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四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7/2B/wKhkGWbmIPqAAGN5AAH1KKqGRAI670.jpg)
![《老子》四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7/2B/wKhkGWbmIPqAAGN5AAH1KKqGRAI6702.jpg)
![《老子》四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7/2B/wKhkGWbmIPqAAGN5AAH1KKqGRAI6703.jpg)
![《老子》四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7/2B/wKhkGWbmIPqAAGN5AAH1KKqGRAI6704.jpg)
![《老子》四章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2/M05/27/2B/wKhkGWbmIPqAAGN5AAH1KKqGRAI67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子》四章—人教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老子》新课导入
近些年重新掀起了“儒”“道”之争的风潮,有人说儒家教化世人,强调“治世”;而道家清净无为,重在“治身”。前几节课我们学习了大量儒家的文章,今天就一起触碰老子的精神内核,领会道家思想,感受万物“变”与“不变”的玄妙吧!《老子》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壹贰叁学习目标掌握重要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等文言基础知识,学习以喻说理的论证方法。理解“有”和“无”、“知人”和“自知”、“胜人”和“自胜”的关系,理解老子的辩证哲学。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壹了解作者基本的文学常识、思想主张及本文的创作背景。知人论世作者介绍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末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之一。主张无为而治。作者介绍
史载,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他博学多才,孔子周游列国时曾到洛阳向老子问礼。
晚年见周王室日趋没落,老子欲弃官归隐,遂骑青牛西行,回故乡楚国过着隐居生活。
到灵宝函谷关时,受关令尹喜之请著《道德经》。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史记》作品介绍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主题思想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作者介绍老子思想老子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的核心是朴素辩证法。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修身方面,老子强调“谦虚”““不争”“柔弱”“知足”等。他主张要把自己放在弱者地位,认为“柔弱胜刚强”,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在历史观上,《老子》要求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在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之理。道本思想辩证思想美学思想老子思想“道”作为天地万物存在的本原与本体,缔造、成就了天地万物。但道成就天地万物,并非有意作为,而完全出于无意作为,完全是自然而然。老子哲学的核心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宇宙是一个自然产生、自然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并有自己的运行规律。所以道又可称为“天地之始、万物之母、众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道本思想老子思想对立、统一、转变、量(质)变辩证思想对立:老子认为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统一:表面看来,正相反对的两个方面是相互对立的,而实际上又是相互包含、相互渗透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转变: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提出“反者道之动”。这就是说,事物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向相反的方面转化,所谓“物壮则老,“兵强则灭”。量(质)变:事物的发展、事物向反面的转化,并不是一下子实现的,需要经历一个数量上不断积累的过程。“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思想老子思想的核心是道,道的本性即自然。美学思想
出于对自然的推崇,老子也很推崇素朴和稚拙,认为“大巧若拙”,赞美婴儿“含德之厚”,主张大丈夫“处其实,不居其华”。
古朴、稚拙作为一种美的形态,在中国古代一直受到人们普遍的赞颂,与此对立的华艳轻浮,历来为人们所蔑视,这一倾向即受到老子思想的影响。写作背景
老子生于春秋时期,当时的环境是周朝式微,各诸侯为了争夺霸主地位,战争不断。严酷的动乱与变迁,让老子目睹民间疾苦,作为周朝的守藏史,他提出了治国安民的一系列主张。
老子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王朝兴衰成败百姓安危祸福为鉴,溯其源,著上、下两篇,共五千言,即《道德经》。贰听范读,明确字音,勾画重难点字词,结合课下注释,理解文章内容。研读文本研读文本毂(gǔ)
埏埴(shānzhí)
户牖(yǒu)
矜(jīn) 赘(zhuì)
强行者(qiǎng)泮(pàn)累土(léi)几成而败之(jī)明确字音诵读指导1.划分节奏,明确重音和语调。2.学生自读课文,概括各章主要内容。研读文本三十辐共一毂gǔ,当其无,有车之用。埏shān埴zhí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yǒu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以为:以(之)为,把…当作
(蓝色字注释见课本)研读文本古代车轮:轮、辐、毂、轴“轮”,最外面部分。“轴”,最里面部分,即轴心。“毂”,套在车轴上的部分。“辐”,连接轮毂的木条。
译文: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根毂中的孔洞当中,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来安装车轴),才有了车的作用。揉和陶土做成器皿,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有了器皿的作用。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间,才有了房屋的作用。所以,“有”(车子、器皿、房屋)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空间)起了作用。研读文本思考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通过对“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体现老子“有无相生”的观点。思考2:本章是如何论证“有”与“无”的辩证关系的?明确:比喻论证。老子用车轮、器皿、房屋等比喻来进行论证。研读文本思考3:怎样理解“有”和“无”?
