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1/24固废分类管理优化策略第一部分固废分类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2第二部分分类体系及标准制定完善 4第三部分收集运输体系优化与保障 7第四部分处理处置技术创新与应用 9第五部分市场机制健全与激励措施制定 13第六部分公众参与教育及宣贯 15第七部分监管制度体系建立与完善 18第八部分信息化建设与智慧管理 21
第一部分固废分类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关键词关键要点固废分类管理现状
1.分类标准不统一,分类难度高:不同地区、行业固废分类标准不尽相同,导致混杂处理现象严重。
2.分类意识薄弱,公众参与率低:公众对于固废分类知识匮乏,分类意识淡薄,参与分类活动的意愿较低。
3.分类设施不足,配套体系不完善:分类收集容器、中转站等基础设施数量不足或分布不合理,回收利用体系不健全。
固废分类管理问题
1.混杂处理率高,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分类不彻底,可回收固废被混入生活垃圾中,导致回收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2.分类处置不规范,二次污染问题突出:不规范的分类处置方式,如填埋、焚烧处理不达标,易产生环境污染,危害人体健康。
3.政策法规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针对固废分类的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或执行不力,缺乏有效的监管和处罚措施,影响分类管理效果。固废分类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1.固废分类管理现状
1.1法律法规完善
《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相继出台,明确了固废分类管理的责任制、分类标准、处置要求等。
1.2组织体系建立
各地均成立了固废分类管理领导小组,制定了分类管理规划,建立了分类收集、运输、处置体系。
1.3分类标准规范
《生活垃圾分类标准》等标准明确了不同类型固废的分类细则,为分类管理提供了技术依据。
2.固废分类管理问题
2.1分类意识薄弱
公众对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分类参与率低,混投混放现象严重。
2.2分类体系不完善
分类标准存在差异,导致不同地区垃圾分类方式不统一,造成混乱和不便。
2.3收集运输不便
分类收集容器不配套,垃圾收集点位少,垃圾清运不及时,影响分类效果。
2.4处置设施不足
分类处置设施建设滞后,导致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等无法有效处置,造成二次污染。
2.5技术支撑不足
智能化分类、分类监管等技术手段应用不足,难以有效监督和评估分类管理效果。
3.固废分类管理数据
3.1分类参与率
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约为65%,其中城市地区高于农村地区。
3.2分类收集量
2022年,全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量约3.4亿吨,厨余垃圾和其他可回收物占比约40%。
3.3分类处置率
全国生活垃圾分类处置率约70%,厨余垃圾、可回收物等的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率约30%。
3.4处置设施分布
截至2022年,全国建成分类处置设施1.6万余个,其中厨余垃圾处置设施约4000个,可回收物处置设施约1.2万个。
4.固废分类管理经验不足
4.1国外经验
欧盟、日本等国家推行垃圾分类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可借鉴其分类标准、收集运输体系、处置技术等。
4.2国内试点经验
上海、北京等城市已开展分类试点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可以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教训。第二部分分类体系及标准制定完善关键词关键要点主题名称:科学分类体系
1.遵循国家标准和地方实际,建立符合本地特色的分类体系,明确不同废弃物类别和处置方式。
2.细化分类标准,明确不同废弃物类别之间的界限,避免混杂处置影响资源化利用。
3.定期修订分类标准,及时纳入新产生的废弃物类型,保证分类体系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主题名称:完善分类指引
分类体系及标准制定完善
固体废物分类体系及标准是固废分类管理的基础性要素。构建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分类体系和标准,是提高分类效率和效果的关键。
一、分类体系优化
1.科学分类原则
固废分类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
*危险性原则:优先考虑废弃物的危险特性,将危险废物与一般废物区分开来。
*资源化原则:将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分类收集,便于资源化利用。
*减量化原则:倡导源头减量,鼓励减少废弃物产生。
*可操作性原则:分类体系应简单易行,符合居民生活习惯和管理实际。
2.分类类别划分
根据不同地区、行业、废弃物特性等因素,分类体系的具体类别划分应因地制宜。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类:
*可回收物:纸张、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循环利用的废弃物。
*有害垃圾:废电池、废灯管、废药品等对人体健康和环境有害的废弃物。
*厨余垃圾:果皮、蔬菜残渣等可生物降解的废弃物。
*其他垃圾:除上述类别外的其他不可回收、不可降解的废弃物。
3.分级分类
针对不同废弃物的特性和利用方式,可进一步细化分类体系,实行分级分类。如:
