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燃烧和灭火_第1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燃烧和灭火_第2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燃烧和灭火_第3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燃烧和灭火_第4页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 燃烧和灭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口课时

■整体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写技能M

1.懂得什么是燃烧,认识燃烧的条件.

2.知道什么是着火点,知道不同的可燃物着火点不同.

■过程疑一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的方法获取信息,用化学语言表述信息,

用分析、比较、总结、概括等方法加工信息的能力.

F情百度身滔颈

1.通过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对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燃烧条件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对“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

(①)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燃烧的条件.

【难点】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①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投影仪、500mL烧杯、100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

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酒精灯、镶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导管.

【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旧教学过程

区新课导入

导入一:

【介绍】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号按照作战命令开始了远涉重洋的航行,它的船舱里结结

实实地装满了供战马吃的草料.两个多月后,船舱突然冒出熊熊大火,大火迅速吞没了整艘战舰,片刻之间战舰

便葬身海底,全舰官兵、战马无一生还……

【学生提出问题】战舰上为什么失火了呢?

【提问】事后化学家们根据英国军事保安部门提供的材料,准确地找到了“纵火犯”一草料.通过这个故

事,你想到了什么呢?

导入二:

【设问】当你听到“火”这个字眼时,你会想到什么呢?是在寒冷的黑夜燃起的温暖的篝火,还是使房屋变

成一堆废墟的大火呢?

【展示】有关燃烧的图片或录像.

【引课】通过观察这些图片,你产生了哪些疑问?

导入三:

【设问】我们学习过的燃烧的实例有哪些?

【展示】碳、硫、铁三种物质燃烧的图片.

【交流与讨论】说出或写出三种物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和反应现象.

点燃

C+02-C02

点燃

S+02-S02

点燃

3Fe+2O2------Fe3O4

匿新知构建

[过渡语]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燃烧与我们

的生活以及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物质的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

一、燃烧的条件

思路一

【设问】为什么“欧罗巴”号战舰中草料成了“纵火犯”?

【学生猜想】(1)有人故意把草料点着了.

(2)有人不小心将烟头扔进草料里了.

【教师】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草料燃烧,但草料的燃烧导致了一艘战舰的毁灭却是事实.

草料具备了哪些条件就可以燃烧呢?下面,我们就来对燃烧的条件进行探究.

实验

【器材】500mL烧杯一个、100mL烧杯一个、一片薄铜片、硬纸圈、热水、白磷、红磷.

【方案】在500mL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

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如教材129页图7

-5I.

苻铜片

【设问】在实验过程中,大家观察到了哪些现象呢?

【结论】实验进行不久,铜片上的白磷就产生白烟开始燃烧,而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并没有燃烧.

【思考】(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现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回答】(1)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C,因此,铜片上的白磷能被烧杯中的热水加热到着火点;而红磷

的着火点在200°C以上,仅靠热水加热是很难达到其着火点的.这二者的对比,说明燃烧的温度需要达到着火

点.

(2)热水可以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但水中的白磷并不燃烧,这是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

有氧气的存在.

【引导】想一想,怎样能使烧杯底部的白磷也燃烧呢?

【学生讨论】用导管对准热水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演示实验】教师按照得出的方案进行演示实验,学生观察现象.

复—/

<7

-y给水

【实验现象】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

【教师追问】热水中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和不通入氧气的条件下,现象是不同的,这样的事实再次说明了什

么问题呢?

【回答】说明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板书】(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①可燃物

(2)条件(②氧气(或空气)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教师补充】可燃物燃烧时,都需要一个最低温度,也就是着火点.不同物质的着火点是不同的,大家看一

下投影.

【展示】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着火点/℃

白磷40

红磷240

木材250-330

木炭320-370

乙醇(酒精)558

无烟煤700-750

【小结】只有在同时具备了氧气、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这三个条件时,才可能有燃烧发生,这三者缺

一不可.

