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_第1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_第2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_第3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_第4页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课程标准与知识归纳》/世界近代史课程标准·知道“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等;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通过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理解列宁领导的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的重要历史意义。·了解《凡尔赛条约》《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知道战胜国建立了战后世界的新秩序。·从新经济政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和主要问题。·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和凯末尔领导的土耳其革命,了解印度和土耳其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不同特点。·知道经济大危机,了解罗斯福“新政”,理解国家干预政策对西方经济发展的影响。·了解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纳粹德国对外扩张;知道德国、日本、意大利侵略集团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主要进程、《联合国家宣言》和雅尔塔会议等国际会议,理解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艰巨性和胜利原因。·知道杜鲁门主义、德国分裂、“北约”与“华约”,了解美苏“冷战”对峙局面的形成。·知道欧洲联合的趋势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初步了解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特点。·知道苏联模式社会主义的推广,了解苏联的改革与变化以及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通过万隆会议、“非洲年”、巴拿马收回运河主权等史实,知道战后殖民体系的崩溃和亚非拉国家为捍卫国家主权、发展经济所进行的斗争。·初步理解联合国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和作用。·初步了解“冷战”后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以计算机网络、生态与人口等问题为例,了解现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单元主题主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二月革命时间1917年3月(俄历1917年2月)原因: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矛盾直接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性质:资产阶级革命形成的两个政权:1、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掌握实权)2、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3、比较二月革命与辛亥革命事件时间性质影响二月革命1917年都是资产阶级革命①都推翻了帝制②都没有改变社会性质辛亥革命1911年4、十月革命时间:1917年11月(俄历10月)又名:彼得格勒(当时首都)武装起义领导人:列宁爆发的原因: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直接原因)②二月革命后,临时政府推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列宁指挥所:斯莫尔尼宫进攻目标:冬宫主要力量:工人、士兵胜利标志:“阿芙乐尔号”的炮声(攻占冬宫)推翻政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性质:社会主义革命方式:中心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影响: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社会主义道路)(第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变为现实)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苏俄)③打击了帝国主义统治(补:1、漫画《列宁扫地球》含义2、打破了帝国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④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毛泽东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含义)。⑤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⑥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为十月革命提供了理论指导。补充:①十月革命的直接原因:受一战影响(战争引起革命,革命制止战争)。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创资本主义时代,俄国十月革命开创社会主义时代。③对中国影响:推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④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事件:新文化运动。人物:李大钊刊物《新青年》。⑤以十月革命为背景的作品:《钢铁是怎么样炼成的》、《列宁在十月》。⑥革命首都1918年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5、1917年苏俄政府巩固新生政权的措施举例:(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人民委员会(2)把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3)颁布《土地法令》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民耕种(4)颁布《和平法令》退出一战(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帝国主义战争)6、中、俄革命道路的比较国家革命道路人物开始事件原因人物智慧启示俄国城市武装起义列宁十月革命城市工人力量集中强大立足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毛泽东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城市工人力量分散弱小7、俄国近代以来国名的变迁①沙俄(俄国)(1917年11月前)→②苏俄(1917年11月—1922年)→③苏联(1922年—1991年12月)→④俄罗斯(1991年12月—至今)8、国际工人力量总结:主题事件评价指导思想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英国宪章运动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马克思主义法国巴黎公社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胜的社会主义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9、俄国近代以来革命改革总结:事件名称时间对社会性质的影响农奴制改革1861年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二月革命1917年3月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十月革命1917年11月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苏联解体1991年社会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第2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1、1917年—1921年苏俄捍卫和巩固新生政权的主要经济措施: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该政策作用)(主要内容:余粮收集,取消自由贸易等)2、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一)、经济上:实行新经济政策目的: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开始时间:1921年特点:新主要内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启示:(1)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选择合国情的发展道路(2)坚持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列宁精神(智慧):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中国类似事件:改革开放补:(1)苏俄人民阳光灿烂。