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问题资源大全_第1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问题资源大全_第2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问题资源大全_第3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问题资源大全_第4页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问题资源大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问题

初中思想品德课情境问题的解决指导研究

(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思想品德课强调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学

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它要求关注情境问题的解决指导首先要关注创设教学

情境的探索,关注情境问题的解决指导更要关注诱导学生主动探究模式的实验。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需求。立足自主探究,关注学生形

成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及时利用情境,并以情境为契机沉淀提升学生解决问题

的方法。引入情境是问题解决方法形成的基础,分析情境是问题解决方法形成的

关键,回归情境是问题解决方法落实的中心。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中来学习教材基本理论知识及观点,从而既有效地解决思想品德课教材相

对滞后的矛盾,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帮助学生生动形象、深刻

掌握教学内容。同时,在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践中也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问题,

它也给予我们一些关于情境问题解决指导研究的教学启示,也将有助于我们在教

学过程中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思品课情境问题情境引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解决指导

一、问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及意义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对课堂教学实施的建议,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导向,强调

课堂教学联系生活实际,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这必定要求教师要利用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在社会生活实践与体验中,通过

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

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进一步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培养学生情境问题

分析的能力。同时,情境教学也能够为具体了解初中学生思品课情境问题分析水

平,分析其障碍及其形成的原因,为进一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及研究,探索初中

学生思品课情境问题分析能力的对策做好准备。而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

不断深入,人们日益关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

思维和实践能力,已经成为当代教育发展的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

情境问题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实施问题情境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情境问题探究能力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

要求。

素质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但由于长期受到

传统教育思想的束缚,应试教育惯性的存在,教师的教学仍然未能摆脱旧的课堂

教学模式。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我们的教师虽然能遵循思想品德教材的知识体

系,对学生进行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观点的教学,但由于过多地采用抽象

的讲解、机械的记忆,常常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久而久之,学生缺乏主动性、

创造性,缺乏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很难适应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只有努力提

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才能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积极参与竞争,主动迎

接挑战。

2、实施情境探究教学是深化创新教育和情境教育研究的需要。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并落实到课堂教学,己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新

领域。创新教育与能力培养方面的研究方兴未艾,情境教育、案例教学也已起步,

实施情境探究式教学强调以情感力量认识和理解教材知识。而在具体学科领域,

特别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领域中,如何实施情境探究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

实践能力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

(二)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

1、情境的内涵

情境即情况、环境,一般是指由外界、景物、事件、人物关系等诸多要素构成的

某种具体的有机结合的境地。课堂教学情境,主要包括语言文字、图表、图像、

实物材料、人物动作、人际关系等。

所谓情境探究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

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语言、形声

色、问题等情境,努力真实、全面地反映或模拟现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

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

形成新知识、新观点,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

2、情境探究式学习模式

情境探究式学习模式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教师要为学生提供

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启发诱导分析教学情境,让学生

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

情境中所体现的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情境探究式学习模式,特别重视学生智力的开发,努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自学的能力。情境探究式学习模式力求通过学生的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

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

情境探究式学习模式中教师和学生都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作为情境探究教学

的导师,其一是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探究情境,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提供氛围。

其二是充分利用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主动地去

获取知识、主动地发展能力,努力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把握探究的深度,给学生的探究

进行积极的评价。

(三)情境问题解决指导课题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理论支撑。

为开展情境探究式学习模式和情境探究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我认真学习了一系

列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努力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同时,它为全面发展的教

