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1页
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2页
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3页
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4页
人教部编版 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口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伴随宋代农业领域的作物熟制的变化,粮食产量的增加,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

直接导致了宋代人口过亿。作物熟制的变化主要发生在南方地区,加速了南北经

济的差距和经济重心的南移,为加强南北经济联系,元代重新整修大运河,开拓

海运。农业效益增加也为城市人口的增加提供了坚实基础,进一步推动了手工业

发达和商业繁荣。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的普遍发展之下,人身自由增加,国家

对社会的控制放松,平民社会到来。

【教学目标】

(1)通过文献记载及考古发掘,了解辽宋夏金元经济发展的表现,认识宋代经

济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的关系;

(2)通过史料分析,认识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意义;

(3)了解宋朝社会出现的新变化,从唯物史观的角度认识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变

化的深层原因。

【重难点拨】

重点:宋元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的表现;经济重心的南移;社会的变化。

难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意义;经济发展与社会变化的联系。

导入1:

视频:播放《清明上河图》视频选段。

(http:〃www.iqiyi.com/w_19s75i5kwl.html)

观看《清明上河图》视频选段,回答问题:

《清明上河图》画的是什么时期哪里的风景?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特征?

参考答案:北宋宣和年间清明时节汴河两岸的风貌;反映当时城市社会生活,商

品经济发达,市民生活丰富。

导入2:

两宋时期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全面繁荣,两宋经济繁

荣体现在哪些方面?经济重心的南移与宋元经济发展有哪些联系?经济的发展

给宋朝社会带来了哪些变化?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检查预习】

根据教材,完成表格。

繁荣的表现

农业稻麦复种制的普及;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边疆开发;人口

数量增加

手工业制瓷业、矿冶业、印刷业发展

商业商品经济繁荣;纸币的出现和推广;海外贸易繁荣;城市兴起

【知识结构】

■农业的发展:作物熟制;经济作物;人口增加

手工业的发展:纺织业、制竟业、矿冶业、印刷业

,经济的发%-

商业和城市的繁荣:商品经济;货币流通;海外贸

.易;城市兴盛

1

■原因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

影响

1平民社会的到来

>礼会的变化I'人身自由的增加

国家对社会控制松藩

(三)【探索新知】

获得新知1经济的发展

(-)经济的发展(对应教学目标1)

1.农业的发展:

(1)作物熟制(【链接1】):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部分地区

出现一年三熟。

(2)经济作物(【链接2】):棉花种植的始于宋,推广于元,带动南方棉纺

织业发展;部分地区出现固定经济作物种植户,一定程度上突破自然经济结构。

(3)人口增加(【链接3】):宋代人口实际数量超过1亿。

(4)边疆发展:在辽夏金元的统治下,边疆地区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

北、云南的农业显著进步。

2.手工业的发展:

(1)纺织业(【链接4】):四川、江浙地区的丝织业生产发达;棉花的种植,

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2)制瓷业(【链接5】):宋代五大名窑(汝哥定钧官);元朝青花瓷和釉

里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象征。

(3)矿冶业(【链接6】):煤炭开采量很大,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提高。

(4)印刷业(【链接7】):印刷业的兴起,推动文化事业的普及,带动造纸

业发展。

3.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1)商品经济(【链接8】):宋朝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基层市场蓬

