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题(基础题)-湖北省16市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_第1页
选择题(基础题)-湖北省16市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_第2页
选择题(基础题)-湖北省16市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_第3页
选择题(基础题)-湖北省16市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_第4页
选择题(基础题)-湖北省16市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03选择题(基础题)-湖北省16市2021年中考化学真题知识分类汇编

二十八.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共5小题)

41.(2021•宜昌)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液凝固B.肥皂泡破裂C.湿衣服晒干D.天然气燃烧

42.(2021•十堰)下列工业制法的原理主要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工业炼铁B.工业制二氧化碳

C.工业制氧气I).工业制纯碱

43.(2021•随州)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变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

B.服用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

C.用粮食酿酒

D.纯牛奶变酸

44.(2021•荆州)楚国创造了八百年辉煌历史。下列楚文化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铜矿炼铜B.玉器打磨C.高粱酿酒D.黏土制陶

45.(2021•武汉)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滴水成冰B.木已成舟C.风吹草动I).钻木取火

二十九.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共1小题)

46.(2021•荆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A.熟石灰用作改良酸性土壤

B.石墨用作电极

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碳酸氢钠用作制发酵粉

三十.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共1小题)

47.(2021•鄂州)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混合后,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

如表所示。关于此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物质甲乙丙T

反应前质量/g70156.258.75

反应后质量/g357.548.758.75

A.丁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C.甲一定是化合物,乙一定是单质

D.该反应可能是分解反应

三十一.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共1小题)

48.(2021•仙桃)燃烧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煤块磨成煤粉可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B.易燃物和易爆物可以与其它物质混存

C.所有物质着火都可以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来扑灭

D.水能够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十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共1小题)

49.(2021•孝感)分析和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所以混合物一定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该物质一定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所以只有同时破坏燃烧的三个条件才能灭火

D.置换反应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所以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应一定是置换反应

三十三.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共1小题)

50.(2021•宜昌)以下图标适合张贴在公共水龙头旁的是()

©®

C,0D.AP^c

三十四.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共1小题)

51.(2021•襄阳)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相同体积的气体所含分子数相同。取同温同压(20℃、lOlkPa)

下体积均为2L的氢气和氧气,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下列结论正确

的是()

①反应后剩余气体的体积为1L

②反应后剩余的气体为氢气

③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发生改变

A.①②B.①③c.(D@D.①②③

三十五.合成纤维及其应用(共1小题)

52.(2021•宜昌)下列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A.羊毛B.棉花C.尼龙D.蚕丝

三十六.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共1小题)

53.(2021•孝感)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的整理,不正确的一组是()

A.安全常识B.组成与性质

①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②煤气泄漏,立即打开排气扇电源开关②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

C.化学与环境D.化学与生活

①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①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

②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②聚乙烯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

A.AB.BC.CD.D

三十七.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共3小题)

54.(2021•襄阳)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

A.钙B.锌C.碘D.铁

55.(2021•武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缺铁会引起贫血

B.油锅着火最好用水浇灭

C.肥皂水可用于鉴别硬水和软水

D.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56.(2021•黄石)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

B.贫血的人补充的铁越多越好

C.人体所需的热量主要来自糖类

D.吃水果蔬菜可以补充维生素

三十八.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共1小题)

57.(2021•鄂州)学会归纳和总结是学好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下列总结出的化学知识,有错误的一组是

()

A化学与安全B化学与生活

瓦斯爆炸一甲烷引起洗洁精除去油污一乳化作用

假酒中毒一甲醇引起活性炭除冰箱异味一吸附作用

C性质与用途D化学与能源

用墨写字作画一稳定性煤、石油、天然气一化石能源

用石墨做铅笔一导电性太阳能、地热能、风能一清洁能源

A.AB.BC.CD.D

三十九.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共1小题)

58.(2021•宜昌)袁隆平院士研究的杂交水稻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由稻谷加工成的大米富含的基本

营养素是()

A.蛋白质B.糖类C.油脂D.维生素

四十.烟的危害性及防治(共1小题)

59.(2021•襄阳)吸烟对人体有害。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

它是()

A.氮气B.氢气C.一氧化碳1).二氧化碳

四十一.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共1小题)

60.(2021•仙桃)2021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下列说法符合该主题的是()

A.维护生态平衡,禁食野生动物

B.我国矿产资源丰富,可无限制开采

C.将核反应堆的冷却水直接排入大海

D.为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大量使用高效高残留的农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41.【解答】解:A、蜡烛液凝固,物质状态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肥皂泡破裂,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湿衣服晒干,没有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天然气燃烧,天然气主要成分甲烷,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选项正确;

故选:D。

42.【解答】解:A、工业炼铁包含着还原剂与铁的化合物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工业制二氧化碳,是利用碳酸钙高温煨烧,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工业制氧气,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工业制纯碱,有新物质碳酸钠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o

