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及其被关注的禖_第1页
第一章 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及其被关注的禖_第2页
第一章 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及其被关注的禖_第3页
第一章 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及其被关注的禖_第4页
第一章 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及其被关注的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经济安全:理论与分析方法国家经济安全:理论与分析方法第一章

第一章

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及其被关注的动因PAGE16PAGE17第一章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及其

被关注的动因第一节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提出与内涵一、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提出1997—2010年这十余年间,全球先后爆发了两次大规模的金融危机。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不仅对东南亚国家的经济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其影响还波及到世界不少其他国家。而2007年之后始于美国并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则沉重打击了包括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在内的全球经济,其负面影响至今仍未消退。与此类似的还有一些区域性的金融危机,如墨西哥金融危机、俄罗斯金融危机、南非金融危机、阿根廷金融危机等。这些金融危机的发生似乎在告诉人们:当前的国际经济可能并不像人们通常想象的那样,即在全球化的趋势突破了周期性的经济危机之后,各国都能够享受全球化带来的好处,从此平安无事了。实际恰恰相反,频繁发生的金融危机一再给世界各国展示了一幕幕血淋淋的警示。在这种背景下,世界各国开始对金融危机及更深层次的内容,即本书中将要讨论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产生了必然的关注。人们不得不审慎思考一系列问题:金融危机仅仅是一个纯粹的金融领域内的问题吗?这仅仅是由于这些国家在经济政策方面的失误吗?此前人们普遍认为“全球化的进程可能在世界范围内带来更大的福利”,但全球化带来的利益是否就是世界各国都能享受的利益?它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我们是否遇到了新问题?发展中国家是否有理由怀疑:全球化带来的“更大的福利”在国家如果再考虑当前微妙的国际政治关系与格局,则是否应该进一步思考:全球化趋势中民族性和地方性的东西是否会逐渐减少?各个国家和民族应怎样融入到新的“世界家庭”之中,在其中又应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全球化的结果是否也会像世界政治格局一样,在经济领域内导致“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等级格局?不同的国家分别扮演这些角色是否就是全球化进程的未来结局?关于这些内容的讨论不仅在学术上成为十分热门的话题,在公众舆论中也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如果说,前些年人们还在热衷于关注经济全球化的利弊,那么,现在则已经到了大家关注如何应对危机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时候了。研究这些内容的文章正在充斥着各种学术性杂志,从中可以看到世界各国学者关于这些内容的各种见解,其中不乏辩解之词,也不乏真知灼见。而在国家活动中,如上的问题不再仅仅是各个国家必须思考的问题,客观上,它们已经成为各国必须面对的现实。一些国家也在尝试用各种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且在一定程度上这些尝试已成为国家生活中的崭新主题。如在1998年中、韩、日等国政府首脑会谈中,一些国际政要明确指出,不能将金融危机看成是“孤立的金融危机”,而必须按照“国家经济安全的大思路”去看待这一事件。1993年,时任美国总统的克林顿把对美国的经济繁荣造成的威胁定义为“经济威胁”,并将“经济安全”列之为其六大对外战略重点之首。在1994年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首次将“经济安全”确定为国家安全战略的三大目标之一。后来,将打击恐怖主义作为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核心的小布什政府,也在其任内发布的两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2002,2006)中明确表示,“健康发展的全球经济,有利于美国的国家安全”,“保护国家经济安全,是对抗他们(指朝鲜、伊朗)带来不利影响的重要途径”。在遭受严重金融危机打击之后的2009年,美国《国家安全年度威胁评估报告》将经济危机列为国家安全威胁之首。俄罗斯、日本和印度等国家,也将“国家经济安全”列入国家的战略性政策。事实上,无论工业化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还是正在进入工业化国家行列的发展中大国,都越来越关心本国的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和一些国家的银行业也提出了金融安全及其防范的问题。