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外科学 疮疡及乳房疾病 教案_第1页
中医外科学 疮疡及乳房疾病 教案_第2页
中医外科学 疮疡及乳房疾病 教案_第3页
中医外科学 疮疡及乳房疾病 教案_第4页
中医外科学 疮疡及乳房疾病 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首页

第1次课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年级专业、层次

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学时3

第六章疮疡

授课题目(章、节)疮疡概述、第一节将、第二节疔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中医外科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范教材,陆德铭主编)2003:10

2、中医外科学(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金之刚周异群主编)1994:1

3、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疮疡疾病的基本概念及临床表现、转化过程及治疗。

2、了解痒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3、掌握颜面疔疮、手足疔疮及红丝疔辨证施治及外治;了解疫疔及烂疔的特点和预防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疮疡概述:0.5学时

拜:0.5学时

疔:颜面疔疮0.5学时、手足疔疮0.5学时、红丝疔及疫疔0.5学时、烂疔0.5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疮疡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上的规律;2、舟病的分类及不同的辩证治疗方法;

3、疔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上的规律;4、疔病的分类及不同的辩证治疗方法。

难点:

疮疡的基本概念:疮疡与痈疽的关系,病因以热毒、火毒为主。疔病的辩证施治

注:1、“教案首页”二号宋体,居中。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页码居中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本内容

分配

第一节概论课堂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将

各种疾病的临床病征及特点

疮疡的概念表现出来,以求直观,清晰。

是各种致病因素侵袭人体后引起的体表化脓性疾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急性慢性疮疡概述:0.5学时

阴证阳证疗:0.5学时

广义狭义疔:颜面疔疮0.5学时、

痈疽手足疔疮0.5学时、红丝

致病因素疔及疫疔0.5学时、烂疔

外感:六淫邪毒、特殊之毒、外来伤害0,5学时

内伤:情志内伤,饮食不节、劳伤虚损

(一)外邪引发,病因多为火毒、热毒

(二)内伤引起,大多因虚致病

(三)为什么说“痈疽皆为火毒生”?

1、大多数疮疡都具有红肿热痛的炎热毒为患的临床症

状。

2、风寒暑湿等引起的疮疡,蕊久化热,中期也会出

现红热现象。

3、内伤情志,气郁化火也可产生热毒,外发而生疮

疡。

4、饮食肥甘厚腻,湿热火毒内生,常可发生疮疡.

5、肝肾亏损、阴血不足,若感染外邪化成热毒时,

因阴虚不能制阳,则火毒更炽。

6、腐溃流脓,必由火热熬炼血肉,才能肉腐成脓。

发病机理

•经络阻隔,营卫不和,气血凝滞

•热胜肉腐成脓

•脏腑功能失调

辨证

•1、辨局部症状

•2、辨全身症状

•3、辨疮疡的转化过程

•4、辨特殊体征

•5、辨损骨透膜

治疗

(-)内治法:消、托、补

消法:应用于疮疡初起尚未成脓时,目的是使蕴结的邪毒

消散。

托法:用于中期脓成不溃或脓出不畅阶段,使之托毒外出,

毒随脓泄。

补法:用于疮疡后期,恢复正气,促其新生。

支持疗法

(二)外治法

•1、初期一一箍毒消肿

草药:蒲公英、紫花地丁、马齿览、野菊花等

箍围药:阳证:金黄散、玉露散

阴证:回阳玉龙散

半阴半阳:冲和散

油膏:阳证金黄膏、玉露膏

阴证回阳玉龙膏

膏药:阳证太乙膏、千捶膏

阴证阳和解凝膏

掺药:阳证阳毒内消散、红灵丹

阴证黑退消、桂麝散、丁桂散

・2、中期一一透脓祛腐法

•3、后期一一提脓祛腐与生肌收口

•洗涤、提脓祛腐、腐蚀、生肌收口、垫棉法

•4、固定与局部休息

第二节疳

概述

痢是疡科的小恙。

火疳

暑将

用从形态上分为两种:

有头将:多发生在皮肤毛囊部位,开始即见脓头。

无头将:发生在皮肤较厚或汗毛阻塞部位,开始无头。

相当于西医所称的毛囊及皮脂腺或汗腺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病因病机

•1、内郁湿火,外感风邪,蕴阻肌肤

•2、暑湿热邪蕴于肌肤,搔抓染毒

•3、体质虚弱或阴虚内热,复染毒邪

临床表现

•有头疳•.红色结节,高突烦热,中央有一黄白色脓

头,根浅局限,范围在3cm左右,脓出即愈。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青壮年多见。全身各处均可

发生,而以头面、四肢多患。一般为单发,也有同

时起数个乃至几十个者。初起皮肤上起・粟粒大白

色疱疹,绕以红晕,微痒微痛。二II后逐渐红肿烦

热疼痛。小者寸余,大者二三寸,一般顶高根束,

清热解毒

五味消毒饮

2、暑热浸淫

清暑化湿解毒

清暑汤

3、体虚毒恋

养阴清热解毒

健脾和胃,清化湿热防风通圣散

外治法:

见教材

预防调摄

•1、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

•2、清淡饮食

•3、避免失治、误治

第三节疔

概述

1、定义:疔是指发病迅速而且危险性较大的急性感

染性疾病。

此证随处可生,多发于颜面及手足等处。颜面疔疮

易于发生走黄危及生命,手足疔疮易损筋伤骨,影响

功能。总的来说,包括颜面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

感染及部分特殊性感染,发病迅速,危险性较大。

2、《素问・生气通天论》:“高梁之变,足生大丁”,“丁”

与“疔,,同,是“疔”字的最早记载。代表着体表的一切疮

疡,并非完全指现代的疔疮。

《外科正宗》:’‘夫疔疮者,乃外科迅速之病也。有

朝发夕死,随发随死…”。

《外科启玄》:“疔也,若不急早治之,恐其毒气归

心,千金莫救。”