(新经济政策的实施)(2)俄国可以站起来了。(3)列宁说:“我们错了”指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二)、政治上:成立“苏联”时间:1922年缔造者:列宁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USSR)。最早加入四国: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白俄罗斯(后扩大到15个)。进行社会时间:1928年—1937年经济上主义工业重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化建设方式:实行两个五年计划建设计划经济成果:苏联从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增强。实行农业集体化3、斯又名:苏联模式大实质、特点、内容: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林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颁布。的政治上补:(1)苏联1936年新宪法颁布的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确立探形成(2)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标志: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索“斯大林”评价:积极:是苏联在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模式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发挥过积极作用,使苏联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弊端:经济上,经济结构不合理,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严重滞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经济效益低下,缺乏持续发展的动力。政治上,权利高度集中于苏共党中央及中央的最高领导机构,领导干部由上级委派,终身任职,不受群众监督,党政不分,民主法治建设被忽视,易于滋生个人崇拜和官僚腐败现象。启示教训:(1)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2)要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3)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4)制定政策要从人民的利益出发。(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4、评价列宁:答:列宁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拓者。领导了十月革命+意义;实行新经济政策+意义;缔造了苏联,个人品质。5、评价斯大林:答:斯大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开拓者,伟大的反法西斯战士。走社会主义工业化+意义;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及评价;他带领苏联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6、中国的五年计划向苏联学习。7、①苏联模式对中国影响事例:新中国成立后,学习斯大林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如:权力集中,人民公社化运动等。②中国怎样改变:改革开放后,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③启示:不能照搬别国经验,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8、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苏联)社会建设的两次转折及评价:答:第一次转折:列宁时期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评价见页子)。第二次转折:斯大林时期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道路,形成斯大林模式。(评价见页子,积极加消极意义)9、苏联与英国(西方)工业化比较。国家开始事件开始部门资本来源英国工业革命轻工业侵略掠夺苏联两个五年计划重工业国家保障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西方世界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确立1、会议名称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目的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建立重新瓜分世界争夺霸权的“新秩序”确立战后帝国主义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地点法国·巴黎·凡尔赛宫美国·华盛顿时间1919年1921年—1922年操纵国英(劳合·乔治)法(克里孟梭)美(威尔逊)(三巨头)(强权政治)美国、日本、英国(美日矛盾突出)实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条约《凡尔赛和约》(一)、和约内容(1)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2)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3)德国的全部殖民地由英、法、日以“委任统治”的名义瓜分(体现这次会议的实质)。(二)、一战后列强瓜分世界的新方式,新含义:委任统治。《九国公约》《四国条约》《五国条约》影响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形成了华盛顿体系,确立帝国主义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统治的“新秩序”。共同影响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形成一战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新秩序(一战后新的国际关系、格局、实质: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补:(1)、对该体系看法:这个体系不能消除帝国主义间的矛盾,不能长久维持下去,反而埋下了战争和仇恨的种子,其实质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殖民体系。(2)列宁:靠凡尔赛和约‥‥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3)法国元帅福煦:这不是和平,是20年的休战。(和平指《凡尔赛和约》,休战指二战。)对中国影响(1)《凡尔赛和约》把原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交给日本继承。(2)中国是战胜国。(3)引发五四运动。(1)《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要求中国对外“门户开放”、“机会均等”。(2)《九国公约》打破了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为美国的对华侵略提供条件。