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时59炼字与炼句——关注特征,用心推敲目录CONTEST01活动一炼字(含诗眼)02活动二炼句03课时作业·巩固提升1.掌握炼字题,尤其是诗眼题的答题角度和答题规范。2.掌握炼句题,特别是律诗四联的答题角度和答题规范。
年份卷别篇名设问方式设题角度2020天津卷《纪村
事》“数声牛上笛”,有人觉
得“一声”更佳,你同意
吗?请结合诗句说明理由。炼字艺术2017全国Ⅰ卷《礼部贡
院阅进士就试》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
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
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炼句艺术命题特点①炼字题一般考查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
地表现事物和情感等特征鲜明的动词、形容词或数量词、叠词等。②炼句题重在考查句中的“意”和句中的“技”,也就是从情感内
容和艺术特色两方面进行考查。
一、炼字类型词性效果示例分析名
词①名词代表意
象,传达独特情
感;②多个名词
叠加,营造特定
氛围,强化主旨
情感。“桃李春风
一杯酒,江
湖夜雨十年
灯。”(黄
庭坚《寄黄
几复》)以“江湖”“夜雨”“灯”抒
发离别之情:“江湖”能使人
想到流转和漂泊,“夜
雨”“灯”能引起怀人之情,
激发读者的一连串想象。词性效果示例分析动
词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②描摹情态,突出特征。“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溅”和“惊”,是使动词:花使泪溅,鸟使心惊。国家遭受丧乱,一家流离分散,花香鸟语只能使诗人溅泪惊心罢了。词性效果示例分析形
容
词①绘形绘色,摹
状描态,传声传
貌;②直观再现
事物情态,间接
传达情感倾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的感受,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词性效果示例分析数
量
词①如实描绘,精练传神,诗意隽永,回味无穷;
②虚化烘托,增强表现力。“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万里”“百年”的数字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了诗人悲怆的感情。词性效果示例分析叠
音
词①增强韵律感;
②有强调突出作用。寻寻觅觅,冷冷
清清,凄凄惨惨
戚戚。(李清照
《声声慢》)七组叠词极富音乐美,反
复吟唱,徘徊低迷,婉转
凄楚,犹如伤心至极的人
在低声倾诉,让听者悄然
萌生一种莫名的愁绪,久
久不散。词性效果示例分析虚
词①贯通文脉,开合呼应,连贯顺畅;②婉转委曲,跌宕起伏,化呆滞为流动,表达复杂丰富的内涵。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
竟未休。(李商隐《安定城
楼》)“永”“欲”虽为虚词,但有力地表达了作者毕生的抱负和恬淡的心情;“竟”字极尽调侃奚落之能事,表示对世间一切恶浊事物的睥睨蔑视和绝不妥协之情。二、诗眼类型类型示例分析思想
的凝聚点“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
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
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
汪伦》)“深”是诗眼,它不仅概括
了诗的内容,而且将“潭水
之深”与“友谊之深”巧妙
地联系了起来。结构
的总起点“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
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
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
《忆江南》)“好”字,统领全篇,摄尽
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
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
尽寓其中。类型示例分析精妙
的闪光点“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
相》)“蒸”写出湖面的丰厚的蓄
积,仿佛广大的云梦泽都受
到洞庭湖的滋养哺育。
“撼”突出了洞庭湖汹涌澎
湃的气势,极为有力。
三、炼句类型关键语句的类型和作用特殊句式倒装句错位突出多情应笑我。互文句开合反复烟笼寒水月笼沙。对仗句朗朗上口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
细香。省略句浮想联翩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
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特殊位置开头部分入题、奠定基调、统领全诗中间部分承转过渡、渲染烘托结尾部分卒章显志、以景结情特殊技巧结合所用修辞或表现手法分析特定情感揭示情感主旨,表明观点、态度活动一炼字(含诗眼)01炼字,多指诗歌中那些经过推敲,用得准确、生动,能传神地表
现事物和情感的鲜明特征的字词。一般是动词、形容词,有时是副词
或数量词、叠词。“诗眼”,指在诗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情感态度,对表达
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关键作用的高度概括的字词。诗眼分为