育理论以及情境教育、探究性和研究性学习等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提供了厚实的理

论基础。

1、思维开发理论: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创新,创新也是人类特有的能力。创新

能力对绝大部分中学生来说还是一种潜能,教育的主要作用就是努力去开发这种

潜能。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和人的一生来说,都是最有价值的。事实上,创新是每

一个正常人的能力,教育就是要把他们发掘出来加以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思维

过程是高层次的,也是难以一步到达的。所以,我们应从基础抓起,在基础教育

阶段就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批评性和创造性

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初步的创新能力,以便达到创新精神和创

新能力的培养。

2、问题情境的教育模式:在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景情水乳融,

领人入佳境”,李老师就是在情景交融的诗意氛围中渐入教育教学之佳境的。她

的“行走”不仅“走”出了偌大的个人和个性化空间,而且也对民族教育作出了

一定的开疆辟壤的贡献。朱小蔓教授说,“情境,时代的话语”;我则要说,它还

是教育不可或缺的“空气、阳光和水土”,从新课程标准多次提及、倍加重视“情

境”。情境教育首先在于充分利用环境,控制环境。情境教育就是通过多样性的

教育活动形成多维结构的情境,以丰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发展的“教育源”,从

而提高教育的整体效益。情境教育通过创造一种“亲、助、乐”的师生人际情境

和“美、趣、智”的学习情境,以缩短学生与老师、与同学、与教学内容的心理

距离,从而促使学生以最佳的情绪状态,主动投入,主动参与,获得主动发展。

通过情境教育,学生一旦由教育教学的“被动角色”跃为“主动角色”,就会逐

渐形成主动接纳知识、主动想象、主动探究等一系列良好的学习品质。情境教育

能在拓展的宽阔的教育空间里,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

境,形成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课题研究与实践的主要目标

(一)探索学生情境问题分析能力的方法。

首先,常规教学培养的方法。结合思品教学常规教学培养,对学生情境问题分析

能力的培养,多是根据教学方法与进度来安排情境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它的培

养更多地是侧重于对社会现实生活与体验的认知过程。它不需要额外的时间即可

进行,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情境问题分析能力的具体训练。将教材中的情境

引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以及基本理论的落实,进行合理安排训练。并力求学

生掌握其技巧和知识教学的重难点。

其次,渗透式培养的方法。通过教师有效指导学生课外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情境

问题分析能力进行渗透培养,但这方面教师对学生的直接指导少,主要通过教材

提供的情境来指导。同时,这主要也依赖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主观意志等心理

因素,老师在很大程度上也在影响中学生成就的定向及情境问题分析能力的获

得。要把学生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

再次,问题迁移式培养的方法。教师教会学生“会学”把“问题迁移”到思品课

堂中来将情境背景引入课堂。同时,把理论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去,用理论分析社

会生活与体验。这就需要对思品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教师应具备灵活的迁

移能力。情境问题分析能力培养必须摆正教法与学法的关系,现代教学理论的基

本观点是教法与学法并重,以教法指导学法,依据学法改进教法在教学活动中寻

求两者的统一,以达到“教会学生学”的目的。

(二)注重教材理论与生活情境的结合,培养学生情境问题分析能力。

首先,从情境引入方面来说,需要表达什么理论是教学的主要目的,但是情境引

入的形式与方法又要有助于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教材基本理论来看,只有把社

会生活情境与理论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运用理论更大限度地发挥理论对情

境问题的解释力度。情境教学模式的构建必须正确处理教材基本理论与情境的结

合使两者有机统一,两者的关系应该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其次,情境问题

分析能力的培养也是多样化和个性化的,情境问题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把握

思品新课改精神以科学的态度正确引导。既不能以程序化的模式只抓教学成绩,

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又要从学生的实际及教学的需要运用多角度、多层次

的手段培养学生情境问题分析能力的发散性思维。

(三)重视思品课堂情境教学中的学法指导,是培养学生情境问题分析能力的“着

力点

叶全陶先生提出:''教学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学生在学习上

的差异,很多程度上学习方法的差异”。社会生活实践与体验即情境问题分析能

力是现代人们必须具备的重要能力。在思品课的教学中开展学法指导,使学生既

学的轻松,以又能够行之有效,就要使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与体验中真正理解情

境引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三个步骤。

其一,创设情境问题引入。

情境是学生面对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与体验的一种境况,要达到理论联系实际学生

必须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角度去观察社会生活,情境是获得知识的起点即直

接经验知识的获得也就是感性认识,怎样将其上升为理性认识,这必将要学生集

中思想去理清思维,也是教师要着手培养的能力。

其二,利用情境问题分析。

学生在问题情境分析能力的训练过程中,往往从相似的经历与实践生活中找到一

些解决的方法。换句话说,某一事物当多次反复出现时就会形成较为固定的概念

以及习惯定势,也就可以转化为一种熟练的技能。因此,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教

会学生“求相似作类比”的学习方法解决现实生活与实践体验中的具体问题。

其三,重审情境问题回归。

情境回归是学生学会分析和筛选信息达到理性处理问题的能力。它是用教材基本

理论分析社会生活实践与体验的一种方法,也是学生更深层次的理解运用知识的

过程。即运用抽象的理论分析,回归到生活实际中去,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在情境回归的问题上,需要学生在课堂内外及现实生活中主动探究及时发现并大

胆质疑,养成自己良好的问题观察能力,保持较为持久的学习动力和有效的学习

束^出台0

(四)培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

通过研究,初步探索出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情境创设和探究能力培养的运行机

制,构建起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和教学

方法,建立和完善有利于学生创新素质的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以培

养具有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具体包括:

1、根据教材和现实生活中一些重要的理论问题、现实问题,选择综合而典型的

教学材料、创立特定的教学情境,以引导学生应用教材的理论知识,自主地探究

事物,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新观点,进而找到解决

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

2、通过教学实验,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现实生活中

能根据各种自然和社会现象,有效地提取各种信息,发现事物的区别,把握事物

的联系。能根据事实作出科学有效的判断,并运用正确的价值取向,正确地评价

和处理成长中的我与他人、我与集体、我与社会的关系。

3、情境探究教学目标的重点应当着眼于学生”基本素养及基本技能”的提高。具

体说来应该把重点放在三个方面:其一,通过情境探究教学活动来满足学生求知

欲。其二,通过情境探究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及社会现象的理解。其三,

通过情境探究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与

交流能力,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掌握科学的学习和探究方法。

总之,要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性学习向主动探究、合作发现创新型学习转变,教师

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教师应结合思品课的理论性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枯燥的教

材理论充分融入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去,让学生充分自我体悟、自我提升,开展综

合性的开放式教学,改变单科教学的束缚将听觉及视觉等媒体融入课堂,联系生

活、走进生活探究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方法,充分教会学生学习,激发学生学

习的积极性,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将生活问题分析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尊重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在没有束缚的自由空间中回归情境,学会感悟与探

索、鉴赏与创新。

三、情境问题解决指导研究的实施策略和方法

在情境问题解决指导与研究的过程中,问题情境探究式的实施要关注两个方面的

问题:

(一)关注情境问题的解决指导首先要关注创设教学情境的探索

1、根据教学内容,确定课堂教学的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对教材知识进行重新组

合和增减,以便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对教材内容

和结构进行大胆调整,不拘泥于对课本知识具体详尽的讲解,对于学生能力范围

内的知识通过学生自学即可掌握的及一些常识性内容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学,

而专业性较强的需要教师指导的知识,创设情境进行课堂教学。

2、根据课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寻找相应的情境材料。

初中思想品德课实践性、人文性、思想性、综合性的特点要求学生“在生活中学

习,在学习中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积累资料,重在平时做有心人,有选择

地摘录一些自己认为有用的东西,及时进行整理、分类,并加以保存,以便用时

选取。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根据教材知识收集材料的能力,它将有助于学生

探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境材料的来源比较广泛,比如:自己和学生在现

实生活中碰到的现实情况;报刊杂志上的各种事例;广播、电视中展现的情景材

料;实地考察获得的资料;图书馆和网络平台上的有关资料等等。

3、问题情境的创设和运用。

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对情境材料进行加工制作,形成与教学有关的教学情

境。可设置不同的教学情境,以便更好地发挥情境在学生探究中的前提和基础性

作用。在情景创设时,把知识形成的过程加以复原,然后进行过程分析,逐步让

学生体会学习和创新的过程,提高学生的知识再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教学活动的能动参与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首先,要做

到精心设问,巧于提问,尽量让学生多思、,使之入境。其次,要大力提倡标新立

异,鼓励学生对教材、复习资料、教师授课中的观点提出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

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打开学生的思维的大门,帮助学生在无疑处

生疑。再次,在学生的质疑之时,教师要及时点拨,给学生提供相关的线索,起

到水到渠成的启发作用。

教学实践证明,适时创设问题情境,能促使学生综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自觉

地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设立问题情境的目的,就是要努力激发

学生的好胜心,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起到启其智、增其能的作用,同时也

能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二)关注情境问题的解决指导更要关注诱导学生主动探究模式的实验