(3)毛泽东说:“华盛顿会议上中国重新回到了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2、中国外交状况:近代:在国际上没有地位,外交不独立,不自主,受大国压迫。(原因:近代中国综合国力校弱。)今天状况:中国进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原因: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中国外交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国家外交政策出发点:维护国家利益。国与国如何外交:在外交中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平等对话解决争端。3、一战后的国际格局是如何形成的?答:一战后先召开了巴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分别形成了《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构成了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新殖民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4、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执行机构:国际联盟。5、一战后欧洲疆域发生变化的原因?答:(1)在原奥匈帝国地区出现了奥地利等一批新国家(原因:同盟国在一战中战败和凡尔赛和约的规定。)(2)俄国被苏联取代(原因:俄国发生了十月革命)。6、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相同点?答:(1)都被少数大国操纵。(2)都是强权政治的体现。(3)都损害了中国利益。(4)都是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第4课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与罗斯福新政1、1924年—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经济特点:繁荣。2、1929年—1933年经济危机原因: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之间的矛盾。(其它说法①资本主义生产处于无政府阶段;②资本家盲目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开始标志:黑色星期四(美华尔街股票暴跌)时间:1929年—1933年发源地:美国最大受害人:广大工人。特点:①影响范围广;②持续时间长(5年);③产生极强的破坏性。影响:①产生极强的破坏性,引起了严重的政治危机,人民群众深受其害。②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资本家表现:为了维持利润,销毁商品,冷酷无情。补:①对中国影响:日本为了摆脱危机,走法西斯道路,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又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②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应对方式:美,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③未受影响国家:苏联建设成就:苏联从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增强。原因:苏联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计划经济,进行两个五年计划建设。④今天中国受经济危机:经济全球化。怎么应对:①制定有效的政策,防范风险②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3、罗斯福“新政”原因、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进行调整,干预经济(方式),以消除危机(直接目的)。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性质。开始时间:1933年中心措施:对工业进行调整文献:《国家工业复兴法》方式、特点、实质“新”: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形容为“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补一些具体措施:①首先恢复银行信用。②兴建公共基础设施(目的),增加就业机会,以工代赈。性质:资本主义改革(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自我调节)。人物:罗斯福①连任四届,双腿瘫痪(因为二战)②名言:“我们所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人物精神:充满勇气和自信,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念。③人物精神:立足国情,勇于创新+②。④评价罗斯福(一句话):罗斯福是伟大的资本主义改革家,反法西斯战士;新政+意义;他带领美国人民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影响:①维护和加强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没改变社会性质)②美国经济得到恢复,渡过了危机(不能根除危机)③改善了人们的处境,缓和了阶级矛盾。④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得到了加强(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启示:①要立足国情,勇于创新,制定适合国情的发展政策。②改革推动社会发展。③国家要对经济发展进行合理指导。4、罗斯福“新政”对应对经济危机具体建议:①制定有效的政策,引导经济发展,防范风险。②兴建公共基础工程增加就业机会。③对失业人员进行技术培训,促进就业。④对受困企业进行资金补助。5、20世纪世界成功的三次经济改革总结:事件人物开始时间特点:新评价中心措施新经济政策列宁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共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罗斯福“新政“罗斯福1933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见①、②对工业调整中国改革开放邓小平1978年发挥市场的积极作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社会主义生产力,增强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三个事件的共同点:①智慧上:立足国情勇于创新;②方式上:国家干预经济发展(指导);③影响上:巩固了原有社会制度,促进了经济发展。不同点:①列宁、邓小平积极发挥市场作用;②罗斯福:发挥国家调节作用。5、对罗斯福挽救资本主义,邓小平挽救社会主义的看法:答:罗斯福“新政”+评价②、③。邓小平带领中国改革开放,巩固了社会主义制度,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第5课德、意、日法西斯专政(20世纪三十年代威胁世界和平,战争阴影笼罩的主要因素)2、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应对出路:美国,罗斯福新政,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3、名称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定义法西斯象征着凶恶、残暴,对内实行独裁、恐怖统治,对外侵略扩张形成时间1922(最早)19331936出现原因一战引发了社会经济政治危机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代表人物墨索里尼(法西斯第一人)希特勒(战争狂人,玩火者必自焚)形成方式/事件/途径向罗马进军希特勒任总理广田内阁上台(日本军部法西斯政权建立)法西斯势力派别法西斯党纳粹党日本军部影响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世界大战亚洲策略地形成暴行表现对内暴行:①策划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②迫害犹太人(制造侵略借口)[补:a受害人代表:爱因斯坦;b认识:反对种族主义,倡导人类相互尊重、平等对待和平相处];③加强思想控制(焚毁书籍)对外暴行:①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东北;②发动七七事变,全面侵华。