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临床三基习题及答案解析(中医基础理论)_第1页
中医临床三基习题及答案解析(中医基础理论)_第2页
中医临床三基习题及答案解析(中医基础理论)_第3页
中医临床三基习题及答案解析(中医基础理论)_第4页
中医临床三基习题及答案解析(中医基础理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临床“三基习题及答案(中医基础理论)

2.根据阴阳属性及可分性,五脏之中,脾为,肝为.3,心火之气

有余,既可乘袭,又可反侮。

4.滋水涵木法又称法、法。

5.脾的生理特性包括和。

6.五脏化五液,其中心之液为,脾之液为。

7.五脏与五体的关系:心主,脾主。

8.人身有“四海”,其中为髓海,为气海。

9.“血海”既指:,又指。

10.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和两个方面。

11.脾与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和两个方面。

12.肝肾之间的关系称同源,又称同源。

13.能行气血,司呼吸的气是,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

是O

14.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靠气的作用,其无故流失是因为气的

作用减弱。

15.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是气,又称气。

16.津液的排泄途径,除呼吸、大便外,还有、。

17.“气机失调”中气降太过上升不及者,称,气的内外出入受阻,

称。

18.具有营养全身和化生血液作用的气是,与肢体寒温和活动关系密

切的气是。

19.“血为气之母”具体表现在和等方面。

20.津对气的关系,体现在、。

21.气对津的作用,除气能行津外,还能、。

22.十二经脉循环流注始于,终于经。

23.手太阴肺经起于,于交手阳明大肠经。

24.称为“十二经脉之海”的是,称为“五脏六腑之海”的是。

25.足阳明胃经接经,交经。

26.足少阴肾经起小趾下,于交经。

27.分布于下肢的经脉中,交大椎、入缺盆的是、。

28.连舌本,散舌下的经脉是经,挟舌根两旁的经脉是经。

29.与督脉会于颠顶的正经是经和经。

80.经入上齿,经入下齿。

31.六淫中具有趋下特性的是,最易伤及人体下部的是。

32.寒邪易致疼痛,系因、所致。

33.燥邪最易伤的脏是,最易损伤的物质是。

34.暑邪致病,最易损伤的物质是和。

35.六淫中易致气机阻滞的是邪,易致筋脉挛急的是邪。

36.湿性粘滞,易伤阳,而且病程。

37.情志伤脏,其中喜伤,惊伤。

38.六淫之中称。百病之长”的是,可全兼五气的是。

39.饮泛于肌肤称,停于胸胁称。

40.气逆最常见于二脏和。

41.气陷多由病变发展而来,尤其是与关系最为密切。

42.阳偏衰病变以二脏为多见,尤其是。

43.阴偏衰病变以二脏为多见,尤其是。

44.正治又称,是逆着疾病的而治的一种治法。

45.反治又称法,是顺从疾病的而治的一种治法。

46.“塞因塞用”、“通因通用”属于,“用温远温”、“用热远

热”属于。

47.“以热治热”又称,用于治疗病变。

【是非判断题】1.阴阳之间的转化属于阴阳运动的异常的变化。

()2.肾病影响到肝脏,即是“母病及子”。

()3.“泻南补北法”即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而确立的治疗方法。

O4.相生即是指五行之间有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

()5.肺主呼吸之气,依赖于肺气宣发与肃降的协调运动。

()6.肝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的功能,需要依赖肝的疏泄才能实现。

()7.肺、脾、肾三脏均与水液代谢密切相关,而肾的气化则贯穿于

整个水液代谢的始终。

