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试模拟试卷5(共718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E/35/wKhkGWbljJmAS76yAAHXWdFso1A240.jpg)
![国家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试模拟试卷5(共718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E/35/wKhkGWbljJmAS76yAAHXWdFso1A2402.jpg)
![国家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试模拟试卷5(共718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E/35/wKhkGWbljJmAS76yAAHXWdFso1A2403.jpg)
![国家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试模拟试卷5(共718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E/35/wKhkGWbljJmAS76yAAHXWdFso1A2404.jpg)
![国家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试模拟试卷5(共718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7/M02/3E/35/wKhkGWbljJmAS76yAAHXWdFso1A24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试模拟试卷5(共9套)(共718题)国家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试模拟试卷第1套一、选择题(本题共60题,每题1.0分,共60分。)1、数据通信中数据传输速率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它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制位数,常用的单位是A、b/sB、byte/sC、Mb/sD、Kb/s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网络的传输速率用b/s来表示,其含义是每秒传输多少个二进制位的信息.b是bit的缩写,s表示秒(second)。2、数据通信中数据传输速率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它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制数据位数,常用的单位是A、kb/sB、byte/sC、MB/sD、KB/s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数据通信中数据传输速率是最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它指单位时间内传送的二进制数据位数,常用的单位是kb/s。3、下列关于IP地址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IP地址由网络地址与主机地址两部分组成B、根据不同的取值范围,IP地址可以分为5类C、B类IP地址其网络地址空间长度为16位,主机地址空间长度为14位D、C类IP地址范围从:——55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B类IP地址其网络地址空间长度为14位,主机地址空间长度为16位,选项C正好叙述相反,故C错误。4、下面关于数据存储方式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顺序存储结构和链式存储结构是最主要的两种存储方式B、顺序存储结构的结点中只有自身信息域,没有链接信息域C、链式存储结构的结点中可以有表示链接信息的指针域,也可以没有D、顺序存储结构的存储密度比链式的高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链式存储结构的结点中必有表示链接信息的指针域,故C错。5、设二叉树根结点的层次为0,一棵高度为n的满二叉树中结点的个数是A、2的n次幂个B、2的n-1次幂个C、2的n次幂减1个D、2的n+1次幂减1个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满二叉树的定义:深度为k的满二叉树是一棵有2的k+1次幂减1个结点的二叉树。6、限制程序的存取,使操作系统不能存取允许范围以外的实体,这种操作系统隔离安全措施称为A、物理隔离B、时间隔离C、逻辑隔离D、密码隔离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隔离是操作系统安全保障的措施之一,它又可分为:物理隔离、时间隔离、逻辑隔离和密码隔离。其中逻辑隔离是限制程序的存取,使操作系统不能存取允许范围以外的实体。7、计算机病毒是指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在计算机系统中潜伏、传播、破坏系统正常工作的一种具有繁殖能力的A、指令B、程序C、设备D、文件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病毒其实也是一种程序,只不过是一种比较特别的程序而已。和一般的程序比较起来,它具有潜伏性、传播性及破坏性。8、某二叉树结点的前序序列为F,C,A,D,B,E,G,H,P,对称序序列为A,C,B,D,F,E,H,G,P,则该二叉树对应的后序序列为A、A,B,D,C,H,P,F,E,GB、A,B,D,C,H,P,G,E,FC、A,B,H,D,C,P,G,E,FD、A,D,C,H,B,P,G,E,F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二叉树的遍历可以分为三种:前序遍历、中序遍历、后序遍历。依据前序遍历序列可确定根结点为F5再依据中序遇历序列可知其左子树由ACBD构成,右子树为EHGP;又由左子树的前序遍历序列可知其根结点为C,由中序遍历序列可知其左子树为A,右子树由BD构成。以此类推,此二叉树为:根据前序遍历的定义,求得该二叉树的后序遍历序列为:A,B,D,C,H,P,G,E,F。9、若对一个已经排好了序的序列进行排序,在下列4种方法中,哪一种方法比较好?A、冒泡法B、直接选择法C、直接插入法D、归并法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若以排序所用的比较时间来看,直接插入法和归并法都比较少,对于n个元素的序列,大约需要比较n-1次,但归并法要占用较大的存储空间,所以用直接插入法比较好。10、对某二叉树进行前序遍历的结果为ABDEFC,中序遍历的结果为DBFEAC,则后序遍历结果为A、DBFEACB、DFEBCAC、BDFECAD、BDEFAC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根据前序遍历根-左-右,中序遍历左-根-右,后序遍历左-右-根的原则,可得出上述结论。11、设森林F对应的二叉树为B,它有m个结点,B的根为p,p的右子树上的结点个数为n,森林F中第一棵树的结点个数是A、m-n-1B、n+1C、m-nD、m-n+1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根据二叉树与森林的对应关系,将森林F转换成对应二叉树B的规则如下:①若森林F为空,则二叉树B为空。②若森林F非空,则F中的第一棵树的根为二叉树B的根;第一棵树的左子树所构成的森林按规则转换成一个二叉树成为B的左子树,森林F的其他树所构成的森林按本规则转换成一个二叉树成为B的右子树。依此规则可知:二叉树B结点的个数减去其右子树的结点的个数就是森林F的第1棵树的结点的个数。12、该二叉树对应的树林包括几棵树?A、1B、2C、3D、4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核的是树型结构的常用术语,参考2.4.1“树的定义”。树是一个或多个结点组成的有序集合T,有一个特定的结点称为根。树林是。棵或多棵不相交的树的集合。图中只有一棵树。对应的树林也只有一棵不相交的树。所以,本题的答案是A。13、按行优先顺序存储下三角矩阵的非零元素,则计算非零元素aij(1≤j≤i≤n)的地址的公式为Am=[*]A、LOC(aij)=LOC(a11)+i×(i+1)/2+iB、LOC(aij)=LOC(a11)+i×(i+1)/2+(i-1)C、LOC(aij)=LOC(a11)+i×(i-1)/2+iD、IOC(aij)=LOC(a11)+i×(i-1)/2+(i-1)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通过运算可以得出结论D正确。14、下列关于线性表存储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链表中的元素一定存放在不连续的存储空间里B、链表中的元素一定存放在连续的存储空间里C、长度变化频繁的线性表最好采用顺序存储结构D、链表不能进行随机存取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线性表中,无论是顺序存储结构还是链式存储结构均可以简便地实现对线性表的存储。①顺序存储结构:它采用一组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依次存储线性表的元素,并以存放元素的物理位置来体现元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所以顺序表一定存放在连续的存储空间。②链式存储结构: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采用一组任意的存储单元存储线性表的数据元素。所以,链表的存储空间不一定连续。在分配空间存放数据元素自身信息的同时,需要为表示数据元素间逻辑关系的信息提供存储空间。这两部分信息组成了数据元素的存储映像,即结点。而链表是通过结点之间的关系进行存取的,所以不能随机进行存取。15、在中断处理中,输入输出中断是指A、设备出错B、数据传输结束C、设备出错和数据传输结束D、都不是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输入输出中断包括设备出错与数据传输结束。16、支持程序浮动的地址转换机制是A、页式地址转换B、段式地址转换C、静态重定位D、动态重定位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主存储器是可以被处理器直接访问的,处理器是按绝对地址访问主存储器的。为了使用户编制的程序能存放在主存储器的任意区域执行,用户使用逻辑地址编辑程序,即用户使用了逻辑上的主存储器。存储管理必须为用户分配一个物理上的存储空间,于是,就有一个从逻辑空间到物理空间的转换问题。