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必刷卷03(无锡专用)(解析版)_第1页
信息必刷卷03(无锡专用)(解析版)_第2页
信息必刷卷03(无锡专用)(解析版)_第3页
信息必刷卷03(无锡专用)(解析版)_第4页
信息必刷卷03(无锡专用)(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绝密★启用前2024年中考语文考前信息必刷卷03语文(无锡专用)2024年无锡中考语文试卷结构和内容发生变化!2024年语文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翻译题、简答题和写作题等题型。全卷包括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三个部分20小题,满分150分。其中,积累与运用4题,27分;阅读与鉴赏14题[名著阅读1题9分、文言文阅读4题15分、诗歌阅读2题8分、非连续性文本阅读4题13分(2024年一模及各年级期末新增题型,2023年为说明文和议论文各2题,2024年也不排除沿用此考法)、现代文阅读4题18分],63分;写作1题,60分。命题亮点1:第2题是一道综合考查题,旨在全面检验学生对字音、字形、词语的理解和运用、病句,以及句子衔接的能力。这类题目在传统的考法中,病句、句子衔接往往单独命题,但在这里被巧妙地融入到了整体考查之中,使得整个题目更加具有挑战性和综合性。命题亮点2:第4题以“韶山精神”为主题,综合考查了语言运用能了,同时,题目也体现了对学生红色历史文化素养和鉴赏能力的考查。兼顾历史和语文,突出了新课标中跨学科学习的能力。命题亮点3:第20题作文以寓言故事为材料,通过故事中仙鹤的建议,命题鼓励考生打破传统的思维模式,从新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寻找最适合自己的方法和路径。打好语文基础的关键在积累与运用,必须要在平时抓好落实;阅读考查题,取材课外,但也是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要注意加强分析综合能力和语言概括、表达能力的训练;写作训练要重视审题能力的提高,建立扣题写作的意识;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热点话题,拓展学生视野。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试卷满分为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上;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是否与本人的相符合。3.答选择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正确选项涂黑。

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4.5.本试卷分试题和答题卡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27分)1.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8分)竹高千丈,云腾万里,少年须立志:有孔子《论语》中“三军可夺帅也,①”的坚定信念:有《长歌行》中“少壮不努力,②”的奋进昂扬;有李白《行路难》(其一)中“长风破浪会有时,③”的执着追求;有杜甫《望岳》中“④,一览众山小”的自信豪迈;有李清照《渔家傲》中“风休住,⑤”的热烈奔放;有陆游《卜算子·咏梅》中“⑥,⑦”的坚贞不屈;有夏完淳《别云间》中“⑧,灵旗空际看”的报国热血。【答案】匹夫不可夺志也老大徒伤悲直挂云帆济沧海会当凌绝顶蓬舟吹取三山去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毅魄归来日【解析】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徒、沧、凌、蓬、碾、毅魄等字的正确书写。2.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题目。(9分)初中语文课本为我们打开一扇文学之门,开启一段学习之旅。旅途中,学习神话故事,我们认识了让这个世界生气péng(

)勃起来的女娲。学习白求恩精神,我们知道了对工作不能(A);徜徉动物世界,我们见识了研究动物行为科学家的(B);遥望缥缈的天上街市,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学习童话,我们见识了滑稽可笑的人物;吟诵“夜阑卧听风吹雨”,我们读到了诗人的爱国热情……语文学习的天地非常广阔。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______________;又可以走进自然,______________;还可以体察亲情,______________;更可以了解社会,______________。语文之旅,让人欣喜,让人着迷。通过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更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同学们,相约读书写作,奔赴诗意的语文之旅,尽情畅游语文世界吧!(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péng()勃

徜()徉

(2)在文段A、B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A.瞻前顾后

怪诞不经 B.拈轻怕重

荒谬绝伦C.拈轻怕重

怪诞不经 D.瞻前顾后

荒谬绝伦(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2分)(4)依次填入上文横线处的句子,恰当的一项是(