【设问】通过对燃烧条件的学习,哪位同学给大家解释一下,在“欧罗巴”号上,草料为什么成了“纵火犯”

呢?

【回答】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是草料,第一个条件就具备了.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能流通,使

得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起来.

【教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学家是如何解释这件事的.

【讲解】草料会和空气中的氧发生氧化反应,这种氧化反应进行得很缓慢,不像燃烧那样剧烈地发光发热,

叫缓慢氧化.例如铁生锈也是一种慢慢氧化.物质在缓慢氧化的过程里也产生热,不过放热速度很慢,平时觉察

不出来.由于“欧罗巴”号船舱里堆放的草料太多、太实,空气不流通,缓慢氧化产生的热量不易散发,越积越多,

温度逐渐升高,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着火点是指物质着火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而可燃物燃烧,只需要具

备两个条件,一是跟氧气接触,二是温度达到着火点,因为这两个条件都具备,所以草料不经点燃,便自行燃烧

起来(这种由于缓慢氧化而引起的燃烧,叫自燃),成了“欧罗巴”号的“纵火犯”.

【学生质疑】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C.到了夏天,天气非常热,白磷如果保存不好,就极易燃烧,那

么,白磷如何来保存呢?

【回答】由于白磷的着火点很低,只有40℃,所以一般保存白磷时,为了将白磷与空气隔绝开,就把白磷

置于水下.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物质燃烧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可燃物,二是有氧气,三是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展示】燃烧条件示意图:

【小结】通过这个三角形可以看出,物质燃烧的发生是三个条件缺一不可的.

思路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交流】根据已有的知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

条件吗?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易理解和接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

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

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呢?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

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

【思考、回答】不是所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有的物体都能燃烧.求知欲.

1_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呢?例如

【思考、讨论】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

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

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定的温度.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讲解】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讨论与交流】观察实此实验对空气的污染

【教师演示实验】(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热

验现象和燃烧条件示较严重,所以老师演示

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个薄铜片,铜片上一端

意图,讨论与交流下列给学生观察,目的在于

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

问题:进一步根据实验现象

上的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1)上述实验中,为什么并在讨论和交流的基

(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空气,观察现

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础上,由不同的实验事

象.

而红磷不燃烧?实再次得出燃烧所需

(2)为什么铜片上的白要的条件,培养学生的

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

不燃烧?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

【活动】引导并组织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得出什么是燃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

烧,进一步得出燃烧的条件.

烧的白磷,为什么在通重要性.

【小结及板书】(1)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入空气后却燃烧了?

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4)综上所述,燃烧需要

(2)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燃烧时

什么条件?

所需要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分析】燃烧条件示意

(3)物质燃烧的发生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图:

思路三

1.燃烧条件之一——有可燃物

【思考】怎么样才能让燃烧顺利地进行?燃烧究竟需要哪些条件呢?

【提问】所有的物质都能燃烧吗?下列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多媒体展示以下物品图片)

纸张木条泥土红磷酒精小煤块小石头玻璃蜡烛

【小结】不是所有物质都能燃烧,只有可燃物才能燃烧.

[设计意图]根据已有生活经验和已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对获取知识的兴趣.

2.燃烧条件之一——需要氧气

【提问】可燃物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

【探究实验】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

小片薄铜片,铜片上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见教材

129页图7-51.

【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水中的白磷为什么不燃烧?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没有氧气)

【教师】如何使水中的白磷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学生】用导气管通入氧气,如图所示.

【教师】讲解通入氧气或空气的不足之处,并引导学生设计其他方案.

【学生】交流、合作、讨论并得出合理方案.(如图操作)

【学生1四人一小组根据刚才的设计合作完成实验并写出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如何避免白磷燃烧造成空气污染.

【教师】积极参与到同学们的实验探究中,指导学生安全、正确地完成实验,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

论.

【教师】实验回放(注意让学生再一次观察所发生的现象).

【教师】通过控制变量探究实验法得出结论.