两种类型:“句中眼”和“篇中眼”。“句中眼”就是一句诗中最精
练传神的,能使诗句生动形象以至“活”起来的一两个关键字。“篇
中眼”一般是指全诗中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飞扬的关键性词或
句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声
声
慢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
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
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
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联系词的内容,分析上阕中叠词的妙处。参考答案:“寻寻觅觅”,写词人内心空虚,如有所失;“冷冷清
清”,写处境的孤独,形单影只,无人相伴;“凄凄惨惨戚戚”,则
极言心情之悲怆。解析:分析叠词的妙处,首先观察叠词的词性特点,然后解释词语的
含义,再分析其作用。考查角度1
炼字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早上五盘岭①岑
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②。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注】①唐代宗大历元年春,岑参作为僚属随剑南西川节度使杜鸿
渐入蜀平乱,途经五盘岭时作了此诗。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
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读懂诗歌】清晨我驱赶着四匹马拉的高车,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巅。空旷绵
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太阳尚未出
山,群峰聚在一起。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
阴沉充满寒气。稀疏的松柏间露出孤零零的驿站,湍急的河道隐藏在
繁密的花丛里。雨后溪水潺潺栈道湿滑难行,农田里的荒草干枯没有
绿意。我一点也不觉得蜀道难行,因为此次远行是为了知己。“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
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斗”意为“争斗对峙”,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两
岸崖石耸峙交错,犹如两兽相斗,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②
“攒”意为“聚集”,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群峰相连,层次莫
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集、重叠之态。解析:第二联描写了五盘岭的景色,其中“斗”“攒”二字使用了拟
人的修辞手法:“斗”意为“争斗对峙”,江流回转曲折,两岸山崖
相互交错、遥望对峙,“斗”字写出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攒”
意为“聚集”,写山峰相连好像紧紧地聚在一起,写出了群峰密集、
重叠的特点。
“炼字”的四个思考角度1.修辞角度如“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
词》)“怨”字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更是吹笛人之心。2.活用角度古人惯于活用词语。形容词、名词都可用作动词,且一用就鲜活
生动,呼之欲出。如周邦彦《满庭芳》“风老莺雏,雨肥梅子”,着
一“肥”字,写出动态,写出了形态。想那梅子,从青青小小的青
涩,到黄黄肥肥的圆甜,那黄中晕红的丰润,怎不叫人垂涎!再如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舟过吴
江》)“红”“绿”,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增强了诗词的表现
力、感染力。3.声韵角度古诗词讲究平仄声韵,优美的诗词平平仄仄起来就是和谐的旋
律。叠字最具声韵效果。李清照的《声声慢》中“寻寻觅觅,冷冷清
清,凄凄惨惨戚戚”可谓千古名句,是声韵的叠加,也是哀怨之情的
叠加。黄庭坚以“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咏雪奉呈
广平公》)描绘雪景,可以说是古今绝唱。4.语境角度无论是“捻断数茎须”,还是“两句三年得”,其目的都是使语
言最契合语境,最富表现力。因此,是否契合语境也是判断炼字优劣
的重要依据。郑谷把齐己《早梅》诗“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中
的“数枝开”改为“一枝开”,因为“数枝”不若“一枝”更能言梅
开之早,齐己因此拜郑谷为“一字师”。解答炼字题“三步骤”第一步,析本义。指出字面义,主要是解释词义,相当于翻译。第二步,描情景。分析其中可能涉及的手法,包括表现手法和修
辞手法。并把该字放入原句中,展开联想,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第三步,说效果。(1)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在突出景物
