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刑法分类模拟24_第1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刑法分类模拟24_第2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刑法分类模拟24_第3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刑法分类模拟24_第4页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刑法分类模拟24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卷一刑法分类模拟24一、单项选择题1.

何经理为了销售本公司经营的医疗器械,安排公司监事刘某在与某市立医院联系(江南博哥)销售业务过程中,按销售金额25%的比例给医院四位正、副院长回扣共计25万余元。本案中,该公司提供回扣的行为构成何罪?______A.行贿罪B.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C.单位行贿罪D.对单位行贿罪正确答案:C[考点]单位犯罪

[解析]单位犯罪,一般是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为本单位谋取非法利益或者以单位名义为本单位全体成员或多数成员谋取非法利益,由单位的决策机构按照单位的决策程序决定,由直接责任人员具体实施,且刑法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其是单位本身犯罪,而非单位的各个成员的犯罪集合。何经理为销售本公司的医疗器械,安排公司监事刘某给某市立医院四位正、副院长回扣共计25万元,属于单位犯罪。《刑法》第三百九十三条规定:“单位为谋取不正当利益而行贿,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回扣、手续费,情节严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取得的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定罪处罚。”该公司提供回扣的行为构成单位行贿罪。因此C项正确。《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规定的行贿罪主体为自然人。本题为单位。因此A项错误。《刑法》第一百六十四条规定的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本罪主体,但其对象为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工作人员,本题的行贿对象是某市立医院的正、副院长,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因此B项错误。《刑法》第三百九十一条规定的对单位行贿罪,其行贿对象必须是单位,本题为个人。因此D项错误。

2.

关于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的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在刑罚立法阶段,应侧重于一般预防,同时注意到特殊预防的需要B.在对个案审理宣判刑罚时,应一般预防和特殊预防并重C.在执行刑罚时,应侧重于特殊预防D.在刑罚立法和刑法执行时,都应侧重特殊预防正确答案:D[考点]刑罚概说

[解析]刑罚立法时侧重一般预防,判决时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并重,刑罚执行时侧重于特殊预防。

3.

对逃税罪主观方面的认定,下列选项错误的是?______A.逃税罪的主观方面为故意B.如行为人出于过失,逃税数额特别大的,也可以构成逃税罪C.如行为人出于一时疏忽或不懂有关税法而没有按时申报纳税,漏缴了应纳税款的,不构成逃税罪D.因制度混乱、账目不清而漏缴税款的,不构成逃税罪正确答案:B[考点]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解析]逃税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如果出于过失不能构成逃税罪,应当由有关税务管理部门依照税法予以处理。

4.

甲杀人后将凶器忘在现场,打电话告诉乙真相,请乙帮助扔掉凶器。乙随即把凶器藏在自家地窖里。数月后,甲生活无着落准备投案自首时,乙向甲汇款2万元,使其继续在外生活。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乙藏匿凶器的行为不属毁灭证据,不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B.乙向甲汇款2万元不属帮助甲逃匿,不成立窝藏罪C.乙的行为既不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也不成立窝藏罪D.甲虽唆使乙毁灭证据,但不能认定为帮助毁灭证据罪的教唆犯正确答案:D[考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解析]毁灭证据的行为是指妨害证据效力实现的一切行为。乙明知是甲杀人的凶器仍将其藏于自己地窖的行为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因此A项错误。窝藏罪是指帮助犯罪分子逃匿的行为。当犯罪分子甲生活无着落的时候,乙向甲汇款2万元的行为,使得甲继续逃匿,属于帮助其逃匿的行为,成立窝藏罪。因此B项错误。根据以上的分析,乙实施了两个独立的行为,分别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与窝藏罪,应当数罪并罚。因此C项错误。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处罚帮助他人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本犯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教唆、帮助他人为自己毁灭、伪造证据的行为都不成立犯罪。因此,甲虽然唆使乙为自己毁灭证据,但不能认定为帮助毁灭证据罪的教唆犯,甲的该行为无罪。因此D项正确。

5.

甲乙共谋行抢。甲在偏僻巷道的出口望风,乙将路人丙的书包(内有现金一万元)一把夺下转身奔逃,丙随后追赶,欲夺回书包。甲在丙跑过巷道口时突然伸腿将丙绊倒,丙倒地后摔成轻伤,甲乙乘机逃脱。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______A.甲乙均构成抢夺罪B.甲乙均构成抢劫罪C.甲构成抢劫罪,乙构成抢夺罪D.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构成抢夺罪正确答案:C[考点]共同犯罪

[解析]《刑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共同犯罪必须是“共同故意”的犯罪,即包括两个内容:一是各共犯人均有相同的犯罪故意;二是各共犯人之间具有意思联络。对于超出共同故意之外的犯罪(即实行过限),不成立共犯。《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本法第二百六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甲在丙追赶抓捕过程中当场使用暴力致其轻伤,符合转化型抢劫罪,故甲构成抢劫罪;而乙只在两人共同抢夺故意中成立抢夺罪。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

6.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叛逃后,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任务的,应按下列哪一选项处理?______A.只定叛逃罪B.只定间谍罪C.叛逃罪和间谍罪数罪并罚D.叛逃罪和间谍罪择一重罪处罚正确答案:C[考点]危害国家安全罪

[解析]叛逃后又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任务的,应当按照数罪并罚的原则处理。

7.