共同影响形成轴心国集团,严重威胁世界和平,带来第二次世界大战补:一战同盟国核心;二站轴心国核心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怎么样打破的?答:受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冲击,德、日等走上了法西斯道路,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单元第6、7、8课第二次世界大战1、20世纪三四十年代(1930年—1949年),威胁人类和平(战争阴影笼罩)的主要因素:法西斯势力的扩张。慕尼黑会议:时间: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操纵国:①英(张伯伦);②法;③德(希特勒);④意大利(墨索里尼)(玩火者必自焚)(多行不义必自毙)受害国:捷克斯洛伐克(名言:我不知道你们是否会从慕尼黑会议中得到好处,但我们不是最后一个受害者。)(我:捷克斯洛伐克;你们:英、法)文献:《慕尼黑协定》(主要内容:捷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地区等交给德国。实质:对侵略者姑息纵容,施行绥靖政策(英法政策名称),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换取与对手的妥协。英法目的: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求得一时的太平,把侵略矛头引向苏联。危害:①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法西斯努力得寸进尺,加速了二战的爆发;②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的力量(后果);③是绥靖政策达到顶峰的表现(影响)。教训:对战争狂人不能姑息纵容,对敌人不能实行绥靖政策,要把法西斯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补:该会议体现中国名言:①引火烧身;②饮鸩止渴;③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④二战的催化剂。3、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历时16年)。性质:反法西斯战争。对立双方:轴心国集团与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矛盾双方:世界人民与法西斯侵略者之间的矛盾。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之间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原②直接原因:1929年—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影响;因③法西斯势力的扩张;④英法等国的绥靖政策;影响:1、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浩劫,造成了巨大的人类伤亡和经济损失。2、①对法西斯:摧毁了法西斯的势力;②对资本主义:打击了资本主义;③对民族解放: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④对科技: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认识:①对侵略者不能姑息纵容;①教②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共同的敌人要团结起来。②训③和平来之不易,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③今天怎样各国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指导下通过对话解决争端;④避免⑤警惕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复活;⑤战争发生⑥愿和平永驻人间;⑥对日本人⑦战争是残酷的,和平来之不易,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⑦的话以二战为背景的电影:《珍珠港》二战人民胜利原因: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结成了反法西斯联盟(根本原因)。②法西斯势力是非正义的,注定失败。二战与中国:①中国是最早开辟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的国家(1937年七七事变);②有关战役: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③中国胜利最主要原因: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之间联系:a、中国的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中国抗日战争,有力地支持了反法西斯战争;c、中国人民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4、德占领国家举例:①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③波兰;④法国。①②二战前占;③二战第一个占;④西方大国。5、(20世纪两次战争)的最大不同点:性质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二战是反法西斯战争。一战与二战相同点:根本原因都是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6、会议总结: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慕尼黑会议、雅尔塔会议。相同点:①都被大国操纵;②都损害了弱国利益等。7、对二战用200字描述。答:原因+爆发+扩大+进一步扩大+反法西斯联盟+斯大林格勒战役+结束标志+认识。8、二战扩大事件:①德国进攻苏联;②日本偷袭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9、二战重大战役:①莫斯科保卫战;②斯大林格勒战役;③诺曼底登陆;④攻克柏林战役10、二战团结合作事例:(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2)诺曼底登陆;(3)雅尔塔会议;(4)苏联进攻日本侵略者。序号时间事件事件分析、意义11939年9月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补:①二战开始标志;②二战空袭事件;③最早交战国家;④闪电战术;⑤英法宣而不战21940年德国占领法国(被占的西方大国)德国轰炸英国补:①不列颠空战;②精神:坚强不屈,誓死奋战,英勇抵抗。(丘吉尔名言: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决不投降,只有血汗等)3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德国进攻苏联二战规模扩大补:①二战规模扩大事件;②突袭事件;③“巴巴罗萨”计划4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是德国在二战中的第一次惨败;重大战役51941年12月7日(美国国耻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无赖的袭击)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补:①二战规模扩大事件;②美日开始处于战争状态;③突袭事件。61942年1月1日《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补:①合作事例;②倡导国:英美苏中;③地点:华盛顿;④漫画“绞死希特勒”。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作用:反法西斯力量团结起来,联合斗争,为了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共同的敌人,要加强合作,团结才能战胜敌人;形成原因:面对共同敌人法西斯7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是二战的重要转折点补:①德国转入防御;②苏联开始反攻;③改变战争转向;④毛泽东:“法西斯进攻结束,生命完结”eq\o\ac(○,5)重大战役2;eq\o\ac(○,6)具有转折性战役。8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战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对德国形成东西夹击之势,加速了德国的崩溃。