事实告诫人们,多数国家都需要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尤其要关注全球经济一体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但国家经济安全到底是什么?国家经济安全具有哪些特征?它包含哪些领域?最重要的,我们又应该采取什么行动,即如何建立有效的组织、制定有效的政策才能保证一国的经济安全?回答这些问题就是本书将要阐述的内容。二、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这里所言的“安全”并非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主要用于个人、具有生命的主体或者与这些主体直接相关的事物,如行车安全等,这与人的生命直接相关。不同的是,这里所言的“安全”,说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问题。恰当界定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是十分必要的。只有正确把握了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才能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和研究。国内外不少学者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进行了界定。在国内,至少有三种界定。第一种,状态论。例如,史忠良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指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一国经济发展和经济利益不受到外来势力根本威胁的状态。它具体体现在国家经济主权独立,经济发展所依赖的资源供给得到有效保障,经济的发展进程能够经受国际市场动荡的冲击等”。第二种,状态与能力并重论。例如,柳辉认为,“经济安全是指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一国为使国民经济免受国内外各种不利因素干扰、威胁、侵袭、破坏而不断提高其国际竞争力,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持经济优势的状态和能力”。陈德照认为,“经济安全是指国家生存与社会经济发展处于不受威胁和干扰的状态。它涉及国家的经济主权、重大经济利益、发展以及抵御重大经济风险的能力”。第三种,风险防范论。例如,张幼文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更多是指一国如何防范短期冲击引发经济大幅度波动,如何防范国民财富突然大量流失的问题”。在国外,至少有两种界定。第一种,状态论。例如,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维·康·先恰克夫认为,“经济安全是指一国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保持国家经济发展的独立性,所有经济部门稳定运行,公民具有体面的生活水平,社会经济稳定,国家完整,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第总体上看,虽然国内外不少学者对于国家经济安全概念内涵的表述不尽相同,但也不乏一些共识。其中,一是强调全球化和开放经济环境的背景;二是强调国家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侵害;三是强调竞争力。我们认为,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一部分。国家安全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利益不受伤害。相应地,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在经济领域最为根本的利益不受伤害。简言之,国家经济安全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伤害。鉴于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为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稳健增长、充分就业、科技进步、持续发展。其中,经济主权独立、基础稳固、稳健增长又可进一步表述为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自卫力和竞争力;充分就业、科技进步、持续发展又可进一步表述为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经济危机,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或)损失过多的国民经济利益。相应地,国家经济安全的具体内容即可较为具体地表述为:一国经济在整体上主权独立、基础稳固、稳健增长、充分就业、科技进步、持续发展;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自卫力和竞争力;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经济危机,不至于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或)损失过多的国民经济利益。三、国家经济安全的特征国家经济安全有其相应的特征。这些特征主要来自于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1.