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_第1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_第2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_第3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_第4页
一年级上册数学备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进度表

2015.8.31

单元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

数一数1

、19.19.2

机动1

比一比1

—•、、分一分1

29.6-9.11

四认位置1

机动3

认数1-52

39.14-9.18认识几和第几1

机动2

认识01

五认以=、〉和〈1

49.21-9.25

练习一1

认识6-92

认识101

59.28-9.30

练习二2

5—610.1-10.7国庆放假

认识图形1

六610.8-10.10实践活动:有趣的拼搭1

机动1

2-5的分与合1

6、7的分与合1

710.12-10.16

练习三1

七机动2

8-10的分与合3

810.19-10.23练习四1

机动1

得数在5以内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2

有关0的加、减法1

八910.26-10.30

练习五1

机动1

得数是6、7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2

1011.2-11.6练习六2

机动1

1111.9-11.13期中复习

得数是8、9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3

1211.16-11.20练习七1

机动1

得数是10的加法与相应的减法2

练习八1

1311.23-11.27

连加连减1

机动1

加减混合1

练习九1

1411.30-12.4

复习2

机动1

实践活动:丰收的果园1

数数、读数1

1512.7-12.11

数的组成、写数1

机动2

10加几与相应的减法1

练习十1

九、十1612.14-12.18

9加几1

练习十一2

8、7加几1

1712.21-12.25练习十二2

机动2

6、5、4、3、2加几1

1812.28-12.31练习十三1

复习2

期末复习4

191.4-1.8

机动1

期末复习4

20、211.11-1.22机动2

总复习期末考试

全册备课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一共编排十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认识

10以内的数、认识图形、分与合、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认识11—20各数、20以内的进

位加法及期末复习和二个数学活动:有趣的拼搭和丰收的果园。在“数与代数”领域,主要

教学20以内的数、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在“图形与几何”领域初步教学上下、前后、左

右等位置关系,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简单几何体。在“统计和概率”领域

教学简单的分类,包括分类的作用和方法。在“综合和实践”领域安排了“有趣的拼搭”和

“丰收的果园”两次活动。第三部分是第十一单元,在期末有重点地整理一学期所教学的数

学内容,帮助学生在复习中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教学要求: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

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了解加、减法的含义,能正确熟练地口以内的加减法,能正确、熟练地口算20以内

的进位加法,能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式题。

3.能应用所学的计算解决简单的求和与求剩余(或另一部分)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5.在具体情境中认识长短、高矮;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等方位;

通过观察、比较,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6.在认识常见几何形体的活动中,感知物体的形状、大小等特征,培养初步的空间观

念和初步的形象思维。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认位置

2.分与合

3.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4.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10以内的加减法

教学难点:

1.认位置

2.进位加法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圆片等。

学生情况分析:

采取的方法与措施:

教学过程:(共计61课时)

-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1课时

三分一分...............................1课时

四认位置...............................1课时

五认识10以内的数.....................10课时

六认识图形(一).......................1课时

有趣的拼搭.............................1课时

七分与合...............................7课时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4课时

丰收的果园.............................1课时

九认识11-20各数......................4课时

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10课时

H^一期末复习...........................4课时

第一单元数一数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是让学生在感兴趣的情境中数出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这是儿童入学后第

一次接触的数学内容。本单元的教学对于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数学学习、初步建立数学学习兴

趣有一定的影响。同时,通过本单元的数一数,可以为后面正式学习认数和计算做一些准备,

也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对10以内数的已有认识,从而为今后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提供依据。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数数活动,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初步学会口头用1

-10各数表示相应物体的个数。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感受用“数”描述现

实生活问题的重要性。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体或人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分类、一一对应等数学方法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数一数》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2〜3页。

内容

L使学生通过数一数,初步接触1-10各数,初步学会数出个数在10以内的物或人,初步

学会用i—io各数和同学交流物体的个数。

教学

2.使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了解分类数数的方法,感受从“数”的角度观察事物的独特价

目标

值,初步体会符号化思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喜欢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

会按顺序数出10以内的数。

重点

教学

难点从儿童乐园的场景图中抽象出数再用点子图表示数。

教学

课件

准备

学生主学教师助学

我我们可以用一些简单的符号表示物

学体个数,你想用哪些符号表示?(出示点引导学生重温己掌握的知识。

识子图)

课我

来观察主题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过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数数

预都画了些什么?你能数出每一种有多少个

习的方法。

吗?

刖»r.

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提出预设:怎样数数又对又快?

疑来我们一起解决。

来汇报:根据我来预习的提纲说一说自

出示预习题,交流预习情况。

汇己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生说出哪些知识已经在自学中

解决,哪些还有疑问。整理学生疑问,随机生成探究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确定下一步任务。

要探究的问题。

1.数一数:图上画了滑梯、秋千、木

马等东西,还画了人、鸟、花等,你能数

出每一种有多少个吗?