首先、落实主体性,重视差异性。

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由“学会”变为“会学”,培养学生的

主动参与意识,让学生自觉地去感知情境,认真细致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尊重学

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重视学生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倾听他们的想法,洞察

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以此

为根据,引导学生彼此丰富和调整自己的理解。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并非只有

好学生才有能力开展探究,应该给每一个学生参与探究的机会。尤其是那些在班

级或小组中较少发言的学生,应给予他们特别的关照和积极的鼓励,使他们有机

会、有信心参与到探究中来。

其次、强化感受性,倡导开放性,实践创新性。

教师在诱引学生探究的过程中,要积极鼓励大胆质疑、标新立异,别出''新"裁,

允许犯错误。要从原有的按既定角度、途径,让学生去获得惟一答案,变为要求

学生积极置疑,大胆想象,独立思考,各抒己见,寻求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案。

再次、关注实施问题情境教学模式有两个支撑点。

第一,质疑与设疑。前者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后者是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回答。“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的中心。问题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教学活

动自始至终围绕着问题的探究和解决展开;用少量的信息来提供给学生一个复杂

的问题,这个问题应该尽量与其在现实世界中的情况相接近,能够吸引学生。

第二,学生讨论与自主探究应当是学生学习的中心方法。传统的课堂教学,学生

的主要活动是听讲,因此,学生的主体性很难体现,学生学会讨论,也就是学会

思考与交流思考,这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情境问题探究式学习的学生比传统教学

下的学生更善于将新获得的知识与信息整合到问题解决活动中。

总之,及时调控教学过程,掌握点拨设疑时机。教师及时把握学生探究的进度,

了解应指导的内容。如哪些需要指导,怎样指导才算充分;何时需要提供背景资

料或有关信息,何时传授相应的准备性知识,何时推荐学生阅读教科书。适时引

导,适时介入,过早介入会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过晚介入会让学

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甚至陷入危险之中。教师的指导常常根本不必要、不应该,

以致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有时指导又不够充分,以致

学生感到手足无措。

四、课题研究的效果

该课题研究实施了一年,由于我坚持不懈的工作,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我一年中

撰写了多篇相关论文,并在各级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或在获奖。初步总结了实施

情境探究教学的一般方法,“情境引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理论体系,记录

了本课题在实施情境探究教学中的一些成功经验与做法。本课题研究与实践方面

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

1、促进了学生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形成在情境探究教学实施之前,学生往往

满足于教材及教师提供的结论,在回答问题,基本上都是照搬书本上的知识和观

点,不能较好地形成自己的观点。实施以后,学生会多问几个“是什么”“为什

么”“怎么样”,人云亦云的状况明显减少,善于思考的习惯增多了。在教师设计

教学情境后,学生基本上能够根据教学情境形成自己的观点,同时学生的问题意

识、创新意识明显增强。

2、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是新时代人才的主要素质。它是《基础教育改革纲要》的

基本要求,在没有进行探究学习之前,虽然学生也能提出一些问题,但问题的类

型比较单一,更主要的是问题缺乏一定的深度,比较肤浅。而经过情境探究教学

的不断实践,学生无论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所提出的问题深刻性明显增强。它充

分调动了学生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和创造性思维。

3、促进了学生合作精神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提高

情境探究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合作学习的机会,为共同的学习目标,他们相互信

任,团结一致,共同研究。在交流中了解彼此,在帮助中学会合作,在支持中不

断克服困难,在和谐、融洽的探究氛围中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1、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了转变

加强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努力提高教师的全面素质。情境探究教学不仅要为学

生创造优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探究,使学生在愉快的心境中学会思考,

陶冶情操,开发智力,提高创造力;而且还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激发学

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控教学活动,提

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师要较好地运用情境探究教学,充分发挥其功能。

教学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的感情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高尚的人格、

良好的心理品质是创造和维持一种舒适、愉快而有动力的学习气氛的重要因素。

“亲其师,信其道”所以,教师总是以其整体的人格和威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

影响。教师的人格特征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其能否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促进学生

人格、素质的健康发展。

2、教师的教学能力实现了增强

渊博的知识才能引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教师的崇敬,渊博的知识才能旁征博

引,引导学生大胆地展开思维的翅膀,为情境探究教学创造条件。因此,教师在

情景探究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过程中,丰富自己的知识素养,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都自觉地加强了理论知识的学习,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与扩展,教师具有了高超

的教学能力,才能把握学生课堂学习情况,才能创设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

学情境。

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能力,才能及时掌握学生反馈的信息,适时对课堂教学予以

控制,为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立提供有效保障;教师具备了灵活选择和运用

教学方法的能力,才能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水平,经常变换教学方式,

时常给学生带来新意,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知识学习和探

究的兴趣,也就有利于探究目标的实现。

(三)、显性的成果

本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中主要成果有:

1、调查问卷及报告:对思品课情境问题教学有效性调查问卷的分析及调查报告。

2、论文:利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让情境成为思品高效课堂生活化

的驿站。

合作学习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3、教学案例:《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换位思考与人为

善》。

;读书笔记及随笔:支持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信心对学生情境问题探究式学习的

思考

走进问题情境让政治课堂生活化情境探究式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等等。

5、校本教材的实践:《生活方式敦促健康成长》等。

五、情境问题解决指导研究过程中的反思与启示

(一)课题研究与实践中的问题与讨论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对课堂教学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