【小结】物质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充分接触.

3.燃烧条件之一一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教师】如图所示,冷水中的白磷为什么没有燃烧?

冷水卜-;

白礴々

【学生】反思、讨论、回答.

【教师】着火点的概念: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教师】通过控制变量法得出结论.

热水

白磅

【实例】分析2013年南京亚运会圣火采集过程一共持续3分钟的原因.

【小结】可燃物要燃烧,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设计意图](1)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活动中体验,从而激发探究的热情.

(2)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交流使学生学会分享、学会合作、学会创新,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

与喜悦.

(3)引导学生进行环保实验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4)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和严谨的思维方式,了解对比实验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教师】演示实验.如图所示.

【学生】根据教师实验说出实验现象并得出实验结论.

【学生】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一样.

【学生】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燃烧.

【教师】出示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教师】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纸张和煤炭的着火点不一样.关键让学生学会比较两种物质的着火点时,

如何选择温度范围.

【学生】交流、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1)学以致用,增强学习兴趣.

(2)在新知识的运用中形成发展的知识结构,培养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

(3)利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加深对燃烧条件的理解.

【展示】燃烧条件的总结:

[设计意图](1)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零散知识形象化总结,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的培养.

[知识拓展]1.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着火点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着火点越低越易被点燃燃烧,如白磷比红磷更易燃烧.

(2)氧气浓度大时氧分子与可燃物接触的面积较大,物质会燃烧得更剧烈,如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但在

氧气中则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3)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与氧气结合得越充分,燃烧就越容易发生,如将木柴劈开架空后易燃烧.

2.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叵课堂小结

1.物质燃烧的条件:

①是可燃物]

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J

'①可燃物与助燃物;

2.认识燃烧<②现象:发光、放热;

、③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肛检测反馈

1.(南宁中考)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

B.只要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C.把木柴架空,可使木柴更充分地接触空气而燃烧得更旺

D.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因为降低了蜡烛的着火点

解析:A.物质与氧气反应不一定燃烧,像物质的缓慢氧化、食物腐烂、铁生锈等就没发生燃烧;B.可燃物

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C.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把木柴架空,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增大,

可使木柴更充分地接触氧气而燃烧得更旺;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是不会发生改变的,用嘴吹蜡烛,蜡烛熄灭是

因为降低了周围的温度.故选C.

2.(郴州中考)燃着的酒精灯,盖上灯帽后熄灭,这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A.氧气

B.可燃物

C.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可燃物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解析:破坏物质燃烧的条件,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常用的灭火方法有移走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到

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熄灭酒精灯时,盖上灯帽能使酒精和氧气隔绝,从而使酒精熄灭.故选A.

3.(江西中考)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结论的是()

解析:A.甲中燃烧的蜡烛罩上烧杯后,与氧气隔绝,一会儿后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B.滤纸片和

乒乓球片都与氧气接触,乒乓球片燃烧起来,滤纸片没有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不仅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

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C.小石头不能燃烧,小木块能够燃烧,说明小石头不是可燃物,小木块是可燃物;D.铜

片上的白磷能够燃烧,水中的白磷不能燃烧,铜片上的红磷不能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

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由以上分析可知,A选项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故选A.

闻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一、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可燃物

2.条件(氧气(或空气)

〔达到着火点

叵布置作业

一、教材作业

【必做题】

教材第135页练习与应用的3题.

【选做题】

教材第135页练习与应用的2题.

二、课后作业

【基础巩固】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A.纸比煤跟空气接触的面积大

B.纸比煤着火点高

C.纸比煤着火点低

D.纸比煤密度小

2.木柴燃烧时,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目的是()

A.使热量易散失

B.使木柴着火点降低

C.使木柴变成易燃物

D.使木柴与氧气充分接触

3.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会更旺,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

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4.某同学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他立刻将燃烧匙取出,但此时红

磷又开始燃烧.解释这种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

A.红磷又接触到氧气

B.红磷的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

C.瓶内的氧气不能耗尽红磷

D.燃烧时红磷转变成白磷,降低了着火点

5.如图所示,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300mL热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甲),在烧杯上盖一薄铜片,铜片的一端

放一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乙),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回答下列

问题:

白邨乙),…

二^----y红确

薄铜片乜惘一

热水一三二二七二七、

::::::,白碉(甲)

(1)写出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白磷(甲),白磷(乙),红磷.