国家性国家经济安全强调的是一国经济整体上的安全,而不是某一部分或某些领域的安全。经济安全可以分为战略资源(含能源、粮食、水资源等)安全、重要产业(本土制造业、流通业、服务业等)安全、金融安全、财政安全等。一国可能在某些方面是安全的,但却不一定有全局整体上的经济安全。在一个国家,代表国家利益的中央政府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体。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在根本利益上应该是一致的,但由于地方政府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的是地方利益,故在任何国家,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市场是有区别的,甚至是有矛盾的,导致地方政府不能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体。同样,由于企业利益和国家利益也可能是不一致的,故企业也不能作为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主体。2.根本性国家经济安全强调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伤害。所谓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包括一国的经济主权独立、国民经济体系的基础稳固、经济的稳健运行、居民的充分就业、社会的科技进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什么这些是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因为经济主权独立是一国经济自主决策与发展的前提;经济体系的基础稳固是一国经济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社会科技进步是当今一国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居民充分就业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经济稳健运行是规避大起大落的基石;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国经济未来生存与发展的基础。有了这些,才会有一国经济的当今和未来的发展。3.战略性经济安全强调一国经济在较长时期内的生存(存续)与发展,这本身就是一种战略理念。一国讲经济安全时,往往带有本国主观上的某种战略目标追求。不少国家都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国家的战略利益,将维护国家经济安全作为国家整体战略的一部分。例如,美国每年发布的国家安全战略中即将国家经济安全作为其一部分。一些国家甚至强调为了维护本国长期的经济安全,必要时可以牺牲短期的经济利益,来维护未来经济发展的稳定和可靠,以避免在较长时段内遭受更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国家经济安全既是一种战略理念,又是一种战略诉求。这就使得国家经济安全具有强烈的战略特征。4.基础性在国家综合安全体系中,国家经济安全是政治安全、国防安全、文化安全的基础。不难设想,在一个经济危机此起彼伏的国家,人民是很难拥护当时执政的政府的。此时,这个国家的政治安全就可能受到威胁,人民就可能要求调整政府组成,甚至会要求改变本国的政体、国体,政府的相关活动即难以处于法制、有序的状态,政府很难有效地代表国家参与国际事务,很难与其他国家平等交往。经济安全也是国防安全的基础。不难设想,一个经济极端糟糕的国家,政府多数很难投入足够的资源建设强大的国防。苏联解体之初,新成立的俄罗斯等国当时即是这种情况。经济安全还是文化安全的基础。不难设想,一个经济极端糟糕的国家,人民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生活得很不体面,此时一些人的道德、理念、意识、行为就可能背弃这个国家传统的规范和尺度。由此,这个国家的社会文化安全即可能遭到破坏。5.国别性国家经济安全的基本内涵因国家而有别。对于不同国家来说,国家经济安全具有不同的涵义和特征。美国讲的国家经济安全强调永远要当第一、当老大,否则就是经济不安全了。日本讲的国家经济安全强调的是确保本国的海外资源获取权利与运输通道畅通。俄罗斯讲的经济安全强调要恢复苏联时期的国际经济地位。朝鲜讲的经济安全强调本国作为独立经济体的永续存在。中国讲的经济安全更多地强调经济持续发展的利益。对于同一个国家,国家经济安全的内涵、意义和地位还会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变迁。这是因为,一国经济能否整体上基础稳固、健康运行、稳健增长、科技进步、持续发展,能否不致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损失过多的国民经济利益,这些问题与该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所实行的经济制度、所置身的国际环境等都是紧密相关的。不同国家之间恰恰在这些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别。甲国在某种状况下会认为本国的经济安全受到了威胁,乙国在同样的状况下则可能认为本国的经济还很安全。显然,不可能要求一个第三世界国家参照美国的标准认识和解决本国的经济安全问题。另外,对国家经济安全的关注如果再染上某些政治色彩,则对它的理解就会产生更大的差异。6.复杂性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具有复杂性,是个巨型复杂系统问题。