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案与知识梳理(必修上册)_第1页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案与知识梳理(必修上册)_第2页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案与知识梳理(必修上册)_第3页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案与知识梳理(必修上册)_第4页
9.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高一语文教案与知识梳理(必修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教案一、课文导入【作者了解】我们首先猜个谜语,谜面是:良药苦口利于病(打一宋代词人)。这个人就是——辛弃疾。辛弃疾的祖父辛赞希望他成为大将之才,很崇拜西汉的名将霍去病,所以就给他取名叫“弃疾”。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中国历史上由行伍出身,以武起事,而最终以文为业,成为大诗词作家的只有一人,这就是辛弃疾。辛弃疾的词不是用笔写成,而是用刀和剑刻成的。如《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做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他的词不是用墨水来写,而是用血和泪涂抹成的。如《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写作背景】65岁高龄的辛弃疾于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在镇江任知府时写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首千古传诵的词作。辛弃疾文武双全,从小经历女真贵族的残暴统治后满怀强烈的民族情感,渴望收复中原。年仅二十一岁的他起义抗金,两年间取得辉煌战绩,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率万军南归,距写下该词时达四十三年。这四十三年间,辛弃疾仕途浮沉,却始终忧国忧民,一心主张抗金,只可惜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嘉泰四年,掌权大臣韩侂胄先后起用大批支持抗金之士以筹备北伐,闲废数十年的辛弃疾继而被任命为浙东安抚使,开禧元年春又被调任至镇江防要地京口。由此,辛弃疾一方面在紧锣密鼓的北伐声中熊熊燃起恢复中原的壮志豪情,另一方面叹息于自身无可奈何的孤危、忧心于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为。他登上京口北固亭怀古思今,抒发其复杂又真挚的情思,成就了这首气魄雄大而又悲壮苍凉的佳作。二、课文学习——从用典解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的词好用典,《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更是通篇用典。什么是用典?即引用典故,凡是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或语言文字的,就是“用典”。用典,有言简意丰,耐人寻味,表意委婉的作用。请从用典的角度入手,赏析作者运用了哪些典故,表达了什么情感?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共八句,总共运用了孙仲谋、寄奴、刘义隆、佛狸、廉颇五个人物相关的历史典故。(一)上片学习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①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孙仲谋是谁?即孙权,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有四兄弟,根据孙权的字,你认为孙权在排第几?为什么?古代兄弟排行按“伯、仲、叔、季”的顺序来排列。孙策,字伯符;孙权,字仲谋;孙翊,字叔弼;孙匡,字季佐。“千古”,是时代感,照应题目“怀古”;“江山”是现实感,照应题目“京口北固亭”。三国时吴国的皇帝孙权,在迁都建业(现南京)以前,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可是现在,像孙权这样的英雄已无处寻觅的了。诗人起笔便抒发其江山依旧,英雄不再、后继无人的感慨。辛弃疾对孙仲谋有溢于言表的钦佩之情,如在词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代指士兵),坐断(坐镇,占据)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②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中国古代将地面上的夯土高墩称为台,台上的木构房屋称为榭,两者合称为台榭。舞榭歌台,指歌舞场所。这个句子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那些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了。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①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寻常巷陌:极窄狭的街道。寻常,古代指长度,八尺为寻,倍寻为常,形容窄狭。引伸为普通、平常。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字寄奴。刘裕的祖先由北方移居京口,他本人生于京口,并于京口起兵北伐,灭南燕、后秦,又废晋帝,建立刘宋。一抹残阳照射着杂乱的衰草和枯树,这里有一条极窄狭的街道,人们传说就是当年南朝宋武帝刘寄奴的故居遗址。这一句转入寄奴刘裕的典故,实写刘裕的故居以开启下文。此处的“斜阳草树”、“寻常巷陌”化用了唐代刘禹锡的诗句“朱雀桥边野草花,写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由此隐喻一代枭雄刘裕孤寒(出身低微,家境贫寒)的身世,影射作者自己同样出身贫寒的背景,引发生命的共鸣。这是写眼前景,词人联想起与京口有关的第二个历史人物刘裕。写孙权,先想到他的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写刘裕,则由他的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②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当年:指刘裕为了恢复中原大举北伐的时候。刘裕曾两次帅晋军北伐,收复洛阳、长安等地。金戈铁马:金戈,用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都是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这是回忆刘裕的功业。这三个句子,表达了辛弃疾对刘裕的功业无限景仰的感情。可是刘裕这样的英雄,他的历史遗迹,现在也是同样地找不到了,只有那“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们传说曾是他的故居。这里暗含了当世无人的感慨。刘裕当年北伐的英姿飒爽,不由得激起辛弃疾恢复中原的热切期望。作者当年“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沙场气概与“气吞万里如虎”的英勇杀敌何其相似。只是相比刘裕那般立下盖世伟绩并开创南宋朝,作者未免不叹息于自身的怀才不遇、壮志未酬。上片四句中,辛弃疾借古人抒今情,追慕了曾在京口起兵的孙权、刘裕两位英雄的丰功伟绩,流露出作者对英雄钦佩与羡慕之情,伤感物是人非的沧桑。作者由此含蓄地感慨自身的壮志难酬,表达出收复中原的强烈心愿。