*可回收物:按材质细分类为废纸、废塑料、废金属、废玻璃等;
*有害垃圾:按危险程度细分类为剧毒、有毒、有害等。
二、标准制定完善
分类标准是指导分类收集和运输处置的依据。完善的分类标准应明确:
1.废弃物的定义和范围
清晰界定不同类废弃物的具体范围,避免混淆和误分。
2.分类鉴别方法
提供科学、实用的分类鉴别方法,便于居民和管理人员准确分类。
3.分类标志标示
统一废弃物分类标志,明确不同类废弃物的收集容器或投放场所。
4.包装、贮存和运输要求
规定不同类废弃物的包装、贮存和运输要求,确保安全、规范的管理。
5.分拣处理技术
明确不同类废弃物的分拣处理技术,为后续资源化和无害化处置提供技术支撑。
完善的固废分类体系和标准有利于:
*明确分类责任,提高居民分类意识和参与度。
*规范分类行为,减少混放、错分现象。
*提高分类效率,提升资源化利用率和无害化处置水平。
*为固废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固废管理体系化和精细化。第三部分收集运输体系优化与保障关键词关键要点优化收集运输网络布局
1.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构建固废收集运输网络,实现智能化调度和优化路线规划,减少空驶率和成本。
2.采用车联网技术,实现实时车辆定位监控,提升运输效率和安全性,并为公众提供及时信息。
3.探索无人驾驶清运车辆的应用,提高垃圾转运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降低运营成本。
建立高效的收集运输设施
1.设计和建设标准化的垃圾收集容器和转运站,满足不同类型的固废分类需求,提高收集和转运效率。
2.推广使用智能垃圾箱,实时监测垃圾量,优化收集频率,减少溢出和异味问题。
3.探索将垃圾收集运输设施与其他城市基础设施相结合,例如在地下管道系统中设置气力输送管,提升整体城市宜居性。收集运输体系优化与保障
收集体系优化
*分类投放的规范化:制定统一的垃圾分类投放标准,完善垃圾桶和分类标识系统,规范居民和单位的垃圾投放行为,提高分类准确率。
*收集时段的科学规划:根据垃圾量分布情况,科学划定收集时段,避免垃圾堆积和二次污染,提高收集效率。
*细化收集方式:针对不同垃圾种类采取不同的收集方式,如源头分类、定时定点收集、上门收集等,满足不同垃圾类型的收集需求。
运输体系优化
*合理确定转运场位置:根据垃圾量分布和运输线路,合理布局转运场,缩短垃圾运输距离,提高转运效率。
*优化运输线路: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优化运输线路,缩短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
*合理配置运输车辆:根据垃圾量和运输距离,合理配置不同容量和类型的运输车辆,提升运输能力和效率。
监管体系保障
*完善监督执法机制: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监督执法体系,加强对收集运输环节的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行为,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
*建立联合执法机制:建立跨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协调各相关部门的执法力量,形成执法合力,确保垃圾分类管理的有效实施。
*探索科技赋能监管:应用物联网(IoT)、人工智能(AI)等技术,实现垃圾收集运输的实时监控,提高监管效率和准确性。
设施设备保障
*完善收集设施:配备足量的分類垃圾桶、分类收集亭、二次分拣设备等,满足垃圾收集和分类需求。
*升级运输车辆:采用低排放、高效率的运输车辆,降低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污染。
*建设智能化转运场:利用智能化设备,提升转运场的运作效率,实现垃圾分类的精细化管理。
人员队伍保障
*加强人员培训:定期开展垃圾分类知识和技能培训,提升收集运输人员的专业能力,确保垃圾分类管理的规范化。
*建立激励机制:制定激励政策,奖惩分明,激发收集运输人员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意识。
*优化人员配置:根据垃圾量分布和收集运输需求,合理配置人员,确保收集运输任务的顺利完成。
协同配合保障
*街道社区协同:加强与街道社区的合作,做好居民宣传教育和垃圾分类引导工作,提高居民参与度。
*市容环卫协同:市容环卫部门负责道路清扫保洁,与垃圾分类收集运输部门协同配合,确保街道环境整洁卫生。
*执法部门协同:与城管、公安等执法部门协同,查处违法倾倒、乱扔垃圾等行为,营造良好的执法环境。第四部分处理处置技术创新与应用关键词关键要点焚烧发电技术
1.采用高效低排放的焚烧炉技术,通过烟气净化系统大幅减少有害物质排放,实现清洁焚烧。
2.采用余热回收系统,利用焚烧产生的热能发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3.利用焚烧灰渣作为建材或改良土壤的原料,减少填埋需求。
生物处理技术
1.厌氧消化技术,利用厌氧微生物将有机废物分解为沼气,沼气可用于发电或作为燃料。
2.堆肥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将有机废物转化为富含有机质的土壤改良剂。
3.生物除臭技术,利用微生物降解废物产生的异味,改善环境卫生。
资源化利用技术
1.废塑料回收技术,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将废塑料转化为再生塑料原料。
2.金属回收技术,通过熔炼、精炼等手段将废弃金属回收利用,减少原生金属开采需求。
3.玻璃回收技术,通过熔融成型等工艺将废玻璃转化为再生玻璃制品。
减量化技术
1.源头减量,通过改变生产工艺、优化包装材料等措施减少废物产生量。
2.可再生材料替代技术,以可生物降解或可回收材料替代传统不可降解材料,减少废物危害。
3.减量化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减量化管理制度,提升人员减量化意识和行为。
信息化管理技术
1.废物分类智能识别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废物进行自动分类识别,提高分类效率。