一是总体上看,国家经济安全涉及战略资源、能源、产业、财政、金融等安全领域,这些领域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依存及影响的关系,这些领域整体上的安全,才构成一个国家的经济安全。二是每个领域安全与否,都是由众多因素决定的。以粮食安全为例,在全球化时代,一国的粮食供给能否安全,既受制于经济系统内部的因素,又受制于经济系统外部的因素。其中,经济系统内部的因素,又分为来自国内的影响因素(诸如生产、需求、储备),以及来自国际的影响因素(诸如国际经济关系、粮食进出口);经济系统外部的因素,又分为来自国内的影响因素(诸如国内气候、灌溉、政策等种植条件),以及来自国际的影响因素(诸如来自国外的政治性禁运或支持)。这些因素还可进一步细分。可见,影响一国粮食安全的因素是极为复杂的。其他安全领域也是如此。三是一国要维护本国的经济安全,需要综合运用经济的、政治的甚至军事的手段,需要政府及民间的共同努力。但政府和民间维护经济安全的种种努力,往往又会遇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干扰,甚至是阻击。因此,国家经济安全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7.强调危机管理在全球竞争时代,任何国家都很难确信本国经济不会陷入某种不安全的状态。由此,为防范和应对可能发生的经济不安全,危机管理即成为国家经济安全领域十分重要的问题。在国际上,无论是发生过经济危机的国家,还是没有发生过经济危机的国家,只要其政府是个负责任的政府,都会把危机管理作为维护本国经济安全的战略性任务,作为政府十分重要的经济管理职能。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香港金融监管局成功阻击“金融大鳄”的进攻,即是危机管理的典型例证。与国家经济安全相关的危机管理,一是为防范可能发生的经济危机,需要建立相关的危机预警机制;二是当经济危机发生时采取有效的行动,即需要提前制定相关危机应对预案,将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三是在危机过后,需要进行后危机管理,以消除已经发生的经济危机的后续影响,并为应对今后可能发生的新的危机做好准备。第二节世界各国对经济安全的关注

及其动因一、各国对于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关注“国家经济安全”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但“国家经济安全”一词并不是近几年才提出来的。国际上对“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国际上,早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美国就有学者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到了70年代,日本即有学者关注“日本的生存空间和经济安全问题”。80年代,美日学者、政府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兴趣不减,两国学者相继出版了一系列学术专著和研究报告,政府机构发表了一些专题报告。到了20世纪90年代,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引起越来越多的国际政界要人、战略专家的关注,并且,国家经济安全的概念被逐渐融入到国家政策之中。1993年美国即提出“把经济安全作为对外政策的主要目标”。1996年,俄罗斯也明确提出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基本构想”。印度、日本等也提出了本国的国家经济安全思路。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关于国家经济安全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展开。美国、法国、英国、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都有机构在政府高层直接领导下进行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研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联合国非洲经济委员会、OECD、美国LawrenceLivermore国家实验室、斯坦福研究院、兰德公司、Sarkey’s能源中心、加拿大社会发展院、德国柏林Thunen研究所、俄罗斯社科院经济研究所、韩国产业研究院、法国欧洲政治预测实验室及印度有关机构,都在有组织地研究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刘遵义、格鲁德曼等学者甚至曾预测到“东南亚将发生金融危机”。欧洲政治预测实验室曾在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之前发出预警,并预测到了2009年之后多个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和一些国家的银行业对金融安全问题的研究更是深入、具体,提出了相应的反危机战略和策略。一些跨国大公司也提出了“企业安全问题”(尽管这不属于国家经济安全层面的内容)。二、各国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动因客观地看,这么多国家和机构之所以如此关注国家经济安全问题,主要是基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体来说,是以下几个原因促使了他们对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1.