(二)下片学习1、“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草草:指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由于好大喜功,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封狼居胥:狼居胥山,汉朝霍去病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于是“封狼居胥山,禅于姑衍”。积土为坛于山上,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赢得仓皇北顾:宋文帝刘义隆命王玄谟率师北伐,为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击败,魏趁机大举南侵,直抵扬州,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赢得,落得。北顾,向北观望,宋文帝于兵败后写诗:“北顾涕交流”。后梁武帝将“北固亭”改名为“北顾亭”,寓“北望中原,企图恢复”之意。北顾,在本词中表示的意思是,元嘉以后再也不敢谈论收复失地的事情,“对中原失土,仅能北顾而已”。元嘉年间,宋文帝草率用兵,兴师北伐,想要再建汉朝霍去病封狼居胥山那样的丰功伟业,却落得“仓皇”逃窜,大败而归,从此再也不敢侈谈什么收复,对中原失土仅能“北顾”而已。南朝宋文帝刘义隆“自践位以来,有恢复河南之志”。他曾三次北伐,都没有成功,特别是元嘉二十七年(450年)最后一次,失败得更惨。辛弃疾是在语重心长地告诫南宋朝廷:要慎重啊!你看,元嘉北伐,由于草草从事,“封狼居胥”的壮举,只落得“仓皇”与“北顾”的哀愁。这句中的“封狼居胥”是典中套典地用了汉代名将霍去病的典故。下片首句用史实影射现实,借谴责刘义隆仓促北伐而遭惨败的谬举来警示当权者忌草率出兵,展现了作者对北伐大业深谋远虑的大智慧。但是,腐败的南宋统治者听不进辛弃疾的逆耳之言,执意盲目北伐,结果又一次大败,韩侂胄也因此命归黄泉。2、“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作者于公元1162年即宋高宗赵构绍兴三十二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公元1205年即宋宁宗赵扩开禧元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共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指当年扬州地区,到处都是抗击金兵南侵的战火烽烟。路,宋朝时的行政区划,扬州属淮南东路。四十三年过去了,现在向北遥望,记忆还很清晰,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四处狼烟,抗击金兵的浪潮此伏彼起。从这一句开始,词由怀古转入伤今,从深远的史实拉向作者的经历。作者追忆四十三年前率万军南归的场景,随处是金兵入侵的战况依旧历历在目,始终不能忘记战争的残酷与国家所受的耻辱,永怀收复中原的心愿。该句并无用典,而是作者为国效力、戎马生涯的缩影,既抒发因恢复中原的宿愿始终未能实现的苦闷,也流露出忧国忧民之情。3、“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佛狸祠:佛狸,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字。他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即在现在江苏省六合县东南,在山上建立行宫,后来改为祠庙,称佛狸祠。神鸦社鼓:吃祭品的乌鸦和社日祭神的鼓声。说明中原人们已经忘却战败的历史。社日,古代祭土神的日子。哪忍心回想往事啊,如今在敌占区里,北魏皇帝佛狸的庙前,香烟缭绕,乌鸦争吃祭神的供物,人们欢呼雀跃,社日的鼓声震天动地!“回首”应接上句,由回忆往昔转入写眼前实景。佛狸,后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他击败宋文帝,率军追到瓜步山,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佛狸是北魏的皇帝,距南宋已有七八百年之久,北方的百姓把他当作神来供奉,辛弃疾看到这个情景,为什么就不忍回首当年的“烽火扬州路”?原来辛弃疾是用“佛狸”代指金主完颜亮。四十三年前,完颜亮发兵南侵,曾以扬州作为渡江基地,而且也曾驻扎在佛狸祠所在的瓜步山上,监督金兵抢渡长江。以古喻今,佛狸很自然地就成了完颜亮的影子。今天“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与“四十三年,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的对比,当年沦陷区的人民与异族统治者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烽烟四起,但现在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忘记了自己是宋室的臣民,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这是多么痛心的事情啊。以此正告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也就非我所属了!4、“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被谗入魏。后来秦兵攻打赵国,赵王有意起用,遣使问讯。廉颇一饭斗米,肉十斤,披甲上马,以示能战。使者受廉颇政敌郭开贿赂,回来谎报赵王说:“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罢。三遗矢,多次拉屎。最后借用廉颇的典故自况,叹息自身境遇的悲哀。这个典用得很贴切,内蕴非常丰富。一是表白决心,和廉颇当年服事赵国一样,忠心耿耿;二是显示能力,自己和当年廉颇一样,老当益壮;三是抒写忧虑,廉颇为奸人所害,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作者忧心自己可能重蹈覆辙。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果然韩侂胄一伙人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三、结束辛弃疾报效国家的心愿在他的词中经常提到,如《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写水)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写山)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阑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写自己)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季鹰典:我不会思念家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许汜典:我不是贪图名利)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桓温典:我不忍虚度时光)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但世上的事并不能心想事成。南归以后,他手里立即失去了钢刀利剑,就只剩下一羊毫软笔,他也再没有机会奔走沙场,血溅战袍,而只能笔走龙蛇,泪洒宣纸,为历史留下一声声悲壮的呼喊、遗憾的叹息和无奈的自嘲。(楚地辽阔千里,时值清爽秋节,大江滔滔流向天际,秋色无涯无边。纵目望去,远方群山,姿态万千,苍翠挺拔的青山有如碧簪,层峦叠嶂的山峰好比螺髻。但现在,它们正在诉怨说苦,献愁供恨。夕阳正在西沉,空中传来孤雁阵阵凄厉的叫声,一位江南游子伫立楼上向中原故土瞭望。宝刀吴钩在手中把玩,看了又看,把栏干拍了,一遍又一遍,但是没有人能够领会,我登临楼台的用意。不要说切碎煮熟的鲈鱼味道鲜美,脍炙人口,秋风早已吹遍大地,张季鹰有没有回乡归隐呢?如果像许汜一样,在山河破碎、国难当头的时候,只管自家发财致富,买田置屋,怕会羞于看见才气横溢的刘备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