具体地说,是要把逻辑地址转换成绝对地址。把这样的地址转换工作称为重定位。重定位的方式可以有“静态重定位”和“动态重定位”。静态重定位是指在装入一个作业时,把作业中的指令地址和数据地址全部转换成绝对地址。一旦装入则不能改变。动态重定位是指在装入作业时,不进行地址转换,而是直接把作业装入到分配的主存区域中。在作业执行过程中,每当执行一条指令时都有硬件的地址转换机构将指令中的逻辑地址转换为绝对地址。17、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系统软件是紧挨着计算机硬件的第一层软件B、操作系统是紧挨着计算机硬件的第一层软件C、编译软件是紧挨着计算机硬件的第一层软件D、应用软件是紧挨着计算机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操作系统是紧挨着硬件的第一层软件,是对硬件功能的首次扩充。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它上层的编译软件、编辑软件和命令解释程序,故A,C,D错。18、在下列资源中,属于永久性资源的是A、I/O中断B、数据文件C、消息D、同步原语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永久性资源是指系统中那些可供进程重复使用、长期存放的资源,如内存、外部设备、CPU等硬件资源以及各种数据文件、表格、共享程序代码等软件资源㈠临时性资源是指某个进程所产生,只被另一个进程使用一次或经过短暂时间后便不再使用的资源,如I/O和时钟中断、同步信号、信息等。19、操作系统中的下列功能,与硬盘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SPOOLing技术B、文件管理C、进程调度D、虚拟存储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SPOOLing英文为:SimultaneousPeripheralOperationsOn-Line,意为同时外围设备联机操作。它是一种虚拟设备技术,其核心思想是在一台共享设备(通常是高速、大容量磁盘)上模拟独占设备的操作,把一台低速的独占设备改造成为若干台可并行的虚拟设备,即把独占设备变成逻辑上的共享设备。由于这种技术通常是通过高速、大容量的硬盘来实现的.所以它和硬盘有直接的关系。对于操作系统来说,狭义的文件指的是磁盘文件(广义的文件还包括设备及虚拟设备等),文件管理当然和硬盘有直接的关系。虚拟存储则更是把硬盘作为内存来用,其主要工作方式就是把内存中当前不被使用的页面以“交换条件”的形式保存到硬盘上。所谓进程调度,其实质上就是处理机调度。在多道程序设计环境中进程数往往多于处理机数,多个进程互相争夺处理机,进程调度的任务就是控制、协调进程对处理机的竞争。在本题中只有进程调度和硬盘没有直接的联系。20、下列算法中,不属于作业调度算法的是A、先来先服务算法B、最高优先数算法C、短作业优先算法D、资源搭配算法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常见的作业调度算法有:①先来先服务算法;②短作业优先算法;③最高响应比作业优先算法;④资源搭配算法:⑤多队列循环算法。最高优先数算法不是一种作业调度算法,而是一种进程调度算法。21、下列关于线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一个线程可以有多个标识符和其相应的线程描述表B、不同的线程可以执行相同的程序C、同一进程中的各个线程共享该进程的逻辑地址空间D、多个线程不可以并发执行的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每一个线程不能有多个标识符,故A选项错误;同一进程中的各个线程共享该进程的内存地址空间,而不是逻辑地址空间,故C选项错误;多个线程是可以并发执行的,故D选项错误。22、下列关于临界区叙述正确的是A、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称为临界区B、临界区最多允许两个进程进入C、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要求可以在无限的时间内得到满足D、系统中一些资源一次只允许有限的进程使用,称之为临界资源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系统中一些资源一次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称之为临界资源。进程中访问临界资源的那段程序称为临界区。当没有进程在临界区时,允许一个进程立即进入临界区。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要求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满足。23、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A、语法解释B、语义解释C、语用说明D、用法说明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数据是信息的符号表示或称载体;信息则是数据的内涵,是数据的语义解释。24、虚拟设备是指A、模拟独占设备的共享设备B、允许用户以标准化方式使用的物理设备C、允许用户使用比系统中拥有的物理设备更多的设备D、允许用户程序部分装入内存即可使用的系统设备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核操作系统中虚拟设备的基本概念和知识,参考3.6.4“设备分配”一节。虚拟设备技术通常是在一台共享设备(如高速大容量磁盘)上模拟独占设备,把一台低速独占设备改造成若干台可并行操作的虚拟设备。所以,本题答案为A。25、下面所列的条目中Ⅰ.语法检查Ⅱ.语义检查Ⅲ.用户存取权限检查Ⅳ.数据完整性检查当用户发出查询数据库数据的命令时,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进行的检查是A、Ⅰ和ⅡB、Ⅰ,Ⅱ和ⅢC、Ⅱ和ⅢD、全部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用户发出查询数据库数据的命令时,数据库管理系统需要进行的检查是:语法检查;语义检查;用户存取权限检查。26、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A、具有物理独立性,没有逻辑独立性B、具有逻辑独立性,没有物理独立性C、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均没有D、具有高度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之间相互独立、互不影响,数据独立性包括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在数据库系统阶段,数据具有较高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27、SQL语言的GRANT和REVOKE语句主要用来维护数据库的A、安全性B、完整性C、可靠性D、一致性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SQL语言用GRANT语句向用户授予数据访问的权限,就是将指定操作对象的指定操作权限授予指定的用户。授予的权限可以用REVOKE语句收回。28、SQL的数据定义功能包括A、定义表B、定义视图C、定义索引D、以上都包括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关系数据库系统支持三级模式结构,其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中的基本对象有表、视图和索引,因此,SQL语言的数据定义功能包括定义表、定义视图和定义索引。29、在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中,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称为A、属性B、封装C、对象标识D、继承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在面向对象的数据模型中,每一个对象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称为对象标识。30、设关系R=(A,B,C),与SQL语句selectdistinctAfromRwhereB=17等价的关系代数表达式是A、πA(σB=17(R))B、σB=17(πA(R))C、σB=17(πA,C(R))D、πA,C(σB=17(R))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投影操作实际上是从关系中选取某些属性列,即从列的角度进行的运算。31、下面不属于DBMS的数据操纵方面的程序模块的是A、DDL翻译程序模块B、查询处理程序模块C、数据更新程序模块D、嵌入式查询程序模块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数据操纵方面的程序模块主要包括:查询(SELECT语句)处理程序模块;数据更新(增、删、改)程序模块;交互式查询程序模块;嵌入式查询程序模块。这些程序模块对用户的数据操纵请求进行语法分析、语义检查,生成某种内部表示,通常是语法树。对于查询语句,要由查询优化器(模块)进行优化,如根据一定的等价变换规则把语法树转换成标准(优化)形式;对于语法树中的每一个操作,根据存取路径、数据的存储分布、数据的聚簇等信息来选择具体的执行算法。接着生成查询计划(生成代码)、执行模块。最后执行,完成对数据库的存取操作。32、在FOXBASE中要建立一个与现有的某个数据库有完全相同结构和数据的新数据库,应该使用如下语句中的A、CREATEB、APPENDC、COPYD、INSERT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CREATE用于数据定义;COPY用于复制;INSERT用于插入数据。33、关系模型中,一个关键字A、可由多个任意属性组成B、至多由一个属性组成C、可由一个或多个其值能惟一标识该关系模式或任何元组的属性组成D、以上都不是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关键字:属性或属性的集合,其值惟一标识一个元组。34、有一个关系:学生(学号,姓名,系别),规定学号的值域是8个数字组成的字符串,这一规则属于A、实体完整性约束B、参照完整性约束C、用户自定义完整性约束D、关键字完整性约束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关系的约束条件也称为关系的数据完整性规则。它是对关系的一些限制和规定。它包括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实体完整性:这条规定的现实意义是,关系模型对应的是现实世界的数据实体,而关键字是实体惟一性的表现,没有关键字就没有实体.所有关键字不能是空值。