()8.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都可以归藏于肾。

()9.肾主纳气,是指肾有主持呼吸运动的功能。

()10.肺气肃降能清洁呼吸道,且有助于大肠之传导。

()11.气的固摄作用就是固护体内的阴液。

()13.人体内最根本、最重要的气是水谷精气。

()14.津液是人体内一切水液的总称。

()15.具有主持全身津液代谢作用的是肾。

()16.水谷精微化生血液的过程需通过心肺作用才能完成。

()17.足三阴经的走向规律是从胸腹走足。

()18.经络系统具有协调机体阴阳平衡的作用。

()19.通常所说的“十四经”,是指十二正经和奇经中的冲脉、带

脉而言。

()20.足厥阴肝经起于肝,布胁肋,止于目系。

()21.经络有传导信息的作用,但不能传递病邪。

()22.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称为六淫。

()23.湿邪致病,病程较长,或反复发作,是由于湿性重浊的缘

故。

()24.“凉燥”多见于深秋近冬之时。

()25.六淫邪气致病与季节变化有关。

()26.燥邪最易伤津耗气。

()27.最易伤及人体下部的邪气是寒邪。

()28.六淫致病与工作环境无关。

()29.风邪袭表导致汗孔开张而汗出,是因风性善行之故。

()30.寒、湿邪气只伤阳气,不能化火。

()31.火邪伤人,不导致瘀血形成。

()32.七情致病不一定直接伤及脏腑。

()33.饮食失宜,可致聚湿生痰。

()34.瘀血与血瘀都是病理产物。

()35.瘀血日久不去可以影响血液的生成。

()36.血热可致迫血妄行使血行加速,亦可使瘀血形成。

()37.气郁不仅可以化火,也可导致痰郁、湿郁、食郁、血郁等。

()38.虚实病理的形成,取决于感邪的轻重。

()39.虚中夹实属于虚实错杂病理。

()40.“阳盛则阴病”,主要是指阴虚阳亢而言。

()41.一般而言,亡阳迅速导致亡阴,主要是因阳不生阴所致。

()42.气虚亦可导致气逆病变。

()43.肝是最容易出现气逆病变的脏之一。

()44.津液耗损可以导致血瘀病变。

()45.肺气不利和肺气虚损均可致痰饮内生。

()46.五脏之中,肝阳最易亢逆。

()47.气逆最常见于肺、胃、肝等脏腑。

()49.气随血脱可以形成气血两虚。

()50.内燥病变常见于胃。

()51.内湿较盛者,一般不易再感外湿。

()52.血虚者亦可化生内风。

()53.吐下之后,津液亏损,亦能形成血瘀病证。

()54.反治法不属于治病求本法则的范畴。

()55.“热因热用”属于正治法之一。

()56.标本均不太急的情况下,应当采用缓则治本的方法。

()57.《内经》所谓“用温远温,用热远热,用凉远凉,用寒远

寒”,就是指治病用药要因时制宜。()【名词解释题】1.五行制

化2.滋水涵木3.培土生金4.阴病治阳5.阳病治阴6.泻南补北

7.胃主通降8.封藏之本9.先天之本10,治节11.喜燥恶湿12.娇

脏13.精血同源(乙癸同源、肝肾同源)14.水谷之海(太

仓).15.七冲门16.燥湿相济17.气海18.气化19.气机20.宗气

21.阴脉之海22.阳脉之海23.十二经别24.一源三歧25.辨证求

因26.百病之长27.六气28.伤寒29.中寒30.瘀血31.阳盛则

热32.阴盛则寒33.阳虚则寒34.阴虚则热35.气机失调36.阴盛

格阳37.阳盛格阴38.逆治39.从治40.阴中求阳41.急则治标

参考答案:【A型题】

1.B2.A3.B4.C5.B6.C7.D8.E9.BIO.Bll.C12.C13.A14.A

15.D16.C17.A18.A19.C20.B21.A22.E23.D24.A25.C26.A2

7.C29.E30.E31.A32.D33.B34.B35.B36.D37.C38.C39,C40

.B41.D42.B43.C44.B45.A46.C47.E48.A49.E50.E51.A52

.B53.C54.B55.B56.E57.A58.B59.C60.A61.A62.A63.C64

.B65.D66.E67.A68.E69.A70.D71.A72.C73.B74.E75.B76

.B【某型题】

1.ACE2.ABC3.BDE4.ABCE5.ACE6.ABDE7.ACDE8.AC9.DE10.BC