甲在国家机关任职,乙有求于他的职务行为,给甲送上5万元的好处费。甲答应给乙办事,但因故未办成。乙见事未办成,要求甲退回好处费。甲拒不退还,并威胁乙如再来要钱就告乙行贿。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受贿罪B.诈骗罪C.敲诈勒索罪D.受贿罪与敲诈勒索罪正确答案:A[考点]贪污贿赂罪

[解析]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五条受贿罪的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的,是受贿罪。

8.

关于法条竞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______A.生产、销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食品,不构成《刑法》第一百四十三条所规定的犯罪,但是销售金额在5万元以上的,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规定定罪处罚B.法条竞合的数罪名之间不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C.渎职罪与食品监管渎职罪,二者之间存在普通法和特别法的竞合关系D.发生法条竞合时,一般是特别法优于普通法,例外是重法优于轻法正确答案:B[考点]罪刑各论概说

[解析]法条竞合的数罪名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导致法条之间存在包含或者交叉关系,因而出现法条竞合。因此B项错误。

9.

甲(15周岁)的下列哪一行为成立犯罪?______A.春节期间放鞭炮,导致邻居失火,造成十多万元财产损失B.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C.受意图骗取保险金的张某指使,将张某的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D.因偷拿苹果遭摊主喝骂,遂掏出水果刀将其刺成轻伤正确答案:B[考点]犯罪排除事由

[解析]《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A项中,甲已满十四周岁未满十六周岁,其失火行为主观上不是故意,不属于以上罪责之一,故不构成犯罪;C项中,甲受车主张某教唆骗取保险金,而将张某的汽车推到悬崖下毁坏,张某是间接正犯,应对张某单独定罪,构成保险诈骗罪;D项中,甲拿刀刺摊主致其轻伤的行为属于故意伤害致人轻伤的行为。因此ACD项不当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第一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盗窃、诈骗、抢夺他人财物,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或者故意杀人的,应当分别以故意伤害罪或者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B项中,甲骗取他人数额巨大财物,为抗拒抓捕,当场使用暴力将他人打成重伤,构成故意伤害罪。因此B项当选。

10.

下列哪一行为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______A.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2人死亡B.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撞翻数辆他人所驾汽车,致2人死亡C.丙醉酒后驾车,刚开出10米就撞死2人D.丁在繁华路段飙车,2名老妇受到惊吓致心脏病发作死亡正确答案:B[考点]危害公共安全罪

[解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中的“其他危险方法”,限于与放火、决水、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相当的方法,而不是泛指任何具有危害公共安全性质的方法。如果某种行为符合其他犯罪的构成要件,而且符合罪刑相适应原则,则应认定为其他犯罪,不认定为本罪。A项中,甲驾车在公路转弯处高速行驶,撞翻相向行驶车辆,致2人死亡,甲成立交通肇事罪。C项中,丙醉酒后驾车,刚开出10米就撞死2人的行为成立危险驾驶罪与交通肇事罪的想象竞合犯,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三款的规定,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D项中,丁在繁华路段飙车,致使2名老妇受到惊吓致心脏病发作死亡的行为成立危险驾驶罪。B项中,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横冲直撞,撞翻数辆他人所驾汽车,致2人死亡,是属于故意实施严重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导致严重结果,成立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当然,如果乙驾驶越野车在道路上直接撞人的,成立故意杀人罪。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

11.

关于罪数的处理,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______A.“二人以上轮奸”只是强奸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与强奸罪的关系不是特别法条与一般法条的关系B.甲发现自己盗窃到的是一件仿真品(价值4000元),冒充真品以2万元卖给他人。甲的变卖行为是不可罚的事后行为C.钱某分别实施了两次入户抢劫,一次持枪抢劫。钱某分别触犯了抢劫罪的加重犯,应数罪并罚D.周某抢劫了陈某的财物后,担心暴露,杀害了陈某。周某构成抢劫罪致人死亡和故意杀人罪的想象竞合正确答案:C[考点]罪数形态

