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发展探析5600字(论文)】_第1页
【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发展探析5600字(论文)】_第2页
【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发展探析5600字(论文)】_第3页
【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发展探析5600字(论文)】_第4页
【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发展探析56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发展分析目录TOC\o"1-2"\h\u20401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发展分析 118395关键字: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对策 123787一、创新型城市概述 29791(一)创新型城市的类型 227943(二)创新型城市特点 214966二、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实依据 33171(一)政府政策支持 318750(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46713(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 529266三、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不足之处 59176(一)高层次人才不足 520736(二)创新环境有待加强 630411(三)校企合作不足 626194四、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 731475(一)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育计划 716798(二)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作用 75474(三)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 817019参考文献: 8摘要:大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有助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落实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同时创新型城市也是国家中心城市所必须具备的五大特征之一。沈阳作为辽宁的省会城市、东北振兴的先锋城市,当前正处于全方位建设的历史是关键期,构建创新型城市对其有着战略性的意义。本文从人才资源、创新环境、校企合作等方面分析沈阳构建创新型城市存在的问题、并从这些问题出发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帮助沈阳市构建创新型城市发展的需求。关键字: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对策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是核心,抓住了科技创新就抓住了牵动我国发展全局的牛鼻子。”创新不仅是经济增长的核心推动力,而且是推动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高效动力源,更是引领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建设创新型城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对全会精神的贯彻。同时,沈阳作为辽宁的省会城市、东北振兴的先锋城市,地处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中心,是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通往关东地区的综合枢纽城市,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创新型城市的建设是其发展的必然选择。因此,在沈阳市全面发展、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历史关键期,沈阳市政府在《关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中明确表示要把自主创新作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全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然而,沈阳在创新型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尚存在些问题,需要从多角度进行思考与分析。创新型城市概述创新型城市的类型创新型城市是指以科学技术、文化、产业等要素创新来推动发展的城市,大致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文化创新型城市。如英国伦敦和芬兰赫尔辛基等,其城市发展的重心在文化产业。这类城市通常拥有着雄厚的经济实力——如首都和经济发达城市。因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只有自身经济发达才能进一步的发展文化艺术产业。即依托城市的人、财、物来打造全新的城市发展形态。二是工业创新型城市。如美国堪萨斯和韩国大田等,其城市发展的重心在工业。这类城市通常拥有着扎实的工业基础——因此不会是中心城市,而是中心城市的周边城市。通过将自身的工业基础与中心城市的人才、技术等相结合,大力推进工业技术创新,从而带动城市发展。三是服务创新型城市。美国纽约和日本东京等,其城市发展的重心在第三产业。这类城市的现代服务业发达。通过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来满足城市居民衣食住行等方面的需求,并以此带动城市发展。四是科技创新型城市。如印度班加罗尔和美国硅谷等。其城市发展的重心在高新技术产业。这类城市通常拥有着一流的大学和科研机构。它们将自身的高新技术与当地产的企业相结合,形成明显的科技产业优势,并以此不断推动着城市经济发展。创新型城市特点1.政策扶持力度大政府政策扶持是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力量。从国际上来看,外国的许多创新型城市建设都有着政府的影子。如1995年日本国会明确提出以“科技创新立国”为基本国策,并自2000年开始,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政策:减免税收政策、增设专项科研税务贷款等。这些政策成为东京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加速器”,并最终促使东京成为了亚洲地区甚至是世界上经济最有活力的创新型城市之一。从国内来看,我国创新型城市试点都是由国家批准建立的,如北京、深圳等。这些创新型城市的成功建立也与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优惠息息相关。2.科教资源丰富科教资源丰富有助于创新型城市的建设。从国际上来看,许多创新型城市的建设都离不开高校及科研平台的支持。最典型的就是美国的硅谷。它拥有着诸如斯坦福大学、圣塔克拉拉大学、圣何塞州立大学等一流高校也拥有着斯坦福工业园等平台。硅谷正是以此为依托而成为了世界著名高科技产业区。从国内来看,北京共有26所211大学、10所985大学、以及诸多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科研院所;成都拥有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著名院校以及众多科研平台;武汉同样也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科教平台。由此可见,创新型城市对科教资源的重视程度。3.人才资源丰富我国人才强国战略提出“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人才同样是第一资源。因为归根到底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制造者和传播者,且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直接相关。可以说在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过程中,能否吸引人才、能否留住人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二、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现实依据(一)政府政策支持首先,在国家层面上,党的十八大明确强调要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若干意见》,且沈阳已经列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清单,这就从宏观上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和良好的创新大环境。其次,沈阳市政府在2010年发布的《沈阳市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了包括完善创新资源配置机制、完善创新激励保护机制、建设学习型城市、大力培育新兴产业等在内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并在沈阳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了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总目标。这些具体细致的计划有利于进一步推进沈阳关于建成创新型城市的步伐。从数据上来看,沈阳市每年的R&D经费支出也逐年增加,如表1所示,分别较上年增长11.03%、0.83%、20.16%等。