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的安全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_第1页
当前的安全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_第2页
当前的安全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_第3页
当前的安全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_第4页
当前的安全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当前的安全形势与中国外交战略2013年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外交政策出现了深度调整。尽管中国周边安全形势总体上处于可控状态,但传统安全问题与非传统安全问题依旧复杂多变。中美关系竞争的一面和战略互疑加深,美国对华继续奉行接触加防范的对冲战略,虽然推进的步伐有所放缓,但其接触程度更深的同时,防范的力度也明显加大;中国在东海、南海同相关国家的主权争议此起彼伏;中日关系因钓鱼岛争端和历史问题陷入紧张,对抗因素增加,经贸合作和社会交往大受影响,双边关系在未来若干年内难以获得实质性的改善;朝鲜半岛局势扑朔迷离,不能排除发生大规模冲突的可能性。去年11月十八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征程。我国经济经受住了严峻挑战,稳中向好、稳中有进。在外交方面,不断推出新理念;丰富了和平发展理论,阐明了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决心、路径和原则;继续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发出了中美合作共赢的积极信号;践行亲、诚、惠、容的理念,充实了周边外交的基本方针;提出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提升了中国外交的亲和力和感召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与塑造和平的周边环境将继续成为我国未来外交工作的两大着力点。下面分别从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和周边其他热点问题入手,分析我国当前面临的安全形势和外交战略。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一个总体稳定的中美关系是中国聚焦内部改革、顺利发展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之一。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具有不同社会制度、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的大国如何找到和谐相处之道,减少两国关系的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能否走出一条不同于“大国政治悲剧”的新路,是一个两国人民和政府都无法回避的重大考验。从大的方面来说,中美关系处理得好是世界之福,处理不好是世界之祸。中国领导人率先倡导中美努力发展“让两国人民放心、让各国人民安心的新型大国关系”,并强调指出太平洋之大,足以容纳崛起的中国与美国,体现出了面向未来的负责任与担当。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打破传统高层交往模式,赴美国加州与奥巴马总统举行“庄园会晤”,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两国元首进行了八个多小时的坦诚、务实会晤,宣告中美要破除上升大国与守成大国必然发生冲突的“历史宿命”,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今后的中美关系发展指明了大方向、画出了路线图。近年来中美关系的战略互信持续走低。美国为维持其世界霸权、维持其在亚太地区的主导地位,积极推行“重返亚太”战略。虽然美国官员和多数学者在各种场合一再说明,奥巴马政府的战略“再平衡”不是直接针对中国的,但美国高调重返亚太仍引发了中国对美国外交和军事战略的深度疑虑。美国的行为也佐证了中国的担忧:美国在中国周边组织一波连着一波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美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推波助澜,在钓鱼岛问题上坚持援引美日安保条约;美国高调宣称要将其海军力量和空中力量的60%部署到亚太地区,并已着手调整这一地区的美军兵力。在经济领域,美国主导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TPP)没有邀请中国参与谈判,也被视为与中国争夺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影响力。参与TPP谈判的12个国家,大部分都是中国周边国家,其经济规模占世界经济总量将近40%,贸易规模也超过了全球贸易额的40%。一旦TPP谈判成功,中国经济将面临美国带头制定的新规则的挑战。在中方看来,美国一直试图通过煽动、暗示周边国家在中国周边制造各种麻烦,保持一种在美国可控范围内的低烈度紧张,以求让中国在疲于应对的同时出现某种意义上的外交失误或国内情绪失控,从而减缓中国崛起的速度和质量,维护其在亚太的固有地位。中美互不信任不是偶发的,其根源在于双方根本利益的分歧和对未来发展走势的判断。中国担心美国的遏制,而美国则担心中国图谋其全球老大地位,长期萦绕在美国战略家心头的一个问题,就是“中国,这个世界‘老二’,究竟要干什么?”据盖洛普和《中国日报》在2012年4月联合开展的一项民调显示,在接受调查的美国人中,61%的成年人和63%的意见领袖认为中国在世界上不断增强的影响力对美国来说是件坏事。美国人很现实,很看重国力、能力,而不是看意图。十年前,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规模是中国的八倍,而现在这个数字已经减少到一倍多,并且根据两国经济增速的差异,这个差距还在进一步缩小。中国现在没有向美国挑战的意图,但是能力发展起来,意图很快会变,当然能力是需要长时间培养的。美国非常看重这个事实,如2010年中国工业生产总值超过美国。