[解析]“二人以上轮奸”是强奸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也是强奸罪的情节加重犯。强奸罪是基本犯,“轮奸”是情节加重犯,二者也是法条竞合关系,基本犯(强奸罪)是一般法条,情节加重犯(轮奸)是特别法条。触犯“轮奸”必然触犯强奸罪。因此A项错误。虽然甲的盗窃罪存在对象认识错误,但是由于盗窃到了价值4000元的财物,因此构成盗窃罪既遂。实施财产犯罪后又销售赃物的,分两种情形:第一,拿到赃物销售渠道销售,买家知道是赃物。对这种销售行为不具有期待可能性,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不再定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第二,伪装成是自己的财物,拿到正常渠道销售,欺骗买家,买家不知情,用正常价购买了。主流观点认为,这种销售行为欺骗买家,让买家遭受财产损失,因此,行为人对买家构成诈骗罪。由于这种销售行为侵犯新的法益,构成诈骗罪,因此要与前面的财产犯罪数罪并罚。甲将仿真品(价值4000元)冒充真品以2万元卖给他人,构成诈骗罪,侵犯了新的法益,因此不属于不可罚的事后行为,需要与前面的盗窃罪并罚。因此B项错误。“入户抢劫”“持枪抢劫”都是法条规定的抢劫罪的法定刑升格条件,都是情节加重犯。钱某分别实施了两次入户抢劫,一次持枪抢劫,都是独立的犯罪行为,应当数罪并罚。因此C项正确。周某抢劫了陈某的财物后,担心暴露,杀害了陈某。该杀害行为带着杀人的故意,是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没有带着非法占有陈某财物的目的,因此不是抢劫罪的实行行为,故不构成抢劫罪致人死亡,而构成单独的故意杀人罪。周某构成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因此D项错误。

12.

关于共同犯罪的论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为劫财将陶某打成重伤,陶某拼死反抗。张某路过,帮甲掏出陶某随身财物。2人构成共犯,均须对陶某的重伤结果负责B.乙明知黄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仍按黄某要求为其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种子。2人构成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的共犯C.丙明知李某低价销售的汽车系盗窃所得,仍向李某购买该汽车。2人之间存在共犯关系D.丁系国家机关负责人,召集领导层开会决定以单位名义将国有资产私分给全体职工。丁和职工之间存在共犯关系正确答案:B[考点]共同犯罪

[解析]A项错误,张某属于承继的共犯,其只实施了抢劫罪中的取财行为,并没有实施暴力压制反抗的行为,暴力压制反抗的行为是在张某加入之前由甲自己单独实施的,所以陶某的重伤结果要由甲来承担。B项正确,明知他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仍帮忙收取毒品原植物的种子,这属于本罪的帮助犯,成立共犯。C项错误,李某的盗窃行为已经结束,之后贩卖赃物的行为由于不具有期待可能性而不成立相应的赃物犯罪,丙虽然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但是其和李某不成立共犯。D项错误,以丁为首的国家机关负责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将利益均分给所有职工,该行为属于单位犯罪,成立私分国有资产罪。该单位犯罪直接处罚主要负责人,职工并没有参与决策,不可能与丁成立共犯。因此B项当选。

13.

下列哪一选项成立自首?______A.甲挪用公款后主动向单位领导承认了全部犯罪事实,并请求单位领导不要将自己移送司法机关B.乙涉嫌贪污被检察院讯问时,如实供述将该笔公款分给了国有单位职工,辩称其行为不是贪污C.丙参与共同盗窃后,主动投案并供述其参与盗窃的具体情况。后查明,系因分赃太少、得知举报有奖才投案D.丁因纠纷致程某轻伤后,报警说自己伤人了。报警后见程某举拳冲过来,丁以暴力致其死亡,并逃离现场正确答案:C[考点]刑罚裁量

[解析]一般自首的成立需要具备两个条件:自动投案和如实供述。所谓自动投案是指犯罪分子在犯罪以后、归案之前,出于本人的意愿而主动向司法机关或者个人承认自己的犯罪事实并自愿置于司法机关或个人的控制之下,且进一步交代自己犯罪事实的行为。甲虽然向单位领导如实承认了犯罪事实,但是不愿意让领导将自己移送司法机关,即不愿接受司法机关的控制并进一步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因此不属于自动投案,不成立自首。因此A项错误。乙因涉嫌贪污被检察院讯问,表明其已被司法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其行为不属于“自动投案”,不成立自首。因此B项错误。丙主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了自己在共同犯罪中参与盗窃的具体情况,符合自首的条件,自动投案的动机并不影响自首的成立。因此C项正确。丁虽然主动报警投案,但是在公安机关到达之前,其已经逃离现场,并未在司法机关的控制之下进一步交代犯罪事实,因此,丁的行为不构成自首。因此D项错误。

14.

李某因多次向张某催讨欠款,被张某纠集多人打伤,全身多处骨折,经鉴定构成轻伤。对于张某等人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B.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寻衅滋事罪C.张某等人的行为属于正常的要债行为,不构成犯罪D.张某等人的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正确答案:A[考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解析]故意伤害罪和寻衅滋事罪的区别在于故意伤害罪的主观方面是伤害他人身体健康权,寻衅滋事罪伤害的是社会公共秩序。故两者的犯罪客体也有区别。另外,寻衅滋事具有随意挑衅的特征,故综合分析题中行为人构成故意伤害罪。

15.

