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讲义第1课沁园春·雪(学生版+解析)_第1页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讲义第1课沁园春·雪(学生版+解析)_第2页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讲义第1课沁园春·雪(学生版+解析)_第3页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讲义第1课沁园春·雪(学生版+解析)_第4页
统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同步讲义第1课沁园春·雪(学生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课沁园春·雪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活动一:正音正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或写汉字:沁园春(

莽莽(

折腰(

)稍逊(

成吉思汗(

今朝(

)分外妖娆(

稍逊风骚

数风流人物(

)红

zhuāng

素裹(

顿失

tāo

tāo()江山多

jiāo(

一代天

jiāo(

)活动二: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________,“沁园春”是__________,“雪”是____________。2.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_________家____家和_____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____人,______家。他的诗词创作,艺术性极强,充满革命豪情,誉满海内外。了解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活动三:诗歌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朗读技巧[停顿与重音]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活动四:感知内容这首词可分为上下两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上阕:下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章主要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表达方式。体现全词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五:探究理解读上阕,探讨下列问题:(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读下阕,探讨下列问题:(1)下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分三层:(2)逐层理解。①说说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②下阕评论了那几位历史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总结主旨本词借景抒情,通过描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纵论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__________________之情,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的远大抱负和英雄气概。品读诗词。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括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听录音,说说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3.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进行分析品味。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词,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沁园春”,词牌名。《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1.小明准备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你认为下列哪种感情基调合适(

)A.温柔婉转 B.慷慨悲壮 C.低沉悲痛 D.潇洒豪放2.(23-24九年级上·河北邯郸期中)下列词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B.江山/如此/多娇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只识/弯弓射/大雕3.根据要求答题。(1)请仔细观察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这幅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2)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笔断意连

牵丝不断 B.劲健雄峻

神韵飘逸C.和谐匀称

端庄整齐 D.奇大奇小

粗细相间根据提示默写(1)概写北国雪景的(动静结合)句子是:,,。(2)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3)描写作者想象景色(虚写)的句子是:,,。(4)由写景到论史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是:,。(5)由“惜”字所统领的句子是:。(6)点明全文主题,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23-24九年级上·广西桂林·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雪北国风光,

江山如此多娇,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看红装素裹,

还看今朝。分外妖娆。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词的上下片各有一个领字,上片是“望”字,下片是“惜”。B.“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动为静,极富想象。C.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D.词中对历史人物作了批评:武功有余,文治不足。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结合词句简要分析?(23-24九年级上·广西钦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7.在对“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这句进行朗读设计时,小浦认为“妖娆”一词应重音重读,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请参考朗读小贴士,详细说明理由。小贴士:重音——朗诵时,为适应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以重音的形式加以强调。包括重读(表达惊喜、激愤、兴奋等情绪)、轻读(表达深沉、凝重的情感)、拖音(表达舒缓、呼唤、恳求等语气)等特殊处理方式。我的观点和理由:8.同学们给小浦提了一些上台朗诵的建议。下面的建议有语病的一项是(

)A.小北说:“我建议你上台朗诵时穿中山装,因为这样穿既衣着得体,又符合当时的时代背景。”B.小圆说:“朗诵《沁园春·雪》这首诗时,不仅要读音准确,还应该读出自信、豪迈的情感。”C.小南说:“朗诵时,要适当地运用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诗歌的情感和内涵,增强表达的效果。”D.小东说:“朗诵时的配乐要能表达诗歌的情感,如《沁园春·雪》可以选用慷慨激昂的乐曲。”9.将下面的词语组成一副贴合本次“云朗诵”活动的对联,抄写到横线上。展谱书写云诵诗文青春雄心壮志时代华章上联:下联:第1课沁园春·雪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1.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基本特点。2.感受诗词中北国壮丽的雪景,体会革命领袖所具有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念。3.品味准确,精练的语言魅力,体会词熔写景、抒情、议论于一炉的艺术特色。4.领会词赞美祖国壮丽河山和无产阶级革命英雄主义的感情。活动一:正音正字给加点的字注音或写汉字:沁园春(qìn

莽莽(

mǎng

折腰(

zhé

)稍逊(shāo

成吉思汗(

hán

今朝(

zhāo

)分外妖娆(

fèn

ráo)