(2)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烧杯与白磷(甲)接触,观察到.

(3)由此实验得出燃烧的条件是

(4)白磷与红磷相比,更容易着火燃烧的是,它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能力提升】

6.伦敦奥运会采集圣火的唯一方式是在奥林匹克的赫拉神庙前利用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下列说法不

正确的是()

A.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

B.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

C.强风和大雨下火炬仍能保持燃烧,是因为火炬燃料的燃烧不受燃烧条件的影响

D.火炬内装的燃料丙烷(C3H8)属于化合物

7.(牡丹江二模)火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因素,使用不当时可能成为吞噬生命的恶魔.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釜底抽薪”:.

(2)分别点燃两根火柴,将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斜向下(如图所示),火柴头斜向下更容易持续燃

烧,请解释其原因:.

(3)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会烧得更旺,为什

么?.

【拓展探究】

8.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一个可燃气体安全点燃装置.烧杯中有水,中间放置的无底玻璃瓶有三个口,中间开口

装有倒置的漏斗,右侧开口装有导气管,左侧开口敞开.对此装置的评价和使用错误的是()

A.未经检验纯度的气体通过此装置后可安全点燃,不会发生爆炸

B.要达到安全点燃效果,烧杯内的水可不没过倒置漏斗的边缘

C.此装置防止点燃不纯气体爆炸的原理是使不纯的气体不与燃着气体直接接触

D.此装置适用于难溶于水的可燃性气体

【答案与解析】

1.C(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越低越容易点燃,纸比煤着火点低,所以纸比煤易点燃.故选C.)

2.D(解析:增大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促进木柴的燃烧.)

3.D(解析:可燃物的着火点一般情况下不变,故A、B错误;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不会改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故C错误;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火焰更旺,故D正确.)

4.D(解析:将燃着的红磷放入装有氧气的集气瓶中燃烧,一段时间后,红磷熄灭,说明氧气已经耗尽;将燃烧匙

取出,红磷又开始燃烧,说明温度还高于它的着火点,红磷又接触到氧气;红磷燃烧时生成五氧化二磷,红磷的

着火点没有改变.)

5.(1)不燃烧;燃烧,产生白烟;没有变化(2)白磷(甲)燃烧(3)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4)白

点燃

磷;4P+5。212P2。5(解析:⑴白磷和红磷都是可燃物,白磷的着火点为40匕红磷的着火点为240C白磷

甲达到着火点,但不与氧气接触,所以不能燃烧;白磷乙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着火点,所以燃烧,产生白烟;红

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其着火点,所以不能燃烧,没有变化.(2)用导气管将氧气通入烧杯底部,与白磷

(甲)接触,则可看到白磷甲燃烧.⑶由实验得出,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的条件有必须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4)白磷的着火点为40°C,红磷的着火点为240℃.白磷和红磷相比,更易燃烧的

点燃

是白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学方程式是:4P+5O2—2P2O5.)

6.C(解析:凹面镜集中阳光来引燃火种,是阳光为火种的燃烧提供了热量,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火炬燃烧时,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和光能;任何燃料的燃烧都受燃烧条件的影响,火炬燃料也不例外;丙烷(C3H8)属于有机

物.)

7.(1)清除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2)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

点,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3)增大空气的流通,会使燃烧更旺(解析:(1)釜底抽薪的含义是抽去锅底下的柴火,

清除了可燃物,达到灭火的目的.(2)当火柴头斜向下时,燃烧产生的热量能给火柴梗预热,容易达到其着火点,

所以更容易持续燃烧.(3)室内起火时,如果打开门窗,增大了空气的流通,使燃烧更旺.)