勃涌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主流;榷场贸易和民间贸易活跃。

(2)货币流通(【链接9】):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货币需求量增加,钱币

铸造量增大;北宋开始出现纸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进一步推动商业发

展。

(3)海外贸易(【链接10】):外贸税成宋元两朝的重要财源;出口丝织品、

瓷器、茶叶等,进口香料、珠宝等;广州、泉州、明州是主要外贸港口。

(4)城市兴盛(【链接11】):北宋东京、南宋临安人口超百万;元大都是北

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链接1:作物熟制

言者谓江北之民杂植诸谷,江南专种粳稻,虽土风各有所宜,至于参植以防水旱,

亦古之制。于是诏江南、两浙、荆湖、岭南、福建诸州长吏,劝民益种诸谷,民

乏粟、麦、黍、豆种者,于淮北州郡给之。

——《宋史•食货》

帝以江、淮、两浙稍旱即水田不登,遣使就福建取占城稻三万斛,分给三路为种,

择民田高仰者蔚之,盖早稻也。内出种法,命转运使揭榜示民。后又种于玉宸殿,

帝与近臣同观;毕刈,又遣内侍持于朝堂示百官。稻比中国者,穗长而无芒,粒

差小,不择地而生。

——《宋史•食货》

两宋时期,农业有了很大发展,水稻种植面积迅速扩大,引进了占城稻,一年两

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普及,部分地区出现了一年三熟。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

带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链接2:经济作物

宋朝时期,中国东南闽岭各地种棉者渐多,棉花种植由广东、福建逐渐推广到江

淮和川蜀一带。茶树、甘蔗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都有进一步发展,在某些地区(如

洞庭湖区)出现了比较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对传统自然经济

结构有一定突破。

仅江南、两浙(浙江)、荆湖、福建地区输送政府专卖机构的茶叶,每年就达一

千二十七万斤。

——据《宋史•食货》记载

链接3:人口增加

宋代人口增长很快,北宋初年,全国户数仅六百多万,到北宋末年,已经增长至

两千多万。据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是唐朝的1.5—2倍。

12世纪末,中国人口约达1亿,其中:金大于4000万;宋约6000万。

北宋的垦田至少在700—750万顷之间,比唐朝高出300万顷以上。

宋代的一般亩产量为2石,某些发达地区如两浙路的亩产达5、6石或6、7石,

已经接近明清时期这一地区的亩产量。这个水平在当时世界上居于绝对领先地

位。

——何炳棣《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关问题》

链接4:纺织业

宋以后手工业发展之最可注目者,其一为机织手工业有自原料生产之农业家庭开

始分离之迹象;其二为瓷器之高度发展。宋以后海外贸易发达,输出商品,实以

丝织物与瓷器为主。

——李剑农

北宋的纺织业主要有丝、麻、毛等部门,其中丝织业仍占主要地位。纺织技巧以

细密轻薄见长。南宋的棉织业开始出现。在纺织业的发达地区,出现了一批独立

经营的机户,以家庭作坊的形式进行商品生产。

链接5:制瓷业

定窑河北•定州白瓷

汝窑河南•汝州青瓷

官窑河南•汴京体薄色青

哥窑浙江•越州青瓷

钧窑河南•禹州红、紫瓷

链接6:矿冶业

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一一《鸡肋编》

彭城无石炭,元丰元年十二月,始遣人访获於州之西南白土镇之北,以冶铁作兵,

犀利胜常云。一一苏轼《石炭》

宋朝煤炭开采量很大,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燃料的改进极大提高了金属

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链接7:印刷业

1.文字:

唐朝已经出现雕版印刷,其扩于五代、精于宋。北宋庆历中,毕昇发明胶泥活字

板。至元代,出现木刻活字板,入明以后,又有铜制活字板。杭州、成都、福建、

汴梁成为四大印书中心,印刷术的发展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对文化普及

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链接8:商品经济

繁荣的农业和密集的居住模式有助于商业发展。在人口稠密地区居住的农民,在

更大程度上卷入商业活动之中,出售余粮,买进木炭、茶、油和酒。主要种植粮

食的农户,也常常进行小规模的副业生产如酿酒、烧炭、造纸和织布,并通过中

间商出售产品。有些农民甚至发现专业化生产是有利可图,例如苏州附近的农户

经常致力于养蚕缄丝。在福建、四川和广东,很多农民专种甘蔗。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

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时行纸画、花果铺,一直南去过州桥,两

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

肉饼,李四分茶。过桥即投西大街,此一店最是酒店上户,银瓶酒七十二文一角,

羊羔酒八十一文一角。街北薛家分茶,羊饭,熟羊肉铺。向西,御廊西即鹿家包

子,余皆羹店、分茶、酒店、香药铺。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宋朝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基层市场蓬勃涌现,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主流。