关于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的界限,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招摇撞骗罪的行为方式只能是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罪的行为方式是各种各样的B.招摇撞骗罪和诈骗罪骗取的只能是财物C.骗取财物数额特别巨大的,是法条竞合,应当以诈骗罪定罪处罚D.招摇撞骗罪与诈骗罪侵犯的法益差异很大正确答案:B[考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解析]招摇撞骗罪是以冒充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方式骗取包括财产在内的各种利益,不仅仅限于财物。

16.

某施工工地升降机操作工刘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启动按钮,造成维修工张某当场被挤压身亡。刘某报告事故时隐瞒了自己按下启动按钮的事实。关于刘某行为的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间接)故意杀人罪B.过失致人死亡罪C.谎报安全事故罪D.重大责任事故罪正确答案:D[考点]危害公共安全罪

[解析]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的规定,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刘某未注意下方有人即按启动按钮,属于违反安全管理规定的行为,维修工张某当场被挤压身亡属于重大伤亡事故,所以刘某的行为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因此D项正确。刘某是因为没有注意下方有人才造成张某的死亡,可见其主观罪过应当是过失而非故意。因此A项错误。虽然刘某的行为也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但是由于过失致人死亡罪与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法条竞合的关系,根据特别法(重大责任事故罪)优于普通法(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原则,刘某的行为应当以重大责任事故罪论处。因此B项错误。《刑法》第一百三十九条之一规定,谎报安全事故罪是指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者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情节严重的行为。本案中,刘某报告事故时虽然隐瞒了自己按下启动按钮的事实,但是这一谎报行为未贻误事故抢救,故刘某的行为不构成谎报安全事故罪。因此C项错误。

17.

已实际执行了原判刑期一半以上,且表现良好,可以适用假释的是下列哪一选项?______A.甲因犯贪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1998年刑满释放,2012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B.乙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C.丙因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D.丁因犯侮辱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正确答案:B[考点]刑罚执行

[解析]首先,只能对被判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进行假释。因此D项错误。我国《刑法》第八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累犯以及故意杀人、强奸、抢劫、绑架、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或者有组织的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不得假释。”甲构成累犯,丙因为故意杀人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因此AC项错误。

18.

1996年7月12日,李某(男,18岁)和不满14周岁的幼女赵某发生性关系。2008年12月10日,李某又和杨某打架,致杨某轻伤。2014年9月17日,公安机关将李某抓获,2015年3月18日由检察机关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对李某应以下列哪一罪名追诉?______A.强奸罪B.故意伤害罪C.强奸罪与故意伤害罪D.均已过时效期间,不得追诉正确答案:A[考点]刑罚消灭

[解析]李某和不满十四周岁的幼女赵某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的规定,李某行为对应的法定刑是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追诉期限是15年,即到2011年7月12日止。因为李某在追诉期限内致杨某轻伤,又犯新罪,李某强奸罪和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期限都从2008年12月10日重新计算。结合《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罪的规定,李某故意伤害罪的追诉期限为五年。所以,强奸罪追诉到2023年12月10日、故意伤害罪追诉到2013年12月10日;到2014年9月17日公安机关将李某抓获时,故意伤害罪已经超过追诉期限,而强奸罪没有超过追诉期限。

19.

菜贩刘某将蔬菜装入袋中,放在居民小区路旁长条桌上,写明“每袋20元,请将钱放在铁盒内。”然后,刘某去3千米外的市场卖菜。小区理发店的店员经常好奇地出来看看是否有人偷菜。甲数次公开拿走蔬菜时假装往铁盒里放钱。关于甲的行为定性(不考虑数额),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乘人不备,公然拿走刘某所有的蔬菜,构成抢夺罪B.蔬菜为经常出来查看的店员占有,甲构成盗窃罪C.甲假装放钱而实际未放钱,属诈骗行为,构成诈骗罪D.刘某虽距现场3千米,但仍占有蔬菜,甲构成盗窃罪正确答案:D[考点]侵犯财产罪

[解析]抢夺罪表现为趁人不备,公然夺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抢夺的行为。公然夺取是抢夺罪区别于盗窃罪(秘密窃取)的一个重要标志。此外,抢夺罪还是一种强力夺取的行为。本案中,甲并没有当面强力夺取财物的行为,因此不构成抢夺罪。因此A项错误。蔬菜并未处于店员支配、控制的场所,刘某也未委托店员保管,而是处于公共场所,因此蔬菜不属于店员占有。因此B项错误。诈骗罪的成立要求欺骗他人,使他人陷入处分财产的错误认识,进而处分财产。甲虽然假装放钱,但并未欺骗他人,其行为不属于诈骗罪中的诈骗行为。因此C项错误。刘某虽然距离现场3千米,但并未放弃其蔬菜的所有权,而且刘某具有强烈占有财物的意识,按照社会观念,蔬菜仍然属于刘某占有。因此D项正确。

20.