8.B(解析:本题关键是要清楚怎么使用该装置,在漏斗上端点燃,一旦不纯,就在漏斗内引爆,但是由于不封闭,

产生的冲击会在左侧开口释放,同时由于导气管在水下,被点燃的气体和不纯的气体被水隔开了,所以点燃的

气体不会引燃导管内的气体.分析此装置,如果烧杯内的水没有超过倒置漏斗的边缘,未验纯的气体也会被点

燃,会弓I起爆炸,所以B错误.)

区教学反思

学生在生活中和前期的化学学习中积累了大量的感性认识,也具备一定的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如果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感性认识、知识和能力储备,抛开课本的教师演示实验进行探究的做法,做一个思维

的探究,就能帮助学生自主建构起新知识,然后把实验设计和操作都交给学生,从思维上提高一个层次,就能帮

助学生实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所以,先让学生自己整理有关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

件、反应现象等各方面让学生进行分析、归纳,得到燃烧的共同特点,之后,请学生将这些共同特点整理为一

句话,即可得到燃烧的概念.在概念的基础上,推导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就是水到渠成的了.当学生建构出燃烧概

念后,及时肯定学生的知识来源于自己,极大地鼓舞了学生,让他们从自主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收获自信和对化

学学习的兴趣.

接下来是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探究灭火的方法,学生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石子、纸片、木炭、二氧化碳等一

些物品,设计对比实验轻松得到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并演示了多种灭火的方法,在展示的时候也能清晰表达从

实验操作到观察现象到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由此看出,只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能力,给他们充分的信任,不仅

学得快,更能学得好!

本课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教育和珍爱生命的教育,在这里安排一个动画视频,让

学生在看书的基础上再看视频,加深印象,有利于学生的终生所需,也有利于让学生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又回

归生活、服务生活.但是,在安全教育上,本节课也有一个疏忽的问题,本节课安排的学生实验设计中有许多易

燃物,学生的课桌上也有许多书本没有完全清理,没有及时强化学生清理课桌上的纸张等易燃物,留有安全隐

患,在今后的课堂中要注意相关问题.

15备课资源

对燃烧条件探究实验的改进

如果按教材上的方法操作,用90℃以上的开水,铜片上的白磷可在3~5分钟内燃烧.该实验虽然效果明

显,但时间不易把握,且水温和水量不易控制.

进行了如下改进后,大大节约了时间,且容易控制,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用250mL的烧杯代替500mL的烧杯,用50-60°C的热水代替开水,并注入其中;用100mL的烧杯代

替铜片,并在烧杯底部一侧放一小堆干燥的红

磷,另一侧放一粒比绿豆略小且已用滤纸吸去表面水的白磷,然后将此烧杯浸入250mL烧杯中(如下图

所示).这样,小烧杯内的白磷在1分钟左右即可燃烧,且烧杯不会损坏,效果也更加明显,而且容易控制实验时

间.

第②课时

区L整体设计

(串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整好|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情就度身旗殖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难点】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碳酸钠(固体、浓溶液)、盐酸(1:4、浓)、导管、烧杯(500mL1只、1000mL3只)、

面粉、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

【学生准备】小蜡烛(2支)、水、镜子、烧杯、棉花、小石子、小木条、抽滤瓶、试管、灭火器.

—一教学过程

ff新课导入

导入一:

趣味实验:魔术一烧不坏的手帕

【实验用品】酒精灯、摄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酒精(体积分数为70%).

【实验步骤】用一块棉手帕(不要用合成纤维的),在盛有乙醇的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的烧杯中浸

泡,待均匀湿透后取出.将浸透的手帕舒展开,用镣子夹住两角,在火焰上点燃,当火焰熄灭后,观察现象.