)(3分)①观赏世间美景

②享受温暖盛宴

③感受风云变幻

④品味人世百态A.①③②④ B.④①③② C.③①②④ D.③②①④【答案】(1)蓬cháng缥缈(2)C(3)语文学习不仅是知识的习得,更落地于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4)C【解析】(1)本题考查给汉字注音和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péng勃——蓬勃:繁荣,旺盛。徜徉(cháng):指闲游或安闲自得地步行。(2)本题考查近义成语辨析能力。A空:“瞻前顾后”指看看前面再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以前考虑周密谨慎,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拈轻怕重”指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依据“学习白求恩精神,我们知道了对工作不能……”这一语境可知,应填“拈轻怕重”;B空:“怪诞不经”意思是指言语奇怪荒唐,不合常理。“荒谬绝伦”形容荒唐、错误到了极点。依据“徜徉动物世界,我们见识了研究动物行为科学家的……”这一语境可知,应填“怪诞不经”;故选C。(3)本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依据“通过语文学习不仅是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更落地于知识的习得,使我们拥有强大的精神世界来抵御人生无处不在的暗礁激流”可知,句子缺少主语部分。所以,应将“通过”一词删去。再依据逻辑关系可知,先是“知识的习得”,然后才能“培养我们的生命意识”。(4)本体考查分析词语恰当运用的能力。依据“我们既可以探访历史”可知,与其意思衔接紧密的是“感受风云变幻”;依据“又可以走进自然”可知,与其意思衔接紧密的是“观赏世间美景”;依据“还可以体察亲情”可知,与其意思衔接紧密的是“享受温暖盛宴”;依据“更可以了解社会”可知,与其意思衔接紧密的是“品味人世百态”。所以,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③①②④。故选C。3.下列关于文学及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3分)A.《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满族人,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B.《天净沙·秋思》的体裁为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C.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散文诗集《朝花夕拾》和杂文集《坟》《热风》《且介亭杂文》等。D.古人称谓有敬辞和谦称的区别,像令尊、高朋、惠顾是敬辞,敝人、犬子是谦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C.有误,《朝花夕拾》是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故选C。4.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湖南时曾赞誉湖南“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学校九年级准备开展“走进韶山冲,再入芳草地”研学活动,走进伟人故里,传承红色基因。(7分)(1)请在下表横线处填写相应内容,完成活动方案。(2分)“走进韶山冲,再入芳草地”研学活动方案活动目的通过赴伟人故里研学,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韶山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坚定信念。活动对象九年级全体学生活动环节①瞻仰伟人雕像②③活动注意事项提前准备好研学所需物资,提前了解相关历史文化,随时做好学习跟踪、学习记录。(2)“韶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其核心是敢为人先,其显著特征是合群奋斗,其实质是无私奉献,其活力源泉是开拓进取。请你从以下诗句中找出最贴合“韶山精神”的诗句(

)(3分)A.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B.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C.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D.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3)小组准备写一幅对联带去韶山,请你补充完成下联。(2分)上联:忆往昔,寻出路斗志昂扬竞风流