2.废物资源交易平台,建立废物信息共享平台,促进废物资源协同处置和利用。
3.废物溯源追责系统,利用区块链技术等技术手段,实现废物处置全过程跟踪溯源,提高责任追究效率。
政策激励机制
1.建立健全固废分类管理法律法规,明确各方的责任和义务。
2.实施绿色金融激励政策,为固废分类处理处置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3.完善固废分类计量收费机制,通过经济杠杆引导废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固废分类管理中处理处置技术创新与应用
1.生化技术
生物处理技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对固废进行降解和转化,包括厌氧消化、堆肥、生物淋滤和生物强化。
*厌氧消化:将有机固废在缺氧条件下转化为沼气和稳定化的消化液,产生清洁能源并减少有机物。
*堆肥:在好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有机固废,产生营养丰富的土壤改良剂。
*生物淋滤:微生物对填埋场渗滤液进行生物降解,去除污染物,降低环境风险。
*生物强化:利用特定微生物菌群增强固废降解效率,提高处理效果。
2.热处理技术
热处理技术通过高温对固废进行处理,包括焚烧、热解和气化。
*焚烧:利用高温焚化固废,产生热能和烟气,需配备烟气治理设施。
*热解:在无氧或低氧条件下,高温分解固废,产出燃气、液体和固体残渣。
*气化:在高温条件下,固废与气化剂反应,产出合成气,可用于发电或生产其他燃料。
3.机械生物处理技术(MBT)
MBT将机械分选与生物处理相结合,实现固废的资源化和减量化。
*机械分选:利用机械设备对固废进行分类,分离可回收利用的部分。
*生物处理:将有机固废进行厌氧消化或堆肥,减量化和稳定化。
4.先进氧化技术(AOP)
AOP利用光催化、电化学氧化和Fenton反应等技术,通过氧化作用降解固废中的难降解污染物。
*光催化:利用半导体催化剂在光照下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电化学氧化:通电电解,产生活性氧自由基,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Fenton反应:利用过氧化氢和铁离子,产生羟基自由基,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
5.新兴技术
*等离子体技术:利用等离子体产生的高能粒子轰击固废,破坏其化学键,实现降解。
*微波技术:利用微波加热固废,快速高效地降解有机物,同时杀菌消毒。
*超临界流体技术:利用超临界流体的溶解和萃取能力,对固废中有害成分进行去除。
技术应用案例
*上海市洋泾固废焚烧发电厂:采用先进的焚烧技术和烟气治理系统,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同时产生清洁能源。
*青岛市钱家岛垃圾填埋场:采用MBT技术对生活垃圾进行处理,实现垃圾减量化和资源化利用。
*北京市清河垃圾填埋场:采用生物淋滤技术对填埋场渗滤液进行处理,降低其污染性,保护地下水环境。
*重庆市万州区龙宝垃圾焚烧发电厂:采用等离子体协同焚烧技术,提高焚烧效率,减少有害排放。
*深圳市特区垃圾填埋场: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从电子垃圾中提取有价金属,实现资源回收。
应用效果
这些技术创新促进了固废分类管理的优化,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
*提高了固废处理效率,减少了环境污染。
*实现固废资源化利用,节约资源。
*降低了固废填埋量,缓解了填埋压力。
*降低了固废焚烧过程中有害气体的排放,改善了空气质量。
*提取了固废中的有价金属和有害物质,促进了循环经济的发展。第五部分市场机制健全与激励措施制定关键词关键要点【市场机制健全】
1.建立完善的固废回收利用市场体系,通过价格杠杆调动回收企业积极性,促进再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产业发展。
2.推行固废综合利用交易平台,为供需双方提供便捷的信息交互渠道,提升固废资源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3.完善固废处置收费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处置价格体系,引导企业降低固废产生量,促进固废减量化和无害化处理。
【激励措施制定】
市场机制健全与激励措施制定
一、市场机制健全
1.建立固废分类处理收费制度
*对固废产生者收取分类处理费,根据废物类型、分类质量和处理方式确定收费标准。
*费用可用于补贴分类处理企业、垃圾焚烧发电厂和废物资源化利用企业。
2.建立固废资源化利用市场
*设立固废资源化利用交易平台,促进废物与资源利用企业的对接。
*政府可提供税收优惠、贷款贴息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参与固废资源化利用产业链。
3.健全废旧物资回收体系
*完善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建立废旧物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企业。
*通过回收补贴、积分兑换等方式,鼓励居民参与废旧物资回收。
二、激励措施制定
1.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
*对固废分类处理企业、资源化利用企业提供财政补贴。
*对固废分类处理设备、技术升级改造等项目给予税收优惠。
2.荣誉表彰和宣传奖励
*表彰固废分类先进单位和个人,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固废分类意识,引导形成良好习惯。
3.信誉体系建设
*建立固废分类和资源化利用信誉体系,对分类质量好的产生者给予奖励,对分类质量差的产生者进行处罚。
*信誉体系与企业信用挂钩,影响企业融资、信贷和招投标等。
4.政策优惠与差别化管理
*对固废分类管理水平较高的区域,给予政策优惠和支持。
*对固废分类管理水平较低的区域,实行差别化管理,加强监督执法。
三、案例分析
1.上海市固废分类收费制度