【提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回答】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

【追问】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回答】因为手帕上沾有酒精,我们所看到的是酒精的燃烧.在整个燃烧的过程中,对于手帕来说,并没有

达到它的着火点,所以手帕并没有燃烧.

【教师补充】非常好,酒精在燃烧时有一种生成物一水,水降低了温度,达不到手帕的着火点,所以手帕

还是完好无损.

导入二:

【教师】燃烧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它开启了人类的智慧和文明.燃烧,它点燃了现代社

会的进步和辉煌.可以说燃烧带给人类很多的幸福.

【投影图片】展示火灾图片.

【学生】观察画面,思考火对人类不利的一面.

【教师】火如果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损失和灾难.为了更好地利用燃烧,防止火灾,我们需要

了解燃烧和控制燃烧.

陷新知构建

[过渡语]燃烧的条件有三个,分别是可燃物、氧气(或空气)、达到着火点.那么同学们设想一下,这三个

条件中如果去掉其中一个条件,会发生什么样的现象呢?同学们面前都有已经准备好的蜡烛和烧杯等一些用

品,请你们用蜡烛和烧杯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探究‘灭火的原理”.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思路一

【实验探究】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

烧杯中加适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汇报交流】第一小组,只用了蜡烛进行实验.点燃了两支蜡烛,然后用嘴对着其中一支蜡烛用力吹气,结

果这支蜡烛熄灭了.

【老师追问】你们都选用了哪种方法"灭火”呢?

【学生】第一小组:降低温度.

第二小组:我们组利用的是隔绝空气的方法.我们在点燃的蜡烛上扣了一个烧杯,由于蜡烛燃烧不断地消

耗氧气,使有限的空间内充满了C02气体,最终蜡烛由于不能及时得到氧气而熄灭.

第三小组:我们和第二小组的原理相似,但我们选用的是碳酸钠和盐酸,由于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产生

C02,所以蜡烛也熄灭了.

第四小组:我们组选取了两支等长的蜡烛点燃,然后慢慢地在其中一支蜡烛的下面截取了一大段,结果被

截取的这支蜡烛首先熄灭了.

【教师追问】那你们组“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

【学生】第四小组:我们主要是从可燃物的角度来考虑的.

【评价】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大家的一个优点,希望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能够继续保

持.

【讲解】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如果破坏了某一个条件,都可以使燃烧反应停止,也就是说都可以达到灭

火的目的,所以说灭火的原理都是从燃烧的条件出发的.

【板书】

'清除可燃物

原理]隔绝氧气

、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设问】在生活实际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灭火的实例,它们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呢?

【投影】下面是一些灭火的实例,试分析其灭火的原理: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

(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答案】(1)隔绝空气.

(2)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3)清除可燃物.

思路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活动】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交流.

【讨论与交流】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交流】同学们根据生活经验讨论灭

们有过灭火的经验吗?谈谈你在生火的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入

活中采取的一些灭火措施.手,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再

【实验】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通过一组简单的实验,进一步

【活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引导

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两支蜡烛放在分析得出几种常见的灭火方

学生分析实验现象,理解燃烧与灭火

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法.

的关系,从而得出灭火的原理或方

量碳酸钠和盐酸,观察现象并分析原

法.

因.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通过讨论并解释日常生活中常

与交流,并对每个问题进行小结:火,可用锅盖盖灭.见的灭火措施,理论联系实际,

(1)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如(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进一步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

何处理?为什么?灭.系,突破难点.

(2)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了,如何处(3)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

理?为什么?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

(3)扑灭森林火灾时的有效方法之一清除可燃物.

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4)清除可燃物;水太少,不能降低温度

掉,为什么?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

(4)如何解释“釜底抽薪”和“杯水车

薪”这两个成语?

【展示】幻灯片播放让"家庭远离火

观看幻灯片及Flash动画资料并思考了解火灾危害与防护方法,了

灾”(科普资料)及Flash演示“火场逃

面对火灾时如何进行灭火或逃生.解逃生的一般方法.

生方法”.