这是实体存在的最基本的前提,所以称之为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参照完整性规则也可称为引用完整性规则。这条规则是对关系外部关键字的规定,要求外部关键字的取值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即不允许在一个关系中引用另一个关系不存在的元组。用户定义完整性:由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对数据库中数据的内容所作的规定称为用户定义的完整性规则。通过这些限制数据库中接受符合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数据值,不接受违反约束条件的数据,从而保证数据库的数据合理可靠。35、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并行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区别是A、数据结构不同,数据操纵不同,数据约束不同B、数据库管理系统不同C、应用目标不同,实现方式不同,查询效率不同D、应用目标不同,实现方式不同,各节点地位不同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与并行数据库系统的主要区别可以归纳如下:36、下面列出的数据模型中,哪一种是数据库系统中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A、关系模式B、层次模型C、网状模型D、面向对象模型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数据模型的基本知识。最早出现的数据模型为层次模型,因为正确答案为B。37、根据关系数据库规范化理论,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要满足第一范式,下面“部门”关系中,使它不满足第一范式的属性是。A、部门总经理B、部门成员C、部门名D、部门号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关系数据库的第一范式规定:关系中的每一个属性都是不可分割的。而本关系中,“部门成员”显然包括“部门总经理”,所以它是可分的。这样就不满足第一范式的条件。38、当前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已形成各种类型的数据库应用技术,下述属于这种发展推动力的是:Ⅰ.应用的驱动Ⅱ.多种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Ⅲ.关系数据库的研究基础A、ⅠB、ⅡC、Ⅰ和ⅡD、Ⅰ、Ⅱ和Ⅲ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是应用实际的需要,关系型数据库的广泛应用和发展,面向对象技术等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而迅速发展的。39、在一个数据库中,模式与内模式的映像个数是A、1个B、与用户个数相同C、由设置的系统参数决定D、任意多个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数据库只有一个模式,也只有一个内模式,所以模式与内模式的映像个数也是惟一的。40、在Oracle产品中,用公用网关接口实现的过程化网关是A、OracleWebListenerB、OracleWebAgentC、()racleWebServerD、OracleDBA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在Oracle产品中,OracleWebAgent是用公用网关接口实现的过程化网关。41、设S,SC分别为学生关系和选课关系,现要查询选修C2课程,且成绩为B以上(含B)的学生及成绩,相应的SQL语句是:SELECTS.*,SC.GFROMS,SCWHERES.S#=SC.S#ANDSC.C#=’C2’ANDA)SC.G>=’B’B)SC.G<=’B’A、SC.G>=’B’B、SC.G<=’B’C、SC.G>’B’D、SC.G<’B’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成绩为B以上(含B),即成绩为’A’或’B’B正确。4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层次结构中,数据存取层的处理对象是A、单个元组B、日志C、系统缓冲区D、索引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数据库管理系统层次结构的基本知识。正确答案为A。43、事务故障恢复的步骤是A、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对每一个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如此下去B、对每一个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如此下去C、正向扫描日志文件、对UNDO队列中的事务进行UNDO处理、对REDO队列中的事务进行REDO处理D、正向扫描日志文件、对REDO队列中的事务进行REDO处理、对UNDO队列中的事务进行UNDO处理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事务故障恢复的步骤:反向扫描日志文件、对每一个更新操作执行逆操作、如此下去。系统故障恢复的步骤:正向扫描日志文件、对UNDO队列中的事务进行UNDO处理、对REDO队列中的事务进行REDO处理。44、下述不是对象-关系数据库的基本特征的是A、SQL环境中支持基本数据类型扩充B、SQL环境中支持复杂对象C、SQL环境中支持继承性D、关系的规范化程序高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对象一关系数据库系统具有的基本特性:①SQL环境中支持基本数据类型扩充;②SQL环境中支持复杂对象;③SQL环境中支持继承性。45、一个关系数据库文件中的各条记录A、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输入顺序排列B、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不影响数据库中的数据关系C、前后顺序可以任意颠倒,但排列顺序不同,统计处理的结果就可能不同D、前后顺序不能任意颠倒,一定要按照关键字段值的顺序排列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在一个关系数据库文件中,各条记录的次序无关紧要。也就是说,任意交换两行的位置并不影响数据的实际含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排名不分先后”正是反映了这种意义。46、对并发操作若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带来A、不安全B、死锁C、死机D、不一致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对并发操作若不加以控制,可能会带来不一致。4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死锁是操作系统中的问题,数据库系统中不存在B、只有在执行并发操作时才有可能出现死锁C、在数据库操作中防止死锁的方法是禁止两个用户同时操作数据库D、当多个用户竞争访问相同的资源时不会发生死锁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所谓死锁是指系统和进程所处的一种状态,在系统中两个或多个进程无限期地等待永远不会发生的条件,就称为死锁。发生死锁的必要条件为:①互斥条件;②不可抢占性;③部分分配条件;④循环等待条件。当对数据出现并发操作时才有可能出现死锁。4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遵守两阶段封锁协议的并发事务一定是可串行化的B、遵守两阶段封锁协议的并发事务一定不会发生死锁C、遵守两阶段封锁协议的并发事务一定不会发生级联回滚D、遵守两阶段封锁协议的并发事务的所有锁一定要到事务提交之后才解锁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系列中的每个事务遵从封锁协议的一组规则。这些规则规定事务何时对各数据项进行加锁、解锁。封锁协议限制了可能的调度数目。(1)保证可串行性的一个协议是强有力两阶段封锁协议。(2)通过将两阶段封锁修改为严格两阶段封锁协议来避免级联回滚。(3)两阶段封锁的另一个变体是强两阶段封锁协议,它要求事务提交之间不得释放任何锁。(4)不幸的是封锁自身也会引发问题,主要的问题是死锁。两阶段封锁并不保证不会发生死锁。发生死锁时系统必须能检测并解释它。49、关系模式R的码是A、(M,T)B、(M,C)C、(M,A)D、(A,B)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码也称为关键字,是表中若干属性的属性组,其值惟一标识表的一个元组,由函数据依赖的关系可以看出R的码为(M,A)。50、下列关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散在各节点的数据是不相关的B、用户可以对远程数据进行访问,但必须指明数据的存储节点C、每一个节点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既能完成局部应用,也支持全局应用D、数据可以分散在不同节点的计算机上,但必须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包含一个节点的集合,这此节点通过某种类型的网络连接在一起,具有如下特点:每一个节点是独立的数据库系统节点;这些结点协调工作,使得任何一个节点上的用户都可以对两络上的任何数据进行访问,就如同这些数据都存储在用户自己所在的节点上一样。由此可知A、B、D是错误的。51、DDBS的“局部映象透明性”位于A、全局外模式与全局概念模式之间B、全局概念模式与分片模式之间C、分片模式与分布模式之间D、分布模式与局部概念模式之间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DDBS的“局部映象透明性”位于分布模式与局部概念模式之间。52、下列关于“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分散在各节点的数据是不相关的B、用户可以对远程数据进行访问,但必须指明数据的存储节点C、每一个节点是一个独立的数据库系统,既能完成局部应用,也支持全局应用D、数据可以分散在不同节点的计算机上,但必须在同一台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处理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由一组数据组成,这组数据分布在计算机网络的不同节点上,网络上的每一个节点都具有独立的处理能力,可以执行局部应用,同时每个节点也能通过网络通信子系统执行全局应用,这样的系统称为“分布式数据库系统”。