*实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收费制度,分类投放的垃圾费用较低,未分类投放的垃圾费用较高。
*垃圾分类收费制度有效促进了居民分类投放的积极性,分类准确率大幅提升。
2.浙江省固废资源化利用补贴政策
*政府对固废资源化利用项目给予财政补贴,推动了固废资源化产业链的发展。
*2021年,浙江省固废资源化利用率达到80%以上,为省内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3.北京市固废分类信誉体系
*北京市建立了固废分类信誉体系,对分类质量好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分类质量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处罚。
*信誉体系有效促进了固废分类的落实,分类投放率明显提高。第六部分公众参与教育及宣贯关键词关键要点公众认知培养
1.加强垃圾分类知识的普及力度,通过多渠道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垃圾分类重要性和意义的认识。
2.利用新媒体平台、社区活动、科普讲座等多种形式,深入浅出地向公众讲解垃圾分类的原理、方式和好处。
3.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践,通过亲身体验增强对垃圾分类的理解和认同感。
宣传推广策略
1.结合不同人群的特点和需求,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精准触达目标受众。
2.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理念和知识,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3.借助短视频、网络直播等新兴传播手段,创新宣传方式,吸引更多年轻群体的关注和参与。公众参与教育及宣贯
1.宣贯基础
*建立统一规范的固废分类宣教体系,明确宣教目标和内容,编制宣教手册、宣传彩页等宣教材料。
*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平台,开展广泛有效的宣传教育。
2.建立参与机制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听取公众意见,提高公众对固废分类管理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组织公众代表参与固废分类管理决策和监督,建立固废分类管理公众监督员制度。
3.分层宣贯
*学校宣贯:将固废分类知识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开展课堂教育、课外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固废分类意识和习惯。
*社区宣贯:在社区开展固废分类宣传讲座、科普展等活动,向居民普及固废分类知识,引导居民参与固废分类。
*企业宣贯:对企事业单位开展固废分类培训,提高员工固废分类技能,促进企业内部固废分类管理。
*农村宣贯:在农村地区开展固废分类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对固废分类重要性的认识,指导农民进行固废分类。
4.创新宣贯方式
*移动平台宣贯:开发手机APP、小程序等移动平台,提供固废分类查询、垃圾分类、积分兑换等功能,提高公众参与度。
*游戏化宣贯:设计固废分类游戏,寓教于乐,提升公众宣贯效果。
*体验式宣贯:组织公众参观固废分类处理设施,让公众亲身体验固废分类过程,加深对固废分类的理解。
5.宣贯效果评估
*定期开展公众固废分类知识调查,了解公众对固废分类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对宣贯活动进行评估,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宣贯策略。
*根据评估结果,调整宣贯内容和形式,提高宣贯效果。
6.宣贯数据支撑
据统计,截至2023年,全国已建成46个国家固废分类示范城市。这些示范城市通过实施广泛的公众参与教育和宣贯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公众对固废分类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显著提高,部分城市居民分类投放率已达80%以上。
*公众固废分类意识增强,形成了固废分类的良好社会风尚。
*固废分类行业发展迅速,出现了大量固废回收利用企业,促进了资源循环利用。
结论
公众参与教育及宣贯是固废分类管理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统一的宣教体系、建立参与机制、分层宣贯、创新宣贯方式、开展宣贯效果评估,可以有效提升公众对固废分类的知晓度、参与度和意识,推动固废分类管理工作深入开展。第七部分监管制度体系建立与完善关键词关键要点政策规范与制度体系建设
1.建立健全固废分类管理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明确各级政府、企业和公民的责任和义务。
2.完善固废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处置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固废分类设施和运营的监管。
3.加强固废分类监督检查和执法,严格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效的监管体系。
监管责任体系构建
1.明确各级政府在固废分类管理中的职责分工,建立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管理体制。
2.建立健全行业监管体系,加强对固废处理行业准入、资质、运营等方面的监管。
3.赋予环保部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市场监管部门等相关部门监管职责,形成分工明确、权责清晰的监管责任体系。监管制度体系建立与完善
一、健全法制体系
1.制定和完善固废管理方面的上位法
-修订《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固废分类监管的责任主体、制度体系、奖惩措施。