“有”和“无”是对立统一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无”让“有”发挥作用。正如有了车毂中空的地方,才有了车子的作用;有了器具中空的地方,才具备器皿的作用;有了门窗四壁的空的部分,才有了房屋的作用。因此,“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朴素辩证法的思想,是老子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启示:一般人只注意到了实有的作用,而忽略了空虚的作用。我们要辩证地看待二者的关系,不要过于狭隘,要兼顾双方。研读文本思考4:老子对“有”和“无”的认识,与世俗常见有何不同?一般人:只看到“实”和“有”及其作用,忽略另一面“空”和“无”的作用;只会利用“有”,不知“有”的功用是“无”造就而成。老子:把“无”的作用突显出来,论述“有、无”的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为用;没有“无”就无所谓“有”。研读文本思考5:分析本章的论说特点。从世俗的经验展开思辨,用“车毂”等生活实例,直接论说道理。使用偶句,增强韵味和气势,富有韵律美。研读文本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xiàn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cháng。其在道也,曰余食赘zhuì行,物或恶wù之,故有道者不处chǔ。译: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显,自我夸耀的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不能长久。用道的观点来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不这样做。(1)明:形作动,显明(2)功:名作动,建立功勋(3)余食赘行:成语,意为吃剩的食物,身上的赘瘤。比喻遭人讨厌的东西。(蓝色字注释见课本)(4)物:代词,这里指常人。(5)或:常常。研读文本思考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阐述“有道者不会彰显自我”的道理。思考2:本章运用了什么手法?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从反面运用排比、比喻的手法列举并剖析了四种人生态度(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及其后果。研读文本思考3:怎样理解“企者不立,跨者不行”的含义,并分析其在今天社会中的现实意义。①“企者”是想要高出于人,想站得高,望得远,结果反而站不稳,甚至摔跤。②“跨者”是想要比别人走先一步,想走得快,走得远,结果反而走不远,走不快,也走不久。③究其原因就在于超过自己的能力,违背了自己本具的天性所致。凡是急躁冒进,急于功利,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都不会长久,甚至会受到惩罚。欲速则不达研读文本思考4:怎样理解“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的含义?“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是说偏执己见的人反而不能明察,自以为是的人反而不能明辨是非。
因为“自见”“自是”都是认为自己是对的,别人是错的,他们只关注自我,只依赖自我,所以就会局限于自己狭隘的小范围和狭隘的主观意识,导致他们不能明白真相,常被假象蒙蔽,使真相得不到彰明。研读文本
思考5:怎样理解“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的含义?“自伐”“自衿”,是自夸自己的功劳,认为自己最能干,好胜好强,好大喜功,一有点成绩就自鸣得意,这样的人,到最后终究为大家所抛弃,连性命都可能被丢掉。思考6:老子为何不认可企者、跨者的行为?说明了什么?企者——用脚尖直立身体,违背人体自然规律。跨者——迈大步行走,不是行走的最自然状态。顺自然而为研读文本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qiǎng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译:能够了解别人的人是有智慧的,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聪明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量的,能够战胜自己的人是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勤勉而行的人是有意志的。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1)强:刚强、果决。(2)强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是有志气的。
强行者:勤勉而行的人(3)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
能够活得长久。
不失其所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
。(4)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研读文本
思考1: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强调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一个能“自知”“自胜”“知足”“强行”的人,才能延续他的精神生命。“死而不亡”,是说虽然人的身体消亡了,但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有道之人是长寿的。研读文本思考2:如何理解“知人者与自知者”“胜人者与自胜者”?“知人者”,知人不知己,知外不知内,是一般之智。“自知者”,知人更知己,了解内心,是心灵之明,明于道。反省自身,把握自己,体察生命本质。内外皆明的自知者,比知人者境界更高。“胜人者”,凭借外在力量战胜别人,只是有力量。“自胜者”,凭借内在意志战胜自我,克制欲望,摒除杂念;能把控自己的人,才能达到无所不容、物我两忘的境界,才称得上强者。“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强调我们不仅要向外探求,了解他人,更要多和自己对话,了解自己。研读文本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léi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1)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易持守。安:安稳,稳定;持:持守
。(2)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兆:征兆或苗头显露出来。(3)其脆易泮: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