53、数据库设计的需求阶段主要设计A、程序流程图B、程序结构图C、框图D、数据流程图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数据库设计的需求阶段的目的是获得用户对数据库系统的要求,即确定要做什么。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人员应对现实世界要处理的对象进行详细调查,在了解原系统的概况和确定新系统功能原理的过程中,收集支持系统目标的基础数据及其他数据。对客观对象调查完成后,对用户需求进行描述和分析,在众多的分析方法中,通常用数据流图来描述数据的流向和处理过程,用数据字典对数据流程图中出现的全部名称进行解释说明。数据流程图和数据字典为系统设计提供了统一的依据,在随后的设计中,不论有多少人参加,大家都以它们为依据,不必担心数据不一致而导致矛盾和混乱。54、设有关系模式R(A,B,C),根据语义有如下函数依赖集:F={A→B,(B,C)→A}。关系模式R的规范化程度最高达到A、1NFB、2NFC、3NFD、4NF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依据题意得到的关系R的主码为A、B、C。所以关系R的规范化程度最高达到3NF。55、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是与计算机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分布式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等新型数据库属于哪一个发展阶段?A、人工管理阶段B、文件系统阶段C、数据库系统阶段D、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高级数据库技术阶段大约从20世纪?0年代后期开始。在这一阶段中,计算机技术获得了更快的发展,并更加广泛地与其他学科技术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在数据库领域中诞生了很多高新技术,并产生了许多新型数据库,如:分布式数据库和面向对象的数据库。56、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是指A、层次型数据库系统B、网状型数据库系统C、分布式数据库系统D、关系型数据库系统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第二代数据库系统指支持关系模型的关系数据库系统。IBM研究实验室的研究员E.F.Codd于1970年发表了题为“大型共享数据库数据的关系模型”的论文,提出了数据库的关系模型,开创了数据库关系方法和关系数据库理论的研究,为关系数据库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础。目前,关系数据库系统仍然是主流的数据库系统,市场上的关系数据库产品包括IBM的DB2,Ingress,Oracle,Sybase,Informix,MicrosftSQLServer等。57、下面有关E-R模型向关系模型转换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一个实体类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型B、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联系的任意一端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C、一个1:n联系可以转换为一个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联系的任意一端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D、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在E-R模型中:一个实体类型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型。一个1:1联系可以转换为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联系的任意一端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一个1:n联系可以转化为独立的关系模式,也可以与联系的任意n端实体所对应的关系模式合并。一个m:n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3个或3个以上的实体键的多元联系转换为一个关系模式。具有相同码的关系模式可合并。58、下述数据库系统属于第一代数据库系统的是A、SYBASEB、IngresC、IMSD、ObjectStore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第一代数据库系统指层次模型数据库系统。层次模型数据库的代表是IBM公司1969年研制出的信息管理系统(IMS),IMS是最早和使用最广的几个数据库之一。59、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安全控制模块属于A、数据库定义程序模块B、数据库操纵程序模块C、数据库运行管理程序模块D、数据库组织、存储和管理程序模块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系统运行时执行管理功能,包括数据安全性,完整性,一致性和并发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的安全控制模块就属于数据库运行管理程序模块。60、在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中,将E-R模型转换为关系模型应遵循相应原则。对于三个不同实体集和它们之间的一个多对多联系,最少应转换为多少个关系模式?A、2B、3C、4D、5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本题考查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的基本知识,参见4.4.4节“逻辑结构设计方法”。正确答案为C。二、填空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61、在计算机上,高级语言程序一般称为【】,不能直接执行,必须将他们翻译成具体机器的机器语言程序才能执行,这种机器语言程序又称为目标程序。标准答案:源程序知识点解析:在计算机上,高级语言程序一般称为源程序,不能直接执行,必须将它们翻译成具体机器的机器语言程序才能执行,这种机器语言程序又称为目标程序。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组成。62、按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标准答案:城域网知识点解析:按覆盖的地理范围进行分类,计算机网络可以分为: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计算机网络安全。63、从有n个结点的顺序表中删除一个结点平均需要移动的结点个数是【】。标准答案:n/2知识点解析:从有n个结点的顺序表中删除一个结点平均需要移动的结点个数是n/2。掌握指针,数组的基本概念。64、一棵树的叶结点的最大层数是树的【】。标准答案:高度知识点解析:一棵树的叶结点的最大层数是树的高度。掌握二叉树的相关知识。65、整个排序过程都在内存进行的排序,称为【】。标准答案:内排序知识点解析:整个排序过程都在内存进行的排序,称为内排序。掌握起泡排序的概念和方法。66、分时操作系统采用【】的方式处理用户的服务请求,允许多个用户联机地使用计算机。标准答案:时间片轮转知识点解析:分时系统采用时间片轮转的方式处理用户的服务请求。因此每个用户都仿佛“独占”了整个计算机系统。掌握实时操作系统。67、CPU暂停现行程序而转去响应中断请求的过程称为【】。标准答案:中断响应知识点解析:发生中断时被打断程序暂停点称为断点。引起中断的事件称为中断源。CPU暂停现行程序而转去响应中断请求的过程称为中断响应。掌握断点、中断源和中断响应三者之间的区别。68、虚拟存储管理分为虚拟页式、虚拟段式和【】。标准答案:虚拟段页式知识点解析:虚拟存储管理分为虚拟页式、虚拟段式和虚拟段页式。掌握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和存储管理的方法。69、常用的数据结构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标准答案:关系模型知识点解析:常用的数据结构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掌握数据结构的基础知识。70、一种介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之间的语言叫做【】。标准答案:SQL知识点解析:一种介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之间的语言叫做SQL。掌握关系数据库、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的基本知识。71、SQL语言集【】、数据操纵、数据定义、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标准答案:数据查询知识点解析:SQL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掌握SQL语言的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数据控制语句的使用。72、在SQL中,模式对应于“基本表”,内模式对应于“存储文件”,外模式对应于“【】”和部分基表。标准答案:视图知识点解析:在SQL中,模式对应于“基本表”,内模式对应于“存储文件”,外模式对应于“视图”和部分基表。掌握数据库的三级模式。73、【】用来快速生成图形应用的工具。标准答案:OracleGraphics知识点解析:在Oralee中,OralceReprots用来快速的生成报表;OracleFonns用来快速生成基于屏幕的复杂应用的工具;OracleGraphics用来快速生成图形应用的工具。掌握数据库的相关产品。74、一个DBMS的用户界面应具有可靠性、易用性、【】、多样性。标准答案:立即反馈知识点解析:一个DBMS的用户界面应具有可靠性、易用性、立即反馈、多样性。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75、当一个事务访问某个数据项时,以一定的方式锁住该数据项,从而限制其他事务对该数据项的访问,这种方法称为【】。标准答案:封锁法知识点解析:当一个事务访问某个数据项时,以一定的方式锁住该数据项,从而限制其他事务对该数据项的访问,这种方法称为封锁法。