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_第1页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_第2页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_第3页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_第4页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

学计划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通用14篇)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篇1

一、情况分析:

大部分入学前,都受过学前教育,可是每个学生的基

础都不一样,一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

数,会写这些数;一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

力较短。

而且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养成不好。

刚跨入小学,对学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适应,但他们

天真、活泼,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所

以这一学期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工作重心。

根据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

发,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教师、爰数学,

并通过以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我班

的实际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

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

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

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

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

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

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

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

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

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

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

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

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

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

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

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

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

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

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

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

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

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

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

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

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

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

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

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

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

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

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三、教学内容:

1、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

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学会用1~1。各

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

从数的感受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

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4、让学生初步学习数数的方法,感受可以表

示数量多少,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

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的长短、高

矮和轻重。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

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事实,培养学生

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重视比较的方法,注意培养学

生简单的推理、判断能力。

4、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

会按一定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初步应用。

5、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

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6、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

置关系,初步学会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7、使学生能按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关系,理解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初步学会使用上下、前后、

左右等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8、使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理解

10以内数的含义,能熟练的数出数量在10以内的物体的

个数,会读、会写0~10各数。

9、使学生在数数、认数的过程中掌握10以内数的顺

序,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

顺序,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理解洞样

多"和"多""少"的实际意义,认识符号=、>、<,会

使用这些符号和语言.

10、在认数、比较数的大小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

较、抽象等思维能力,形成初步的数感,具有初步的用数

进行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11、初步养成认真书写的态度和习惯。

12、使学生通过辨认实物,直观感知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和球的主要特征,知道这些形体的名称,能识别这些

形体。

13、使学生在认识物体的活动中,感受平面和曲面是

不同的,体会比较、分类等认识物体的方法,培养初步的

观察、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14、使学生感受生活里物体的不同形状,培养观察物

体的兴趣,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15、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2、3、4、5各数分与合的

学习过程,体会分与合的思想,并能从3、4、5各数的一

种分发。

16、培养学生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17、使学生初步体会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并能解决实

际问题。

18、使学生经历联系实际探索,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

19、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

20、使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计算问题,培养学

习兴趣和信心。

21、使学生在操作与活动中加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兴趣。

22、使学生经历数数和用数描述简单的生活现象的过

程,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运用,培养初步的估算意

识发展数感。

23、重点知道"个位"和"十位"提高解决问题和

合作交流的能力。

24、使学生在现实的情景中,了解20以内的计算方

法,会正确进行口算,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

25、使学生经历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

题。

26、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

考的习惯,

27、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

力。

28、通过复习,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的数的组成、加

与减等知识进行综合实际运用。

29、强调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运用已有

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0、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学

习数学的兴趣,全面达到本学期的教学目标。

四、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学生学习数学,感受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加强直观演示和实践操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

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成功的体验。

3、引导学生揭示知识间的联系,探索规律。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注重培养自主学习的

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

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和创新意识。

6、注重让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

交流意识。

7、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数学学习规律,选择

教学策略。

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差生的辅导,努力使

他们迎头赶上。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篇2

本册教材的教学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

进位加法。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

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

法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

两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

的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

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

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

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

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

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分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

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

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

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

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

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

数数。

第二单元"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

知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

点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

比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

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

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

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

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

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

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

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

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

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

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

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

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

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

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

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

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

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

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

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

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

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

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㈠知识与技能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

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

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

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

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

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

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

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

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

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

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

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

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1.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

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

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

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

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

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

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

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

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

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

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

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

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L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

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来,会说三句完整的话。

⑸会用。会用学具学习一些数学内容。

⑹会做。会做数学作业,书写规范,格式正确,认真

细心,能自己出题自己做,能检查。

⑺能讨论。能与同学讨论数学问题。

⑻能评价。能作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积

极思考,争取发言,尊重别人,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有获

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3.养成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良好美德。

4.爱护学具、文具、数学书、作业本、书包,养成勤

学习、有条理、讲究美的好习惯。

5.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价值,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与

同伴交流的乐趣。

6受到关心集体、热爰家乡、热爰自然、保护环境等

思想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健康发展。

方法与措施:

1.认真研究《标准》和教科书,提升教学理念,从学

生的年龄特点出发,以学生的已有经验为基础,充分利用

教材资源,寻找学生熟悉的数学生活,使之进入课堂。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

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4.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5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

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

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6、结合教学内容,适时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7、每月进行作业评比活动一次,比一比看谁学习进

步快。

8、对学生坚持正面评价,帮助学生树立学好数学的

信心,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篇3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新课程标

准,提高学生的数学修养。切实抓好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应用操作、直观,启发和引导等教具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