DE11.BCDE12.BCDE13.ACDE14.ACE15.ABCDE16.ABCDE17.BDE18

.ABCDE19.ACDE20.ACE21.ABCE22.ACE23.ABCE24.ADE25.ABCDE

26.ABCDE27.ABCDE28.CDE29.ABCDE30.ABCD31.ABCE【填空题参

考答案】1.前半夜;下午2・阴中至阴;阴中之阳3.肺

金;肾水4.滋肾养肝;乙癸同源5.主升;喜燥恶湿

6.汗;涎7.脉;肌肉8.脑;胸中9.肝;冲脉10.精血

互生;藏泄互用1L先后天关系;水液代谢12.肝肾;精血

(乙癸)13.宗气;营气14.推动;固摄15.元;原16.排

汗;排尿17.气陷;气闭18.营气;宗气19.血能化气;血

能载气20.津能生气;津能载气21.生津;摄津22.手太阴

肺;足厥阴肝23.中焦;食指横侧端24.冲脉;冲脉25.手阳

明大肠;足太阴脾经26.胸中;手厥阴心包经27.足阳明胃

经;足少阳胆经28.足太阴脾;足少阴肾29.足太阳膀胱;足

厥阴肝30.足阳明胃;手阳明大肠31.湿邪;湿邪32.寒性凝

滞:寒性收引33.肺;津液34.气;津液35.湿;寒

36.脾;缠绵37.心:心38.风邪;风39.溢饮:悬饮40.肝

肺;胃41.气虚;脾气亏虚42.脾肾;肾43.肝肾;肾

44.逆治;证候性质45.从治;假象46.反治;因时制宜

47.热因热用;阴盛格阳【是非题判断答案】1.某2.V3.某

4.某5.V6.V7.V8.V9.某10.VII.某12.某13.某

14.某15.V16.V17.某18.V19.某20.某21.某22.某

23.某24.V25.J26.某27.某28.某29.某30.某31.某

32.某33.J34.某35・V36.V37.V38.某39,V40.某

41.某

42.V43.V44.V45.746.V47.J48.V49.750.V51.某

52.V53.V54.某55.某56.某57.V【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五行制化是指五行中相生与相克是不可分离的两个方面,即生中有

克(化中有制),克中有生(制中有化),从而维持和促进事物的相对平

衡和发展变化。五行之间这种生克互用关系,谓之五行制化。

2.滋水涵木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之一,即滋养肾阴以养肝

阴,又称滋肾养肝法,乙癸同源法。适用于肝肾阴虚证。

3.培土生金是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立的治法之一,即补脾益气而补益

肺气,乂称补养脾肺法。适用于脾肺气虚之证。

4.即补阳是指阳气虚衰不能制阴而致阳虚阴盛的虚寒证(即阴病),治

疗上当温补阳气(即治阳),以制阴寒的一种治法。亦即王冰所释“益

火之源,以消阴翳”之意c

5.即补阴是指阴液亏损不能制阳而阳相对亢奋的虚热证(即阳病),治

当滋阴壮水(即治阴),以抑制阳热之亢的一种治法,亦即王冰“壮水

之主,以制阳光”之说。

6.根据五行相克关系确立的治法之一。所谓“泻南补北”是指泻心火

滋肾水的一种治法,又称泻心补肾法,滋阴降火法。适用于心肾不交

证。

7.饮食物经胃的初步消化再下行于小肠,小肠分清别浊后,其浊者下

移于大肠,而大肠主津形成粪便而排出体外。这种由胃而小肠而大肠

乃至排泄于体外的功能活动,称为胃主通降。胃的通降作用还表现在

与脾主升清的相互协调,升降相因,从而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

收与排泄。

8,肾内藏真阴真阳,肾阴(肾精)充则化源足,肾阳(命火)旺则生命力

强。故肾之真阴宜藏而不宜泄;肾之真阳,宜潜而不宜露。肾的封

藏作用主要体现在藏精、纳气、司二阴开合及固胎等方面。

9.由于肾所藏的先天之精,是禀受于父母的生殖之精,而与生俱来,

为人体生命的源泉。加之,先天之精得到后天之精的充养向产生的

“精气”这种物质。是人体脏腑阴阳的根本,其盛衰,直接和人的生

长、发育、衰老,与生殖繁衍能力有关,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10.肺的功能之一。肺主治节,实际上是对肺的生理功能的高度概