掌握事务,日志的基本知识。76、【】权限允许增加或删除关系中的属性。标准答案:alteration知识点解析:alteration权限允许增加或删除关系中的属性。掌握对各种权限的授予方法。77、元组的每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这叫做【】。标准答案:第一范式知识点解析:元组的每个分量必须是不可分的数据项这叫做第一范式。掌握对函数依赖的理解。78、【】方法将数据库设计过程分为4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标准答案:新奥尔良知识点解析:新奥尔良方法将数据库设计过程分为4个阶段: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设计。掌握数据库设计过程。79、联系一般分为:【】;一对多的联系;多对多的联系。标准答案:一对一的联系知识点解析:联系一般分为:一对一的联系;一对多的联系;多对多的联系。能够根据实际关系判断它们之间的联系类型。80、对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有两种主要的度量一种是吞吐量,一种是【】。标准答案:响应时间知识点解析:对数据库系统的性能有两种主要的度量一种是吞吐量,一种是响应时间。掌握吞吐量和响应时间的概念。国家三级(数据库技术)笔试模拟试卷第2套一、选择题(本题共60题,每题1.0分,共60分。)1、计算机系统中()是信息存储的最小单位?A、位(bit)B、字(word)C、字节(byte)D、赫兹(Hz)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计算机系统中是以位为信息最小存储单位的,它表示一个数的二进制位,字节由8个连续的位组成,若干个字节组成一个字,赫兹是频率的单位。2、Linux操作系统与WindowsNT、NetWare、UNIX等传统网络操作系统最大的区别是()。A、支持多用户B、开放源代码C、支持多处理器D、具有虚拟内存的能力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Linux操作系统与WindowsNT、NetWare、UNIX等都是网络操作系统,其中Linux内核的源代码是免费公开的,Linux内核基本上都来源于由Linus主持开发和维护的内核版本,但有很多公司发行了许多不同的发行版,如RedHat、Debian、SuSE等,各发行版的不同一般表现在安装程序、安装界面、软件包的安装与管理等。3、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与分布式操作系统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A、体系结构B、系统高层软件C、服务器类型D、物理结构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网络操作系统就是在原来的自治计算机系统操作上,按照网络体系结构的各个协议标准进行开发,使之包括网络管理、通信、资源共享、系统安全和多种网络应用服务的操作系统,其控制功能主要集中在某些主机或网络服务器中。分布式操作系统是以全局方式管理系统资源,它能自动为用户任务调度网络资源,其处理和控制功能是分布式的。4、从用户角度看,因特网是一个()。A、广域网B、商业网C、综合业务服务网D、信息资源网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因特网主要作用表现在丰富的信息资源(WWW);便利的通信服务(E-mail):快捷的电子商务从网络设计者角度考虑,因特网是计算机互联网络。从使用者角度考虑,因特网是信息资源网。5、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功能在于实现资源共享,这里的资源主要是指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与()。A、网站内容B、通信系统C、服务器D、数据信息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计算机网络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资源共享,这些资源包括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网络上的用户都可以访问服务器,能很方便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6、计算机安全的范围应包括计算机实体安全、软件安全、数据安全和()。A、通信安全B、网络安全C、运行安全D、系统安全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计算机安全包括:实体安全、软件安全、运行安全、数据安全,实体通常指物理实体,软件安全如保护网络系统不被非法侵入,系统软件与应用软件不被非法复制、篡改,不受病毒的侵害等。数据安全如保护网络信息的数据安全、不被非法存取,保护其完整、一致等。运行安全如运行时突发事件的安全处理等。7、用链表表示线性表的优点是()。A、便于随机存取B、花费的存储空间比顺序表少C、便于插入与删除D、数据元素的物理顺序与逻辑顺序相同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线性表的链式存储结构每个结点都有指针域,元素之间的物理存储位置不必连续,其插入删除操作不必移动元素位置,而只用更改相关结点的指针域。8、对串s和串t,为串t在串s中定位的运算称为()。A、判等B、模式匹配C、求串长D、求子串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子串的定位操作称为串的模式匹配。9、用归并排序方法,在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A、O(n+1)B、O(n2)C、O(log2n)D、O(nlog2n)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一个完整的归并排序需要进行[log2n)次,实现归并排序需要和代派序列元素个数等量的辅助空间,其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10、设数组data[m]作为循环队列sq的存储空间,front为队头指针,rear为队尾指针,则执行出队操作后其头指针front值为()。A、front=-front+1B、front=-(front+1)%(m-1)C、front=-(front-1)%mD、front=-(front+1)%m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队列的出队操作是对头结点进行的,首先头结点出队头指针一定会加1,因为是循环队列,因此需要对元素个数取模。11、有12个结点的平衡--3L树的最大深度是()。A、4B、5C、6D、3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平衡二叉树或为空树,或者它的左右子树都是平衡二叉树且左右子树深度差的绝对值不超过1,根据这个性质容易得到12个结点的平衡二叉树的最大深度是5。12、一般情况下在长度为n的顺序结构线性表中,在第1个元素(0<I<n+1)之前插入一个元素时,需要向后移动的元素个数为()。A、n-iB、n-I-1C、n-I+1D、1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在顺序结构的线性表中插入一个元素,在插入位置之后的所有元素都需要往后移动一个位置,因此要移动的元素个数为n-I+1个元素。13、设有初始序列(8,5,2,12,7,1,6,10,9,3,4,11),排序后产生新序列(4,5,2,3,7,1,6,8,9,10,12,11),问采用的是下列哪一个排序算法一趟扫描的结果?()A、堆排序B、初始步长为4的希尔排序C、二路归并排序D、以8为分界元素的快速排序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快速排序是对起泡排序的一种改进,其基本思想是:通过一趟排序将待排序记录n个成独立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记录比关键字小,一部分比关键字大,再分别对这两部分记录进行同样的排序操作。14、在顺序表(2,5,7,10,13,17,18,22,24,27,30)中,采用二分法查找法查找关键码值11,所需的关键码比较次数为()。A、2B、3C、4D、5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二分查找的基本思想在于将有序数列的中点设置为比较对象,如果要找的元素值小于该中点元素,则将待查序列缩小为左半部分,否则为右半部分。采用二分查找法,第一次用关键字11与第6个元素即17比较,第二次与第三个元素即7比较,第三次与第4个元素即10比较,第四次与13比较,比较完成,查找失败。15、在一个n个结点的单链表中查找某个元素,若查找成功,则平均比较次数为()。A、nB、n/2C、(n-1)/2D、(n+1)/2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对单链表结构的查找,每次比较都必须从头结点开始,因此最好情况为比较一次得到查找的元素,最坏情况为比较到最后一个结点需要n次才找到,平均比较次数为(1+2+3+...+n)/n次,即为(n+1)/2次。16、在单处理器多进程系统中,进程什么时候占用处理器和能占用多长时间,取决于()。A、进程相应的程序段的长度B、进程总共需要运行时间多少C、进程自身和进程调度策略D、进程完成什么功能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进程调度的目的就是为进程分配处理机,在进程调度算法中,对非抢占方式,一旦进程获得处理机,便会让该进程一直执行,直到该进程完成自身因某事件而阻塞才把处理机分配给其他进程。对抢占方式,抢占的原则有时间片原则、优先权原则、短作业优先原则等,其中都包含对进程占用处理机时间的约束。17、原语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原子操作,其本身实质上是由若干条()组成的一段程序。A、机器指令B、汇编指令C、伪指令D、微指令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原语是不可分割的整体,要么全部执行,要么都不执行,原语本身也是由若干条机器指令构成的,用于完成一定功能的过程,它与一般过程的区别在于它们是“原子操作”。18、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与程序有很大的不同,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A、是否有就绪、执行、等待等基本状态B、是否调入内存中执行C、动态性、并发性等特性D、是否占用处理机资源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但进程与程序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进程具有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结构特征等基本特征,而程序不具备这些特征。