于某是某房管所房管科副科长,利用工作之便套出60平方米住房一处并占有使用,但并未办理私有产权证。关于于某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不构成犯罪,贪污罪的对象只能是动产B.构成侵占罪C.构成贪污罪,但未遂D.构成贪污罪,且已经既遂正确答案:D[考点]贪污贿赂罪

[解析]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的规定,贪污罪是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犯罪对象是公共财产,包括动产和不动产,而并不限于动产。于某骗取公有房屋并占有使用,虽未办理私有产权证,仍构成贪污罪既遂。

二、多项选择题1.

关于缓刑的适用,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甲犯重婚罪和虐待罪,数罪并罚后也可能适用缓刑B.乙犯遗弃罪被判处管制1年,即使犯罪情节轻微,也不能宣告缓刑C.丙犯绑架罪但有立功情节,即使该罪的法定最低刑为5年有期徒刑,也可能适用缓刑D.丁17岁时因犯放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23岁时又犯伪证罪,仍有可能适用缓刑正确答案:ABCD[考点]刑罚裁量

[解析]对于累犯与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但对于数罪并罚之后仍然符合缓刑条件的,可以适用缓刑。因此A项正确。缓刑适用的对象是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对于被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因此B项正确。缓刑适用对象中的“被判处拘役或者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是针对实际宣告刑而言的,而非指法定刑。因此,即使法定最低刑为五年有期徒刑,但减轻处罚后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能适用缓刑。因此C项正确。不是累犯或者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只要符合缓刑条件的,都可以适用缓刑。丁犯前罪时不满十八周岁,后罪就不成立累犯,因此,对丁可能适用缓刑。因此D项正确。

2.

关于刑讯逼供罪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甲系机关保卫处长,采用多日不让小偷睡觉的方式,迫其承认偷盗事实。甲构成刑讯逼供罪B.乙系教师,受聘为法院人民陪审员,因庭审时被告人刘某气焰嚣张,乙气愤不过,一拳致其轻伤。乙不构成刑讯逼供罪C.丙系检察官,为逼取口供殴打犯罪嫌疑人郭某,致其重伤。对丙应以刑讯逼供罪论处D.丁系警察,讯问时佯装要实施酷刑,犯罪嫌疑人因害怕承认犯罪事实。丁构成刑讯逼供罪正确答案:ACD[考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解析]刑讯逼供罪,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使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的行为。《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刑讯逼供或者使用暴力逼取证人证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第二百三十二条的规定定罪从重处罚。”甲是机关保卫处长,不是司法工作人员,主体不属于刑讯逼供罪的构成要件。甲的行为不是刑讯逼供。因此A项错误。乙受聘为法院人民陪审员,属于司法工作人员范围。但乙殴打被告人刘某并非为了逼取口供,因此其行为不成立刑讯逼供罪。因此B项正确。丙是检察官,为逼取口供殴打犯罪嫌疑人郭某,致其重伤,这一事实看似符合刑讯逼供罪的构成要件,但是《刑法》第二百四十七条明文规定,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定罪并从重处罚。这里的“伤残”应理解为重伤或者残废,不包括轻伤在内。丙明显致郭某重伤,故丙的行为应定故意伤害罪。因此C项错误。丁是警察,询问时佯装要实施酷刑,但并未实施,不存在刑讯逼供的行为。丁的行为并不构成刑讯逼供罪。因此D项错误。

3.

对于下列哪些犯罪分子,在判决时必须附加剥夺政治权利?______A.张某犯盗窃罪,被判处无期徒刑B.王某犯抢劫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C.李某犯武装叛乱、暴乱罪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D.赵某犯贪污罪,被判处死刑正确答案:ACD[考点]刑罚种类

[解析]根据《刑法》第五十七条的规定:“对于被判处死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因此AD项正确。根据《刑法》第五十六条的规定:“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应当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于故意杀人、强奸、放火、爆炸、投毒、抢劫等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犯罪分子,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因此B项错误,C项正确。

4.