为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安全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健康的经济运行与发展又是经济安全的实现条件和过程,寻求国家经济安全最终将实现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一个国家能否赢得并保持在国际上的适当地位,相当程度上取决于该国经济整体上的安全程度。如果一国的经济不安全,他也就不可能有理想的经济发展。2.应对国际环境和竞争方式的变化“冷战”结束以来,大国之间的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甚至以往依靠枪炮和“核威胁”都不能达到的经济、政治、军事目的,现在采取经济手段、兵不血刃就可以达到。以打开国外市场为例,以跨国公司直接投资为手段,发达国家即可轻而易举地进入对方国家市场,甚至使对方主动地“以身相许”,或以“资源或(和)市场换取技术或(和)资金”。由于经济手段相对于军事手段更加隐蔽,具有诱惑力,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就有了许多“合乎道德”、“天经地义”的方法,以达到他们的目的。但这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则正好相反,甚至会更加被动。3.一国内部因素对于经济安全的危害不可轻视一般来看,导致一国经济非安全的因素主要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本国经济制度和资源条件的“基础性缺陷”;二是一国产业结构、市场秩序等方面的“结构性缺陷”;三是在既定的“基础条件”和“结构条件”下,来自国内方方面面的“非正常干扰”;四是在竞争的国际环境下,一国基于自身利益对另一国经济利益的“过度侵犯”。以往,不少国家较多地关心的是他国对本国经济利益的侵害,而忽视了来自内部的“基础性缺陷”、“结构性缺陷”和“非正常干扰”对本国经济安全的负面影响。以东南亚和南美诸国的金融危机为例,许多专家认为,其主要原因不仅在于这些国家过于迷信西方的金融自由化观念,而且在深层次上是由于这些国家长期以来产业竞争力的下降;这些国家之所以发生金融危机,是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同时作用的后果。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内因对于国家经济安全的影响才是首位的。4.现实中,国家经济不安全甚或危机的事例屡见不鲜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有过“三年自然灾害”。伴随1973年的“阿以战争”和1979年的“伊朗革命”,发生了两次全球性的能源危机,使得工业化国家不得不面对“产业结构难题”;日本被迫关心自己的“生存空间和经济安全”。在拉丁美洲,有1982年开始的“债务危机”,其后果是长期而痛苦的经济衰退。90年代以后,日本想尽办法也无法摆脱经济泡沫的影响,但还是陷入长时间的衰退。1995年,墨西哥伴随金融危机的发生,进入了最痛苦的一年,实际GDP下降了7%,工业生产总值下降了15%,仅次于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衰退。“墨西哥金融危机”余波未平,1997年亚洲又发生了金融危机,更使不少人对经济危机谈虎色变。1998年,俄罗斯又遇到了麻烦,俄杜马甚至认为“俄罗斯经济到了崩溃的边缘”。21世纪初,阿根廷陷入严重的债务危机之中,危机爆发后短短半个月内,先后有四位总统登台亮相,而民众对政府的敌视则直接导致了流血事件,哄抢商店等骚乱事件频频发生,这个素有“世界粮仓和肉库”之称的国家在2002年甚至有一些儿童因营养不良而夭折。所有这些教训,皆使人们认识到必须关心本国的经济安全问题。5.一国经济的安全程度一直是国家政局稳定与否的重要因素经济不安全的国家总是难以摆脱政局的动荡不安。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经济基础不稳固的国家,其上层建筑自然也不可能高枕无忧。这也是一些执政当局关心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最本质原因。例如,俄罗斯的经济动荡就是其政局不定的根本原因,为此,他们出台了“国家经济安全战略”和“国家安全基本构想”,力求解决国家经济安全以至综合安全所面对的现实问题。正是由于一些国家过去曾经遇到过或现在正面临着经济不安全、甚至是危机的威胁,加上国际环境和国际竞争方式的变化产生了新的竞争压力,才迫使这些国家不得不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出发,相应制定国家经济安全战略来保证本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第三节国家安全观的转变一、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概念是由经济合作和发展组织(OECD)前首席经济学家奥斯特雷(SylviaOstry)1990年首次使用的。目前世界经济已经发展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程度,各国经济都在不同程度地走向开放、走向市场化,从而导致各国经济互相依赖的程度大大提高。尽管全球化是1990年才被明确提出的概念,但早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上就迈出了经济全球化的步伐。80年代之后这一进程日益加快。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伴随着数据交换的便捷性及计算机网络的国际化、公众化,使得经济全球化进程进入了新的阶段。当前经济全球化的特征,一是全球经济开始迈入知识、低碳的新时期;二是跨国直接投资的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三是金融全球化使资本得以在全球范围内有效配置;四是国际分工与贸易领域不断创新;五是各国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日益融合。