且R&D各自占同年GDP的比重分别是2.60%、2.52%和2.77%,2.64%已经达到创新型城市建设中R&D至少占GDP2%的标准,可见政府对科技研发方面的重视。年份2016201720182019R&D经费支出(万元)1389462140104416877551706885较上年增长11.03%0.83%20.46%1.13%GDP(万元)52889070554922676101924864702627R&D占GDP比重2.60%2.52%2.77%2.64%表1沈阳市2016-2019R&D及GDP情况资料来源:沈阳市统计年鉴(二)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十三五”期间,沈阳市在凝聚创新资源、提升创新能力方面取得可喜成绩:全市滚动实施“双百工程”,累计支持项目442项,开展了902项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创新平台总数达1167个,新型研发机构32家;2020年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03.93亿元等等。另外,据《2020年沈阳市政府工作报告》可知仅2019年一年就攻关了137项“卡脖子”技术。其中,新松双臂协作机器人亮相新中国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拓荆科技PE-ALD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自动化所边缘计算技术等成果填补国内空白,金属所超长寿命疲劳领域研究等7个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另外,《沈阳统计年鉴》可知,沈阳市发明专利的申请及授权件数也呈增长趋势,依图1所示,与2014年相比,2015年有显著提升,全市发明专利申请量达9946件、授权量2680件,分别增长10.97%、61.84%。图12014-2016年发明专利申请及授权情况资料来源:沈阳市统计年鉴(三)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2017年,沈阳市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工作的实施方案》、《关于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的实施方案》等指导文件,以推进高技术企业的发展。并于2018年开始实施科技型中小企业评价,以获评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方式提高企业的创新意识、激励各大企业的发展。从沈阳市科技局发布的数据可知,截止2020年年底,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2560家,较2019年增加724家,同比增长39.43%,持续在东北地区领跑;科技型中小企业注册数量达4559家,新增注册企业1489家,同比增长48.50%,占全省总数的70.56%;省“雏鹰”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分别达776家、82家、6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增加,有利于加快沈阳产业结构转型、带动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企业品牌形象、提高企业及产品的竞争力,并有利于进一步打造“创新沈阳”、“科技沈阳”的城市名片。三、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不足之处(一)高层次人才不足截止到2019年底,沈阳市人才总量达229.5万人,而沈阳市评定的高层次人才到目前为止才有8323人。明显可以看出沈阳市存在高层次人才资源不足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原因如下:首先,自改革开放以来,地区间发展差距拉大、呈现出严重的两极分化。在今年发布的2020中国内地TOP30城市GDP排名城市中,沈阳并不在其中。而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程度及发展潜力是大学生、高技术人才就业时所优先考虑的因素,因为他们在这些城市中可以看到自己的提升和发展机会,因此他们会更倾向于在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工作。其次,在成都推进落实的“蓉城人才绿卡”“人才安居”工程建设、武汉市全球设立的“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等各项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大多数人才也更乐意前往这些城市发展。另外,高技术人才如装备制造业等往往需要大量的实验和专业实践、而有些中、高职业院校学校设备老化、不足以支撑大量的实验要求、更注重理论知识教学,导致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二)创新环境有待加强在2020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创新创业环境评价研究报告中,沈阳排名并未在前20。可见我们的创新环境有待进一步加强。从硬环境来说,武汉于2017年成立全国首个科技成果转化局、成都于2016年实施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并加快构建“五位一体”的知识产权工作体系、实施“揭榜挂帅”新型科研组织形式。而我省于2020年才彻底完成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沈阳受理窗口的建设,于今年才实施“揭榜挂帅”科技攻关项目,科技服务机构的建设也有待进一步加强。另外,我市政府的各个部门虽然都采取了各种措施支持创新,但应更加注重各个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作用,形成1+1>2的合力。从软环境来说,成都在城市创新环境评价中位列第7,且于2018获得福布斯中国创新城市特别贡献奖。年轻人喜爱在成都创业的原因是因为成都具有一种创新、包容、活力的气质,而这种城市气质也体现在方方面面,如公园社区的社区创新等等,这使得整个成都从个人到社区到政府都充满了创新意识。而我省的创新氛围则主要停留在政府企业层面,没有下落至社区乃至个人。(三)校企合作不足首先,对于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来说,很多院校的校企合作观念较弱,它们更倾向于纯理论教学,并不注重实践操作;同样的,企业对于它们的毕业生的需求相对较低,越是高端的技术型企业越偏爱招聘那些“985”、“211”出身的名校学生、中高技校并非员工培训的主要单位。企业与院校间的合作力度小,学生在企业中的实践训练也更多的停留在基础层面。其次,对于本科院校来说,学校与企业间的交流不够充分。会出现学校空有研究成果而无人问津、企业需要研究成果而无处去寻的场面。四、沈阳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对策(一)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及培育计划人才是推动城市技术创新的基础、是建设创新型城市、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石。首先,从政府层面来说。一是政府要大力推进经济发展、提高区域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来吸引并留住人才,因为对于高技术人才来说,他们往往更加看重工作地点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即“事业引人”。二是通过施行“人才绿卡”、“人才安居落户”等政策,为在沈工作的人才免除后顾之忧,即“环境留人”。其次,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高校应始终把研究生的质量放在第一位,把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素质培养放在突出的位置。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不断增强自身的知识储备,提高教育水平、在重视理论知识的培养外,更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再者,各中高职业院校也应加强与企业间的联系,定期开展企业实践活动,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相结合、使人才培养与经济发展需求相结合。(二)充分发挥政府在建设创新型城市中的作用政府在创新型城市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推动城市建设的脚步。一是注重顶层设计。以长远的眼光来进行顶层设计。比如在考虑产业空间布局时,可以将其与大学的分布结合在一起,即借鉴斯坦福大学与硅谷协同发展的模式,使企业发展与高校间形成良性互动。二是加强知识产权建设、重点实验室建设等、加强各部门政策间的协调配合程度,为城市创新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政策环境。三是加强城市创新氛围的形成,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政府可以自行组织开展、也可以让企业、社区结合自身状况开展不同类型、不同方向、不同层次的创新知识讲座和创新创意活动等,提高全体市民创新积极性、培育社会创新氛围。(2)通过通报和宣传政府最新创新项目研究进度以及它对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此让市民充分感受到创新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尊重知识、人才的意识。(三)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首先,可以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技术院校及企业关于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学校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