道德实践。这必定要求教师要利用情境让学生在课堂上以及在社会生活实践与体

验中,进一步要求教师充分利用情境培养学生情境问题分析的能力。同时,情境

教学也能够为具体了解初中学生思品课情境问题分析水平,分析其障碍及其形成

的原因,为进一步开展高效课堂教学及研究,探索初中学生思品课情境问题分析

能力的对策做好准备。

本课题经过一年的研究与实践,虽然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但也不可避免地存

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践中的存在制约学生情境问题分析能力培养的因素。

首先,学生学习自身养成的障碍。主要表现是不会运用知识,没有问题情境的概

括能力以及其概括能力差对问题情境把握的不够准确。学生对情境教学目的的认

识不够清晰,尚不能较好地处理能力技能与知识之间的关系、情境问题与知识点

之间的关系。

其次,教师教学中促成的障碍。在情境问题教学中学生没有主动权,不能满足学

生的不同学习要求,教师不能依据大纲要求,结合本班的实际水平自行设定教学

目标,安排教学进度探索有针对性的方法途径,这是影响情境教学质量的最大障

碍。同时也缺乏学生情境问题分析能力培养方面的知识,这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另

一个障碍。所以,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与问题情境的关系时,教师要抓住问题情

境的本质,情境问题的本质是思考,是使学生学会分析事物、批判事物,同时发

挥学生自身的独创精神。

再次,教学情境所需要的材料收集困难、加工制作更困难。情境探究教学比一般

性的讲授式的教学,往往需要更多的时间来准备,收集创设情境需要各种材料,

并进行加工制作。但现在教师的工作量一般都比较重,精力有限,加上各种各样

考试的压力,许多时间不得不用来应付各种考试,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来收集资料,

不可能经常有足够的时间来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虽然,现在资料的来源的途径

比较多,如可以从因特网上可下载部分资料,也可以从各种报刊杂志上摘录等等。

第二思想品德课情境教学实践中值得商榷的问题。

首先、在情境问题探究的教学中,学生能够较好地在教学中通过主动探究,获得

直接经验,提高探究能力,这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要组织起有效的情境探

究教学活动,除了受教师、学生和教学设施条件等因素制约以外,还与所学习的

知识内容有关,有些政治知识,不容易设计成通过情境探究式的学习活动去获取。

因此,在一定情况下,对于特定的学生来说,一些特定的内容的学习,用探究的

方式,可能教学效率反而低,效果倒不如采用直接讲授的方法进行教学。

其次、情境教学情境探究教学最好实行小班额教学,因为人数多,时间短,很难

保证每一个学生能够充分表达,也很难保证师生有充分的交流机会。另外,教学

内容多,教学课时紧,逼迫教师赶进度,使得情境探究教学不能经常性地开展。

教材陈旧,过多强调理论,与情境探究教学不相适应,也制约了情境探究教学的

开展。

再次、对学生进行情境问题探究能力的培养对教师的要求比较高,教师必须不断

地提高自身的素质,以适应情境探究教学的要求;同时,学校应进一步加强制度

建设,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确保教师能够和愿意花时间来为情境探究教学的实

施,做复杂而费时、费力的准备工作。

(二)、关于情境问题解决指导研究过程中的启示

初中思想品德教材的许多内容都是以探究方式呈现的。就现用的初中《思想品德》

(江苏人民出版社)教材而言,主要涉及的活动版块有:名言、感悟、探究、对

话、知识链接、阅读感悟、生活在线等等,就是利用己有的科学探究,而不是穿

新鞋走老路,尽量拓展教材已有科学探究的案例组织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

能力的前提。学生情境探究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

程。在新课程的指引下,我们要切实改善教学方式,把科学探究作为教学方式和

学习来实施。但从《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课改发展情况和中考对学生学科探究能

力提出的要求来看,仅仅利用好课内探究题材组织探究式教学还远远不够。

首先、注重课堂生成,开展即时探究,拓展教材已有的探究素材。

在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有限探究素材的基础上,还应注重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其

中,不少可开发成为新的科学探究的素材。科学探究可以在教学设计中预设,也

可随课堂生成,针对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发现”,经过巧妙处理,都能成

为新的探究素材。

其次、创设情境,激励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

科学探究需要时空支持,在有限的教学时空中,既要重视完成教材要求的探究活

动,又不能放弃对学生探究过程及其“新”发现、“新”问题的关注。关注学生

的探究成果,激励学生开展自主探究,提升学生的探究欲望。

再次、拓展探究时空,开展课外探究,引领学生在真实生活中探究。

在重视真实的探究活动,课堂里的真实探究的同时,不能放弃学生课外探究的引

领和要求。它不受探究时空限制,具有广阔的探究题材,在生活中探究情境更鲜

活,过程更生动,结果更可贵。所以,课外探究是课内探究必不可少的有益补充。

总之,思想品德课是一门时代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而,思想品德课的教学

应该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与自然学科相比,思想品德课的教材变动更频繁,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理论联系实际,这就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造成了一

定的挑战,但它也为学生进行探究提供无限的可能。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贯彻两

个原则:一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是思想品德课的根本原则

和学习方法,是思想品德课生命力和活力所在。二是提倡启发式的教学原则,通

过启发使学生勇于提问、指导学生开展研究、讨论、辩论等方式,给予学生充分

表达自己学习见解的机会,调动学习积极性。因此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密切联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引入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情境,引入

贴近百姓和学生的实际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分析问题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

学习教材基本理论知识及观点等等,从而既有效地解决思想品德课教材相对滞后

的矛盾,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帮助学生生动形象、深刻掌握教

学内容,提高教学的效率和效果。

六、附录

(一)典型案例

利用探究活动构建政治课堂《让挫折丰富我们的人生》教学案例

合作学习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学案例

让情境成为思品高效课堂生活化的驿站《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

(二)经典问卷

对思品课情境问题教学有效性调查问卷的分析

-------正确的评价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动力

(三)主要的发表

1、利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新课程》2010年第8期

2、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情境的创设《学习方法报》2010年第272期

3、让“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丰富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考试周刊》2010年第21

(四)获奖研究成果

1、合作学习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获徐州市第四届中小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2、让情境成为思品高效课堂生活化的驿站获江苏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3、生活方式敦促健康成长获徐州第六届“创新杯”教学论文三等奖

七、主要参考书目:

1、思想品德课新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第1版

作者:周亚杰主编

2、八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

3、情境教育的诗篇李吉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4、自主创新学习之路徐晓芸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2年5月版。

5、素质教育的实施方法崔相录主编山东教育出版社,1998年10月版。

6、课程资源库有效教学方法选编北京未来新世纪教育科学研究所编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喀什维吾尔文出版社