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

[过渡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灭火器’’是比较常见的灭火器具.那么灭火器如何使用呢?它们的灭火原

理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学习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灭火器.

【探究】灭火器原理.

【阅读】教材130~131页内容并交流几种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使用范围.

【展示】几种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灭火器灭火原理适用范围

商灭火时,能喷射出大量二氧化碳及泡沫,它们能

y黏附在可燃物上,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达到灭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泡沫灭火器火的目的.

具有流动性好、喷射率高、不腐蚀容器和不易

利用压缩的二氧化碳吹出干粉(主要含有碳酸

变质等优良性能,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

氢钠或磷酸镂盐)来灭火.

干粉灭火器

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灭火时不会因留下任何痕迹而使物体损坏,因

g在加压时将液态二氧化碳压缩在小钢瓶中,灭此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

二氧化碳火时再将其喷出,有降温和隔绝空气的作用.器等物品的失火,使用时,手一定要先握在钢瓶

灭火器的木柄上,否则,会把手冻伤.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很快记住它们吗?以小组为单位,利用三分钟时间,我们通过游戏来选出冠军

得主.

【游戏】教师选出六名同学分别拿着不同类型的灭火器的道具,然后给他们列出几种物质燃烧,要求他们

用适当的灭火器灭火,看最后谁的正确率高,谁得冠军.(形式不限)

【小结】不同的物质燃烧需要不同的方法来进行灭火.

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思路一

[过渡语]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

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所

以,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下面的一些图标,同学们讨论讨论,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

的信息?

【展示】

A®AA

(1)(2)(3)(4)

®G)③®

(5)(6)(7)(8)

【教师】这些图片代表什么意思?

【答案】⑴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

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设问】同学们想想,这些图标在哪些场合最容易出现呢?

【回答】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矿等场合.

【设问】为什么在这些场合容易出现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演示实验,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

其原因.

【演示实验】教师按照教材132页实验7-2做实验月投影方式展示实验装置.

【投影】

打一小孔

【实验现象】发生了爆炸.

【实验分析】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

气的接触面积,耀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

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延伸】通过这个小实验,哪位同学给大家总结一下,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场所会出现一些禁止

烟火等图标.

【回答】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

炸的危险.

【小结】所以,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思路二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演示】教材132页实验7-2:面粉爆炸实

验.

【小结】爆炸的条件:有限空间、急速燃烧、

积聚大量的热量.

【指导阅读】教材132页的内容.

【交流】观察实验现象.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爆炸

【小结】在油库、面粉加工厂、纺织厂、煤

【交流】分析讨论.危害的认识,进一步证明爆

矿的矿井等地方要标有严禁烟火的警告.

【归纳】爆炸的条件.炸所需的条件.

【讲解】可燃物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有可

【讨论与交流】了解生活中常见易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

能发生爆炸,为了预防危险的发生,我们必须

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认识一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安全教

掌握一些安全常识.

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育.

【指导阅读】教材内容.

【回答】不一定.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

【投影】展示图标.

®③会

当®心生—“化•A®

B。火灾一»«««

【提问】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思路三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讲解】将塑料瓶中间(上端留约1000mL)处绕一宽0.5cm的

布条,不打节.布条上滴匀酒精后点燃,转动塑料瓶,均匀烧热后将

瓶底插入水中,水面到布条处,瓶会整齐断开.用半个塑料瓶组装

【演示】教材

“面粉爆炸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让学生了解易燃物和易爆

实验面

7-2:纸板盖

尸毛蜡烛物的安全知识.

铁丝支架

粉爆炸实验.声面粉暂孔塑

十石神塞料瓶盖

玻璃管

【要点】⑴将此实验装置中的玻璃管与橡胶管连接,用嘴吹气,方

便、火焰效果好.(2)纸板盖盖上即可,不能封死,保证安全.

【活动】课后【交流】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包括万一发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

拓展与实践.生火灾时需采取的灭火或自救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