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作业《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生物作业《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生物作业《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生物作业《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生物作业《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物作业《核酸是遗传物质的证据》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果用32P、35S、15N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组成结构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5S、15NB.可在DNA中找到32P、15NC.可在外壳中找到32P、15ND.可在DNA中找到32P、35S、15N2.(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下列有关噬菌体和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噬菌体是寄生在细菌体内的原核生物B.T2噬菌体含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噬菌体和细菌共有的细胞器是核糖体D.T2噬菌体侵入到大肠杆菌体内的是其DNA3.(2017·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是()A.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B.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C.在细菌的DNA指导下,用噬菌体的物质合成D.在噬菌体的DNA指导下,用细菌的物质合成4.(2019·全国高二课时练习)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32P的细菌,在细菌解体后,含32P的应该是()A.子代噬菌体DNAB.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C.子代噬菌体所有部分D.部分子代噬菌体DNA5.(2019·天津大港一中高一月考)噬菌体在增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A.噬菌体的核苷酸和氨基酸B.噬菌体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D.噬菌体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6.(2019·江苏省高二月考)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标记噬菌体DNA分子应该选用的放射性元素为()A.CB.PC.SD.N7.(2019·山东省菏泽一中高一月考)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合成场所是()A.细菌的拟核B.细菌的核糖体C.噬菌体基质D.噬菌体的核糖体8.(2019·宁夏回族自治区长庆高中高二月考)下列关于R型肺炎双球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无毒性、无荚膜B.无毒性、有荚膜C.有毒性、无荚膜D.有毒性、有荚膜9.(2019·青海省平安一中高一月考)人的遗传物质应该是()A.DNAB.RNAC.DNA或RNAD.DNA和RNA10.(2017·湖北省荆州中学高二月考)在肺炎双球菌感染老鼠的实验中,下列实验结果不正确的是()A.注射R型菌后,老鼠不死亡B.注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C.注射R型菌及热处理的S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只能分离出活的S型细菌D.注射S型菌及热处理的R型菌后,老鼠死亡,从小鼠体内能分离出活的S型菌11.(2019·江苏省高三月考)生物兴趣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①过程中与35S标记的噬菌体混合培养的是未被标记的大肠杆杆菌B.b中含放射性的高低,与②过程中搅拌是否充分有关C.离心前混合时间过长会导致上清液放射性升高D.上述实验过程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12.(2017·怀仁县第八中学校高一月考)赫尔希和蔡斯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A.蛋白质B.DNAC.脂肪D.淀粉13.(2019·淄博市临淄中学高一月考)用噬菌体去感染被3H标记的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将会()A.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及DNA中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14.(2019·江苏省高三月考)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进一步证实DNA是遗传物质,此实验成功的原因不包括()A.选择化学组成和结构简单的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B.釆用同位素标记法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C.噬菌体侵染时间过长,大肠杆菌会裂解死亡D.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只将DNA注入其细胞中15.(2017·湖北省宜昌市一中高二月考)在探索遗传物质本质的过程中,科学发现与研究方法相一致的是: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规律②1903年萨顿研究蝗虫的减数分裂,提出假说“基因在染色体上”③摩尔根进行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A.①假说—演绎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B.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类比推理法C.①假说—演绎法②类比推理法③假说—演绎法D.①类比推理法②假说—演绎法③类比推理法16.(2017·梅河口市第五中学高三月考)细菌的遗传物质是()A.DNAB.核酸C.RNAD.DNA和RNA17.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体是有荚膜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体是无荚膜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该实验证明了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D.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18.(2019·湖南省高一期中)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子代噬菌体中含32P的占少数B.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的细菌培养噬菌体,子代噬菌体全部含有35SC.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分别是在细菌的核糖体和细胞核中合成D.实验中充分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颗粒和细菌分离19.(2018·四川省雅安中学高一期中)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能说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步骤是①T2噬菌体只将自己的DNA分子注入到大肠杆菌体内②T2噬菌体的DNA利用大肠杆菌内的成分复制出自身DNA和合成蛋白质外壳③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子代T2噬菌体④释放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T2噬菌体()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0.(2018·江苏省扬州中学高一期中)用下列哪种情况下,肺炎双球菌注射到小鼠的体内,不能使它致病的()A.S型活细菌B.高温杀死的S型细菌和R型活菌的混合液C.S型细菌的DNA和R型活细菌的混合液D.S型细菌的蛋白质和R型活细菌的混合液2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赫尔希和蔡斯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证实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B.噬菌体外壳蛋白是大肠杆菌编码的C.噬菌体DNA的合成原料来自大肠杆菌D.实验证明了大肠杆菌的遗传物质是DNA22.(2017·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如果用3H、14C、32P、35S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结构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A.可在外壳中找到3H、14C、35SB.可在DNA中找到32P、14C、3HC.可在外壳中找到14C、35SD.可在DNA中找到14C、32P、35S23.(2019·全国高三课时练习)噬菌体内的S用35S标记,P用32P标记,细菌体内蛋白质含有32S、DNA含31P两种元素。用该噬菌体去侵染某细菌后,产生了许多子代噬菌体,那么在子代噬菌体中35S和32P的分布规律是()A.外壳内含35S和32S,核心内只含有32PB.外壳内只含有32S,核心内只含有32PC.外壳含35S和32S,核心内含32P和31PD.外壳内只含32S,核心内含有32P和31P24.(2017·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将加热杀死的S型菌和R型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体内S型菌和R型菌的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死亡的小鼠体内可分离出S型菌和R型菌B.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R型菌被小鼠的免疫系统所消灭C.曲线bc段上升与S型菌使小鼠患病后免疫力下降有关D.S型菌由0开始增多是R型菌基因突变的结果25.(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可通过某操作实现下图所示变化。该操作是()A.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或DNAB.将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噬菌体与细菌混合C.将噬菌体与细菌混合液置于搅拌器中搅拌D.离心并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26.(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S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为粗糙的,R型肺炎双球菌的菌落是光滑的B.S型菌的DNA经加热后失活,因而注射S型菌后的小鼠仍存活C.从病死小鼠中分离得到的肺炎双球菌只有S型菌而无R型菌D.该实验未证明R型菌转化为S型菌是由S型菌的DNA引起的27.(2019·浙江省高二期中)如图是“以32P标记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锥形瓶内的培养液中有含32P的物质,以便用32P标记噬菌体B.过程②的目的是使噬菌体的外壳与大肠杆菌分离C.若只有C中含大量放射性,可直接证明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实验中B对应部分有少量放射性,可能原因是搅拌不充分28.(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中,将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与R型细菌相混合后,注射到小鼠体内,小鼠死亡,则小鼠体内S型。R型细菌含量变化情况最可能是下图哪个选项()

A.

B.

C.

D.29.(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某研究人员模拟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进行了以下4个实验:①R型菌的DNA+DNA酶→加入S型菌→注射入小鼠;②S型菌的DNA+DNA酶→加入R型菌→注射入小鼠;③R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S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④S型菌+DNA酶→高温加热后冷却→加入R型菌的DNA→注射入小鼠。以上4个实验中小鼠的情况依次是()A.存活、存活、存活、死亡B.死亡、存活、存活、存活C.死亡、死亡、存活、存活D.存活、死亡、存活、死亡30.(2018·全国高一课时练习)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如果对35S标记的噬菌体一组(甲组)不进行搅拌、32P标记的噬菌体一组(乙组)保温时间过长,其结果是()A.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B.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上清液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C.甲组沉淀物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D.甲组上清液中会出现较强放射性,乙组沉淀物中也会出现较强放射性31.(2020·全国高一课时练习)某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