现在较多谈到中国的GDP超过日本,但实际上更具影响的是中国的工业生产总值超过美国,因为工业是现代国家实力的基础。美国过去的三个对手是德国、苏联和日本,在他们最辉煌的时候,工业生产总值只是接近美国的70-来,安倍认为战后自民党立党理念的两大目标只实现了一半,即在经济繁荣方面基本上是成功的,但在政治领域,即领导日本真正走出战后方面毋庸说是失败的。其所谓真正走出战后,即以废除外国“强加”给日本的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战后宪法为标志,实现日本的真正独立。现在,安倍认为这一使命已经历史性地落在了自己的肩上。安倍的主要目标是要取消和平宪法第九条对日本发展军力和使用武力的限制。德国是在彻底清算了历史罪孽之后才修改了宪法。日本恰恰相反,不仅没有彻底清算历史,且其保守势力的核心诉求就是要通过对曾经的侵略历史进行翻案来重塑国家的精神品格。此种政治文化使得日本修宪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在对外战略上,安倍借联美抗华,谋求与美国共同支配地区秩序,充当美国全球战略的亚洲主管。冷战后,日本的亚太外交主要以获得地区主导权为目标。然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政治影响力的不断上升,日本视中国为其地区主导权的主要竞争对手。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从中长期日本国家利益看,日本不会从容接受中国崛起的现实,也不会甘于丧失东亚“老大”的位置。相对于美国针对中国时的遮遮掩掩,安倍公开以中国为对手,一方面借助美国实现强兵出境的目标,另一方面,利用中国崛起和钓鱼岛问题制造“中国威胁论”,以图在日本国内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为修宪强兵铺路。此外,日本还拉拢周边国家,试图在日本、印度、澳大利亚和美国之间结成紧密联盟,以所谓“民主安全菱形”围堵中国。以上表明,安倍领导下的日本正在偏离战后长期坚守的和平发展轨道,丧失与周边国家缓解历史矛盾的耐心。安倍把对华强硬作为实现其战略目标的手段,这不仅使中日关系陷入僵局,而且有陷入对抗局面的危险。从目前现状看,中日关系已经大幅倒退,作为维护两国关系的社会基础甚至比邦交前还要差,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相信中日友好的人微乎其微。中国在处理对日关系上应该以更加坚定、自信的态度,采取冷静、务实、灵活的外交方针。首先,在中日关系的大方向上,应牢牢把握中日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方针。当前,日本在中日关系上主动挑起事端,主要是自信心的缺失、战略方向的迷失,具有一定必然性。为此,在应对日本外交、安全攻势时,应保持必要的心理预期,冷静分析、沉着应对,不随日本起舞,保持对日外交的连贯性和独立性。其次,在事关中国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等核心利益问题上,要高度重视。当前,中日围绕钓鱼岛问题,已经由初期口头争吵转变为战略意志、战略耐力的比拼。中国捍卫钓鱼岛主权,不仅是维护国家利益,也是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体现,应以坚定的态度回击日方的各种“小动作”,打消其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国要增加日本与中国对抗的综合成本。中国军队对东海防空识别区实施有效监管并频繁穿越宫古和宗古海峡,维权执法部门继续加强在钓鱼岛附近的常态化维权执法,有关公司企业据理依法开展东海油气田开发,将不断加大日本政府和军方承受的军事安全压力。同时,还要把握外交话语权,通过多种渠道阐明钓鱼岛问题的历史真相,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三、打开周边外交新局面过去一年中国面临的周边问题仍在僵持,南海问题、钓鱼岛问题、朝核问题,都没有取得根本性突破,短期内也看不到解决的方向和前景。但另一方面,我国通过一系列相互补充、互相配合的政策举措,初步打开了周边外交新局。随着中国经济力量和军事力量的日益壮大,菲律宾、越南等侵占我南海岛礁国家忧虑上升,利用美国重返亚太之机,主动激化南海争端并极力想拉拢美国介入,这种小国心态是可以理解的。对此,5月2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出访印尼时说:“中国有决心、有能力与东盟国家一道,把南海建设成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和合作之海。”10月,中央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提出了与周边国家“亲、诚、惠、容”的外交理念,确立了今后5至10年中国周边外交的战略目标、基本方针和总体布局。此次周边外交工作座谈会的召开,释放出最重要的信号,就是对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视程度大幅提升。“要使周边国家对我们更友善、更亲近、更认同、更支持,增强亲和力、感召力、影响力。”这就是说,我们的外交要从“挣钱”(为经济建设服务)转向“交友”(加强政治互信)。另一方面,中国先后提出了建设贯通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新丝绸之路”)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东南亚海上丝绸之路)、“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等一系列重大合作倡议,引起周边地区和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回应。周边外交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外交操作上的重点。我们重视周边,有几个理由:一个理由是在周边矛盾最集中。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矛盾主要就是两个:一是美国对我们不信任,试图通过再平衡“规制并引导”中国的行为;二是周边一些国家跟我们有具体的纠纷。美国对我们不信任,但是如果它真的要把这种不信任的情绪变成对我们的伤害,还是得在我们周边找麻烦。