下联:【答案】(1)示例:参观伟人故里观看伟人戏剧/调查伟人生平(2)B(3)看今朝,谋发展初心不改展风采【解析】(1)本题考查活动设计、补写。补写内容需要符合活动目的“通过赴伟人故里研学,让学生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学习韶山精神,进一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坚定信念”,结合已知活动环节“瞻仰伟人雕像”,还可以开展参观伟人故里、观看伟人戏剧、调查伟人生平等活动。示例:①聆听伟人故事讲解;②观看伟人纪录片。(2)本题考查诗句理解。根据“‘韶山精神’的灵魂是坚定信念,其核心是敢为人先,其显著特征是合群奋斗,其实质是无私奉献,其活力源泉是开拓进取”可知,选择的句子,需要符合“信念坚定、敢为人先、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合群奋斗”的精神。A.句意:孩儿立下志向走出家乡,学习不取得成就发誓不还来。不符合“信念坚定、敢为人先、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合群奋斗”的精神”;B.句意:因为太多的壮志才会有牺牲,但我敢令天地翻覆换一副新颜。符合“敢为人先、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韶山精神”;C.句意: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不符合“信念坚定、敢为人先、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合群奋斗”的精神;D.句意:自然界如果有知,它会体察到兴盛与衰败这条不可改变的法则。不断地变异、不断地发展、不断地前进,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不符合“信念坚定、敢为人先、无私奉献、开拓进取、合群奋斗”的精神。故选B。(3)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结构相同,词性相对;内容相关,上下衔接;节奏相合、平仄相协。根据“忆往昔,寻出路斗志昂扬竞风流”可知,句式:动词(一个字)+名词(二个字),动词(一个字)+名词(两个字)+成语(四字)+动词(一个字)+名词(二字)。示例:盼今朝,谋发展开拓进取谱华章。二、阅读与鉴赏(63分)(一)(9分)5.阅读下面的《简·爱》选段,按要求回答后面的问题。【苦难】我没有同人说过话,也似乎没有人注意到我。我孤零零地站着,但已经习惯于那种孤独感。我并不觉得十分压抑。我倚在游廊的柱子上,将灰色的斗篷拉得紧紧地裹着自己,竭力忘却身外刺骨的严寒,忘却肚子里折磨着我的饥馑,全身心去观察和思考。我几乎不知道自己身居何处。盖茨黑德和往昔的生活似乎已经流逝,与现时现地已有天壤之隔。……我看到一位姑娘坐在近处的石凳上。她正低头聚精会神地细读着一本书。(1)面对苦难,简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2分)【抗争】“真的,我得走!”我有点恼火了,反驳说。“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认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2)根据上面的文字,说说简·爱具有怎样的性格特点。(3分)(3)在《儒林外史》中,也为自己的命运进行了抗争,不从盐商宋为富,只身出逃。(2分)【幸福】“要是我能够,我会告诉你这些话在我的心灵中所展示的思想和画面,不过要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容易。你知道,芬丁庄园深藏在密林里,这儿的声音很沉闷,没有回荡便会消失。‘你在哪儿呀?’这声音似乎来自于大山中间,因为我听到了山林的回声重复着这几个字。这时空气凉爽清新,风似乎也朝我额头吹来。我会认为我与简在荒僻的野景中相会。我相信,在精神上我们一定已经相会了。”(4)这段文字摘自的告白,使用的表达方式。(2分)【答案】(1)海伦(2)简·爱是一个性格坚强、朴实,刚柔并济,独立自主、积极进取的女性。(3)沈琼枝(4)《简·爱》描写【解析】(1)本题考查名著内容。当简·爱在洛伍德孤儿院与海伦相遇时,她们的差异是巨大的。相对于简·爱的暴烈来说,海伦就像是一潭沉静的水。海伦在遭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她只是默默地忍受着,承担所有的错,倔强的脸上挂着晶莹的泪珠,闪着异样的光芒。当海伦在回答了问题之后,原本可以得到赞美,但是老师却以海伦没有洗脸为借口,用树条狠狠打了她,海伦并不辩解是因为天气冷水冻结了。但是简却产生了一种气愤难平而又无可奈何的心情,气得手指发抖。简说,如果她用那树条打她,她会从她手里夺过来,当着她的面给撅了。还有一次,老师又无故给海伦按上了邋遢的标语挂在她的额头。海伦自己并没有太多的感想,可是简的心里像有把火在燃烧,等老师一走掉,简爱就把这扔进了火炉里。海伦认为既然无法避免,忍受就是你的义务了。所以海伦的性格主要是忍耐顺从。(2)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这一段文字出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小说《简·爱》,写的是女主人公简·爱同罗切斯特互诉衷肠的情形,结合“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觉得无足轻重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你认为,因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的灵魂跟你的一样,我的心也跟你的完全一样!要是上帝赐予我一点美和一点财富,我就要让你感到难以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以离开你一样。……因为我们是平等的!”表现出简·爱追求独立人格,追求自由平等,勇敢地追求自己的爱情和人生幸福但又自尊自爱的性格特征。(3)本题考查名著的内容理解。沈琼枝是《儒林外史》中出现的为数不多的女性之一,是小说中仅有的两个知识女性之一(另一个是鲁小姐,事见第十、十一回),更是唯一一个有名有姓的女性。沈琼枝是常州一个贡生的女儿,被扬州宋盐商骗去做妾。她不甘心受骗,从宋盐商家里逃了出来,在南京靠卖诗度日。(4)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这段话是《简·爱》中罗切斯特先生说的。他表达了自己对简·爱的思念和渴望,尽管他们身处不同的地方,但他相信在精神上他们已经相会了。“芬丁庄园深藏在密林里,这儿的声音很沉闷,没有回荡便会消失”“这声音似乎来自于大山中间,因为我听到了山林的回声重复着这几个字。这时空气凉爽清新,风似乎也朝我额头吹来”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他描述了芬丁庄园的环境,以及他如何感受到简·爱的存在,即使他无法直接与她交流。这段话充满了深情和思念,展现了罗切斯特先生对简·爱的真挚感情。(二)(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选自韩愈《马说》)【乙】某闻木在山,马在肆,遇之而不顾者,虽日累①千万人,未为不材与下乘也;及至匠石②过之而不睨,伯乐遇之而不顾,然后知其非栋梁之材、超逸之足也。以某在公之宇下非一日,而又辱居姻娅③之后,是生于匠石之园,长于伯乐之厩者也。于是而不得知假有见知者千万人亦何足云!今幸赖天子每岁诏公卿大夫贡士,若某等比咸得以荐闻,是以冒进其说以累于执事④,亦不自量己。然执事其知某如何哉?昔人有鬻马不售于市者知伯乐之善相也从而求之,伯乐一顾,价增三倍。某与其事颇相类,是故终始言之耳。某再拜。(选自韩愈《为人求荐书》)【注】①累:积累。②匠石:名为石的巧匠。③姻娅:有婚姻关系的亲戚。④执事:供役使的人,一般尊称说话的对象。6.请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1)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2)策之不以其道