的思维,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获得正确的数

学概念和规律性知识,把数学课堂教学和生活实际联系起

来,在生活中寻找数学,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改革教育、教学

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二、工作措施

1、明确师生定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

2、切实抓好每单元的知识点,突破难点,做到每单

元过关。

3、做好每单元的检测工作,及时查缺补漏。

4、重视培优补差。

教学进度表

周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课时数

1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一)1、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

习数学的愉悦。

2、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能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读、

会写0到10各数。能熟练地数出10以内的数;能认、读

10以内的数,会写0到10各数。认、读、写10以内的

数。

2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二)1、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学习数

学的愉悦。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

数的含义。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10以内数的大小。

3第二单元:

比较(一)1、通过比较的活动,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

的联系,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能够

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10以内数的大小。认识符号

">""="的含义。运用符号。

第二单元:

比较(二)1、使学生经历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

高矮、轻重的过程,体验一些具体的比较方法。

2、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推

理能力。学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

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常用的比较的方法。

5第三单元:

5以内的加减法1、初步感知数的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2、在具体的情境和活动中,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3、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减法。加减法的认识和含

义。学习5以内的加减法。

6第三单元:

10以内的加减法1、能正确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

2、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学习10以内的加减法。

7第三单元:

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1、在具体的情境中,体

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能熟练地计算10以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10以

内的简单混合加减法。简单四则运算的运算意义和顺序。

8第三单元:

整理和复习

活动:大家来锻炼1、让学生自己对10以内的加减

法进行归纳。

2、提高学生对10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速度。培养学

生的总结、归纳数学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10以内加、

减法表的观察、分析,从中发现规律,体验探索的乐趣。

9第四单元:分类

第五单元:前后1、初步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

惯。

2、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

分类。

3、让学生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

的空间观念。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1、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10第五单元:

位置与顺序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

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确定物体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

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使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用上、

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

掌握方位的相对位置。

11第六单元:

认识物体1、使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有

一定的感性认识,知道这些几何体名称并能识别。

2、能对简单几何体和图形进行分类。知道长方体、

正方体、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知道长方体、正方体、

圆柱、球的名称并能识别。

12第七单元:

捆小捧、搭积木1、使学生认、读、写11—20各数,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

计算。认、读、写11—20各数,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

两位数加(减)T立数(不进位不退位)的计算。

13第七单元:

20以内的进位加法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

义。

2、通过情境,让学生学会"9+?"、"8+?"的进位

加法。

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

问题。"9+?"、"8+?"的进位加法。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9+?"、"8+?"的计算方

法,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

14第七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1、让学生探索并学会"十几减8、

9"的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十几减8、9"

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先让学生借助实物掌握“十几减8、9"的计算方法,

再脱离实物进行口算。

15第七单元:

整理和复习让学生在小组内整理加(减)法表,并找出

规律进行小组交流。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进

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

16第八单元:

认识钟表

统计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

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

2、使学生树立珍惜时间的观念。

3、使学生初步体验数据的整理过程,认识象形统计

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

的问题。1、使学生会认读整时、半点,体会整时过一点

或差一点到整时

2、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使学生能根据图

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

17总复习1、使学生能正确读、写20以内的数,掌

握其顺序,并能比较大小。

2、使学生能正确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使学生会比较多少、大小、长短、高矮、轻重等。

4、使学生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

图表中的数据,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20以内的加减法

20以内的加减法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篇4

-、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

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学内容:

1、数一数

2、比一比

3、1—10的认识和加减法

4、认识物体和图形

5、分类

6、11—20的认识

7、认识钟表

8、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数学乐园

10、我们的校园

三、教学内容分析:

1每一单元后面都跟有综合练习,形式灵活多样,能

很好的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

2、数学乐园很好的体现主体性原则,能限度的调动

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3、重视学生的经验和体验,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和

知识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

4、认数与计算相结合、穿插教学,使学生逐步形成

数概念,达到计算熟练

5、重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可以用

来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数感

6、计算教学体现算法多样化,允许学生采用自己认

为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

7、直观认识立体和平面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8、安排"用数学"的内容,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

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9、体现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创造性,为教师组织教

学提供丰富的资源

四、教学目标: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

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

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

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

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

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

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人士证实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

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

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六、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时间等教学手

段的应用。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

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

小教学步子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篇5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3)班的数学教学工作。一(3)班有62

人。由于刚刚跨入小学校门,年也纪小,课堂上很难坐住,

喜欢在课堂上讲话、做小动作等。相信经过我们大家地努

力孩子们肯定会有很大进步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一共分为七个单元:1、10以内数的认识和