特点方面的作用。(2)从“造境”角度,分析该字在营造意境(氛
围)方面的作用。(3)从“写人”角度,分析该字对表现人物形象
的作用。(4)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在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5)从“艺术”角度,分析该字技巧运用或感染读者的作用。
【说明】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注意
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
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
特点或表达技巧。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劳停驿【注】欧阳修孤舟转山曲,豁尔见平川。树杪帆初落,峰头月正圆。荒烟几家聚,瘦野一刀田。行客愁明发,惊滩鸟道前。【注】此诗为欧阳修被贬峡州夷陵令时作。劳停驿,驿站名。【读懂诗歌】小船转过山势弯曲之处,一片开阔的平川便出现在眼前。抬头看
见船帆好似落于树巅,山峰上圆月当空。几家相聚居的人家升起荒野
的炊烟,贫瘠的山田,像刀刃一样窄小,挂在高高的山野上。在这弯
曲的险滩、狭窄的水道前,我这个漂泊之人正在发愁明早要如何渡过
这险阻小道。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写景极富特色,前两联一句一景,富于变化,远、近、高、
低,布置非常巧妙。B.从时间节点来看,第一联为白昼,第二联为暮夜,表明小舟昼夜兼
行,奔波劳顿。C.三、四联,“一刀田”即田形如刀,极言田面之小;“鸟道”即小
道,言山高而险。D.作者被贬途中山高路险、孤静寂寥,既写出对行程的忧虑,也表达
了被贬的苦闷。解析:B项,“昼夜兼行”错,从标题、“帆落”“明发”等可
知,作者是夜宿驿站的。2.简要分析第三联中“荒”“瘦”二字的妙处。参考答案:①从用字自然传神来看:数缕荒烟,几户人家,在暮色笼
罩之下,尤显荒凉冷落;瘦野薄田,狭促如刀,瘦瘠之至。
“荒”“瘦”二字,乃寻常字眼,但在此运用十分贴切,显得自然而
工稳,能传达出诗人面对“荒村”“瘦田”的第一感觉,具有很强的
感染力。②从情感寄寓来看:“荒”“瘦”二字,包含地僻、田瘦等
多重意义,寄寓了诗人对山民的怜悯、关切,以及诗人被贬蛮荒的失
意,极好地丰富了全诗的情感内涵。解析:先明确“荒”“瘦”的意思,然后展开联想和想象,描述画面
中村落和田野的荒凉、贫瘠之感。然后体会表达了作者的何种感情。
利用好关键词“孤”“愁”,加上注释中的“被贬”,就能很好地把
握情感。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月
夜刘方平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读懂诗歌】夜静更深,月光只照亮了人家房屋的一半,另一半隐藏在黑夜
里。北斗星倾斜了,南斗星也倾斜了。今夜才知春天的来临,那被树
叶映绿的窗纱外,唧唧的虫鸣,头一遭儿传到了屋子里来了。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虽写月,却不细描其光影,而只是在夜色中调进半片月色,朦
胧而和谐。B.“更深”二字,交代时间,营造出一种春夜静谧孤寂的氛围,意境
深邃。C.诗中说“春气暖”自“今夜”始,表现了诗人对节候变化的敏锐洞
察力。D.诗歌望明月而生情思,咏春景而感怀,描绘出一幅清新自然的田园
风光。解析:
B项,“营造出一种春夜静谧孤寂的氛围,意境深邃”说
法错误。“更深”的意思是夜深,这两个字交代了时间,也为之后的
景色描绘确定了基调。“月色半人家”是“更深”的具体化,“北斗
阑干南斗斜”是“更深”于夜空的征象。将前两句结合起来看,才能
“营造出一种春夜静谧孤寂的氛围,意境深邃”,仅“更深”二字是
不能营造出这种氛围和意境的。4.“虫声新透绿窗纱”一句中的“透”字极富表现力,请赏析其
妙处。参考答案:“透”意为穿过,冬眠后小虫的叫声,第一次穿过绿色纱
窗传进了屋里。用“透”字,表现了春夜的静谧,给人以生机勃发的
力度感,表现出盎然的春意和诗人体察自然界的细微。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第一步,解释“透”字的含
义:“透”的意思是渗透、穿透、穿过。第二步,展开联想,把
“透”字放回原句,描述诗句中描绘的景象:冬眠的小虫因为天气回
暖而刚刚苏醒,小虫的鸣叫第一次穿过了绿色的纱窗,传到了屋子里
面。第三步,点出“透”字烘托出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首先,
“透”字写出了诗人是隔窗而听到虫声,听得真切而清晰,这是因为
夜晚静谧,所以虫声才能穿透窗纱传进屋内;其次,用“透”字,有
迸发、用力的意味,给人以生机勃发的力度感,写出了小虫苏醒后充
满生命力的形象,表现出盎然的春意和诗人体察自然界的细微。考查角度2
赏析诗眼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望
蓟
门祖
咏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读懂诗歌】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
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曙光映照着飘动的旌旗。战场烽火连天
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
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你认为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具体诗句说明理由。参考答案:①诗眼是“惊”。(点明诗眼)②第一句写初至燕台这地
势险要的边塞重镇而心为之“惊”,第二句写诗人因汉将军营整肃而