甲以杀意猛砍王某数刀后离开现场。2小时后,甲意图分尸,回到现场,见王某尚未死亡。王某对甲说:“我死了不要紧,但你也避免不了吃枪子。”甲感到惧怕,赶紧将王某送到医院。王某虽受重伤,但经抢救得以保命。关于本案的分析,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对甲意图分尸的行为,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B.甲已离开犯罪现场2小时,但王某尚未死亡,故意杀人尚未既遂,此时救助王某的行为可成立犯罪中止C.甲系惧怕被判处死刑,才救助王某,但这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D.如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那么因造成了损害,对甲只能减轻处罚,不能免除处罚正确答案:ABCD[考点]犯罪未完成形态

[解析]对于甲意图分尸的行为,一方面,甲尚未着手分尸;另一方面,甲后来主动放弃杀人与分尸,故成立犯罪预备阶段的犯罪中止。因此A项正确。对于B项,一般认为犯罪已经呈现结局形态,故甲救助王某的行为不成立犯罪中止,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既然王某尚未死亡,故意杀人尚未既遂,就不能说故意杀人罪已经呈现终局性。在能够避免王某死亡的前提下,甲主动避免了死亡结果的发生,成立犯罪中止。因此B项正确。甲系惧怕被判处死刑,才救助王某,但这属于动机问题,不影响犯罪中止的成立。因此C项正确。因为王某受到重伤,故甲的行为属于造成损害的中止犯,对其只能减轻处罚,不能免除处罚。因此D项正确。

5.

下列关于因果关系说法,哪些是正确的?______A.甲醉酒在高速公路上正常行驶,同向行驶的乙突然超速撞到甲的车,使在甲前面行驶的车被撞,车里的人受重伤,甲的驾车行为和车主受伤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B.甲乙飙车竞速,乙撞上了正常行驶的丙,致丙重伤。丙的重伤结果和甲的飙车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C.甲抢夺了乙的财物就跑,乙紧追不舍,甲在逃跑过程中跨越栏杆时,过失将栏杆带倒了。乙追赶过来后,撞向了被甲撞倒的栏杆,身受重伤。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结果之间具有因果关系D.甲盗窃后在逃跑过程中过失推倒行人乙,导致乙受伤。乙的受伤结果与甲的行为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正确答案:ABD[考点]犯罪构成

[解析]甲虽然醉酒驾驶,但并不是因其醉酒行为导致前面的车被撞。换言之,即便甲没有醉酒驾驶,乙超速驾驶也会撞伤车主。从这一意义上来看,甲的醉酒驾驶行为本身与重伤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是乙这一介入因素导致了危害结果的发生,这一因素独立地导致了受伤结果出现,因此甲的驾车行为和车主受伤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A项正确。乙的飙车行为是其自由意志选择的结果,并非甲的行为所导致,尤其是飙车所造成的事故是乙自身的行为造成的,与甲的行为没有关系,因此甲的飙车行为与丙的重伤结果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因此B项正确。谁支配风险,谁对结果承担责任。在“你追我逃”型的案件中,风险的支配权在追赶者手中。本案中,乙虽然是被抢夺的被害人,但同时,在乙追赶甲的过程中,风险完全由乙自己支配,乙自己造成了重伤结果的,应由乙责任自负。因此C项错误。因果关系强调的是事实层面行为与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甲的过失推倒行为直接引起了行人乙受伤的结果,根据条件说,两者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因此D项正确。

6.

关于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______A.对象不同:贪污罪的对象是公共财产,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个人财产B.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C.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他人的委托保管物、遗忘物、埋藏物D.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正确答案:BD[考点]贪污贿赂罪

[解析]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的区别:(一)对象不同。贪污罪的对象是公共财产,职务侵占罪的对象是本单位的财产。(二)主体不同。贪污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上述贪污罪主体范围以外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因此BD项正确。

7.

关于利用互联网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的犯罪,可以由哪些主体构成?______A.网站建立者B.网站直接管理者C.电信业务经营者D.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正确答案:ABCD[考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解析]《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二)》(以下简称《解释》)第三条规定:“利用互联网建立主要用于传播淫秽电子信息的群组,成员达三十人以上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对建立者、管理者和主要传播者,依照刑法第三百六十四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传播淫秽物品罪定罪处罚。”因此AB项当选。依据上述《解释》第六条的规定:“电信业务经营者、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明知是淫秽网站,为其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器托管、网络存储空间、通讯传输通道、代收费等服务,并收取服务费……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的规定,以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定罪处罚。”因此CD项当选。

8.

甲将乙(8周岁)绑架到自己家中,并向乙父勒索财物。由于甲得知乙父已经报警,便打算杀害乙。甲正在琢磨杀害方法时,甲的朋友丙来到甲家,甲将杀乙的想法告诉丙,丙帮助甲杀害了乙。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甲和丙的行为构成绑架罪的共犯B.甲和丙不成立共同犯罪C.甲和丙二人不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D.甲和丙二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犯,甲的行为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正确答案:ABC[考点]共同犯罪

[解析]甲丙之间在主观上有共同杀害乙的故意,并实施了共同杀害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的共同犯罪。但甲对乙的杀害行为被先前的绑架行为所包容,作为绑架罪的结果加重犯处理,而不单独定罪,故甲构成绑架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9.