稍逊风骚

sāo

数风流人物(

shǔ

)红

zhuāng

素裹(

顿失

tāo

tāo(滔滔)江山多

jiāo(

一代天

jiāo(

活动二:文学常识1.《沁园春雪》的作者是毛泽东,“沁园春”是词牌名,“雪”是题目_。2.走近作者:毛泽东:(1893—1976),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他的诗词创作,艺术性极强,充满革命豪情,誉满海内外。了解背景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在陕北的清涧县,毛泽东同志登上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观赏风光。面对苍茫大地,胸中豪情激荡,过后写下了这首词。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为了国家的前途的人民的利益,毛泽东同志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其间,民主人士、诗人柳亚子先生请他写诗,毛泽东同志就把这首《沁园春.雪》抄给他,随后《新民晚报》公开发表,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活动三:诗歌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重音、停顿、速度、节奏、读出激越豪壮的情调。朗读技巧[停顿与重音]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活动四:感知内容。这首词可分为上下两阕,用简洁的语言分别概括出上下两阕的主要内容:上阕: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下阕:纵论历史英雄人物,歌颂当代英雄。2.文章主要运用了描写、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3.体现全词的主旨句是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活动五:探究理解读上阕,探讨下列问题:(1)这首词的题目是《雪》,哪部分是描写雪景的?请把写静、动景的词语找出来。上阕

静: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动:山舞银蛇,原驰蜡(2)作者对雪景的描述,由哪个词领起?望作者望见了哪些景观?长城内外,唯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上阕末尾三句写的是实景还是虚景?从哪个词可以看出?这三句写出了怎样的意境?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①虚景。②“须”字表明雪后初晴之景出自作者的想象。③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清朗、娇艳、多姿多彩的意境。④你看,红日冉冉升起,放射出万道霞光,染红了天边的白云,映红了高原上皑皑白雪;云海茫茫,雪山巍巍,苍松翠柏,郁郁青青;红日白雪交相辉映,祖国就像一位红装素裹的少女,格外娇艳多姿!读下阕,探讨下列问题:(1)下阕可分几层?请在书上作标注,并写出每层大意。分三层:第1层(前两句):承上启下。第2层(中间七句):评论古代帝王。第3层(从“俱往矣”到结束):赞美当代英雄。(2)逐层理解。①说说前两句的作用是什么?为什么?答案示例: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江山如此多娇”总结上阕写景,“娇”字表现女性美,与上文“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相照应,“引”字引出下面评古内容,祖国河山如此壮丽美好,使得古往今来无数英雄人物为之倾倒。②下阕评论了那几位历史人物,“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略”、“稍”有什么作用?“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答案示例: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惜”字有“美中不足”的意思,叹息、惋惜,委婉准确,有贬有褒。肯定了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的赫赫战功,也指出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不足的弱点。“略”、“稍”,使词作对历史人物的评述客观、准确,不失分寸。“略输”、“稍逊”与“只识”,前二者与后者比,褒贬的程序有差别,“只识”否定程度大于前者。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风流人物”指什么人?最后两句有何含义?答案示例:“俱往矣”一句,意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来突出今天的革命英雄,三个字结住评古,气势逼人。“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这里也有作者本人的身影。当时毛泽东确立了在党和红军中的领袖地位,正欲东渡黄河,大展宏图,因此“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正表现了毛泽东同志这种“天下大任,舍我其谁”的英雄豪情。“风流”不单指建功立业、打江山,还指有文采、有欣赏水平。最后两句的意思应是:如果数点一下真正才华横溢、文采飞扬,能够领略和欣赏江山秀美的人,还得算是今天的革命英雄、革命领袖,当然也包括我喽!总结主旨本词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壮丽的北国雪景,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了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了作者作为革命领袖的远大抱负和英雄气概。品读诗词。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开篇高唱而入,起笔不凡,总括大半个中国的严冬雪景。听录音,说说词给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作者欣赏北国雪景的立足点在什么地方?北国雪景图

千米高的塬上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给你怎样的感受?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运用比喻、拟人手法,化静为动。②极为传神地把白雪覆盖的群山和高原写活了。3.对于杰出的历史人物,词人用一个词对他们作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个词进行分析品味。“惜”。“惜”字有丰富含义:①惜中含褒。肯定他们是英雄人物,同时也就肯定了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伟大民族;②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缺少文治、文学才华欠缺;③他们的不足是由于时代、阶级局限造成;④表现了后来者居上的伟大气概。4.这首词是怎样把写景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句句洋溢着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下片由祖国山河的壮丽而感叹,而议论,并引出英雄人物,纵论历代英雄人物,抒发诗人伟大的抱负。蕴涵诗人对祖国的深情以及充满自信的情怀,最后一句由评论落到赞扬,点明主题,抒发了诗人的豪情壮志。【总结感悟】-构建知识体系词,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等。最初称为“曲词”,是配音乐的。后来逐渐跟音乐分离,成为诗的一种。一首词称为一阕;词若有上下两段,就称为上下阕。词可以没有题目,如果有,写在词牌的后面,比如今天学习的课文,“沁园春”是词牌名,雪,就是这首词的题目。“沁园春”,词牌名。《沁园春》这个词牌规定114个字,分上下两阕,上阕13句,下阕12句,句号处必须压韵。相传沁园是东汉明帝的女儿沁水公主的园林,后来被外戚窦宪仗势夺取,有人作诗咏其事。这个词牌名因此而得名。1.小明准备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你认为下列哪种感情基调合适(