“惊”,第三句因边塞苦寒而“惊”,第四句因猎猎军旗飘扬而
“惊”。颈联写作者因汉军进攻时意气昂扬和守备时岿然不动而
“惊”。最后两句因为“惊”而雄心勃发,意欲立功边疆,以酬平生
之志。(分析诗句找体现)③全诗以“惊”为线索,以“惊”为感情
基调,展现了诗人的心灵震撼。(结合诗句析作用)解析:第一步:点明诗眼。从内容上看,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一个“惊”字,道出
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并因为“惊”,意欲立功边疆。
从结构上看,一个“惊”字,串起全篇,所以“惊”字为诗眼。第二步:分析诗句找体现。前六句都是写初到边地感到心惊,后两句写因为“惊”而雄心勃发,
通过这些诗句分析“惊”字的具体体现。第三步:结合诗句析作用。在结构上,“惊”为线索;在情感上,以“惊”为感情基调,展现了
诗人的心灵震撼。
确定诗眼“五角度”内容上最能揭示作者情感的字(词),如
“愁”“思”“忆”“惊”(这类字是直接揭示)和“凉”“冷”“孤”(这类字常常语意双关,一方面指自然界中的凉、冷、孤,另一方面指诗人或主人公的心理感受)。修辞上常常出现在描写句中,且常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词性上这类字(词)以动词和形容词为主,其中具有“多重含
义”,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多的思想的动词往往是“诗
眼”;临时改变词性的形容词往往是“诗眼”。结构上最能统领全篇的字(词),全诗都是或明或暗地围绕该字
(词)来写,只是各有侧重,此类字(词)以形容词或动词
为主。位置上五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三个字,七言诗一般是句中第五个字。赏析诗眼“三步骤”第一步,五个角
度觅诗眼确定诗眼(若题干已明确,此步可省略),确定诗
眼的方法可参考上面确定诗眼的五个角度。第二步,分析诗
句找体现结合诗句梳理围绕该诗眼写了哪些内容。第三步,结合诗
句析作用结合诗句,具体分析诗眼在全诗结构上、在突出诗
词主题上或表达诗人情感上所起的作用。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晚登城北门①陆
游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②秋。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③。【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
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
中,南宋西北边境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
去曾在这里驻守。【读懂诗歌】一幅头巾,一根藜杖,深秋傍晚独登上城北门楼:西风卷地,百
草凋零,满眼秋色勾我满腹烦愁。一点烽火,报传着大散关口的敌情
战况,两行雁阵,带来了长安杜陵的秋意浓厚。眼望破碎的山河呵,
常令人心中不安频频搔首;想身世的安危呵,倚楼间百感交集涌上心
头。如今,已不再是当年横戈马上、军中赋诗的光景,可时时刻刻魂
绕梦萦的,仍是那古时的梁州!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上句描绘了诗人的装束和出游的地点,下句抒写了秋日的感受。B.“杜陵秋”三个字,寄寓着诗人对关中失地的担忧和对故都的思念。C.年老多病,令诗人搔首不安;身世安危未卜,让诗人只能倚楼兴叹。D.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方式,边记事边抒情,层次清楚,感情激愤。解析:
“年老多病,令诗人搔首不安”错误,应是“山河兴废难
料”令诗人搔首不安。2.本诗以“愁”字为诗眼,贯穿全篇。请简要赏析。参考答案:①首联描述自身日渐衰颓,满眼西风凄凉之景,奠定全诗
的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观雁阵,想到岁月空
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③颈联感叹故都沦陷,山河兴废,前
途未卜,愁肠百结。④尾联追忆“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
束全诗,“愁”味悠长。解析:作答本题,要抓住“愁”字对诗歌逐句进行分析。如首联“幅
巾藜杖”写人已老,“卷地西风”写景已衰,奠定了诗歌“愁”的基
调;颔联写景,“烽火”“秋雁”均使人愁,描述远望边地烽火,仰
观雁阵,想到岁月空逝,兴复无期,不觉愁绪万千;颈联感叹故都沦
陷,山河兴废,身世安危,前途未卜;尾联忆“横槊赋诗”,梦“古
梁州”,愁情益发深沉。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登
楼①杜
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②。【注】①本诗为杜甫客居成都时所作。②梁甫吟:《三国志》记
载,诸葛亮躬耕南亩时,好为《梁甫吟》。【读懂诗歌】繁花靠近高楼,远离家乡的我触目伤心,在这全国各地多灾多难的时刻,我登楼观览。锦江两岸蓬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朝廷如同北极星一样最终都不会改换,西山的吐蕃寇盗不要来侵扰。可叹蜀后主刘禅那样的昏君,仍然在祠庙中享受祭祀,黄昏的时候我也姑且吟诵那《梁甫吟》。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点名题意,提挈全篇。“花近高楼”是眼中所见,以乐景写哀
情;“登临”二字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文的种种观感。B.颔联描写锦江春色,是登楼所见,锦江流水挟着春色从天边汹涌而