43.【解答】解:A、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B、服用碱性药物治疗胃酸过多,利用酸碱中和反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粮食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纯牛奶变酸,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A»

44.【解答】解:A、铜矿炼铜,铜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玉器打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C、高粱酿酒,酒精是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D、黏土制陶,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45.【解答】解:A、滴水成冰,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木已成舟,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C、风吹草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钻木取火的过程中,发生了燃料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o

二十九.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共1小题)

46.【解答]解:A、熟石灰用作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的碱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B、石墨用作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C、氮气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是利用氮气的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碳酸氢钠用作制发酵粉是利用碳酸氢钠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o

三十.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共1小题)

47•【解答】解:反应后甲的质量减少了70g-35g=35g,所以甲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甲的质量为35g;

乙的质量减少了15g-7.5g=7.5g,所以乙是反应物,参加反应的乙的质量为7.5g;丙的质量增加了,

增加了48.75g-6.25g=42.5g.丁的质量不变,且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

A.反应前后,丁的质量不变,丁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故错误;

B.由分析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之和等于生成的丙的质量,故正确;

C.由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一丙,属于化合反应,丙一定是化合物,但是“甲一定是化合物,

乙一定是单质”是错误的,故错误;

D.由分析可知,该反应可表示为:甲+乙一丙,属于化合反应,故错误。

故选:B。

三十一.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共1小题)

48•【解答】解:A、将煤块磨成煤粉增大了燃料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促进了燃料的燃烧,可提高煤的燃烧

利用率,故A正确;

B、存放易燃、易爆物时,不能与其他物质混存,也不能堆放得过高过密,故B错误;

C、二氧化碳是常用的灭火剂,但并不是所有的火灾都可以用二氧化碳来扑灭,如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

所以不能用二氧化碳来扑灭镁的燃烧,故C错误;

D、水能够灭火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低于其着火点而熄灭,故D错误。

故选:A。

三十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共1小题)

49•【解答】解:A、“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这句话是正确的,但“所以混合物一定是由不

同种分子构成的”是错误的,因为组成物质的不一定是分子,还可以是原子或离子;故A错误;

B、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氧气中只含有氧元素,依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发生

变化,水中的氢元素、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都来自于该物质;故B正确;

C、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但破坏燃烧三个条件中任何一个都可以灭火;故C错误:

D、置换反应的概念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新的单质和新的化合物,有单质和化合物生成的反

应不一定是置换反应,还需要满足反应物有单质和化合物;故D错误;

故选:B。

三十三.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共1小题)

50•【解答】解:在公共水龙头旁,应张贴节约用水的标志。

A、图中所示标志是绿色食品标志,故选项错误。

B、图中所示标志是禁止烟火标志,故选项错误。

C、图中所示标志是节约用水标志,故选项正确。

D、图中所示标志是塑料制品回收标志,故选项错误。

故选:C.

三十四.氢气的化学性质与燃烧实验(共1小题)

占燃

51.【解答】解: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化学方程式为2出+6,,”从、⑵.0、在反应中,

参加反应的氢气的体积与参加反应氧气的气体之比为2:1,取同温同压(20℃、lOlkPa)下体积均为

2L的氢气和氧气,用电火花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初始温度和压强,会有1L氧气剩余。在反应

前后,氢元素由0价变成+1价,氧元素由0价变成-2价。

故选:Bo

三十五.合成纤维及其应用(共1小题)

52.【解答】解:羊毛、棉花和蚕丝均属于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属于天然纤维;而尼龙是人工合成的化

学纤维,属于合成纤维。

故选:Co

三十六.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共1小题)

53.【解答】解:A、①家用电器着火,应先关闭电源开关,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不能用水灭火,说

法错误;②煤气泄漏,应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说法错误;故A错误;

B、①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说法正确;②分子、原子都在不停地运动,说法正确;故B正确;

C、①垃圾分类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再利用,说法正确;②工业废水任意排放会导致环境污染,说法正

确;故C正确;

D、①幼儿及青少年缺钙会患佝偻病,说法正确;②聚乙烯塑料是有机合成材料,说法正确;故D正确:

故选:A。

三十七.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共3小题)

54.【解答】解:为了防止骨质疏松,人体必须摄入的元素是钙元素。

故选:Ao

55.【解答】解:A、人体缺铁会引起缺铁性贫血,选项正确;

B、由于油的密度比水小,加少量水后,油会漂浮于水面上,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更容易燃烧,选项

错误;

C、加入肥皂水后,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泡沫多,浮渣少的是软水,选项正确;

D、粽叶飘香说明分子在永不停歇的做不断运动,选项正确;

故选:Bo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