关于想象竞合犯的认定,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甲向乙购买危险物质,商定4000元成交。甲先后将2000元现金和4克海洛因(折抵现金2000元)交乙后收货。甲的行为成立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与贩卖毒品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论处B.甲女、乙男分手后,甲向乙索要青春补偿费未果,将其骗至别墅,让人看住乙。甲给乙母打电话,声称如不给30万元就准备收尸。甲成立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想象竞合犯,应以绑架罪论处C.甲为劫财在乙的茶水中投放2小时后起作用的麻醉药,随后离开乙家。2小时后甲回来,见乙不在(乙喝下该茶水后因事外出),便取走乙2万元现金。甲的行为成立抢劫罪与盗窃罪的想象竞合犯D.国家工作人员甲收受境外组织的3万美元后,将国家秘密非法提供给该组织。甲的行为成立受贿罪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罪的想象竞合犯正确答案:ABCD[考点]罪数形态

[解析]关键在于甲是一个行为还是两个行为:甲购买危险物质,先是以现金交付,此时足以构成非法买卖危险物质罪,后又以毒品进行交付,第二次的交付行为应当作为独立的犯罪行为,即明知是毒品而为了获取危险物质而实施转让,应当认定为贩卖毒品罪。因此,两个行为触犯两个罪名,应当数罪并罚,不属于想象竞合犯。因此A项错误。在实施绑架行为时必然会限制被绑架人的人身自由,这是法条竞合关系,不是想象竞合关系。因此B项错误。甲实施昏醉抢劫,由于乙不是因为无法反抗而被迫放弃财物,所以甲构成抢劫罪未遂。甲取得财物的环节构成盗窃罪既遂。甲前后实施了两个行为,应以抢劫罪未遂与盗窃罪既遂并罚。因此C项错误。受贿行为与为境外非法提供国家秘密的行为明显可分为两个行为,分别构成两个罪,故不属于想象竞合犯。因此D项错误。

10.

盛某通过网上聊天认识了被害人曹某,提出愿意出人民币1500元与曹某开房间发生性关系,曹某应允。次日,二人在事先约定的地点见面。盛某为达到少付钱款的目的,先将曹某骗至一小区楼道内时,提出要与曹某发生性关系。曹某不允,盛某对曹某扇了一耳光,见其未反抗,就与曹某发生了性关系。对于盛某的行为认定,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A.强奸罪不能以被害人事前同意为要件,应当具体到发生性行为的当场进行考虑B.盛某是来进行性交易的,主观上没有强奸罪的故意C.盛某强制发生性关系是在公共场合发生的,情节比较恶劣D.在当时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盛某强迫曹某发生性关系,违背妇女意志,其行为已构成强奸罪正确答案:ACD[考点]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解析]本案中,虽然行为人与被害人曾经达成发生性关系的意思表示,但地点、场所、行为改变后发生了性关系,对双方的意思表示应当重新考虑。盛某与曹某发生性关系时,明显属于违反妇女意志,已经构成强奸罪。

11.

成立一般累犯的条件有?______A.前后罪都是故意犯罪B.前后罪都应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C.前后罪的主体都应已满18周岁D.前后罪的发生时间应在5年内正确答案:ABC[考点]刑罚概说

[解析]成立一般累犯的主观条件是前后罪都必须是故意犯罪。因此A项当选。成立一般累犯的刑度条件是前后罪都必须是被判或应判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因此B项当选。成立一般累犯的年龄条件是前后罪都必须是已满18周岁的人犯罪,也即犯前罪时已满18周岁。第一次犯罪时行为人未满18周岁,第二次犯罪时行为人已满18周岁的,不是累犯。因此C项当选。成立一般累犯的时间条件是后罪发生的时间必须是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五年内,而非前后罪之间的发生时间在5年内。因此D项不当选。

12.

甲是工厂的保安,空暇时间喜欢参与赌博。某日,甲赌博时输的钱较多,担心回家会被老婆臭骂,便尾随赌徒乙,抢劫了乙的赌资。因乙认识甲,为防止乙日后报案,甲将乙杀死。对于甲的处理,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抢劫罪B.以抢劫罪、故意杀人罪并罚C.以赌博罪、抢劫罪、故意杀人罪并罚D.以赌博罪、抢劫罪并罚正确答案:ACD[考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解析]赌博罪要求以赌博为业,甲在闲暇时间喜欢赌博,而且有正经工作,不是以赌博为业,不构成赌博罪。甲抢劫后,杀人灭口的行为是另起犯意,应以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13.