来,玉垒山浮云飘忽起灭,正像古今世势的风云变幻。C.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是登楼所想,“北极”象征大唐政权,但君主
昏庸;后句是对入侵者的警告,忧虑中透露出坚定的信念。D.杜诗格律谨严,意境雄浑。颔联以“天地”对“古今”,时空相
应,意境宏阔悠远;颈联对仗工整,辞严义正,浩气凛然。解析:
C项,“君主昏庸”错,原句意思是说大唐政权不会发生
改变,稳固如初。4.“伤”是本诗的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诗人的“伤”体现在哪里。参考答案:①客居他乡。诗人客居成都,漂泊流离。②万方多
难。时局动荡,诗人感时伤乱。③空怀济世之心。当世只有刘后
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像诸葛亮一样的贤相,诗人空怀济世之
心,苦无报国之路。解析:题干已明确本诗的“诗眼”为“伤”字,这是一个情感用词,
暗示应从情感抒发的角度把握“诗眼”的作用,分析“伤”体现在哪
些方面。“花近高楼伤客心”,诗人此时客居他乡,登上高楼看见满
眼的春花,这美景恰恰反衬出诗人远离家乡的漂泊愁苦之感。颔联、
颈联强调当时的政治局势动荡不安,表达的是国家多难之伤。尾联暗
写君主无道,寄托诗人的个人怀抱,抒发了壮志难酬之伤。当世只有
刘后主那样的昏君,却没有像诸葛亮一样的贤相,诗人空怀济世之
心,苦无报国之路。故首联的“伤”字奠定了全诗悲怆的氛围,为后
面的抒情做铺垫。整合上述分析,精练作答即可。活动二炼句02炼句,顾名思义,就是锤炼句子。经过诗人反复锤炼的句子,一
般是最为传神、最能使全诗生动形象的关键性句子。它是作者感情的
喷发口,能更好地传达诗歌的意境,它往往熔铸了作者强烈的思想感
情和生动的艺术形象。高考对于炼句的考查常有:理解诗句的含意;
分析诗句传达的感情;赏析诗句的技巧;解说诗句的作用等。
《蜀道难》中“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两句出现了三次,请分析诗
人这样做的目的。参考答案: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创造性地继承
了古代民歌中常见的复沓(反复)形式,主旨句在开头、中间、结尾
各出现一次,由此自然形成了以主旨句贯穿始终、内容层层深入的格
局,使人产生“一叹不足而至于再,再叹不足而至于三”的感受,这
样的章法可称巧妙至极。同时,主旨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贯
穿全篇,充分显示了全诗的咏叹基调。统观全诗,诗人之叹有三:一
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险,三叹战祸之烈。解析:要从作者写作的意图和这句话出现的位置等角度去分析。
(2017·全国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读懂诗歌】贡院里摆放着紫案,香烟缭绕,春天的和风又暖又轻,宽广的庭
中一清早就坐满了各地来应试的精英。举子们紧张肃穆地战斗,如同
衔枚疾走的士兵,只听见笔在纸上沙沙作响,仿佛春蚕嚼食桑叶的声
音。郡县里向京都献上贤才,首先重视的是品德操行,朝廷分等授官
叙爵,依赖着执政大臣。我感到惭愧的是身体衰弱多病心神已耗尽,
超群的英才全靠诸位来识别辨明。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
妙之处。参考答案: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比喻生动
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衬托出考场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
望的喜悦之情。解析:第一步:理解意蕴。试题下发后,举子们奋笔疾书,一片沙沙的声音,好似春蚕在吃
桑叶。第二步:多角度赏析。本题主要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首先,点出修辞手法,本句“下笔春
蚕食叶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次,具体分析,将考生们写字
的声音比作春蚕嚼桑叶的声音,生动地写出考生们应考的情形,以声
音衬托考场的寂静、庄严;最后,点出这样写所表现出的诗人的情
感——看到才华横溢的考生们内心流露出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一、理解炼句必备知识炼句形态诗句多为倒装、省略、叠加、铺展等外部形态炼句内涵着眼于修辞“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中,“溅”“惊”凸显了诗人的感时恨别之痛着眼于声韵讲究平仄,善用叠词,如“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中的“漠漠”“阴阴”,既使描摹的景物有姿态飞扬之感,又有音调抑扬、气韵流畅之作用炼
句位
置起承转合起开门见山,当头棒喝迂回入题,托物起兴承“承”指承接。有总承,有分承;有明接,有暗接“承”的作用是顺势而为、承接“起”句、蓄势铺
垫、伏笔照应炼
句位
置起承转合转“转”多指律诗颈
联,绝句第三句以及
词曲的“过片”①表现诗歌结构上的跌宕,给人
以“陡然一惊”之感②作者思路上的转换,由事及
理,由景及情,由物及人合“合”就是指诗词的
收束句①章法浑圆,呼应句首②卒章显志,感发意志
二、掌握赏析炼句艺术的关键环节1.准确、全面地判断句子运用的表达技巧要做到准确,首先要理解每种表达技巧的个性用途;其次要将读
懂诗句和把握诗句的内容实质这两者紧密结合起来。如果所给句子是
描写句,自然离不开描写技巧;如果是抒情句,自然离不开抒情技
巧。要做到全面,就要学会多角度分析,既要考虑表现手法、修辞手