策:(3)以某在公之宇下非一日

以:(4)若某等比咸得以荐闻

咸:7.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昔人有鬻马不售于市者知伯乐之善相也从而求之。8.请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2)今幸赖天子每岁诏公卿大夫贡士。9.【甲】文运用的写法,以千里马不遇伯乐,比喻贤才难遇明主,表达对统治者不识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不满和愤慨。【乙】文则指出在山之木、在肆之马不被、伯乐相顾就难以成为栋梁之才、超逸之足。【甲】【乙】两文都提到了伯乐,目的都是。(3分)【答案】6.同“饲”,喂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因为都7.昔人有鬻马不售于市者/知伯乐之善相也/从而求之8.(1)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2)当今幸亏仰赖天子每年都命令公卿大夫们推荐人才。9.托物寓意匠石睨之强调了伯乐的重要作用,期待人才能被识别、被引荐、被重用。【解析】6.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尤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1)句意: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食:同“饲”,喂。(2)句意:鞭策他不按照正确的方法。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3)句意:因为我在您门下不止一天了。以:因为。(4)句意: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够被推荐被天子所知。咸:都。7.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本句句意:从前有个在集市卖不出去马的人,他知道伯乐善于识别马,于是就去求伯乐。“昔人有鬻马不售于市者”是状语后置句,正确的语序是“昔人于市者有鬻马不售”,表示一处完整的意思,在其后断开一处,“知伯乐之善相也”是一处判断句,在其后断开一处,故断句为:昔人有鬻马不售于市者/知伯乐之善相也/从而求之。8.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到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1)“马之千里者”是定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千里之马者”,意思是日行千里的马;食:吃;或:有时;尽:吃完;(2)幸:幸亏;赖:仰赖;诏:皇帝下命令;贡:推荐,选举。9.本题考查对文章写作手法和内容主旨。第①空:甲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重视人才、识别人才的人,借千里马的才能被埋没来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第②空:根据乙文“某闻木在山,马在肆,遇之而不顾者,虽日累千万人,未为不材与下乘也;及至匠石过之而不睨,伯乐遇之而不顾,然后知其非栋梁之材、超逸之足也”可概括为:匠石睨之;第③空:根据甲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和乙文“昔人有鬻马不售于市者,知伯乐之善相也,从而求之,伯乐一顾,价增三倍。某与其事颇相类”可知,韩愈指出,德才兼备的人与常人在外观上并无差别,需要被伯乐发现,从而突出了伯乐对识别、引荐人才的重要性。据此概括回答即可。参考译文:甲文: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虽然有很名贵的马(即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鞭策他,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他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乙文:我听说,树木长在山上,马拴在集市上,遇到它们而不回头看它们一眼,即使是随着时间累计有千万,它们也不能算是不成材的树木和劣等的马。等到巧匠路过那树木而不瞟它一眼,伯乐碰上它连头也不回,然后才能知道这棵树不是栋梁之材,这匹马不是千里马。因我在您门下不止一天了,又和您有一定的亲戚关系,我就是生长在能工巧匠园子里的树,我就是养在伯乐马圈中的一匹马,在这里我不能被您知晓,即使被千万人知晓,又何足挂齿!当今幸亏仰赖天子每年都命令公卿大夫们推荐人才,像我这样的人,都能够被推荐被天子所知,因此,我冒昧地进呈此信以此劳您大驾,也真算是不自量了。然而,您知道我现在像什么吗?