泮:同“判”分离。(4)其微易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5)为之于未有: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6)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7)九层:形容极高。(8)累土:一筐土。累,同“纂”,土筐。(9)千里:形容路途遥远。研读文本译文:事物安然未生变数的时候容易持守,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事物细小的时候容易散失。要在事情没有发生前就早作准备,要在祸乱没有产生前就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建筑起来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一步步走出来的。研读文本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1)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2)从事:做事(3)几:接近(4)慎:形作动,慎重对待(5)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6)贵: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7)货:财物、货物、东西(8)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9)复:弥补,补救(10)过:过错、错误(11)辅:辅助、帮助研读文本译文:强作妄为就会败事,执意把持就会失去。所以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慎重),就不会失败。所以圣人求别人所不欲求的,不看重难得的财物,学别人所不学的,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以辅助万物的自然变化而不加以干预。研读文本思考1:总结本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第一层:把握先兆
我们要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第二层:重视细节
高远目标完成于点滴积累。第三层:圣人无为第四层:百姓慎终如始
做事要慎终如始,持之以恒。第五层:圣人辅万物之自然不敢为
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不妄为。研读文本思考2:本章的论证思路是怎样的?首先:指出事物在“安”“兆”“脆”“微”的阶段容易处理的四种情况,由此提出做事就要“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其次:列举三个事物由小而大、由近至远的事例,由此提出做事就要“慎终如始”,心意不可松懈,一点一滴去完成,这样才能“无败事”;最后:老子又重申“自然无为”。研读文本思考3:这一章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这一章是谈事物发展变化的辩证法。告诫人们要始终保持慎重,要依靠自然规律,要有坚定的毅力,耐心地、一点一滴地去完成某件事情。同时,引出“无为而治”思想的具体做法。思考4:概括这一章的特点运用排比造势,层层深入,增强说服力。叁根据对本课的学习,归纳写作特色、文章主旨,完成当堂检测。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儒家的核心思想?道家的核心思想?“仁”——伦理道德学“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礼”——正名(贵贱尊卑秩序)“名不正则言不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道”——天地万物的本源及其运行规律。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克己复礼”写作特色①善于运用具体形象表现抽象哲理。
以生活现象或社会现象举例说理,以具体事物为喻,概括出抽象的道理。如第十一章以生活中的“毂”“器”“室”说明世间万物都存在“有”和“无”的对立统一,相依相生。②善用逆向思维。
善于从常人思维的反面提出问题从而达到正面说理的效果。如“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等,都体现了老子的逆向思维。③语言凝练精妙,多用格言、警句。《老子》中,多用方言、谚语、格言、警句。这些格言、警句形象而深刻地浓缩了历史和现实生活的经验教训,闪耀着思想之光。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④善用比喻、排比、对偶、设问、反问等修辞。归纳总结文章主旨《<老子>四章》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有”和“无”辩证关系的分析,有道之人不彰显自我的道理,强调了人要“自知”“自胜”“知足”“强行”,加强自我修养的观点,并告诉人们依照自然规律,从小事做起,“无为而治”,这四章从不同角度体现了老子的观点。当堂检测1.指出下列各句中加粗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其含义。(1)自见者不明________________(2)其安易持________________(3)其微易散________________(4)不贵难得之货________________2.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有道者不处 处:为,做B.自伐者无功 伐:夸耀C.强行者有志 强行:强制进行D.复众人之所过 复:弥补、补救3.下列各项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B.其在道也,日余食赘行C.其脆易泮 D.起于累土形容词用作动词,显明形容词用作名词,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形容词用作名词,细微的时候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贵,看重解析:强行:勤勉而行。C解析:B项,“行”同“形”;C项,“泮”同“判”,分离;D项,“累”同“慕”,土筐。A当堂检测4.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即老聃,相传姓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美食广场服务员工作总结
- 100万吨绿色清洁能源页岩气液化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模板-申批备案
- 2025-2030全球电池保护板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业级4-苯氧基苯酚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桁架式门式起重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AI虚拟人交互一体机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心理情感咨询服务平台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工业绝热冷却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重馏分轮胎热解油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消费电子注塑机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春新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课件 第十章 浮力 第4节 跨学科实践:制作微型密度计
- 货运车辆驾驶员服务标准化培训考核试卷
- 财务BP经营分析报告
- 三年级上册体育课教案
- 2024高考物理二轮复习电学实验专项训练含解析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高中英语:倒装句专项练习(附答案)
- 2025届河北衡水数学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2024信息技术数字孪生能力成熟度模型
- 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政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