法、抒情方式,也要考虑结构技巧,还要特别注意古诗结尾技巧。从表达方式看结尾技巧,主要有描写、抒情、议论三种作结方
式,重点是描写作结。描写作结主要有景物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
写三种;其中古人用得最多的是以景作结,它既要求最后一句写景,
还要保证倒数第二句一定不能写景,否则就是情景交融(或寓情于
景)。从修辞手法看结尾技巧,主要有比喻作结、以典作结、双关作
结、对比作结、疑问作结。疑问作结又有三种情况:一是有疑而问,
很常见;二是无疑却问(反问);三是明知故问(设问)。2.全面、具体地分析表达效果一般而言,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个方面:写景、造情、达
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
同时联系全文。全面分析既要从内容角度考虑,更要从情感角度考虑。具体说
来,主要有以下四个角度:①内容、主旨角度。看它在塑造形象上是否具体、鲜明、生动,
是否有利于主旨的表达。②思想感情角度。看它对思想表达是否突出、深化、升华,对情
感表达是否含蓄、强烈、丰富。③技巧自身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
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
其表达效果。④位置角度。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不同,其作用甚至手法就有所
不同。如首句有开篇点题、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
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
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具体分析就是把“赏”的过程和心得有层次地、令人信服地写出
来,不能笼统空泛,要结合具体诗句、词语进行分析。
三、掌握赏析炼句艺术的步骤第一步,理解意蕴弄懂所给句子的基本意思,把握其内容、情感的内涵,这既是赏
句的前提和基础,也是赏句的一个角度。第二步,多角度赏析(1)语言特点。句子倒装——错位的美;句子对仗——整齐的
美;适当省略——韵味悠长;长于炼字——凝练的美。(2)表达技巧。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角度。(3)结构(构思)特点。
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注】(节选)苏
轼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海南仙云娇堕砌,月下缟衣来叩门。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先生独饮勿叹息,幸有落月窥清尊。【注】本诗是苏轼于绍圣元年(1094),六十岁时在惠州贬所
所作。【读懂诗歌】在这松风亭下,在荒杂的荆棘丛里,两株寒梅俏然开放,花
蕊洁白如玉似冰;朝辉映耀它的艳容,显得分外明丽晶莹。莫不
是海南娇娜神女驾着仙云,深夜降临在寂静阶庭?听,正是这位
白衣仙子,在月下轻轻敲门。我酣梦已觉酒也醒,起身徘徊梅树
边;花姿在目,妙意存心,然而唯有长叹,终无一言。花儿说,
先生还是自饮美酒吧,不要再为我连连叹息;幸好在你清清的酒
杯里还有探看你的天边落月。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荆棘丛中盛开的梅花在初升的太阳光下明洁如玉,诗人不仅状其光
色,还写出梅花的品格。B.诗人独把“清尊”,酒醒梦觉,对此名花,尽享短暂的欢愉,忽有
妙意萌动,却终于无言。C.末二句以梅的口吻劝慰诗人,幸有月与酒为伴,可以忘怀一切,表
现诗人满足惬意。D.此诗意象优美,语言清新,感情深沉。诗人借梅自抒怀抱,人、梅
双关,浑化无迹。解析:
C项,“表现诗人满足惬意”错误。说“勿叹息”,说
“幸有”,是强作排遣口吻。2.诗中三、四句为人称道,清代纪昀评此二句:“天人姿泽,非此笔
不称此花。”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通过想象创造出梦幻般的境界;②以缟衣仙女喻梅花,
活画出梅花高洁的风采神韵;③诗人视梅花为知己,借梅花慰藉寂寞
心灵。解析:三、四句写诗人想象盛开的梅花仿佛是婀娜的海南仙子,驾着
仙云,穿着白衣,于深夜降临在寂静的阶前,在月下轻叩着诗人的门
扉,创造出梦幻般的境界。把盛开的梅花比作婀娜的海南仙子,分别
写出梅花的颜色洁白和飘飘如仙的韵致,活画出梅花高洁的风采神
韵。诗人写梅花不是原地开放,而是驾云而来,并且月下叩门,运用
丰富的想象(联想),视梅花为知己,赋予梅花无限情韵,借梅花慰
藉寂寞心灵。二、(2023·北京高考,节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五①)杜
甫锦官城西生事微,乌皮几②在还思归。昔去为忧乱兵入,今来已恐邻人非。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③。共说总戎云鸟阵④,不妨游子芰荷衣。【注】①此诗作于公元764年。杜甫于760年在成都营建草堂。762
年,严武入朝,杜甫送行至绵州。其后,成都发生兵乱,杜甫流亡至
梓州。764年,严武封郑国公、拜剑南节度使,再次镇守成都。②乌
皮几:包着黑皮的小桌。③息机:熄灭用世之心。④总戎:主帅。云
鸟阵:一种作战的阵法。【读懂诗歌】
我在锦官城西的家当不值一提,乌皮几在身边还是想回家。过去
离开是忧虑叛军入城乱杀,现在回来担心邻居是否安在。置身天地之
间更加缅怀古代政治修明的时局,回首过往深感未遇明主,早已厌倦
仕途,心甘情愿终隐此生。众人都在称赞主帅严武擅长“云鸟阵”,