加减法(一);2、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二);3、分一分、

认识物体;4、11-20各数的认识;5、20以内的进位加法;6、

20以内的退位减法;7、总复习。

本册教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本册教材

主要是通过各种各样的活动对学生进行数感及观察能力、

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学习习惯、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等方面的培养,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学习自己有用的知识,对学

生进行有效地思想品德教育,初步了解一定的学习方法、

思考方式。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

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

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的

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T立

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

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⑹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

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综合与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

联系。

四、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教材,认真读懂学生,真正做到备好课,

因材施教,教学中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年龄

特点出发,放手多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2、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

养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敢想、敢说、敢做"的

习惯。

3、充分利用课外教辅材料,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吃

得饱";利用课余时间对学困生进行辅导,让他们"吃得了"O

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

4、上课鼓励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对于精彩的

发言给予表扬,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5、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6、利用家长联系本和校讯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

通,适当交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数学的方法。

让家长们针对自己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适当的引导和补

充。

7、对于作业进行一系列积极的两种评价,如正确率

和书写整洁度都做评价,全对的学生批改的日期上方得大

五角星,如果作业有错的学生,等订正后在批改的日期下

方得个五角星。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篇6

转眼新学期开始了,为了提高一年级学生的数学水

平,我在本学期特制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本班学生数学

(-)学习情况分析

班级学生69名,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

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

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

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

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及格率100%、均分93分、后

进生转化50%。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

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

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的

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持久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

乐趣、体验成功所获得的乐趣。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100以内的数,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减T立数,乘法的初步

认识,1〜6的乘法口诀,认识人民币,长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及圆的直观认识,简单的统计,数学

实践活动。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

1、重视以学生的已有经验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

提供学生熟悉的具体情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

2、增加联系实际的内容,为学生了解现实生活中的

数学,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意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获得愉悦的数学学习体验。

4、重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与自主探索的气氛中学习。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知识和技能方面

I、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义识100以

内的数;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一、十和百,初步认识数位和

数位顺序,初步理解100以内数的组成,掌握数序,会比

较两个数的大小。

2、经历探索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以及两位数加减一位

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口算。

3、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

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4、经历观察常见平面图形的过程,直观认识这些图

形,能正确识别这些图形。

5、初步感受形与体的联系,初步感受直线图形与曲

线图形的不同。

6、能在钉子板上围出和在方格纸上画出长方形、正

方形、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

7、经历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能对

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现象进行简单的分类,学会用简单的

符号收集、整理数据,并把统计结果填入简单的统计表。

8、能看懂简单的统计表,并初步能对表中的数据进

行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

(二)数学思考方面

1、在认数过程中初步发展思维能力。如认识计数单

位和数位顺序时,学习从具体现象中概括出数学规律;在

学习数的组成与比较大小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

理等思维活动;在整理数的顺序时发现百数表的一些规律

等。

2、在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口算方法时,培养

思维的准确性;在口算练习中初步培养思维的敏捷性;在

算法多样化中初步培养思维灵活性。

3、在认识乘法的过程中,初步体会一般与特殊的关

系;在学习乘法口诀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习策略,发展推

理能力。

4、在认识常见平面图形和对图形进行折、剪、拼等

变换中初步培养空间观念。

5、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并对

运用方法和获得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如利用估计

监控计算得数、检查解决问题的答案,运用统计数据进行

合情推理等。

(三)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组织下,能运用认识的数描述、交流现实

生活中的事件。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实际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

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应用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和方

法解决问题。

3、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能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方

法,能大致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在教师的安排下回顾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四、主要教学措施

1、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

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2、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

题,而不是一味的去问书本上的问题。应该考虑学生实际

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3、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

一些呆板的练习。

4、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

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篇7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

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

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

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

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

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

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

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

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

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

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

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

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

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

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二、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大多

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

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

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

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

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

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

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

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

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

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

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

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

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

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

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

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

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

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

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

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

判断等。能用"分"与"合”的思想进行初步的数学思考,

能联系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加、减法,并经历与同伴交流

各自算法的过程,正确地、有条理地说明自己的算法;对估

计的过程能作出自己的解释。在探索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

状、大小和物体之间位置关系的过程式中,发展空间观念。

感受简单的收集、整理数据的过程,具有对简单事物和简

单信息进行比较分类的意识,具有简单的统计思想。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

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

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

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

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

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

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4、情感与态度方面: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

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

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

动的积极性。能在教师和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克服在数

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感受,逐步树立学

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

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

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五、渗透教育

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学习习惯的培养。

2、结合有关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爰祖国、爱集体、

爰大自然的教育。

六、教学措施

1、教者要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勇于创新,坚持教

学"六认真"。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

学方法,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3、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