市场的发展形成城市、镇市、草市(墟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城市中坊、市界

限已完全打破,面街之处皆可开店,大城市夜有夜市,凌晨有“鬼市”。

链接9:货币流通

贸易的发展促使对货币的需求剧增。晚唐时政府不再使用丝帛进行交易,对铜钱

的需求量因此而大增。到997年,宋朝政府每年制造8000万贯,唐朝最多时的

两倍半。到1085年,即不足一个世纪之后,铜钱的产量又增加近8倍,每年为

60亿贯。与此同时,银两的使用也在增加,H20年政府就征收了1800万两白银

的赋税对货币的需求量的加大,导致了纸币的应运而生。……事实证明,宋朝政

府有能力控制纸币的发行量,基本上避免了过量发行,没有很快导致通货膨胀。

----伊佩霞《剑桥插图中国史》

钞起于唐之飞钱,犹今民间之会票也;至宋而始官制行之。然宋之所以得行者,

每造一界(届,一个批次),备本钱三十六万缗,而佐以盐酒等项。盖民间欲得钞,

则以钱入库;欲得钱,则以钞入库;欲得盐酒,则以钞入诸务;故钞之在手,与

现钱无异。。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财计二》

根据材料分析纸币得以推行的原因。

参考答案:金属货币沉重,不便携带;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

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政府的支持。

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货币需求量增加,钱币铸造量增大,北宋前期,四川地区

出现的“交子”,“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元朝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进

一步推动商业发展。

链接10:海外贸易

宋朝的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宋初即于广州、杭州、明州各设市舶司,后又

设于泉州、温州、江阴、密州等地,其工作包括对外商的接待、抽税、管理,同

时对本国出海船只亦进行检查征税。为增加税入,曾采取一系列办法主动招徒外

商。英宗时市舶收入年63万贯,至南宋前期已增至200万贯。大抵外贸输出以

丝绸、瓷器为大宗,输入者有珠宝、药材、香料等等。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会要辑稿•职官》

船舶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货,夜卧其上。货多陶

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

——朱或《萍洲可谈》

链接11:城市兴盛

根据图片及所学,分析北宋都城的变化。

参考答案:东京城市坊界限被打破,商业区广泛分布在城市聚集区;城市服务业

发达;交通便利等。

获得新知2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应教学目标2)

1.原因(【链接12】):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北方战乱较多,

南方相对和平稳定;北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

供了大量的劳动力;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劳动人

民共同辛勤劳动,开发了江南。

2.过程(【链接13】):

(1)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南方得到重点开发。

(2)东晋和南朝时期,南方得到大规模开发,南朝末年开始赶上北方。

(3)隋唐时期,南方经济迅速发展,南北几无差距。

(4)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

(5)北宋经济对南方依赖大,户口南多北寡。

(6)北宋灭亡后,人口南迁,进一步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7)元朝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大运河重开,南粮北运。

3.影响:

(1)对交通贸易:由于经济重心的南移,造成了南方沿海城市的迅速发展,海

上交通和运输也有了很大的改善。

(2)对人口分布:南方的人口迅速膨胀,我国南部、东南部人口在全国总人口

中的比重不断增长。

(3)对人才教育(【链接14】):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南北文化差距

扩大,人才教育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4)对民族关系:经济重心的南移,使我国各民族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北民南

迁,使游牧民族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促进了民族的多样性和统

一性的发展。

链接12:原因

材料一: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加之在长期的经

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

较快。

材料二: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五代

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

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三:

南方北方

朝代人口(户)占全国户人口(户)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口数比例

西汉247068519.8%998578580.2%

唐朝392041543.2%514852956.8%

北宋1124076062.9%662429637.1%

根据材料分析北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参考答案;南方生产条件和自然环境比较优越;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和平稳

定;北民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江南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