19、下面不属于临界资源的是()。A、I/O设备B、CPUC、公共数据结构D、系统总线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临界资源一次仪允许一个进程使用,但多个进程可以互斥访问。对某些物理设备,公用数据等均是临界资源,虽然CPU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享用,但它是进程活动的前提,不属于临界资源。20、在虚拟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缺页中断属于()。A、硬件故障中断B、时钟中断C、程序性中断D、自愿性中断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根据中断源的不同,中断类型可以分为强迫性中断和自愿性中断,强迫性中断是否会发生以及何时发生都是无法预料的,正在运行的程序可能在任意位置被暂停。包括:输入/输出中断、硬件故障中断、时钟中断、控制台中断和程序性中断。自愿性中断是正在运行的程序有意安排的,通常是由程序员在编程中,要求操作系统提供服务而有意使用访管指令或系统调用而导致的中断。21、在下列哪种内存管理方式下不会出现抖动现象?()A、静态分区管B、请求分页管C、请求分段管D、段页式管理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在虚拟存储管理系统中,由于淘汰算法不合理或其他原因,使得可能出现刚被淘汰的数据,又要访问,因而又被调入内存,如此反复,使系统出现数据的频繁调入调出的现象称为抖动。在静态分区管理中,不存在数据换入换出的情况,因此不会出现抖动现象。22、下列关于设备的缓冲区和缓冲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缓冲区起到了缓解CPU与I/O设备速度不匹配的矛盾B、系统中有多个缓冲区,但只有一个缓冲池C、一个缓冲池可能包含多个缓冲区D、一个缓冲区可能包含多个缓冲池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缓冲池是由多个缓冲区组成的,一个系统可以由一个或多个缓冲池,一个缓冲池也可以有多个缓冲区。凡是在速度不匹配的设备之间都可以采用缓冲技术。23、文件系统中采用二级文件目录可以()。A、减少文件占用的磁盘空间B、实现文件共享C、解决不同用户间文件名冲突D、实现文件保护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在单级目录结构中,整个系统只有一张目录表,每当要创建一个新文件时,首先去查看所有的目录项看该文件名是否惟一。在二级目录结构中,可以为每个用户建立一单独的用户文件目录,每个文件目录都占有一个目录项,解决了不同用户见文件名命名冲突问题。24、磁盘请求服务队列所要访问的磁道分别是118、203、57、142、34、144、85、87。当前磁头位置为第73道上,若按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法,磁头移动的道数是()。A、235B、236C、237D、238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最短寻道时间优先算法总是先满足寻道时间最短的那个请求,即靠近磁头当前位置的磁道会被优先访问,此题中当前磁头在73道上,按调度算法,一次访问的磁道顺序为85,87,57,34,118,142,144,203,则总的移动道数是:12+2+30+23+84+24+2+59=236。25、SQL语言中的基本表对应于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中的()。A、外模式B、模式C、内模式D、都不对应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SQL语言支持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在SQL中,模式对应于基本表,内模式对应于存储文件,外模式对应于视图和部分基本表,元组对应于表中的行,属性对应于表中的列。26、关系代数中的9连接操作由()操作组合而成。A、δ和πB、δ和×C、π、δ和×D、π和×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在关系代数运算中,π表示投影,δ表示选择,×表示笛卡尔积。Θ连接是从笛卡尔积中选取属性值之间满足一定条件的元组,因此9连接是由选择和笛卡尔积操作组合而成的。27、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A、独立性B、安全性C、可控性D、相容性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储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以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28、SQL中的DROPINDEX语句的作用是()。A、建立索引B、修改索引C、删除索引D、更新索引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建立索引的语句是CREATEINDEX,删除索引的语句是DROPINDEX,索引一旦建立,系统会自动使用、维护、修改和更新索引,不需要用户干预。29、关系模型有三类完整性约束: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下列选项中()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并由DBMS自动支持的。A、实体完整性B、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C、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D、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的完整性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关系模型的三类完整性是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和用户定义完整性,其中实体完整性和参照完整性是关系模型必须满足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应该由关系系统自动支持。30、在关系数据库中实体和实体之间的联系都用()来表示,实现了数据表示的单一性。A、数据字典B、表C、文件D、事务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实体内部的联系通常是指组成实体的各属性之间的联系,关系模型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型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31、设关系R和S的元组个数分别为100和300,关系T是R与S的笛卡尔积,则T的元组个数是()。A、90000B、30000C、10000D、400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按照集合论的观点,关系被定义为:设有属性A1,A2,…,An,它们分别在域D1,D2,…,Dn中取值,则这些域的笛卡尔积D1×D2×…×Dn的任一个子集称为域D1,D2,……,Dn上的一个n元关系。32、在关系数据库中,投影操作是指从关系中()。A、选出特定的记录B、选取特定的字段C、组合新的数据库文件D、建立数据库映像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关系数据库的三种主要数据操作是选择、投影和连接,投影操作是从关系中选择若干属性列组成新的关系,在二维表中的列,也就是字段,称为属性。33、数据库依靠,()来支持数据独立性的。A、三级模式结构B、完整性约束C、模式分级和模式间的映像D、数据库管理系统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是对数据的3个抽象级别,数据库管理系统在这三级模式之间提供了两层映像:外模式模式映像和模式/内模式映像,从而保证数据库系统中数据具有较高的逻辑独立性和物理独立性。34、数据的完整性是指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A、可维护性B、独立性C、安全性D、相容性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数据模型应该反映和规定本数据模型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通用的完整性约束条件。完整性规则是给定的数据模型中数据及其联系所具有的制约和依存规则,用以限定符合数据模型的数据库状态及状态的变化,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35、SQL语言集数据查询、数据操纵、数据定义和数据控制功能于一体。基中INSERT语句实现()功能。A、数据查询B、数据操纵C、数据定义D、数据控制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SQL语言核心功能的9个动词中数据操纵语句包括INSERT、UPDATE、DELETE。36、若“学生-选课-课程”数据库中的3个关系是:S(S#,SNAME,SEX,AGE),SC(S#,C#,GRADE),C(C#,CNAME,TEACHER)查找学生号为“200301188”学生的“数据库”课程的成绩,至少将使用关系()。A、S和SCB、SC和CC、S和CD、S、SC和C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在该选课查询过程中,涉及到的关系有学生课程、学生成绩两项,因此需要使用的关系是学生、选课和课程,即SC和C。37、关系中任何一个候选关键字的属性称为()。A、非主属性B、主属性C、关键属性D、候选属性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如果在一个关系中,存在多个属性(或属性组合)都能用来惟一标识该关系的元组,这些属性(或属性组合)都称为该关系的候选码或候选键。关系中包含在任何一个候选码(候选关键字)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或码属性。38、为了方便数据库操作,DBMS提供的数据操作语言可以嵌入到某一高级语言中,该高级语言称为()语言。