7、教学实验论顾泠沅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4年9月版。

8、学生学习合作分析方彤罗曼丁罗曼佳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1

9、高中研究性学习指导用书殷俊李伯山著东南大学出版社

10、合作学习马兰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

11、教学现场与教学细节杨九俊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6

1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丁余平著初中教学研究2007.12

13、情境教学一情境教育戴汝潜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0年4月版。

14、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应注意“三培养”彭祖友教育与教师2009年第1期

15、让生活走进地理课堂点燃学生学习的火花庄超林初中教学研究2008年第6

16、浅谈新课标下学生自主学习与探究能力的培养李济初中教学研究2007年

第12期

17、高中政治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初探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2001年第7-8期

作者:李士学李恩鹏

18、谈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思想政治课教学杂志1996年12期

作者:陈静

19、激发学习动机陆怡如译华东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20、尝试教学新论邱月华著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年4月版。

合作学习在思品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节选)

内容摘要:合作学习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在合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合作”,

将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启示和活力。所以,学习从本质上不是“独善其行”的竞

争,而是学生共同享受着彼此依赖和学习成功的快乐和促进着师生教学相长。

关键词:略

备注:获徐州市第四届中小学教学案例一等奖

一、提出背景

合作如同“空气”我们十分需要它,但人们却常常对其视而不见。因此要鼓励学

生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

二、《尊重和维护隐私权》教学案例节选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树立人格独立观念,培养尊重他人隐私权的信誉感和责任感。

2、培养学生自尊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及憎恶侵犯隐私权的行为。

(二)知识目标:

1、了解隐私权的内容,澄清隐私即臭事的错误观念。

2、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个人隐私受侵害时的法律救济方法及侵权者所

应承担的法律后果。

(三)能力目标:

1、能自主地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分析教材或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案例。

2、初步掌握保护个人隐私的技巧和法律手段。

【教学重点工尊重个人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教学难点工依法维护隐私权。

【课前准备】

1、老师收集一些侵犯个人隐私方面的事例;将搜集的案例、素材整理归类,根

据教学需要。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认真学习并查找与本框题相关的法律条文和法律依据。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合作互动体验法、情境教学法等。

【过程设计】教学片段

导入新课:(多媒体投影)。

1、情景展示学生小组合作思考:父母擅自翻阅儿女的日记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吗?

2、假设自己的秘密被同学泄露出去,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那我们如何才能做

到尊重他人的隐私呢?

讲授新课:

【环节一】尊重隐私是道德的期盼。

结合导入中的情景(多媒体投影):

思考:父母有监护义务,他们应通过哪些正确途径了解子女的思想动态?请小组

合作提出几点建议。

小组归纳结论:尊重他人隐私,就要树立隐私意识,要矫正不尊重他人隐私的若

干陋习。

材料一、荣荣和肖肖是好朋友,荣荣将自己的日记给肖肖看,并要求为其保守秘

密。荣荣对朋友不守信用很气愤。学生合作探究如何评价肖肖的行为?

设计意图:

一、贴近学生导入教学内容。

二、通过对实例行为的分析,使学生明确尊重他人隐私要强化责任与信誉意识。

三、渗透诚信教育,教育学生与人交往要言必信、行必果。

操作建议:

①走进情境。让学生找出矛盾的关键,明确活动意图。

②你说我说。组织学生讨论所给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③设身处地。让学生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隐私被侵害的给别人带来的痛苦,奠

基维护隐私权的情感基础。

④理论升华。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从道德和法律的角度分析并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

行为选择。

教师点拨:

在上菰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应让学生注意以下几点要求:

1、互动。

2、互助。

3、协同。

归纳引导:

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与信誉意识。只有责任和信誉

才能为我们的隐私建立安全的港湾。讲解这部分内容要与学生的交往与道德教育

相结合,突出行为引导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教育的目的在于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实

际践行道德的能力。

【环节二】依法维护隐私权。

(多媒体展示)情境案例:

出示材料:某公司职员李某与王某同住一室。一天,李某偷看了王某的日记,并

在公司员工中传播。王某顿生报复李某的念头。于是王某向公安机关写信栽赃。

公安机关经过调查证实,李某没有犯罪等行为。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李某和王某的行为是否违法?为什么?

双边活动:

1.引导学生具体认识侵害隐私权的行为并让学生分组,小组合作辨析评判自我

行为。

2.那隐私权受到侵害后,怎样去维护呢?

(1)学生了解一些维权的具体方法。

(2)出示由于自我保护意识不强而隐私被泄露的情景,引导学生分析此情景中

隐私受侵害的原因,从而得出应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师:在此过程中强调学生的知识外化,培养学生践行价值观的能力。)

学生归纳结论:个人隐私受法律保护,要依法维权。

设计意图:

一、让学生联系实践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二、通过剖析引导学生改变不良习惯,进而在行动上做到尊重他人隐私。

三、暗示学生以道德和法律作为行为选择的准绳。

操作建议:

①七嘴八舌。让学生概略地浏览活动内容和问题分组逐条讨论各抒己见。

②突出重点。根据学生的实际,由教师有针对性的选择两三条侵权行为在全班内

交流各小组的意见。

③行为引导。教师在点评学生讨论情况后,着力引导学生在今后的实际行动中做

文明人、尊重他人的人、守法的人。

教师点拨:在教师讲授过程中应该优先考虑采用合作学习的方式:

1、求新。2、辨析。3、评判。4、表现。

【环节三】实战演练(法律捍卫我们的权利)。

情境案例(多媒体投影):略。

【课堂总结工

尊重他人隐私需要强化我们对他人、对朋友的责任与信誉意识。只有自觉地尊重

和维护隐私和隐私权,才是现代文明的标志,才是社会进步的体现。

三、教学反思

任何一种新而教育理论与实践,都有其得以生成的社会土壤和历史条件,合作学

习的兴起也是如此,合作学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够满足学生

的心理需求,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尤其通过小组合作,让不同特点的学生相互

帮助,更能调动慢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共同发展“在合作中学习”,

“在学习中合作”,将给学校教育带来新的启示和活力。

(一)、合作学习能够满足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威廉•格拉塞在涉及学生的学习时曾说过,传统的学校教育只是满足少