相比前几年,2013年南海争端发生了一些转变:越南变得比较低调,更多地谈与中国发展合作,但事实上小动作不断,如在海上进行油气资源勘探,在争议区做调查和开发,在争议区捕鱼,以及不断袭扰中方海域;菲律宾变得相当高调,年初把南海争端诉诸《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仲裁程序,5月又在仁爱礁采取动作,企图非法固化在仁爱礁的坐滩行动。中国针对菲律宾等个别国家在南海的侵权行为进行了斗争。7月15日,菲律宾外交部发表书面声明称,“菲律宾已不可能与中国继续就南海争议进行双边磋商”。这一声明,被舆论视为菲就南海问题单方面关闭了与中国谈判的大门。中国则继续通过外交努力来化解南海争端引发的地区不安。9月份,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启动了“南海行为准则”磋商,10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文莱和越南时,分别同文莱和越南方面就海上共同开发达成共识。2014年南海风波有可能出现大的争议点就是菲律宾去年年初提交的国际仲裁,2014年的3月31日会是个非常重要的坎,国际仲裁法庭会要求中国做出回应,如果中国拒绝做出回应,可能会拖到2014年的9月,如果中国再不做出回应,那可能国际仲裁法庭就会以自己的程序来行事。尽管最终产生的仲裁结果并无任何机构可以执行,中国可以不加理会,但还是可能面对国际舆论阵地的被动局面。尽管和个别的南海声索国关系出现了摩擦,中国与东盟总体上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中国倡议与东南亚国家联手打造“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发展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受到多国欢迎。东盟赞赏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也基本认同中国在南海问题上提出的“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中国-东盟关系能否经历南海问题的“大考”,关键在于正确评估地区战略态势。美国“重返”东南亚并不足以破坏中国-东盟关系,反而有助于缓解东盟对中国崛起的担忧和恐惧心理;不要高估美国在东盟的拉拢作用;作为长期以来中国与东盟不断改善的动力,合作仍是中国-东盟关系的主流,“共赢”仍将受到双方的共同维护。最后说一说朝鲜的形势。朝鲜去年进行第三次核试验后,中朝关系受到严重影响,朝鲜也受到了严厉警告。下半年朝鲜的行为稍微安分下来,但12月份金正恩清洗了姑父张成泽及其势力,又引发了国际社会对朝鲜政局是否能够稳定下来的新的疑虑。张成泽被称为是“亲华派”,中朝边境地区的两大经济合作项目是由张出面与中方谈判达成的。张被清洗,一度引发部分国内学者对中朝关系以及经贸合作做出悲观估计。2014年将是朝鲜国内和半岛局势至关重要的一年。在金正恩确立“惟一核心领导体制”后,其内外政策是因循守旧、继续逞强,还是真正踏上改革搞活之路,将有更为明晰的线索。无论朝鲜国内政局发生什么变化,朝鲜如要立足于半岛之上,始终都无法背弃中朝之间相互的战略纽带,中国是目前朝鲜生存和发展不可选择的主要依靠,朝鲜不能再对中国合情合理的利益和主张置之不顾了。在减少朝鲜及其他相关方不可预知性的基础上,推动中朝关系转圜,进而推动半岛局势转圜,是2014年中国半岛政策的努力方向。朝显示通过自我改革重返国际社会的勇气,并表明停止核活动和重返六方会谈的决心,将有助于增强中方的信心。四、中国外交更加奋发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来,一直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交战略上,新的领导集体冷静、理性,继续延续邓小平时代的和平发展战略方针,高度注重外交的主动谋划,强调“顶层设计”,注重“底线思维”。顶层设计是指大局的谋划,底线思维指我们在处理复杂的国际关系和周边局势时,既向最好的方向努力,也准备应付最坏的局面,要敢于担当。在处理朝鲜、伊朗核问题,以及与日本、菲律宾等主权领土斗争等问题,即显示了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的坚定决心,又有效管控了本来可能恶化的热点问题。这几年国内关于“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路线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过。现在基本上没有人公开质疑“韬光养晦”战略了,大家的注意力都放在了如何加大“有所作为”、更加“奋发有为”的方面。坚持和平发展的道路,是目前的历史阶段决定的。中国官方对自己的定位是这样的:1、历史发展的阶段: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们长期的国情。2、经济上我们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虽然35年经济发展成就辉煌,1978年人均是200美元,2012年是6200美元,上涨了30倍,但我们跟世界的平均水平是有差距的,2012年世界的平均值是9800美元,因此我们是发展中国家。3、政治定位,我们是所有大国中唯一坚持共产党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4、地缘政治的定位,有一定世界影响的东亚地区大国。5、面临台湾与大陆两岸分治的问题,我们仍然是分裂的国家。这五大特点,初级阶段,发展中国家,党的领导,地区大国,分裂中的国家,将五点合在一块,就是一个结论,发展还是硬道理。外交上寻求和平的环境,有利发展。多交友,少树敌,这是基本国情决定的。邓小平在战略上的遗言是韬光养晦,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寻求互利共赢。毛主席说过,中国应该是为世界做很大贡献。但是过去的一百多年时间里面,我们做的贡献太少了,我们应该做更多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习近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新华网,习近平: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新华网,2013年3月19日,/world2013-03/19/c--115083820_2.htm.学界也有一些有意思的说法,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院长王辑思说,中国的长远目标应是成为“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