良好。对达到规定年限或技术功能不达标的车辆进行淘汰,及时更新为新型智能公共交通车辆。6.2停车设施规划6.2.1停车设施布局结合城市公共交通线网,合理规划停车设施布局。停车场、停车楼等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1)位置便捷,便于乘客换乘;(2)规模适中,满足线路车辆停放需求;(3)设施完善,保障车辆安全停放;(4)与周边交通设施互联互通,提高公共交通整体效率。6.2.2停车设施建设标准停车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标准:(1)停车场占地面积与线路车辆数量相匹配;(2)停车楼层数及停车位数量满足需求;(3)设施设计符合智能化、绿色环保要求;(4)配备完善的安防设施,保证车辆及乘客安全。6.3充电设施规划6.3.1充电设施布局根据纯电动公交车等新能源车辆的需求,合理规划充电设施布局。充电站、充电桩等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1)覆盖公共交通线路,便于车辆充电;(2)充电设施规模与新能源车辆数量相匹配;(3)与城市电网互联互通,提高能源利用效率;(4)预留扩建空间,适应未来新能源车辆发展需求。6.3.2充电设施建设标准充电设施建设应遵循以下标准:(1)充电设备功能稳定,充电速度快;(2)充电设施安全可靠,保障车辆及人员安全;(3)智能化管理,实现充电数据实时监控;(4)与城市公共交通运营管理系统互联互通,提高运营效率。第7章智能公共交通运营管理7.1运营调度策略7.1.1确立调度目标智能公共交通运营调度策略旨在提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运营成本,减少乘客等待时间,提升运营效率。7.1.2调度策略制定(1)基于大数据分析的客流预测:利用历史客流数据和实时客流数据,结合天气、节假日等因素,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各线路、各时段的客流需求,为调度提供数据支持。(2)动态调整运力:根据客流预测结果,合理调配车辆和司机资源,满足高峰期和低峰期不同客流需求。(3)线路优化:结合城市交通网络和客流需求,优化公交线路,提高线网覆盖率和乘客满意度。7.1.3调度策略实施(1)制定详细的调度计划,明确各线路、各时段的车辆和司机配置。(2)建立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实时监控、自动调整和人工干预相结合的调度模式。(3)加强对司机的培训和考核,提高调度执行力度。7.2实时监控与应急处理7.2.1实时监控系统建设(1)构建集GPS定位、视频监控、车辆状态监测等功能于一体的实时监控系统。(2)实现车辆运行轨迹、速度、客流量等数据的实时采集和传输。(3)建立监控中心,实现对公共交通运营的实时监控和管理。7.2.2应急处理机制(1)制定应急预案,包括突发事件应对措施、人员分工、物资准备等。(2)建立应急处理队伍,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3)在监控中心设立应急指挥平台,实现应急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协调指挥。7.2.3应急处理流程(1)发觉异常情况,立即启动应急预案。(2)根据应急预案,组织相关人员、车辆和物资进行救援。(3)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应急处理情况,保证信息畅通。7.3乘客信息服务7.3.1信息发布渠道(1)建立官方网站、手机APP、公众号等多渠道信息发布平台。(2)利用站牌、车厢、广播等载体,实时发布公共交通运营信息。7.3.2信息服务内容(1)提供线路查询、实时公交、站点信息等服务。(2)发布运营调整、票价优惠、失物招领等信息。(3)开展问卷调查、意见征集等活动,收集乘客意见和建议。7.3.3信息服务优化(1)根据乘客需求,不断丰富和完善信息服务内容。(2)提高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实用性。(3)加强与乘客的互动,及时回应乘客关切,提高乘客满意度。第8章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8.1信息服务系统架构本章主要阐述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架构设计。该系统架构包括数据层、服务层和应用层三个层次。数据层负责采集公共交通领域的各类信息,服务层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及存储,应用层则面向用户,提供个性化、多样化的信息服务。8.1.1数据层数据层主要包括公共交通信息数据库、实时监测数据、历史统计数据等。其中,公共交通信息数据库包括线路、车辆、站点等基础信息;实时监测数据涵盖车辆运行状态、客流量、交通状况等动态信息;历史统计数据则用于分析乘客出行规律、优化线路规划等。8.1.2服务层服务层主要包括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存储与管理、数据交换与共享等功能。数据处理与分析模块负责对采集到的信息进行清洗、整合、分析,为上层应用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信息存储与管理模块负责对各类信息进行存储、更新、维护;数据交换与共享模块则实现不同系统、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与交互。8.1.3应用层应用层主要包括乘客信息服务、企业运营管理服务、监管服务等。乘客信息服务为乘客提供实时出行信息查询、线路规划、预约购票等服务;企业运营管理服务辅助企业进行线路优化、车辆调度、安全监控等;监管服务则对公共交通运营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为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8.2信息采集与处理本节主要介绍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采集与处理方法。