数尖子学生需求的场所,只有那些学生才会感到自己在学校是举足轻重的,是备

受关注的,而大多数的学生却在课堂上受到压抑,施展不出自己的才华和影响力,

只能转而鄙视学习的价值。

(二)、适时适度地监控课堂是合作学习成功的关键。

监控学生行为是在教学进行过程中,教师应当在观察学生、检查学生、和学生交

流的基础上评估学生的学习。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适度地参与学生的小组活

动,以促进学生学科内容和合作协调两方面有所提高有所改进。

同时,如果有必要,教师也可以适时地介入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来,帮助学生理解

正在学习的内容。为教会学生合作技能而介入,学生要交流就必须有共同的活动,

否则是难以想象的。监控学生的合作交流技能有其好处,能够发现那些确实不具

备必要的社交技能的学生,从而为他们提供帮助,改善他们的合作协调技能,找

出小组成员间相互影响时的杂乱、无效的方式,以一种积极的相互影响方式取而

代之,教会学生必备的小组技能。

(三)、走出合作学习的评估误区。

课堂教学结束后的评估有许多方式方法,教师可以运用书面检测,如布置家庭作

业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评估方式以及行为业绩检测的方式进行评估,即由教师创设

教学情境来评估学生的行为业绩等。

教师通常以考试或测验的方式评估每个学生究竟学到了什么。无论何时对学生进

行检测,合作小组都是一种形式,一般而言考试有两个目的:评价每一个学生究

竟学到了什么学到了多少知识,评估学生还需要学习些什么。在检测的过程中可

以以小组为单位准备测验,以学生个体参加测试,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再次测试。

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中要走出小组合作评价认识中的误区。

(四)、在课堂合作学习中应处理的两个关系

1、共同发展与善用差异的关系。

让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步,大家协同向着教育的目标前进,彼此间不是受

制于横向比较,不是沉迷于“输与赢”的关系,而是每个学生一起来构建一种双

赢的机制,只有学生的合作学习通过采用“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有序分组,

改变了以往对待差异的策略。

2、交往对话与学生自主的关系。

合作学习实现了将教学的本质从“认识过程”向“交往与认识相统一的过程”的

转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借助课程内容这一主要“中介”进行着认知的、

心理的、情感态度的交流沟通,促使学生掌握知识与社会经验、行为规范、审美

情趣等。

总之,合作学习绝不是只讲合作,不讲竞争。由于小组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得到

的,所以学习从本质上不是“独善其行”的个人单干也不是排他性是竞争,而是

学生共同享受着彼此依赖和学习成功的快乐。

参考文献:

1、八年级思想品德教科书及教学参考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等等

让情境成为思品高效课堂生活化的驿站

-《换位思考与人为善》教学案例(节选)

内容摘要:略

关键词:略

备注:获省教育学会三等奖

思想品德新课标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结合实际情况寓教于“境”。因此,问题情

境式教学模式是利用情境引入、情境分析、情境回归来实施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

之一。采取问题情境式教学一般适合选取探究式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情感体验

教学法等教学方法。

以下是《换位思考、与人为善》一课的教学节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领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

2、了解换位思考、与人为善的实质,在生活、学习中能够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懂得对人要善良,自己不愿意的事,也不应施加于人。

4、学会理解他人,善待他人,欣赏他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平等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对己对人所带来

的情感上的慰藉。初步形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生态度。初步形成平等

待人、宽容他人、尊重他人、与人为善的良好品质。

设计方法,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小品导入。教师可以就地取材利用好教材上的《取绰号》的小品,

或《一支笔的“风波”》。(也可以是教师自编的)。

2、

列举事例导入。教师列举生活实例,可以让学生说说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不愉

快的事情,然后引导他们正确规因,提出课题:换位思考,与人为善。

3、启发导入。由教师讲述《电梯里的镜子》的故事,启发学生,引出课题。

首先,情境引入,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思维。

思想品德课堂的教学情境是多方面的,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交往等各

个方面。进行情境引入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

维。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利用情境引入,主要是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境,旨在激

发学生的思维欲望,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活动一:我思考,我清晰

师:(多媒体展示):事例,让学生讨论:“起外号”的现象如果发生在你的身上,

你会怎样想?你又会怎样做?

生①:学生结合学校中的情况说明“起绰号”的现象。

生②:结合各自的情况谈“被捉弄”的经历及自己的体验。

活动二:我参与,我献策

生:表演《母亲的“管教”》,之后让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生:(小结)学会站在他人的立场来思考问题,即换位思考。

师:操作建议(小结):要求学生参与其中,使其懂得什么是换位思考,如何进

行换位思考。(给学生以开阔的视野。这里的“活动操作建议”,实际上是活动建

议示例或提示。也就是说,活动建议并没有给出教学中所有的活动,只是一个提

示性建议,具有参考价值。教师在教学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活动方

式和内容)。

情境剧形式活泼,具有直观性的特点,易被学生接受,使学生很快投入到情境中去,

体验角色的内心世界。这属于应用型问题情境。

即由老师或学生提出的一些现实社会问题,让学生分析解决。即教师或有目的的

制造矛盾,进行情境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全面地、辩证地分析解决问题,

用来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的能力,养成全方位、多角度考虑问题的习惯。

师:(自编故事续演)提供故事开始:班级中李静和刘晓慧是好朋友,常在一起练字、

画画。有一次李静不小心,把刘晓慧的参展画给弄脏了……。

生:自愿组合,续演故事结局,并说明选择理由。

这类问题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发散性、深刻性,以达到领会教材

知识的目的。

其次,情境分析,利用探究互动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探究活动可以考察学生学习的收获,也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以致用的意识。思想品

德新课标是培养学生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这必定要求学生的

学习是一个交流、探究、合作的互动过程

活动三•我学习,我快乐

师:(多媒体展示一):名言“善是精神世界的太阳”。-------雨果。利用教材知

识进行分析之。(讨论、交流并学习名人名言,体会其中的含义)。

师:(多媒体展示二):“管鲍之交”是我国历史上的一段佳话。就“管鲍之交”

谈谈你的看法,与大家分享。

生①:善是一种理解、一种爱护、一种宽容……。

生②:换位思考与人为善,要求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生③:想人所想理解至上,如果我们能够深入体察对方内心世界,就能达成谅

解……。

师:(小结)换位思考的方法与实质。(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学会欣赏他人与人为

善。)