力;江南统治者为发展实力,比较重视发展经济;南北方劳动人民共同辛勤劳动,

开发了江南。

链接13:过程

唐以前,北方经济实力远超南方,但由于战争等因素,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地

区注入了活力。唐中叶以来,南方经济实力逐渐超过北方;北宋经济对南方依赖

大,户口南多北寡;北宋灭亡后,人口南迁,进一步奠定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朝代项目南方诸路北方诸路南北比例

北宋1045赋税358110004509500044:56

南宋1196赋税600000001431900081:19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元朝时,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都集中在江南。为此,元

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还创造性地开通了长途海运航线。

元都于燕,去江南极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

——危素《元海运志》

南人求名赴北都,北人徇利多南趋。

——萨都剌《芒鞋》

寒就江南暖,饥就江南饱,莫道江南恶,须道江南好。

——揭篌斯《题芦雁》

链接14:影响

从汉至唐,全国人才集中于黄河流域,唐朝共有宰相369人,90%是北方籍。北

宋和南宋是北南人才分布的转折点,宋代河南出宰相21人,其中北宋18人,南

宋3人;宋代浙江出宰相24人,其中北宋4人,南宋20人,既是证明。

——《农业和文明的发展》

元明清三代,南方经济重心和文化重心的地位不可动摇。南北文化的差距伴随着

南北经济差距的加大日益扩大。明初的科举,南人及第者十倍于北人,以至于不

得不采用南北分卷,勉强维持南北人数的均衡。清初顾炎武评价北方文化时曾说:

“今日北方有二患,一曰地荒,一曰人荒。"地荒是指北方经济的衰退,人荒是

指文化上的衰落。有清一代,著名的学者绝大多数为南方人,如顾炎武、黄宗羲、

王夫之等,江苏省的状元就占全国的一半,明清文化已经以南方文化为主。

——《中国古代经济史》

根据材料,分析经济重心的南移对教育文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南方经济发展带动文化进步,南北文化差距扩大,人才教育发生了相

应的变化,江浙地区成为人才集中地。

获得新知3社会的变化

(三)社会的变化(对应教学目标3)

1.平民社会的到来(【链接15】):科举制面向全社会开放,强调公平竞争;

平民家庭进入政坛,给政治增添活力;婚姻择偶更加关注当下政治、经济地位。

2.人身自由的增加(【链接16】):贱民阶层数量减少;世袭奴婢减少,雇佣

关系发展;农民租佃关系发展,人身束缚减少。

3.国家对社会控制松懈(【链接17】):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不加干预,仅

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百姓迁移住所、更

换职业及日常生活标准更自由;金元时期,出现一定程度逆转,大趋势没变。

链接15:平民社会的到来

自魏晋以来,造成门阀之九品中正制度。至是始完全废除。且科举盛行,白衣及

第,得通婚于世官,而门第之风亦衰。此实为中古社会上一大变革也。

——邓之诚《中华二千年史》

自五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通志•氏族略》

宋朝时期,由于科举制的完善,考试更加强调公平竞争,平民阶层也能通过科举

考试做官,阶层流动性极大增强,大批平民士人进入政坛,官居高位,给政治增

添活力,也改变了人们的婚姻择偶观念,门第观念已然淡化,更加注重当下的

政治、经济地位。

链接16:人身自由的增加

唐宋时期,契约性租佃关系基本取代了以前私属性租佃关系。立契约制的普遍化,

是巨大的历史进步。租佃契约从本质上说仍是地主剥削农民的凭据,但它毕竟在

历史上第一次对主佃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都做了比较明确的规定。

诸路州民户,或有能勤稼不啬而乏子种子种与土田者,或有土田而少男丁与牛力者,

令农师与本乡里正、村耆相度,且述土地所宜,及某家见有种子,某户见有缺丁

男,某人见有剩牛,然后分给旷土,召集余夫,明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蔚,

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

——《宋会要辑稿•食货》

链接11:国家对社会控制松懈

宋朝时,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有了比较明显的松懈,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不加干