民间有“走马看疔疮”之说。均强调了疔疮病变迅速

发展的严重性。

疔的范围很广,现在中医外科临床一般根据疔疮发病部位

和性质的不同,分颜面疔、手足疔、红丝疔、烂疔、疫疔

等五种。它实际包括了现代医学中将、痈、急性淋巴管

炎、坏疽的一部分、皮肤炭疽等。

颜面部疔疮

1、本病多发于额前、额、颊、鼻、口唇等部位,其特

征是疮形如粟,坚硬根深,状如钉「之状。

它包括现代医学所称的颜面部的将和痈以及蜂窝组织

炎,是一种急性化脓性疾病

•2、面部有丰富的淋巴管和血管网,随意挤压和挑

刺可使细菌或脓栓进入血液,造成颅内感染。

•如唇和鼻周围的疳,感染可经眼内角的内眦静

脉、眼静脉和翼静脉从进入颅内海绵窦引起海绵窦

血栓形成或经颅血静脉传入脑膜静脉引起脑膜炎。

病人可出现突然延及眼部的进行性肿胀和硬结、头

痛、眼角压痛、寒战、高热等

•中医认为是本病治疗失时或不当易引起毒邪走

散一走黄。

病因病机

1、感受火热,毒蕴肌肤(外感)

常因昆虫啖伤,抓破染毒,剃拔胡须,感受火热毒邪,

经络阻隔,气血凝滞。

2、脏腑蕴热,火毒结聚(内伤)

七情内伤化火郁热内生

恣食醉酒肥甘蕴蒸肌肤

3、传变:

未及时治疗

「妄加挤压

处理不当J不慎碰伤

I过早切开

助火长毒,导致正不胜邪,毒邪散入营血(走黄)

内传脏腑内痈

流窜肌肉经络流注转移性脓肿

流窜附着于骨骼附骨疽

临床表现

本病病程一般在10—14天。依据病程变化,临床可分

为三期(顺证):

1、初期

颜面部出现一粟粒状疮头,或痒或麻,以后渐渐红肿

热痛,范围不大(3-6cm),但顶突、根深、坚硬。轻者无

全身不适,重者可伴恶寒发热.

•2、中期

约5—7天间,肿势逐渐增大,四周浸润明显,疼痛加

剧,脓头出现,可伴有发热口渴、便秘尿赤,苔黄腻,脉

滑数。

3、后期

约7—10|:|,顶高软溃脓,(脓栓)疔根随脓外出,随

即肿消痛止而愈。全身症状一般随局部症状减轻而消失。

•4、走黄

局部症状:疮顶陷黑无脓,四周皮肤暗红,肿势扩散;

全身症状:寒战高热、烦躁神昏、肋痛气急、恶心呕

吐、皮肤瘀斑;舌苔黄糙,脉洪数等。

辅助检查:血象

5、流注、内痈、附骨疽等血行性感染。

鉴别诊断

1、舟

虽然也好发于颜面,但红肿范围较小,无明显根脚,

-一般无全身症状。

2、有头疽

初起也是粟粒样脓头,但逐渐形成多头和蜂窝状;红

肿范围往往超过9cm;多发于项背部肌肉丰厚处;发展较

慢,病程较长。常见于老年或伴有消渴者。发生变证称为“内

陷”。

辨证施治

内治法

•1、感受火毒,毒蕴肌肤(早期或轻症)

疮头如粟,或痒或痛,红肿顶突,根深坚硬。或伴恶

寒发热。舌质或边尖红,苔薄黄,脉数。

治则: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

•2、脏腑蕴毒,火毒结聚(中后期或重症)

疔肿增大,四周浸润明显,疼痛加剧,脓头出现,伴

有发热口渴,便秘浸赤,苔黄腻,脉实数等。

治则:泻火解毒

方药:黄连解毒汤加减

外治法

•初期:箍毒消肿玉露散或干捶膏敷贴。

•中期:提脓祛腐切开九一丹、八二丹合

金黄膏、玉露膏或千捶膏贴;或加药线引流。

•后期:生肌收口生肌散合太乙膏或红油膏

贴。

其它治疗

1、西医治疗

2、可配合牛黄解毒丸、穿心莲片、三黄片等口服。

预防调护

1、忌辛辣厚腻腥发之物,保持情绪平和舒畅。

2、忌内服发散药、忌灸法、忌早期切开、针刺、挤脓或

碰伤。

手足部疔疮

概述

•1、发生在手足部的急性化脓性疾患。手部多于

足部。失治误治易损筋伤骨。

•2、手足疔疮的名称较多:

蛇头疔、蛇腹疔、蛇眼疔、沿爪疔、手丫疔、蛀节疔、

托盘疔、足底疔等。

病因病机

1>外伤:

针、刺扎伤

昆虫咬伤毒邪内侵

嵌甲血凝火结两邪相搏

修甲气血凝滞

脏腑蕴热,湿火蓄积(内因)

