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培优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1页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培优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2页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培优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3页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培优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4页
2024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单元培优测试卷新人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第一单元培优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识字与写字(20分)eq\a\vs4\al\co1(1.)看拼音写词语,留意书写规范、端正、整齐。(6分)luòtuo suànbàn làbā áozhōu tiánnì nóngchóu eq\a\vs4\al\co1(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搅和(jiǎo) 间断(jiān) 娴熟(xián)B.格外(fèn) 恰好(qià) 挤眼(zhǎ)C.吞咽(yān) 正月(zhēng) 栖息(xī)D.截然(jié) 汤匙(shí) 白云观(guàn)eq\a\vs4\al\co1(3.)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通宵 小贩 肿账 杂拌儿B.蜡烛 彼此 贺年 沸腾C.格外 说明 深 染缸D.鞭炮 摆滩 彩绘 燃放eq\a\vs4\al\co1(4.)选择恰当的字填在句子中。(2分)eq\x(栗粟融溶)他曾见过跌进黄焖鸡锅子里的一群()子,不久就()掉了。eq\a\vs4\al\co1(5.)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行善()德 ()堂大笑 随心所()万()更新 无()顾及 开山()祖eq\a\vs4\al\co1(6.)对下列加点字词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泣涕零如雨(零:落下)B.纤纤擢素手(擢:伸出;素:白皙)C.脉脉不得语(脉脉:相视无言的样子)D.中庭地白树栖鸦(中庭:厅堂、堂屋)其次部分积累与运用(22分)eq\a\vs4\al\co1(7.)地坛庙会的盛景被誉为现代的《清明上河图》,几乎每届庙会都能吸引游客上百万人次。假如用一个成语形容地坛庙会的场面,最不合适的一项是()。(2分)A.人声鼎沸 B.金碧辉煌 C.人头攒动 D.悬灯结彩eq\a\vs4\al\co1(8.)依据句子的意思,在横线上填写与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3分)节假日期间,北京各个景点迎来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故宫博物院人头攒动,八达岭长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南锣鼓巷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什刹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q\a\vs4\al\co1(9.)依据课本内容推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3分)(1)《北京的春节》重点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这几天,其他的日子则一笔带过。即使重点写腊八、初一,也不是铺开写,而是突出写最具特色的一两个民俗活动,给人印象颇深。()(2)诗人在《十五夜望月》一诗中借“不知秋思落谁家”委婉地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不舍之情。()(3)《腊八粥》选自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eq\a\vs4\al\co1(10.)结合课本内容按要求完成练习。(10分)(1)古诗词中到处渗透着传统的节日习俗。元宵节放灯习俗悠久,宋代辛弃疾就曾写下名句“______”;寒食节有“改火”的习俗,在唐代,皇帝为表达恩赏,会取榆柳之火以赐近臣,韩翃的“______”描写了这一习俗;中秋赏月是千百年来盛行不衰的习俗,王建就留下千古名句“______”;重阳登高在唐代尤为盛行,王维就曾写下“______”。(填字母)A.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B.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C.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D.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2)你的同学李明常常以自己还小为借口不好好学习,你会用《长歌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劝他。(3)我知道过年的时候吃鱼的寓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迢迢牵牛星》中,作者借用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神话传闻,表达了妇女对丈夫的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eq\a\vs4\al\co1(11.)给下面的语段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4分)花从春走过□留下缕缕芳香□叶从夏走过□留下片片阴凉□风从秋走过□留下阵阵金浪□雪从冬走过□留下种种希望□啊,挚友,我们从人生的四季走过,将给人生留下些什么呢?第三部分阅读与感悟(28分)(一)阅读下列选段,完成第12~16题。选段一:对联也是过年不行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时候的对联和现在不同,都是买来大红纸请人手写的。父亲的书法很好,是我们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来求父亲写对联的人都排成了队,过年的这两天是父亲最劳碌的时候。我在旁边看着那黑亮亮的毛笔字写在红纸上,有说不出的艳羡。