(1)学生先自己数一数,再数给同

桌听。引导学生按顺序数,并指出在

(2)集体交流。数较多的物体时,可以数一个轻轻

中2.根据物体或人的个数画出相应数地划掉一个,防止遗漏。

量的点。

3.图中什么物体的个数可以用7个点

子来表示?怎样表示气球的个数?(自己在

书上画好)10个点子表示什么?

来针对学生归纳概括情况进行

归开展讨论:怎样数数又对又快?精讲点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出

纳示归纳小结)

我数数练习:

来(1)教室里有几扇窗?几扇门?

学生汇报,

习练(2)教室的第一排坐着几个小朋友?

师生互评。

习(3)小朋友拿出10根小棒,一边数一边拿,并摆在桌子上,

让同座同学检查对不对。

你能用1-10这10个数字中的其中一个数来说一句话吗?激发学生进

课来

如我有10个手指……一步探究的

程后拓

欲望。

布置

做补充习题第1页。

作业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第二单元比一比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教学比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教学这部分内容,不仅可以让学生初步

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而且可以让学生体会比较的基本方法,初步积累数学活动的

经验。教材在编排上有如下特点:一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他们主动进行比

较,获得认识。教材从生活场景中选取学生熟悉的事物,直接要求学生对相应人或物的长短、

高矮和轻重做出判断。二是重视比较方法的引领。一方面,教材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比较

方法,如把两根绳子的一端对齐,使两个人站在同一块地面上,用简易的天平作为比较轻重

的工具等。另一方面,注意通过一些稍复杂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判断,或采用

更为灵活的比较方法,以锻炼思维和提高能力。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长短、高矮、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长短、高矮、轻重

的一般方法,初步学会比较物体之间的长短、高矮、轻重。

2.使学生通过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

判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受比较的意义和价值,感受日常生活现象与数学的联系,初步培养用数

学眼光和方式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

教学重点:

物体长短、高矮的轻重的一般比较方法。

教学难点:

在多个物体之间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比一比》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

教科书第4-5页例题,“想想做做”第1一7题,思考题。

内容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认识长短、高矮和轻重的含义,体会比较的一般方初步学会比

较物体的长短、高矮和轻重。

教学

2.使学生经历比较的活动,初步建立长短、高矮和轻重的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判

目标

断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与事实,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

会比较长短、高矮和轻重。

重点

教学

难点理解体会长短、高矮和轻重是相对的。

教学

课件

准备

学生主学教师助学

来和好朋友比一比身高、比一比铅笔帮助学生对实际生活中长短、

学认的长度。高矮建立感性认识。

习观察情境图:

来(1)图中画了些什么?你能说一说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比较的

过吗?方法。

(2)让学生看图找一找、比一比。

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提出

质帮助学生明确比较的要求。

疑来我们一起解决。

来汇报:根据我来预习的提纲说一说

出示预习题,交流预习情况。

汇自己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生说出哪些知识已经在自学中

解决,哪些还有疑问。整理学生疑问,随机生成探究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确定下一任务。

步要探究的问题。

1.比长短。

(1)出示主题图,指导学生按一

定顺序,从上往下观察主题图,说说图

上画的是哪儿?从图中你能看到些什

么?

(2)指导学生用在口画J的方法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在书上比较两根跳绳的长短。教师出示一枝铅笔,组织学生

中我

(3)同桌交流比较的结果,相互讨论:这枝铅笔是长还是短?通过

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为全班交流做讨论,使学生明确,没有比较就没

准备。有长短、高矮之分。要讨论这枝铅

(4)交流反馈,说说比较两根跳笔是长还是短,必须再拿一枝铅笔

绳长短的方法,感受长短是比较的结果。来比一比才能确定。教师拿出不同

2.比高矮。长度的铅笔分别与之比较,使学生

(1)出示主题图,观察,说说图明确长短、高矮是相对的,并不是

中两个小朋友谁高谁矮。一成不变的。

(2)追问:从哪幅图中可以更清

楚地看出两个人的高矮?学生汇报交

流,体会比较高矮的基本方法。

(3)请两个学生上来,照样子比

一比。

3.比轻重。

(1)出示天平,进行介绍。

(2)掂一掂钢笔和橡皮哪个重,

然后放到天平上称一称,观察谁重。

习(3)看主题图,观察一下石榴和

柿子哪个重些。指名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

4.体会比长短、高矮和轻重的方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法。

(1)提问:图中哪些物体之间还

程可以比一比长短与高矮?