2、肉腐成脓,蚀筋伤骨功能障碍

热毒内传,疔毒走黄脓毒败血症

沿爪疔

本病是指甲沟一侧的周围组织化脓性感染,严重的能

引起指甲溃空及指甲脱落。

生于甲根两旁蛇眼疔、代指

现代医学:甲沟炎

病因同前。有的反复发作,多因嵌甲引起。

甲沟炎指甲周围炎甲下脓肿、指甲溃空或

脱落、禽肉突出。

,治疗

,1、一般不需内治

•2、外治

初起:宜消肿止痛,用金黄膏或蒲公英捣烂外敷。

脓成:宜切开排脓。沿甲旁切开,如甲下积脓,需拔

除部分或整个指(趾)甲;外用九一丹、红油膏。

溃后:生肌收口

蛇头疔

•1、本病是手指末节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相当于西

医的脓性指头炎。

•2、手指末节是一个由脂肪和坚韧的纤维组织所组

成的密封结构,手指生疔肿胀时,指内压力随炎症

肿胀而增加,可压迫血管使末节指骨缺血而引起坏

死,所以容易形成指骨骨髓炎而损伤骨骼(损骨一

一合并附骨疽)。

•3、病因病机

同沿爪疔。但中医认为其火毒郁结更甚,较难外泄,

故易入里损骨。

临床表现

•1、初期

或痒或麻,烦热疼痛,有的红肿明显,有的红肿并不

明显。

2、中期

肿势逐渐增大,疼痛剧烈,呈搏动性,可引起同侧肘

部或腋部淋巴结肿大疼痛。严重者可伴有畏寒、发热、食

欲减退等。

约1—2周化脓。

•3、后期:一般脓出黄稠,逐渐肿退痛止,趋向痊

愈。

•4、损骨:若溃脓迟缓,在10—14天穿溃,且溃后

脓水臭秽,经久不尽,余肿不消,多是损骨的征象。

X线可证实。

治疗

内治:同颜面部疔疮。

外治:1、早期:玉露膏或金黄膏外敷。或鲜猪苦胆一-枚套

入患指,qdo

2、中期:宜切开排脓减压。切口不可作在指掌面正中,

以后术后疤痕影响手指的活动和触觉;应在指掌侧面作一

纵行切口,应贯穿指端直至对侧;可用药线蘸八二丹或九

一丹插入,外敷金黄膏。

•3、后期: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

•4、合并骨髓炎:黄柏溶液浸泡;清除死骨。

蛇腹疔及托盘疔

•1、是指发生在指腹部及手掌部的急性化脓性炎症。

蛇腹疔(蛇肚疔)

•2、多见于外伤感染。具有损筋的特点,可影响手

的伸曲功能。

•3、相当于现代医学所称的化脓性腱鞘炎和掌中间

隙感染。

病因病机

•外伤染毒

手厥阴心包经络阻隔

•脏腑火毒火毒炽盛气血凝滞

手少阴心经

临床表现

•蛇腹疔:患指整个红肿,疼痛逐渐加重,皮肤极度

紧张、发亮;肿胀成圆柱状,患指呈轻度屈曲,不

能伸展,任何伸指动作都会引起剧烈的疼痛。

一般7—10天成脓,不易出现波动感及自行破溃;脓

出黄稠,出脓后症状减轻,两周左右可愈合。损筋后愈合

延迟,功能受损。

•托盘疔:初起先见红点如粟,继而坚硬起泡,随后

变为黑色。肿胀可失去正常的掌部凹陷甚或稍突

出,肿势还可延及手臂,疼痛剧烈,约2周成脓。

出脓不易,可损伤筋骨或并发走黄。

二者初起常伴有全身症状,局部淋巴结肿大。

二者因不易溃破,注意辨成脓,以作到及早切开。

鉴别诊断

•类丹毒:见下图

•猪丹毒杆菌,感染性皮肤病,屠宰业、水产业及食

品加工'业的工作者,主炊的主妇发病率高。

•要点:1、发病前外伤史,接触肉、鱼类。2、损害

多局限,好发于手指。3、皮损初为红斑,以后扩

大,边界清楚暗红斑块,水肿性,不化脓,不破溃,

4、局部症状轻,痒疼感,-一般无全身症状。5、病

程有自限性,3周左右可痊愈。

治疗

,内治:同颜面疔疮。

•外治:1、初起: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

2、脓成:宜切开排脓。患在指腹部的切口应作在

手指的侧面,不超过上下关节;患在手掌部的应依掌横纹

作切口。注意不要误切手背。

3、后期:应保持引流通畅,手背向下。可用生肌

散或白玉膏。早期功能锻炼。

注意事项

•1,因手部的结构复杂、特殊,有丰富的血管、N、

肌腱,一旦感染易造成局部组织坏死或粘连,出现

功能障碍。

•2、固定抬高患肢,减轻症状,控制感染,促进创

面愈合•可配合局部理疗、热敷。

•3、全身药物治疗、局部药物治疗。中西医结合。

•4、手术治疗:早、麻醉、探查脓腔彻底(防止间

隔及哑铃状脓腔)、引流通畅(扩大切口,切除边

缘)、敷料填充(到位、促愈)。

•5、功能锻炼。

足底疔

•1、足部疔疮相对手部疔疮发病率较低,但亦不属

少见,多伴有外伤史。

糖尿病坏疽(性质、部位)

相当于西医足底皮下脓肿。

2、中医辨证为湿热下注,毒邪蕴结

火毒挟湿

临床表现

初起足底疼痛,压痛,不能着地,可触及较硬肿块;数II

后(3—7天)内局部化脓,可出现跳痛,痛势较剧,由于

足底部皮肤坚厚,故成脓不易外透,往往修去老皮后,可

见到脓头;炎症浸润明显,严重者肿势延及足背甚至小腿;

可引起腹股沟、淋巳结肿大、疼痛;有时可引起红丝疔;

有损筋伤骨可能。

治疗

内治:清热解毒利湿

五神汤+革解渗湿汤

(赤)茯苓、二花、牛膝、车前、紫花地丁、草薜、蔗米、

黄柏、丹皮、泽泻、滑石、通草

外治:同托盘疔

调护:避免过多行走,注意抬高下肢休息

红丝疔

•I、本病多发生于四肢,因有红丝一条,迅速向上

走窜,故名红丝疔。

急性淋巴管炎

2、外因:手部疔疮

足癣糜烂感染邪毒

皮肤破损毒流经脉

内因:火毒凝聚

临床表现

•1、好发于前臂及小腿的内侧。

•2、原发病灶、红丝、淋巴结肿痛,全身症状。

•3、结块、条索状肿胀和压痛、化脓,高热神昏、

胸痛咳血(走黄)。

治疗

,参考教材

疫疔

•1、疫疔是接触疫畜染毒所致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皮肤炭疽(恶性脓疱症)

肺炭疽、肠炭疽、炭疽杆菌性脑膜炎、咽炭疽。

2、发病特点:初起如虫叮水泡,很快干枯坏死如脐凹(典

型病征:病灶中心部黑色焦痂),全身症状明显;有传染性、

职业性;可并发走黄。

中医:鱼脐疔

病因病机

・1、炭疽杆菌

G+,需氧,芽胞(对外界抵抗力强,煮沸10余分钟,

部分芽胞存活;对一般消毒剂也有较强抵抗力,5%石炭酸

生存数II或数十日;湿热120℃,40分钟才能杀死)。

2、在畜之间传染,可污染环境。

3、炭疽杆菌进入人体后,侵入细菌数量少,毒力低,而

人体健康,抵抗力强一一不发病;侵入细菌数量多,毒力

强,加之人体营养不良,饥饿、劳累、受凉、慢性疾病,

抵抗差发病

•病理变化:

各病变组织及脏器出血性浸润、水肿并坏死。

临床表现

多发生在身体暴露部位,始自皮肤损伤部位,1―7天内出

现棕红色斑丘疹,斑疹可逐步扩大,顶部出现水疱,周围

水肿硬结;随后中央部溃破、坏死,血性渗出,坏死区周

围还可出现成群小水疱;5-7天坏死区形成凹陷的炭色干

痂(炭疽由此得名)。局部淋巴结常见肿大。病灶可能愈合,

但细菌可沿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导致脓毒症或菌血症,出

现全身性感染症状。

实验室检查:主要是脓肿分泌物、受累淋巴结、血液或其

它体液涂片或细菌培养,可发现有特点的革兰氏阳性菌:

粗大、两端扁平,可连接如竹节状。

预防与治疗

•1、防止接触病畜,加强检疫、消毒。

・2、病人应隔离,分泌物、排泄物、敷料等污物应

焚毁,病室彻底消毒。

•3、抗菌素治疗。青霉素、四环素。

注:1、“教案续页”小四号黑体,右对齐。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教案未页)页码居中

1、疮疡病因以火毒、热毒为主,局部辨证与全身辨证结合是疮疡辨证的

独特体系,根据疮疡初起、脓成、溃后三个阶段,内治分为消、托、

补三法。外治相应有箍毒消肿、透脓祛腐与生肌收口三法。

小结2、用属轻浅疮疡,临床有四种不同类型,表现特点不一。如处理不当,

也可演变为其它疮疡甚或引起严重后果。

3、疔是一种发病迅速而危险性较大的疾病,临床表现殊异,多属严重或

特殊感染。

1、疮疡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基本特点、临床表现有哪些规律?

2、有头舟、无头舟,蟋姑拜,痒病在病因病机、症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

什么区别?

3、疔的致病因素有哪些基本特点、临床表现及治疗有哪些规律?

4、疔疮是一种性质的疾病?

5、几种手足疔疮成脓后切开排脓各采取什么切口?

复习思考题,

作业题

实施情况及分析

注:I、“教案续页”小四号黑体,右对齐。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页码居中

教案首页

第2次课授课时间:教案完成时间:

课程名称中医外科学年级专业、层次

任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授课方式讲授学时2

第六章疮疡

授课题目(章、节)第三节痈、第四节发、第五节有头疽、第六节无头疽

基本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中医外科学(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范教材,陆德铭主编)2003:10

2、中医外科学(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函授教材,金之刚周异群主编)1994:1

3、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六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痈的基本概念及临床表现、转化过程及辩证治疗;

2、了解发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辩证治疗方法。

3、了解有头疽的基本概念及临床表现、转化过程及辩证治疗;

4、了解无头疽的病因病机、临床特点及辩证治疗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

痈和发:1学时

有头疽和无头疽:1学时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课堂讲授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疽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上的规律;2、发的分类及辩证、治疗方法;3、

有头疽、无头疽的病因病机、辨证及治疗上的规律;4、有头疽、无头疽的分类及不同的辩

证治疗方法。

难点:1、痈、发的辩证施治。2、有头疽、无头疽的辩证施治

注:1、“教案首页”二号宋体,居中。

2、其余各项标题栏五号宋体。

页码居中

(教案续页)

辅助手段和时间

基本内容

分配

第三节痈课堂采用多媒体幻灯片,将

概述各种疾病的临床病征及特点

•1、痈者,壅也。气血壅闭,阻遏不通。表现出来,以求直观,清晰。

•内痈、外痈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

•2、痈:发生于皮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患。痈和发:1学时

•3、特点:有头疽和无头疽:1学时

•A、局部红肿热痛(少数初起白肿)

•B、发病迅速

•C、范围2—3寸(6—9cm)

•D、一般不损筋伤骨,也不易造成毒邪内陷

颈痈

•1、颈痈:发生在颈部两侧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又名痰毒

•2、本病特点:

•A、多见于儿童B、初起局部白肿热痛,肿块

边界清楚C、具有明显的风温外感症状。

•颈部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

病因病机

《疡科心得集》:“颈痈生于颈之两侧,多因风温痰热而发。

盖风温外袭,必鼓动其肝木,而相火亦因之俱动,相火上

逆,脾中痰热随之。颈为少阳络脉循行之地,其循经之邪

至此而结,故发痈也”。

•1、外感风温痰热

•颈位人体上部,易受风邪袭之。风温、风热之邪

夹痰侵袭少阳、阳明经络,蕴结于颈侧而发痈肿。

•2、肝胃火毒夹痰热上攻

•3、头面、口腔染毒诱发

•头面部将疮及乳蛾、口疳、蘸齿之邪毒循经结于

颈部

临床表现

•1、多见于儿童

•2、部位:颈旁两侧最多见,颌下、耳后、须下等

处亦可发生。

•3、7—10天内

•A、初起颈侧淋巴结肿大,卵圆形,坚硬、触痛,

可以移动,皮色多不红。

•B、继续发展局部红肿、发热、疼痛,炎症常累

及周围组织引起淋巴结周围炎,粘连、不易推动。

•C、经治疗多在1周内炎症消退,肿大淋巴结缩

小恢复原状。

•4、7—10天后

•A、化脓:如不消退,局部化脓并向外破溃,肿

消痛止。但常留有脓窦,需较长时间愈合。

•B、迁延:部分病人肿大发炎淋巴结未化脓,随

病变好转、缩小,但不能恢复原状,在局部遗留下

较大淋巴结并常有细菌残留,当身体再度受寒、过

度劳累,机体抵抗力下降,局部淋巴结再次有急性

炎症发作。

•5、全身症状

•常伴有轻重不同全身症状:恶寒、发热、头痛、

口干、便秘、漫赤等外感、内热表现。

•6、实验室检查:血象升高

鉴别诊断

•1、舞腮(流行性腮腺炎)

•A、儿童多见(5—15岁),多见于春季。

•B、发于一侧或双侧腮部,色白漫肿,酸胀,不

痛。

•C、不化脓,多一周内消退

•D、有传染性

•E、有时可引起腮腺炎性睾丸炎(子痈)

•2、瞥核(淋巴结肿大)

•头面部局部感染引起,形态小而局限,推之活动,

无全身症状。

治疗

•内治(中医)

•1、风热挟痰(初期)