从前有个在集市卖不出去马的人,他知道伯乐善于识别马,于是就去求伯乐;伯乐只看了他的马一眼,马价立即增加三倍。我的情况与此事极为相似,所以我将此事最终说给您听罢了。我拜了两拜。(三)(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列小题。岳州晚景[唐]张籍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①。【注释】①九月未成衣:反用《诗经》“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之意,意思是天冷却没有加衣服。10.下列对这首古诗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A.首联中对“晚景”“秋声”的描写,体现了诗人的心境,为全诗抒情奠定基调。”B.颔联的景物均为虚写,作者想象了“夕阳映照在水面上,霞光在江面上闪耀”的画面。C.颈联中“洲白芦花吐”写芦花开放,使小洲看上去是白的。这种倒着写的手法古诗中常见。D.尾联写天冷未加衣,而古时裁衣授衣多是家妇所为,此句委婉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思念。11.请根据下列诗句,结合两组诗句探究“鸦”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寄托的情感。(5分)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张籍《岳州晚景》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答案】10.B11.在《岳州晚景》中,“晚景寒鸦集”描绘了鸦在寒风中聚集的景象,暗示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在《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借黄昏时归巢的乌鸦落在枯萎的藤蔓缠绕的老树上这一凄凉萧条之秋景,抒发了羁旅行人孤苦惆怅之情。总之,“鸦”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通常寄托着忧愁、孤独的情感。【解析】10.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B.颔联“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意思是水面上的光芒随着太阳的西落渐渐消失,彩霞映照江面飘飞。描绘的是岳州晚景,是实写,并不是虚写。故选项错误。故选B。11.本题考查古诗意象。古诗意象是指在古代诗歌中,作者用来表达情感、寄托思想或营造意境的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事物,分析意象需要结合诗人的背景和诗歌的整体氛围来理解。《岳州晚景》中,“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意思是傍晚时分,寒冷的乌鸦聚集在一起;秋声中,远行的大雁归来。这句诗通过描绘寒鸦集和旅雁归的景象,营造出一种秋日黄昏的氛围,给人一种萧瑟、孤寂的感觉,暗含了诗人的孤独和忧愁;《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意思是枯萎的藤蔓缠绕着古老的树木,黄昏时的乌鸦停留在上面;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旁边住着几户人家。通过“枯藤”“老树”“昏鸦”等元素,展现出秋天的萧瑟和寂寥,给人一种孤独、凄清的感觉。抒发了羁旅行人孤苦惆怅之情。所以,“鸦”这一意象在古诗词中通常寄托着忧愁、孤独的情感。(四)(13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完成问题。材料一:长江里的一滴水,如何穿越粮仓沃野,实现在淮河畅游?2022年9月,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钢结构渡槽首次通航,形成了“河上有河,船上行船”的奇观。什么是渡槽?就像立交桥一样,只不过立交桥走的是车,而渡槽走的是水。这座“水桥“厉害在哪?渡槽主跨跨度达到110米,总用钢量高达2.04万吨,成为世界最大跨径钢结构通航渡槽。除了世界之最,还有亚洲之最。引江济淮把江水从南往北输送,最大的难点是如何翻越江淮分水岭,实现水往高处流,这要靠马力十足的“抽水电梯”——蜀山泵站。蜀山泵站是亚洲流量最大的泵站,设计流量每秒340立方米,6秒钟此能填满一个标准的游泳池。(刊载于2023年3月16日)材料二:一个国家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大体可以表明这个国家水资源的多少。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大致以长江流域北界为界,南方水资源占全国80%以上,北方不足20%。