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化的进程首先是由发达国家推动的,发展中国家在这个过程中基本处于被动位置。全球化正在形成新的国际分工格局,且在新的国际分工体系中,国家间的利益分配可能更加不平等。一是日益形成“脑袋国家”、“躯干国家”、“手脚国家”之间的劳动分工和利益配置,从事高端生产的国家正在获取越来越多的利益;二是在全球化下固然资源可以全球配置,但掌握天赋资源较多的国家越来越可以凭借天赋资源优势获取更多的利润。从而使得那些知识落后、天赋资源短缺的国家的发展越来越困难。由前述不难看到,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仅推进了经济生活的国际化,相应于经济的全球化,主权国家的利益观念、价值取向发生了迅速的变化。一是科学技术已成为发达国家竞争力的核心;二是“冷战”时期形成的霸权国家的军事重心逐渐被经济重心所替代;三是国家之间的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四是世界格局日益呈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曹建增.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和经济霸权的新构建.世界经济,1998(3)。由此,经济全球化引致了新的国际经济及政治关系的游戏规则。这些新的游戏规则已或多或少地体现在一些国家的安全战略之中。例如,即使美国这样的经济和军事超级大国,也不得不承认“全球化带来的全新的贸易、投资、信息、技术的流动将给国家安全提出新的挑战曹建增.冷战后世界格局的新变化和经济霸权的新构建.世界经济,1998(3)The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sofAmerica,2006

二、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利益一国强调国家安全,是为了保证本国最为根本的利益不受伤害和威胁。但国家安全概念中的国家利益又是随着时代变化的,因此,一国需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自己的国家安全理念、思想和战略。那么,究竟什么是“国家利益”呢?美国新现实主义学者吉尔平认为:国家利益是由“国家目标”确定的,而“其目标和利益是从构成社会和政治精英的几个联盟之间的权力和交易中产生的”;从根本上看,国家的目标有三个,一是领土征服(扩张);二是控制和影响国际体系(政治权力);三是对世界经济的控制(经济权力)。他还指出,“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率成为获得财富和权力的最有效手段,在现代社会,组织和管理世界经济即成为国家的重要目标[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美]罗伯特·吉尔平.世界政治中的战争与变革.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125、215在美国政府2002年度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中,可发现美国政府对“国家利益”之概念的新的界定。美国人关于国与国的界限的视野远不如东方人那么明显,故其安全政策多是立足于世界范围,是一种全球视野。制定地缘战略时,美国人关注如何控制海洋及海上关键岛屿;制定国家经济及政治战略,美国人关注如何控制世界市场及能源资源的关键产地;为解决美国国内问题,美国人更多地喜欢从解决国际问题入手张文本.中国国家安全哲学.战略与管理,2000(1)。换言之,美国的国家利益就是实现全面的“霸权”,其国家利益观具有“侵略性张文本.中国国家安全哲学.战略与管理,2000(1)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学者关于国家利益的研究更是经历了从“泛义的国家利益”研究发展到“强调国家核心利益”的过程。1992年,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尼克松和平与自由研究中心和兰德公司发起并成立“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民间机构),专门研究“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家利益。1996年,该委员会完成了题为《美国的国家利益》的研究报告。当时任美国全国情报委员会(官方机构)主席的哈佛大学教授理查德·库珀称此报告是“20世纪最重要的一份研究报告”。对美国的国家利益进行多层次分析和概念界定后,“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对美国在四个层面上的国家利益进行了归纳:第一层次是美国的根本利益,包括防止、制止和减少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对美国的威胁;防止在欧亚地区出现敌对的霸权势力;防止在美国周边或所控制海域内出现敌对大国;防止贸易、金融、能源和环境等全球体系出现灾难性的解体。第二层次是美国极端重要的利益,包括防止、制止和减少在任何地区威胁使用核武器和生化武器;防止核武器和生化武器以及运载系统的地区扩散;鼓励有关国家接受国际法制和机制,推动各种争端的和平解决。第三层次是美国的重要利益,包括反对在国外出现大规模“侵犯人权”的行为;在对美国具有战略价值的国家和地区鼓励多元主义、自由主义和民主化,其前提是避免内乱;以较低的代价防止和结束在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缘地区发生的各类冲突。