作为游子的我不妨穿上那种用芙蓉花瓣做的衣服做个隐士。3.以下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锦官城西”句写诗人在成都生计微薄,感慨世事之艰难。B.“乌皮几”句,诗人借“乌皮几”表达了自己的思归之情。C.“昔去”句,诗人叙写昔日离开成都,担忧乱兵入城骚扰。D.“今来”句写诗人回到成都后,看到兵戈扰攘、物是人非。解析:
“今来”句的意思是现在回去担心成都经过战乱已物是人
非。“恐”字写出了诗人的担忧,而不是“看到”。4.杜甫的诗内涵深刻而丰富,往往一联就有多重意蕴。此诗“侧身天
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一联历来为人称道。请分析这一联有哪
些内涵。参考答案:①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命运的担忧;②不求仕途
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解析:本题重点考查学生对诗句内涵的分析评价能力。分析诗句
内涵,需要结合诗歌的创作背景、诗人的创作风格,抓住核心词
语分析。“侧身天地更怀古,回首风尘甘息机”的意思是诗人回
想起自己半生坎坷、仕途不顺,因此更加怀念古时的太平日子,寄身于天地之间,未遇明主,早已厌倦仕途,甘愿熄灭用世之心
而隐居。“更怀古”“甘息机”用语含蓄蕴藉,是理解诗句内涵
的核心点。“更怀古”,怀念的是古代太平日子,暗含了对当下
战乱的厌恶。杜甫认为战乱不仅让百姓流离失所、失去生命,更
给国家带来巨大破坏。由此可以看出诗人对战乱的痛恨,对国家、百姓的担忧。“甘息机”表面意思是熄灭用世之心,据此可以看出战乱对杜甫心态的打击。但这不一定是杜甫的真实心态,可以视作不求仕途的无奈和壮志难酬的隐痛。课时作业巩固提升03一、(2023·山东济南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登裴秀才迪小台王
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虽端居室内,却能遥望远山苍云,“望”字照应题目中的登
台,引出后面描写之景。B.颔联中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动静结
合,写出了秋原的空阔。C.颈联一方面间接表现了小台之高,一方面暗写了裴秀才居处和小台
深藏林壑的幽雅超尘。D.“好客多乘月”与《春江花月夜》中“不知乘月几人归”所抒发的
“乘月”之情是一样的。12345678910解析:
“好客多乘月”体现的是一种闲适之情,“不知乘月几人
归”体现的是一种思归之情,两句所抒发的“乘月”之情并不一致。123456789102.诗歌之妙讲究“言有尽而意无穷”。你如何理解诗中的“闲”字?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参考答案:①人的悠闲。首联“端居不出户”,没有过多人事的烦
扰,体现人闲。②景与境的安闲静谧。山林自在,鸟儿悠闲,秋原无
扰,营造了一个安闲诗境,境界安闲,人心安闲。③情的闲适。诗人
在好友裴迪的亭台上,遥望远山,赏飞鸟落日,与山林相伴,表现了
诗人寄情山水、与友相谐,远离人世争斗的宁静心境与诗意境界。12345678910解析:诗人起句便写端居室中,显得宁静安闲,不与世间接触。端居
室中,并不封闭,他眼望室外,遥望远山苍云,与自然结合,表达一
种恬淡适意的情怀,体现人的悠闲。颔联中,本为鸟在落日时飞上飞
下,被诗人表现为“落日”在“鸟边”落下;本为人在秋原上心闲意
静,诗人却说秋原在人心之外显得安闲;颈联表面上写自己只能看到
遥远的山林,而不见自己的屋檐,实际上表达的是心胸宽阔,视野博
大,寄情山水,早忘记了身边的琐琐屑屑,忘记了人世间的纷纷攘
攘,达到与自然冥合的境界。营造了一个安闲诗境,境界安闲,人心
12345678910安闲。尾联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风道骨的境界,乘着明月,等着友人,门无须关,窗不必闭,一切适意,一切自然,何等闲适!诗人在好友裴迪的亭台上,遥望远山,赏飞鸟落日,与山林相伴,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与友相谐,远离人世争斗的宁静心境与诗意境界。12345678910二、(2024·重庆沙坪坝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淮上遇洛阳李主簿【注】韦应物结茅临古渡,卧见长淮流。窗里人将老,门前树已秋。寒山独过雁,暮雨远来舟。日夕逢归客,那能忘旧游!【注】
韦应物于大历八年南下广陵谋事,大历九年无成而归。途
中,于淮水边已废弃的渡口偶遇李主簿。123456789103.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写出李主簿结茅而居的环境。古渡萧条荒凉,淮水流逝不返已
暗含下文人之将老的感慨。B.颈联写出深秋时节,孤雁飞过寒山,暮雨潇潇,舟自远方而来的情
景,情景交融,寓意深刻。C.尾联写“我”傍晚偶遇归来的李主簿,热情接待,旧情难忘。全诗
至此戛然而止,引人遐想。D.本诗运笔精细,言近旨远。诗歌既写出了李主簿的衰颓,也寄寓了
诗人自身怅然若失的情怀。12345678910解析:
“尾联写‘我’傍晚偶遇归来的李主簿,热情接待,旧情
难忘”错误,尾联是写李主簿傍晚时遇到北归的朋友,不忘旧情,热
情接待。123456789104.公众号“山城学术圈”言:“‘木’就是‘树’。”颔联“门前树
已秋”中的“树”能改为“木”吗?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参考答案:不可以。①“木”有干燥、疏阔、叶落枯黄的意蕴,
“树”相较则有湿润、绵密,树叶仍在枝头的意味。②颔联中“树已
秋”对应“人将老”,将老之人并未全衰,入秋之树叶也不应全枯而
凋零。③颈联的“暮雨”带有湿润的水汽,与带叶之树搭配更符合审
美意境,“木”给人只剩下枝干的印象。④尽管是秋季日暮之时,主
客境遇俱不佳,但老友相逢毕竟是乐事,用“树”而非“木”,更能
显出一些生机况味。12345678910解析:比较颔联中门前“树”或“木”的不同形象效果,“木”给人