(2)组织小朋友先在小组内交流

讨论。

(3)要求小组内推选代表交流找到

的比较物体,说说自己是如何比较的,

以不同的方式表述比较的结果。

来今天在学习中,你比较了哪些物针对学生归纳概括情况进行精

归体,比的结果怎样?学生自由交流。讲点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出示

纳归纳小结)

1.光盘出示两幅图,观察第一幅图中谁的铅笔长,再说

说第二幅图中哪支铅笔最长。

同桌比一比铅笔的长短。指名汇报交流。

来学生汇报,

2.最高和最矮

练师生互评。

(1)明确题目要求。

(2)学生按要求在书上练习。

(3)提问:为什么小鹿最高,小白兔最矮?(“最”加重

音,学生体会最高、最矮的含义。)

3.出示第4题。

(1)读题,学生自主练习。

(2)巡视,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

(3)学生交流,说明自己的想法。发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4.找几个同学,从高到矮排排队。

来要求学生回家在自己家里找一些物体,比一比他们的长短、激发学生进

拓高矮和轻重。一步探究的

展欲望。

布置

做补充习题第2页。

作业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第三单元分一分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学习把一些常见的或熟悉的物体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生活中有很

多物体是分类摆放的,例如,超市里分类摆放的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书店里分类摆放的衣

服,厨房里分类摆放的餐具,等等。分类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学生在以后的数学学

习中会经常应用这一方法。同时,分类也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是学习统计、开展

统计活动的基础。因此,教学这部分内容,对于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标准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

的分类,初步感受分类的好处。

2.使学生在把一些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中,初步体会分类的基本方法和基本要求,

感受分类活动内在的逻辑性。

3.使学生在连线、涂色、整理以及相应的交流活动中,初步养成整理生活用品和学习

用品的良好习惯,初步体会与同学合作的意义,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积累数学活动

的经验。

教学重点:

按照同一种标准对给出的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难点:

把一些物体按不同标准依次分类

教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分一分》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

教科书第8页例题,第8—9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内容

1.使学生联系生活现象体会分类的含义,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分类,并能在日常生活中

教学初步应用。

目标2.使学生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思想,培养初步的分类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学

初步学会按一定的标准给物品分类

重点

教学体会给物品分类要按一定的标准,但标准并不是唯一的,有时分的标准不同,分的结果也

难点

不相同。

教学

课件

准备

学生主学教师助学

我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分类

来整理自己的书包和房间,想一想该怎

学现象与事实,初步养成通过分类整

认样整理。

识理物品的习惯。

课我观察情境图:

过1、商店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分类

习2、每个货架上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的方法。

程3,这样摆有什么好处?

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提出

质帮助学生明确分类的标准。

疑来我们一起解决。

来汇报:根据我来预习的提纲说一说自

出示预习题,交流预习情况。

汇己学会了哪些知识。

1.学生说出哪些知识已经在自学中

解决,哪些还有疑问。整理学生疑问,随机生成探究

2.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确定下一步任务。

课要探究的问题。

1.提问:图中有几个货架?第一个

货架上有哪些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用

途?你们能说一说这些物品属于哪一类

吗?

2.学生同桌讨论,并组织反馈。

探组织讨论,加深认识。教师巡

中3.小结:第一个货架是什么?第二

究视指导,搜集讨论信息,以便有目

个货架上是?第三个货架上是?它们都

的地指导交流。

是以货物的用途为标准分类的。

你知道商店这样分类摆放物品有什

么好处吗?(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来今天在学习中,你学会了哪些分类方针对学生归纳概括情况进行

归法?学生自由交流。精讲点拨,对知识点进行梳理。(出

纳示归纳小结)

1、动物的分类(想想做做1)

师:让我们先去动物园玩一玩吧。播放动物的电影片段。

师:你知道哪些小动物生活在水里吗?把它圈出来。

课件演示学生的几种圈法。集体交流讨论。

2、交通工具的分类(想想做做2)学生汇报,师

点击”交通工具模型展览生互评。体会

习师: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些交通工具吗?它们各在哪里行给物品分类

驶?你能给这些交通工具分分类吗?你觉得可以怎样分?要按一定的

学生四人小组实践,汇报分类方法。标准,但标准

过练

3.树叶的分类(想想做做3)并不是唯一

出示主题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树叶,你们打算按什的,有时分的

程么标准来分类?在小组里讨论一下,看一看有没有不同的分类标准不同,分

标准?的结果也不

指名汇报小组交流的你是按什么标准分的。相同。

4.出示情境图,提问:图上画了一些小朋友,你能把这

些小朋友分一分吗?

反馈:你是按什么标准来分的?请同学们按自己的想法

把图上的小朋友分一分。

我引导学

生发现可以

来家里客人来了,在这些客人中你发现藏着什么数学问

课根据客人的

拓题?