第四层次是美国的次要利益,包括平衡双边贸易赤字;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扩展民主进程;维护领土完整和别国特殊的政宪制度。相应地,“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提出,为维护美国不同层次的国家利益,应采取不同的对策。一是对所谓美国的根本利益,无论是“孤军奋战”,还是“孤立无援”,都将全力捍卫之;二是对所谓极端重要的利益,只是在其后,哈佛大学教授塞缪尔·亨廷顿和约瑟夫·奈于1997年和1999年先后发表文章,对国家利益问题进行了新探索。塞缪尔·亨廷顿在《美国国家利益的消衰》里提出:国家利益源于国家认同。“认同”包括文化和信仰两个组成部分。其中“文化”指“价值”;“信仰”指“普遍的意会和原则”,如所谓自由、平等、民主、宪政、有限政府和私人企业等。“信仰是文化的产物”,但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国家利益包括“安全及物质利益、道义及伦理利益”两方面,它既需要权力政治,也需要道义伦理。现在更需要的不是寻求权力去实现美国的目的,而是应先确定美国的目的,然后决定如何使用权力。约瑟夫·奈在《新的国家利益观》中首先指出,1996年美国国家利益委员会发表的《美国国家利益》研究报告可作为一个基础。战略利益、地缘政治利益、经济利益、人道主义利益、民主利益等都应是讨论美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内容和依据”(注意:不同于基本利益、极端重要利益、重要利益、次要利益的划分)。他认为,冷战后,权力的概念及内涵扩大了,软权力的凸显给权力和利益问题研究带来了“变革性影响”。价值成为权力的重要源泉,民主成为国家利益的重要组成部分。约瑟夫·奈在《新的国家利益观》中还指出,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威胁可分为三类:A类——威胁美国生存的,如苏联在“冷战”时期对美国安全的威胁;B类——不威胁美国国家生存,但对美国国家利益有直接损害,如伊拉克和朝鲜;C类——间接影响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如科索沃、索马里等。本质地看,塞缪尔·亨廷顿和约瑟夫·奈对“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国家利益所作的分析,基本上还是从保持美国的世界领导地位、维护美国的国家根本利益出发的,他们提出的主张仍摆脱不了“世界问题美国化(主要审视对美国的利弊得失)、美国利益全球化”的思维模式,本质上是建立在“西方文化、认同和价值观”基础上的国家利益观。霸权主义的国家利益观必然使美国采取称霸全球的安全政策。究其客观成因,一是近200年来西方国家相互斗争的结果,美国不仅在多次至关重要的斗争中取得了胜利,同时也积蓄并发展了自己的力量,具备了称霸全球的实力和经验;二是这种“称霸意识”还有着深刻的西方文化根源,在一些西方国家的“文明史”中,似乎侵略别国领土、干涉别国内政,都不是可耻的,甚至被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解救别国于水火的“英雄或正义”之举;三是经济原因,也是最为根本的因素。大约100年前,英国学者马汉曾对这种霸权现象做出过一些解释:“令人感兴趣的、有意义的是我们把目光转向外部,而不仅仅投向内部,以谋求国家的福利。确认远方市场及其与我们巨大的生产能力之间关系的重要性,合乎逻辑地意味着对于将产品和市场联系起来的环节的承认,生产、市场和运输三者共同组成了给英国带来财富和光荣的海上权力的链条。另外这三个环节中的两个——航运和市场——都存在于我们的疆界之外马汉.海权论.北京:言实出版社,1997:297~298”。从中不难看到,一些西方国家在界定“国家利益”和制定国家安全战略时,毫无隐讳地将其“利益”延伸到了全球性的“马汉.海权论.北京:言实出版社,1997:297~298正如全球化在根本上首先是由发达国家倡导的一样,其他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在界定其“国家利益”时也难免陷入被动的局面。世界上不少国家对于“国家利益”的界定以及据此制定的国家安全战略,即成为在全球化趋势下与发达国家博弈的结果。例如,俄罗斯自然科学院维·康·先恰戈夫院士将本国的经济安全界定为:在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保持(俄罗斯)国家经济发展的独立性,所有经济部门稳定运行,俄罗斯公民具有体面的生活水平,社会经济稳定,国家完整,俄罗斯联邦境内各民族文化具有自己的独特性。相应地,将经济领域的国家利益分为生产、投资与科研、对外经济活动、金融与货币流通等领域。其中,对国家经济发展“独立性”的强调正是基于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在发达国家影响下长期萎靡不振的考虑和反思。三、由传统安全观到综合安全观国家安全即保证一国最为根本的利益不受伤害和威胁。“国家安全观”至少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首先,它是一种价值观,是一种关于国家安全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建立在识别国家利益的基础上的。国家利益取决于国家的目标,这个目标主要是由社会的目标和政党的目标组成的,同时又与一国的文化传统、历史沿袭息息相关,还受到全球价值观的影响。其次,“国家安全观”也具有政策涵义,即国家安全最终必须通过国家的安全政策来保证并实现。关于国家安全的基本思想有传统安全观与综合安全观之分。简言之,“冷战”及前时期的国家安全观为传统安全观;“冷战”结束之后的国家安全观为非传统安全观,即国家综合安全观。传统安全观是指自有国家以来到“冷战”结束这样一个时期内的各种国家安全思想。传统国家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即为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威胁国家安全的因素源于外部;军事是维护国家安全的最重要的手段;国家安全系数和国家实力成正比。