补:①国家:英美重大战役3;②两栖登陆战;③合作事例2;④直接后果,法国光复。9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地点:苏联雅尔塔;目的:协调运动,加快战争进程,解决战后问题;操纵国:英(丘吉尔);美(罗斯福);苏联(斯大林)文献:《雅塔尔协定》:内容:①打败德国法西斯,对德分区占领;②决定苏联参加对日作战(合作事例3)。③决定成立联合国(联合国成立于二战结束后的1945年10月)影响:①协调行动,加速了战争的进程;②形成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启示:不同意识,形态的国家,面对共同的敌人要团结合作。101945年4月攻克柏林战役111945年5月8日德国在投降书上签字,二战欧洲战争结束。121945年8月6日美国(使用者)在日本(遭受国)广岛和长崎投下原子弹(二战新武器)13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4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二战结束标志)。第四单元两极格局下的世界第9课东西方对峙的两极格局1、1947年—1991年世界格局,政治特点是:两极局下的世界。2、不同意识形态,社会制度不同合作事例二战时(时间),面对共同的敌人(合作原因,共同敌人)法西斯,美国与苏联等国团结合作(启示),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合作机构、影响),战胜了法西斯。3、美国在二战后成为最富强的国家二战后以美国(核心)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核心)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战争以外的敌对活动(冷战含义)。4、冷战(二战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原因: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等在eq\o\ac(○,1)意识形态eq\o\ac(○,2)社会制度eq\o\ac(○,3)国家的利益等方面的矛盾与立。实质:美国扼制共产主义称霸世界(美国推动冷战的目的)信号:1946年,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形成标志:北约和华约的形成(高潮时期)。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冷战表现:(1)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内容实质定义:干涉别国内政,加强控制其它国家(美国目的)时间:1947年人物:杜鲁门(制造冷战人物)影响:标志着冷战的开始。(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2)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内容:美国给西欧经济援助;目的:控制西欧对抗苏联;影响:促进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美国也获得政治和战略等方面的好处(3)军事上:成立北约:时间:1949年,条约名称《北大西洋公约》全称: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性质:军事政治集团(美国为首);作用、角色:成为美国控制世界霸权的工具;实例:eq\o\ac(○,1)冷战时对立社会主义国家;eq\o\ac(○,2)1999年发动科索沃战争;对立方面:华约成立时间:1955年;目的:对抗北约;条约:《华沙条约》;性质:军事政治集团(核心:苏联);解体时间:1991年。影响:eq\o\ac(○,1)见右三种做法;eq\o\ac(○,2)对立的双方势均力敌,相互制约,维护了世界的相对稳定。启示、认识:①国际关系的变化取决于各国间的利益和综合国力;②要反对霸权主义;③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④要加强国际友好合作,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补:①美国有领导自由世界(资本主义)的使命—杜鲁门。说明美国要称霸世界。②社会制度不同合作例子:冷战。5、美苏称霸:目的\实质:美苏双方为了主宰世界,维护各自国家利益,而进行的经济军事竞争。列表分析三个阶段:序号时间特点代表性事件原因1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攻苏守①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②赫鲁晓夫与肯尼迪较量漫画苏联实力不及美国220世纪七十年代苏攻美守①苏联侵略阿富汗;②越南战争美受经济危机冲击,实力相对下降320世纪八十年代双方实现有限维和结果:随着苏联解体影响:造成世界局势的紧张和动荡,危胁人类的和平与安全。启示认识:见冷战的启示认识4点补:(1)对中国事例:抗美援朝;(2)美苏争霸是冷战格局的突出特点。6、资与社矛盾举例:(1)冷战;(2)美苏争霸。第10课美国、欧洲、日本经济的发展(当今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美国1、二战后美国成为世界经济最富强的国家。2、二战中本土未燃战火的国家:美国。3、列表分析二战后美国经济状况。阶段名称特点发展原因总体特点共同原因启示20世纪五六十年代,高速发展的“蒸汽时代”经济高速发展,西部尤其繁荣①二战中美国积累了大量财富,占据广阔市场;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应用高科技成果;③政府制定合适的经济政策具有起伏性、周期性(原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①发展科技,运用高科技术成果。②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整。③发展教育,培养人才20世纪七八十年代,危机与调整危机与调整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20世纪九十年代,入“新经济时代”信息化与全球化,持续稳定发展①发展高科技,特别是信息技术;②政府对经济进行改革与调控;③发展教育,培养人才4、用图示法表示二战后美国经济状况:繁荣→危机与滞胀→调整→稳定发展5、1974年美国经济危机原因:中东石油国提高石油价格。6、美国政府开始调控经济事例:罗斯福“新政”7、美国登月时间1969年。8、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高科技,特别是信息产业。9、“硅谷”本质是:高科技产业聚集地。欧洲1、20世纪以来欧洲发展的总轨迹历程:从对抗战争(一战、二战),走向合作一体化(欧盟)。2、20世纪50年代初欧洲经济恢复到二战前的水平。3、二战后欧洲经济的高速发展时期是:20世纪50—70年代。4、二战后欧洲经济发展的原因是什么?启示是什么?答:原因:①美国的援助,如:马歇尔计划(外部原因)(美国目的:控制欧洲对抗苏联);②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③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人才的优势;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⑤走向合作。启示:①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②发挥高素质劳动力,人才的优势;③培养人才;④加强国际合作。总结:(1)、美、欧洲、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科技;②教育人才;③政府制订恰当的经济政策。(2)、欧洲、日本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美国的援助(外部原因,条件)。②科技教育人才政策(内部原因)。(3)3、20世纪70年代,对两极格局形成冲击的国家地区是:西欧,日本的崛起。5、欧盟:前身:欧洲共同体(1967年—1993年)。成立时间:1993年;条约:《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英文简称:Eu,货币:欧元总部:布鲁塞尔(比利时)。盟旗:(12颗星代表:1993年欧盟成立的12个同盟国)欧盟发展特点:成员国不断增多,合作领域不断扩大性质:区域性经济政治组织;地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成员国生活表现:①使用统一的货币:欧元②使用统一护照;③欧盟成员国人员可在任一成员国学习、生活;④谋求外交的一致(用一个声音说话);⑤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欧盟成立的目的、原因、加入原因:①为了振兴经济;②为了提高国际地位;③为了增强安全防护能力,降低末来战争的可能性(欧盟的成立)。