•治则:散风清热,化痰消肿

•方药:牛薨解肌汤加减

•2、肝胃火毒挟痰(中期)

•治则:清热泻火解毒,化痰消肿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西医:抗菌素及对症治疗

•外治

•1、初起:如意金黄膏或玉露散

•2、脓成:切开排脓,为避免窦道形成,用八二丹

药线引流,金黄膏围敷。

•3、溃后:脓尽应用生肌玉红膏。

其它类型的痈

•痈总的来说是发于皮肉之间(浅表),是腋、

易溃、易敛,不易损筋伤骨,一般不引起内陷。

•颈痈:儿童多见,病变多来自鼻咽部感染(上

呼吸道)。中医:风温、风热;病位:上焦;性质:

风邪犯上;治疗:疏风清热。

•委中毒(痈)、胯腹痈(鱼口、便毒、横疹疽、

阴疽):

•发生于人体下部,成人多见,多来自足癣并发感

染或下肢损伤后感染。

•病位:下焦;证多属湿热下注;治疗:清热利湿。

•容易引起下肢活动功能障碍,表现为筋缩,不能

屈伸。收口后要注意尽早功能锻炼。

•外治委中痈应注意防止袋脓,使用垫棉法。

•脐痈

•是一种特殊的痈,发生于人体中部,多见于初生

婴儿。由脐带感染或因先天性畸形(卵黄管残留或

脐尿管闭合不全)而引发。因小儿为稚阴稚阳之体,

抗邪能力不足,故易发生邪毒内陷及脓毒扩散等

严重全身症状,局部易发生脐漏或肠漏。

•病位:中焦;性质:气火生中;治疗以清火解毒

为主。

•脐漏者,可作瘦管切除术、修补术等。

•腋痈:

•又称夹肢痈、夹痈。

•急性化脓性腋下淋巴结炎。

•证多属肝脾气结,热毒壅滞。治疗:清肝解郁,

解毒消肿。

•因局部皮肤松驰、折叠,易出现引流不畅,形成

袋脓、瘦管。外治时应注意循经直开,低位引流,

脓尽应用垫棉法。

其它部位的痈

第四节发

概述

I、发:《医学大辞典》:“痈之大者名发"。一般把来势迅猛

而大于痈的外疡称之为“发

急性发作、发展变化快、面积范围大。

2、本病特点:

A、皮肤疏松的部位B、急性发病、红肿成片、灼热疼

痛、中心明显、四周较淡、边缘不清C、数日后,皮肤湿

烂,色黑腐溃;或中软不溃D、明显的全身症状

3、痈、疽(有头疽)、发

4、相当于不同部位的急性蜂窝织炎和脓肿(特别是较深部

位的脓肿)

急性蜂窝织炎

是山于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厌氧性细菌侵

入机体后引起的皮下组织、筋膜下、肌间隙、腹膜后组织

或盆腔等处疏松结缔组织的急性弥漫性化脓性感染。

感染一旦发生即迅速扩展,与正常组织无明确界限,常

很快引起广泛的组织坏死。

若为溶血性链球菌感染,由于链激酶和透明质酸醐的作

用,病变度延更为迅速。

脓肿

是急性炎症过程中在组织、器官或体腔内出现的局限性

脓液积聚,四周有-完整的腔壁。常见致病菌为毒力强且

有凝固血浆能力的金黄色葡萄球菌。

炎症组织因受细菌产生的毒素或酶的作用,发生坏死溶

解,形成脓腔,腔内的渗出物、坏死组织、脓细胞和细菌

等共同组成脓液;脓液中还有较多的纤维蛋白,能形成网

状支架,使病变限制于局部。

脓肿:原发性、转移性(流注)

分为锁喉痈、腓躺发(三里发)、手发背、足发背、臀痈

具有发病迅速、蔓延较快、部位相对较深、范围较大、

易于溃腐(组织坏死)的特点。

锁喉痈

概述

1、锁喉痈:生于颈前正中结喉处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咽喉是人体呼吸、吞咽的要冲,锁喉有闭锁咽喉之意。

《内经》一“猛疽”。指其毒势可畏。

2、本病症状发生变化很快,易并发喉风、重舌等险证,

多发于儿童,是中医外科的危急性疾病。

3、颌卜、n底部蜂窝织炎,颈部蜂窝织炎

病因病机

结喉为任脉、肝、肺、胃诸经所主,位于人体上部,易

受风邪侵袭。

1、多因外感风温、风热,挟痰毒之邪,侵入结喉。

2、肝、肺、胃积热,循经上攻,注于结喉。

3、体质虚弱,抵抗力差,加之口、唇、齿、舌、咽等溃

烂、生疳,染毒而致。

4、麻、痘之后,体虚余毒未清,挟痰热结聚。

临床表现

1、初起:

A、起病较猛,结喉红肿、发硬,肿势不局限,灼热疼

痛,发展较快,向周边蔓延。

B、2-3日后,肿势扩散,可延及颈侧,甚至上延腮颊,

下至胸前,向里肿连咽喉、舌下。

颌下皮肤肿胀、木硬,但无波动,压痛明显,头颈部活

动受限。

(由于受到卜颌骨和颈筋膜的限制,感染常向上方发展,

引起口底粘膜显著水肿,舌被推向后上方,使吞咽、呼吸

发生困难,甚至导致窒息)。

C、全身症状:感染症状明显,高热、烦渴、身困痛,大

便干,小便黄赤。

2、中期

A、肿势局限,范围变小,根脚收束,易脓、易溃

顺证

B、若肿势渐趋局限,中软应指,穿刺有脓液

成脓

C、肿势散漫、根脚放大,范围不能局限,难以溃脓

逆证

3、溃后

鉴别诊断

颈痈

1、颈部两侧2、都是儿童多见3、肿块4、皮色不

红红肿热痛5、部位较浅6、全身症状相对较轻

7、易脓、易溃、易敛

治疗

内治

1、初起:

证属:风温挟痰,毒热结聚

治则:散风清热,化痰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

2、溃后:

证属:热伤胃阴

治则:益胃养阴,清热解毒

方药:益胃汤加减

抗感染

(略)