非传统国家安全观即综合安全观认为,国家安全涉及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国防安全、社会安全、经济安全、生态安全、科技安全、文化安全和信息安全等领域;一国安全的威胁不仅来自外部,也来自内部;军事不再是影响和决定国家安全的唯一因素,经济、政治、文化等都是维护国家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军事、人口、资源等硬实力因素是影响和决定国家安全的主导因素。“二战”后的近半个世纪里,人们一直习惯于把国家安全的概念界定为主权安全、政治安全和军事安全。“冷战”结束后,随着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广泛和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市场竞争、科技竞争、文化渗透、信息传递等对于国家安全日益重要,于是,对于国家安全基本内涵的认识由传统安全观转向综合安全观。正如中国国际战略学会会长熊光楷上将2009年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国家综合安全观中,主权安全主要指维护国家统一,防止国家分裂,维护一国政府对内的最高决策权、管辖权,对外的独立自主权,以及领土、领空、领海不受侵犯的权利;国防安全主要指防止国家间冲突和战争、防止核武器的扩散,防止他国武力入侵和军事封锁,以及防止国内暴乱。在综合安全观中,经济安全被置于日益突出的位置。文化安全主要是指一国精神财富的安全,包括一国的民族信仰、文化传统、道德精神、文化遗产、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内容。为维护国家的综合安全,通常需要综合采用多种手段。相对而言,维护一国的主权安全、政治和国防安全比维护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较为容易一些。这一是因为对主权、政治和国防安全的威胁来得比较直接、显而易见,较易采取相关战略、政策与措施;而对经济安全和文化安全的威胁则来得比较隐蔽,不易及时发现,也就较难采取相关战略、政策与措施。二是因为经济及文化领域中的不稳定及不确定因素比主权、国防、政治领域的不稳定及不确定因素多得多,相应地,相关战略、政策、措施的实施效果也就很难预期和把握。第四节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领域与

研究目的一、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领域国家经济安全是国家综合安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国家经济安全的特征也来自于国家安全的特征。国家经济安全是由众多子领域的安全构成的,主要涉及战略资源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国有经济安全、金融安全、财政安全等,这些子领域在国家经济安全的层面形成经济意义上的综合安全。需要注意的是,国有经济在中国具有特殊的地位,一是国有企业掌控的资产是全民资产;二是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三是国有经济是中国特色国体、政体的基础。因此,国有经济安全是我国国家经济安全一个特有的领域(即便其他国家也有国有经济),必须给予特别关注。与此同时,科技发展、信息安全、生态安全、人口与就业、国际经济关系等相关领域也会影响国家整体的经济安全。国家经济安全是一个整体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子领域的安全问题只是国家整体经济安全在该领域的体现。整体经济安全与各子领域安全在哲学意义上是典型的总体和局部的关系。一方面,总体是由局部组成的,局部内容构成了总体的内容;另一方面,任一子领域的安全只是局部的安全,一国可能在局部是安全的,但却不一定有全局整体上的经济安全,局部安全不能代表国家整体经济安全,总体安全是局部安全的综合表现。国家经济安全各领域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联系机制。一个领域的安全态势往往会影响另一个领域的安全态势。例如,实体经济部门一旦处于危机状态,虚拟经济部门即很难独善其身;反之亦然。在某些情况下甚至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极端情况下,一个局部的经济安全问题恶化到极点时,即可能转化为整体安全问题。在中国,五类领域安全问题极易转化为全局性经济安全问题。一是粮食安全问题。我国是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吃饭和就业问题极易转化为全局性经济安全问题。20世纪60年代初的粮食短缺问题,就曾经导致了国民经济整体上的衰退。二是金融安全问题。金融是市场经济的血液系统,金融危机会殃及整个国民经济。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2008年的美国金融危机皆证明了这一点。我国已转为市场经济体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有赖于高效的金融体系,同时我们的金融监管体系又存在诸多缺陷,金融领域稍有大的问题,即可能伤害整个国民经济。三是国际经济关系问题。我国正在融入全球经济,尽管我们有着全球最大的国家市场,但我国的社会主义特色和在全球经济中份额的增大,又成为一些国家(包括发达国家和部分发展中国家)阻击中国经济的动因。一些国际经济关系问题处理稍不妥当,就可能恶化我国经济健康运行或可持续发展的国际环境。四是国有经济安全问题。国有经济掌控的资产是全民资产,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