北方平原辽阔,耕地面积大,人口密集,人均水资源量少,更加剧了缺水的状况,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水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摘编自《地理》,八年级上册、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三:黄河保护法以水为核心、河为纽带、流玻为基础,更加注重保护治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针对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的问题,黄河保护法明确了一系列针对性、保障性、约束性的制度措施,强调要通过聚焦重点地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区域荒漠化治理,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推进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等,将“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确定为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发展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律制度。针对黄河保护治理中面临的地区分割等问题,黄河保护法坚持系统观念,按照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落实要求,奏响了上中下游、左右岸、干支流、部门间推进共同保护、协同治理的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刊载于2023年4月3日)材料四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发现,撞击玻璃珠可能是月球的“迷你水库”——一吨玻璃珠中平均可含一斤水。撞击玻璃珠是太空中的陨石、小行星等撞击月球后熔融月表的土壤和岩石,熔体溅射形成液滴冷却后形成的。科学家表示,撞击玻璃珠主要成分是硅酸盐,就像海绵一样。氢注入其中可能会与氧结合形成水,也可能在其他条件下被释放出来。研究者发现有些玻璃珠甚至后期经历过一定程度的撞击或加热事件,导致水含量剖面叠加了一次去气过程。数十亿年来太空天体撞击带来的“翻耕作用”让月壤中普遍存在撞击玻璃珠,其所承载的总水量可达到2.7×1014千克,这远比地球四大洋的水储量低,但相对来说还是挺可现的。如果宇航员常驻月球,是否可以直接“就地取水”?科学家表示,从大量玻璃珠中提取水是具有前景的,但这种水与地球上的水不同,主要以羟基形式存在,如何开发利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刊载于2023年4月3日)12.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引江济淮工程技术先进,钢结构通航渡档创世界最大跨径,蜀山泵站创亚洲最大流量。B.长江流域的水资源丰富,大致以其北界为界,北方水资源不到南方水资源的四分之一。C.共同遵守“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法律制度,就必将促进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发展。D.撞击玻璃珠的成因之一是陨石撞击,且有些玻璃珠的水含量剖面叠加了一次去气过程。13.材料一的语言既有科学严谨的特点,也有通俗易懂的特点,请举例分析。(4分)14.健康的成年人一般每天要喝2500毫升(5斤)左右的水,才能维持正常的机体代谢。请简要说明一个常驻月球的宇航员“就地取水”所要满足的条件及原因。(4分)15.水是生命之源,是生产之要,也是生态之基。国家水资源管理中心请中小学生就我国水资源问题提出2条合理化建议,请你根据四则材料予以回复。(2分)【答案】12.C13.示例:①科学严谨: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渡槽”“跨度”“泵站”“流量”等科学术语;精准地列出主跨跨度、总用钢量、设计流量等关键数据。②通俗易懂:将渡槽比作“立交桥”“水桥”,将蜀山泵站比作“抽水电梯”;将泵站设计流量形象直观地描述为“6秒钟就能填满一个标准的游泳池”。14.首先,宇航员衙要每天在月球上搜集五吨以上的撞击玻璃珠,因为一吨撞击玻璃珠中可能平均含有一斤水;其次,宇航员需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提取撞击玻璃珠中的水,因为这种特殊的水主要以羟基形式存在。15.