&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勉力学生,使课堂所讲的道理更加深刻,易于学生接

受和感悟。

师:注意事项:要把握活动意图,防止讨论过泛而不能收拢。同时,注意帮助学

生扫除“管鲍之交”故事中的文字障碍,防止因读不懂故事加大教学难度。

最后,情境回归,再认知识让学生体验成功。

问题情境让探究平台更灵活、更便捷,更能让学生回归现实生活,体验角色互换

的感受,使其身临其境获得真实的情境体验,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及学生的

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既能让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更能让学生

锻炼自己友好交往的能力。

活动四:我实践,我提高:

师:(多媒体展示):布置选择性作业:

生:1、身体力行,把今天学习的心得体会,讲给父母听。

2、以欣赏的态度对待他人,主动做一件为他人着想的事,想一想,这样做有什

么好处。

3、与班上对自己有意见的同学交心,征求他们对自己的意见,并谈出自己对他

们的看法,主动消除误会。

总之,从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可以看出情境引入、情境分析、情境

回归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三要素”,也是创建思想品德高效课堂、素质教育

及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和有力支撑点。正是情境问题,构成学生主动探究自主学

习的氛围,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过程中学会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也正是因为问题情境,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了成功,学生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才得以

发展。同时,也只有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才能真正拓宽高效课堂

之路。

参考资料:

1、《思想品德》八年级(上)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9年版

2、《思想品德》八年级(上)教师教学用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版

3、《思想品德课新程标准》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

利用生活情境培养学生能力的探索

(节选)

内容摘要:立足自主探究关注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情境问题解决的方

法的有效形成必然伴随着对学生自主探究行为的不断反思。

关键词:略

备注:发表在《新课程》杂志八月刊

思想品德是一门生活性、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为了帮助学生从解决情境问题的实

践中提升解决情境问题的方法,思想品德教材创设了与现实生活实践密切联系的

问题情境来解决问题。

下面就问题情境的教学,谈几点思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寻求解决问题方法的需求。

在学生解决问题时,随着政治知识的积累,学生已逐步可以用所学知识,来解决

更多的日常生活中现实的问题。于是,如何根据所要解决的问题去寻找有效信息,

就成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要让学生形成并掌握一定的方

法,首先必须要求做到的是所创设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产

生寻求解决问题的需求。

1.回归生活情境。

显然,如果问题情境中的有效信息整齐地呈现在学生面前,情境问题的探究与分

析也就无从谈起。情境问题的探究与分析的前提是所提供的信息比较凌乱,但这

种凌乱不是故意制造的凌乱,应是生活常态的凌乱,观察教材所提供的问题情境,

一方面,可以激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经验,另一方面也让学生面对自

然呈现的情境问题产生了探究、分析、整理并恰当筛选的需求。

2.化静为动的情境。

由于思想品德教材给学生的问题情境只能是静态的画面甚至是静态的文字,如果

在教学中仅是简单的教师举例、展现文字,就很难实现上述所说的让问题情境回

归一定的生活状态,更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去自主探究、收集、整理这些相关知

识的欲望和需求。

二、立足自主探究,关注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

教师对学生解决情境问题的方法的关注,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对学生解决问题过

程的关注,更意味着对学生在情境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思维参与的关注。只有思维

的深度参与,才可以使方法的形成过程成为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内化于每一个学生

头脑中。所以,学生的自主探究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1.学生自主探究决定了解决问题情境方法的多样化。

当需要探究分析的情境问题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可以预见,学生对情境问题的探

究、分析、收集、整理信息的方式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并呈现出一定的层次性。

有的学生会想到将情境问题探究出的有效信息记录下来;

2.学生自主探究决定了学生情境体验的深刻性。

也许什么都可以代替,唯有''思维”是不可以代替的。事实上,在自主探究的过

程中,不管学生最先想到解决情境问题是何种方法,如果是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想

到的就是较为优化的方法,这也要从别人探究和想到的方法中得以印证。

三、及时利用情境,沉淀提升学生解决问题方法的契机。

情境问题解决的方法的有效形成必然伴随着对学生自主探究行为的不断反思。在

教学的过程中,及时地引导学生对自己解决情境问题的过程进行反思,有利于提

高学生对自身形成解决方法过程的认识,从而也更加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解决方法

的进一步理解。

1.引入情境是问题解决方法形成的基础。

引入情境让学生充分在探究情境问题中反省认知,侧重帮助学生回顾解决问题方

法产生的过程:首先,让学生明确“是什么”即要对信息作收集和整理,当时我

想到了什么样的收集整理方法。其次即“为什么”今后遇到不同的情境我可以为

什么选择这样的解决方法。最后让学生自我探究,即“怎么样”这样一个过程实

质上是学生对学习的一种自我监控,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学生学习的收获,

而对获得情境问题解决方法的过程所进行的反思与获得情境问题解决方法的本

身具有同样重要的价值。

总之,要使学生掌握解决情境问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并在情境问题被解决的过

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政治学科能力,所以教师要做教学中的有心人既要抓好

培养学生对问题情境的解决的方法的教学,又要强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能力的

构建,学生对情境问题解决的方法还将会在今后的思想品德教学的实践中得到进

一步的探索和深化。

参考文献:略

对思品课情境问题教学有效性调查问卷的分析

正确的评价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动力

一、调查数据:

在调查的过程中我采用的是在我所任教的四个班级中随机抽取十名同学进行问

卷调查,调查数据如下:

1、是35人占875%否5人占12.5%

2、有39人占97.5%无1人占2.5%

3、有33人占82.5%无7人占17.5%

4、有24人占60%无16人占40%

5、是13人占32.5%否27人占67.5%

6、是20人占50%否20人占50%

7、有26人占65%无14人占35%

8、是27人占67.5%否13人占32.5%

9、是31人占77.5%否9人占22.5%

10>是36人占90%否4人占10%

11、前者29人占72.5%后者11人占27.5%

12、前者27人占67.5%后者13人占32.5%

13、是28人占70%否12人占30%

二、调查分析:

《思想品德新课标》将情境引入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体验与实践给教育工作者带

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它需要具有众多有创新精神的教师来推行。课程是教育

的核心,教师是教育的灵魂,所以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从根本上决定

了情境引入思想品德课堂让学生体验与实践的课程改革的成败。作为课程体系的

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价”在过去的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都集中在对学生的学