影响:①对欧洲,促进了欧洲经济发展,国际地位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增强,向一体化逐进。职能:②对世界的政治格局:促进格局多极化发展。作用:③对世界经济:促进国际经济向全球化发展。启示:①合作共赢;②要加强国际合作,以合作促发展6、当今国际组织总结:①全球性政治组织:联合国(UN),(作用:维护世界安全);②全球性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WTO);③区域性经济组织:欧盟(EU);④亚太经合组织(APEC);⑤军事组织:北约。中国加入的组织有:联和国、世界贸易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日本1、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末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经济强国。2、二战后日本发展的总体特点:持续高速增涨。3、二战后日本发展原因?答:①美国的扶持(外因;美国目的:对抗社会主义);②美国军事订货的刺激(特别之处);③引进最新科学技术成就,发展科学技术;④发展教育,培养人才(最有远见,可持续发展);⑤政府制订合适的经济政策(内部原因)日本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答:见①②③。 4、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最快国家。5、今天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体现:①军费开支不断增加;②向国外派军6、对日本的话:要追求和平,加强国际友好合作。第12课亚、非、拉美的民族独立与振兴(独立先后顺序,主题)原因:二战促进了亚非拉地区人民空前的觉醒。一、亚洲1、印度(资本主义国家):(1)、印度的独立:殖民统治印度的国家:英国印度独立时间:1947年(1950年印度成立共和国,1956年巴基斯坦成立共和国)独立原因:①印度人民的激烈反抗;②英国殖民势力的衰弱英国实行政策:实行印巴分治(《蒙巴顿方案》,以宗教为原则,英国目的:为了继续维护殖民利益)。结果:实现了印度地区的解放和独立,实行“印巴”分治。领导人:尼赫鲁[名言:(1947年)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英国殖民统治)的时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指实现了印度的解放独立)。]补:①近代印度抗英事例:印度民族大起义,人物:章西女王。②今天印度遗留问题冲突:印巴冲突;克什米尔问题。③今天印巴冲突原因、根源:英国对印度实行分而治之。④印巴冲突对亚洲和世界的影响:造成印巴的对立和冲突,严重威胁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安全。启示(印巴冲突):要维护和平;相互尊重;和平共处;注重团结。(2)、印度的发展:发展成果:工农业巨大发展,科技成果显著。启示(印度发展):①立足国情,调整经济政策,走特色发展道路。②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③注重科技创新,发展知识经济。补:中印两国比较总结:①中印两国历史上都遭受侵略,沦为殖民地或半殖民地;②都在20世纪40年代实现了民族解放;③都是当今世界较大的发展中国家;④经济、科技发展成果显著;⑤都面临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的任务。2、东西亚的神奇港口城市:新加坡3、亚洲国家二战后发展的原因:实现了民族解放,选择了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4、亚洲国家发展的影响:亚洲广大发展中国家作为新兴的力量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推动了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的建立。二、非洲1、非洲的独立:补:①古代文明:古埃及文明(金字塔、象形文字)②非洲落后原因:非洲长期遭受列强的殖民侵略;③非洲被称为“黑暗大陆”;④最大灾难:“三角贸易”;⑤中非友好交往事例:古代:郑和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现代:1955年中非国家共同出席万隆会议。2、非洲独立的三个阶段:①开端:1952年北非(最早地区)的埃及(最早国家独立)在纳塞尔(领导人)的领导下进行武装起义(方式),实现埃及独立(结果)。②高潮:①20世纪五六十年代,有三十多个国家独立。②1960年有17个国家独立,被称为“非洲独立年”。③1956年埃及从英国手中收回苏伊士运河主权(维护国家主权,利益)③胜利: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意义: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的历史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三、拉丁美洲1、拉美争取国家主权:补:①最早殖民统治拉美的国家:西班牙,葡萄牙②拉美人民近代抗争胜利:拉美洲独立运动(玻利瓦尔)③后来侵占拉美主权国家:美国(拉美比做美国后院,一只猫和20只老鼠)2、现代捍卫国家主权的事例特点:①1959年,古巴人民在卡斯特罗(人物)领导下通过武装斗争(方式)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结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②1999年,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意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利益)四、总结:1、独立后的亚非拉面临的任务: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发展2、你对亚非拉发展的建议?(亚非拉该怎么做?)答:①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②立足国情:选择适合国情的发展之路;③要注重发展科技,进行科技创新;④发展教育,培养人才;⑤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加强国际合作(侧重于外交方面)。五、世界近代矛盾总结:1、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的矛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法国大革命;2、帝国主义之间矛盾:一战;3、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矛盾:十月革命、冷战;4、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矛盾:宪章运动、巴黎公社;5、法西斯与反法西斯人民的矛盾:二战;6、侵略者与殖民地人民矛盾:美国独立战争,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巴拿马收回巴拿马运河主权。第五单元冷战后世界格局的变化第11、13课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的曲折道路(主题: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苏联1、(1)苏联国名的变迁:①俄国: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二月革命;②苏俄:1917年—1928年新经济政策;③苏联:1922年—1991年二战、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④俄罗斯:1991年后。(2)苏联领导人的变化:①列宁:1922年—1924年缔造者;②斯大林:1924年—1953年形成斯大林模式;③赫鲁晓夫:1954年—1964年首次冲击苏联;④戈尔巴乔夫:1985年—1991年最后一位领导人。2、赫鲁晓夫改革:时间:20世纪50年代(1953年—1964年)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内容:见课本P75(玉米图片)注意结果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触及斯大林模式的根本,成效不大被迫下台。失败原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从国情出发,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启示:改革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补:①这次改革首次对斯大林模式进行冲击;②这次改革把苏联改病了。