①通过实施南水北调、引江济淮等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②进一步推进黄河保护法等法治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每条河流的流域生态。③加大对新型水资源的研究力度,为未来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解析】12.本题考查对材料的理解与判断。C.有误,“就必将促进黄河流域各地区经济发展”说法过于绝对;故选C。13.本题考查材料语言特点分析。科学严谨:材料一“2022年9月,引江济淮工程淠河总干渠钢结构渡槽首次通航”“渡槽主跨跨度达到110米,总用钢量高达2.04万吨,成为世界最大跨径钢结构通航渡槽”“蜀山泵站是亚洲流量最大的泵站,设计流量每秒340立方米,6秒钟此能填满一个标准的游泳池”,在介绍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运用“渡槽”“跨度”“泵站”“流量”等科学术语,精准地列出主跨跨度、总用钢量、设计流量等关键数据。通俗易懂:材料一“什么是渡槽?就像立交桥一样,只不过立交桥走的是车,而渡槽走的是水”“这要靠马力十足的‘抽水电梯’——蜀山泵站”“蜀山泵站是亚洲流量最大的泵站,设计流量每秒340立方米,6秒钟此能填满一个标准的游泳池”,将渡槽比作“立交桥”“水桥”,将蜀山泵站比作“抽水电梯”,将泵站设计流量形象直观地描述为“6秒钟就能填满一个标准的游泳池”。14.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概括。根据材料四第一段“撞击玻璃珠可能是月球的‘迷你水库’——一吨玻璃珠中平均可含一斤水”“科学家表示,从大量玻璃珠中提取水是具有前景的,但这种水与地球上的水不同,主要以羟基形式存在,如何开发利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可知,因为健康的成年人一般每天要喝2500毫升(5斤)左右的水,才能维持正常的机体代谢,所以宇航员要每天在月球上搜集五吨以上的撞击玻璃珠,并且要找到合适的方法提取撞击玻璃珠中的水,因为这种特殊的水主要以羟基形式存在。15.本题考查提建议。根据材料二第二、三段“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有效办法之一是跨流域调水。为了缓解北方地区严重缺水的状况,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工程。该工程分东、中、西三条水线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引江济淮把江水从南往北输送”可建议:通过实施南水北调、引江济淮等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问题;根据材料三第二段“针对黄河流域生态脆弱的问题,黄河保护法明确了一系列针对性、保障性、约束性的制度措施,强调要通过聚焦重点地区,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加快区域荒漠化治理,加大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度,推进湿地保护和生态治理,建设绿色生态走廊等”可建议:进一步推进黄河保护法等法治建设,依法保护和治理每条河流的流域生态;根据材料四“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发现,撞击玻璃珠可能是月球的‘迷你水库’——一吨玻璃珠中平均可含一斤水”“科学家表示,从大量玻璃珠中提取水是具有前景的,但这种水与地球上的水不同,主要以羟基形式存在,如何开发利用仍需进一步研究”可建议:加大对新型水资源的研究力度,为未来水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打下坚实的基础。(五)(18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爷爷的黄豆①爷爷是染布的。他爱吃黄豆出了名。②在镇子西头,爷爷十七岁那年刷刷地架起了好几口大染锅。这吃饭的手艺是“偷”来的。爷爷从小喜欢跑进大染坊找老板的儿子玩耍。有时老板的儿子跟私塾先生念书,爷爷便蹲在一旁,直愣愣地盯着热气腾腾的大染锅。爷爷蹲着看染布时,就从兜里摸出几粒炒熟的黄豆塞到嘴里嚼,这样一蹲就是一两个时辰。“呆瓜!”染布师傅往往这么笑话爷爷。当爷爷染出第一锅布时,大家才知道爷爷并不呆。③那年,家里遭了大灾,爷爷架起几口大锅开始染布。开业那天,镇子里所有人都听到爷爷一边敲锣一边喊话,开张头半个月染布不收钱,染坏了一赔二。爷爷没钱请帮工,自己把麻绳往肚子上一勒,一把黄豆往嘴巴里一塞,一边香甜地嚼着,一边搅动大染锅。当爷爷嚼完三四把黄豆时,青布便染成了。青色衬着爷爷额头的汗珠,沉稳得像傍晚袭来的夜幕。④后来,爷爷的技艺越来越精湛,生意越做越大。于是,成了镇子里最大的染坊。那名声像染布匠拿搅锅棍敲锅一样,咣咣当当响得很。在嚼着一把又一把黄豆时,爷爷兜里也开始响着咣咣当当的银元声。