后年龄、性别等

多种标准来

分类。

布置

做补充习题第3页。

作业

板书

第四单元认位置

备课时间:

教材简析:

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物体间的上下、前后、左右等位置关系。在此之

前,大部分学生己经具有一些有关位置关系的感性经验。通过教学,一方面能使学生进一步

明确一些简单的位置关系,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另一方面也能为今后认识物体、认识图形,

以及进一步学习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和处理日常生活的一些简单问题打下基础。这部分内容的

编排主要有以下特点:一突出对左右方位的体验和辨认。二是精心设计学习活动。三是恰当

因此控制学习难度。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这几种常见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使用上

下、前后、左右等词语描述生活中一些物体所在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

2.使学生在描述物体所在位置及其相互关系的过程中,初步了解现实空间的多样性和

有序性,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初步体会与同学合作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

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辨认左右方位。

教学难点:

辨认左右方位。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认位置》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上课时间:

教学

教科书第10页的例题,第10-11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内容

1.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

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教学

2.在用上下、前后、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的过程中,初步培养学生的

目标

空间观念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课堂常规,学会在教师的组织下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教学

能比较准确地确定物体上下、前后、左右的方位。

重点

教学

难点体会物体间的位置关系是比出来的,是相对的。

教学

课件

准备

学生主学教师助学

来观察自己宽敞、漂亮的教室,说说你看到了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

认什么?位置关系。

习识

课我

来观察情境图:

指导学生描述位置关系

预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教室里有些什么?

习时要求说完整话。

你能说说它们的位置关系吗?

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疑问?提出来我们预设:怎样准确地确定

疑一起解决。物体左右的方位?

来出示预习题,交流预习

汇报:根据我来预习的提纲说一说。

汇情况。

来学生说出哪些知识已经在自学中解决,哪些

整理学生疑问,随机生

整还有疑问。

成探究任务。

1.出示主题图---教室。

提问:观察主题图,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

么?他们举起的是哪个手?

告诉学生图中四个小朋友的姓名,分别是小

明、小红、小刚和小芳。

2.练习本和数学书的位置。组织讨论,加深认识。

观察小刚和小芳的桌上放的是什么物品?教师巡视指导,搜集讨论信

中我

(练习本和数学书)是怎样放的?息,以便有目的地指导交流。

3.图中人和人及物和物的位置。(1)四

个小朋友坐的位置:(指名汇报交流)

小明在小红的左面,小红在小明的右面;

小红在小芳的前面,小芳在小红的后面。

(2)国旗和黑板的位置:国旗在黑板的上

面,黑板在国旗的下面。(小组汇报交流)

国旗在黑板的什么位置?小明在小军的什么

位置?

(3)讨论:国旗在黑板的上面,还可以怎

么说?小明在小军的前面,又可以怎样说?

4.提问:你还能找出图中哪些物体有上下、

学前后的位置关系?讨论后汇报:

地球仪在讲台的上面,讲台在地球仪的下

面。

小红在小平的前面,小平在小红的后面。

5.联系教室真实场景,感悟位置关系。

过指定一位同学说一说自己前、后、左、右坐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

的各是谁?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置关

再指定一位坐在边上的学生说一说。(及时系,初步学会用上下、前后、

程集体纠正)左右等词描述物体间的相对

再指定一位从在角落里的学生说一说。(及位置关系。

时集体纠正)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互相纠正。

今天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上下,还有?你能用针对学生归纳概括情况

上下说句话吗?你还能用前后、或左右再说句话进行精讲点拨,对知识点进

吗?行梳理。(出示归纳小结)

1.出示食品橱图,提问:谁能按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学生汇报,师

食品橱里放了哪些食品?(指名回答)生互评•重点

(1)苹果上面是什么?(苹果上面是鸡蛋)指导学生准

(2)“苹果上面是鸡蛋”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确用左右描

(3)你看着图,还能说说什么位置关系?(小组里互相述物体的位

说一说,再指名交流)置关系。

2.按教师的要求在课桌上摆东西,看谁能都摆对。

要求:把数学书摆在课桌的中间,把文具盒摆在书的后面,

把学具盒摆在书的左面,把橡皮摆在文具盒在上面。同桌互相

检查摆得对不对。

3.请一组小朋友(6人)起立。

请每位小朋友说一说自己前面有几位同学,后面有几位同

学。其余小组的学生一起判断说得对不对。

4.光盘出示第6题的图,提问:图中有几朵红花?几朵

黄花?红花左边有几朵花?右边呢?

先同桌互相说一说,再指名回答。

回家以后,把家里各种物品间的位置关系说给你的爸爸、激发学生进

课来

妈妈听。一步探究的

后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