A、会话B、宿主C、主控D、虚拟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数据操纵语言分为嵌入式和非嵌入式两类,如嵌入式SQL的实现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扩充宿主语言的编译程序,使之能处理SQL语句;另一种是采用预编译方式,由DBMS的预编译器将SQL语言转换成宿主语言能识别的输出文件,用宿主语言编译器编译输出文件,产生目标文件;连接目标文件,产生可执行文件,最后就可执行。39、关系数据库中的索引(index)属于三级模式结构中的()。A、概念模式B、存储模式C、逻辑模式D、用户模式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一个SQL表由若干行记录集构成,一行有若干列,每列对应一个数据项,一个表可以有若干索引,索引存储在存储文件中,存储文件的逻辑结构组成了关系数据库的内模式,所以索引是属于内模式,即存储模式。40、在数据库技术中,反映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是()。A、信息B、数据C、消息D、命令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数据库是按一定格式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据仓库,它能为各种用户共享,并具有最小冗余度,数据间联系密切,数据与程序又有较高的独立性。因此数据库是有组织、可共享的各种类型的数据集合,信息是现实世界事物的存在方式或运动状态的反映。41、下面关于SQL语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SQL的一个基本表就是一个数据库B、SQL语言支持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C、一个基本表可以跨多个存储文件存放,一个存储文件可以存放一个或多个基本表D、SQL的一个表可以是一个基本表,也可以是一个视图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一个SQL表由若干行记录集构成,一行有若干列,每列对应一个数据项,一个表可以有若干索引,索引也存储在存储文件中,存储文件的逻辑结构组成了关系数据库的内模式,基本表是实际存储在数据库中的表。在SQL中,一个关系对应一个基本表。一些基本表对应一个存储文件,一个表可以带若干索引,索引存放在存储文件中。42、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是()。A、外模式、概念模式和内模式B、关系模型、网状模型、层次模型C、实体、属性和联系D、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条件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数据约束条件这3个方面完整地描述了一个数据模型,其中数据结构是刻画模型性质的最基本的方面。43、数据库系统一般由()构成。Ⅰ.数据库Ⅱ.数据库管理员Ⅲ.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工具Ⅳ.用户Ⅴ.操作系统Ⅵ.应用系统A、Ⅰ、Ⅱ和ⅢB、Ⅰ、Ⅱ、Ⅲ和ⅣC、Ⅰ、Ⅱ、Ⅲ、Ⅳ和ⅤD、全都是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系统是由外模式、内模式和模式组成的多级系统结构。它通常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员、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工具、用户、操作系统、应用系统构成。44、数据管理的方法主要有()。A、批处理系统和分布式系统B、文件系统和数据库系统C、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D、操作系统和文件系统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技术是指对数据的分类、组织、编码、存储、检索和维护的技术,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过3个阶段:人工阶段、文件系统阶段和数据库阶段。45、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直接能实现的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A、并、交、和B、选择、投影、连接C、和、差、积D、选择、排序、统计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关系数据库中专门的关系运算包括选择(对单个关系进行水平分解)、投影(对单个关系进行垂直分解)、连接(对多个关系的结合)和除。其中选择、投影和连接系统应能直接实现。46、从数据库最终用户角度看,数据库系统的结构分为集中式结构、分布式结构、客户端/服务器结构和()。A、并行结构B、串行结构C、网状结构D、环形结构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包括以下几种方式:①集中式数据库系统;②客户/服务器数据库系统;③并行数据库系统:④分布式数据库系统。47、SQL语言是具有()的功能。A、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数据控制B、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控制C、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控制D、数据定义、关系规范化、数据操纵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SQL语言集数据定义语言、数据操纵语言、数据控制语言的功能于一体,语言风格统一,可以独立完成数据库生命周期的全部活动,充分体现了关系数据语言的优点和特点。48、在关系代数中,自然连接的运算符号为()。A、∞B、×C、πD、σ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在关系代数中,①是自然连接的符号,×是笛卡尔积的符号,π是投影的符号,σ是选择的符号。49、把各个数据文件中存在重复的数据称为()。A、数据组合B、数据冗余C、数据查询D、数据分解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凡关系模式将导致数据冗余和存储异常,而存储异常问题有: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数据冗余是指某些不必多次存储的信息在表中被重复保存。50、在数据库技术中,面向对象数据模型是一种()。A、物理模型B、结构模型C、概念模型D、逻辑模型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数据模型的分类根据模型应用的不同目的,可以将模型划分为以下两类,它们分别属于不同的两个层次。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对数据和信息建模。结构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包括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和面向对象模型。51、对数据库数据的删除是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实现的。A、数据库存取功能模块B、数据库存储管理功能模块C、数据库运行处理功能模块D、数据库维护功能模块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数据存取的功能实现对数据库数据的检索、插入、修改和删除。其程序模块包括DML处理程序、终端查询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存取程序、数据更新程序等。52、下述选项不属于数据库设计的内容的是()。A、数据库管理系统B、数据库概念结构C、数据库逻辑结构D、数据库物理结构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设计一个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需要经历需求分析、概念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实施(应用程序编码及调试阶段)、运行维护(应用程序运行维护阶段)6个阶段。53、由于关系模式设计不当所引起的更新异常指的是()。A、两个事务同时对同一数据项进行更新而造成数据库不一致B、关系的不同元组中数据冗余,更新时未能同时更新所有有关元组而造成数据库不一致C、未经授权的用户对数据进行了更新D、对数据的更新因为违反完整性约束条件而遭到拒绝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泛关系模式将导致数据冗余和存储异常,而存储异常问题有:更新异常、插入异常和删除异常。如果数据库中存在数据冗余,修改某些数据项时,可能一部分元组被修改而另一部分相关元组没有被修改,就会造成有关元组的数据不一致,即所谓的更新异常。54、实体-联系模型可以形象地用E-R图表示,在E-R图中以()图形表示实体类型。A、菱形B、椭圆形C、矩形D、三角形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55、在关系数据库设计中,设计视图(view)是()阶段的内容。A、需求分析B、概念设计C、逻辑设计D、物理设计标准答案:2知识点解析:概念结构设计的目标建立反映企业组织信息需求的数据库概念结构,即概念模式,在该阶段对视图的集成得到一个总的E-R图。56、下列概念中,不是数据库管理系统必须提供的数据控制功能的是()。A、安全性B、完整性C、移植性D、一致性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是对数据库进行管理的软件系统。完成对数据的科学组织、存储以及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了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和对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保密性、并发性等进行统一控制的方法。57、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A、一个功能齐全的数据库应用系统B、操作系统的扩充C、一组软件的集合,属于系统软件D、硬件与软件的集合标准答案:4知识点解析: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指数据库系统中管理数据的软件系统,DBMS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58、下列选项中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用于定义和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的是()。