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及日常

生活标准的限制也更为松弛。金元时期,出现一定程度逆转,大趋势没变。

盖至于今,授田之制亡矣民自以私相贸易,而官反为之司契券而取其直。凡人诉

论田业,只凭契照为之定夺。一一叶适《水心别集》

不立田制,不抑兼并。一一《宋史》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一一《袁氏世范》

【活动探究】

宋元时期纸币的发行和使用,是这一时期商品流通领域令人瞩目的现象,在世界

商业史上也是大幅度领先的。查阅资料,结合所学,讨论宋元纸币的发行和使用

有哪些不同的特点,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参考答案: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交子最初只

是一种存款凭证,由一些大商人联合组成的商号制作,属于私人发行,只能在固

定商号兑换使用,信用度较低,流通范围较小。1023年,北宋在益州设立交子

务,改为官办。南宋时,交子由户部掌管发行。南宋纸币主要有四种,都是分界

发行,每种都有固定的流通区域。南宋末年因未掌握足够的铜钱,滥发纸币,最

终导致财政崩溃。元朝则第一次将纸币规定为全国范围内单一流通的货币,元世

祖中统元年(1260),发行中统元宝交钞,简称中统钞。中央设诸路交钞都提举

司总管货币发行事宜,地方上设各路行用库为兑换机关。发行之初,钞本充实,

投放量控制较严,币值稳定。但到后来,同样出现滥印问题,钞轻物重,物价腾

涌。

【本课小结】

宋元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的重要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高度繁

荣。农业,作物熟制的变化,粮食产量的增加,直接导致了宋代人口过亿和经济

作物种植的推广,边疆地区的农业也得到发展;手工业,制瓷、矿冶、印刷进一

步发展;商业,宋朝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榷场贸易、民间贸易活跃,进

一步推动纸币的出现和推广,海外贸易繁荣,城市兴起;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经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和社会的变化,科举制进一步完善,社会阶层流动性

大大增强,国家对平民的人身控制放松,平民社会到来。

【板书设计】

典型例题

[例1]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时期,宋代

高度发达的社会文明,也反映在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宋代东京的普

通市民能做到()

①跟随高僧鉴真东渡日本②偶尔去吃一碗宋嫂做的名小吃馄饨

③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④去瓦舍欣赏各种表演节目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B

【知识内容】对应新知1经济的发展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宋代社会风貌。宋代东京的普通市民不可能跟随高僧鉴真

东渡日本,因为鉴真生活在唐代。偶尔去吃一碗宋嫂做的名小吃馄饨有可能,因

为宋代东京城里的食品有二百多种,夜市上的小吃很多,和朋友们一起玩蹴鞠也

有可能,因为蹴鞠是宋代十分流行的一种体育运动,去瓦舍欣赏各种表演节目也

有可能,因为瓦舍就是瓦子,它是东京城中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在里面可以看

表演,也可以购物。故答案选B。

【例2】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

这一转变的主要动力之一是()

A.坊市制度瓦解B.土地集中加剧

C.农业技术进步D.海外贸易拓展

【答案】C

【知识内容】对应新知2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坊市制度瓦解只体现出商品交换场所的变化,而不能作为促进全国经

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土地集中导致自耕农数量减少,国内购买

力下降,不利于农业和商业经济发展,不是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B项错

误;农业技术进步会推动农业发展,也会使更多的农产品投入市场,带来商品经

济发展,是推动全国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C项正确;中国古

代海外贸易多为官府控制的朝贡贸易,对国内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不是促进经济

重心南移的主要动力,故D项错误。

【例3】史载:“(北宋时期)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这表明(

A.北宋时期土地买卖频繁,政府没有明确限制土地的兼并

B.北宋时期农民对于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大大松弛,成为自耕农

C.北宋时期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

D.北宋时期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答案】A

【知识内容】对应新知3社会的变化

【解析】材料中叙述的是土地买卖频繁,这主要是由于北宋统治者实行不抑土地

兼并政策造成的,所以A正确,B、C、D不符合题意。

学习参考

目录

(一)推荐阅读: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二)视频欣赏:

1.《清明上河图》

2.《宋瓷之美》

3.《交子传奇》

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