当红红的对联贴到墙上门上,那个喜庆啊,年的气氛立即就出来了。(节选自《过年》)选段二:北平最美丽的时候到了。天气正好不冷不热,天是那么高,那么蓝,那么亮,似乎是含着笑告知北平的人们:在这些天里,大自然是不会给你们什么威逼与损害的。各种各样的水果上市了。葡萄、梨、苹果,已经叫人够看、够用、够吃的了,偏偏又加上那些好看、好闻、好吃的北平特有的葫芦形的大枣儿,像花红那样大的白海棠,还有只供闻香儿的海棠木瓜,再配上贴着金纸条的枕形西瓜,闻着就微微有些醉意了!在街上的“香艳的”果摊中间,还有许多兔儿爷摊子,一层层摆起粉面彩身,身后插着旗伞的兔儿爷——有大有小,都一样的美丽工细。玩兔儿爷给千千万万的儿童带来欢乐。当然,孩子们还会拉扯着父母吃月饼、赏月亮。同时,北平人会给亲友们送节礼。街上的铺户用各式的酒瓶,各种馅子的月饼,把自己装扮得像艳丽的新娘子;就是那不卖礼品的铺户也要凑个喧闹,挂起中秋节大减价的绸条,迎接北平之秋。(节选自《北平的中秋》,有删改)选段三:北京的端午节是多么美丽呢:铺户和人家门上插上一束两束的香艾,横框上贴上黄纸的神符,或是红色的判官。路旁果摊上摆着半红的杏儿,染红了嘴的小桃,虽然不好吃,可是看着多么美!(节选自《赵子曰》,有改动)eq\a\vs4\al\co1(12.)阅读选段一,完成练习。(3分)(1)该选段主要介绍了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习俗。(1分)(2)那时候的对联须要请人手写,而如今的对联印刷精致,丰富多样。有人说如今生活节奏快,没有必要再手写对联了,印刷的就很好看。对此你怎么看?(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q\a\vs4\al\co1(13.)阅读选段二,完成练习。(4分)(1)北平中秋季节的天气特点可以用一个四字词语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北平的中秋节有哪些习俗?把下面的示意图补充完整。eq\a\vs4\al\co1(14.)选段三中提到的端午节的习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除此之外,我知道端午节的习俗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2分)eq\a\vs4\al\co1(15.)下列关于三个选段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都反映出一般老百姓憧憬美妙生活的心愿。B.都表达了作者对风土人情、民风民俗的独特情感。C.都是按时间依次描写了北京传统节日的一些风俗。D.从中都能感受到作者对传统节日的宠爱和无比愉悦的心情。eq\a\vs4\al\co1(16.)这三个选段都出自老舍先生的作品,语言特色显明,请你简洁说一说这三个选段的语言特点。(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中国人过年中国人过年讲究个红红火火、热喧闹闹,总是离不开一个红字:大红的灯笼点起来,大红的鞭炮放起来,大红的中国结挂起来,大红的棉袄穿起来——试想一下,这场面该有多红火、多喜气、多喧闹。小时候我最宠爱的一种鞭炮叫大地红,它浑身上下火红火红的,一放起来响两声“砰——啪”,所以又叫二踢脚。其实这家伙炸响时令人胆怯 ,但我们还是忍不住要放,隔着老远用线香点着它,捂住耳朵转身跑,跑到远远的地方,看着它直冲半空,然后炸成红红的桃花瓣散下来,在扑鼻的硝烟香味里,心里愉快极了。这时祖母多半盘腿坐在炕上剪窗花。我读过杜甫的诗:“暖汤濯我足,剪纸招我魂。”在我的老家,你说剪纸没人知道,你说窗花,男女老少都晓得,是用红纸剪成的各种花样贴在玻璃窗上。祖母是剪纸高手,一把蝴蝶样的小剪刀在她手里上下翻飞,一张一般的红纸,一会儿工夫就变出一连串的祥瑞物:肥猪啃白菜、猴子掰玉米、猪八戒娶媳妇、小老鼠上灯台——祖母还有这一手绝活,真让我惊异!一大帮老太太油灯下忙活了几个晚上,于是,在纷飞的大雪中,我看到村中家家户户窗户上门楣上贴满窗花,雪花洁白,窗花鲜红,真是好看极了,看得我们满心高兴,大声呼叫:“过年啰——”那时候过年没有中国结,不像现在的步行街上,中国结到处都是。我们家那时候挂纸灯笼,在祠堂里扎好,一家挂两只,年三十的晚上,家家的红灯笼点亮了,整个村庄就像在童话中,安详美妙。不过要说最让人怀念的还是八宝饭,八宝饭在当时真是奢侈品,一年也只有年三十才能吃到,那时可弄不到葡萄干、桂圆肉、核桃仁之类,母亲就用腊肉、虾米、腊肠代替。我们家人偏爱咸的八宝饭,但母亲认为过年肯定要甜,这样来年的日子才会好,所以八宝饭里莲子、百合、红枣、鸡蛋肯定少不得。年三十的晚上,当一大家子老老小小酒足饭饱之后,母亲会把一大碗热腾腾的八宝饭端上桌,大家欢声笑语分而食之,算得上年三十晚上一个小小的高潮,然后众人抹着油汪汪的嘴巴,小孩子就等着大人发压岁钱,而大人们则忙着守岁,后来守岁变成了看春节联欢晚会。年年岁岁花相像,岁岁年年人不同,又是一个新年来到,当红鞭炮炸响的时候,当红灯笼高挂的时候,我祝愿普天下的中国人:年年祥瑞,岁岁平安!(有改动)eq\a\vs4\al\co1(17.)中国人过年有着怎样的讲究?这种讲究体现在哪些方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q\a\vs4\al\co1(18.)文章依次写了过年的哪些事?请分别概括出来,并选择填空。(7分)①“我们”放鞭炮;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家家挂灯笼;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⑦大人忙着守岁。其中详写的是__________,略写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q\a\vs4\al\co1(19.)在描写祖母剪窗花的情节时,作者为什么要列举那些窗花的内容?(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q\a\vs4\al\co1(20.)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四部分表达与沟通(30分)eq\a\vs4\al\co1(21.)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个进行习作。题目一:家乡的风俗你的家乡有哪些特殊的风俗习惯?围绕“家乡的风俗”写一篇习作,介绍家乡的风俗,或写一写你参与一次风俗活动的经验。要求:(1)要把家乡的风俗特点介绍清晰。(2)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表达真情实感。(3)介绍时要留意详略得当,主次分明。题目二:我爱家乡的__________家乡,是你成长的地方,那里的一座山,一片林,一条小溪,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记忆,哪些最值得记录下来呢?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再用上本单元学到的方法写一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