A、数据翻译语言B、数据库子语言C、数据操纵语言D、数据库定义语言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DBMS提供数据定义语言定义数据库的三级结构,包括外模式、概念模式、内模式及其相互之间的映像,定义数据的完整性约束等,数据定义语言(DDL)包括模式、外模式、内模式定义模块,安全性定义模块和完整性定义模块,用于定义和描述数据库逻辑结构。59、用二维表来表示和实现实体之间联系的模型是()。A、关系模型B、层次模型C、网状模型D、面向对象模型标准答案:1知识点解析:关系模型是用二维表格结构表示实体型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它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数据结构:网状模型是用网状结构来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层次模型主要是用树型结构来表示实体类型以及实体间的联系:面向对象模型是面向对象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结合,60、PowerBuilder具有的功能特点包括()。Ⅰ.提供了良好的跨平台性Ⅱ.具有自己的编程语言PowerScriptⅢ.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开发工具Ⅳ.事件驱动的程序设计方式A、Ⅰ和ⅡB、Ⅰ和ⅢC、Ⅱ、Ⅲ和ⅣD、全都是标准答案:8知识点解析:PowerBuilder是由美国著名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厂商PowerSoft公司于1991年6月推出的完全按照客户机/服务器体系结构设计的快速应用开发系统,是一个客户机前端开发工具。它除了具有题中选项中的特点,其特点还有可能同时支持与多种数据库的连接,支持动态数据交换(DDE)、动态链接库(DLL)、对象链接与嵌入(OLE)强大的调试器和多种调试方式等。二、填空题(本题共20题,每题1.0分,共20分。)61、D/A转换器由4部分组成,它们是权电阻网络、运算放大器、基准电源和【】组成。标准答案:模拟开关知识点解析:D/A转换器就是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字量转换为模拟量形式的控制信号。D/A转换器基本上由4个部分组成,即权电阻网络、运算放大器、基准电源和模拟开关。62、用【】语言编写的程序可由计算机直接执行。标准答案:机器知识点解析:机器语言是以二进制码表示的指令集合,是计算机能够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63、设一线性表中有a1,a2,…,a500个元素按递增顺序排列,则用二分法查找给定值K,最多需要比较【】次。标准答案:9知识点解析:因为29=512,故最多需要比较9次。64、假定用散列函数H1=kmod13计算散列地址,当发生冲突时,用散列函数H2=kmod11+1来计算下一个探测地址的地址增量。设散列表的地址空间为0~12,在地址2、3、8中,散列表相应的内容为80,85,34。下一个被插入的关键码是42,其插入的位置是【】。标准答案:0知识点解析:H1=42mod13=3,地址3中已分配给85,所以计算H2,H2=42mod11+1=10,这是地址增量。下一个探测地址应为3+10=13,13mod13=0,0地址为空,故42可插入在该地址中。65、在计算机系统中,根据地址空间结构不同,虚拟存储器可以分为【】和多段式虚拟存储器两种虚拟存储器。标准答案:单段式虚拟存储器知识点解析:虚拟存储器的概念:在采用动态重定位的计算机系统中,依靠附加一些硬件实现自动地址变换,这些硬件进而可以支持所谓虚拟存储器的概念。有了这个地址变换机构后,不仅可以把作业存放的地址空间和运行时用于安置作业的存储空间区分开,而且它有能力把作业在运行时所规定的在其地址空间中的每一虚拟地址变换为实际主存的物理地址。虚拟存储器就是一个地址空间。这里提供的自动地址变换机制与诸如采用基址寄存器和相对寻址的地址变换机制不同。后者的作用依赖于指令的类型;而自动地址变换并不依赖于每个程序中机器指令内包含的信息,即它作用于所有的存储访问,而不受应用程序的控制。物质基础:建造支持虚拟存储器概念的系统,应有相应的物质基础来支持。需要有相当容量的辅助存储器,足以存放所有并发作业的地址空间。要有一定容量的主存,,因为在处理机上运行的作业,必须有部分信息存放在主存中。要有地址变换机构。虚拟存储器实现原理是,当作业要求运行时,不是将它的全部信息装入主存,而是将其中一部分先装入主存,另一部分暂时留在辅助存储器中。作业在运行过程中,要使用不在主存的信息,应设法将它们装到主存,以保证作业的正常运行。根据地址空间结构的不同,虚拟存储器有两种形式:单段式虚拟存储器和多段式虚拟存储器。单段式虚拟存储器是一个连续的线性地址空间,其地址顺序为0,1,2,…,n-1,n,n为2的k次幂,k为CPU给出的有效地址的长度。多段式虚拟存储器把地址空间分成若干段。每一个段是Si是一个连续的线性地址空间,其中的每个地址可用[S,W]来表示,其中S代表段名或段号,W代表段中的字的序号或符号。一个虚拟存储器的最大容量是由计算机的地址结构确定的。虚拟存储器的容量与主存的实际大小没有直接关系,而是由主存的容量与辅存的容量之和所确定。66、进程存在的标志是【】。标准答案:进程控制块知识点解析:系统根据PCB感知进程的存在,通过PCB中能包含的各项变量的变化,掌握进程能处的状态以达到控制进程活动的目的。67、在关系模型中,若属性A是关系R的主码,则在R的任何元组中,属性A的取值都不允许为空,这种约束称为【】规则。标准答案:实体完整性知识点解析:本题的考查点是实体完整性的概念。本题的题干既是“实体完整性”的定义,例如关系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属性“学号”为关系“学生”的主码,则“学号”不能为空。在关系数据库中数据库完整性包含了3类完整性:实体完整性、参照完整性、用户定义的完整性。68、在页式存储管理中,用户程序的逻辑地址由【】和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标准答案:逻辑页号知识点解析:在页式存储管理中,用户程序的逻辑地址由逻辑页号和页内地址两部分组成。69、关系代数是关系操作语言的一种传统表示方式,它以集合代数为基础,它的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均为【】。标准答案:关系知识点解析:关系代数是关系操纵语言的一种传统表示方式,它以集合代数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它的运算对象和运算结果均是关系。关系代数也是一种抽象的查询语言,它通过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和修改处理的需求。70、在数据库的三级组织结构中存在着两种映射:一是【】之间的映射,二是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映射。标准答案:模式与内模式知识点解析:在数据库的三级组织结构中存在着两种映射:一是模式与内模式之间的映射,二是模式与子模式之间的映射。71、数据模型质量的高低不会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好坏,这句话正确否?【】标准答案:不正确知识点解析:为了反映事物本身及事物之间的联系,数据库中的数据必须有一定的结构,这种结构用数据模型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据模型应当正确地反映出数据之间存在的整体逻辑关系。数据模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数据库性能的好坏。72、在实体属性中,可用于区别实体集合中不同个体的那个属性或几个属性的组合,称【】。标准答案:关键字知识点解析:关键字是属性或属性的组合,其值惟一地标识一个元组。73、设有如下关系: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年龄,班号)其关键字是学号,将学号为10的学生姓名改为“王华”的SQL语句是【】。标准答案:UPDATE学生SET姓名="王华"WHERE学号="10"知识点解析:SQL的数据更新命令如下:UPDATETableNameSETColumn_Name1=eExpression1[,Column_Name2=eExpression2…]WHERECondition一般使用WHERE子句指定条件,以更新满足条件的—些记录的值。74、一般来说,商品化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如Oracle,其产品主要包括数据库服务器软件、【】软件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如何做好辅导员工课件
- 第1节 透镜(备课讲义)-2021-2022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册同步备课讲义和课后训练(人教版)
- 《运筹学最大流问题》课件
- 《勒诺特式园林》课件
- 《高效团队管理》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苗木种植项目融资担保服务合同
- 安徽省合肥市瑶海区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 《目标市场营销》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小兔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现代教育》课件
- GB/T 10095.2-2023圆柱齿轮ISO齿面公差分级制第2部分:径向综合偏差的定义和允许值
- 高教-离散数学(修订版)-耿素云-屈婉玲(全)课件
- 安全阀拆除与回装方案
- 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2
- 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课程纲要课件
- 软件开发项目工作量及报价模板
- 八年级上册英语阅读还原50题-含答案
-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巩义市齐兴铝土矿矿产资源开采与生态修复方案
-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的护理查房
- 网优案例汇总
- 仓库每日检查记录表仓库每日检查内容及每日巡查事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