)A.温柔婉转 B.慷慨悲壮 C.低沉悲痛 D.潇洒豪放【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感情基调的理解。

D.《沁园春·雪》以雪冠名,却并非是为雪所作,该词分为上下两片,上片描写祖国壮丽的雪景,横跨千万里,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意境,抒发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下片主要议论抒情,歌颂当代人物,点评历史英雄,抒发了诗人心中的豪情壮志。全词在借雪言志,是诗人情感的真实流露,展示了广阔的胸怀、磅礴的气势、豪放的风格、深远的意境。所以“潇洒豪迈”与本诗意境很契合;故选D。2.(23-24九年级上·河北邯郸期中)下列词句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望/长城内外B.江山/如此/多娇C.引/无数英雄/竞/折腰D.只识/弯弓射/大雕【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划分朗读节奏的能力。D.有误。意思是:只知道挽起弓箭,来射落大雕。可以根据句子结构来划分,“弯弓”、“射大雕”为动宾短语,“弯”、“射”前需要断开,故朗读节奏应是“只识/弯弓/射大雕”。故选D。3.根据要求答题。(1)请仔细观察毛泽东手书《沁园春·雪》这幅字帖,从中挑出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2)对这幅书法作品的欣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笔断意连

牵丝不断 B.劲健雄峻

神韵飘逸C.和谐匀称

端庄整齐 D.奇大奇小

粗细相间【答案】(1)示例:北、国、风、光、万、里、雪、飘(2)C【解析】(1)本题考查汉字临摹。字帖中是毛泽东所写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从中任选八个不同的汉字,用楷书将它们写在“田”字格里即可。(2)本题考查字体。本幅字结构简省、笔画连绵、简易流美、抒情写意,其结体省笔、变形,删繁就简,书写趋于便捷爽利,以概貌约形体,省略点画细节,奇大奇小,粗细相间,劲健雄峻,神韵飘逸,为草书;“和谐匀称、端庄整齐”不属于草书的特点;故选C。根据提示默写(1)概写北国雪景的(动静结合)句子是:,,。(2)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化静为动)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3)描写作者想象景色(虚写)的句子是:,,。(4)由写景到论史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句子是:,。(5)由“惜”字所统领的句子是:。(6)点明全文主题,抒发诗人豪情壮志的句子是:,,。【答案】(1)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3)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5)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详解】本题考查对名篇名句和古诗文的识记理解。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本题中应注意“舞、素、裹、竞、骚、雕”等字的写法。(23-24九年级上·广西桂林·期中)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雪北国风光,

江山如此多娇,千里冰封,

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万里雪飘。

惜秦皇汉武,望长城内外,

略输文采;惟余莽莽;

唐宗宋祖,大河上下,

稍逊风骚。顿失滔滔。

一代天骄,山舞银蛇,

成吉思汗,原驰蜡象,

只识弯弓射大雕。欲与天公试比高。

俱往矣,须晴日,

数风流人物,看红装素裹,

还看今朝。分外妖娆。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这首词的上下片各有一个领字,上片是“望”字,下片是“惜”。B.“山”“原”都是静物,写它们“舞”“驰”,化动为静,极富想象。C.上片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D.词中对历史人物作了批评:武功有余,文治不足。6.“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结合词句简要分析?【答案】B.以排山倒海的气势讴歌了当代的英雄(无产阶级),表现了作者对未来的无限向往和坚不可摧的自信心。【解析】5.本题考查诗词赏析。B.“化动为静”有误,应为:化静为动。故选B。6.本题考查赏析句子。本词上片写景下片议论,由“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引发对历史上的英雄人物的品评,前“惜”后“还看”,对英雄人物由部分否定到全然赞赏,所以“风流人物”指由秦皇汉武以来至今的英雄人物,能建功立业的人;“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一句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一笔带过,转向诗人所处的当今时代,点出全词“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今朝”是一个新的时代,新的时代需要新的风流人物。“今朝”的风流人物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于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这是身为新时代英雄的领军人的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23-24九年级上·广西钦州·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沁园春·雪》毛泽东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7.在对“须晴日/看红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