8.2.1信息采集信息采集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式:(1)传感器采集:通过安装在车辆、站点等场所的传感器,实时收集公共交通运行状态、客流量等信息;(2)移动端采集:利用乘客的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收集乘客出行需求、满意度等信息;(3)人工采集: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乘客出行需求、意见和建议;(4)外部数据接口:接入其他部门、企业、社会组织等的数据接口,获取与公共交通相关的各类信息。8.2.2信息处理信息处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清洗:对采集到的原始数据进行清洗,去除重复、错误、异常等数据,提高数据质量;(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格式的数据整合为统一格式,便于后续分析;(3)数据分析: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整合后的数据进行挖掘,发觉公共交通运行规律、乘客出行需求等有价值的信息;(4)数据存储与管理:将处理后的数据存储至数据库,并进行定期更新、维护。8.3信息发布与交互本节主要介绍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信息发布与交互方式。8.3.1信息发布信息发布渠道包括:(1)移动应用: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向乘客推送实时出行信息、线路规划等服务;(2)网站:在官方网站上发布公共交通相关信息,供用户查询、;(3)社交媒体:通过微博、公众号等社交媒体平台,发布公共交通资讯、活动等信息;(4)户外信息显示屏:在站点、车辆等场所设置信息显示屏,实时展示公共交通运行状态、线路调整等信息。8.3.2信息交互信息交互方式包括:(1)在线咨询:用户通过移动应用、网站等渠道,向客服人员咨询公共交通相关问题;(2)意见反馈:用户可通过移动应用、网站等渠道,提交对公共交通服务的意见和建议;(3)互动活动:通过线上线下活动,鼓励用户参与公共交通建设与管理,提高公共交通服务质量。通过以上架构、信息采集与处理、信息发布与交互等方面的阐述,本章节为智能公共交通信息服务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提供了完整的方案。第9章智能公共交通政策与法规9.1政策与法规体系构建为了推动智能公共交通的健康发展,本章旨在构建一套完善的政策与法规体系。政策与法规体系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9.1.1政策法规框架建立智能公共交通政策法规框架,明确政策目标、原则和主要内容。框架应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运营管理、服务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9.1.2政策法规制定根据政策法规框架,制定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法规条款。主要包括:(1)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智能公共交通建设,优化投资环境;(2)支持智能公共交通技术创新,推动产学研用相结合;(3)规范智能公共交通运营管理,保障服务质量;(4)加强信息安全监管,保护用户隐私;(5)完善智能公共交通服务标准体系,提高服务品质。9.1.3政策法规协调加强政策法规之间的协调与衔接,保证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主要包括:(1)与国家层面政策法规的衔接;(2)与地方政策法规的衔接;(3)各相关部门间的政策法规协调。9.2政策与法规实施策略为保证智能公共交通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制定以下实施策略:9.2.1宣传推广加大智能公共交通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的认知度和参与度。9.2.2政策引导通过政策引导,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投入,提升智能公共交通服务水平。9.2.3监管与执法建立健全智能公共交通监管体系,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保障政策法规的实施。9.2.4评估与调整定期对智能公共交通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政策法规内容。9.3政策与法规效果评估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智能公共交通政策法规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9.3.1政策法规实施情况评估政策法规在基础设施建设、技术创新、运营管理、服务保障、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实施情况。9.3.2社会效益评估智能公共交通政策法规对社会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影响。9.3.3企业效益评估政策法规对企业经营、技术创新、市场竞争力等方面的影响。9.3.4公众满意度通过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