习惯。

4、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5、重视学困生的补课工作。

一年级数学苏教版上册教学计划篇8

一、学情分析:

本班人数22人,其中男生10人,女生12人。班上

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

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

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

这些情况,在教学时,我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出发,注意

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爰教师、爰数学,并通过以

后的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和作用。

二、教学理念:让不同的孩子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

展。

三、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

学一年级上册(人教版)。

四、教材分析:

本册实验教材是以《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

内容为依据。一共分为十个单元:数一数、比一比、1一一5

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6--10的认

识和加减法、11--—20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

位加法及总复习和两个数学活动(数学乐园和我们的校

园。)

第一单元"数一数"教材设计了一个"美丽的校园"

情景,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学校生活,另一方面初步感知

10以内各数,体会数存在于我们生活当中,使教师初步

了解学生数数、观察和语言表达能力情况,为以后教学做

好准备。本单元教学重、难点是使学生充分感知10以内

的数,关键是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和生活情境让学生充分

数数。

第二单"比一比"是学习认数、计算和量的准备性知

识,重点是初步感知"多少、长短、高矮”的含义。难点

是学会比较物体多少长短高矮的方法。关键是掌握比一比

的方法。

第三单元"1—5的认识和加减法”是数概念中最基

础的知识之一。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开始。重点:教学生

写数字和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难点:建立数感、符号

感。关键:使学生经历数概念的形成过程。

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

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

和图形。重、难点:掌握图形特征,建立空间观念。关键:

通过直观操作,感受图形特征。

第五单元"分类”能力的发展对于将来理解、接受和

掌握系统化的知识,形成科学、严谨的思维方式很有益处。

重、难点:确定分类标准,掌握分类方法。关键:掌握初

步的分类方法。

第六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是学生进一步学

习2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计算最直接的基础。重、难

点:建立数感、符号感,掌握6-10的加减法。关键:让

学生体会数可以用来表示和交流。

第七单元"11—20各数的认识"为学习20以内的加

减法做准备。重、难点:认识数位和计数单位,掌握数的

组成。关键:通过直观操作,逐步形成数概念。

第八单元"认识钟表"主要是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

实际,会看整时和半时,初步认识钟面。重、难点:会看

整时和半时。关键:掌握看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第九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退位减法

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好数学必须练好的基

本功之一。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既有利于学生

在用数学中领悟加减法的含义,又可以为以后发现和解决

稍复杂的问题打下基础。重点:掌握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关键:掌握一种20

以内进位加法的方法。

五、重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

六、难点是用正确的数学语言表述比较的结果,熟练

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会口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的思维过程。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

部分知识与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

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同时它们又是多位数

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

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教材安排了常见几何图形的直观

认识,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

识钟面等。虽然每一单元内容都不多,但都很重要,有利

于学生了解数学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的内容和

我班的实验情况,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

感与态度等这四个方面确定全册的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L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

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会用

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

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

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

各表示什么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初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

4.知道加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初步体会加减法之间的

互逆关系,能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进位

加法。

5.认识符号">"、"<"、,会用这些符号表

示20以内数的大小。

6.通过实物和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

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

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7.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

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8.初步认识钟表,会认整时和半时。

9.初步学习对日常生活中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会

看、填写简单的统计图和统计表。

10.初步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比较、辩析、整理、

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二)数学思考

L结合现实素材抽象出0-20各数,感受0~20各数

的意义,能用符号和词语来描述20以内数的大小,初步

建立数感。

2.能按一定的顺序整理和记忆:10以内数的组成和分

解,10以内数的加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

3.能按照自己喜欢的方法,想10以内的数的组成、

分解想10以内加减法的得数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得数,

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4.能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20以内数的认识和计算

中的应用问题。

5.通过拼、摆、画、想各种图形,感受和描述各种图

形的特征,通过对几何形体的分类,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6.能用对应、比较等方法,比较出两个事物的多少、

长短、高矮。

7.能根据事物的同一类型的特点把一些事物分类。

8.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动手操作、自已探究、实践活

动等,发展学生探究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9.通过数学活动,初步发展学生对应、统计等数学思

想方法。

10.初步学习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

物,发展数学意识。

(三)解决问题

1.能用0—20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

2.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加减、20

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3.能比较出学生生活中事物(在20以内)数量的多少、

长短和高矮,能给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分类。

4.结合自已的生活经验,初步体验1时、几时、半时

的长短。

5.能根据简单统计图表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6.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发展学生思维的灵

活性、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

1初步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

⑴会看。会看数学书,能在书上找到要学习的内容。

⑵会听。能听懂老师和学生的讲话,能边听、边想。

⑶会想。能根据一些信息想出数学问题;会根据数学问

题,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⑷会说。能把自己想的说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