-制定《固体废物分类管理条例》,细化固废分类的管理要求、技术规范、监督执法等内容。
2.制定配套的规范性文件
-制定《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细化生活垃圾分类的标准、收集方式、处置流程。
-制定《危险废物分类管理办法》,明确危险废物的分类原则、分级标准、处置要求。
-制定《医疗废物分类管理办法》,规定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处置规范。
二、建立监督执法机制
1.完善监管体系
-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监管网络,明确各级政府的监管职责。
-组建专业监管队伍,提高监管人员素质和执法能力。
2.强化日常监管
-开展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监督固废分类管理单位的分类情况、设施设备运行、记录台账等。
-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固废分类管理数据库,实时监测和预警违规行为。
3.严厉处罚违法行为
-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规定,对违反固废分类管理规定的行为给予行政处罚。
-建立信用管理体系,将固废分类违规行为纳入企业信用评价,影响企业投融资等活动。
三、构建社会共治体系
1.加强公众参与
-开展固废分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分类知识。
-建立公众举报平台,鼓励群众参与固废分类监管。
2.推进企事业单位参与
-要求企事业单位建立固废分类管理制度,承担分类收集、处置的责任。
-对在固废分类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企事业单位给予表彰和奖励。
3.发挥社会组织作用
-支持社会组织开展固废分类志愿服务,协助政府开展宣传教育和监督执法。
-探索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共同推进固废分类管理。
四、推进技术支撑体系建设
1.研发智能分类技术
-研发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应用于固废分类回收和处置环节。
-建设智能分类设备,提升分类效率和准确性。
2.完善处置设施体系
-加快固废处置设施建设,确保分类收集的固废得到科学处置。
-推广无害化、资源化处置技术,提高固废利用率。
3.建立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设固废分类管理信息化平台,整合数据、实现资源共享。
-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支撑监管决策和绩效评估。
五、加强督导考核
1.建立督导机制
-定期开展固废分类管理督导,检查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的履职情况。
-对督导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建议,跟踪督促整改落实。
2.完善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固废分类管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评估各地分类工作成效。
-将绩效考核结果与政府奖惩挂钩,促进各地重视和落实固废分类工作。第八部分信息化建设与智慧管理关键词关键要点固废信息化平台建设
1.构建统一的数据平台,整合固废产生、收集、运输、处理等环节信息,实现数据共享和互联互通。
2.应用物联网技术,实时监测固废收集点、运输车辆和处理设施运行状态,提高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3.开发移动端应用,为居民和企业提供便捷的固废分类查询、预约收运、投诉举报等服务。
智慧垃圾分类体系
1.智能垃圾桶,通过传感器技术识别垃圾类型,提供分类指导并进行数据采集。
2.智能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黄山学院《电影编剧》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黄山学院《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自动控制原理》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中外文化交流专题》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师范学院《羽毛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做视频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工学院《汽车理论》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淮阴工学院《现代分离方法与技术》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DB6505T193-2024葡萄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 建筑装饰空间规划与布局设计案例考核试卷
- 家政服务合同终止协议
- DZ∕T 0295-2016 土地质量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正式版)
- 肾内科相关专业知识:肾内科测试题(题库版)
- 民族民间体育知到智慧树网课答案
- 2024年医院见习护士聘用合同(二篇)
- JT-T 1488-2024 网络平台道路货物运输服务规范
- 手术室患者安全转运
- 地面工程油气集输工艺介绍
- 出口退税“一本通”电子手册
- 安全管理人员个人述职
- 小区消防演练方案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