3、戈尔巴乔夫改革:开始时间:1985年根源: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了苏联经济的发展改革内容:①先经济(结果成效不佳);②后政治(结果:由一党制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国趋势增强)失败原因: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对国情认识不足。启示:改革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补:①这次改革把苏联改死了;②“本想弄点儿柴烤烤火结果把房子给烧着了”。(戈尔巴乔夫改革)4、苏联解体:时间:1991年下半年。有关事例:①戈尔巴乔夫发表电视讲话图片;②苏联国旗降下。实质: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社会制度的变化)(改变性质)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发展(根本原因)②戈尔巴乔改革失败(直接原因)。③西方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条件)对世界影响: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启示、认识:①社会主义事件的重大挫折,社会主义的发展在曲折中前进(认识);②要立足国情,实事求是,选择适合国情的经济政治体制;③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④改革要从国情出发,坚持走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启示、认识⑤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针对个人崇拜,权力集中);(接上页)⑥大力发展生产力,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针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⑦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5、八一九事变:①解体的催化剂。②目的:防止苏联解体。③后果、评价: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八一九事变加快了苏联的解体。6、近代俄国改变社会性质事件总结:农奴制改革(近);十月革命(现);苏联解体(现)。7、同一时期同种性质的改革有不同的结果答:①明治维新加评价(见上册明治维新一课);戊戌变法加评价②下表名称开始时间性质人物结果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社会主义改革邓小平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苏联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同上戈尔巴乔夫对国情认识不足,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苏联解体启示:改革要立足同情、实事求是8、新中国走上俄国人的路指:借鉴斯大林模式,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9、新中国怎样改革:答: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二、东欧1、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从一个扩大到14个,主要分布在欧洲和亚洲2、苏联模式对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答: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效仿苏联模式,在战后初期促进了经济的恢复,但成为阻碍东欧经济发展的根源。3、匈牙利改革:时间:1956年开始;领导人:卡达尔;原因:①苏联模式阻碍了经济发展(根本原因);②匈牙利事件(直接原因)。内容:见课本结果、评价:这次改革曾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但最终不能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补:匈牙利改革是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改革较为突出。4、捷克斯洛代克改革:时间:1968年称号:“布拉格之春”结果:被苏联镇压。5、东欧剧变:时间:1989年下半年—1990年表现:①社会制度改变(最主要);②执政党变化。版图变化:①南斯拉夫一分为五;②捷克斯洛代克一分为二;③德国实现统一。实质: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和平演变(社会制度的变化)。原因:①高度集中经济政治体制,阻碍东欧经济的发展(根本、内因)。②西方的“和平演变”(外部原因)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启示:见苏联解体:7点三、总结:1、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社会主义事业挫折的表现:①东欧剧变;苏联解体。2、共同原因: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内部原因);②西方的和平演变(外部条件)。3、这两件事件启示:见苏联解体启示7点。中东地区的古代文明:两河文明(文明成果:楔形文字)一战“委任统治”中东地区的国家是:英国动荡表现事例1、中东战争(共五次,双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2、巴以冲突(中东问题的关键、核心)矛盾双方: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原因:阿拉伯国家抵制以色列建国(1948年)中东地区动荡原因?问题复杂性?巴以冲突原因?答:eq\o\ac(○,1)大国的介入(外部原因)eq\o\ac(○,5)水资源之争eq\o\ac(○,2)中东地区的地理位置,战略位置重要eq\o\ac(○,6)耶路撒冷问题四、eq\o\ac(○,3)历史宗教、种族因素eq\o\ac(○,7)以色列的扩张动荡的中东地区eq\o\ac(○,4)石油资源之争(主题)中东问题的出路在哪里?你的建议有哪些?答:eq\o\ac(○,1)冲突双方应相互尊重和平共处,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eq\o\ac(○,2)联合国和国际社会进行和平协调。联合国的决议、主张:实行巴勒斯坦分治,建立一个阿拉伯国和一个犹太国(以土地换和平)有关人物:eq\o\ac(○,1)阿拉法特(巴勒斯坦)(名言:我带着橄榄枝和自由战士的枪来到这里)eq\o\ac(○,2)拉宾、佩雷斯(以色列)eq\o\ac(○,3)以上三人获奖:诺贝尔和平奖,(获奖原因:促进中东和平进程)人物精神:倡导和平中学生认识: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声。补:类似事件:eq\o\ac(○,1)印巴冲突;eq\o\ac(○,2)朝鲜半岛问题;eq\o\ac(○,3)台湾问题五、人物专题总结:1、促进民族独立人物:章西女皇、玻利瓦尔、毛泽东、尼赫鲁(印度)、纳赛尔(埃及)2、维护国家统一人物:左宗棠、林肯、邓小平3、促进思想解放人物:伏尔泰、马克思4、促进先进社会制度确立人物:明治天皇、列宁、毛泽东第14课世界格局的演变1、20世纪以来世界格局演变列表:格局名称时间形成事件结束事件特点决定性因素变化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19年——1939年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二战爆发列强凭实力瓜分世界经济实力或综合国力世界各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两极格局1947年——1991年雅尔塔会议和美苏冷战苏联解体美苏之间的对抗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1991年至今多个经济实力强国相互制约,支配世界2、用图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两极格局—→一超多强向多极化发展时间:1999年战争制造者: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美国的借口:人权高于主权受害国:南联盟美国政策:推行霸权主义科索沃战争实质:是美国推行霸权主义的体现,是美国对世界多极化的挑战(体现政治影响:①是美国对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挑战。多极化事例)②表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是长期的曲折的斗争过程③严重削弱联合国的作用。