括。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调节人体的呼吸运动,使之有节奏地

一呼一吸;二是随着肺的呼吸运动,调节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使

全身气机得以调畅:三是通过呼吸机能,辅助心脏推动血液运行:四

是通过宣降协调运动,促进津液的输布与排泄。

11.脾主运化水湿,为“太阴湿土”脾虚失运则易于生湿,湿盛则又

易困脾而阻碍运化,因湿得燥则能化,所以说脾喜燥。而湿邪过盛又

最易伤及脾阳,使脾失健运,故说脾恶湿。

12.指肺:由于肺叶娇嫩,不耐寒热。肺外合皮毛,开窍于鼻,与外

界直接相通,易受外邪侵犯。而且肺为清虚之脏,喜洁净不容异物,

“一物不容,毫毛必咳”,故说肺为娇脏。

13.脏腑与五行相配,乙属肝木、癸属肾水。生理上,肝主藏血,肾

主藏精,精血同源互化,这种相互滋养的关系,称为肝肾同源、“乙

癸同源”。

14.指胃。因胃是接受、容纳并腐熟饮食水谷的主要脏器,故称“太

仓”、“五谷之腑”。

15.“七冲门”见于《难经[I[马十四难》,是指整个消化系统中七处

要冲、关隘。即“飞门”为口唇,“户门”为齿,“吸门”为会厌,

“贲门”为胃上口,“幽门”为胃下口,“阑门”为大小肠连接处,

“魄门”为肛门。

16.脾胃关系之一。脾主运化水湿,为太阴湿土,喜燥恶湿;胃为

阳明燥土,喜润恶燥。两者结合,则脾得胃燥而不湿,胃得脾湿而不

燥,从而保证脾胃正常纳运。

17.气海有上、下气海之分,膻中为上气海,为宗气汇聚之所,其下

丹田为下气海,为男女精气汇聚之处。

18.所谓气化,是指通过气的运动(升降出入)面产生的各种变化,包

括精、气、血、津液以及尿液、汗、泪、涕、唾等各自新陈代谢及其

相互转变。气化的形式分两种:一是同化,即促使饮食物转化成精

微,然后再化生成精、气、血、津液等人体所需的物质;二是异

化,即将机体利用后的浊物以及组织中的废物,变成糟粕而传送到有

关器官组织中,分别排出体外。如果气化作用失常’,则可饮食物的消

化呼收和气血津液的生成、输布;同时亦影响液、尿液和粪便等的

排泄。从而发生各种代谢异常的病变。

19.气机指气的运动,其运动形式为升、降、出、入:机体的脏腑、

经络组织器官的各种生理活动,全赖气的升降的出入运动。所以说,

气的升降出入运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

20.宗气是由自然界清气与水谷精气结合而形成的气,宗气积于胸

中,有助肺呼吸和助心行血的作用。

24.任、脉、冲三脉均起于胞中,谓之“一源”,“三歧”指三脉分

道而行,即任脉行于前,经腹胸而上;督脉行于后,经腰背而

上;冲脉则分为三支。

25.是中医认识病因的一种特殊方法。它以疾病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通过分析症、证以推求病因。

26.指风。风邪四季皆有,可全兼五气,易与它邪合而为病,且常为

外感病的先导。

27.指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正常的气候变化。是万物生长的重要条件,

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又称“六元",一般而言对人体无害。

28.指外寒伤及肌表,卫阳郁闭,肌膜闭塞,以恶寒、发热、无汗、

脉浮等表证为特征,亦称太阳伤寒。

29.指寒邪直接入里及内脏阳气者。若直伤于肺,则见咳嗽痰多、痰

稀色白等症;若伤及脾胃,则纳运升降失常,见脱腹疼痛,吐泻清

稀等症。

30.又称蓄血、恶血、败血、胚血。指体内有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

血积存于体内,或血运不畅,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