⑤有了钱,除了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还娶了奶奶。⑥在我的记忆里,爷爷一谈到自己就笑呵呵,一谈到父亲就唉声叹气。⑦闲时,爷爷经常是一边慢慢地嚼着黄豆一边跟我聊天,像在咀嚼他的一生。他说,父亲是一个“倒钱筒”。父亲是爷爷的独苗,奶奶宠着他,惯着他。听爷爷说,父亲才十岁,就开始进大烟馆。没钱,就赊账。烟馆老板拿着赊账本来讨钱时,爷爷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⑧父亲就像一棵荒野的树那样疯长。⑨我十岁那年,三天三夜,父亲跟人赌输了。大染坊被抵了赌债。那一天爷爷没有嚼他的黄豆,唉声叹气,一脸乌云。⑩搬出大染坊时,爷爷习惯性地掏出黄豆,迟疑了一下,爷爷这回没有把黄豆塞进嘴巴,而是把黄豆一路撒在地上。⑪没几年,爷爷病得不行了。父亲依然整天不着家,爷爷的安危只是他耳边刮过的一阵微风。⑫临终前的那个晚上,爷爷示意我到他跟前,他手中攥着一个小布袋,打开来,是些黄豆。昏暗的灯光下,豆子显得金灿灿的,爷爷说,这辈子只剩下这点黄豆了。他的声音很轻,连他旁边油灯的火苗都没有动一下。他颤巍巍地拈出一颗豆子,习惯性地放入口中,又想嚼它。不知是黄豆太硬还是爷爷老了,牙口不行,他没嚼动,又把豆子放入袋中。⑬他叹叹气,说这辈子就爱这黄豆,人走了带上它,也算来这世上留个念想。他慈爱地对我说,如果你长大了真活不下去,可以再到爷爷这里来拿这黄豆吃。不过,你要是争气,最好就别来扰我了。他语气中满是沮丧。⑭我愣愣的,不太明白,点了点头。⑮第二天早晨,爷爷走了,手里紧紧攥着那小袋嚼不动的黄豆。邻居帮忙葬了爷爷后,父亲才回来。没人怪他,他在邻里眼中只是一个能够看得见的影子。⑯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⑰后来,一个金匠跟我说爷爷确实有几坨金子。不过,爷爷临终前偷偷让他把它们打成了一颗颗金珠子。⑱我蓦然明白,爷爷那小袋黄豆是什么了。爷爷给我留了一笔活命钱。⑲这笔活命钱,我一直没有拿,爷爷给予我的财富远比那些金珠子还要金贵。⑳现在我有了自己的企业,人们称我是什么“著名企业家”。不久前,一次慈善大会上,我说了,死后捐出全部财产。㉑为什么这么做?有记者问我,我一时语塞,眼前浮现出爷爷那小袋最后的黄豆。(作者王琼华,文章有删改)16.下列对这篇小说内容和表现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小说以第一人称的方式叙事,叙写了祖孙三代人的人生故事,语言平实,感情真挚,情节发展脉络清晰。B.“爷爷”去世后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小说写这一情节是为了表现“父亲”对失去亲人的极度悲伤,这也是“父亲”变好的一个转折点。C.作者综合运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等多种手法,尤其擅长于捕捉典型的细节,将人物个性刻画得鲜明突出。D.小说通过叙述爷爷的经历,表达了幸福生活需要自己奋斗获得,留给子孙精神财富比物质财富重要得多。17.小说中第⑥段画横线的语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加以分析。(5分)18.结合文章内容,请简要分析“爷爷”的个性特征。(4分)19.文中的“黄豆”是小说构思的一个重要道具。在人物塑造方面到底有哪些作用呢?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5分)【答案】16.B17.过渡段,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一段是全文叙事的转折点,承接上文写爷爷创业的成功;引出下文写到父亲,写了父亲的败家给爷爷带来的伤痛。18.①聪明好学,技艺精湛。他“偷学”染布,无师自通,而且技艺越来越精湛,善于经营,生意越做越大。②吃苦耐劳,勤奋苦干。他刚开染布坊,没钱请帮工,全靠自己挥汗如雨地苦干。③生活简朴,专注执著。他有了钱仍旧过普通人的生活,只是每天有滋有味地多嚼几把黄豆;他对生意过于专注执著,忽视了对于儿子的教育。④慈爱温和,内心刚强。他经常跟孙子聊天,希望孙子“争气”,临死给孙子留“活命钱”;他对溺爱儿子的妻子、败家的儿子尽管失望,对生活并不绝望。19.黄豆贯穿爷爷的一生。一是用咀嚼黄豆烘托他偷偷学艺的用心和吃苦,二是用咀嚼黄豆表现他学成后的沉稳、从容,三是用不嚼黄豆表现爷爷的悲伤,四是用把金子打成黄豆留给孙子表现爷爷对孙子的期望和爱。【解析】16.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辨析。C.“表现‘父亲’对失去亲人的极度悲伤,这也是‘父亲’变好的一个转折点”有误,联系第⑯段中“父亲长号着,声音凄厉,如同塌了脊梁。大家都知道他为什么哭。整整两天两夜,他雇了好几个人把小院子掏了一遍又一遍,最后连瓦背也全掀掉了,还是没有找到传说中爷爷那几坨金子。他疯了”的内容可知,“父亲”因为没有找到金子而“长号”,他也没有变好;故选C。17.本题考查学生对重要语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