对中国影响: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遭北约导弹袭击。启示:(对青少年启示)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人类和平,爱国4、今天威胁人类和平与安全的因素?答:①强权政治与霸权主义(科索沃战争);②地区冲突、民族矛盾、宗教纠纷(中东问题,印巴冲突);③恐怖主义(美国9.11事件)5、今天有利于世界和平的因素?答:①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②世界经济的全球化;③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④联合国的协调作用6、今天怎样能避免战争的发生?答:①各国要在和平共处的原则下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端;②各国要相互尊重,加强合作;平等互利,共同发展。7、中国古代处理国家关系名言: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开始事件:苏联解体形成原因:随着东欧的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终结,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实力不断增强,美、欧、日、俄、中之间相互竞争,相互制约,世界经济多极化。①美国(超级大国)一超②欧盟(联盟)……..……身份:多强多强③日本多强影响:成为牵制的④俄罗斯(世界第二军事强国,致力于美国称霸世界,促进分析振兴经济和恢复大国地位)世界格局多极化的重⑤中国(成为多强国之一原因:改革开要力量放后,中国经济发展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增强8、决定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经济实力(综合国力)一超多强①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今天态势怎样应对政治②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多极化发展格局的多极化③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发展趋势)①有利于抵制和削弱霸权主义;政治多极化②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对世界影响③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经济政治秩序。①是一个机遇,使发展中国家面临有利的国际和平环境,政治多极化对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地位的提高。展中国家的影响②是一个挑战,发展中国家面对的竞争更加激烈,面临能否在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等问题。促进政治多极化因素:①和平与发展的主题;②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促进政治多极化途径:①新兴更加或联盟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②反对霸权主义。③积极发挥联合国的协调作用。青少年针对政治多极化如何做?答:从自我做起,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努力学习,反对霸权主义拼搏进取,把祖国建设得更强大。9、美国推行霸权主义事例表现:①科索沃战争②美国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第15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开始时间:20世纪90年代以来定义:见课本P95页表现:①生产的全球化,贸易的全球化,金融的全球化②世贸的成立(典型表现)③跨国公司影响增大具体事例表现(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载体)原因: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根本原因)(或第三次科技革命)②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影响:①国家间经济来往的障碍减少,企业科根据自身需要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等经济活动,促进了经济发展(积极影响)②各国经济相互依存,相互竞争(全球化下各国之间的关系)③发达国家在当今国际经济的主导地位,成为主要的受益者,(经济全球化对发达国家的影响)发展中国家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拉大了穷国与富国的差距。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①是一个机遇,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发展;②是一个挑战,由于不公平的国际经济秩序,和发展中国家科技落后,经济实力薄弱,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挑战原因)。(如:面临容易受经济冲击的危险)怎样应对经济的全球化:①顺应全球化的潮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经济②国家对经济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制订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全球化③要积极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经济发展;④注重科技创新,提高竞争力;⑤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加与国际竞争。补充:1、促进经济全球化的组织:①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性);②亚太经合组织(APEC);③欧盟(EU)上述三个组织的共同作用: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经济的全球化。2、中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具体事例:①2001年举办上海APEC会议;②2001年加入世贸3、生活中的经济全球化事例:①买可口可乐;②到肯德基吃快餐;③用诺基亚手机4、中学生怎样应对经济的全球化?答:中学生要从自我做起,努力学习;以开放的心态面对世界,拼搏进取,把国家建设得更强大。5、经济全球化的负面影响(今天人类面临哪些挑战?)①环境污染②资源危机③穷国与富国差距大①②怎样面对?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要注重环保,开发新能源③怎样面对?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联系;落后国家要注重创新,构建合理的经济结构,进行制度创新6、促进经济全球化有利因素: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科技的创新②和平与发展的世界主题③世贸、亚太经合组织的推动(接上页)经济全球化7、促进全球化的措施\途径:①要充分发挥世贸等经济组织的积极作用;②各国要加强合作,共同发展;③积极建立公正合理的经济制度。二、1、今天中国受到经济危机冲击原因:经济的全球化2、中国怎样应对经济危机:①国家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制定有效的措施,防范风险。②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危机。3、①世贸WTO成立时间:1955年作用\宗旨:通过开放市场和公平贸易实现贸易的自由化②一个国家加入世贸的原则、立场:要维护国家主权利益和经济安全③中国为什么要加入世贸:有利于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活动,有利于中国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的作用)。4、“地球村”的原因:①开端性事件:新航路的开辟②今天原因: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别是交通运输和信息技术的创新。5、今天的新型经济形态:知识经济6、发展中国家优势:劳动力充足劣势:科技水平落后,经济实力较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