业考评上,是单一的教师评价学生,其体现的是教师的主观性,并附加着教师的

个人情感,从而使学生得不到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打消了很多学生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及创造性。因此,合理的评价方式是促进学生进步的关键。

思想品德教育作为课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思想品德课教学培养

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及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使学生践行道德、陶冶情

操,最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由于学生受遗传和

自身素质的影响,个体能力差异很大,所以教师必须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

层次选择差异教学法。

一、根据学生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教学评价。

在教学中,学生在智力发展、性格特征,兴趣爱好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学生

能力参差不齐,因此在评价时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评

价,但对学生必须给一个统一的要求,那就是“每次进步一小点”,这样不但使

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对思想品德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依据不同智力发展水平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科能力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教师要

用不同的评价方式,使用在不同的学生身上产生不同的效应。然后在再进行学生

之间的互相评价,说出对方的优缺点,最后教师可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表现予

以客观评价。同时要求学生针对自己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方法与措施,这样

让评价真正起到了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只要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就

是最好的评价。“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让学生对思想品德产生兴趣,相信学

生会在以后的学习中学得更好。

三、呵护学生自信心的评价方式。

初中阶段是学生自信心培养的关键时期,我们对学生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只

要你认真,你就会学好”为此教师在评价中,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给学生

一方自由的思维空间,并积极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自己在发展。此时教师

则以普通的身份参与学生的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保护学生学习的成就动

机,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总之,在思想品德的教学中,学习不能为了“评价”而

评价,应为教育而评价。只要我们每一个教师做到教学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和

思考问题,就能使评价为教学服务,就能够让正确的评价成促进学生进步的动力。

情境探究式学习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作用

情境探究式学习是指学生探究情境问题的学习,即学习在从教师的指导下自身生

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问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获取知识运用知

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对发展学生的学科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政

治课的教学中倡导情境探究式学习会收到明显的效果。

情境探究式学习理念是继接受式学习理念的更新,更有其价值。其两者的区别在

于:首先,是否注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参与体验性;是否注意学生在学习

过程中的认知结构的自我结构与发展;是否注意学生的合作学习,相互发展与人

文发展。其次,从方式上来说,它是一场变革即:提出问题(情境引入)、探究

问题(情境分析)、解决问题(情境回归)等步骤,它有利于提高学生自我发现

问题,主动探究,收集资料,动手实践,处理信息,得出结论,有利于学生自主

学习终身受用。再次,情境探究式学习是学生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与需要,从长

远发展来看最有价值的学习是不断获取知识,不断发展进步的学习,探究方法和

创新学习。

情境探究式学习把握中考命题具有导向作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的深入,作为重要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的探究越来越重

视。近年来,中考思想品德试题中对探究性试题的探索日益增多,这类试题常用

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为信息,创设情境旨在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展开讨论探究。

以获得有关的知识与经验,同时也考查了学生主动获得知识应用知识的能力。而

题目的设置对知识的总体要求不高,反映了注重基础知识,体现了情境探究式学

习的过程。

研究性学习便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情境探究式学习的过程包括提出问题情境、探究情境问题、解决情境问题。为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

提出情境问题:激励学生主动卷入学习情境中,形成查阅资料,相互讨论的局面,

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及求知欲。

探究情境问题: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和求异思维。激励学生以独立的角色建设性

的对教师作出科学性的批评,形成师生相互交流其乐融融的局面,共享教学民主

的现代型师生关系,真正做到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切磋,相互启发,相互激

励的氛围。

解决情境问题:经过分析学生的探究能力大大提高,内心的体验升华为一种精神,

从而也感受到学生自己获取知识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最终达到

掌握知识的目的,整个过程教师将由学习过程中显性的决策者,转变为学习过程

中隐形的参与者,其教学功能逐渐淡化,而学习者将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主人和

决策者,这也是素质教育对我们的提出的基本要求。

思品高效课堂情境创设的基本方法

科学有效的创设问题情境对提高思想品德高效课堂以及教学的效果具有重要意

义,我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采取以下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

究、合作提高。

一、铺垫式情境

解决某一颇有难度的问题时,创设情境先让学生回忆或由教师提示有关知识使之

强化,成为通向未知的铺路石,让学生沿着已知与未知的联系去思考答案。这种

提问既强化了已知知识,又降低了未知的难度加速了新感知材料同原有材料的内

在联系,使学生的思维有了明显的倾向性。

二、阶梯式情境

几个问题有的联系成一个整体,每个问题是一级台阶,或者前面问题是后面问题

的准备,后面问题又是前面问题的发展;或者前面是一般性的问题,而后面是一

般性问题的演绎或应用;或者前面材料是引起问题的原因,后面问题是前面材料

的结果。这种提问,充分考虑到学生思维的程序性,对于培养学生前后联系思考

问题的习惯,使之沿着某个方向深入探究,以获得某个问题本质的理解和掌握很

有好处。

三、对比式情境

所提出的问题在内容上是相互比较的,问题的提出,给学生显示了可比要求,内

容上的客观可比因素与要求相结合,这种提问才能顺利进行。这种提问,在讲授

意义上没有相互包含的关系但能够产生联合意义的“并列结合”概念时,有特别

的作用。这种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通过分析对比,找出不同认知的结合点和不同

点,形成正确的''迁移”效应。通过对比提问,让学生比较分析,区别知识点之

间的异同,抓住知识的要点才能真正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促进学生

思维的发展。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生随着自我知识的日益丰富和视野的日益开阔,以及学生对

知识的理解有了一定水平,需要教师提出一些有思维性的、有一定深度的现象让

学生求取真知。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好学的精神,才能无所畏惧的克服学习中的困

难直击目标。

四、引路式情境

求取真知,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何况学生还“知之不多”,对于知识的理解,有

些还会出现“误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应该循循善诱,在

课堂上对问题的措辞要确切,回答的活动氛围要小,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有

时还可以具体明确地把一个大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便于学生回答,有利于

学生思维的定向,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思维尽开。

因此,进行启发式教学,实现教与学“双向交流”,才能求取更佳的教学效果,

所以在课堂上科学的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十分重要的。

五、联系式情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