外治

1、尽早切开减张,排毒

2、刀法应循经直开,不一定等待波动出现,要早期切开

引流。

在下颌骨体内侧作平行切口,起自下颌角到须部止。

切开皮肤、颈阔肌、颈筋膜,需要时同时切开下颌舌骨肌,

才能使引流通畅。局部可给予抗菌素冲洗;

有窒息现象时,应即行气管切开术。

3、中医外治

初起:张力不高时,箍围束毒,勤换调和液体,保持湿

润,使药物易于透达。

脓成切开

溃后:九一丹、八二丹药线引流,外敷金黄膏;脓尽改

用生肌玉红膏或生肌白玉膏。

其它的发

手发背与托盘疔鉴别:

托盘疔:其肿亦可波及整个手背,但红热触痛以掌心中

部明显,脓成后波动亦在掌中。

第五节有头疽

概述

1、有头疽是一种发生于皮肤肌肉之间的急性化脓性疾病。

相当于西医的“痈”,是多个相邻的毛囊和皮脂腺的急性

化脓性感染。

2、特点:

A、初起粟粒样脓头,红肿热痛

B、易向深部及周围扩散,脓头逐渐增加,溃烂后状如莲

蓬、蜂窝

C、范围大,常超过9cm,甚至>30cm

D、多发于皮肤厚韧的部位,如脑后、项背部

E、多发于中老年、虚弱者、消渴者。

F、严重者可发生内陷

3、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先从一个毛囊底部开始,沿

深部阻力较小的脂肪组织蔓延至皮下深筋膜,再沿深筋膜

向四周扩散,累及邻近的许多脂肪组织柱,然后向上穿入

毛囊群而形成多个脓头。因此外观为多发脓头,伴红肿热

痛,深部为脓液在皮下扩散积聚,形成脓肿。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1、顺证

依据病程变化,其顺证多分为三期四候。

初期:患部起肿块,上有粟粒样脓头,肿块渐向周围扩

大,脓头增多,红肿灼热疼痛,初起即发热,恶寒、头

痛等症。早期呈大片酱红色炎症浸润区,高出体表约1cm,

坚硬水肿,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

中期(溃脓期):接着中央区皮肤逐渐出现多个粟粒状脓

栓,脱落较慢,先后破溃而呈蜂窝状,溢出脓血状分泌物。

疮面渐渐腐烂似蜂窝、莲蓬,肿块范围常超过9cm、、

伴明显全身症状,壮热、口渴、便秘、漫赤。如溃脓顺利,

脓液顺畅流出,则热退肿轻,病情缓解,停止发展。

以后中央部坏死、液化、塌陷、变软,患处剧痛,常

有扩展趋势及明显全身症状。如处理不当及因正气虚弱,

可以发生疽毒内陷(脓毒败血症)。

收U期:脓液及腐烂坏死组织逐渐脱落,新肉生长。

四候:局部症状总病程约一月左右,初期在第1候,

溃脓第2—3候,收口期在第4候;每候7天。

成形、成脓、脱腐、生肌

2、逆证

A、阴虚水亏者,则疮形平塌,疮脚散漫,疮色紫暗,

不易化脓,或脓水稀少;有的带血水,疼痛剧烈。伴高热、

唇燥、口干、食欲不振,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此型多见于老年瘦弱之人,如阴液恢复,则火毒渐化,

溃脓期及收口期与顺证相仿

B、气血两虚,不能透毒外出者,局部疮形散漫,疮色晦暗,

化脓迟缓,腐肉难脱,脓水清稀,色带灰绿,闷肿胀痛,

疮口易成空壳,伴发热、精神不振,面色苍白。

此型多见老年肥胖者,如气血恢复,毒邪外泄,则病情

向愈。

C、内陷

多见于脑疽、发背,尤以脑疽多见;严重并发症,险恶。

火陷、干陷、虚陷。

治疗

1、中医内治

A、实证(初期和溃脓期)

主证:肿块色红灼热,疮脚散漫,上有粟粒样脓头,疮

面腐烂,形似蜂窝,脓液不畅,伴疼痛、发热(或有恶寒)、

口渴、便秘渡赤;脉滑数、舌苔黄。

治则:和营托毒、清热利湿

方药:仙方活命饮加减

当归赤芍一一和营祛瘀

乳香没药一一行瘀止痛

银花公英生甘草一一清热解毒

花粉一一养阴清热消肿

白芷山甲一一透脓托毒外出

生首乌一一解毒、泄热通便

白茅根一一清热凉血利尿

若阴虚者加生地、玄参、石斛;气血两虚者加生黄黄、党

参;表证明显,加防风、荆芥。

B、虚证

阴虚火炽:

主证:略

治则:滋阴生津,清热解毒

方药:竹叶黄黄汤

人参、生黄黄一一益气托毒生地、麦冬、白芍一一

生津清热当归、川莺、皂刺一一和营透脓托毒银花、

黄黄、甘草一一清热解毒竹叶一一渗湿利尿清热

气血两虚(久病或素体气血虚,顺证收口期)

主证:略

治则:扶正托毒

方药:托里消毒散(略)

2、西医治疗

抗菌素

治疗原发病、支持、对症处理

3、外治

A、初起:清热散结、箍束毒邪

金黄膏或千捶膏

B、溃脓:透脓祛腐,清热泄毒

金黄膏+八二丹

切开

切口选择:一般用"十字”、"双十字''或“井字”形,不用“一

字”形。

长度选择:要超过炎症范围少许。

深度:要深达到筋膜,甚至要筋膜下。

其它:切开后将皮瓣向四周剥离,清除所有坏死组织;

避免挤压,防止扩散,彻底引流(可用纱布引流,不要过

紧,但一定要到位)。

C、收口期:生肌散、垫棉法、手术清创

鉴别诊断

第六节无头疽

概述

1、无头疽是一种初起无头,发于骨骼及关节的化脓性疾病。

2^临床特征:

A、漫肿色白,疼痛彻骨

B、难消、难溃、难敛,易形成喽管

C、若发生于骨骼,多在四肢长管骨,容易损筋伤骨,产

生死骨、窦道及慢性脓疡;发生于关节,最易造成畸形。

3、附骨疽、环跳疽

4、范围及分类

附骨疽

概述

1、附骨疽是种病邪深沉、附着于骨的化脓性疾病。

《千金方》:以其无破,附骨成脓,故名附骨疽。

2、发病特征:

A、好发于儿童

B、多发于四肢长骨

C、局部胖肿,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

D、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收口,可形成窦道,损伤筋骨。

3、命名

大腿外侧一一附骨疽

大腿内侧一一咬骨疽

手足腿膊,溃后出腐骨一一多骨疽

4、化脓性骨髓炎(急慢性)

骨髓、皮质骨和骨膜因化脓性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病因病机(中医)

病因病机(西医)

1、致病菌

最常见金黄色葡萄球菌(75%),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

(10%),其他如大肠杆菌、绿脓杆菌、肺炎双球菌等。

2、感染途径

A、细菌从身体其它部位的化脓性病灶经血流传播至骨

骼血源性骨髓炎

B、由创口感染引起,如开放性骨折。

C、由邻近软组织感染直接蔓延到骨骼。

细菌侵入的途径不同,引起骨骼反应的程度各异。由创

口感染或邻近软组织感染引的骨髓炎病变较局限,临床症

状一般不很严重,血源性骨髓炎有典型的病理变化和临床

症状。

3、按病情可分为急性、慢性。

临床表现

本病主要指病后余毒,血行感染所致病变急性血源

性骨髓炎。

1、诱发因素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发病前大都有一个未曾正确处理的化

脓性感染病灶,如拜、痈、扁桃体炎、咽喉炎、中耳炎、

上呼吸道感染等。

细菌血流:是造成急性血源性骨髓炎的先决条件。

正常人血液中有时可能有少量的细菌侵入,免疫系统可

以消灭。在体弱、营养不良、过度疲劳、受寒、着凉等情

况下,机体抵抗力,未能立即将侵入的细菌全部消灭。

小儿长管骨生长活跃,干命端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因该

处是终未动脉,血流缓慢,血中细菌容易在此沉积,这时

如果关节,特别是膝关节因跌倒、扭挫等损伤,以致干雕

端毛细血管网破裂出血,机体局部抵抗力降低后,有利于

细菌繁殖,而引起感染。若侵入的细菌数量多、毒力大则

发病重,细菌少、毒力小,则发病轻;也与抵抗力有关

2、常发生于小儿长管骨干能端,80%以上为12岁以下小

儿。男:女七4:1,下肢〉上肢。可能与下肢负重及易受损伤

有关;发病部位最多见于股骨下端和胫骨上端。也有发生

于肱骨和梯骨。

广泛应用抗生素后,死亡率已从过去15%下降至。〜3%;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未能早期诊断和及时正确治疗的

因素使部分病人疗效仍不满意,相当多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经久不愈。

3、症状表现

A、起病急,开始即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全身不适,

纳差、头痛、烦燥、高热,有时伴寒战,或有呕吐、惊厥。

B、初起:患肢疼痛彻骨,病儿常哭叫,肌肉痉挛,患肢

保持在半屈曲位,不肯移动,拒绝检查;干髓端处有持续

性剧痛,深压痛、叩击痛;早期常无明显肿胀(特别是大

腿部),难以见到红肿,或3—5天后可出现微红微热,皮

温增高,有时邻近的关节可因干髓端病变刺激而积液肿胀,

但多为清晰液体,关节无明显压痛;起病1—2周后有时可

发生病理骨折。

C、成脓:得病后3—4周,身热持续不退,局部色红胖肿,

骨胀明显,当骨膜下脓肿破入软组织后,髓腔压力解除,

疼痛可以减轻,继而脓液穿破皮肤形成窦道,体温逐渐下

降,疼痛缓解,转入慢性骨髓炎阶段,转入溃后期;在急

性期内白C计数t,可达2—4万,Nt,血培养可阳性。

局部穿刺脓液培养可见致病菌。若未能控制感染,病儿可

出现神志淡漠或昏迷,甚至出现中毒性心肌炎或休克而有

生命危险(疽毒内陷)。

D、溃后:脓肿自行穿破或经手术切开后,脓液流出初时

稠厚,逐渐稀薄、恶臭,淋漓不尽,迁延II久,不易收口,

转为慢性骨髓炎。

特征:流脓、瘦管经久不愈,或时发时愈,这是感染骨

腔存在或死骨存在所致。这时药线或探针可触到粗糙死骨。

局部常有一个至多个窦道,窦道周围因日久流脓可伴发湿

疹、脓疱、色素沉着,局部疮口瘢痕化,凹陷收缩,常有

死骨从疮口流出,必须死骨脱出或清除后创口才能愈合。

患肢变长、变短、急性复发、局部恶变。

E、辅助检查

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预后有决定意义。否则很容易失

去最有效治疗时机而发展成为慢性骨髓炎。除了解其病史、

症状、体征外,还应积极采取辅助检查手段来明确病情。

a、血象:初起即升高。

b、X线:早期常无明显异常,阴性表现也不能排除急性

骨髓炎,因此不能作为早期诊断依据。

CT较单纯X线提早发现病变,并显示软组织变化。

c、骨局部分层穿刺:

对早期确诊具有重要价值。

可在肿胀及压痛最明显处,用较粗穿刺针(带内芯)先

穿入软组织,如未抽得脓液,再穿至骨膜下,若仍无脓液,

则再深入,穿破骨皮质,进入干箭端髓内。切勿一次穿入

骨内,以免将单纯软组织感染细菌带入骨内,人为地导致

骨髓感染。若抽得脓液、混浊的渗出液或血性液体时,作

涂片检查,见有脓细胞或细菌时,即可确诊,还要作细菌

培养和药敏。

d、99-%骨影像(同位素)

对早期诊断骨髓炎有帮助。在临床症状出现后48h内,

因局部充血血管增多和血管扩张,核素可浓聚于干断端的

炎症充血区,使病变部位得以显示,结合临床表现,有助

于确诊,并能给手术引流提供准确定位依据。可用于定位,

但难以作出定性诊断。

e、B超:发现3日可见骨膜下脓肿暗区。

鉴别诊断

1、单纯软组织炎症(一一流注:局部原发性脓肿或多发性、

转移性脓肿)