甲的下列哪些行为成立帮助毁灭证据罪(不考虑情节)?______A.甲、乙共同盗窃了丙的财物。为防止公安人员提取指纹,甲在丙报案前擦掉了两人留在现场的指纹B.甲、乙是好友。乙的重大贪污罪行被丙发现。甲是丙的上司,为防止丙作证,将丙派往境外工作C.甲得知乙放火致人死亡后未清理现场痕迹,便劝说乙回到现场毁灭证据D.甲经过犯罪嫌疑人乙的同意,毁灭了对乙有利的无罪证据正确答案:CD[考点]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解析]帮助当事人毁灭、伪造证据,情节严重的,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下列行为均属于帮助毁灭证据:第一,行为人单独为当事人毁灭证据;第二,行为人与当事人共同毁灭证据,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与当事人并不成立共犯;第三,行为人为当事人毁灭证据提供各种便利条件,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不是帮助犯而是正犯;第四,行为人唆使当事人毁灭证据,这种情况下行为人不是教唆犯而是正犯。甲本人属于当事人,其毁灭证据的行为不构成帮助毁灭证据罪。因此A项不当选。甲实施的是阻止证人作证的行为,构成妨害作证罪而非帮助毁灭证据罪。因此B项不当选。甲劝说乙毁灭证据,构成帮助毁灭证据罪。因此C项当选。帮助毁灭证据罪侵害的法益是国家的刑事诉讼秩序,当事人对此并无处分权限,乙的同意并不影响甲毁灭无罪证据的定性,其行为仍构成帮助毁灭证据罪。因此D项当选。

14.

村长甲号召村民冒雨抢救粮食,不料村民乙在抢救粮食过程中被雷击中身亡。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选项正确的有?______A.甲不应负刑事责任B.甲对结果有预见可能性,但因为缺乏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C.甲对结果有预见可能性,但放任结果的发生,已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D.甲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结果的发生,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正确答案:AB[考点]犯罪构成

[解析]首先,甲没有犯罪的故意,不成立故意杀人罪。其次,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中,行为人要有致人死亡的行为,而甲并没有实行行为,因此甲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15.

甲曾有一支自制火药猎枪。甲死后,其子乙将该枪支私藏在家中。当地公安局曾多次宣传收枪缴爆,但乙一直未交出该枪。某日,乙酒后持该枪在本村闲逛时,被当地群众向公安机关举报。对于乙的行为定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______A.乙的枪支是从甲处继承所得的,没有非法持有的主观故意B.不论通过何种途径获取的枪支,获取后不上交而持有的,都属于非法持有枪支C.乙的枪支没有用于不法目的,不承担刑事责任D.乙的行为构成非法持有枪支罪正确答案:BD[考点]危害公共安全罪

[解析]无论通过何种途径获取枪支,行为人没有持枪资格时具有及时上交公安机关的作为义务,即使行为人没有将枪支用于不法目的,由于其持有行为本身即构成对公共安全的危险,故对其持有行为也要追究刑事责任。

16.

《刑法》规定,在拐卖妇女、儿童过程中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仅定拐卖妇女、儿童罪。十五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幼女。对此,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______A.《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没有规定十五周岁的人对拐卖妇女、儿童罪负刑事责任,所以,甲不负刑事责任B.拐卖妇女、儿童罪包含了强奸罪,十五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拐卖妇女、儿童罪C.十五周岁的人犯强奸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认定为强奸罪D.拐卖妇女、儿童罪重于强奸罪,既然十五周岁的人应对强奸罪承担刑事责任,就应对拐卖妇女、儿童罪承担刑事责任,所以,对甲应以拐卖妇女、儿童罪与强奸罪实行并罚正确答案:ABD[考点]犯罪排除事由

[解析]《刑法》第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该规定中的八种犯罪是指具体犯罪行为而不是具体罪名。十五周岁的甲在拐卖幼女的过程中强行奸淫幼女的行为构成强奸罪。因此C项正确,ABD项错误。

17.

甲杀害乙,乙被迫防卫。路过的丙看到了,以为乙在侵害甲,想起甲是自己的仇人,就过去帮乙一起伤害甲。乙以为丙是见义勇为,过来协助自己。两人共同把甲打成了重伤。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A.乙有正当防卫的意图,虽然将甲打成重伤,亦成立正当防卫B.如果认为正当防卫不需要有防卫意图,丙的行为亦成立正当防卫C.乙丙二人的主观认识内容不同,因此无论根据何种学说,都不能用丙的行为定义乙的行为的性质D.乙丙二人的主观认识内容不同,因此无论根据何种学说,乙丙都不构成共同犯罪正确答案:ABCD[考点]犯罪排除事由

[解析]《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甲在杀害乙,乙的防卫行为造成甲重伤,不属于防卫过当,属于正当防卫。因此A项正确。B项,丙的行为在客观上制止了甲的不法侵害,但丙主观上并没有防卫意图,这属于偶然防卫。理论上对于这种情况的处理存在两种观点:(一)防卫认识必要说。该说认为正当防卫需要主观上的防卫意图,如此则丙的行为不成立正当防卫;丙具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