以干燥、疏阔、叶落枯黄的意蕴,“树”相较则有湿润、绵密,树叶
仍在枝头的意味。从诗歌的意象分析可知,“树”的整体感与前一句
的“人”相衬,“树已秋”对应“人将老”,树已逢秋,人怎能不
老?有互文效果,将老之人并未全衰,入秋之树叶也不应全枯而凋
零,写出人与树的生命都进入萧瑟的衰老之境;门前树高大直立,孤
独更显,传神地描摹了李主簿衰颓的形象与凄凉的心境,寄寓着诗人
自己怅然若失的情怀,与人的孤独境遇融为一体,传达出复杂的人生
12345678910况味。从诗歌意境看,颈联的“暮雨”带有湿润的水汽,与带叶之树搭配更符合审美意境,而“木”给人只剩下枝干的印象,与诗歌的意境不符合。从表现的情感看,结合注释“韦应物于大历八年南下广陵谋事,大历九年无成而归。途中,于淮水边已废弃的渡口偶遇李主簿”可知,尽管是秋季日暮之时,主客境遇俱不佳,但此时老友相逢毕竟属于他乡遇故知的乐事,用“树”而非“木”,更能显出一些生机况味,让人聊以慰藉。可见,此处不可以把“树”改为“木”。12345678910三、(2024·黑龙江齐齐哈尔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茅堂检校①收稻二首(其一)杜
甫香稻三秋末,平田百顷间。喜无多屋宇,幸不碍云山。御夹侵寒气,尝新破旅颜。红鲜②终日有,玉粒③未吾悭。【注】
①764年春,严武再镇蜀,杜甫回到草堂,严武表荐杜甫为
检校工部员外郎。②红鲜:指红稻。③玉粒:指米、粟。12345678910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紧扣诗题,既交代收稻的季节,又着力描绘出收稻的情形。B.颔联写诗人因茅屋不多,远景开阔,可以欣赏美景的自适心境。C.颈联中“侵”字突出了深秋的寒意,“破”字突出了收获的喜悦。D.整首诗采用浅近的语言叙述所见,抒发所思、所感,通俗易懂。解析:
“着力描绘出收稻的情形”理解错误。首联“香稻三秋
末,平田百顷间”,交代了收稻的季节在“三秋末”,即深秋时节,
但“平田百顷间”是以白描手法描写了稻田的景象,并未着力描绘收
稻的情形。123456789106.“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中的“有”“未”与“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中的“有”“无”,在表意上有相似之处,表达的情感
却各有侧重,请结合诗句分析。参考答案:①“红鲜终日有,玉粒未吾悭”写诗人家中终日有红稻,
米粟也不曾对自己吝啬,“有”“未”在表意上都指向“有”,表达
了收获带来的喜悦。②“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写亲朋好友杳无
音信,老病孤苦的自己只有孤舟相伴,“有”“无”在表意上强调的
都是“无”,表现出诗人漂泊的孤单与苦痛。12345678910解析:本诗尾联句意:每天都有珍贵的红稻,珍贵的米粟也从未吝啬
过我。“有”是说诗人家中的红稻终日都有;“未”是说米粟对自己
从不吝啬。在表意上,无论是“有”,还是“未”,强调的都是
“有”,有收获,表达了收获带来的喜悦之情。“亲朋无一字,老病
有孤舟”句意:亲朋好友杳无音信,老病孤苦的自己只有孤舟相伴。
“无”是说亲朋好友音信全无,“有”是说陪伴自己的只有孤舟。在
表意上,强调的都是“无”,无音信,无人陪伴,表现出诗人漂泊的
孤单与苦痛。12345678910四、(2024·辽宁丹东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7~8题。题胡逸老致虚庵①黄庭坚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籯②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水观山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③?【注】
①胡逸老,生平不详;致虚庵,胡逸老的书房名。②籯
(yíng):竹箱。③灵台:指心。1234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年福建省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法规真题练习试卷B卷附答案
- 2024年光学纤维面板系列项目资金需求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第七章 面谈课件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实施方案范文
- 2024年适用职工劳动协议格式文件
- 2024年专业期货交易中介服务协议
- 扬州大学封志明老师预测《导游基础知识》模拟试题参考答案
- 设备设施运行维护管理方案5篇
- 2024年化工业品买卖协议
- 2024阁楼房屋销售协议模板
- 2024-2030年中国危化品行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前景展望报告
- 中国企业投资缅甸光伏发电市场机会分析及战略规划报告2024-2030年
- 2024年广东省深圳市中考历史试题
- 化工(危险化学品)企业主要负责人、安管员安全生产管理专项培训考核试卷(附参考答案)
- 2024年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卷及答案
- 《信息化项目验收工作规范》
- 2024年全国软件水平考试之高级网络规划设计师考试重点黑金模拟题(详细参考解析)
- 经济学题库(200道)
- 2024年巴西私人安保服务市场机会及渠道调研报告
- 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跨学科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4年江苏省连云港市中考英语真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