A、部位:发于肌肉深部,并不附筋着骨,可发生身体

任何部位,有时可见此处未愈,他处又起。(急性骨髓炎好

发于长管骨干断端,股、胫多见)。

B、表现:全身中毒症状相对较轻,局部红肿明显,压痛

较浅。

C、易于化脓、破溃,病程较短,愈合较快,一般不损骨;

(急性骨髓炎常在3-4周溃脓,易于转为慢性,长期不收

口)。

D、经抗生素治疗3天无明显好转时,急性骨髓炎可能

性增大,应及时进行B超、局部分层穿刺、CT等。

2、急性风湿热(历节风)

A、常波及多个关节,关节肿痛呈游走性

B、压痛不在骨端而在关节本身,迅速出现关节肿胀或积

液,可穿刺出炎性渗出液,关节活动受限,并可使疼痛加

剧。

C、全身症状不如附骨疽严重。

3、骨肉瘤

A、大多发生于10-25岁青少年。

B、发病部位主要为股骨下端、胫骨上端或肱骨上端。

C、局部开始为阵发性疼痛,以后呈钻孔样疼痛,难以忍

受。特点:夜间尤为明显。

D、局部肿大,皮肤不红,表面可有怒张血管。

E、恶性肿瘤,多成败症。

治疗

中医内治

1、湿热蕴结

主证:患肢疼痛彻骨,拒按、胖肿,骨胀,皮肤微红、

微热,活动不得,伴高热寒战,全身不适,口干、禊赤、

便结。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则:清热化湿解毒,行瘀通络

方药:黄连解毒汤+五神汤加减

黄连黄柏桅子花粉忍冬藤车前草川牛膝

紫花地丁白茅根赤芍丹参

高热烦渴一一生石膏知母泻阳明实热

便结一一大黄芒硝

内脓已成,体温开始下降一一可适当去黄连、黄柏等苦

寒之品,加入太子参、黄黄、山甲、皂刺等透脓托毒。

2、气血两虚

主证:破溃成漏,脓水淋漓不尽,久不收口,或时发

时愈,流出死骨,伴消瘦乏力,血色白,食欲不振,舌淡

苔白,脉细弱。

治则:调补气血,解毒化湿

方药:托里消毒散

中医外治

1、初起:金黄膏、玉露膏外敷。

2、成脓:宜早期切开引流。

3、溃后:七三丹、八二丹药线引流,红油膏或冲和膏盖贴。

清除死骨,脓液逐渐变为粘稠液体后,停用药线。根据情

况使用垫棉法。促使创口愈合。

其它

急性期

1、局部固定

无论手术与否患肢均应持续皮肤牵引或石膏托固定于功

能位以缓解肌肉痉挛,减轻疼痛,防止畸形,并可防止发

生关节脱位或病理性骨折。

2、抗菌素: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有效抗生素,有可能制止

病变发展,体温下降后须继续应用抗生素4周;给药3日

后若体温不降、症状不减,应调整抗生素,若还不能控制

感染,则需配合手术治疗。

3、手术:大剂量抗生素不能控制,先行局部穿刺,如抽得

骨膜下脓液,应作局部骨钻孔手术,用以引流减压,引流

越早越彻底,防止感染扩散和缓解症状的效果越好。“开

窗”、“引流”、“冲洗”。

4、全身支持:如中毒症状严重,可少量多次新鲜血输入;

大量VitC,VitBi保护心脏,高蛋白饮食,降温、补液,纠

酸。

手术治疗

1、目的:

A、引流脓液,减少毒血症症状

B、阻止急性骨髓炎转变为慢性骨髓炎

2、手术宜早,抗生素治疗48—72h后,症状不能控制采用。

延迟手术只能达到引流的目的,不能阻止急性骨髓炎向慢

性演变。

钻孔引流:

在干断端压痛最明显处作纵行切口,切开骨膜,放出骨

膜下脓肿内高压脓液。如无脓液,向两端各剥离骨膜2cm,

不宜过广,以免破坏骨密质的血液循环,在干箭端以4mm

口径钻头钻孔数个,如有脓逸出,可“开窗”。一般有骨膜

下脓肿存在时,必然还有骨内脓肿。即使钻孔后未发现有

骨内脓肿损伤亦不大。不论有无骨内脓肿,不要用探针去

探髓腔及刮匙刮入髓腔

伤口的处理:

1、闭式灌洗引流:在骨髓腔内放置两根引流管作连续冲

洗与吸引,关闭切口。置于高处的引流管以1500ml-2000ml

抗生素溶液作连续24h滴注;置于低位的引流管接负压吸

引瓶。引流管留置3周,或体温下降,引流液连续三次培

养阴性即可拔除。

2、单纯闭式引流:单根接负压注液

3、伤口不缝,填充碘仿纱条,5—10天延迟缝合。

慢性期

慢性附骨疽必须等待死骨周围包壳充分形成,能代替死

骨干的作用后,方可进行手术。可选用死骨摘除、单纯骨

病灶清除术、碟形手术、带蒂肌瓣填充术、骨腔植骨术。

10年以上或数1年慢性骨髓炎,周围皮肤恶变或不可能彻

底清除病灶,或慢性消耗、全身衰竭,须行截肢术。

环跳疽

概述

I、定义

疽毒发生于酸部环跳穴者一一环跳疽。

化脓性馥关节炎

2、不同部位

疵疽足踝疽肩中疽(过肩疽)肘疽兑

3、特征

A、好发于男性儿童。

B、局部漫肿疼痛,关节屈伸障碍

C、全身症状严重

D、溃脓后难于收敛,容易造成残废。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与诊断

1、好发于儿童,男〉女,嵌关节。

2、初期

A、

全身:起病急,恶寒、发热、头身疼痛、舌红苔黄、

脉滑数。

局部:髓部筋骨隐隐作痛、皮色不变、活动受限(旋

转),关节肿胀疼痛不剧烈,局部稍热。

B、

全身:较前加重。

局部:继而出现疼痛加剧,局部肿胀加重,关节活动明

显受限,不能屈伸,处于半屈曲、外展、外旋位。

3、中期(1一2月)

全身:较前更加明显,呈毒血症反应。体温可达40—41

°C,WBCt,口渴、烦燥、便结、浅赤,舌红苔黄燥或黄

腻,脉滑数。

局部:皮肤掀热,皮色微红,疼痛剧烈,常有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