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第2课时九 一八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练习 人教_第1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第2课时九 一八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练习 人教_第2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第2课时九 一八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练习 人教_第3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第2课时九 一八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练习 人教_第4页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 第10单元 第2课时九 一八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练习 人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课时九·一八事变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一、选择题1.右图为九一八事变后,东北军某旅旅长王以哲为全旅官兵写下的旅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东北军爱国将士准备坚决抗击日本侵略 B.东北军开始举起抗日反蒋大旗 C.王以哲率领全旅官兵加入抗日联军 D.国共两党正准备合作抗日 答案:C2.口号通常是某种政治思想主张的高度概括。符合这些口号提出的时间顺序的选项是() ①“扶清灭洋”②“师夷长技以制夷”③“攘外必先安内”④“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A.①②④③ B.①②③④ 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 答案:D3.1936年2月24日的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刊登了当时解决远东危机的四大关键“元首”的照片:日本天皇、满洲溥仪、斯大林和蒋介石。下列关于当时时局说法错误的是() A.日本制造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危险 B.《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助长了日本侵略的嚣张气焰 C.在日本扶植下溥仪第三次称帝,东北变成了殖民地和侵华基地 D.蒋介石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不利于解决民族危机 解析:B项错。该条约是1939年签订的。 答案:B4.“张学良虽痛感‘国难、家仇集一身’,但不得不表示‘现在我们即已听命于中央,所有军事、外交均系全国整个的问题,我们只应速报中央,听候指示’,‘一切听从中央办理’”。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所导致的直接结果是() A.日本迅速侵占东北地区 B.张学良很快失去了军权 C.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 D.蒋介石“围剿”工农红军 答案:A5.(·改编)蒋介石在1933年说:“我们要以专心一致剿匪,……无论外面怎样批评谤毁,我们总是以先清内匪为惟一要务,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本末倒置,先后倒置。”他的意图是() A.抗日是早晚的事情 B.肃清国内各派军阀势力 C.建立国民党一党独裁 D.对日妥协,对内“围剿”红军 答案:D6.(·改编)下列对瓦窑堡会议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在新的形势下,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 B.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C.推动了抗日救亡运动的发展 D.毛泽东在会上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解析: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再认和理解能力。瓦窑堡会议结束后在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并不是会议期间,其他三项均不符合史实,故正确答案为D。 答案:D7.1936年9月1日,中共中央向全党发出指示,明确指出:在新的形势下,党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我党采取这一政策的依据不包括() A.共产国际七大的指导 B.日本与国民政府矛盾的加深 C.国民政府放弃“攘外必先安内”政策 D.国民党内部分化的加剧 解析:考查学生对历史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中共方针的调整受国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国民政府此时仍坚持“围剿”红军的政策,故C项不是采取这一政策的依据。 答案:C8.(·模拟精选)中共瓦窑堡会议指出:“我们的任务,是在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不使一个爱国的中国人不参加到反日的战线上去。”这说明() A.反对民族敌人和阶级敌人并不矛盾 B.反抗日本侵略是中国民主革命最迫切的任务 C.团结一切抗日力量是中国共产党当时最迫切的任务 D.依靠工农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的方针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要求依据材料来回答。材料并未涉及阶级敌人、民主革命的任务及民主革命的方针,它只是针对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 答案:C9.(·基础精典)下列活动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 ①东北义勇军的抗日斗争②上海十九路军的抗日斗争 ③东北抗日游击队的斗争④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领导的抗日斗争⑤“一二·九”运动⑥西安事变 A.①②③④⑤⑥ B.①③④⑤ C.②③⑤⑥ D.③⑤ 解析:本题为组合选择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熟悉史实,否则无法解答,在上述6个选项中,只有③⑤两个选项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 答案:D10.(·北京市宣武城区高三期末质量检测)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共产党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因为() A.能够依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及时调整斗争策略 B.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解决了重大问题,政治上走向成熟 C.提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 D.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答案:A11.(天津联考)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妥协退让,以牺牲民族利益为代价换取其反动政权的苟且偷安;而中共中央号召人民抗日救国,以挽救民族危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取决于() A.两党力量大小不同 B.两党矛盾尖锐 C.中国国民党同日本关系不大 D.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 解析:国共两党对日本侵华的态度,不是取决于各自势力的大小、双方的相互关系及与日本的关系,而是其各自代表的利益。 答案:D12.(·试题调研)右图是张明海同学在西安拍摄的“西安事变旧址”照片。他在这张照片下面写了一句评价的话,下列哪句最合适() A.西安事变是中国地下工作者配合抗日战争发动的事变 B.西安事变是国民党内部爱国势力为争取合作抗日而发动的事变 C.西安事变是国民党内部因争权夺利、相互倾轧的叛乱 D.西安事变是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投诚起义 解析:本题考查西安事变发生的主要因素,民族矛盾是根本原因,张学良、杨虎城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主要原因,目的是争取两党合作共同抗日。 答案:B二、非选择题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按:在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全国抗日浪潮不断高涨的形势下,1936年7月13日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二中全会上曾表示要“御侮救亡”。对此,沈钧儒等发表如下声明: 蒋先生处全国最高地位,应该赶快作抗日救亡的真正准备。真正的准备抗日,绝不是所谓“先安内后攘外”,而是联合各党各派,开展民主运动以共纾国难。——摘自沈钧儒等《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1936年7月15日) 材料二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在日本帝国主义继续进攻,全国民族革命运动继续发展的条件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摘自《中共中央关于逼蒋抗日问题的指示》(1936年9月1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含按语)和材料二,说明中国共产党在1936年9月认为“抗日反蒋”的口号已经“不适当”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采取“逼蒋抗日”的方针。 (3)从1936年7月13日到卢沟桥事变前,蒋介石又有哪些不利于抗日的行为? (4)中国共产党贯彻“逼蒋抗日”方针取得了什么成果? (5)根据当时对蒋策略的调整,指出中国共产党制定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其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什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信息及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考查的核心知识点是:1936年前后中共对国民党政策变化的原因及影响。解答第(1)、(2)问时,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获取有效信息概括说明问题。解答第(3)、(4)问时,要灵活地再认、再现教材中的有关知识说明问题。解答第(5)问时,要在前面答题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分析说明。 答案:(1)因为蒋介石作出“御侮救亡”的表示,中国共产党又认为在当时情况下“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分有参加抗日的可能”。 (2)蒋介石虽有抗日的表示,但他仍坚持“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镇压抗日力量,没有“真正的准备抗日”。 (3)到西安督战,进攻红军。 (4)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迫使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条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5)依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思想路线核心:实事求是。14.下面三幅图反映了20世纪前期的三次民主运动,结合相关知识完成问题。 (1)三幅图分别反映了哪三次民主运动? (2)图三的民主运动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有何历史意义? (3)指出青年学生在三次民主运动中所起的共同作用及其体现的值得我们学习的革命精神。 解析:本题以青年学生参加的民主运动为切入点,考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及青年学生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情况下体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使命感,设计巧妙。从图中的标语这一有效信息可判断三次民主运动分别是什么;图三所示民主运动的背景和意义可依据教材归纳;第(3)问从图中青年学生的游行示威可总结出其精神的内涵和实质。 答案:(1)图一是1919年的五四运动;图二是1925年的五卅运动;图三是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 (2)1935年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中华民族面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